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认识千米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 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学情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谁来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预设一:学生按顺序说。

表扬:这个同学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

预设二:学生没有按顺序说。

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师:我们全班一起说一说。

毫米厘米分米米2、关于这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知识呢?(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说明: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你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1分米呢?1米呢?4、如果想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可以使用什么长度单位?一枚硬币的厚度呢?能用分米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吗,你想用什么单位?5、那如果测量我们滨海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6、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千米”(板书全课题:认识千米)二、认识千米1、那么通常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1认识千米56-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1认识千米56-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千米
偃师---洛阳 偃师---郑州 偃师---北京 偃师---上海 偃师---海南
50千米 103千米 776千米 998千米 1428千米
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 作单位。千米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有多长呢?
1
1千米有多长?

千米
千米

千米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 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 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天安门城楼大约 高35( 米)。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 京沪高速公路大约 桥大约长7(千米)。 长1262(千米)。
1. 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连一连。
15千米 250千米 4千米
80千米
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出行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800千米 60千米
4千米 15千米
先到操场看看100米 的跑道有多长。
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 1千米=1000米
偃师地图
实验小学教学楼
上海东方明珠

468
828m
迪拜塔
填空: 8千米=( 8000 )米 6千米=( 6000 )米 7000米 =( 7 )千米 2000米=( 2 )千米 5千米 =( 5000 )米
1. 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连一连。
15千米 250千米 4千米
80千米
全课总结: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 ( 10 ) ( 10 )

)
100


你有什么收获?

2.1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2.1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2.1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2.1节,主要讲述千米的概念及其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通过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名学生跑了1000米,那么他跑了多少千米呢?2. 新课导入: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千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PPT 展示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

3. 知识讲解:我详细讲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并互相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 1千米 = 1000米1米 = 0.001千米1厘米 = 0.0001千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米、厘米表示下列长度:(1)教室的长度:____________米(2)操场的周长:____________千米2. 换算下列长度:(1)500米 = ____________千米(2)20厘米 = ____________千米答案:1. (1)8米(2)400米2. (1)0.5千米(2)0.002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学生们在实际问题解答方面表现较好,但在长度单位换算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强调长度单位换算的学习,并增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但对于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长度单位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入长度单位千米。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实物模型,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合作交流:分组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4.总结提升:通过PPT展示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认识千米2.板书内容: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换算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课件出示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出示例5
教法:观察法、实践感悟
学法: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教具:米尺、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一、
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复习
导入
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做一做
学习例5
基本练习
解决问题
总结
师: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引导学生先求出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时,一共是几小时。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小结。
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对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操场上的时间过多,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再教设计:注意时间的分配,一些要求在课前讲清。
媒体应用: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效果好。
生:量出一百米,往返五次就是一千米。沿操场走一走,跑一跑,5圈,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认识千米 苏教版(含解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认识千米 苏教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计量黄河的长度一般用()作单位。

A. 千米B. 米C. 吨D. 千克2.千米可以用字母()表示。

A. cmB. dmC. km3.比5千米长50米的是()A. 5500米B. 550米C. 5050米4.学校操场1圈是400米,小刚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A. 100B. 200C. 305.明明一家周末要去离家20千米的动物园玩,选择()的方式更合适。

A. 坐飞机B. 步行C. 坐汽车二、判断题(共4题;共8分)6.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7.小红家距奶奶家1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8.自行车每小时约行220千米.()9.汽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8000米=________千米 6千米=________米3000米+7千米=________千米 5千米-3千米=________米11.小青家离公园6000米,合________千米。

1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________作单位,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

13.绕运动场跑一圈是400米,小凡每天早上跑2圈,他每天跑________米,再跑________米就是1千米。

14.游泳池长50米,要游1千米,需要游________个来回。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15.在动物运动会上,小白兔参加的是2千米长跑比赛。

它已经跑了1500米,还要跑多少米才能到达终点?16.校运动会上2千米的长跑项目比赛中,当第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运动员离终点还有300米,最后这名运动员跑了多少米?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A【考点】千米的认识与使用【解析】【解答】计量黄河的长度一般用千米作单位。

