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性格
评价日本人
“二战救世主”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评价日本人:"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变态的。
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是一个血腥变态嗜杀成性的民族。
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凶狠残暴。
日本人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自杀。
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心上。
所以,日本充满了混乱和仇杀。
"法国总统戴高乐:"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它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日本人是一群讨厌的黄色蛮猴,日本明治天皇是一个动作可笑的家伙”。
美国巨富约翰·D·洛克菲勒:“日本人除了复制别国科技外一事无成,它何曾独立为世界文明作过贡献,充其量只是个工匠型的二流民族而已”。
德国二战后第一任联邦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吾人至今还对二战期间发生在巴黎的一件事记忆犹新,当一辆满载德国士兵的军用卡车在巴黎街道翻倒时,有许多巴黎市民纷纷自发上前尽力将被压的德国士兵拖了出来,其中好几名巴黎平民还是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因为德军在法国几乎没有暴行,德国士兵在占领后并没有摆出战胜者的姿态,而是与巴黎市民和平相处,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
令人震惊的是,在同一时期日本人却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妇孺,日本人非要杀完最后一个中国人才甘心。
"《康熙朝起居注》:在康熙三十年以后的记录中,康熙多次评论日本人。
他并不叫他们为日本国,而只叫“倭子国”他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
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希特勒对日本的评价第一,大规模的屠杀是必要的,但日本人的方式过于简单野蛮,文明的德意志人不要这样做!据报告,最近几个星期来,日本在南京展开了十分残酷的屠杀,目标基本是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平民。
日本人民族性格的特点
开场白中日之间的两件大事。
一.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神岛二郎:日本人的精神结构有上层的武士道精神和下层的自然村秩序构成的。
自然村的概念通过渔猎耕种等生产活动,依照自然环境聚集而成的居民生活共同体。
地理特色四面环海土地面积狭小多山地多地震台风是群居生活成为了一种必然。
尤其是水稻的传入,为自然村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条件。
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57年,及西汉王朝授予刻有倭奴国王称号的金印起正式开始。
由于当时国家和地方领主的支配权过大,农民的自立程度和结合程度都很低,因此,直到13世纪,自然村落还是一些零散的弱势群体。
到了江户时代,即公元1603年后,自然村从真正从形式趋于成熟。
今天所提到的自然村秩序主要是指江户时代以来成熟的自然村的特色。
自然村具有哪些特色呢?1.排他的封闭的小社会水稻的种植保障了村民的生活。
而江户时代的长达265年闭关锁国,和平稳定的历史,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内部结合日趋紧密,使自然村落成为了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社会。
这种封闭表现在与村落外界的划分上。
(疫病,害虫发生时与己无关的外部世界瓦拉几钱他界的存在)这种与外界的明显划分,强烈的排他意识,使村内的一体性,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不断增强。
2.共同的产土神村民生活的村落不仅是一个封闭的小群体,在精神上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在每一个独立的自然村里都会建筑一座神社,供奉的产土神,类似于我们的土地神,所守护的范围有明确的界限,就是所在的这个村落. 因此,同一个村落的村民在精神上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村里人就是在同一个神保护下的“自己人”。
在村内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各种名目的祭祀活动。
村人通过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来不断加强精神上的联系。
如果说中国的村落里强调的是同宗族的祠堂的祭拜,日本的祭拜的范围则是村落的全体。
3.一体意识强大的村落:家里的一半是村落的在这个封闭的自然村内,人们在精神上紧密联系,村民通过参与水稻的耕种等集体劳动,保证自身的生活需要。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 装备学 院 , 北京 民族 性 格 是 指 各 民 族 在 形 成 和 发 展 过 程 中凝 结 起 来 的 表 现 民族 文 化 特 点 的 心 理 状 态 .对 一 个 民族 来 说 ,它 具 有 整 体 性 、 统一性 、 稳 定性 的 特 点 , 是 一 个 民族 的 共 同 特 征 。民族 心 态 和性 格 特 征 .既 是 民 族 文 化 的 重 要 表 现 。又 是 一 个 民 族 的 象
日本耻文化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很多学者认为耻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根源它时刻影响每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3本独特的耻文化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民族性格
浅 析 日本 民 族 性 格 的 主 要 特 点 及 影 响 因 素
