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笔墨千秋 (2)
第1课 笔墨千秋
总课时第02课时年 月 日来自课 题第1课 笔墨千秋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的用墨的方法;2、了解中国画的意境和影响意境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中用笔的方式方法,并学会简单的中国画画法。
3、欣赏黄宾虹?山水图轴?〔近代〕
三、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追求以画面气与势的表现、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变换、心与物的交融等方式经营特殊而隽永的意境。
1、落款及印章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2、黑白、虚实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3、中国画在画面上的经营位置:画家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创造的需要,匠心独具,创造出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教学反思
四、小结:归纳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答复。
阅读体会。
学生欣赏,观察分析,说说笔墨特点。
阅读体会。
1、以朱耷?游鱼图?〔清代〕为例分析、讨论、讲解说明。
2、以石涛?兰花图?〔清代〕为例分析、讨论、讲解说明。
3、比拟:马远?踏歌图?、郭熙?早春图?〔宋代〕,深远法、高远法。 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代〕,典型的散点透视法。
二、绘画特点:用墨赋彩
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技巧。墨中调入水分的多寡,运笔急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形成了画面线条与墨色的丰富多变。墨还可以结合色彩,形成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色互补的多样性。
以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为例讲解用墨的变化。
1、墨的层次及干湿浓淡。
2、墨的运用:不同破墨法的介绍。
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教案
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教案八年级篇一:八年级美术上第一课笔墨千秋课型造型・表现课时 2 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表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画表现意境的主要元素。
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分析具体作。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的表现方式。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笔墨纸砚,学生作品,挂图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媒体运用介绍文房用具笔墨纸砚,以演示方式展示宣纸上的笔墨效果。
教学程序一、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些画画的工具材料,你们认识吗?是的,这就是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中国画就是用它们画出来的。
这些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工具材料,是造就中国画独特表现效果的重要部分。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很熟悉中国画,但是要完整地描述中国画的特点却不太容易。
今天,我们就以中国画的特点为题来进行探讨,为我们认识、欣赏、学习中国画打下好的基础。
二、初步认识中国画:媒体课件。
线描、工笔、写意比较。
《出水芙蓉图》《册页――荷花翠鸟图》三、用笔――状物传情:线描、书法比较。
用墨赋彩:写意画笔墨豪放简练,高度概括,以少胜多。
1、简单介绍中国画的流变。
2、比较工笔画和写意画,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
3、以大观小的观察认识方法。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整争雄竞秀, 江河交错,烟波浩渺,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从什么角度才能看到如此开阔的画面?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
这就形成了中国画中"以大观小",强调以"想象"为本质特征的观察认识方法。
花鸟是中国画表现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善于借花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小中见大",一草一术往往折射出人们的宇宙观。
4、"不似之似"。
初中美术_笔墨千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人讲墨分五色,说明墨色的变化。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有“运墨而五色具”的观点。教师依照《墨葡萄图》图示列举的方法演示墨色变化,或与学生互动,共同尝试。
墨色的表现不可脱离用笔,对比两幅山水画,说一说它们笔墨的不同之处。《山水图轴》《容膝斋图》与笔法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墨色效果差异。
5、意境美
中国画出了笔墨外,很讲究意境美。赏析《游鱼图》、《兰花图》、《踏歌图》、《早春图》、《鹊华秋色图》、《清明上河图》
三、作业
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
四、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5、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发展的历程和中国画的分类,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笔墨特点。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希望同学们继承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不断的把它发扬光大!