故答案为:A。

【分析】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答案】C【考点】千米的认识与使用【解析】【解答】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1认识千米 习题课件【新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1认识千米 习题课件【新版】

9. 下面是铁路线的长度,填一填。
北京→上海:(1462)千米 北京→广州:(2313)千米
10. 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260 米,宽150 米,这个花圃的 周长有1 千米吗?
260 + 150 = 410( 米) 410×2 = 820(米)
1 千米 = 1000 米 820 米< 1000 米 答:这个花圃的周长没有1 千米。
48 - 3 = 45(千米) 45×2 = 90(千米) 答:小华家离外婆家有90 千米。
6000 米 = 6 千米 1000 米 < 10 千米 40 千米 > 4 千米
5. 我会算。
10 千米 - 3 千米=( 7 )千米 7 千米 - 1000 米=(6000)米 5 千米 + 2000 米=( 7 )千米 8500 米 - 500 米=( 8 )千米 1 千米 - 200 米=( 800 )米
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千米”、“米”或 “厘米”)
(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是8844( 米 )。 (2) 长城全长约7000( 千米)。 (3) 沪宁高速全长约是274(千米)。 (4) 小明跑100( 米 )大约用了16 秒。 (5) 学校教学楼高10( 米 )。 (6) 小明一步的距离约是56( 厘米)。
认识千米
三年级下册
二 千米和吨
作业习题
作业提升方向
1.运用千米和米的进率与换算进行计算 2.强化“千米”和“米”的观念 3 .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寻找隐藏条件解决问题 5.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
作业提升练
4. 在 里填上“>”“<”或“=”。
2 千米 > 1900 米 5000 米 < 15 千米 15 千米 > 1500 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 千米的认识(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 千米的认识(5)

走200米大约走了( 300 )步,大 约用了3( )分钟。
思考:5个200米是1千米吗?
走1000米大约走了( 1500 )步
,大约用了1(5
)分钟。
请同学们估 计一下,从 学校出发到 什么地方的 距离大约是1 千米?
大约需要15分钟 大约需要5分钟 大约需要1分钟 大约需要4秒
汽车2小时约行驶了160( )
长颈鹿的身高约5( )
猎豹的奔跑速度约每小时110( )
北京的二环路全长约33( )
1、从北京到郑 州的铁路里程是 (695)千米。
2、从北京到广州 的铁路里程大约 是( 2300)千米 ,实际是(2295) 千米。
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
我要去植物园,离 我家大约有30千米
身体健康,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为自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他们还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正确的判断力,有决心,敢于创新,勤奋工作。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勤劳的农夫,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心,他们付出的心血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收获爱心。
我要去江苏,离 我家大约有1200 千米
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 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 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 校?为什么?
今下吗?
人工智能和天然愚蠢无法相提并论。 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8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8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84)知识点概述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第2讲,主要介绍了千米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分米的换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千米的概念。

此外,还需要学生理解千米与毫米、厘米、分米的关系,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到所学知识。

课前准备在开始本节课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准备好讲义或教材,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准备好黑板或白板,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准备好课后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准备好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1千米=1000米”,并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大多不深入,老师可简单地解释“千”表示1000,千米(km)是长度单位,相当于1000米。

•老师提问:怎样才能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1公里(km)=1000米。

因此,千米等于一千米的长度。

2. 学习千米的概念、换算以及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它比米大得多,是很长的距离。

千米用在表示长距离时比较有用,如马拉松比赛的距离、城市间的距离、国际旅游的距离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加强学生对千米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估测教室至操场或办公室至餐厅的距离,并用千米表示出来。

•接着,老师可以通过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厘米、分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足够的练习题,让学生锤炼运算技能。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例题,供老师做参考:–1千米=()米–850米=()千米–2千米7百米=()米–12000米=()千米3. 实践活动•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估测公路或铁路的长度、学校操场的长度等等,并自主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表示。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2.1 千米的认识说课设计:一、教材简析《千米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二单元千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1主要是通过主题情景图和例题中创设的活动情景引出学生对1千米的初步感知。

