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身之前,前为阴,说明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同时,六条阴经也与任脉交会于气海穴,任脉对阴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一身阴经”之说。

(2)调节气血运行,为“气血之海”:任脉经过胞中,与冲脉相交,共同调节气血运行。

(3)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任脉与五脏六腑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其功能的作用。

(4)调节生殖功能:任脉与生殖器官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5)调节心理情绪:任脉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冲脉穴歌冲脉起于气街,下膻中,出会阴,别阴器,上关元,至脐中,上腹部,至胸中,上喉咙,上颊,至目内眦,上额,至头顶,下项,入脊髓,挟脊髓而上,至风府,上项后枕,至百会,下项,下膻中,别阴器,上气街,至冲头。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冲脉起于气街穴,下出于会阴,上行贯穿腹股沟,进入小腹,沿着脐部向上贯穿胸腔,终止于喉部。

与任脉交会于气海穴,与督脉交会于会阴穴。

2.分支:冲脉无分支。

3.生理功能:(1)调节气血运行:冲脉为任脉与督脉的交汇处,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2)调节生殖功能:冲脉与生殖器官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3)调节心理情绪:冲脉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带脉穴歌带脉起于气海,下腹股,环阴器,别两腿,上腹股,环腰,过膈,上颈项,环肩胛,上颊,至目内眦,上额,至头顶,下项,别两肩,下膻中,环阴器,至气海。

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气海穴,下行贯穿腹股沟,环绕阴器,分别向两腿延伸,上行贯穿腹股沟,环绕腰部,穿过膈膜,上行贯穿颈项部,环绕肩胛骨,分别向两颊延伸,上行贯穿头顶部,分别向两肩延伸,下行贯穿会阴,环绕阴器,回到气海穴。

2.分支:带脉无分支。

3.生理功能:(1)调节气血运行:带脉与任脉、督脉、冲脉交会,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指体内独立于经络系统之外的八条通道。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如下:
1. 督脉:从尾骨起向上循行至头顶,起到了统筹人体阴阳、调节水液代谢、益气固表等多种生理功能。

2. 任脉:从前阴部起,向上至面部、头顶,起到了调节人体生殖、泌尿等生理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 冲脉:主要分布于下腹部,负责调节排泄、生殖、内分泌等功能,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性功能等作用。

4. 带脉:主要分布于膝关节周围,起到了调节人体气血、协调五脏六腑等多种生理功能。

5. 阳维脉:从膝盖外侧起,向上沿骨缝而上,协调人体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

6. 阴维脉:从膝盖内侧起,向上顺髌骨、胸骨,控制人体结
缔组织、脏器、骨骼等多种生理功能。

7. 任督俞穴:是奇经八脉中的穴位,具有调节身心健康等多种生理功能。

8. 丰隆穴:也是奇经八脉中的穴位,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

总之,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所行的经络,包括了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是由“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足少阳胆经”(阴维阳经)、“少冲阳密腑之宗”(任督二脉)、“少阴大肠经循行部位”(膀胱经)等经络所组成。

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上起于头顶的大椎穴,沿脊梁旁上行至背骨;再沿背督脉上脊出发际于身侧正中线偏左的部位称为奇经。

奇经八脉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头痛、月经不调等疾病。

奇经八脉在各经脉的穴位上又有一定的名称:冲脉、带阳脉者称为三阳经或阳气流于表诊;循行部位称阴经脉。

此为八脉之总名。

奇经又叫“八奇诊法”。

《内经》中指出:“十二正经之总名,亦不传曰奇。

夫十二正经之奇者,阴阳未分也,四时阴阳,万物变化之道也。

”(《灵枢·邪正论》)所以又称为三十六奇。

奇经八经脉:从头入足太阳膀胱(指少阳胆经鞘中),过大椎穴的循行部位为督带脉和手少阴心阳之火循行部位为心包火;由手厥阴心包络着内脏系统分别对应心包和肝肺;还有一个是经脉以外的部分叫“经脉”等。

