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题结题汇报稿 《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结题汇报稿 《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821abb7c1cfad6195fa7bd.png)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结题汇报材料醴陵市姜湾小学(左权红军小学)课题组【基本信息】课题类型:重点资助课题承研单位:醴陵市姜湾小学立项号:HNETRO201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9月—2015年6月课题主持人:胡文权、张细明课题组主要成员:胡文权、张细明、谢美玲、张元英、周妮、刘豫红、王娟、杨爱武、刘舒琴、陈飞、文林、陈远春、谢花全一、问题的提出1.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开发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校本课程资源,设计解决课程资源因受地域限制不足的现实问题。
2.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醴陵文化独具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长期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缺乏认识、不够重视,再加上开发与运用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因而导致了适合教育教学的乡土文化资源匮乏,特别是小学生对旧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家乡文化知之甚少。
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收集渠道和丰富的信息来源。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引入课程,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建设乡土课程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的一个创举。
二、课题研究目标1.进行有序、合理、科学的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与习惯。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能力。
3.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访问法、图书报刊资料查阅法、网络资料搜集法、案例研究法,其中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初中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17549fa192e45361166f52e.png)
初中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策略作者:朱晓丹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第6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朱晓丹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发教学资源,特别是乡土文化,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初中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新课改实施后,初中作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普遍存在情感空洞、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等问题。
总体来说,影响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写作素材,究其根本不外乎是学生和生活的距离遥远,没有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擅长提炼和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实践证明,挖掘乡土文化,并将其引入初中作文课堂,能有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一、乡土文化内涵及其开发意义乡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包括地域风俗、名胜古迹、民间艺术等,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与价值,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发与应用乡土资源成为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每个地区都蕴含自然、人文、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增强自身资源意识,积极开发与应用这些宝贵资源,促使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乡土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学生生于这里、学于这里、成长于这里,对乡土文化有着别样的亲切感与认同感,从某种层面来说,乡土文化对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加大浸润乡土文化的力度,有助于学生步入更为深广的文化世界,全面提升其文学素养。
扬州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其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在我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从汉至清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重视开发与应用乡土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写作视野,提升写作水平,使作文更具审美性、文化性,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扬州的情感。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研究(一)基于乡土文化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047c657e21af45b307a855.png)
百 花 园 地
乡土资 的开发和利 用
文摩 摘 赛 周飞燕 要: 农村小 学语 文教 师要 以新 的课程标 准为依据 , 利用多种途径,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 利用 独特 的 乡土资源, 为促进学生全面 而
有 个 性 的发 展 服 务 。
关键 词 : 农村语 文; 自然风光; 民俗风情 ; 民间掌故 ; 家 乡特 产
所以 , 饮食 习惯 、 劳动生活 、 心灵品质等千姿百态 , 不仅 风情 、 名人轶 事 、 语言文化 等。它包 括 自然地理 资源 、 人 文历史资 同的省份 , 源和社 会发展资源等 , 这是狭义 的理解 。广义的乡土资 源还包括 丰 富了我们当地人的生活 , 更可以成 为我们开发利用的对象 。
在 农村 , 有着 许多有趣 的习俗 , 以此或 为学生 课外学 习的 资
源, 独具风味 。在活动 中, “ 婚丧嫁 娶” “ 清 明为何上坟 ” “ 端午为何
裹粽子 ”……这些平时生活 中的小事都 成 了同学们探究 的对象 。
一
篇篇散发 着泥土 清香的 习作 诸如 《 又 到端午节 》 《 嫂 子的 “ 月
乡土资源 , 就 是指我们出生 、 成 长的地方 的地域 特色 、 自然景 成果 , 而且 也使他们更贴近家乡的风土人情 。近几年 , 随着改革开
农村也迎来 了大量 的外来 民工。 由于他们来 自不 观、 文物古迹 、 地名沿革 、 历史变迁 、 社会发展 以及 民间艺术 、 民俗 放 的不断深入 ,
自己的家 乡, 激发他们热爱祖 国 、 热爱家 乡 、 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 。
总之 , 农村 的语 文课程 资源相 当丰 富 , 只要 我们用 睿智 的眼
发掘 , 并合理运用这些独特 的资源 , 定能收 到意想不到 在 学生游览 了附近 的景点之后 ,我 又设计 了综合 实践活动 光去搜寻 、 我们要 承认学生 课: “ 我是楠溪江小导游” 。学生根据 自己熟悉 的景点 的情况 , 自行 的效果。在开发和利用这些乡土资源 的过程 中 ,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ebc35bfad6195f312ba660.png)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作者:薛权开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年第09期乡土史课程资源拥有最直接的家国情怀,它的开发运用,与理解并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教学中可以依托国家教材,阐释隐性的书外乡土历史;搜寻地方史志,整饬显性的书内乡土历史;践行外出游学,感受可触摸的外地乡土历史;秉持理性祛魅,割爱不可靠的本地乡土历史。
推己及人,由家到国,乡土历史教育是培养家国情怀最好的途径之一。
