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纯化赵玲0743085096 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时,尤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质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为高折射区,与胞质中其他成分有明显区别。
包涵体形成是比较复杂的,与胞质内蛋白质生成速率有关,新生成的多肽浓度较高,无充足的时间进行折叠,从而形成非结晶、无定形的蛋白质的聚集体;此外,包涵体的形成还被认为与宿主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常以可融性或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功能性的蛋白质总是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型.包涵体内的蛋白是非折叠状态的聚集体,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因此要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必须将包涵体溶解,释放出其中的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的复性。
包涵体的主要成分就是表达产物,其可占据集体蛋白的40%~95%,此外,还含有宿主菌的外膜蛋白、RNA聚合酶、RNA、DNA、脂类及糖类物质,所以分离包涵体后,还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如色谱法)进行重组蛋白质的纯化。
1. 包涵体的形成重组蛋白不论在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表达时,都可形成包涵体.通常所说的包涵体是指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无活性蛋白聚集体,一般含有50%以上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组分、RN A聚合酶,外膜蛋白等杂蛋白,以及质粒DNA、RNA片断、脂质、肽聚糖、脂多糖等成分]。
由于包涵体在相差显微镜下为黑色斑点, 所以也称为折射体。
包涵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蛋白合成速度太快,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蛋白折叠的动力学模型表明:蛋白质天然构象形成的速率取决于肽链的合成速率、折叠速率和聚集速率几个因素。
中间体正确折叠是分子内的一级反应,而中间体的聚集是发生在分子间的二级或高级反应,因此,折叠中间体的浓度对聚集反应影响非常大];⑵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少真核生物的翻译后修饰系统(如糖基化等) ,致使中间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⑶培养条件不佳和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也可导致包涵体形成,如发酵温度高,胞内pH 接近蛋白的等电点等;⑷二硫键在蛋白折叠中有重要作用,而大肠杆菌胞内的还原环境不利于二硫键的形成;⑸包涵体不溶可能由于分子间无活性的β2片层含量高于天然结构或盐沉淀蛋白.包涵体蛋白虽然不具有天然结构、没有活性,但在基因工程中生产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形成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 ⑴重组蛋白高水平表达,有时候可达细胞总蛋白的30%;⑵包涵体密度高(约1. 3mg/m l)[ 12 ],重组蛋白相对较纯,很容易与细胞成分分离,可减少后续纯化步骤;⑶包涵体结构致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肠杆菌蛋白酶的降解; ⑷易于毒性蛋白和膜蛋白表达;⑸包涵体的形成降低了重组蛋白在胞质中的浓度,有利于目的基因的进一步表达。
(整理)包涵体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包涵体的纯化
根据不同用途,采用相应溶剂溶解包涵体。
①如用于免疫注射,用1.5倍沉淀体积旳PH8.0, 8M尿素溶解,并于4℃保存。
②如用于纯化,用2倍沉淀体积旳PH8.0旳PBS, 2%SKL(十二烷基肌氨酸钠)孵育过夜,溶解 包涵体沉淀,10000rpm,7min离心,搜集上清, 4℃保存。
5、复性
包涵体旳复性是一种复杂旳过程,我们企 业生产旳融合蛋白用作抗原免疫兔子,所以不需 要作复性处理。
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旳溶解和复性过程中 可造成重组蛋白质旳降解。
试验室用旳是低浓度旳变性剂—2M尿素在 50mM Tris pH8.0,1mM EDTA中洗涤和用温 和去垢剂1% TritonX-100洗涤清除膜碎片和膜 蛋白。
4 、溶解
变性蛋白只有空间构象旳破坏,一般以为蛋白质 变性本质是次级键、二硫键旳破坏,并不涉及一级 构造旳变化。包涵体旳溶解主要任务是拆开错配旳 二硫键和次级键 。
5、以包涵体形式体现旳重组蛋白丧失了原有旳生物 活性,必须经过有效旳变性复性操作,才干回收得到 具有正确空间构象(因而具有生物活性)旳目旳蛋白, 体外复性蛋白质旳成功率相当低,一般不超
1 、破菌
基因工程菌发酵液,经离心浓缩后,可用: 机械破碎、超声破碎。单纯超声破碎,在小规 模下且菌量较少旳情况下效果很好,因为能量 传递和局部产热等原因,极难用于大致积细胞 悬液旳破碎,这么部分未破碎细胞与包涵体混 在一起,给后期纯化带来困难。所以,在较大 规模纯化时先用溶菌酶破碎细菌旳细胞膜,再 结合超声破碎措施,可明显提升包涵体旳纯度 和回收率。
累,轻易形成包涵体沉淀。
5 、蛋白质在合成之后,于中性pH或接近中性pH
旳环境下,其本身固有旳溶解度对于包涵体旳形成比较
关键,即是说,有旳体现产率很高,如Aspartase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最全的前人经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mM?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mM。