境界 , 是 播音 艺术 的 最 高境 界 。 ” 张教 授 淋 漓 尽 致 描 述 的其 实 就 是 播 音 员 在 节 目播 音 中呈 现 的意 境 。 广 播 电视 节 目 内容 的传 播 、播 音 员 和 主持 人 在 节 目 中流 露 出来 的 自然 的 情 感 , 是 节 目 中的 “ 意象” 。 节 目的 有 声语 言 和 意象 , 会 拓 宽受 众 的 联 想 空 间 . 加深 审美感受 和体验 。 这 一 过 程 就 是 节 目中的 “ 意境 ” 。 “ 意象 ” 是“ 意境”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一 个 好 的广 播 电 视 节 目都 是 由语 言 艺 术 的表 达 , 再加上意象 、 意 境 组 成 的 。其 中 , 语 言 艺术 是 让 节 目产 生 意 象 的 基 础 . 意境 由 意象产生 。 播音艺术是靠语言工作的 , 如 果 没 有 语 言 的艺 术 表 达, 就 不 能 营造 出节 目意 象 , 无 所 谓 节 目的 意 境 。 有时 。 播 音 员 及其主播的节 目, 只有 不 拘 泥 于 具 体 的 形 态 . 才 能 用 个 性 风 格 创 造 奇 妙 的 意 境 美 感 。通 过 收 听 、 收看节 目. 受 众 就 会 在 播 音 员 的引 导 下 进 入 一 个 由语 言 艺 术 所 带 来 的意 识 层 面 .这 种 意 识 层 面 其 实 是 受 众 的某 种 心 理 体 验 的层 面 .也 就 是 上 面 所 说 的意 境 。 受众在 收听 、 收 看 节 目的 过 程 中 , 其 感知 、 想象 、 联想 、 理 解、 情 感 等诸 多 心 理 功 能被 调 动 , 如此 , 通 过播 出 的 节 目 , 受 众 不仅获得 了信息和认知 , 而 且 得 到 了愉 悦 的 、 美 的享受 . 节目 的“ 意境美 ” 体 现 了 出来 , 播 音 主 持 艺 术 创 作 获 得 了 完 整 的 成 功。因此 , 播 音 意 境 美 是 播 音 艺 术 的 最 高境 界 。 播 音 艺 术 是 人 类 语 言 艺 术 和 表 演 艺 术 中 的一 朵 奇 葩 . 充 满 了 诱 人 的 魅 力 。 这 门 艺 术 呈 现 的 过 程 .始 终 是 其 主 创 者— — 播 音 员 或 主 持 人 持 续 不 断 地 展 现 思 想 和智 慧 的 过 程 。 欣 赏 播 音 艺 术 的 过 程 是 受 众 的 高 级 思 维 与 播 音 员 或 主 持 人 的 高 级 思 维 持 续 互 动 的过 程 ,播 音 艺 术 更 独 特 的 地 方 在 于 : 它 的 首 要 功 能 是 传 播 信 息 .美 学 感 受 既 是 它 的 目的 之 一 . 更 是 为 了清 晰 准 确 地 表 情 达 意 而 必 需 的 手 段 。 这 种 特 殊 性 决 定 了播音 艺术 的审美过 程更依 赖于 “ 意境 ” 这 种 纯 意 识 范 畴 的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
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
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
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
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
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
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一、本文概述《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和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文章。
本文借助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菊与刀》作为理论框架和参考依据,对日本民族性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菊与刀》一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然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入手,对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揭示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菊与刀》的主要观点与解析《菊与刀》一书,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析,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纹的“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对比鲜明的意象,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说。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主要探讨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负债意识。
她指出,这种等级观念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阶层关系中,还表现在他们处理国际关系的态度上。
例如,在二战前十年,日本将自己视为已经达到金字塔顶端的经济强国,愿意主动承担起调整国际秩序的重任,并通过侵略战争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等级观念与负债意识相互交织,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各就其位”的原则。
本尼迪克特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层面分析了这些民族心理如何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保存到现在。
她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强调了对等级秩序的遵守和对忠诚、孝道、恩情等观念的传承。
这些观念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渠道深入人心,成为塑造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在解析日本民族性格时,本尼迪克特特别强调了“菊”与“刀”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她认为,“菊”代表了日本文化中的美和和谐,而“刀”则代表了武力和冲突。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倾向在日本社会中并存,形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浅谈日本民族性格
浅谈日本民族性格APEC期间,中日首脑终于跨出了打破僵局的历史性一步,习主席和安培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个信息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这却是一个“尴尬”(awkward)的握手。
从合照中,中国人民的原谅是有限的,有着强烈的不满。