中学历史; 课程资源; 家国情怀; 乡土历史《普通高中歷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让“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
这就要求我们在家国情怀的基础上拓展历史课程,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
乡土历史是师生最易触及并最能感同身受的历史资源,它拥有最直接的家国情怀,它的开发运用与理解并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一、依托国家教材,阐释隐性的书外乡土历史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其叙事逻辑往往以全局性为主,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不可避免地忽略或放弃一些地方性、区域性的历史,然而,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引入教材之外的隐性乡土史,更有利于学生消化教材内容和结论。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辛亥革命期间的无锡革命很能说明“历史创造”和“既定的条件”的关系。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近代以“布码头”“小上海”闻名于世。
辛亥革命前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就已经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工商业者(民族资本家)。
他们组织商会,通过商会相互联络,开展活动,以此作为开拓资本主义事业、捍卫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武昌枪声打响后,一边驱逐清廷官员,一边又与仕绅遗老达成和解,以商会筹措资金招聘队伍,积极维护城市的繁荣与治安。
洋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洋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eff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5.png)
洋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洋县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面貌逐渐变得陈旧落后。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振兴,我们制定了洋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生态宜居、产业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重点任务。
1. 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农作物生长需水需肥。
(2)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3)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 产业发展。
(1)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挖掘本地农产品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2)支持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3)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3. 乡风文明建设。
(1)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倡导文明乡风,营造和谐乡村社会环境。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3)加强农村民俗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保护乡村传统建筑和风土人情。
4. 治理有效。
(1)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建设乡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
(3)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农村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顺利推进,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
2.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3.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4.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71cf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9.png)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摘要】乡土地理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拥有的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本文从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及分类、开发方式、应用领域、可持续发展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乡土地理资源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注重加强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未来,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应注重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型,实现乡土地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应用、特点、分类、方式、领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问题、挑战、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概述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历史、文化传统等人文资源。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土地理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有效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增加乡村经济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优化利用,不仅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能提升乡村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及分类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色性。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452223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9.png)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史作为一种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应该根据其特点加以开发和利用,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策略实行了探讨。
我国教学论专家王策三先生在评论各种教学论思潮时曾说:“我们应该把所有各教学论思潮、理论和方法,都当作研究的对象,不可盲目崇拜或简单批判,不能机械照搬或一概排斥”。
“至于我们自己的教学时间如何实行,还得我们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独立地创造性地做。
它们都要作为参考,应该吸收,但要消化,还要变通。
”王先生此言虽是谈教学论的问题,但其中的观点在教育理论的研究及教育实践中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所以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其它地区的同类模式,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对应的开发对策。
(一)增强开发意识近些年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很多地方的历史教师,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在逐步增强。
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这些都给予我们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有益的借鉴。
此外,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
近代学者梁启超就很推崇家谱、族谱的史料价值。
