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谈日本民族性格
![浅谈日本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e311474458f5f61fb636667a.png)
浅谈日本民族性格APEC期间,中日首脑终于跨出了打破僵局的历史性一步,习主席和安培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个信息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这却是一个“尴尬”(awkward)的握手。
从合照中,中国人民的原谅是有限的,有着强烈的不满。
历史以来,我们常用“同文同种”“一衣带水”来形容日本这个邻邦。
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这样的两句日语:“沙扬娜拉”“八格牙路”。
我们更每天都在无形之中接受着日本的各种影响,从汽车、电视、空调等硬件到动漫、影视、饮食等文化软件。
然而,即使我们使用他们的产品、感受他们的文化,日本民族于我们又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
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日本所知甚少。
这确实是让我们震惊和可怕之处!我们对日本历史的了解,几乎只停留在一百多年前地中日海战之后,这一百多年地历史,深深地震惊着国人。
无论是从不起眼的小国迅速发展为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大国还是在日俄战争、抗日战争中先后将两个庞然大物的国家放倒,更无论在二战中倒下的日本仅在二十多年后就再度崛起。
这一切给我们太深刻地印象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怎样的一个国家?本尼迪克曾说:“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罪捉摸不透的。
”李光耀也直接地指出:“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
”确实,日本是我们绝对一言难尽的国家,他有我们太多的怀疑和不解。
历史上日本曾极大程度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唐朝,日本作为中国的一个属国,已经将中国的政治制度等都引入到本国。
因此,日本民族的特性之中是有中国文化或者中国民族的影子的。
首先的共同点就是思维方式。
中国和日本人都偏向于形象思维和直觉的感悟。
这一点从中日在对山水、画、茶道等方面追求简约、淡远的取向可以看出。
而中日两国人民都受到“禅宗”的极大影响,虽然在日本是所谓的“神道教”但其实质受到佛教的极大影响。
其次,是内敛。
中国人是不喜欢出头的,在日本也是如此。
讲究含蓄忍让是共同的为人处世哲学。
这样的含蓄在日本称为“腹艺”。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2d97321b90d6c85ec3ac6dc.png)
( 装备学 院 , 北京 民族 性 格 是 指 各 民 族 在 形 成 和 发 展 过 程 中凝 结 起 来 的 表 现 民族 文 化 特 点 的 心 理 状 态 .对 一 个 民族 来 说 ,它 具 有 整 体 性 、 统一性 、 稳 定性 的 特 点 , 是 一 个 民族 的 共 同 特 征 。民族 心 态 和性 格 特 征 .既 是 民 族 文 化 的 重 要 表 现 。又 是 一 个 民 族 的 象
日本耻文化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很多学者认为耻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根源它时刻影响每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3本独特的耻文化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民族性格
浅 析 日本 民 族 性 格 的 主 要 特 点 及 影 响 因 素
境界 , 是 播音 艺术 的 最 高境 界 。 ” 张教 授 淋 漓 尽 致 描 述 的其 实 就 是 播 音 员 在 节 目播 音 中呈 现 的意 境 。 广 播 电视 节 目 内容 的传 播 、播 音 员 和 主持 人 在 节 目 中流 露 出来 的 自然 的 情 感 , 是 节 目 中的 “ 意象” 。 节 目的 有 声语 言 和 意象 , 会 拓 宽受 众 的 联 想 空 间 . 加深 审美感受 和体验 。 这 一 过 程 就 是 节 目中的 “ 意境 ” 。 “ 意象 ” 是“ 意境”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一 个 好 的广 播 电 视 节 目都 是 由语 言 艺 术 的表 达 , 再加上意象 、 意 境 组 成 的 。其 中 , 语 言 艺术 是 让 节 目产 生 意 象 的 基 础 . 意境 由 意象产生 。 播音艺术是靠语言工作的 , 如 果 没 有 语 言 的艺 术 表 达, 就 不 能 营造 出节 目意 象 , 无 所 谓 节 目的 意 境 。 有时 。 播 音 员 及其主播的节 目, 只有 不 拘 泥 于 具 体 的 形 态 . 才 能 用 个 性 风 格 创 造 奇 妙 的 意 境 美 感 。通 过 收 听 、 收看节 目. 受 众 就 会 在 播 音 员 的引 导 下 进 入 一 个 由语 言 艺 术 所 带 来 的意 识 层 面 .这 种 意 识 层 面 其 实 是 受 众 的某 种 心 理 体 验 的层 面 .也 就 是 上 面 所 说 的意 境 。 受众在 收听 、 收 看 节 目的 过 程 中 , 其 感知 、 想象 、 联想 、 理 解、 情 感 等诸 多 心 理 功 能被 调 动 , 如此 , 通 过播 出 的 节 目 , 受 众 不仅获得 了信息和认知 , 而 且 得 到 了愉 悦 的 、 美 的享受 . 节目 的“ 意境美 ” 体 现 了 出来 , 播 音 主 持 艺 术 创 作 获 得 了 完 整 的 成 功。因此 , 播 音 意 境 美 是 播 音 艺 术 的 最 高境 界 。 播 音 艺 术 是 人 类 语 言 艺 术 和 表 演 艺 术 中 的一 朵 奇 葩 . 充 满 了 诱 人 的 魅 力 。 这 门 艺 术 呈 现 的 过 程 .始 终 是 其 主 创 者— — 播 音 员 或 主 持 人 持 续 不 断 地 展 现 思 想 和智 慧 的 过 程 。 欣 赏 播 音 艺 术 的 过 程 是 受 众 的 高 级 思 维 与 播 音 员 或 主 持 人 的 高 级 思 维 持 续 互 动 的过 程 ,播 音 艺 术 更 独 特 的 地 方 在 于 : 它 的 首 要 功 能 是 传 播 信 息 .美 学 感 受 既 是 它 的 目的 之 一 . 更 是 为 了清 晰 准 确 地 表 情 达 意 而 必 需 的 手 段 。 这 种 特 殊 性 决 定 了播音 艺术 的审美过 程更依 赖于 “ 意境 ” 这 种 纯 意 识 范 畴 的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https://img.taocdn.com/s3/m/a1a090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9.png)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一、本文概述《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和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文章。
本文借助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菊与刀》作为理论框架和参考依据,对日本民族性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菊与刀》一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然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入手,对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揭示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菊与刀》的主要观点与解析《菊与刀》一书,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析,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纹的“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对比鲜明的意象,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说。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主要探讨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负债意识。
