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胞器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纯化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纯化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纯化技术是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用于提取和分离生物大分子,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在生物细胞中,不同的生物大分子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性质。

为了分离和纯化这些生物大分子,需要利用它们的理化性质差异。

例如,蛋白质可以通过电泳分离,根据电荷、分子量等差异分离出不同的成分;核酸则可以通过浓度梯度离心分离,根据密度差异分离出单独的成分。

还有一些生物大分子,如多肽、糖类、脂质等,可以通过其他特殊方法分离。

二、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利用固定相(柱子中的树脂)和流动相(洗脱缓冲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

根据固定相和洗脱缓冲液的不同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柱层析方法,例如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2. 电泳法电泳法是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电荷差异和分子量差异的原理,将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分离并捕获的技术。

根据电泳介质、运行方式以及电场的不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泳方法,如蛋白质电泳、DNA电泳、脂质电泳等。

3. 超滤法超滤法是利用微孔过滤膜的不同截留分子量,将生物大分子按照大小分离纯化的技术。

超滤法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正压式是通过液体压力将生物大分子向膜孔内压缩,从而分离得到小分子;负压式是通过负压将大分子向膜孔内吸附,难以通过的是大分子。

4.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将生物大分子从混合物中溶解到特定的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反萃取、扩散等工艺,使它在不同相中转移、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5. 其他方法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磁性珠法、浓缩法、冷冻干燥法等。

三、应用在生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1. 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如酶、抗体、激素、血浆蛋白等。

这些物质可以作为药物、诊断试剂、生物治疗的原材料等。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解析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解析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解析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细胞和次细胞结构。

该方法基于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密度差异,利用离心力和密度梯度分离的原理来实现。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密度梯度制备:制备一个由多个密度层构成的梯度液体。

这些密度层是根据密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排列的,通常由离心管或离心管中的夹层形成。

常用的密度梯度制备物质包括蔗糖、葡萄糖或碘化物等。

2.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样品加入到密度梯度中。

样品可以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或多肽,也可以是细胞或次细胞结构如细胞核或线粒体等。

3. 离心分离:通过高速离心设备,施加离心力将密度梯度中的样品分离。

离心过程中,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受到的离心力不同,根据其密度的差异在密度梯度中上下移动。

离心力越大,移动距离越远。

4. 提取和分析:离心分离后,不同密度层中的组分被提取出来,然后进一步进行分析。

这可以是采用分光光度法、蛋白质电泳、质谱分析或核酸杂交等技术。

通过分析不同密度层中的组分,可以获取样品中各种生物大分子或细胞结构的纯度和数量信息。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分离和纯化。

这是因为,不同密度的组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根据其密度差异均匀地分布在梯度液体中,从而实现准确分离。

该方法对样品体积和细胞大小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适用于分离和研究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样品。

密度梯度离心法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多个方面。

它可以用于分离不同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该方法还可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复合物、染色体和病毒等,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提供有力的工具。

总结和回顾上述内容,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基于样品中不同组分密度差异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可以通过制备密度梯度、施加离心力和分析不同密度层中的组分来实现。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广泛适用性的优点,可用于研究多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纯化,以及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组成研究。