其实,又岂止家谱、族谱能够作为乡土史课程资源研究和历史教学的资料,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长辈的回忆等,都能够作为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在不同水准上有益于历史的学习。
我国乡土史课程资源深且厚,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乡土史课程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
乡土史课程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传记、生产生活经验等。
对于乡土史课程的学习,作者认为除了开设乡土历史课外,还应针对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让学生找出乡土史课程资源中有争议、有疑点、有误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事例、史实实行推理论证,提升学生学习乡土史课程的兴趣,促动其展开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洋县全域旅游实施方案
![洋县全域旅游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a46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5.png)
洋县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洋县地处陕西省北部,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旅游发展不够成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导致洋县旅游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制定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加快洋县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定位。
1. 挖掘潜力,充分挖掘洋县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2. 提升服务,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
3.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宣传推广洋县的旅游资源,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实施步骤。
1. 规划设计,制定洋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时间节点。
2. 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线。
3. 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修建、停车场建设、公共卫生设施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 产品开发,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游、体验游、休闲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 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广泛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洋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 品牌打造,打造洋县独特的旅游品牌,塑造“美丽洋县、畅游洋县”的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扶持,加大对洋县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2. 资金投入,增加对洋县旅游业的资金投入,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
3. 人才培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4. 安全保障,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预期效果。
1. 经济增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就业形势的改善。
3. 社会形象,通过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的实施,洋县的形象将得到提升,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
洋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洋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f543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c.png)
洋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洋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引言土壤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人类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污染已经对土壤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
因此,保护土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提出针对洋县土壤环境的保护方案。
一、土壤环境状况分析洋县是一个地处中部的典型农业县,农业是其主要产业,农业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
但是在近些年来,受到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业上的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已经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影响。
同时,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了农村,导致土地的荒芜和荒漠化,进一步恶化土壤环境。
据统计,洋县土壤污染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5%增长到了目前的10%以上,土壤质量的恶化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控制土壤污染的措施1.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2. 加强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采取优化施肥技术、合理布局种植以及荒漠化土地的防治措施等,减少化肥、农药、兽药等不必要污染物的使用。
3. 在洋县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控制农用地的占用和变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采用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机制。
4.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和城市建设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加强治理和监测,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对排污企业实行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回收。
三、修复污染土壤的途径1. 采用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蓄积,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恢复土壤的营养和结构,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2. 生物修复技术,根据污染情况,引入解污菌株进行修复,通过菌株的分解和代谢,将污染物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物。
3. 物理修复技术,根据污染程度和种类,选择合适的物理方法,如砂化、改善通气性等,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
四、加强监管和检测加强对洋县土壤环境的监管和检测,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并定期发布监测结果。
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传真稿)
![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传真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8a993b3968011ca30091c0.png)