她指出,这种等级观念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阶层关系中,还表现在他们处理国际关系的态度上。
例如,在二战前十年,日本将自己视为已经达到金字塔顶端的经济强国,愿意主动承担起调整国际秩序的重任,并通过侵略战争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等级观念与负债意识相互交织,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各就其位”的原则。
本尼迪克特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层面分析了这些民族心理如何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保存到现在。
她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强调了对等级秩序的遵守和对忠诚、孝道、恩情等观念的传承。
这些观念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渠道深入人心,成为塑造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在解析日本民族性格时,本尼迪克特特别强调了“菊”与“刀”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她认为,“菊”代表了日本文化中的美和和谐,而“刀”则代表了武力和冲突。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倾向在日本社会中并存,形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329196ee856a561252d36fb8.png)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日法语系1001班xxx摘要: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素质的规定性。
民族性格是人在与自然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大和民族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
本文将浅析矛盾的日本民族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双重性格、《菊与刀》学者眼中的日本民族性格: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大量的事实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和评判:“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可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中国作家周作人不仅留学日本而且不遗余力地翻译和推介日本文学并长时间致力于研究日本问题,他指出:“近几年来我心中老是怀着一个大的疑情,即是关于日本民族的矛盾现象的至今还不能得到解答,日本人最爱美,这在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的形式上都可看出不知道为什么在对中国的行动显得那么不怕丑,日本人又是很巧的,工艺美术都可作证,行动上却又那么笨,日本人喜洁净,到处澡堂为别国所无,但行动上又那么脏,有时候卑劣得叫人恶心这真是天下的大奇事差不多可以说是奇迹。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一.地理环境是构成民族性格原生形态的基本因素:1.狭长的海峡阻隔了日本与大陆文化相互交流的巨大障碍,使日本成为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国。
日本气候、土壤、狭长的海岸线,决定日本的原始部落以采撷和渔业为主,集团内彼此的协凋与配合则是重要的,这就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渺视权威与个人的力量、注重集团力量的人格特点。
2.与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树立了坚定乐观的生活信念。
浅析日本的双重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的双重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f9070416b7360b4c2e3f64f9.png)
其 次, 自然资源上来看 , 本的资源十分贫乏 , 是 从 日 这 日本发展脆弱性 的一个渊源。 日本 的国土将近 7 %是 山 0
【 收稿 日期] 09 一o 2 20 2— 5
・
无常观、 意识 、 危机 不安 全感 等构成 了 日 人特 有的 “ 本 岛 国心态” 。这种固有地理环境下 产生的特定 心态 , 在漫长 的历史进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 深深扎根 在 了 日本人 的血 脉里 , 遗传给 了一代又一代的 日本人 。了解 了 日 本人的这
一
、
一
地, 平原和低地很 少 , 占陆地 总面 积的 2 % , 中农业 约 5 其 用地仅 占 1%。地少 人 多 使得 日本 的粮 食 资 源严重 不 4 足, 大部分依赖 于进 口, 这一 最基本的温 饱问题 也使 日本 在国际社会的发展受到 了一定程度 的限制。有位 学者 曾 说过 :一个 在粮 食 上 自给 自足 或基 本 上 自给 自足 的 国 “ 家, 相对于一个不能 自给 自足 , 而必须进 口它 所缺乏 的粮 食, 否则就 会饿 死 的 国家来 说 , 有很 大 的 优势 ” 然 具 。 而, 残酷 的地理条件剥夺了 日本这一优势 。在工业生产所 需要的重要原材料 和能源方 面, 日本几 乎都没 有 , 而且 能 够作为替代品的原料也没有 , 大部分要依靠进 口。若 以 绝 原材料和能源作为威胁 的筹码的话 , 无疑是对 日本这个 世 界上最大 的资源进 口国的致命打击。 再者 , 从领土面积来看 , 日本陆地包 括北方 四岛( 尺捉 岛、 国后岛、 色丹 岛、 齿舞诸岛) 3 万平方公里 , 约 8 比马来西 亚的面积稍大一些 , 当于 中国的 l2 、美国的 12 、 相 /5 /5 巴西 的 12 、 / 3 印尼的 15 【 领 土面积如此狭小 , / 。 6 即使人 口密 度 再大 , 也都难 以摆脱 国内市场狭窄的限制 , 这对经济贸易发 达的 日 本来说 , 拓展广 阔的海外 市场 是其 继续 发展下去 的 必然选择 , 然而对 于原材料 和能源都严重依赖 进 口的 日本 来说 , 其经济发展 中生产 、 贸易的每个环节都表现出对外界 的强烈依赖 , 这也就决定了 日本在贸易方面的敏感性。 典型的岛国地缘环境 , 孕育 出了 日本特有的民族文 化 和民族性格 。 日本 四围环海与外隔绝 , 长期生活在一个 相 对封闭的环境 中, 使得 日本 民族 内部有着强 烈 的凝聚力 , 而对外界也 自然地形成一种狭隘的排斥心理 ; 岛上资源 贫 乏、 自然灾害频繁 , 身处这样 的环境使 得 日本 国民对本 民 族和国家的命运有着一 种深深 的忧 患意识 。 自闭 、 外、 排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a05f2c46b307e87101f69687.png)
语言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给学 生更多的进行课堂语言输出 (output)的机会 。多向互动提问正是迎合了语 言学习的这种需求 。然而多向互动提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应用到 英语课堂的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锻炼中遵循具体的原则和逐渐掌握提 问的技巧和策略 。当然 ,提问不是英语课堂增加互动的唯一途径 。在教学 实践中 ,提问可以和分组活动 、派对活动 、游戏教学 、角色表演相结合 ,取得 更好的互动效果 。
集团意识 自卑感与优越感 天皇崇拜