历史以来,我们常用“同文同种”“一衣带水”来形容日本这个邻邦。
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这样的两句日语:“沙扬娜拉”“八格牙路”。
我们更每天都在无形之中接受着日本的各种影响,从汽车、电视、空调等硬件到动漫、影视、饮食等文化软件。
然而,即使我们使用他们的产品、感受他们的文化,日本民族于我们又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
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日本所知甚少。
这确实是让我们震惊和可怕之处!我们对日本历史的了解,几乎只停留在一百多年前地中日海战之后,这一百多年地历史,深深地震惊着国人。
无论是从不起眼的小国迅速发展为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大国还是在日俄战争、抗日战争中先后将两个庞然大物的国家放倒,更无论在二战中倒下的日本仅在二十多年后就再度崛起。
这一切给我们太深刻地印象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怎样的一个国家?本尼迪克曾说:“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罪捉摸不透的。
”李光耀也直接地指出:“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
”确实,日本是我们绝对一言难尽的国家,他有我们太多的怀疑和不解。
历史上日本曾极大程度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唐朝,日本作为中国的一个属国,已经将中国的政治制度等都引入到本国。
因此,日本民族的特性之中是有中国文化或者中国民族的影子的。
首先的共同点就是思维方式。
中国和日本人都偏向于形象思维和直觉的感悟。
这一点从中日在对山水、画、茶道等方面追求简约、淡远的取向可以看出。
而中日两国人民都受到“禅宗”的极大影响,虽然在日本是所谓的“神道教”但其实质受到佛教的极大影响。
其次,是内敛。
中国人是不喜欢出头的,在日本也是如此。
讲究含蓄忍让是共同的为人处世哲学。
这样的含蓄在日本称为“腹艺”。
日本的民族性
日本的民族性:其一,日本民族是一个冷漠和热情的结合体。
其二,日本民族是优雅与残忍的结合体。
其三,日本民族是服从于反叛的结合体。
其四,日本民族的群体性非常鲜明。
这带来了日本民族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日本非常强调个人对团体的绝对服从。
其五,日本民族非常热衷于学习和改造。
其六,遵守纪律、追求完美日本这种民主性形成的原因:资源贫乏,地域狭窄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日本的文化特征。
美国人的性格:热情大方、坦承与直率、独立进取、竞争的意识强、时间的观念强、遵纪守法、有礼貌讲公德、讲求实际、看重成功的价值。
评析:日本式管理的超越与被超越-------------------------------------------------------------------------------- 2002年09月09日08:55 经济观察报本报记者方军/文现在,西方管理大师们争相为“不具竞争力的”日本工业提供建议,他们的潜台词是“日本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中说,日本公司需要通过定位于利润、制定明确的战略和加强雇员激励来创造竞争优势,也就是接受西方的“战略性思维方式”。
在美国《商业周刊》眼中,法国人卡洛斯·戈恩因拯救日产汽车公司 Nissan 而成为“日本民族英雄”,他的成功源于抛弃日本的传统做法——放弃按资历支付薪酬和升迁的日本方式、为员工提供股票期权和奖金、划分明确的责任并赋予经理直接管理权。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讨论日本企业管理的语气与现在完全不同。
当时,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强国,它的工厂以惊人的高效率生产着高质量的产品,大量的美国经理人飞越太平洋去丰田和索尼“朝圣”。
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是当时最畅销的商业书之一(其他几本也都是关于如何面对日本的挑战),当时最热门的管理时尚是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连续改进和适时制造——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企业管理方式。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其丑陋的一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有时甚至是绝对对立的。
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是调和,中庸及儒雅,但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其性格又会偏离这一美德。
我不准备全面论述日本人的性格,只是着重谈谈来自传统文化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判断失误一般都采取相对主义,调和折中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以和作为基础的。
早在七世纪,圣德太子指定日本第一部律法《十七条宪法》,开首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以和为贵,成为立国之本。
日本人将日本精神称为和魂,《日本书纪》称赞和魂是奇魂,幸魂。
和是日本人最初表现出来的性格。
在生活中,日本人从来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是把自己的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给人一种压抑束缚之美。
和服的外观和结构也呈现给人一种束缚之美,恐怕也是日本人性格的反映。
日本的性格特点与日本的文化形态密不可分,日本的文化是一种并存型,全面摄取型的文化。
日本文化是多层次的,兼有原始本土文化,神道文化,中国儒道佛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自身没有形成牢固的文化思想体系,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是在冲突,并存,交融的文化模式中调和完成的。
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在圣德太子大力弘扬下,达至极盛,成为日本的国教。
日本人尊奉圣德太子为日本佛教的始祖。
奈良佛教主要引进中国的华严宗、法相宗、俱舍宗、三论宗、成实宗和律宗,也称“南都六宗”,基本遵照中国佛教的原貌;平安佛教逐渐显现出日本佛教的民族本色,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净土宗导入日本,并加以现世化、世俗化改造,形成独具日本特色的净土真宗,日益彰显出日本佛教特立独行的文化景观。