第三环节:学习用笔状物传情、用墨赋彩、意境美,掌握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不同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的不同视觉感受。教师示范,了解墨色的变化。通过欣赏,分析不同作品的笔墨不同之处以及意境美。
学生参与率100℅,85℅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75℅的同学基本能够通过交流探讨掌握笔墨特点。25℅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点拨、讲解。教师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大胆表现,积极参与,就给予褒奖。
第四环节:学生作业活动
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
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笔墨千秋》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设计
目标指向
课堂达成效果分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
直观观察“文房四宝”
学生感受强烈,迅速进入课题。
第二环节:介绍中国画的流变及分类
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讲解及欣赏系列中国画作品,掌握知识点。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优质课件.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四册,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
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重点解析教材中的第二章“笔与墨的韵味”。
详细内容涉及笔触的种类、墨色的深浅、干湿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笔和墨来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基本技巧,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受笔与墨的韵味,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笔法和墨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笔触和墨色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笔触的种类、墨色的深浅干湿变化,以及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中国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示范用笔、墨、宣纸、画架等。
学具:学生用笔、墨、宣纸、毛毡、水盂、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笔触和墨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笔触的种类、墨色的深浅干湿变化,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表达情感。
3. 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笔和墨,创作一幅简单的中国画作品,强调笔法和墨法的重要性。
4.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5. 互动: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内容:笔触的种类: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墨色的深浅干湿变化:焦、浓、重、淡、清等创作要点:运笔、用墨、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笔触和墨色创作一幅具有个性的中国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和欣赏更多的中国画作品,深入了解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章节的第2课时,详细内容涉及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技巧,感受传统美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独立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将所学技巧灵活运用于实际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示范用笔墨纸砚、教材。
学具:学生用笔墨纸砚、毛笔、宣纸、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笔墨千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演示不同笔法的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笔墨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名作,讲解其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笔墨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笔法:a. 中锋b. 侧锋c. 逆锋3. 墨法:a. 浓墨b. 淡墨c. 干墨d. 湿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运用所学技巧,表现山水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技巧掌握不熟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中国画作品,了解不同流派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2. 学生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程度。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精品课件.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美术》第1课《笔墨千秋》的第2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重点讲解不同笔触产生的效果、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及其在画面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现出画面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投影仪、画笔、墨、宣纸等。
学具:毛笔、墨、宣纸、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2)讲解墨法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其在画面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以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为例,演示笔法和墨法的运用;(2)分析画作中的笔触和墨色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意境。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进行简单的画作练习;(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六、板书设计1. 笔法: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2. 墨法:浓、淡、干、湿;3. 笔触与墨色在画面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画面结构合理,笔触和墨色运用得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其他技巧,如设色、构图等,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美,尝试用所学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画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基本技巧”;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现出画面的意境”;3. 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时《笔墨千秋》中的内容。
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中国画的笔与墨》以及第五节《笔墨千秋》。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意境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出具有意境的画作。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示范画具、笔墨纸张等。
2. 学具:笔墨纸张、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中的笔法和墨法如何表现景物的意境。
2. 知识讲解:a.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讲解墨法的运用,如焦墨、浓墨、淡墨等。
3. 示范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画作,边示范边讲解。
4. 学生实践:a. 让学生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创作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内容:a. 中国画基本笔法:中锋、侧锋、逆锋等。
b. 墨法运用:焦墨、浓墨、淡墨等。
c. 创作要点:意境、个性、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画作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中国画名家的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博物馆,实地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c.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出具有意境的画作。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一.笔墨千秋(2)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笔墨千秋》(2)教学评一致性设计内容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八年级《美术》,第1课课时:2课时,第2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课程标准》“欣赏、评述”领域: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教材分析本课知识内容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重点是能够从笔墨等方面对中国画作品进行赏析。
难点是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的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情感。
教材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表现方式等方面出发,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表现特点进行了扼要认识,使学生对中国画有较为整体的认识,对弘扬中国文化,为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画能够辨认出来,毕竟是中国传统绘画,但是对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却又知道的不多。
初一时学习过相关的国画课程对国画的材料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初二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部分学生的美术特长有所发展,但是对中国画比较陌生。