一 、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可以说是日本人最具特点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集团性特点 起源于其稻作文化 。因为稻作不同于广种薄收 、靠天吃饭的旱田耕作 ,兴 修水利 、插秧收割等都需要集体的劳动与合作 ,由此形成了农村共同体 ,产 生了集团意识 。而日本社会传统的家族制度 (武士阶级的家族制度和民众 的家族制度 )也是产生日本人集团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哪一种家 族制度 ,家长的权威是需要家族成员绝对服从的 。因此 ,在日本人的集团 内部有很多的原则 :权威的支配和对权威的无条件追随 ; 不允许一切自主 性批判反省的社会规范 ; 集团内部的家族式气氛与对外部的敌对意识的 对立 。 在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中 ,又体现出日本人强烈的依赖心理 。日本 人普遍存在和想要依赖他人的心理 ,这是日本人区别于欧美人的重要心理 特征 ,而这也是理解日本人恩德精神构造和社会构造的关键 。正是因为有 依赖心理 ,在集团内部担心被人看不起而失去依赖 ,所以有“耻 ”的感觉 ;正 是因为这样的依赖心理的存在 ,日本人在集团内部所表现出了行动和认识 的强烈的一致性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种依赖心理也许是日本人集 团内部凝聚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 日本人集团性最流行的描述就是“一 个中国人能抵得过十个日本人 ,但是十个中国人却抵不过一个日本人 。”因 此 ,日本人更像蜜蜂 ,就单个个体而言未必优秀 ,但是 ,一旦结成一个小群 体 、小集团后 ,协调默契的配合却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力量 。 在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 ,内外有别又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 。在集团内 部 、对熟人 ,日本人讲究的是“和 ”,讲究的是礼仪周全 ,替他人着想 ;他们对 集团内部的成员表现得克制 、谦和 、彬彬有礼 ,但是对于集团外部的人和 事 ,或者在没有熟人的场合 ,其行为却变得大胆无礼和无所顾忌 。从而不 难理解 ,在 1937年中国的南京 ,为何日本军队能够集体行动对中国军民进 行大肆屠杀 ,因为在日本人的意识内 ,集团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而且长官的 命令必须绝对地无条件服从 。他们潜意识里认为集体犯罪不是犯罪 。再 想想日本人在中国南部某城的卖春事件 ,更是对日本人的这个特点表现得 淋漓尽致 。因为这些日本人是在中国 ,他们自己的这个小集团之外的社会 对他们来讲 ,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有熟人 。所以 , 对于生人 ,他们完全可以无所顾忌 ,任意妄为 ,并且不需要对此承担任何 责任 。 二 、日本人强烈的序列意识和等级观念 日本人重视“纵式 ”关系 ,他们趋向于把人 、社会集团 、国家等一切事物 想象成一个序列 。因此 ,他们对于自己在集团和国家的等级序列中的地位 比较敏感 。所以 ,日本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对权威有极大的敬畏和 服从 。他们性格上倾向于媚上傲下 ,对强者盲目崇拜和服从 ,对弱者缺乏 同情心 ,甚至鄙视弱者 。日本人将这种强烈的等级观念也投射到与其它国 家和民族的关系上 。他们把世界上的国家排列成一个序列 ,这种序列在不 同时期会有所改变 。因此 ,在日本明治维新后 ,日本认为在亚洲 ,自己是第 一号强国 ,所以 ,它傲视一切亚洲国家 ,它欺凌一切亚洲国家 ,因为在他们 眼里 ,只有强者才可以被尊重 ,弱者就应该被践踏 。而直到今天 ,日本的外 交仍然受这种序列意识等级观念的影响 。日本总是跟在美国人身后指手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讲解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875635fbe1e650e52ea9993.png)
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
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
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
这三种说法,当然没有完全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亲近自然崇尚和谐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
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富劳莱丝〃克拉克霍恩认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认为自然应该由人来征服的东西,墨西哥的农民认为人应屈服于自然,而日本人则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调和。
‛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
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
西方人的自然观来自于自然环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因而人优越于自然,人应该支配自然。
在中国,则与自然环境和有关天的信仰相关。
中国的自然环境并不太优越,中原一带经常处于干旱和洪涝的交替影响之下,从而养成了中国人顽强、忍耐的精神;但是,这种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是可以预防的,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减少损害,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而又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思想。
在信仰方面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天一方面有着绝对、普遍的创造者、主宰者的支配性格,另一方面又有着是‚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的教化性格。
人们对天而言,一方面对其支配要忍耐、服从,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努力和修养成为圣人,协助和参赞天的化育。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
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
![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bffe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c.png)
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简论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摘要:国民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范围内比较普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
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文化风土, 造就了日本人特有的国民性特征, 从而构成日本人与日本社会的复杂而矛盾的性格。
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 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关键词:日本国民性特点沉默模仿自然和谐集团主义等级制度国民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范围内比较普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
构成国民性主要特征的, 是规定人们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