镰仓时代以后,禅宗东渐,将军武士扶植新佛教禅宗,禅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支柱。
净土宗与禅宗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
东大寺,禅宗庭院。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一度出现全盘西化的激进运动。
贵族和西方人参加各种活动,如晚会,交谊舞会,化装舞会,妇女慈善会,借以传播西方文化和风俗。
神道情结与日本民族性格
神道情结与日本民族性格*牟成文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对日本民族性格进行过描述, 我也曾就与此相关的问题写过文章。
但是,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日本民族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在常人看来显得特别奇怪的性格? 有不少学者对此也做过探讨,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地缘说, 即这种性格是由日本民族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而造成的; 二是社会环境说, 即这种性格是由日本民族所面临的特殊社会环境而造成的; 三是政治因素说, 即这种性格是由日本封建政治的长期操弄而致; 四是外在压力说, 即这种性格是在贝利来航! 后, 日本民族在外来的巨大压力下迫不得已而委曲求全所致; 五是文化因素说, 即这种性格是长期以来日本民族所崇奉的特殊文化而造成的。
应该说这些观点皆有一定道理, 尽管这些说法彼此有交叉, 但是我认为, 仅以其中的某一种原因或某几种原因来说明上述问题还是有欠缺的。
我最近通过研究发现, 日本人所信奉的神道教与日本民族性格之间有着一种分环勾连。
尽管我的研究也无法对上述问题之堂奥做出充分的解释, 但还是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在此, 我仅以神道情结与日本民族性格作为上手处∀来对上述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以求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在阐述日本民族的神道情结之前, 有必要先对日本的神道教做一大致介绍。
日本思想史家村冈典嗣认为: 神道, 渊源于太古, 自古以来为了与儒教、佛教、耶稣教等外来教相对, 不仅和这些宗教进行交流, 甚至积极地、消极地接受这些宗教的影响以及感化, 是演变、发展了的我国固有的宗教。
# 由此可见神道教在日本的历史之悠远、地位之重要。
神道教是在日本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日本位于亚洲最东部, 被浩瀚无际的大海所环抱, 在远古交通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处于孤立之境。
根据考古发现, 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 日本进入新石器时代(绳纹文化时期)。
当时, 由于自然力的束缚, 日本民族的先民把许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作为崇拜的偶像。
日本人性格特征与对日汉语课堂教学
这个历史案例展示了武士道对丰臣秀吉性格的影响。他勇敢、坚毅、不怕牺牲, 同时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主公。这些品质正是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也影响了日 本人对勇敢、忠诚和自我牺牲的重视。
三、与其他国家对比
与其他国家相比,武士道对日本人的性格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例如,中国历史 上的儒家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和仁爱礼义,而武士道则更加强调忠诚、勇敢和不 怕牺牲。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盛行,而武士道则强调集体主义 和忠诚于主公。
团结:日本人民非常注重团结合作,他们认为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这 种团结精神也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与 老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
忍耐:日本人民具有很高的忍耐力,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并勇敢地 面对挑战。这种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会耐心地听讲, 并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
3、勇敢、坚毅和不怕牺牲
武士道强调勇敢、坚毅和不怕牺牲,这些品质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也有所传承。 尽管日本人给外界的印象往往是温和的,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却表现出 勇敢和坚毅的一面。例如,在日本历史上,武士们曾为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而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勇敢和坚毅的精神也影响了现代日本人,让他们在面 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参考内容
主题: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 响
当谈论日本次演示化时,武士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作为一种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武士道对日本人的性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次演示中,我 们将探讨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具体影响,并选取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
1、忠诚、义气和荣誉感
日本人性格特征与对日汉语课 堂教学
基本内容