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
悬浮物的存在状态丹宁胶粒双电层结构蛋白质胶粒双电层结构15当给胶体溶液加入电解质溶液时由于破坏了双电层结构使得胶体颗粒所带电性不一定相同因而在静电吸引力作用下合并成大颗粒大颗粒所受的重力大因而逐渐沉淀下来
学习情景一
子情景一 子情景二 子情景三
发酵液的预处理
降低发酵液的黏度 凝聚沉降分离悬浮物 絮凝法沉降分离悬浮物
四、实施准备
1.知识和技能准备 (1)PH的调节
发酵液的酸度对降低发酵液黏度有影响,可调节发酵液PH
值,当产生絮凝物时即可。
(2)薄力飞黏度计的使用方法 以说明书为准 2.器材和原料准备 精密PH计、黏度计、蒸汽发 生器、冷热缸、青霉素发酵液
五、实施项目
1.设备清洗 2.设备组合及管道安装
3.向冷热缸输送发酵液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计划决策
1.采用方法: 明矾凝聚法 2.产品指标: 澄清液浊度 3.制定工作流程: (1)检查黏度和固形物含量;
(2)计算明矾用量;
(3)加入明矾澄清30分钟; (4)测定发酵液浊度,达到规定指标后即停止; (5)打扫场地。
(6)小组评估,经验总结,书写报告。
四、实施准备
1.知识和技能准备
比浊法又称浊度测定法。为测量透过悬浮质点介质的光强度
他们与传统使用的无机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沉降速度快,澄清效
果好,成本低等特点。 ②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有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
微生物絮凝剂等。其中甲壳素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计划决策
1.采用方法: 壳聚糖须凝澄清法 2.产品指标: 澄清液浊度 3.制定工作流程: (1)检查黏度和固形物含量;
2.器材和原料准备 精密PH计、黏度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沉淀罐、青霉素 发酵液。

第一篇组成人体的细胞第三章 亚细胞结构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篇组成人体的细胞第三章  亚细胞结构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篇组成人体的细胞第三章亚细胞结构的分离与鉴定细胞由各种亚细胞结构组成。

其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是分离纯化亚细胞组分,观察它们的结构或进行生化分析。

离心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

一般认为,转速为10~25Kr/min的离心机称为高速离心机;转速超过25Kr/min,离心力大于89Kg者称为超速离心机。

目前超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可达100Kr/min,离心力超过500Kg。

第一节亚细胞结构分离的技术分离亚细胞组分的第一步是制备组织匀浆或细胞匀浆。

匀浆(Homogenization)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或细胞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钙溶液)研磨,使细胞被机械地研碎成为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包含物的混合物。

分离亚细胞组分的第一步是分级分离。

它通过由低速到高速离心技术,使非均一混合体中的颗粒按其大小轻重分批沉降到离心管的不同部位,再分部收集,即可得到各种亚细胞组分。

由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是均匀分布于整个离心管中,故每级分离得到的第一次沉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和离心加以纯化。

分离亚细胞组分主要离心技术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是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

在差速离心中细胞器沉降的顺序依次为: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最后为核糖体。

由于各种细胞器在大小和密度上相互重叠,一般重复2~3次效果会好一些。

通过差速离心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但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离心再行分离纯化。

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

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两种。

细胞器分离

细胞器分离

差速离心法逐级分离出各个细胞器
低速离心
中速离心
高速离心
超速离心
大颗粒 中颗粒 小颗粒
不同大小的生物颗粒可以利用不同的离心机分离:普 通离心机(8000r/min)可分离直径大于1µm的生物颗 粒;高速离心机(8000-25000r/min)可分离直径为 0.1-10µm的生物颗粒;超速离心机(25000-80000 r/min)可分离直径为3.2-100nm的生物颗粒和生物大 分子。为了限制和保持细胞亚组分内酶的生物活性, 有的离心机还装有低温控制装置(0-4℃)。
离心场的离心力常用重力加速度g(9.8 m/s2)的倍 数来表示,而实际操作时人们习惯用r/min(离心机转
子每分钟旋转的圆周数)来掌握。两者关系如下:
离心力g=1.11×10-5n2r
注:r为离心机中轴到离心机远端的距离,n为离心机 每分钟的转速(r/min)
『实验内容和方法』
1、低速分离细胞核
(1) 将小鼠杀死,取出肝脏,剪成数小块,用预冷的生理 盐水反复洗涤除去血污,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分。
(2)称取肝组织1g,取8ml预冷的匀浆介质,先加入少量于 小烧杯中,尽量剪碎肝组织,再将剩余的预冷匀浆介质加 入其中。
(3)匀浆,用3-4层纱布(先用少量匀浆介质润湿)过滤匀 浆介质至离心管中(可先过滤至皿中),离心管内匀浆液为 6-8ml。
(4)普通离心机里以2500r/min的速度离心15分钟,缓缓吸 取上清液,移入eppendorf管中,放在有冰块的器皿中,等 分离线粒体时用(直接进入第二大步)。同时制一张上清 液涂片A,做好记号,自然干燥。
(5)用8ml离心介质悬浮沉淀物,用吸管混匀,以2500r/min 的速度离心15分钟,吸弃上清液,沉淀物加入0.5ml离心介 质,用吸管充分吹打成悬液,制备1张涂片B,做好标记, 自然干燥。