去垢剂如Triton?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T(37?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包涵体蛋白提取
包涵体蛋白提取纯化20070808步骤一提取包涵体1. 母菌培养后,接种20ml于2L LB液中,37℃培养至OD600=0.4-0.6,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1mM,37℃继续培养3-5小时。
2. 收菌(接下去步骤都在低温下进行),用60ml左右1×PBS悬浮,超声裂解(超6S,间隔12S,99次,300W左右)。
3. 12000rpm,30min,用玻棒将细菌碎片拨掉,washing buffer悬浮。
4. 离心后可看细菌有无完全裂解,若无可以再次超声:4S,10S,43次,300W左右,超声条件可以自行调整。
5. 12000rpm,10-20min,washing buffer洗涤,尽量去除细菌碎片。
6. 同上,称重。
7. 12000rpm,10-20min,resuspension buffer悬浮。
8. 12000rpm,10-20min,按30mg/ml用盐酸胍或尿素溶解,4℃搅拌溶解。
9. 12000rpm,10-20min,倒出上清或分装成1ml/管于-20℃或-80℃保存备用。
二包涵体复性(稀释复性法)1. 配制refolding buffer(100-1000ml等体系,视复性效果而定),于冰上或4℃预冷。
2. 用5ml或10ml注射器将溶解后的包涵体(约3-5ml,可分两次加,每次间隔8小时左右)加入注射器内,使之一滴一滴的往refolding buffer内滴下(如果用的是尿素溶解的话,包涵体应该会冻了起来,可用injection buffer溶解后再加入注射器内),慢慢搅拌8-10小时(可适当延长时间)。
(在4℃条件下进行)3. 复性后,可用浓缩杯浓缩样品换液(适合于此蛋白的缓冲液),再转到浓缩管内浓缩,如果复性体系小的话可直接用浓缩管浓缩换液。
(复性后如果复性液变得浑浊,可低温离心去除沉淀后再浓缩。
)(4℃条件下进行)4. 将样品过柱子,检测复性效果,用于下一步的工作。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最全的前人经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 mM 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 mM。
去垢剂如Triton 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 T(37 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包涵体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包涵体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包涵体进行纯化。
3. 评估包涵体纯化效果,并探讨优化纯化条件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包涵体是细菌表达外源蛋白时形成的一种不溶性蛋白质聚集体。
由于包涵体中的蛋白质缺乏生物活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操作将其溶解、复性,并最终纯化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本实验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包涵体进行纯化,通过改变缓冲液中的离子强度和pH值,使包涵体中的蛋白质与层析柱上的亲和基团结合,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三、实验材料1. 包涵体样品2. 离子交换层析柱3. 标准蛋白样品4. 标准缓冲液5. 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6. 超声波破碎仪7. 离心机8. 荧光分光光度计9. 数据处理软件四、实验步骤1. 包涵体样品的处理将包涵体样品用超声波破碎仪处理,使包涵体溶解。
然后将溶液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后续实验的样品。
2.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用缓冲液稀释,调整离子强度和pH值,使包涵体中的蛋白质与层析柱上的亲和基团结合。
3. 离子交换层析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上柱,用缓冲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
4. 蛋白质纯化效果评估采用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对洗脱液进行蛋白质浓度测定,比较不同洗脱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评估纯化效果。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优化纯化条件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1. 包涵体样品经过超声波破碎后,溶液变得清澈,说明包涵体已成功溶解。
2.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成功将包涵体中的蛋白质与层析柱上的亲和基团结合,实现了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3. 通过蛋白质浓度测定,发现洗脱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明显高于未处理的样品,说明纯化效果良好。
4.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改变缓冲液中的离子强度和pH值对包涵体纯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离子强度和降低pH值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纯化效果。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包涵体的纯化,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包涵体纯化方法及包涵体蛋白制备
