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身之前,前为阴,说明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同时,六条阴经也与任脉交会于气海穴,任脉对阴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一身阴经”之说。
(2)调节气血运行,为“气血之海”:任脉经过胞中,与冲脉相交,共同调节气血运行。
(3)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任脉与五脏六腑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其功能的作用。
(4)调节生殖功能:任脉与生殖器官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5)调节心理情绪:任脉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冲脉穴歌冲脉起于气街,下膻中,出会阴,别阴器,上关元,至脐中,上腹部,至胸中,上喉咙,上颊,至目内眦,上额,至头顶,下项,入脊髓,挟脊髓而上,至风府,上项后枕,至百会,下项,下膻中,别阴器,上气街,至冲头。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冲脉起于气街穴,下出于会阴,上行贯穿腹股沟,进入小腹,沿着脐部向上贯穿胸腔,终止于喉部。
与任脉交会于气海穴,与督脉交会于会阴穴。
2.分支:冲脉无分支。
3.生理功能:(1)调节气血运行:冲脉为任脉与督脉的交汇处,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2)调节生殖功能:冲脉与生殖器官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3)调节心理情绪:冲脉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带脉穴歌带脉起于气海,下腹股,环阴器,别两腿,上腹股,环腰,过膈,上颈项,环肩胛,上颊,至目内眦,上额,至头顶,下项,别两肩,下膻中,环阴器,至气海。
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气海穴,下行贯穿腹股沟,环绕阴器,分别向两腿延伸,上行贯穿腹股沟,环绕腰部,穿过膈膜,上行贯穿颈项部,环绕肩胛骨,分别向两颊延伸,上行贯穿头顶部,分别向两肩延伸,下行贯穿会阴,环绕阴器,回到气海穴。
2.分支:带脉无分支。
3.生理功能:(1)调节气血运行:带脉与任脉、督脉、冲脉交会,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一、十二经络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脏,阳经属腑络腑,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1、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
⼗⼆正经及奇经⼋脉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如说,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捶胸顿⾜”。
⼈在悲痛的时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顿⾜。
为什么呢?因为胸⼝有⼀个⽳位叫膻中⽳。
⼈悲痛时,⽓就郁结于此。
敲打膻中⽳,就可以把郁⽓震出来,⼼情就会改善。
所以悲痛时捶胸是⼈体的⼀种本能反应,是对⾝体机能的⾃我调节。
⼤家不妨试⼀试。
顾客拒绝时不⽤⽣⽓,回来拍这么⼀会⼉,⽓震开了,⼼情就会变得舒畅。
为什么要顿⾜呢?因为咱们脚底下有涌泉⽳。
顿⾜可以打开涌泉⽳,令肾的精⽓充沛。
肾精⽓振奋升起,⼈就会从郁闷之⽓中解脱出来。
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医学⼊门》说: “经者,经也;经之⽀派者为络。
”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有⽹络之意。
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
经脉是纵⾏⼲线;络脉是经脉的⼤⼩分⽀。
经络内属脏腑,⼊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并借此⾏⽓⾎、营阴阳,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和筋⾁的通道。
⼈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正经、奇经⼋脉、⼗五别络、⼗⼆经别、⼗⼆经筋等。
正经有⼗⼆,即⼿⾜三阴经和⼿⾜三阳经,合称“⼗⼆经脉”,是⽓⾎运⾏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经脉的作⽤。
⼗⼆经别,是从⼗⼆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经脉中相为表⾥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能补正经之不⾜。
下为图解:⼗⼆经脉 ⼗⼆经脉⼜名⼗⼆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部位综合⽽定的。
它们分别⾪属于⼗⼆脏腑,各经⽤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于⼿⾜、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人体穴位图之总图、分图、十二经脉图、奇经八脉图PPT文档21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人体穴位图之总图、分图、十二经脉
图、奇经八脉图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总称。
由于它们既不直属脏腑,也无表里配偶,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其主要功能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运行的气血满盈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储存起来;当十二经脉中气血不足时,奇经八脉可调动其储蓄,把气血还流于十二经脉中。
此外,由于奇经八脉也各有其循行路线,因此它们所含蓄的气血,同样起着营养机体、内温脏腑、外濡腠理的作用。
(一)任脉(图2-15)图2-15 任脉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下出于会阴,上抵额部,诸明经都相与交会,所以有“阴脉之海”之称。
具有调节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会阴:男子为阴囊根部与肛门的中间,女子为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的中间。
曲骨:耻骨联合中点上缘。
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寸。
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
石门:前正中线脐下2寸。
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
阴交:前正中线脐下1寸。
神阙(què)(脐中):脐之正中。
水分:前正中线脐上1寸。
下脘:前正中线脐上2寸。
建里:前正中线脐上3寸。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
上脘:前正中线脐上5寸。
巨阙:前正中线脐上6寸。
鸠尾:剑突下,相当于脐上7寸。
中庭:胸剑联合的中点。
膻(dàn)中: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玉堂:前正中线膻中穴上,平第三肋间。
紫宫:前正中线,平第二肋间隙。
华盖:前正中线,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
璇玑:前正中线,胸骨柄中央。
天突:胸骨上缘凹陷。
廉泉: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承浆:颊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任脉的病症:任脉为阴经脉气所汇聚,故任脉发生异常时,主要出现阴经,特别是肝、肾方面的症状。
文献载述有“男子内结也疝,女子带下瘕聚”等病。
如任脉脉气虚耗,会导致“地道(指阴经脉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任脉对于孕育的重要作用,说明它同肾气和胞宫的密切关系。