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1.崇尚沉默日本也被称作沉默的民族。
一千多年来,日本从未受到过外民族的侵入和征服,也没有发生过外民族大规模的移入。
本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亲和感与凝聚力。
因此社会结构简单、人际关系单纯,人们的思想方法、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也大致相同。
在这种社会环境里生活的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相当熟悉,很多事情不多说大家也略知一二。
在日本,埋头苦干被视为一种美德,通常即使不用言语也可以做到对方明白,这就加深了对沉默的自信。
所以在日本,人们崇尚沉默而蔑视能言善辩。
日本人信奉沉默是金,并把它作为实际生活的一项行为准则,在国际社会日本人也希望用沉默来达到交际的目的,这在别的民族也是很少见的。
2.善于模仿日本人非常擅长模仿,模仿作为一种行动方式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民众的思想中。
日本人采用的是先模仿后创新的模式。
纵观日本的发展,每一次模仿与创新其实都是一次很好的吸收与消化的过程。
日本人很注重现实利益,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这种实用主义使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中表现为取自己所需,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这点。
如日本文字的创立、对儒家文化的政治伦理的吸收以及外来宗教的选择性吸收和内化。
日本人通过模仿、选择、融合,并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一种内化的融合文化。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78d6ea3d7e21af45b307a8e2.png)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作者:张芳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3期【摘要】日本和中国有太多的渊源。
然而,对于为何日本要在我们的国土上进行大肆的掠夺和屠戮,对于日本国到现在为止,对曾经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模糊的认识与暧昧的态度,国人心中在充满愤怒之外,也许更多的是疑惑、是深思……带着这些疑惑,我对日本民族国民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素质的规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民族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标志。
因此,要对一个民族的心理进行分析,必定离不开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性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集团意识自卑感与优越感天皇崇拜一、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集团意识可以说是日本人最具特点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集团性特点起源于其稻作文化。
因为稻作不同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旱田耕作,兴修水利、插秧收割等都需要集体的劳动与合作,由此形成了农村共同体,产生了集团意识。
而日本社会传统的家族制度(武士阶级的家族制度和民众的家族制度)也是产生日本人集团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哪一种家族制度,家长的权威是需要家族成员绝对服从的。
因此,在日本人的集团内部有很多的原则:权威的支配和对权威的无条件追随;不允许一切自主性批判反省的社会规范;集团内部的家族式气氛与对外部的敌对意识的对立。
在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中,又体现出日本人强烈的依赖心理。
日本人普遍存在和想要依赖他人的心理,这是日本人区别于欧美人的重要心理特征,而这也是理解日本人恩德精神构造和社会构造的关键。
正是因为有依赖心理,在集团内部担心被人看不起而失去依赖,所以有“耻”的感觉;正是因为这样的依赖心理的存在,日本人在集团内部所表现出了行动和认识的强烈的一致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https://img.taocdn.com/s3/m/169241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b.png)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国民的统一性国民性就是一个民族为了与环境相适应而演化培养出来的心理习惯。
日本人提倡共同进步、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
所以,日本人大都人云亦云。
这也是日本人长期遗留的心理习惯。
美国学者发表了著名的《菊与刀》一书。
日本学者将这部作品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并受到广泛好评。
在书中,日本人提出了与美国学者相对应的“羞耻文化”,并指出,日本文化是“羞耻文化”。
由此可见,日本人很注重羞耻,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自身言行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迷失自我。
与日本人相处,发现他们事事小心谨慎、顾虑重重。
其实,这都源于日本人自我意识薄弱、随波逐流、讲究步调一致的统一性。
因此,日本人一直都是不善于表现自我,大都随声附和,保持一团和气的状态。
A型民族日本,可以说是A型血统治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日本官方统计,日本上层社会大都由A型血人全面占领。
其中,日本国议员人数,A型血人占56%;历代总理人数,A型血人多达15人;国内医生人数,A型血人占46%;国内学者人数,A型血人占70%。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由A型血人主导的国家。
A 型血的人,非常有特点。
他们一般会严格遵守规则和制定规则,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对什么事情都是严格要求,绝不容许有一丝懈怠。
他们的说话方式婉转且留有余地,从不直接拒绝别人。
他们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十分小心谨慎。
A型血的人会有些极端,表面上温文尔雅,内心世界极度复杂。
这正符合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
严格恪守规章制度,做事认真严谨,是日本人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们做事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凡事都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日本也因为此种特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同样是礼仪之邦,总给人以谦恭有礼的外在形象。
但是,就日本的犯罪现象和自杀情况来看,在这谦恭有礼的背后,日本人的心理也是非常纠结极端的。
日本生活压力非常大,他们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而且没有可观的宣泄渠道。
浅论日本民族性格:自大为表,自卑为里
![浅论日本民族性格:自大为表,自卑为里](https://img.taocdn.com/s3/m/5e11731af12d2af90342e601.png)