包涵体纯化方法及包涵体蛋白制备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中的表达可分为三种形式:胞外分泌表达、胞内可溶性表达和胞内不溶性表达(即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是无生物活性的,需要进行复性处理,然后再进行分离纯化。
包涵体纯化与传统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方法相似,即以分子的等电点、溶解性、亲疏水性以及与其它分子的亲和性等特征为基础进行纯化。
一、常用的包涵体纯化方法1. 金属亲和层析该方法主要利用蛋白质表面暴露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蛋白纯化。
我们在载体构建时可以加上一些亲和性标签(如His标签、GST标签、Flag标签等),以便采取亲和纯化的方式纯化蛋白。
利用Ni2+和6×His tag之间的亲和性,通过在蛋白的N端或C端加上6~10个组氨酸,在一般或变性条件下借助它与Ni2+螯合柱的紧密结合能力,采用咪唑洗脱,或降低PH使组氨酸充分质子化,使其不再与Ni2+结合,从而分离纯化出带有6×His tag的融合蛋白,纯度通常能达到90%以上。
2.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在一定pH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而进行的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阳离子交换剂,弱酸型)和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剂,弱碱型)。
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需要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其洗脱下来。
根据蛋白质结合能力不同,洗脱的速度会存在差异,通常结合较弱的蛋白质先被洗脱。
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会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提高洗脱液的PH或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将蛋白洗脱下来。
3.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滤层析通常又称为分子筛方法,主要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来,小分子后流出来。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并且吸附力弱,可较广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包涵体蛋白纯化步骤
包涵体蛋白纯化步骤生物日记部落,这次将会擦掉黑板上曾经书写的知识笔记,转角进入“包涵体蛋白”。
包涵体蛋白纯化的步骤主要包括裂解、洗涤、溶解、复性、纯化。
在实验前线着手于瓶瓶罐罐的大家,实验所纠结的问题或许总会缠绕身前身后,闯入梦中。
在情理之中时,又是怎么看待“处理实验问题”的态度?两天一个周期的实验结束,没有结果,暂且随之不作为,接着重复做一次。
小伙伴们,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么?“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
回想,变通,将路延伸在嘴巴上请教,预测时间进程,交叉重复,这是在过去灰色的记忆里想起的一位老师给我讲的一种态度。
将态度按照个人的素养去演绎变幻,就会有多条路,意外到问题本身。
——看的见的问题是态度本身包涵体蛋白纯化步骤包涵体洗涤包涵体溶解包涵体复性包涵体纯化1、包涵体裂解细胞内重组蛋白的提取要依照蛋白的来源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蛋白一般来源于细菌、植物、哺乳动物细胞等。
细胞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酶解法、研磨、匀浆、超声破碎法、冻融等。
(1) 细胞酶解:在稀释菌液中加入0.2-0.4 mg/ml 溶菌酶、1 mM MgCl 2、20 μg/mlDNase 、1mM PMSF ,混均匀,冰上或者室温放置30 min 。
根据目的蛋白对温度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温度。
向着太阳是向日葵不变的态度(2)机械裂解:加入1% Triton X-100,充分混匀,冰上放置15 min,在冰上用超声波破碎细胞10 min,至细胞变澄清,或在-20℃下冰冻,室温溶解,反复冻融5次以上;4 ℃,5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用0.45 μm或0.22 μm的滤膜过滤除去细胞碎片;在细胞裂解时应该注意:a 尽量选择比较温和的处理方法,避免太剧烈地操作导致目的蛋白变性,或者蛋白酶释放。
b 为了保持蛋白质的稳定性,在蛋白的提取时应迅速,低温,添加蛋白酶抑制剂,例如,加入DFP(二异丙基氟磷酸)抑制或者减慢自容,加入碘乙酸抑制巯基作用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加入PMSF(苯甲磺酰基氟化物)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另外,选择合适的缓冲溶液稳定蛋白溶液的PH值及离子强度,添加DNA酶降低核酸的粘稠度。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式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式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前处理、粗分级、细分级三步。