日本是一个拥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其人民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对 日汉语课堂教学中,这些性格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效果。本次演示将从守礼、认真、团结、忍耐等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并探讨这些特征如何应用于对日汉语课堂教学。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
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
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
这三种说法,当然没有完全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亲近自然崇尚和谐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
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富劳莱丝〃克拉克霍恩认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认为自然应该由人来征服的东西,墨西哥的农民认为人应屈服于自然,而日本人则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调和。
‛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
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
西方人的自然观来自于自然环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因而人优越于自然,人应该支配自然。
在中国,则与自然环境和有关天的信仰相关。
中国的自然环境并不太优越,中原一带经常处于干旱和洪涝的交替影响之下,从而养成了中国人顽强、忍耐的精神;但是,这种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是可以预防的,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减少损害,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而又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思想。
在信仰方面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天一方面有着绝对、普遍的创造者、主宰者的支配性格,另一方面又有着是‚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的教化性格。
人们对天而言,一方面对其支配要忍耐、服从,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努力和修养成为圣人,协助和参赞天的化育。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1000字日本民族性格是指在日本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以下从礼貌、集体主义、勤奋、自我控制与表达、社会性、保守性等方面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首先要提到的是礼貌,这是日本民族性格最为突出的体现之一。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从礼仪、面子到关系互动,都体现出极其严谨的礼貌。
日本人视之为一种美德,为了避免冒犯他人、尊重对方背景和立场,他们会很注重言行的举止和外在的形象表现。
其次是集体主义,即日本人在利益、观念和价值等方面更倾向于整体而不是个体。
家族、团队、国家都是重要的整体,个人则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整体利益的背后或者以整体利益为前提。
所以,在日本,团队合作意识很强,更注重的是团队目标而非个人能力。
勤奋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另一个标志。
日本人勤学苦练,严谨认真是日本人培育出软硬实力的重要基础。
除了学生时期的勤奋学习,日本人在职场中也非常勤奋,对工作视为一份责任和荣誉,并且习惯于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身价值。
日本人同时也是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表达能力的民族。
他们往往控制情绪,减少表达情感,因为过于激昂显得不稳健也不文艺,他们追求冷静与理性的表达方式。
同时,日本人更习惯性的通过默示、比喻、暗示等方式对意思进行传达。
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通向他人理解,也能够保护自己不被“伤感”。
社会性是指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社交,人际交往是社会的基础。
在职场、学校甚至私事中,日本人习惯以借口、礼物搞好关系,面子和人情关系在这个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而构成了人际以感性和缓对待的气氛,这也是日本人在世界上以非暴力、和平形象表现出来最可信的特质之一。
最后是保守性。
日本民族观念在基于传统文化所设定的稳定性上而形成着浓厚的保守气质。
日本人在许多方面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与传统相符,包括礼仪、衣着、饮食等等。
它使得日本社会温和而稳定,相应地,这也意味着日本社会在某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限制。
日本的国民性
等级制 军队-完全废除 社会、 家庭-根深蒂固
具体表现:
实用主义
对中国文化的选择性接受, 如日本人没有祖宗崇拜,因此忠 孝两难时很容易“舍孝求忠” 又如人们熟知的 唐时不取太监, 宋时不取缠足, 明时不取八股, 清时不取鸦片。
等级制
幼儿摇摇晃晃会走时,学习的 第一课就是尊敬父兄。 日本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以 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来区 分个人的等级。 每一个日本人最初都在家里接 触等级制,后来再把这种习惯 带到经济以及政治上。
2-3
社会文化
家庭中的长幼 礼仪教育 U形自由曲线 教育断层
恩情如债
报恩于万一
等级制
双重人格
三、参考意义
•本尼迪克特撰写《菊与刀》(战略意义) •通过了解人类心理如何受到文化的塑模,来解释较大社会的 整体性质 •克拉克洪( Clyde Kluckhohn ) 和莫瑞( Henry Murray) 曾说过 一句名言: “每一个人( 性格) 都有若干方面像所有的人若 干方面像一部分人,若干方面则什么人都不像。 •对日本的国民性,大家可以不认同,但起码不能忽视。
3
参考意义
·什么是国民性?