浅论日本民族性格:自大为表,自卑为里陈建清摘要:日本以自身独特的角度看待中日关系,并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成为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急先锋、马前卒,在2012年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未来一段时间,最有可能同中国爆发军事冲突,又能称得上是中国的对手就是日本了。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为何都不能与邻国和平友善共处,这与其独特的岛国环境和自卑心理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自卑,它要侵略邻国;正因为自卑,为了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他们要“脱亚入欧”。
关键词:日本;民族性格;自卑;军事立国;政治立国中国对日本这个邻国的情感极其复杂,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人是瞧不起日本的,但是随着的国力对比发生变化,《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人对日本是又羡慕又恨,日本既是中国学习又是中国仇恨的对象。
最终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日益扩大化,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成为了中国仇恨的主要对象。
仇恨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还是让我们以更加客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重要的邻国。
一、日本民族的自卑心理地理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岛国的地理状况决定了日本与生俱来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列岛陆地面积仅为37.78万平方公里,日本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且全国均属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水灾多发地区。
物质资源的极度匮乏,是日本国土的致命弱点。
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说:“我们日本人为生存所困扰,我们脚下的地差不多每天都要震动……除了水,我们的岛上几乎什么原料也没有,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土地不到1/4。
”[1]古代日本与一个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隔海相望,日本人自从认识中国开始,就意识到日本同中国存在的差距,森岛通夫说:“与中国的中华思想(中国是文化如花盛开的世界中心之国)相比,日本人则常怀自卑感,常感强大的世界帝国的压迫。
”[2]“先天不足”的地理环境,加上日本一直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最终形成了了日本民族的自卑心理。
岛国的独特地理环境加上由此而形成的自卑心理,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集体意识。
浅析日本大和民族性格的成因
![浅析日本大和民族性格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301ea8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2.png)
浅析日本大和民族性格的成因【内容摘要】民族性格是指民族的群体人格,即一个民族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了解民族性格的成因对于了解一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族性格;忧患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美国学者鲁恩·本尼迪克特夫人在《菊花与刀》一书中写道:“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既是顺和温良、彬彬有礼的,又是崇尚武力、坚韧不拔和具有爆发力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
我们知道日本的民族性格概括起来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集体观念,密切的团队精神,崇尚武士道精神,热衷侵略和扩张,擅长学习和借鉴以创新。
那这些民族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文将从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浅谈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1.国土面积狭小。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仅37.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狭长的弧形列岛。
岛上崇山峻岭,除了森林、原野、湖泊、沼泽外,可供居住的土地面积仅为国土面积的21%。
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全国大小火山有200多座,其中1/3是活火山,是全世界活火山的1/10。
日本大部分地区在火山带内。
经常有火山爆发。
日本还处在“环太平洋断裂带”上,岛上遍布着许多断层线,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地震频繁。
因此,破坏性的地震是极为平常的事情。
据统计,日本每年的地震多达1000—10000次,有感地震也有1500次左右,平均每天4次,而且日本地震的震级也相当高。
1923年9月东京及其外港横滨,由于大地震使得大部分地区毁于大火,并使13万居民丧生,受伤者10万,烧毁住房44万户。
这次地震直接毁坏了日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枢,从而使这些部门一度完全瘫痪。
由于江户(东京的旧称)经常受周期性的地震袭击,使得那一带流行着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认为每60年左右便会有强烈地震发生,1995年新年刚过,日本的阪神发生大地震,更加深了日本人的这一信念。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2272ee2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9.png)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1000字日本民族性格是指在日本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以下从礼貌、集体主义、勤奋、自我控制与表达、社会性、保守性等方面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首先要提到的是礼貌,这是日本民族性格最为突出的体现之一。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从礼仪、面子到关系互动,都体现出极其严谨的礼貌。
日本人视之为一种美德,为了避免冒犯他人、尊重对方背景和立场,他们会很注重言行的举止和外在的形象表现。
其次是集体主义,即日本人在利益、观念和价值等方面更倾向于整体而不是个体。
家族、团队、国家都是重要的整体,个人则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整体利益的背后或者以整体利益为前提。
所以,在日本,团队合作意识很强,更注重的是团队目标而非个人能力。
勤奋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另一个标志。
日本人勤学苦练,严谨认真是日本人培育出软硬实力的重要基础。
除了学生时期的勤奋学习,日本人在职场中也非常勤奋,对工作视为一份责任和荣誉,并且习惯于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身价值。
日本人同时也是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表达能力的民族。
他们往往控制情绪,减少表达情感,因为过于激昂显得不稳健也不文艺,他们追求冷静与理性的表达方式。
同时,日本人更习惯性的通过默示、比喻、暗示等方式对意思进行传达。