1.前处理:分离纯化某种蛋白质,首先要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如果做不到呢?比如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不丢失生物活性。
为此,动物材料应先提出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种子材料应先去壳甚至去种皮以免手单宁等物质的污染,油料种子最好先用低沸点(为什么呢)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等脱脂。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动物组织和细胞可用电动捣碎机或匀浆机破碎或用超声波处理破碎。
植物组织和细胞由于具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组成的细胞壁,一般需要用石英砂或玻璃粉和适当的提取液一起研磨的方法或用纤维素酶处理也能达到目的。
细菌细胞的破碎比较麻烦,因为整个细菌细胞壁的骨架实际上是一个借共价键连接而成的肽聚糖囊状大分子,非常坚韧。
破碎细菌细胞壁的常用方法有超声波破碎,与砂研磨、高压挤压或溶菌酶处理等。
组织和细胞破碎后,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把所要的蛋白提取出来。
细胞碎片等不溶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如果所要的蛋白主要集中在某一细胞组分,如细胞核、染色体、核糖体或可溶性细胞质等,则可利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收集该细胞组分作为下步纯化的材料。
如果碰上所要蛋白是与细胞膜或膜质细胞器结合的,则必须利用超声波或去污剂使膜结构解聚,然后用适当介质提取。
2.粗分级分离:当蛋白质提取液(有时还杂有核酸、多糖之类)获得后,选用一套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与其他杂蛋白分离开来。
一般这一步的分离用盐析、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分级分离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浓缩蛋白溶液。
有些蛋白提取液体积较大,又不适于用沉淀或盐析法浓缩,则可采用超过滤、凝胶过滤、冷冻真空干燥或其他方法进行浓缩。
3.细分级分离:样品经粗分级分离以后,一般体积较小,杂蛋白大部分已被除去。
包涵体蛋白纯化步骤
包涵体蛋白纯化步骤引言:包涵体蛋白纯化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中重要的工艺步骤之一。
通过纯化包涵体蛋白,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包涵体蛋白纯化的一般步骤,包括细胞破碎、包涵体回收、包涵体溶解、亲和层析和蛋白质再折叠等。
一、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是包涵体蛋白纯化的第一步。
通常使用机械方法(如超声波破碎或高压均质)或化学方法(如洗涤剂破碎)来破碎细胞,释放包涵体蛋白。
需要注意的是,破碎条件应该使得包涵体蛋白能够充分溶解而不会发生蛋白质降解。
二、包涵体回收:包涵体蛋白通常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裂解液中。
包涵体回收是将包涵体从其他细胞成分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离心将细胞碎片和其他细胞成分与包涵体分离。
此外,还可以使用过滤、沉淀或超滤等技术来实现包涵体的回收。
三、包涵体溶解:包涵体蛋白在还原条件下通常以不溶性的形式存在。
为了使包涵体蛋白能够溶解,通常需要添加变性剂(如尿素或胍氯酸)和还原剂(如二硫醇)。
通过调节溶解条件,可以使得包涵体蛋白迅速溶解为可溶性蛋白。
四、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包涵体蛋白纯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将目标蛋白与亲和层析介质上的亲和配体结合,可以实现目标蛋白的富集和纯化。
亲和配体可以是金属离子、抗体或亲和标签等。
在亲和层析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亲和配体和适宜的洗脱条件,以实现对目标蛋白的高效纯化。
五、蛋白质再折叠:由于包涵体蛋白在还原条件下溶解,其折叠状态通常不完整。
为了使得目标蛋白具有正确的结构和功能,需要对其进行再折叠。
常用的再折叠方法包括逐渐降低变性剂浓度、添加折叠辅助剂和调节pH 值等。
通过适当的再折叠条件,可以使得目标蛋白恢复到天然的折叠状态。
结论:包涵体蛋白纯化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步骤,需要经过细胞破碎、包涵体回收、包涵体溶解、亲和层析和蛋白质再折叠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有序进行,可以得到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包涵体蛋白。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的不断发展,对包涵体蛋白纯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涵体蛋白纯化的效率和纯度,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最全的前人经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 mM 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 mM。
去垢剂如Triton 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 T(37 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及复性讨论专贴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及复性讨论专贴!zbbnet wrote:最近实验遇到了大麻烦,说出来大伙帮忙想想法。