足三阴之经脉皆循行少腹,而隶属于任脉,故晋代医书载述任脉疾病,有“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和“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等症状。
奇经八脉与经外奇穴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 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7
督脉—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 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 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 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 线,以头顶、额部、鼻 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龈交穴)。
目已达千余……
22
(二)定义
十四经穴以外,临床逐渐发 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 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 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23
奇穴之特点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定经
定 位 定名
有归经
有固定
分布在十四 位置 经中
无归经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名
有专用 穴名
无归经
无固定位 无专用
置
穴名
主治作用
一、概 述
❖ (一)发展
❖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奇穴的 描述。
❖ 如《灵枢●刺节真邪篇》:尽刺诸阳之奇输。 ❖ 《素问● 血气形志篇》: “以折草法取背部之俞
穴” 。《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头 上及两额两眉间”、“刺舌下两脉”,均是别于一 般经穴的特殊取穴法,或者为一些有穴无名的刺法, 这些均可看成经外奇穴的滥觞。
或点刺出血,可灸。 ❖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30
❖ 6、耳尖 定位: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
尖端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
痛。 刺灸:直刺0.1~0.2寸,或点刺
出血 按:清全身之热
31
❖ 7、球后 定位:眶下缘外1/4与内
3/4交界处 主治:目疾。 刺灸:轻压眼球向上,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
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人体的十二正经加奇经八脉经络图
人体的十二正经加奇经八脉经络图
体的经络由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构成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ao1)脉、阳蹻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生物电信号的网络丛群。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开放分类:科学、医学、中医、经络学、经脉目录∙•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作用∙• 特点∙• 奇经八脉的基本内容∙• 医学应用• 奇经八脉与养生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作用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奇经八脉图文
足太阳膀胱经
起走路线(穴位—):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 ——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 ——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 ——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 ——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 ——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手少阳三焦经
起走路线(穴位—):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
——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 ——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 ——臑会——肩髎——天髎——天牖 ——翳风——瘈脉——颅息——角孙 ——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
手太阳小肠经
起走路线(穴位—):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
阳跷脉
起走路线(穴位—): 申脉——仆参——居髎——臑俞
——胕阳——肩髃——巨骨——地仓 ——巨髎——承泣——风池——攒竹 ——眉冲——曲差——五处——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天柱 ——承山——飞扬——昆仑
采聚气:
方位地址:选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宽衣解带; 姿势:静坐/盘坐床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S.T. NEWPHON
一、总括:
二、奇经八脉——任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图
?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
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
?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
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三、冲脉循行图
?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
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
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
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
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
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
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
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四、带脉循行图
?
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
五、阴跷脉循行图
?
阴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
六、阳跷脉循行图
?
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
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运动。
?
七、阴维脉循行图
?
阴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
2.生理功能: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
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
?
八、阳维脉循行图
?
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