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纲要一、洋县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机遇(一)区域概况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北依秦岭,南临巴山,汉江横贯,携秦巴之雄风,得天汉之灵气,物华天宝,景色秀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汉上名城,国宝之乡。
1.国宝之乡、景色秀美—自然地理特征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部,地形多样,平川、山地、丘陵兼而有之。
北部属秦岭南坡,由花岗岩、砂岩、板岩组成,一般海拔1000—2000米。
山溪性河流横切山地,流向平原,谷深、流急、潭多,景色宜人。
中部的汉中盆地,海拔5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500—600米之间为波状地形。
盆地以南为汉南花岗岩丘陵,海拔600—800米,岗峦起伏,状多浑圆,间有小坝。
汉江横贯全县,形成著名的黄金峡。
较大的支流有溢水,灙水、酉水、金水河等。
洋县地跨凉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温润,雨量充沛。
本县特产的黑米、香米、寸米,自古号称“米中三珍”。
树种以马尾松、华山松、桦、冷杉和栎类为主。
林特药材主要有生漆、油桐、龙须草、蚕桑、花椒、栓皮、木耳、天麻、山萸肉、黄连、柴胡、柿子、核桃、板栗等。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出现在同一区域,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2.人文荟萃、汉上名城—人文社会特征洋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汉上名珠”之称。
洋县古称洋州,始建置于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以祥河之川的洋川得名。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由西乡境内迁至今洋县城。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降洋州为洋县,名称沿用至今。
洋县开发较早,境内发现有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唐宋时期洋县文化发达,苏轼、文同、陆游等人题诗吟咏。
元明清时期,洋县仍是汉中盆地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洋县地上地下方物遗迹十分丰富。
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蔡伦墓、开明寺塔、智果寺藏经楼、良马寺觉皇殿、华阳镇红石窑村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谢村镇东韩村刘氏庄园和四郎乡清凉寺。
乡土资源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_孙刚成_拓丹丹_拓巧云
![乡土资源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_孙刚成_拓丹丹_拓巧云](https://img.taocdn.com/s3/m/9c28ae4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c.png)
乡土资源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_孙刚成_拓丹丹_拓巧云乡土资源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孙刚成1,拓丹丹1,拓巧云2(1.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子洲县老君殿镇中心小学,陕西榆林718405)近年来,乡村小学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教学质量相当值得关注。
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缺乏,设施落后,学生们在落后的教学环境里艰难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曾大规模对这些乡村学校进行撤并,企望以此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其所带来的弊端也不可忽视,乡村小学的消亡让乡村文明逐渐走向衰落,乡村几乎成为一个空壳,蕴含在人们身上的自然情怀和乡土情怀也逐渐沦为一种记忆里的愁绪。
乡村小学的重生已成为当下乡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乡村小学的重建理当借助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指学校所在地区可资利用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历史、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特色和生活经验等[1]。
挖掘乡土资源优势,重拾遗失在人们生命里的乡土情怀,实现乡村小学的繁荣发展,也是乡土资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一、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的率先运用与开发鉴于地域的特殊性,同样的教材很难适用于所有地区,相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地区往往难以产生同样的教学效果。
就城乡而言,我国城乡之间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幼儿在生活中的感知与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别不只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也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乡村运用相同的教材时很多活动就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进行,儿童的学习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为此,借助本乡本土的乡土资源开发幼儿教材应运而生。
人生长在既定的环境中,也在既定的环境中生长,乡村学生在自己长期居住的乡土上自主生产、运用和传承的知识体系,是当地的一种精神财富,是乡村实现独立自主和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2]。
可运用乡土资源,开发乡土教材,让被压迫的乡土知识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应容
![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应容](https://img.taocdn.com/s3/m/67d27894cc7931b764ce1535.png)
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隆昌县中心街幼儿园王应容导入:“编,编,编花蓝,花蓝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编好花篮去采莲,采莲没船怎么办?找个木盆当小船。
小兰采莲采得快,一会儿采满一小篮,回家打开小篮看,妈妈夸我是好小兰。
”这熟悉的旋律、清脆的歌声,伴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是否让你回到了那久违的童年?这就是我们中心街幼儿园《“爱我隆昌”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中的孩子们玩民间游戏的活动剪影。
一、概念界定及特点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本乡本土的自然地理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它包括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饮食文化等。
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
开发:在这里是指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对乡土教育资源的处理及决策的行为,以达到利用的目的。
开发乡土资源:是将本乡本土洋溢着乡土特色的多种资源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并施以体力和智力的劳动,以期能更好地利用、拓展、延伸。
对于学校而言,是将这种“乡土资源”最终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育人”的目的。
对于幼儿园而言,就是把乡土资源直接拓展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范畴,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乡土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乡土资源(融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它在以一种“无声”的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
针对幼儿来说:一是亲历性、具体化。
乡土资源是孩子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现实世界, 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能说出来画出来,十分形象具体;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