实验所用菌株为BL21,载体pMAL-p2X,与MBP融合表达,目的蛋白有三对二硫键。
最初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MBP的信号肽实现可分泌表达,但实验发现主要是包涵体表达。
菌体超声破碎后12000rpm离心,所获得的沉淀不能很好的贴在离心管底,而是处于部分溶解状态,对沉淀再作如下处理:1、2M尿素洗涤,pH8.5,12000rpm离心,获得的上清不是澄清透明而是略显混浊,这次的沉淀能够牢固的贴在管底。
2、4M尿素洗涤,pH9.0,12000rpm离心,获得的上清不是澄清透明而是略显混浊,这次的沉淀为半溶状态的冻状物。
3、8M尿素溶解上述2中的沉淀,几乎不见不溶的颗粒,但溶液还是略显混浊。
上述三溶液取样电泳,均见较多的目的蛋白。
对3中的溶液取样调pH至12溶液依然混浊。
0.22um过滤,无法去除混浊物。
考虑到混浊物是多聚体,样品中加入1%SDS和0.2%β-Me,都无法改善。
做上述处理,主要考虑到混浊物是目的蛋白,因为目的蛋白设计了6HIS但不能成功的结合Ni柱。
主要想请教这样几个问题:1、有没有那位战友也碰上我上述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我所描述的包涵体的状态说明了什么问题?3、对与蛋白溶液混浊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暂不讨论分泌表达的问题。
回答:1. 你的情况很正常,根据三次沉淀处理情况,应该可以肯定你的蛋白在8MUrea中是完全可以裂解的。
并且该蛋白如若作复性应该可溶性较佳。
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
如果MBP融合蛋白还是以包含体表达的话是很没有意思的,建议作单独表达,除非单独表达不行。
否则即使完全复性,目的蛋白活性也大打折扣。
另可优化表达条件,有可能可容表达的,不要放弃,你的破菌上清也可以跑胶看看有没有目的蛋白。
2. 说明蛋白蔬水性不强。
3。
有些蛋白裂解后有浑浊非常正常,尤其是MBP融合的,即使做到可容也会有白乎乎浑浊的现象,只要不影响使用就行,没必要在意。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复性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复性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复性1.菌体的收集和破碎用50 ml离心管分别收集诱导表达后的培养物,8000 rpm 4℃离心10 min。
沉淀用适量的超声破菌缓冲液重悬。
【备注】超声破菌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 pH8.0、0.5 mol/L NaCl、1 mmol/L EDTA、1 mg/mL溶菌酶)重悬后的菌液于冰浴中进行超声波破碎,其条件为:功率为300W,占空比50%,每个循环30 s,总时间20 min。
破碎后的匀浆,4℃、 12000 rpm离心15 min。
分别取上清液和沉淀进行12% SDS-PAGE分析,确定目的蛋白是否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2.包涵体的处理洗涤:沉淀用适量的包涵体洗涤缓冲液重悬后,搅拌洗涤20~30 min,于4℃,12000 rpm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
重复一次。
再用适量的50 mmol/L Tris pH8.0溶液洗涤一遍(以去除残留的EDTA),于4℃ 12000 rpm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
【备注】包涵体洗涤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 pH 8.0,0.5 mol/L NaCl,2 mol/L尿素,2% Triton)2%Triton X-100溶液:量取2mlTriton 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液,加M缓冲液98ml即可。
溶解:沉淀用适量的包涵体溶解缓冲液重悬,室温搅拌5-6小时或过夜。
12000 rpm 4℃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
【备注】包涵体溶解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 pH 8.0,0.5 mol/L NaCl,8 mol/L尿素,0.2 mmol/L DTT或100 mmol/L β-巯基乙醇,2%Triton)3.目的蛋白的纯化亲和层析基于目的蛋白与固相化的配基特异结合而滞留,其他杂蛋白会流过柱子。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最常用的亲和层析纯化标签之一,带有此标签的重组蛋白可用交联谷胱甘肽的层析介质纯化,但本方法有以下缺点:首先,蛋白上的GST必须能合适的折叠,形成与谷胱甘肽结合的空间结构才能用此方法纯化;其次,GST标签多达220个氨基酸,如此大的标签可能会影响表达蛋白的可溶性,使形成包涵体,这会破坏蛋白的天然结构,难于进行结构分析,有时即便纯化后再酶切去除GST标签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包涵体蛋白3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包涵体蛋白3种纯化方法的比较目的比较3种纯化方法对表达的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区包涵体蛋白的纯化效果。
方法分别用差速离心法、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及不同浓度饱和硫酸氨沉淀法3种包涵体蛋白纯化法对原核表达EV71 VP1包涵体蛋白进行纯化,蛋白垂直(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纯化效果。
结果差速离心法可以进行大批量表达蛋白纯化,纯化效果较好,但存在蛋白损失较多,且纯化蛋白不能反复冻融的问题。
IMAC柱纯化获得的蛋白纯度较高,且蛋白性状稳定,但仍存在纯化蛋白量较少的问题。
饱和硫酸氨沉淀纯化法无法获得纯度较高的包涵体蛋白。
结论差速离心法可用于大批量蛋白纯化,纯化蛋白应避免反复冻融,可小量分装冻存后备用。