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 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 其成因非常复杂,一般多表现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 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
一、日本国民性内容
各得其所
集体主义忠义勇武源自神道危机意识耻
实用主义
等级制度
双重性格
忠义勇武
·德川幕府统治的影响
德川幕府将日本的 封建体制和中央集 权推至了顶峰,不 同团队进行分属, 不同领域加强对被 统治者的控制,潜 移默化中加强日本 人的团队意识。
日本人的人格分析
姓名:xx学号:29xx人的人格分析报告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日本人,主要由大和族组成,通用日语,汉字亦是日本流行文字。
日本人在古代隋唐时期深受我国汉唐文化的熏陶,不管在朝廷制度、礼仪,还是服饰、茶道等各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华夏元素。
日本自己亦以“小中华”为荣,视其他各国(如荷兰、西班牙等)为蛮邦。
同时,日本人自古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有着对外侵略的本性,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菲律宾等国的战争。
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
在谈到日本民族时,我们既会说他们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常以彬彬有礼的姿态出现;我们也会说他们是一个蛮横、顽固的民族,决不会轻易服从于别人的控制,这种性格在战争中的日本人身上是尤为明显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一个人所处的大文化背景与他的成长经历会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文化背景是主要因素。
与西方的欧美“罪感文化”及东方的中国儒家“仁道”文化相对比,日本文化可以被总结为一种独特的“耻感文化”。
“罪”是要靠内心来主动反省的,而“耻”则是因外力而被动感受的,前者隶属于个人,而后者依附于群体,和“罪”相联系的是“赎罪”,是良心的自责和忏悔;和“耻”相联系的是“雪耻”,是人前的报复和炫耀,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日本人来说,“耻感”却是高于一切的,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义务认可。
虽然是一衣带水的紧邻,但很明显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
一方面,日本的神道教让它自足,尊大,偏执和佞狂;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个岛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华文化的边缘,这又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那种脆弱,敏感,悲苦和孤绝的色彩;这两方面使日本这个民族显得极其特别。
日本人性格有其矛盾的一面,在很大的程度上,日本人即好斗又和善,即尚武又崇美,即蛮狠又有礼,即刻板又善变,即温驯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即忠心耿耿又容易背叛,即勇敢又怯弱,即保守又易接受新的方式。
他们极为关心别人对他们行为的看法,但他人对其过错一无所知时,他们又会为负疚感所困囿。
日本人性格
日本人性格
1、恃强凌弱,呈现两面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人所处的海岛地域,资源非常少,自然灾害非常多,不偷不抢(侵略别国)就难以为继。
而且从战国时代开始,就形成相互抢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恃强凌弱的性格就逐步形成了。
2、格局太小,心胸狭隘。
日本人不管是从画作、还是书法、音乐等都很难找到我国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他的作品往往会在细节上揣摩、描述的比较到位,但所反映的场面、格局都不大。
3、礼貌的外表,虚伪的心
日本人的有礼貌似乎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但如果你和日本人打过交道后就发现:他们这种礼貌或者叫礼节,是流于形式上的,骨子里的虚伪和狡滑是掩盖不住的。
比如出现一个问题或纠纷,日本人一般都是先于你道歉,然后再去非常认真的找出一大堆可以证明你有错的证据,再出其不意地与你对簿公堂。
4、善于学习,但却排外
日本人自从“黑船事件”逼日本打开国门以来,对外来的事物、思想都是持开放的态度,也非常善于学习和运用。
但是,对外来人却是持排斥的态度。
5、非常重视羞耻,而不重视罪恶
日本人有着明显的轻伦理、重羞耻却不重视罪恶的现象,自尊
甚高。
它
6、心理脆弱,容易走极端
在日本人文化中,可没有“卧薪尝胆”也没有“留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没有“韩信胯下之辱”的说法,一旦失去信心,不管是现代日本人还是古代的日本人,大都会采取自杀这种极端手段来结束生命。
菊花与刀——日本民族性格剖析
在世界的东方,有这样的一个国度,离我们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
这就是日本。
日本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爱自然,喜哀婉,性柔婉,快节奏,重现实,轻理论,悲剧情节,集体主义。
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
但这些又不足以概括。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往往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将其特点进行概括,诸如犹太人的凝聚力,精于财富的创造,英格兰人的倔强,绅士风度,日尔曼人的好强善战,规则意识,蒙古人的豪放开阔,不拘小节。