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通向他人理解,也能够保护自己不被“伤感”。
社会性是指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社交,人际交往是社会的基础。
在职场、学校甚至私事中,日本人习惯以借口、礼物搞好关系,面子和人情关系在这个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而构成了人际以感性和缓对待的气氛,这也是日本人在世界上以非暴力、和平形象表现出来最可信的特质之一。
最后是保守性。
日本民族观念在基于传统文化所设定的稳定性上而形成着浓厚的保守气质。
日本人在许多方面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与传统相符,包括礼仪、衣着、饮食等等。
它使得日本社会温和而稳定,相应地,这也意味着日本社会在某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限制。
日本人性格
![日本人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bfdca84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d.png)
日本人性格
1、恃强凌弱,呈现两面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人所处的海岛地域,资源非常少,自然灾害非常多,不偷不抢(侵略别国)就难以为继。
而且从战国时代开始,就形成相互抢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恃强凌弱的性格就逐步形成了。
2、格局太小,心胸狭隘。
日本人不管是从画作、还是书法、音乐等都很难找到我国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他的作品往往会在细节上揣摩、描述的比较到位,但所反映的场面、格局都不大。
3、礼貌的外表,虚伪的心
日本人的有礼貌似乎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但如果你和日本人打过交道后就发现:他们这种礼貌或者叫礼节,是流于形式上的,骨子里的虚伪和狡滑是掩盖不住的。
比如出现一个问题或纠纷,日本人一般都是先于你道歉,然后再去非常认真的找出一大堆可以证明你有错的证据,再出其不意地与你对簿公堂。
4、善于学习,但却排外
日本人自从“黑船事件”逼日本打开国门以来,对外来的事物、思想都是持开放的态度,也非常善于学习和运用。
但是,对外来人却是持排斥的态度。
5、非常重视羞耻,而不重视罪恶
日本人有着明显的轻伦理、重羞耻却不重视罪恶的现象,自尊
甚高。
它
6、心理脆弱,容易走极端
在日本人文化中,可没有“卧薪尝胆”也没有“留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没有“韩信胯下之辱”的说法,一旦失去信心,不管是现代日本人还是古代的日本人,大都会采取自杀这种极端手段来结束生命。
菊花与刀——日本民族性格剖析
![菊花与刀——日本民族性格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a76b2c192e45361066f58a.png)
在世界的东方,有这样的一个国度,离我们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
这就是日本。
日本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爱自然,喜哀婉,性柔婉,快节奏,重现实,轻理论,悲剧情节,集体主义。
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
但这些又不足以概括。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往往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将其特点进行概括,诸如犹太人的凝聚力,精于财富的创造,英格兰人的倔强,绅士风度,日尔曼人的好强善战,规则意识,蒙古人的豪放开阔,不拘小节。
但似乎日本人却是个例外,这是让世人所费解的。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她在《菊与刀》这部著作中将日本人的精神象征归于菊花与刀这两个符号之上。
这本书的出版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人们对日本民族性格中这种矛盾心理和双重人格的迷惑。
至于为什么说日本民族拥有矛盾心理和双重人格呢?第一,日本人极其好斗却又生活祥和:把日本人说成是东方的日尔曼人这一点也不过分。
在人类战争史上,日本人可谓是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的周边国家来说有这样一个不安分的邻居想必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恶补虎视朝鲜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在十九世纪末,终于鲸吞了朝鲜全境。
而对于中国这个老师,他也是没什么收敛,从明朝时的倭寇到清末挑起甲午战争再到民国全面侵华战争,那件不是它好斗残忍的表现呢。
而相对较远的菲律宾,印尼,在二战中也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的轴心国,日本企图建立以他为中心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一切无疑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造成这一切的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固然是罪魁祸首,但存在于日本民族内心深处的好斗的意识却也成了这一切的催化剂。
按照一般的逻辑,像这样一个残忍人好战的民族固然会是一个生活上野蛮甚至是缺乏人性的,日本人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在国外战场上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狂魔,在国内的小家庭中却又是那般其乐融融,宁静祥和。
这些可以从他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像茶道,佛道,花道等,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向往宁静祥和的民族。
浅析日本的民族文化
![浅析日本的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94d61c058f5f61fb73666aa.png)
浅析日本的民族文化我认为日本文化最重要的是男人质实刚健,女人温柔敦厚。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安全感,他们处在火山地震带上,自古以来就形成一种居安思危的民族性格。
他们即使很成功,也不会忘乎所以。
大家可以看一看,日本的经济发展到这个高度,但是在吃喝穿住各个方面都保持着简朴大方的特点。
不像中国人,奢侈和腐化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质实刚健的特点,在很多电影戏剧里都有表现。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更加生动而具体。
他们不会去羡慕别人的成功,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尽最大的努力。
曾看过一本书,作者家旁边就是公立高中。
高中的野球部常年在操场上活动。
操场的平整都是学生们自己搞得。
每个人用一根绳子拴在腰里,背后拖着一个巨大的车胎,在操场上并排的跑步。
既锻炼了体力,也平整了场地。
有时候星期六星期天整天活动,大冬天的下着雨,孩子们全身都湿透了,也要一直活动到夜里9点。
作者有时散步路过,这些孩子们都会向所有的过路人脱帽敬礼。
日本人的体育活动,训练的不仅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强大的精神力。
从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知道,中国的足球队究竟输在哪里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日本小学生写自己死去的父亲的帖子。
孩子的作文里多次提到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坚强和温厚的人。
原文应该是[強くて優しい]。