幼儿可观察、可触摸、可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下面就幼儿园中怎样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和大家做个交流。
二、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我们内江、资阳两市县地域辽阔,乡土资源丰富,我们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过程中,既要注重合理,又要遵循下列五项原则。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洋县谢村镇20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洋县谢村镇20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cb79e1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9.png)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洋县谢村镇2015年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11.04
•【字号】汉政函〔2015〕63号
•【施行日期】2015.11.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洋县谢村镇20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
部修改方案的批复
洋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洋县谢村镇20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的请示》(洋政字〔2015〕7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洋县谢村镇20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即:将洋县谢村镇12.2589公顷有条件建设区和4.0989公顷限制建设区,修改为16.3578公顷允许建设区;同时,将洋县谢村镇16.3578公顷允许建设区,修改为12.2589公顷有条件建设区和4.0989公顷限制建设区。
二、本次规划修改涉及的地块位置、范围、面积、用途和地类等内容以《方案》为准,不得对《方案》中涉及的地块进行重复修改。
要总体保持该区域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
三、你县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照《方案》抓好落实,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在《方案》批准之后10个工作日内,你县要及时将更新后的洋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报省国土厅备案。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4日。
例谈乡土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例谈乡土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b03ec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e.png)
例谈乡土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张立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2(000)023
【摘要】乡土资源涵盖了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两方面的内容,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和生产经验等诸多领域的因素,与语文
课程资源有广泛的交汇,高度的融通.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必将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滋养生命的语文课堂,丰润诗意的教育情怀.这是在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适应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张立
【作者单位】常熟市实验中学江苏·常熟2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浅谈农村幼儿园班级课程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朱秀梅;
2.高中历史地方课程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桂林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例 [J], 贝桂鸾
3.从生成主题中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主题活动《沙子大探秘》例谈[J], 李金梅;刘抒琴;
4.高中历史地方课程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桂林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为例 [J], 贝桂鸾;
5.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林英祥;谢宜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初中历史乡土资源开发利用
![浅谈初中历史乡土资源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e87430aa00b52acec7ca1a.png)
浅谈初中历史乡土资源开发利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东坝中学陈跃宏目前,课程改革是关键阶段,是否能实现21世纪课程目标,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尽快地推进素质教育制度,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2001年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性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为历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开发与利用内涵深刻。
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拙见,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深刻内涵乡土历史,就是家乡的历史。
家乡,就是一个人青少年时代生长和生活过的地方.乡土历史是以地域为范围,记述该地域内以往的人物和事件的历史,它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历史教育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且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人的情感具有由低级而向高级发展的特点,热爱家乡的情感,是热爱祖国情感的基础。
乡土历史是中华历史中一个“子元素",是民族历史思想文化中最为生动、本原、质朴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当地人民思想文化、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抒发着“天人合一”和谐的哲学观,传达着民族基本心念和美好愿望。
因为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无论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还是乡土中那些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历史事件,历史实物等具体内容,它们都是生动的教材,例如:陈毅元帅率领新四军总部驻过的高淳淳溪祠堂、高淳一条老街里旧农具、最早人工开掘胥子运河、淳溪镇四方宝塔、东坝明末戏台等等都凝聚着民族思想、艺术创造及智慧才能,特别是那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作品,是浓浓乡情的最好表达。
2。
有利于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历史课程并不是全面性的,只有充分发挥地方课程资源优势,将国家历史课程与乡土历史课程相结合,增加对本地历史、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理解,才能将自己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认识这座历史悠久的活力城市;才能真正汲取本地区历史文化中的精华。
洋县可行性研究报告
![洋县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5896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7.png)