【学习目标】1.能够表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画表现意境的主要元素。
2.学会赏析中国画的方法,并能够从笔墨、意境等方面撰写一篇欣赏短文。
3.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评价任务】1.用什么样的方法认识和赏析中国画。
(针对目标1)2.学会赏析作品的方法,能够写出鉴赏短文。
(针对目标2)踏歌图宋代马远早春图宋代郭熙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并在组内分享见解。
(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2:请没有完成自学的同学举手,下面我们针对自学内容进行检测。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自测。
过渡语:同学们,中国画在讲求表现画面的意境美,那么借用什么元素才能、构图、形象、意境等方面分析《双栖图》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课本P5《游鱼图》,想一想如果给它配上背景,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中国画中的留白有什么作用?游鱼图清代朱耷(三)学习活动视频赏析《清明上河图》感受画面的意境美。
第一课笔墨千秋第二课时
评价设计
学与教活动设计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组织阶段
引导阶段
什么是意境?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中国画所表现的意境之美。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是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宗白华)
既:心(主观)与物(客观)交融。
发展阶段
第一课笔墨千秋
第二课时意境美
笔墨造型气韵生动,画面虚实变换,心与物交融,营造特殊的意境。
一、作品欣赏
1、《》
款识和印章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起到点缀与平衡画面等多方面作用。
2、《游鱼图》清代朱耷
画面往往不做环境背景的描绘,空白与实体灵活地分割着画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结合书法中的布白原则理解绘画中的空白(以白计黑)。
思考·练习
给这幅画配上背景,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2)、笔墨造型:线条,舒展遒劲,提按使转表现出兰草婀娜的姿态,交叠穿插构成趣味空间.不施颜色以水墨作画,使画面优雅清新。
(3)、构图:高低两组顾盼,与款式交相呼应.大片空白使主体更为简洁明晰,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4)、说说你所理解的这幅画表现的意境。
中国画追求诗的意境,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似与不似之间”。删繁就简,以少胜多,计白守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二、分组讨论:理解深远、高低和平远的构图视角。
1、赏析《踏歌图》宋代马远
画家如在空中鸟瞰,山中景象尽收眼底。画面多重空间交叠,意境深远。
2、赏析《早春图》宋代郭熙
自下而上仰望山峰,远近景物层次清晰,画面意境高远。
3、赏析《鹊华秋色图》宋代郭熙
由近而远望,意境平远。
4、赏析《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端
画家似乎一路走来,将不同地点的景物依次描绘,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时《笔墨千秋》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以及通过实例分析感受中国画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学会运用笔墨技巧进行绘画。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表现物象的韵味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中国画教材、示范作品、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中的笔墨特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介绍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如笔法的丰富多样、墨法的层次分明等。
(2)讲解基本的笔法和墨法,如中锋、侧锋、泼墨、破墨等。
3. 实践演示:(1)教师现场示范一幅简单的中国画作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笔墨技巧的应用。
(2)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笔墨技巧进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从笔墨运用、形象表现、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笔法: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墨法:泼墨、破墨、积墨、焦墨等2. 笔墨技巧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运用笔墨技巧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
2. 答案要点:(1)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进行绘画。
(2)注意画面构图、形象表现和意境营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笔墨千秋2完整课件
笔墨千秋2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书法艺术》第五章“笔墨千秋”中的第二节“笔法与墨韵”。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不同的笔法和其艺术效果,探讨墨的浓淡干湿对作品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笔法和墨韵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笔法的基本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2. 使学生了解墨的浓淡干湿对书法作品美感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笔法和墨韵。
重点:不同笔法的掌握以及墨的浓淡干湿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书法教材、示范作品。
学具:毛笔、墨、宣纸、砚台、毛边纸、字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笔法和墨韵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不同笔法的基本技巧和墨的浓淡干湿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现场演示不同笔法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效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韵创作作品。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不同笔法的分类及特点2. 墨的浓淡干湿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3. 创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韵,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2. 答案:作品需体现不同笔法的运用,墨色浓淡干湿得当,整体布局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深入研究笔法和墨韵,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动态,提高自身审美素养。
推荐阅读《中国书法史》等相关书籍,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同笔法的掌握和运用2. 墨的浓淡干湿对书法作品美感的影响3. 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不同笔法的掌握和运用1. 中锋:中锋行笔时,笔尖在笔画中央,使笔画两侧对称,线条圆润饱满。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重点探讨如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达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笔墨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达情感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颜料、水桶、毛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讲解墨法的运用,如浓墨、淡墨、泼墨等。
3. 示范:a.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绘制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b.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笔触和墨色的运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4. 实践: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以“山水”为主题的画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内容: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等。
b. 墨法:浓墨、淡墨、泼墨等。
c. 情感与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山水”为主题,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因个体差异,作品风格和水平不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
b.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画的魅力。
第1课 笔墨千秋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 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 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 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 视法”组织画面。
这些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工具材料, 造就了中国画独特表现效果。作为中国 人,我们对于中国画并不陌生,但是完 整地描述中国画的特点却不太容易。今 天,我们就以中国画的特点为中心进行 探讨......
线
工
写
描
笔
意
请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簪花仕女图
工整 层染 细腻
豪放 简析山水画与花鸟画有什 么不同。
1、内容: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 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 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
2、结构: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 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 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 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 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情感---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
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
思考:画面有了不同的节奏,墨色变幻不同 的原因是什么?