優しい可以翻译成慈祥,温和,亲切,对他人的关怀等等。
这是日本人崇尚的男人道德的最高标准。
一个男人能如此,为人父,为人夫,应该是都能够信赖的。
能够体现这境界的最直观的男人像,应该是像高仓健那样的人。
80年代,高仓健风靡中国女性,应该不是偶然的。
鲁迅有一层意思始终没有被国人揭破。
我现在把它揭出来,也是一种残忍。
他批判中国的国民性,痛其不幸,恨其不争。
他的参照物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日本社会和日本的国民性。
凡是他笔下深恶痛绝的中国人的麻木,看客,阿Q精神,忍辱负重,卑怯,狂妄的反面,就是日本人的坚强,诚实,比赛时跑在最后却到终点,责任心等等。
日本文化中的许多优秀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的东西传过去的。
日本人民族性格的特点
![日本人民族性格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0d7396f121dd36a32d8256.png)
开场白中日之间的两件大事。
一.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神岛二郎:日本人的精神结构有上层的武士道精神和下层的自然村秩序构成的。
自然村的概念通过渔猎耕种等生产活动,依照自然环境聚集而成的居民生活共同体。
地理特色四面环海土地面积狭小多山地多地震台风是群居生活成为了一种必然。
尤其是水稻的传入,为自然村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条件。
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57年,及西汉王朝授予刻有倭奴国王称号的金印起正式开始。
由于当时国家和地方领主的支配权过大,农民的自立程度和结合程度都很低,因此,直到13世纪,自然村落还是一些零散的弱势群体。
到了江户时代,即公元1603年后,自然村从真正从形式趋于成熟。
今天所提到的自然村秩序主要是指江户时代以来成熟的自然村的特色。
自然村具有哪些特色呢?1.排他的封闭的小社会水稻的种植保障了村民的生活。
而江户时代的长达265年闭关锁国,和平稳定的历史,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内部结合日趋紧密,使自然村落成为了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社会。
这种封闭表现在与村落外界的划分上。
(疫病,害虫发生时与己无关的外部世界瓦拉几钱他界的存在)这种与外界的明显划分,强烈的排他意识,使村内的一体性,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不断增强。
2.共同的产土神村民生活的村落不仅是一个封闭的小群体,在精神上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在每一个独立的自然村里都会建筑一座神社,供奉的产土神,类似于我们的土地神,所守护的范围有明确的界限,就是所在的这个村落. 因此,同一个村落的村民在精神上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村里人就是在同一个神保护下的“自己人”。
在村内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各种名目的祭祀活动。
村人通过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来不断加强精神上的联系。
如果说中国的村落里强调的是同宗族的祠堂的祭拜,日本的祭拜的范围则是村落的全体。
3.一体意识强大的村落:家里的一半是村落的在这个封闭的自然村内,人们在精神上紧密联系,村民通过参与水稻的耕种等集体劳动,保证自身的生活需要。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f08358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c.png)
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其丑陋的一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有时甚至是绝对对立的。
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是调和,中庸及儒雅,但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其性格又会偏离这一美德。
我不准备全面论述日本人的性格,只是着重谈谈来自传统文化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判断失误一般都采取相对主义,调和折中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以和作为基础的。
早在七世纪,圣德太子指定日本第一部律法《十七条宪法》,开首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以和为贵,成为立国之本。
日本人将日本精神称为和魂,《日本书纪》称赞和魂是奇魂,幸魂。
和是日本人最初表现出来的性格。
在生活中,日本人从来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是把自己的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给人一种压抑束缚之美。
和服的外观和结构也呈现给人一种束缚之美,恐怕也是日本人性格的反映。
日本的性格特点与日本的文化形态密不可分,日本的文化是一种并存型,全面摄取型的文化。
日本文化是多层次的,兼有原始本土文化,神道文化,中国儒道佛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自身没有形成牢固的文化思想体系,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是在冲突,并存,交融的文化模式中调和完成的。
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在圣德太子大力弘扬下,达至极盛,成为日本的国教。
日本人尊奉圣德太子为日本佛教的始祖。
奈良佛教主要引进中国的华严宗、法相宗、俱舍宗、三论宗、成实宗和律宗,也称“南都六宗”,基本遵照中国佛教的原貌;平安佛教逐渐显现出日本佛教的民族本色,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净土宗导入日本,并加以现世化、世俗化改造,形成独具日本特色的净土真宗,日益彰显出日本佛教特立独行的文化景观。
镰仓时代以后,禅宗东渐,将军武士扶植新佛教禅宗,禅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支柱。
净土宗与禅宗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
东大寺,禅宗庭院。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一度出现全盘西化的激进运动。
贵族和西方人参加各种活动,如晚会,交谊舞会,化装舞会,妇女慈善会,借以传播西方文化和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
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
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
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
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
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
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
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在语言表达上,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在观察对方反应后,再提出主张。
在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的日本人的生活中,中性、暧昧的语言特别多,他们极力避免断然拒绝的会伤害对方的情况,而采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3.服从意识
由于日本社会中的“集团意识”和等级序列,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的服从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日本人的骨髓之中。