IMAC柱纯化可获得纯度较高且性状相对稳定的纯化蛋白,其在相应抗体检测方法学的建立及疫苗制备方面均有广泛用途。
饱和硫酸氨法只适用于表达蛋白的初步浓缩纯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xpressed inclusion body protein of EV71 VP1 with three purification methods. Methods The expressed EV71 VP1 inclusion body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IMAC column purification and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SDS-PAGE experiments determinate the purity effects. Results Expressed inclusion body purification in large quantities could been undertaken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and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was better but with a lot of protein loss and the purified protein could not be repeatedly frozen and thawed.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IMAC was good and stable,but less purified protein was purified. High purity of inclusion body protein wasn’t obtained by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Conclusion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is applicable in large quantities of protein purification,but avoid repeatedly freezing and thawing. The protein purification of IMAC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antibody detection methods. The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is only applicable for the preliminary purification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s.[Key words] Inclusion body protein;Protein purification;SDS-PAGE electrophoresis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细胞中表达量过高形成的一种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颗粒。
包涵体重组蛋白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
包涵体重组蛋白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的纯化方法对表达的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区包涵体蛋白的纯化效果。
研究中使用了差速离心法、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以及不同浓度饱和硫酸铵沉淀法这三种包涵体蛋白纯化方法,并对原核表达的EV71 VP1包涵体蛋白进行了纯化。
通过蛋白垂直(SDSPAGE)电泳检测了蛋白的纯化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差速离心法适用于大批量蛋白纯化,纯化效果较好,但存在蛋白损失较多且纯化蛋白不能反复冻融的问题。
IMAC柱纯化可获得纯度较高且性状相对稳定的纯化蛋白,但在纯化蛋白量方面存在较少的问题。
而饱和硫酸铵沉淀纯化法则无法获得纯度较高的包涵体蛋白。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差速离心法适用于大批量蛋白纯化,但应避免纯化蛋白的反复冻融,可采用小量分装冻存的方式备用。
IMAC 柱纯化适用于获得高纯度且性状稳定的纯化蛋白,在抗体检测方法学的建立及疫苗制备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饱和硫酸铵法仅适用于表达蛋白的初步浓缩纯化。
2. 包涵体重组蛋白的形成机制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细胞中表达量过高时形成的一种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颗粒。
这种蛋白通常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其分子的空间结构表现为非折叠态的聚集体,但复性后可以恢复其生物学活性。
包涵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蛋白表达量高,合成速度快:当蛋白表达量过高或合成速度过快时,蛋白质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正确的二硫键配对,导致蛋白质溶解度差,从而形成包涵体。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中涉及二硫键配对的半胱氨酸含量越多,越容易形成包涵体。
脯氨酸的含量也与包涵体的形成呈正相关。
重组蛋白产生环境: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组装受到影响,容易形成包涵体。
蛋白异源性: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中表达真核生物的蛋白质时,由于缺乏真核生物中翻译后修饰所需的酶类,可能导致中间体大量积累,从而形成包涵体沉淀。