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pdf

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pdf
(1)为防止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颗粒在离心时破 坏叶绿体,在提取叶绿体前,先将植物材料暗置 过夜。
(2)细胞破碎时,不必过细。用普通的家用食品 料理机匀浆2 min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此 外,过滤时不要用力挤压,以避免对叶绿体被膜 的破碎。在用细胞器分离缓冲液悬浮叶绿体粗提 物时应轻缓,在冰上轻轻晃动使叶绿体分散开来。
心机配平), 轻轻吸取上清液。 5. 在2.0ml离心管内依次加入50%蔗糖溶液0.9ml和15%蔗糖溶液 0.5ml(注意15%蔗糖溶液要缓缓沿离心管壁注入,不能搅动 50%蔗糖液面)。 6. 小心地沿离心管壁加入0.4ml上清液。 7. 离心8000r/min, 20 min。 8. 取出离心管,可见叶绿体在密度梯度 液中间形成带。
冲液 ph=7.4) 50%蔗糖溶液,15%蔗糖溶液,0.01%吖啶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步骤
1.选取菠菜叶片(选择嫩绿色的新鲜叶片),洗净擦干后去除 叶梗和粗脉,撕成小碎块(剪碎更宜碾磨),称2~3g放于玻 璃匀浆器中
2.加入预冷(放在冰上预冷)到0℃匀浆介质10ml,在冰上用研 钵研磨。
3.捣碎液用尼龙网过滤于50ml烧杯中。 4.将滤液平分到2个离心管中(2ml),1000r/min下离心1min(离
(4)加样时一定要小心,防止破坏梯度。为此,应采用宽口 吸头吸取叶绿体粗提物悬浮液,释放时,将枪头贴于管壁 接近15%蔗糖浓度处缓慢释放。
(5)离心时,为防止速度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对浓度梯度层 的破坏,离心机的加速一定要缓慢,而下降时也要缓慢停 下。此外,为防止高速离心过程中温度上升可能造成的由 于颗粒扩散而引起的梯度破坏,离心前一定要让离心机在 0℃或更低的温度下充分预冷【1】。
9.用吸管对准叶绿体那一层吸取一滴叶绿体悬液滴于载片上, 加盖片观察: 1)在普通光镜下观察;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利用溶解度差异 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电荷性质进 行分离纯化
利用生物活性进 行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的过程
分离纯化的目的:去除杂质, 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大分子
分离纯化的方法:沉淀法、色 谱法、电泳法等
分离纯化的原理:利用生物大 分子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离
分离纯化的流程:样品制备、 粗分离、精制纯化、产物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 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和鉴定准确性得到 显著提高。
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高效、快速、高分 辨率的特点,成为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 重要手段。
质谱技术: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 质谱技术在生物大分子鉴定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生 物大分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生物 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提供了有力支 持。
03
生物大分子的鉴定
鉴定方法
化学分析法:通 过化学反应对生 物大分子的组成 和结构进行分析。
免疫分析法:利 用抗体与抗原的 特异性结合,对 生物大分子进行 检测和识别。
生物活性测定法: 通过检测生物大 分子对细胞或生 物体的活性影响, 确定其结构和功 能。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分子杂交、 PCR等技术对生 物大分子进行基 因水平和蛋白质 水平的鉴定。
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将会有更多高效、低成本的分离纯化材料应用 于实际操作中。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生物大分子分离纯 化和鉴定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将与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交叉 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05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应用领域
酶工程:通过分离 纯化技术获取酶, 用于酶催化反应研 究和酶制剂的生产 。