全世界的旅行社都知道日本团最好带,一是大家都守规矩,二是对导游的要求绝对服从。
有人这样对比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不同:一群东方人到了美国,因为陌生,领队的人通常会拿一面小旗子,这一点,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如此,但差别也在于此,领队的人拿着旗子,后面跟着一大群人的,是日本人;而领队的人拿着旗子,后面时常有人掉队的,是中国人。
领队的人只看着前方的,是日本人,而领队的人边走边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的,是中国人。
这虽然带有一点调侃的味道,却道出日本人在服从方面的执著。
民族性格可从不同角度归纳,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日本民族性格中比较典型、得到普遍认同的方面。
当然,日本民族性格中还有忠诚、好学、勤奋、矛盾、尊敬强者、不同情弱者等很多方面,这里不一一细述。
二、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日本民族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呢?下面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虽然不是唯一因素,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灾害频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日本列岛和亚洲大陆隔海相望,国土面积大约三十七万平方公里,期中山脉和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可开发利用的面积更少。
日本除了淡水和森林资源外,石油、煤炭、金属等国家发展必需的重要资源极度匮乏。
日本地质灾害频发,火山、地震和海啸为日本的三大自然灾害。
日本火山有七十六座,其中活火山有五十多座。
日本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百分之一,火山却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日本每年发生四千至一万次地震,期中有震感的地震约为一千五百余次,平均每天四次。
大的地震经常引发海啸,其中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海啸就造成八千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失踪。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面对这样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日本人逐渐熟悉并接受大自然的种种灾难,慢慢培养出坚韧的毅力。
面对灾难,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赴难关,才能减轻各种灾害造成的伤害,实现保护自己和家人生命财产的目标,这是日本“集团意识”产生的原因。
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和”就是团结,起源于此。
2.日本“耻”文化的影响
“耻”文化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很多学者认为耻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根源,它时刻影响每一个普通日本人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日本独特的耻文化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
所谓“耻”,就是在遭到别人嘲笑或蔑视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的一种心里感觉。
独特的“耻”文化根植于每个日本人的内心深处,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日本人更敏感,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此,日本人通常将别人的眼光作为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前提,在确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待后才开始行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日本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考虑别人的评价、态度,尽量避免遭到别人的嘲笑。
如果不慎说错话、做错事,日本人就会感觉出丑,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羞耻。
正因为这种“耻”文化的存在,日本人在说话做事时会首先考虑别人怎么想,甚至从别人角度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时间长了,大家都会形成一种默契,某件事大家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刻意交流,大家心里就都清楚规则。
可以看出,“耻”文化就是一种体谅他人的文化,“耻”文化的核心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在自己注意他人眼光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的“他人”。
那么在意别人眼光的日本人在历史问题上却体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
对待过去本犯下的罪行,很多日本人选择躲避,不愿意反省,这时完全不顾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
这是因为,日本的“耻”文化还有另一面,就是在超出自己所定的“他人”范围后,“耻”的感觉就会消失。
日本有一句谚
语:旅途中的耻,旅行结束的时候就完结了。
这就容易让人理解了:为什么生活在“耻”文化下的日本人,却做出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令人不齿的事情。
3.宗教思想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它们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在日本社会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古代到现代,神道所追求的国家观与世界观经过长期的渲染浸润,已经内化进日本民族的思想与价值理念之中。
神道教主要宣扬人的生命由神授予,人生在世便具有神赋予的使命,即为创立一种等级化的秩序而奋斗。
秩序即意味着对权威的畏服,天皇则是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是现代日本人具有强烈服从意识的思想根源。
中国的儒教传入日本后,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融入日本特色,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日两国都信奉儒教,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侧重“仁”,而日本则强调“忠”。
对天皇、上级、长辈、公司,必须绝对地、无条件地忠诚。
在“忠”的思想的影响下,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和“等级序列”得到空前强化。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上级就是最高权威,上级交代的事不论对错、合理与否,都必须绝对服从。
在日本公司,下级对上级总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
除了以上因素外,历史进程、政治结构、哲学思想、价
值观念等都会给民族性格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篇幅所限,不一一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