但似乎日本人却是个例外,这是让世人所费解的。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她在《菊与刀》这部著作中将日本人的精神象征归于菊花与刀这两个符号之上。
这本书的出版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人们对日本民族性格中这种矛盾心理和双重人格的迷惑。
至于为什么说日本民族拥有矛盾心理和双重人格呢?第一,日本人极其好斗却又生活祥和:把日本人说成是东方的日尔曼人这一点也不过分。
在人类战争史上,日本人可谓是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的周边国家来说有这样一个不安分的邻居想必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恶补虎视朝鲜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在十九世纪末,终于鲸吞了朝鲜全境。
而对于中国这个老师,他也是没什么收敛,从明朝时的倭寇到清末挑起甲午战争再到民国全面侵华战争,那件不是它好斗残忍的表现呢。
而相对较远的菲律宾,印尼,在二战中也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的轴心国,日本企图建立以他为中心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一切无疑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造成这一切的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固然是罪魁祸首,但存在于日本民族内心深处的好斗的意识却也成了这一切的催化剂。
按照一般的逻辑,像这样一个残忍人好战的民族固然会是一个生活上野蛮甚至是缺乏人性的,日本人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在国外战场上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狂魔,在国内的小家庭中却又是那般其乐融融,宁静祥和。
这些可以从他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像茶道,佛道,花道等,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向往宁静祥和的民族。
日本人的民族性,价值观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日本人的集团主义 日本人的亲自然性 日本人的生死观 武士道精神 和文化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1.一般家庭的子女上大学或者是找工作之后,开始独立生活 整体来说与父母的联系比较少。 2.一般的情侣除了背叛对方的行动意外,比较尊重对方的私生活。 3.婚后望父母给自己买房,买车的期待值比中国低一些。 4.日本年轻人的攒钱意识比中国年轻人差 5.日本的网络游戏玩家比中国少, 很多人不愿意把很多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 6.日本人出去喝酒一般是平分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生活习惯有以下这些: 勤洗手 勤刷牙 勤洗澡 勤换衣 不随地吐痰 不边走边吃 鞠躬代替握手 说话轻声细语 香烟灰有专用袋 垃圾分类盛放 朋友亲友串门较少 主妇每日打扫卫生 日本人有送礼习惯
日本人的生死观
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是多数日本人的 人生信念。一些日本人的房子与墓地靠得那么近, 似乎那也是居所的一部分。把窗户一推,一排排的 墓碑尽收眼底。日本的墓碑小巧玲珑,墓地虽然拥 挤,但井然有序。在墓碑前的花瓶里,总是插有白 色或黄色的菊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使墓地 透出几分雅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很多宾馆 里,一边办葬礼一边办婚宴的情况时有出现。两个 气氛完全相反的仪式都集中到一幢漂亮的大楼里, 有时甚至在一个大厅的两端举行,中间仅仅用拉板 隔开。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 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为何日本人 有生死皆坦然的生死观?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 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长的时间里 雕塑着日本人的气质。
日本人的亲自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日本名族性格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禅不等于禅宗,禅也不等于禅意。
……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延伸。
结合禅宗在日本的发展,探讨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关键词】日本禅宗禅民族性格双重影响行为模式
禅意识的历史沉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
产生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禅宗以外的佛教各宗派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起的影响,可以说只限于日本人的宗教生活,而禅宗则超越了这一影响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沉淀,逐步深入到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到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去。