洋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洋县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洋县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评估洋县的发展潜力,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为洋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介绍洋县位于中国陕西省的西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属于半山地型的气候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
洋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果树为主要农作物,牧业也很发达。
然而,由于洋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有必要对洋县进行一次全面的可行性研究,了解其发展现状,找出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所在,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为洋县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法:通过收集洋县的历史地理资料、民俗风情、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信息。
对洋县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全面了解洋县的现状。
2. 问卷调查法:针对洋县的居民、企业家、农民等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以获取他们对洋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 访谈法:对洋县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重要人士进行访谈,以获取他们对洋县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洋县的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现状洋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相对薄弱,2019年洋县地区生产总值为4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9849元。
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面积较大,畜禽养殖以猪、牛、羊等为主。
但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需求,如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摆在洋县面前的难题。
2. 社会现状洋县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相对薄弱,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由于洋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外出务工和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城镇化进程滞后,县域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洋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工作扎实有效出成果
![洋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工作扎实有效出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b20463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e.png)
洋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工作扎实有效出成果
孙建武
【期刊名称】《法治与社会》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洋县辖2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6个社区管委会,249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4万人,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
截止二00八年十月底,全县土地总面积479万亩,其中农用地441.16万亩,未利用地23.13万亩,建设用地15.33万亩。
在农用地中,有耕地59.38万亩,人均耕地1.35亩。
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3万亩(含园
【总页数】1页(P86)
【作者】孙建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全市规划国土资源工作会议
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全市规划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工作
3.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推进基层规土所建设工作现场会
4.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挂牌督办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5.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推进会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县黄安初级中学 2014-2015学年度县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
2.课题研究活动
(1)2014年9月在九(3)班、八(2)班、八(3) 班进行了有关洋县乡土历史资源的问卷调查,撰写 了分析报告,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调查教 师,为组建课题组做准备;确定课题标题。 (2)2014年9月成立了“洋县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之研究”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负责人:黄 新峰,成员:张兴奎,段小娥。课题组成员分工协 作,共同完成课题任务。课题组成员都是本校资深 历史教师,均有多篇教育教研论文在县级以上教研 机构获奖或在刊物发表,具有研究能力。 (3)2014年9月底课题组负责人撰写了课题立项申请 书上报县教研室,2014年11月获县教研室立项证书。
课题概念的界定
乡土历史主要是指县(区)及以下的地方历史, 包括城市社区史和农村乡镇史,也包括长期以来形 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 的风俗、艺术、传闻等等。 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沿 革、历史古迹、历史文物、历史名人、地方特产、 民间文化、风俗人情、社会生活等,以及长期以来 形成的洋县特色的主流意识,洋县文化。洋县乡土 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研究,主要方向是注重于 历史教学工作,如何将洋县乡土历史资源搜集整理 加工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何将洋县乡土历史资源 开发为校本教材,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学校
黄安初级中学 黄安初级中学 黄安初级中学 黄安初级中学 黄安初级中学 黄安初级中学 贯溪初级中学 贯溪初级中学 书院初级中学 小江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语文以读带写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探究 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洋县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研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识谱知识的研究 提高英语早读辅导效率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理化课堂上的有效性研 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汉字书写习惯培养策略的研 究
具体目标
2.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变教师教学 观念。
(1)教师要学会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的洋 县乡土历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扩大知识来源,活跃 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乡土历史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 一些网站,如 / (洋县档案信息网) (洋县政府网) (洋县 地情网) (洋县旅游信息网)等,也可教学生 利用各种搜索,下载、另存、截取等。