从人体内来看,有八条经穴在全身上,而且贯穿整个人体经脉体系,因此可以说是人体经脉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还有其他别称比如十二经脉之总称等。

奇经八脉在整体上与其他部分相关联;在医学方面有治疗作用和参考价值;奇经八脉中的八条经络和人体的各种脏腑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是独立存在的经络系统!这些经脉也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甚至关键、核心1、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本经起于内踝上8寸,循股上上颌中孔,上出额,上属大椎,走脊中孔,下出项部。

从项部到头顶,出项内,往下穿过锁骨窝和肩胛内侧。

分支:从足太阳膀胱经起,往下穿过足背外侧廉穴及足底前内侧缘。

往下穿过腘窝后,进入股内侧肌腱旁行肌之间的凹陷处,属阴维。

出会阴后走足背外侧缘前正中线上(从骶骨孔下约1寸),入股内内侧肌后折向下一段,穿股外侧肌后折向前方正中线(从膝窝下约2寸)。

其支(从腘窝下约3寸)从股内侧肌后折向前方正中线后折向后发际,出足内侧小趾趾缝后入足大趾外侧缘内趾端后折旁开1.5寸,沿着大趾趾缝后缘下行至足背外侧软骨旁2寸处(大趾外侧缘后方1寸)。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循行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循行

1.循行部位:屬於肺,上至氣管、喉嚨,沿鎖骨横行至腋下(中府、雲門二穴),沿上肢内側前緣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經大魚際部,至拇指橈側尖端(少商穴)。

2.分支:從腕後(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橈側尖端(商陽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横膈,並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1.循行部位: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合穀(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觔(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盂穴(肩端都),過肩後,至項後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陽明經的缺盆穴(鎖骨上窩),絡於肺,下行通過横膈,屬於大腸。

2.分支:從缺盆上行,經頸旁(天鼎、扶突)至面頰,入下齒齦中,複返出來夾口角,通過足陽明胃經地倉穴,繞至上唇鼻中央督脈的水溝穴(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分别至鼻孔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大腸,絡肺,並與胃經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會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側(承泣、四白),進入上齒齦内,複出繞過口角左右相交於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後沿下頜出大迎穴,沿下領角(頰車穴),上行耳前,經顴2.分支:∙面部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旁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横膈,屬於胃(會任脈的上脘、中脘),絡於脾。

∙缺盆部直行脈:從缺盆下行,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沿中線旁開二寸),至鼠蹊部的氣沖(又名氣街)穴。

∙胃下口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層,下行至氣街穴,與來自缺盆的直行脈會合於氣沖(氣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側(髀關穴);沿下肢外側前緣,經過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第二足趾外側(厲兑穴)。

∙脛部分支:從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側端。

∙足背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進入足大趾内側(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正经)的另一类经脉。

它们的分布不似十二经脉那样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亦无经别、经筋和皮部,故称之为“奇经”。

奇经八脉的名称,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手足、阴阳、脏腑的共同规律,而是各具涵义,其名称多反映了各自的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规律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分布于腰背胸腹等处,所以明代张介宾称其为“一源而三歧”。

督脉从会阴向后再向上,分布于腰、背正中线。

任脉从会阴向前再向上,分布于腹、胸正中线。

督、任二脉不仅是同一起点,而且在口唇部位相连接,形成二脉之间的紧密联系。

冲脉从会阴向前再向上,挟脐而行,直冲而上,主要分布于腹、胸。

带脉横围于腰腹,绕身一周,状如束带。

跷脉与维脉均分阴阳,并且左右对称。

阴跷脉起于内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内侧与腹、胸部;阳跷脉起于外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外侧以及腹、胸侧面与肩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大腿内侧及腹、胸部;阳维脉起于外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外侧及腰背和头的侧面。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部位1.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2.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喉咙,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冲脉偕行于脊柱前。

3.冲脉主干: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N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奇 经 八 脉