墨色变化取决于水的运用、速度的快慢及 下笔的动作。
作业: 参照课本P4《山水图
轴》,试分析上图的笔墨特点, 以大组为单位课后讨论,下节课 请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秋(共2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 故宫旧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纸本水墨,纵74、远三景, 近处作平坡, 上植数枝树木, 间或缀以茅舍亭阁 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 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 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 不着一墨, 是为湖水。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渔翁渔妇图 黄慎(清代)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 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 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 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作者想象奇特, 以释迦降生为中心, 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
• 线描:不着色彩,骨法用 笔,造型生动。
• 工笔:笔触精确、细致, 设色层层晕染,匀净细腻, 形象生动。
• 写意:笔法简练,一挥而 就,笔墨淋漓,重在传神。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笔 用 状物传情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教 具
准 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置
媒 体 运 用
一、对比了解、初步感受:
出示山水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这瑰丽的自然风光的呢?
4、"不似之似"。这条鱼在哪里?它和现实中的鱼有什么不同?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概括取舍、删繁就简,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趣味。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册页——荷花翠鸟图》
《册页——鱼》
(朱耷)
《韩熙载夜宴图》
5、灵活变化的时空表现。中国画不拘泥于固定时空的表现手法常常把事件的全部过程巧妙地安排在一幅画里。
《送子天王图》、《渔翁渔妇图》及篆隶草书图解;
《五牛图》韩滉、《墨葡萄图》(徐渭)、《容膝斋图》倪瓒、《山水图轴》黄宾虹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用语言表达视觉感受需要借助比喻、借喻等修辞手段,需要用联想进行转换。因此,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画中的生活情景在这里尤其重要。基于当今学生习惯于影视媒介写实画面的现况,适应中国传统绘画中"气韵生动""似与不似之间""可居可游"等观赏方式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堂
评
价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课件 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
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 米以上的长卷,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如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宋代 张择端
画家似乎一路走来,将不同地点的景物依次描绘, 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什么是款识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 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 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
在书画上的题名又称落款,就是在书法或者画作品的一角留下作品的 作者、创作日期、地点等要素叫落款。 落款有两层含义: 1、在书画、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姓名、称呼、年月等字样。 2、指落款的文字。
打破时空
的限制
创造
独特的
画家如在空中鸟瞰,山中 景象尽收眼底。画面多重空 间交叠,意境深远。
踏 歌 图 宋 代 马 远
自下而上仰望山峰, 远近景物层次清晰, 画面意境高远。
早 春 图 宋 代 郭 熙
由近而远望,意境平远。
鹊华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散点透视法
中国画常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左右或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位置,体现意境。
印章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
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邦侯 秦
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 历史,它融书法、章法、刀 法于一体。
白石 现代 齐白石 云中白鹤 现代 何震
雀 战国
画面往往不做环境背景的描绘,空白 与实体灵活地分割着画面,给人留下 想象的空间。
思考
给这幅画配上背景
游 鱼
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图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重点探讨山水画的笔墨运用。
具体章节为第2课时,着重分析历代名家如范宽、倪瓒等人的山水画作品,理解其笔法、墨色搭配及构图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将传统的笔墨技巧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山水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名家山水画作品图片、笔墨纸砚等绘画材料。
学具:毛笔、墨、宣纸、颜料、水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并提出问题:“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画家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自然景观的?”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山水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如勾、皴、点、染等,结合名家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笔法的运用和特点。
3. 实践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进行山水画创作,讲解构图原则,强调画面中的主次、虚实、疏密关系。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笔墨进行山水画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山水画笔墨技法2. 内容:(1)基本笔法:勾、皴、点、染(2)墨法:焦、浓、重、淡、清(3)构图原则:主次、虚实、疏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点: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熟练,具有个性和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 中 国 画 时 候 执 笔 方 法
执笔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水墨游戏
一、组成部分
2)竹枝
3)竹叶
1)竹竿
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越往上 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 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 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 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 长规律了
竹枝
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 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 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 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 长规律。
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
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 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 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 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 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 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 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 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 叶的结构及动态
三、用笔来感知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 画什么,再画什么→ , 最后画什么?
竹竿
竹节
竹枝、竹叶
竹竿
绘画时 节与节 之间留 出小的 空隙, 画多根 竹竿时 避免平 行。
竹节
竹杆画完以后 用浓墨勾画竹 节之间的连接 处,我们可以 把连接处的形 状看成一对单 引号,这样画 起来就容易了。
竹枝
不要画的 太乱,要 交代清楚 生长规律
竹叶
用必要果断, 以提按控制 笔锋画出竹 叶的不同形 状,实按虚 起一抹而过, 像一片羽毛, 如一叶扁舟。 且要画出竹 叶的方向变 化,交叠组 合成“个” 字“介”字, 形态有如鱼 尾、飞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