具体目标
1.调查、搜集整理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应 用于课堂教学。围绕三条线索展开:
(1)以名胜古迹,历史大事,社会经济文化等
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围绕古墓、陵园、故居等收 集材料。洋县这方面的历史文化古迹如:蔡 伦墓冢、王克明墓、席中瑶墓、谢村东韩刘 氏故居、华阳革命历史纪念碑等。 (3以风物、特产、民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 等为线索。
立 项 文 件 立 项 证 书
立项文件 立项书
三、活动拉动
2014年9月进行问卷调查,研讨课题研究方 向,确定课题标题。组建“洋县乡土历史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之研究”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 2014年12月10日,黄安初中2014-2015年度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课题研究开始。 2014年12月,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纲要》 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等教育书刊,掌握教 育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为课题研究做 准备。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流程是:申请立项→ 实施方案→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师生通过调 查、搜集、整理、加工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将 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并接受实践的考验, 在反复验证基础上开发出了部分校本教材。
文件
县级成果:
2.论文《挖掘乡土历史资源的潜在教育价 值》2009年4月在《现代教育导报﹒教育论 坛》发表,并荣获一等奖。主要观点:(1) 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将历史课由 “死”教“活”。(2)有计划地定期参观本 地历史文物古迹或运用网络进行传统历史文 化教育。(3)立足本土资源,了解当地建设 现状,教育学生立志为建设好家乡而勤奋学 习。
开展研究相关活动
1.开题活动 2014-2015学年度县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会于2014年12月13日在黄安初级中学举行。 黄安初中副校长王祎主持了会议,洋县教研 室副主任王文涛带领教研员周维华、柯贤华 一行参加了该校课题开题会议并作培训指导。 教研员就如何开题、实施及中期研究、研究 成果的整理、结题做了专题培训,对承担6个 县级课题的教师的开题报告做了点评和指导。 参加会议的还有黄安初中部分教师。
具体目标
3.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从四个层面介绍洋县地方历史: 一是县情概述,简介洋县历史沿革,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 二是围绕洋县历史大事,革命历史,经济建设, 名胜古迹介绍,感受洋县绵长辉煌的历史。 三是紧扣历史和现代名人主线,展示洋县人的风 采、彰显洋县人物精神。 四是突显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民间 文化等主题,体现洋县特色文化精神。
问题二:怎样开展研究
一、政策推动 1.2013-12-12《洋县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 法(修订)》。 2.2014-11-27洋教研发[2014]42号,洋 县 教 研 室关于2014—2015学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通知。 (《洋县2014-2015学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汇总 表》,见下页)。 3.2015-09-22洋县教研室《关于进行2014-2015洋 县基础教育教科研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负责 人
张鹏 程 晏兴 忠 邓红 胜 刘海 威 宋灵 芳 黄新 峰
课题组成员
李清英 马红涛
联系电话
1399263630 7 1357168122 8 1529161860 5 1357262368 0 1389162296 7 1592950275 8 1300845896 8 1303845121 0 1377220063 9 1502966215 7 1822064911 1 1829165762 9
报纸和证书
校级成果
1.课件: 《洋县近代革命简史》PPT,教学设计,说课 稿,解说词; 2.校本教材: 《洋县历史小册》提供了涉及洋县概况,洋县 历史大事,革命历史,经济建设,名胜古迹, 历史和现代名人,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民 风民俗,民间文化等主题,体现洋县特色文 化精神。
洋县历史小册
洋县近代革命简史
洋县黄安初级中学 黄新峰 作者 黄新峰 洋县黄安初中校本教材
校级成果
调查报告 --------------------------4份 课题研究管理规章制度---------1份 教学设计---------------------------2份 教学随笔--------------------------1份 各类报告--------------------------3份
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之研究
课题研究实践汇报
课题主持人 黄新峰
课题研究实践汇报要点
问题一: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 问题二:怎样开展研究 问题三:形成了哪些成果 问题四: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问题一: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 1.对乡土历史资源的研究是教学资源开 发的盲区; 2.学生对家乡历史知识贫乏; 3.洋县丰富的历史资源是乡土历史教学 的资源宝库; 4.研究洋县乡土历史是我的兴趣。
3.综合实践活动
(3)2015年5月课题组负责人自编教材 示范课《洋县历史古迹初探》参加洋 县教体局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 一名师”活动,教学实录课件获得好 评。 (4)2015年6—9月课题组全体成员编 写校本乡土历史教材。 学生活动: 2015年1月学生活动:制作洋县乡土 历史为主题的手抄报。
一、政策推动
2014年10月21日,学校教务处进行全员 课题研究培训; 2015年3月7日,学校教务处进行全员课 题研究立项报告,课题实施方案培训; 2015年6月8日,学校教务处进行全员课 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报告培训。
二、课题驱动
1.2014年9月4日,洋县教研室周维华、熊飞、柯贤 华三位老师到黄安初中进行常规教学、校本培训工 作指导,重点推动学校课题研究工作; 2.2014年11月5日,洋县教研室召开2014—2015年 度课题培训会议,教研专家们对课题研究工作流程 进行专门指导; 3.2014年12月10日,黄安初中2014-2015年度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洋县教研室副主任王文涛, 教研员周维华、柯贤华三位专家莅临培训指导。
学 生 成 果 ( 手 抄 报 )
问题四: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1.《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之研究》研究活动 进行了一年,教师大胆尝试,将乡土历史资源引进 课堂,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 热情,通过手抄报,故事会等形式,开阔了视野, 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课题研究活动中,老师通过亲力亲为,调查、培训、 学习、搜集、整理、研究等活动,体会到了课题研 究的辛劳和收获,观念有所转变,教学方法和策略 更加优化,教学效益有所提高。 3.学生接受乡土历史资源走进课堂,逐渐由好奇趋于 理性和平静,乡土素材的德育教育功能对学生有很 强的教化作用。家乡的历史遗迹使学生感到了一种 自豪和骄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落在 了实处。
县级成果:
1.2015年5月课题组负责人自编教材示范课《洋 县历史古迹初探》参加洋县教体局组织的“一师一 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实录课件获得好评, 被推见到汉中市教育局,后来在陕西教育人人通综 合服务平台赛课,至今已下载73次。根据洋教体发 【2015】89号获洋县教体局组织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一等奖,先进个人称号,学校也 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课题研究活动
(11)2015年9月整理资料,撰写课 题研究 论文,修改校本教材。 (12)2015年9—10月完成本课题结 题报告。 (13)2015年10月16日参加县教研室 汇报验收。
3.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