奇 经 八 脉

体内联系

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
(二) 主要病候: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 如果督脉脉气失调,经络之气受阻、 清阳不升,就会出现: 1 实则脊强 2 虚则头重,又因督脉的别络由小 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也会发生 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癃闭、 痔疾、遗尿、女子不育等症。
(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 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 的内脏疾病。
1 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 髓有密 切的联系;脑为元神之府,故能治神志病。 2 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俞穴受督 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与督脉有 关,所以能治内脏疾病。 3 督脉循行背脊,背为阳,所以督脉对全身阳经脉 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同时也是阳脉之海 ,它 的脉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

4 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 本穴居于脐,中焦、下焦之间,为胎儿的根蒂,与脏腑有 密切关系,尤其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原, 如果脾胃虚寒,元气也不能充,诸病由此而生。 凡真阳虚衰,下元虚冷,胃肠虚寒,脾阳不足之证,皆属 本穴主治范围。故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证可 用本穴。 操作: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灸 法。
奇 经 八 脉
总论
定义: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即督脉、 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特点:1 不直隶属于十二脏腑。 2 没有阴阳表里配偶关系。 3 与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
4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和冲脉,起 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 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 歧” 5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 脉之海”。
7 建里: 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3寸 主治: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所以治疗胃痛、呕 吐,配内关; 食欲不振,配足三里;腹胀、水肿配水分、 阳陵泉、阴陵泉 操作:直针1--1。5 寸。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生理作用:1.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在其循行的过程中,同十二经脉的某些经脉交叉衔接,
从而紧密地沟通了各条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
奇经八脉错综分布,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旺
盛而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当人体生理功能活动需
要或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渗灌和供应于全身
组织,予以补充。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奇经喻为“湖泽”,
即指其有调节气血作用而言。

《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冲脉上行能“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则“渗三阴”、“注诸络”,亦是说
明奇经有渗灌、溢蓄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

3.与肝、肾等脏及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
其中女子胞和脑髓主要与奇经直接联系,相互之间在生理和病理
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如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都起于胞中,带
脉则环腰一周,使它们互相沟通,成为一个相互联络调节的系统,其
与肝经相通,又和盆腔内的生殖器官相联系,故与女子的经、带、胎、产等密切相关。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1.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

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经项部,进入脑内,属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 跷脉会合
阳 维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 蓄存阳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
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 经外的气血
阴 维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 蓄存阴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 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经外的气血
第七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督脉
第八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 前额正中→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 龈相接处的龈交穴
5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 脉之海〞。
第三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6 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 海〞
7 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 经之海〞又称为“血海〞
第四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8 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 交错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
9 其中,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也 有其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与十二经合 称为“十四经〞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13 神庭: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 癫狂痫、失眠、惊悸。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第三十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14 素寥:
定位:鼻尖的正中 主治:鼻渊、鼻衄、喘息。昏迷、惊厥、 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 刺出血。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四〕 主要腧穴: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四十五页。
〔四〕 主要腧穴
1 中极:膀胱经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疝气、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 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奇经,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别于“正经(十二经脉)”,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奇经八脉主要功能任督脉调节人体的阴阳,冲脉统合人体的气血。

带脉发挥约束经脉的作用,维脉维络经脉,跷脉调节运动功能和睡眠活动。

奇经八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同时与肾、脑、肝经有密切联系,故其功能是统领阳气和真元;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气,任脉对诸阴经起主导和统率作用,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重要影响;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和“血海”。

冲脉起于胞中,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带脉则有约束人体各条经脉,调节其经气的功能,对分布于下肢内、外侧的阴经和阳经有着统率和协调的作用。

阴、阳跷脉能够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

卫气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

卫气行于阳则阳跷盛,主目张不欲睡;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主目闭而欲睡。

此外,亦说明阴阳跷脉主肢节运动与司眼睑开合,跷脉功能与人的活动与睡眠密切相关。

阴、阳维脉有“维系”、“维络”人身阴经、阳经的功能,阳维脉主一身之表,阴维脉主一身之里。

循行研究过去医家一般多认为奇经是不会循行“环周”的.并以十=经脉比喻如江河的奔流.奇经八脉比喻如湖泊的涵蓄.认为奇经八脉只有调节和溢蓄十二经经气的作用,其本身的脉气不会循行流转。