例2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从而主动构建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出1000米=1千米。

例3比一比谁长,通过比较三峡大坝和隧道的长度,引入单位换算的知识。

的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情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二年级上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了分米,并且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含义,建立了具体的表象。

在基本技能方面二年级下期的孩子都具备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千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要靠学生想象、推理来完成,而现阶段学生的推理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体会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000米=1千米,学会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这四个目标,其中第1、2点目标是针对知识与技能领域提出的,第3点是针对解决问题提出的,第4点则是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融会贯通,使学生协调发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千米,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概念的建立,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千米模型、米尺。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千米模型,告诉学生,这个模型代表的就是1千米。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找到可以用千米来描述距离的地方。

2. 讲解千米概念:我通过PPT,展示1千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同时,我解释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我给学生发放米尺,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进行换算,得到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4. 运用千米描述距离:我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景,让他们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到图书馆的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1. 千米模型2. 1千米 = 1000米3. 实际情景描述距离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千米的概念。

答案: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等于1000米。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答案: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是2千米,公园到图书馆的距离是5千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千米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了解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或者尝试在生活中的更多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距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千米单位实际应用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测量单位的欲望。

-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应用千米进行长度描述。

2. 难点- 1千米与1000米之间的换算理解。

- 在实际生活中对千米单位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 测量工具,如卷尺或测量软尺。

- 教学场地,适合进行户外测量的空间。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 复习米和厘米的概念,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

2. 情境创设-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距离,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新需求。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0分钟)1. 千米概念的引入-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千米这一新的长度单位,并解释1千米等于1000米。

2. 实例讲解- 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之间的距离、马拉松比赛的长度等。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15分钟)1.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测量工具和任务,如测量操场的长度。

2. 合作测量-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并记录数据。

3. 数据分享-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第四阶段:巩固练习(10分钟)1. 练习题- 出示一些关于千米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解题指导- 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千米的认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千米的认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千米的认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活动背景最近,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孩子们对“千米”这个单位的理解,决定搞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开始了小小的讨论。

有人说:“千米不就是一公里吗?有什么好备课的?”也有人兴奋地回应:“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咱们可以把千米变得有趣起来!”于是,备课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脑洞大开,想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2. 备课内容2.1 引入千米的概念我们决定从日常生活入手,先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千米。

于是,老师们开始想象如果把千米比作身边的东西,肯定能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说,千米就像是一百个一米的长木棍拼起来的样子!”老师们打趣地说。

然后,有人提议用跑步来引入,“你们知道吗,咱们的操场跑一圈大约是200米,跑五圈就是千米哦!这样一来,孩子们一边跑,一边就能体会到千米到底有多长!”2.2 趣味游戏接着,我们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巩固千米的概念。

比如说,设置“千米大挑战”,让孩子们在操场上用不同的方式走完千米,像是走路、跳跃、甚至是倒着走。

这个主意一出,大家都笑了,觉得这个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知识,一举两得!有老师开玩笑说:“希望大家不要在倒着走的时候摔倒,不然可就成了千米的‘倒霉’故事了!”活动的气氛一下子就热起来了。

3. 知识延伸3.1 千米的应用在活动的最后,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千米的实际应用。

于是,有老师提到:“你们知道吗,马拉松的距离就是42.195千米!要是能跑完全程,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哦!”孩子们听了,都露出了崇拜的神情。

我们还借机告诉他们,千米不仅在运动中有用,在生活中,比如说,开车的时候,行驶的路程也常常是用千米来表示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对千米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3.2 学习收获最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总结,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想法。

有的孩子兴奋地说:“我知道千米和公里的关系了,以后再也不混淆了!”还有的孩子兴奋地说:“我想以后能参加马拉松,挑战自己!”老师们看到孩子们如此积极,心里都乐开了花,觉得这次的备课活动真是大功告成。