包涵体的形成虽然会导致重组蛋白的不溶性,但也存在一些优势,如避免内源和外源蛋白酶的降解、降低细胞质中外源蛋白的含量、减少杂蛋白等,这些特性使得包涵体更有利于重组蛋白的纯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全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包涵体的洗涤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
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
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
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mM NaCL。
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
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
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
EDTA为0.1-0.3mM。
去垢剂如Triton 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 T(37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包涵体分离纯化
包涵体分离纯化1. 2×YT 液体培养基:Tryptone 8gY east Extract 5gNaCl 2.5g定容至500ml,高压灭菌挑取单菌落接种于3 ml 2YT 液体培养基(加Amp)(不加蔗糖)中,于37℃,180rpm/min 摇床培养过夜。
取过夜培养物按1:100 接种于新鲜的2×YT 液体培养基(加蔗糖)(Amp50μg/ml)中,在37℃摇床培养,在菌种长到OD600约为0.4 时,向培养基中加入IPTG,使IPTG 的终浓度为0.5mM,诱导表达4h。
2.0.1MTris-HCL 缓冲液(PH7.5):称取6.05gTris,水溶解,PH7.5,定容至500ml。
20mMTris-HCL 缓冲液(PH7.5):0.1MTris-HCL 缓冲液稀释五倍。
包涵体洗涤液Ⅰ:TritonX-100 1ml NaCl 0.585g Urea 6g 0.1MTris-HCl20ml 定容至100ml,PH7.5。
包涵体洗涤液Ⅱ:将包涵体洗涤液Ⅰ稀释10 倍。
将诱导表达后的菌液离心收集菌体,,用事先预冷的20mM Tris-HCl(PH7.5)将菌体洗涤一次,将菌体重悬于20mM Tris-HCl(PH7.5)缓冲液中(或者加1mg/ml 溶菌酶),-80℃,反复冻融后,超声波破碎菌体,12000 rpm/min 离心5min,收集包涵体。
将收集的包涵体依次用洗液(溶液Ⅰ和溶液Ⅱ)洗涤,每种溶液洗涤三次。
DS-PAGE 检测洗涤效果。
洗涤后的包涵体重悬于20mMTris-HCl (PH7.5)中保存,每克湿重包涵体加入10ml 20mM Tris-HCl (PH7.5)。
3.包涵体溶解将20mM Tris-HCl溶解的包涵体离心收集沉淀,每克包涵体湿重加20ml 20mM Tris-HCl,8M 尿素,PH7.5 的包涵体溶解液,悬涡震荡2 小时,使包涵体充分溶解,12000rpm/min 离心5min,取上清,过滤除杂。
(整理)包涵体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一、菌体的裂解1、怎样裂解细菌?细胞的破碎方法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
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赵玲0743085096 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时,尤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质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为高折射区,与胞质中其他成分有明显区别。
包涵体形成是比较复杂的,与胞质内蛋白质生成速率有关,新生成的多肽浓度较高,无充足的时间进行折叠,从而形成非结晶、无定形的蛋白质的聚集体;此外,包涵体的形成还被认为与宿主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
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常以可融性或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功能性的蛋白质总是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型。
包涵体内的蛋白是非折叠状态的聚集体,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因此要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必须将包涵体溶解,释放出其中的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的复性。
包涵体的主要成分就是表达产物,其可占据集体蛋白的40%~95%,此外,还含有宿主菌的外膜蛋白、RNA聚合酶、RNA、DNA、脂类及糖类物质,所以分离包涵体后,还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如色谱法)进行重组蛋白质的纯化。
1. 包涵体的形成
重组蛋白不论在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表达时,都可形成包涵体。
通常所说的包涵体是指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无活性蛋白聚集体,一般含有50%以上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组分、RNA聚合酶,外膜蛋白等杂蛋白,以及质粒DNA、RNA片断、脂质、肽聚糖、脂多糖等成分]。
由于包涵体在相差显微镜下为黑色斑点, 所以也称为折射体。
包涵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蛋白合成速度太快,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