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发展前景

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发展前景

⽣物产品分离纯化的⼀般⼯艺流程及发展前景⽣物产品分离纯化的⼀般⼯艺流程1.⽣物材料的来源及选择⽣物产品的种类繁多,如氨基酸及其衍⽣物、蛋⽩质、酶、核酸、多糖、脂类等。

各种⽣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它们⼴泛存在的⽣物资源中,包括天然的⽣物体及其器官、组织以及利⽤现代⽣物技术改造的⽣物体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种:①植物器官及组织植物器官及组织中含有很多活性成分,我国药⽤植物种类繁多,从天然植物材料中寻找和提取有效⽣物药物已逐渐引起⽖视,品种逐年增加。

此外,转基因植物可产⽣⼤览的以传统⽅式难以获得的⽣物物质。

②动物器官及组织以动物器官和组织为原料可制备多种⽣物制品,从海洋⽣物的器官和组织中获取⽣物活性物质是⽬前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的发展趋势。

③⾎液、分泌物及其他代谢物⼈和动物的⾎液、尿液、乳汁,以及胆汁、蛇毒等其他分泌物与代谢产物也是⽣物物质的正要来源。

④微⽣物及其代谢产物微⽣物种类繁多,其代谢产物有1300多种,应⽤前景⼴泛。

以微⽣物为资源,除了可⽣产初级代谢产物如奴荃酸、维⽣索外,还可⽣产许多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素等。

⑤动植物细胞培养产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使得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获得有较⾼应⽤价值的⽣物物质成为可能,且发展迅速,前景⼴阔。

选择⽣物材料主要根据实验的⽬的⽽定。

从⼯业⽣产⾓度来考虑,⾸先是材料来源丰富、含量⾼、成本低。

有时材料来源丰富但含最不⾼,或者材料来源、含量都很理想,但材料中杂质太多,分离纯化⼿续⼗分烦琐,以致影响质量和收率,反不如含量低些但易于操作获得纯品者。

因此,必须根据共体情况,抓住主要⽭后⽽决定取舍.如果为了科学实验和某种特殊需要,例如从某种材料或某⼀⽣物品种中寻找某种未知物质,选材时则⽆需全⾯考虑上述问题,只要能达到实验⽬的即可。

2.分离纯化的⼀般⼯艺流程由于⼯业⽣物技术产品众多,原料⼴泛,性质多样,⽤途各异,且对产品质量与纯度的要求也可以是多⽅⾯的,因⽽其分离纯化技术、⽣产⼯艺及相关装备也是多种多样的。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下,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目标分子的特性进行选择和优化的方法,通常是为了提高纯度和提纯策略的效率。

本文将围绕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探讨。

一、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背景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包含反渗透、离子交换、滤过、凝胶层析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对分离、纯化物质进行操作。

然而,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生物发现和重大疾病的出现,要求提高对分离纯化靶分子的选择性和纯度,并要求高效、低成本的生物工艺过程。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需求,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应运而生。

新型技术主要是以基于仿生学的设计、基于遗传工程的方法、重组蛋白和抗体工程等为基础的。

二、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主要类型1. 亲和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技术是通过靶分子与固定在质子或树脂的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纯化的。

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选择性地纯化目标分子。

相比于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亲和层析技术的优势在于选择性高、纯度高、研究时间短。

2. 薄层电泳技术薄层电泳技术为一种基于电荷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电泳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利用分子电荷差异,将分子分离出来。

薄层电泳技术通过把分子嵌入在石英薄膜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添加额外剂。

3. 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精确调节反应的小尺度尺寸和组成,以及流体的流速和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与传统的生物分析技术相比,微流控芯片技术无需大量的样品,可以在非恶性条件下进行分离和检测。

三、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新型分离纯化技术越来越得到生物科学界的关注和应用,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医药生物工程,食品行业以及环境污染检测等。