查尔斯·艾略特在其名著《日本佛教》中曾这样说过:“禅对于东方的艺术、知识及政治生活来说具有伟大的力量。
禅也是日本式性格的表现。
其他所有的佛教都没有禅宗那样…日本式‟。
”禅意几乎成了日本人之性格和人格模式方面的象征,时至今日仍在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作用于日本的民族性格。
一、正面影响
1、纤细敏感、认真细致。
岛国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由此养成了日本民族纤细的感觉,他们乐于以纤丽纤小作为其审美的旨趣。
通过日本庭园所体现出的禅意识,即强调“悟”性、“以小见大”等,进一步加深了日本民族的这种纤细敏感的性格。
“于细微之处见功夫”的日本庭园也体现出了日本人做事的细致、认真。
2、自解自悟、具有刚性。
中国佛教中的禅宗,相对而言又是最富个性,也是最具刚性的一派。
如禅门中人讲究自我修行,自解自悟,倚重自力自度等等,都是阳刚之气旺盛的表现。
中国禅传入日本后形成的日本禅同样如此。
3、调和内敛、注重集团。
努力寻求个体与整体的依存、融合,可谓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之一。
中国禅传入日本之后,通过儒禅互补突出了“和”的理念,并进一步推动日本人形成了调和内敛、注重集团的民族性格。
正如一位建筑师所说,“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和谐,如果把它移走,这里就完美无瑕了”;调和性正是日本庭园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充分体现了注重集团的精神意识。
4、重经验,轻思辨。
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从而具有非理性及经验性。
这种特性导致禅宗在与日本固有的民族传统结合之后迅速本土化,并推动日本民族形成了重经验、轻思辨的思维方式。
它在促进了物质生产、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应用科学的发达的同时,也对日本的民族性格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日本民族性格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缺陷。
所谓“见性”即是对无相的自己的自觉,这种见性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
正如“敏感是双向的,它让你看到多少美丽就会让你看到多少丑恶”一样,在日本民族的性格中,纤小敏感的背后是深重的危机感、认真细致的背后是偏狭固执的刻意追求;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背后是盲目自卑、唯我独尊;调和
内敛、集团意识的背后是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重经验、轻思辨更会导致非理性倾向的盲目扩大。
处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禅意识的外化表现也并不相同。
韩国著名学者李御宁曾说——回顾一下日本史就会发现,“缩小”意识发达时期,社会一般都较为繁荣,可成功之后不久,往往又像秀吉一样开始向往扩张,转为“扩大”意识。
如此一来,就突然变成非日本人,日本讲究细致的传统就遭到破坏,就开始丧失判断力,美的感性意识也变成一种带有残忍性的行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一般不大会有迷狂式的冲动和激情,通常有的只是一种体察细微、幽深玄远的清雅意趣。
不过,受其“岛国根性”及历史时空的限制,有时也会出现“过刚则易折”的局面。
禅意的世俗化倾向极大地刺激了虽不身居禅院却心向往之的一些日本普通民众原始生命张力的外泄,或许这也是后来日本禅变为“禅民族主义”、“禅帝国主义”等的因素之一。
当民族利己主义发展到极端之时,在某些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等方面会表现出“排外”的特点。
这也是日本的历史和现实中种种失败的关键性因素。
正如R.H.沙夫(Robert H.Sharf)在讨论日本现代禅与民族主义关系的文章中指出的,20世纪30年代所“制造”出的日本禅学,以一种日本文化优越论和独一性的方式,成为“残酷和非正义的”民族主义。
禅的“了悟生死”的超脱态度符合日本武士的尽忠心理及培养无所畏惧的“无我”精神。
这种精神在后来国家神道的鼓励下,转化为坚韧狂热的“武士道”精神。
禅的无念和当下即是的禅意识,在战时的日本实际上演变为鼓励士兵“不要考虑任何历史和社会的情境,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作战”的一种精神武器,禅宗的“立处皆真”和“随处作主”也被解释为不管什么情况下的任何行为都是“真的”,以至于“积极地屠杀”也被合法化了。
如当时日本出版的《大乘禅》杂志,就充斥了各种激烈地鼓吹“圣战”的文章。
如前所述,在从中国禅到日本禅的演变过程中,明显地带有一种实用主义色彩。
正是这种实用主义倾向导致日本禅更多地具有的是一种重形式、轻内涵的特征。
这种特征直接导致了日本禅意识在形成日本民族性格时表现出一种“优劣二重唱”。
正如“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我们在关注禅意识在形成日本民族性格时表现出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应当充分注意到其消极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金丹元. 禅意与化境.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6
[2]徐静波. 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52
[3]铃木大拙. 现代日本思想大系. 日本筑摩书房,1965
[4]李御宁、张乃丽译.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5赵建民. 日本“国际化”历程的回顾与前瞻——日本文化时代性、民族性研究的思考2001-2 -10.htm
6龚隽. 二十世纪的日本禅、京都学派与民族主义. 世界哲学.坂本太郎. 日本史概说. 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