从中医资料的记载来看,冲脉的脉气从少腹一直循行胸中,并向上行于头部,向下行于腿足,阴跷的经脉都是从足踝部分出,循行身体而上达头目,并深入于脑部;带脉的脉气回绕环流于腰腹之间等等。

督脉和任脉与手太阴肺经脉气通贯而构成十四经的循行。

十二正经左右对称分布在人体两侧,奇经八脉则不同于十二正经遍布全身,其循行分布并没有规则,例如,奇经在上肢并无奇经分布;在奇经八脉中,除了带脉是除了带脉横绕腰腹,冲脉一分支下行之外,其余的奇经均是从下肢或少腹部自下而上的向心性循行,有异于十二正经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规律;除督脉外,与脏腑并无直接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亦无表里相配关系,只有部份经脉与脏腑连属,如督脉入属脑、络肾、贯心;冲、任、督均与胞宫联系。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人体奇经八脉图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督脉穴歌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任脉穴歌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督脉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也有说起于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 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结构特征: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 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起于长强穴、 止于龈交穴,单28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 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 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 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临床表现: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儿惊劂邪犯督脉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 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病机分析: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 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督脉上行属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之海空 虚不能上荣于充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 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舌淡,脉细弱为虚衰之象。督脉主司生殖,为"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 弱,则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亦为虚象。 主治病症: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 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到上一节为止,我们把经络学说的重点,十二经脉讲完了,就是经脉系统的主体,讲了十二经脉的定义、分布规律、走向交接规律、气血流注次序和每一条经脉大致的循行路线。

经脉系统除十二正经之外,还有奇经八脉,我们这一节讲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它的生理特点第一个问题,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它的生理特点。

首先讲奇经八脉的概念。

这个定义我们从两个要素来定义它:(1)从它循行的特征来定,它的性质,就是性质定义;(2)从它的组成来定,叫做结构定义。

从两个方面来定义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记住别道奇行,就是与十二经脉循行不一样,叫别道奇行,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

其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为什么在这里讲生理特点,而在十二经脉不讲呢?因为它是十二经脉别道奇行,在生理上,这八条经脉有着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特征,就是它不同的属性,我们把它抽象出来,归结为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大家看这个表,我们从循行分布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来说明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是与十二经脉相比较而言的,我们从这两个方面说明它的生理特点。

首先看循行分布。

第一、分布在人体内的分布区域。

我们前面讲了,十二经脉遍布全身,而奇经八脉,注意,上肢没有,上肢没有奇经八脉,这是一。

看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内、外、上、下、左、右循行,有个规律,它沿着内、外、上、下、左、右循行的规律,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十二经脉走向交接的规律,讲了循行的规律,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比,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鲜明的规律性。

那它怎么走行的呢?多为上下走行,带脉除外,带脉像腰带一样绕身一周,这是第一。

第一个特点,上肢无奇经。

其二、与正经相比,就是与十二经相比不甚规律,多为上下走行,带脉除外。

其三、与脏腑的联系。

从络属脏腑看,十二经脉它是直接属腑络脏,或者属脏络腑,而奇经八脉没有特定的络属关系,这是第三点与十二经脉不同的。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一、十二经脉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归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于侧胸上部,浅出体表的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天府、侠白),向下直达肘窝中的尺泽穴,沿着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经渠、太渊),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

①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的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径相连接。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的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穴,进入伸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的阳溪穴,沿前臂外侧前缘(偏历、温留),至肘部外侧的曲池穴,再沿臂外侧前缘(手五里、肩臑nao),上肩部的肩髃yu穴,沿肩峰前沿,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复折向前下方进入锁骨上窝的缺盆穴,联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大肠。

①缺盆部支脉:上行颈部(天鼎),贯穿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会地仓),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至鼻翼两旁之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承泣穴相接。