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新型分离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生产过程中。

比如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精准的纯化。

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一、本文概述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先介绍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然后分析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技术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分离纯化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的生物材料、生物药物等不断涌现,对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在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为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现状,还能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现状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国家对生物科技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科研力量的不断壮大,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从科研角度来看,我国的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涉及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的各个方面。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验探索,我国在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从产业应用角度来看,我国的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在医药、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医药领域,随着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食品和农业领域,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为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我国在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化学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

化学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

化学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化学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是现代化学领域重要的基础技术,它们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19世纪初期,化学品制备和分离纯化技术还十分落后,很多化学品只能通过天然来源获取。

到了19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化学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深入探索,这为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关于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

19世纪初期,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逐渐认识到化学实验中反应物质量比和体积比是非常重要的。

1808年,法国化学家朗贝发现了在葡萄糖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碳元素,这一发现打破了当时学界认为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必定存在本质区别的观念,同时也为有机化学合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现代化学合成以及它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要归功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了物质本质,以及工业革命对化学技术的推崇。

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革命在化学品制备工业中迅速展开,人们不断开发更多的合成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久而久之,有机合成化学变得愈加成熟。

到了20世纪,化学合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学的中心领域之一,人类开始不断开发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和新的制品,大大催生了现代化学的进程。

其次,关于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

分离纯化技术在化学产品制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工业革命后,化学品的生产量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化学品质量,人们在分离纯化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

最古老的分离纯化技术是萃取法,将混合物溶于合适的溶剂中,利用不同化学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分离不同成分的方法。

最后通过过滤和干燥等方式使得理想物质得以纯化。

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反渗透(RO)技术,RO技术的原理是水溶液通过不透醇膜(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提高水的纯度。

在现代化学分离技术中,一些分子的尺寸和特性有别于传统的分离技术,由此诞生了许多新的技术。

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薄层层析法、电化学分离法和毛细管电泳等诸多技术,它们广泛用于各种化工领域的制备,纯化和提取等领域。

细胞器的分离、纯化

细胞器的分离、纯化





1.取去叶脉的新鲜菠菜5g于研钵中,加入 0.35mol/l NaCl 15ml研磨。注意开始研磨时也是 先加入少许介质,磨碎后再加入剩余的。 2.绿色的匀浆液用尼龙网(200目)过滤.滤液分 别转入两支干净的离心管中,以1000rpm离心4分 钟.除去沉淀。 3.上清液在高速低温离心机上以3000rpm离心 5分钟,所得沉淀即为叶绿体。 4.用0.35mol/lNaCl液(视沉淀多少)稀释,置冰 箱中保存备用,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叶绿体悬 液,加盖玻片(需特别干净.线粒体离心匀浆介质: 0.25 M蔗糖。0.067 M PH7.2PBS, 0.05M EDTA,0.75mg/ml牛血清白蛋白。 2.l%Janus green B的O.25M蔗糖溶液。 3.0.05M Tris—HCl液体 PH 8.0 0.02M Tris 55ml 0.1N HCl 55ml 蒸馏水200ml 4.0.35mol/lNaCl
学习细胞器的分离及纯化的 一般原理和方法。


细胞分级分离法是一种通过离心从而分离细胞内不 同结构成份的细胞器(包括核、叶绿体、线粒体、微 体等)以研究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成份和生理活性 的方法。 这个方法包括匀浆化,分级分离,分析三个步骤。 通过匀浆化得到细胞匀浆液;把匀浆液放在一定的 液体环境下,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因为 离心力的作用,可以把细胞内比重和大小不同的各 种结构分开。

细胞器的沉降速度取决于辐射向外的离心场,我们 通常用相对离心场表示:

RCF=1.11×10-5· n2r
其中RCF为相对离心场(单位为g);n为转数(单位 为转数/分);r为离心半径(单位是cm)