蛋白折叠的动力学模型表明:蛋白质天然构象形成的速率取决于肽链的合成速率、折叠速率和聚集速率几个因素。
中间体正确折叠是分子内的一级反应,而中间体的聚集是发生在分子间的二级或高级反应,因此,折叠中间体的浓度对聚集反应影响非常大];⑵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少真核生物的翻译后修饰系统(如糖基化等) ,致使中间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⑶培养条件不佳和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也可导致包涵体形成,如发酵温度高,胞内pH 接近蛋白的等电点等;⑷二硫键在蛋白折叠中有重要作用,而大肠杆菌胞内的还原环境不利于二硫键的形成;⑸包
涵体不溶可能由于分子间无活性的β2片层含量高于天然结构或盐沉淀蛋白。
包涵体蛋白虽然不具有天然
结构、没有活性,但在基因工程中生产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形成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 ⑴重组蛋白高水平表达,有时候可达细胞总蛋白的30%;⑵包涵体密度高(约1. 3mg/m l)[ 12 ],重组蛋白相对较纯,很容易与细胞成分分离,可减少后续纯化步骤; ⑶包涵体结构致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肠杆菌蛋白酶的降解; ⑷易于毒性蛋白和膜蛋白表达;⑸包涵体的形成降低了重组蛋白在胞质中的浓度,有利于目的基
因的进一步表达。
基于这些特点,重组蛋白的包涵体表达已在商业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包涵体的洗涤纯化
表达重组蛋白的宿主细胞通常在低温条件下用高压匀浆或超声进行破碎,或者用机械、化学与酶相结合的方法破碎。
破碎大肠杆菌有效的方法是溶菌酶(1mg/m l)结合超声波进行处理。
需要的注意的是控制超声功率和时间,超声不足不能完全释放重组蛋白,而超声时间太长或功率太大,会使蛋白炭化。
由于包涵体具有很高的密度,细胞破碎液通过低速离心(或者梯度低速离心)]、过滤、即可除去可溶性蛋白和部分细胞碎片,达到收集包涵体目的。
包涵体中除目的蛋白外,还有少量脂类、核酸、多糖和其它杂蛋白等,这些成分会影响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复性,因此在包涵体蛋白去折叠前应先洗涤包涵体。
常用EDTA、低浓度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 、弱去污剂(如Triton X2100、辛烷基葡糖苷、脱氧胆酸盐) 、还原剂(如二硫苏糖醇DTT、β2巯基乙醇)等。
伴随着细胞破碎而释放的膜蛋白必须除去,例如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T(37kDa在8 mol/L 尿素中仍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如果洗涤不充分,则有可能在包涵体
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降解重组蛋白质,而且洗涤得到较纯的包涵体可简化后续色谱纯化的步骤。
因此包涵体的洗涤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包涵体蛋白分离纯化步骤复杂繁多,为了避免繁琐的操作, Gu等用凝胶过滤方法实现了对原核表达的S cFV52P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洗涤。
也可采用原位溶解( in situ solubilization)包涵体的处理方法,即用化学试剂或酶直接从发酵液里的细胞中溶解释放包涵体蛋白。
将发酵液中的包涵体蛋白质原位溶解后,可以用超滤[ 19, 20 ]、双水相萃取[选择性萃取,或扩张床色谱等选择性捕集,或在高电场下使目的蛋白吸附在磁性微球上[方法,可以除去细胞碎片和宿主细胞蛋白,使得目的蛋白得到部分纯化。
但这种原位溶解的方
式并不常见,它会使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内杂质都释放出来,不仅影响包涵体蛋白的后续纯化和复性,也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包涵体的溶解与去折叠
溶解包涵体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变性剂如尿素(6~8 mol/L )或盐酸胍( 4 ~6 mol/L )溶解,它们对蛋白质的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可破坏蛋白质叠。
尿素具有不电离、成本低、可直接进行SDS2PA GE检测以及溶解的包涵体蛋白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尿素容易析出,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对蛋白质进行共价修饰。
盐酸胍溶解包涵体能力较尿素强,作用快而不修饰蛋白,但成本高,酸性条件下易沉淀,还干扰离子交换色谱等。
一般来说,用低浓度变性剂溶解包涵体得到的可溶性蛋白纯度比高浓度变性剂溶解的高,是因为变性剂浓度高时胞质颗粒蛋白也被释放出来。
包涵体溶解还可添加去污剂]、还原剂[、螯合剂等,或在极端pH、高温条件下进行。
各种去污剂如SDS, CTAB, Tween 20, NP40,TritionX2100, Sarkosyl(月桂酰2N2甲基氨基乙酸钠)等常被用来溶解包涵体是因为其作用比盐酸胍和尿素更温和,溶解的蛋白质具有更多的有序结构,可能已经具有生物活性,避免了复性中的错误折叠。
但是使用去污剂作为溶解剂可能会干扰后续纯化步骤。
对于含有半胱氨酸的重组蛋白质,分离到的包涵体中常含有一些链间和链内非活性的二硫键,因此还原剂的使用非常重要。
常用的还原剂有DTT、DTE、GSH、β2巯基乙醇,还原剂可以过量,以保证半胱氨酸还原完全。
EDTA, EGTA等鳌合剂也被用来阻止金属离子催化的空气氧化反应,硫化物的形成或二硫化物混和物也可保护被还原的半胱氨酸。
利用极端pH 也可溶解包涵体。
Gavit等将低pH (≤2. 6)和高温( 85℃)相结合,并通过在位溶解的方式溶解抗真菌重组多肽包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