3、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夹鼻上行到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着鼻柱的外侧承泣等穴,进入上齿龈内巨髎liao穴,回出环绕上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任脉经的承浆穴,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行到耳前下关穴,经过上关穴(足少阳经),沿发际,到达前额头维后与神庭(督脉)相接。

①面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过人迎穴,沿喉咙,进入缺盆穴,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胃(会上脘、中脘),联络脾脏。

②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由缺盆穴浅出旁开4寸向下,经过气户、乳中等穴,到挟脐旁开2寸的不容、天枢等,进入腹股沟中央处的气冲穴。

③胃腹内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幽门部位,向下沿腹腔内,浅出腹股沟中央的气冲穴与主干相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髀关穴,直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等穴,通过膝部的犊鼻穴,沿胫骨外侧前缘足三里等,下经足跗(背)的解溪、冲阳等穴,到达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奇经八脉(修正版)

奇经八脉(修正版)
胸腹及背部脊里之外,还应上头面 络口唇。 三、冲脉的下行线并少阴之经,循下肢 内侧,达足部,入大趾间。
思考题:如何理解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
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血海”。冲 脉的“冲”字,有要冲、要道之义。冲脉 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博大深长,其上渗灌于 头面各阳经,其下渗灌于下肢各阴经。它 起于胞中,主干在身前挟任脉、足阳明胃 经、足少阴肾经直冲面上;分支在身后合 于督脉,连系诸阳,又与足太阴脾经、足 少阴肾经并而下行,贯穿周身,密切联系 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
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一尺所--指离地一尺许,当阳交穴所在,为阳维
之郄。杨上善《太素》注:“阳维诸阳之会,从头下
至金门,阳交即是也。” )
《难经·二十八难》:阳维、阴维
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灌溉诸经。故 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诸阳会--指阳维所交会的头肩部各穴。又张飞畴 注:“诸阳皆会于头”。 )
阳维脉:起于足跟部(金门) →下肢外侧 (阳 交)、躯干外侧→肩背部 (臑 俞、肩井) →头侧(阳白、风池) →止于项部(哑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 →下肢内侧 →腹胸部(冲门、期门) →颈部(廉泉)
(二)生理功能
“维络于身”Biblioteka 起溢蓄气血的作用。阳维维系诸阳经,主一身之表; 阴维维系诸阴经,主一身之里。
3、协同任脉,主胞宫以妊产胎育。 《临证指南》:“血海者,即冲脉也,男子
藏精,女子系胞。”
(三)病候
《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临证指南》“……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
冲脉发生病变,可出现
1、逆气不能上行而致腹内拘急疼痛。 2、生殖泌尿系统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督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龈交穴)处。

分支:从脊柱后面分出,属肾。

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统率的含义。

督脉的主要功能为:
(1)调节阳经气血: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是阳脉之督纲,对全身阳经的气血起到调节作用,故称之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循行于脊柱里,上行入颅脑,并从脊柱内分出属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3)与男子性功能有关:督脉起于脐下,且循行经过阴器,联络肾,故督脉经气的盛衰可影响精室的生理功能。

如督脉经气虚衰,可产生阳痿、早泄、精冷不育等病症。

(二)任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冲脉偕行于脊柱内。

2.基本功能
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

任脉的主要功能为:
(1)调节阴经气血: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加强阴经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一身阴经的气血,故称之为“阴脉之海”。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

任,含妊养之义。

任脉能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机能,与女子妊娠相关,为生养之本,故称“任主胞胎”。

(三)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从气街部分出,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足大趾。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冲脉的主要功能为: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贯穿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是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

当脏腑经络气血充盛有余时,冲脉能加以容纳和贮存;而在脏腑经络气血不足之时,冲脉能予以渗灌补充,以维持各脏腑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因冲脉可以调节十二经之气血,故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女子月经来潮及孕育功能,皆以血为基础,而冲脉起于胞中,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因此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娠都与冲脉气血的盛衰关系密切。

(四)带脉
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

到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基本功能
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诸经,调节脉气,使之通畅而不下陷,故有“诸脉皆属于带”的说法。

又主司妇女带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