(一)材料:新鲜菠菜 (二)器械:显微镜、高速低温离心机、 普通离心机、离心管、200目的尼龙 网、漏斗、烧杯、组织研磨器等。

分离纯化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分离纯化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分离纯化进步前景探究报告一、引言分离纯化技术在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息进步和工业进步的需求,分离纯化技术也不息得到改进和创新。

本报告旨在对分离纯化技术的进步前景进行探究和分析。

二、进步现状1. 传统分离纯化技术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包括蒸馏、萃取、结晶、过滤等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能耗较高、生产周期长、分离效果不抱负等。

2. 新兴分离纯化技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液体技术等的进步,新兴的分离纯化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膜分离技术利用微孔膜、纳滤膜、气体分离膜等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开,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分离纯化,还能节约能源和缩减废物产生。

3. 进步趋势将来分离纯化技术的进步趋势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分离纯化过程将会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的分离纯化设备可以依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自动调整操作参数,提高分离纯化效率和质量。

(2)集成化:分离纯化技术将向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进步。

通过将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整合在一起,实现多级分离、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3)高效率:分离纯化技术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率、低能耗。

利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同时缩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应用前景1. 生物制药领域生物制药领域是分离纯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进步,生物制药产品的需求量不息增加。

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存在一些局限性,而新兴的分离纯化技术能够更加高效、精确地分离纯化生物制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环保领域分离纯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废水、废气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膜分离技术、离子液体技术等具备了高效、选择性分离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处理废水、废气,缩减污染物的排放。

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

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

0.34mol/L蔗糖溶液-0.5mmol/Mg(Ac)2溶液、
0.88mol/L蔗糖溶液-0.5mmol/Mg(Ac)2溶液、
95%乙醇溶液、丙酮、PBS液、
甲基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派洛宁染液、中性红-詹纳斯绿染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细胞核的分离
(1)组织匀浆:将饥饿24h的大白鼠处死,立即剪开腹 部,迅速取出肝组织浸入预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血污,用滤 纸吸干。称取0.5g肝组织,在小烧杯中剪碎,用预冷的 0.25mol/L蔗糖溶液洗涤数次。将烧杯中的悬浮肝组 织倒入匀浆管中进行匀浆,匀浆过程要在冰浴中进行。 匀浆完毕,移入1.5ml离心管中。
细胞器分离过程中的悬浮介质常使用水溶性的 蔗糖溶液,因为它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 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保持酶的活性,避免细胞器的聚集。
沉淀
转速x时间
A 150g x 20min
B 1000g x 20min
C 3000g x 6min
D 10000g x20min
E 105000g x120min
(2)离心:低温离心机中进行。 每次离心前 一定要在天平(托盘天平)上将两离心管配平。 第一次以600g离心10min。将其上清夜移入 Eppendorf管中,盖好盖子置于冰浴中,留待 后面使用(分离线粒体)。沉淀使用1ml预冷的 0.25mol/L蔗糖溶液离心洗涤2次,每次 1000g离心10min。
r为离心机中轴到离心管远端
的距离
n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速
(r/min)
1000g=9.8牛(N)
离心技术类型
离心技术可用于细胞器的分离。
离心技术一般包括: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 心

亚细胞定位发展历程

亚细胞定位发展历程

亚细胞定位发展历程亚细胞定位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研究细胞内各种分子和物质在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从而揭示细胞内分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亚细胞定位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经过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亚细胞定位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细胞学研究。

当时,科学家观察到细胞内有许多特殊的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等,这些结构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对细胞的功能有重要影响。

早期的细胞学研究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技术来确定细胞内各个结构的位置。

20世纪初,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为亚细胞定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科学家开始使用生化分离和纯化技术,将细胞内的各个组分分离出来,并通过测定它们的生化活性和分子结构来确定其位置。

例如,通过纯化线粒体和测定其内膜的电化学性质,科学家确认了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中心。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基因的重组和突变来研究细胞内分子的定位。

通过将荧光蛋白等标记物融合到目标分子或细胞器上,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它们的位置。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内各个结构和分子的定位研究中,如细胞核、细胞器、蛋白质和信号分子等。