【基础+拔高】2.1 认识千米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苏教版(含答案)

【基础+拔高】2.1 认识千米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苏教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认识千米班级:姓名: 等级:【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合适的单位.每小时行8________ 每小时行40________2.单位换算。

7000米=(______)千米 4000米=(______)千米2千米=(______)米 8000米=(______)千米40000米=(______)米 15千米=(______)米3.(1)800米+200米=________千米(2)7000米+3000米=________千米(3)3400米+600米=________千米4.把下面的数量从大到小排列:3千米、8000米、90分米、10000厘米。

()5.一条小路长200米,小海每天沿小路跑5个来回,他每天跑(_______)千米.6.用小数表示下面的长度.旋角大羚羊体长约2米30厘米.小数:________米7.小明每分钟走50米,1小时走(_________)千米。

二、选择题A.250米B.500米C.2000米D.1千米9.和3.6千米相等的是().A.360米B.3600米C.3千米6米10.从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约是300()。

A.米B.千米C.千克D.吨11.妈妈2小时行150千米,她是()的.A.步行B.乘汽车C.骑自行车D.乘动车12.与4千米相等的是()A.4000分米B.4000米C.4分米三、判断题13.千米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__14.300米比2千米要短.(___________)15.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_____)16.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______)17.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

(______)四、排序题18.把1060米、1006千米、6100厘米和160分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五、连线题19.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连一连。

3千米 160千米 65千米 15千米六、解答题20.从甲地到乙地的铁路长345千米,一列火车已经行了187千米,剩下的路程用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一个足球场是长方形,长120米,比宽多40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认识千米(含解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认识千米(含解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一、知识演练场(共5题;共18分)1.谁说得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我们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________作单位,可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

3.在横线上填上“>”“<”或“=”。

5500米________5千米2000米________2千米8米________8千米2千米+90米________9200米4004千米________4千米500米________5千米9999米________10千米3千米3米________3300米600米________6千米4.下图是五座城市之间的公路示意图。

(1)从B城市到D城市的公路长是多少千米?(2)如果从A城市到C城市的公路长200千米,那么从C城市到E城市的公路大约长________千米。

5.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200米。

二、智慧加油站(共1题;共5分)6.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

小明家到学校是2500米,小红家到学校是500米。

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路程可能是多少千米?答案解析部分一、知识演练场1.【答案】【考点】千米的认识与使用【解析】【分析】常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据解答即可。

2.【答案】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km【考点】毫米的认识与使用,分米的认识与使用,千米的认识与使用,长度单位的选择【解析】【解答】我们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可用字母km来表示。

故答案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km。

【分析】常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答案】>;=;<;<;>;<;<;<;<【考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解析】【解答】5千米=(5×1000)米=5000米,5500米>5000米,所以5500米>5千米;2000米=(2000÷1000)千米=2千米,所以2000米=2千米;8千米=(8×1000)米=8000米,8米<8000米,所以8米<8千米;2千米=(2×1000)米=2000米,2000米+90米=2090米,2090米<9200米,所以2千米+90米<9200米;4千米=(4×1000)米=4000米,4004米>4000米,所以4004米>4千米;5千米=(5×1000)米=5000米,500米<5000米,所以500米<5千米;10千米=(10×1000)米=10000米,9999米<10000米,所以9999米<10千米;3千米=(3×1000)米=3000米,3000米+3米=3003米,3003米<3300米,所以3千米3米<3300米;6千米=(6×1000)米=6000米,600米<6000米,所以600米<6千米。

备课2.1认识千米教案

备课2.1认识千米教案
学生相互说一说我们先前学习的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位。互相说说理由。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20页
板书设计
千米和吨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教师
夏左胜
教学准备
米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过程预设
教师修改教学环节教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课题
2.1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铁路、公路和河流的长度,让学生感知测量这些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合作交流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1、认识千米
1千米=1000米
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难点:能通过推算感知1千米有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