近年来,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分析的发展使得亚细胞定位研究更加精确和细致。

科学家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质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工具来观察和分析细胞内分子的细节和位置。

例如,通过使用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科学家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内不同的染色质区域和蛋白质聚集体的分布情况。

此外,最新的研究还引入了计算机模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亚细胞定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科学家可以通过模拟细胞内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预测和推断它们的定位和功能。

同时,通过分析大规模的细胞图像和数据,可以从整体上揭示细胞内分子的分布规律和网络调控机制。

总体来说,亚细胞定位的发展是一个历经百年的过程,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突破和进展。

亚细胞分级分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亚细胞分级分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亚细胞分级分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亚细胞分级分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啊,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分拣”过程,想象一下,咱们在超市买菜的时候,总是要把好的和不好的分开对吧?在生物科学的世界里,亚细胞分级分离也是在做类似的事情,目的是为了把细胞里的小伙伴们一一分开,找出它们各自的“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神奇的过程,绝对不会让你打瞌睡哦!1. 什么是亚细胞分级分离?亚细胞分级分离,顾名思义,就是把细胞里的成分进行分类。

细胞就像一个热闹的市场,里面有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等各种“摊位”,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特产。

可是,想要研究这些特产,我们必须先把它们分开。

想象一下,若是在市场里你想找新鲜的水果,可是摊位全都混在一起,那得多麻烦呀!所以,亚细胞分级分离就派上用场了。

1.1 基本原理要分离这些细胞成分,科学家们可不是随便来一招。

其实,亚细胞分级分离主要依赖一些物理和化学原理,比如离心、过滤和沉淀。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场“体育竞技”,不同的细胞成分根据自身的特性(比如大小、密度等)进行“比赛”。

有的跑得快,有的慢;有的沉得下去,有的飘得上来。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科学家们就能把这些小家伙们一一“请”出来。

1.2 常见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嘿,这可是科学家们的“拿手好戏”!离心法:这可是个明星方法哦!通过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让不同密度的细胞成分分层,就像是沙滩上建的沙堡,重的在底下,轻的在上面。

这招可谓是“势不可挡”!过滤法:简单直接,利用滤网把细胞混合物中的小家伙筛选出来。

就像你在筛米一样,把米和杂质分开,干干净净!沉淀法:把细胞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让沉重的成分慢慢沉底,轻的部分则漂在上面。

这就像在河里捞鱼,先把沉底的鱼儿抓上来,轻松又高效!2. 过程中的挑战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挑战可是多得很。

比如,细胞成分有时候会“叛变”,也就是在分离的时候发生变性,导致结果不理想。

亚细胞分离

亚细胞分离

亚细胞分离亚细胞分离是一种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内不同亚细胞组分的功能和组成。

通过亚细胞分离,可以分离出细胞的不同组分,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从而深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亚细胞分离的首要目标是分离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细胞的遗传信息。

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等核酸,以及与基因表达相关的蛋白质。

分离细胞核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机械破碎、渗透脆化和离心等。

其中,离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离心,可以使细胞核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与其他细胞组分分离开来。

除了细胞核,线粒体也是亚细胞分离中常被关注的对象。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负责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转化。

线粒体内含有线粒体DNA、线粒体RNA和多种线粒体蛋白质。

线粒体分离的方法与细胞核类似,也可以通过离心来实现。

离心速度和时间的调整可以根据线粒体的大小和密度来确定,以使线粒体能够分离出来并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

另外一个常被研究的亚细胞组分是内质网。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负责合成和修饰蛋白质。

内质网内含有许多蛋白质和膜结构。

分离内质网的方法可以通过亲和纯化、离心和差速离心等实验技术来实现。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内质网与其他细胞组分分离开来,从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亚细胞分离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细胞内亚细胞组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离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亚细胞组分,深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并揭示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亚细胞分离的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亚细胞分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分离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亚细胞组分,可以深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亚细胞分离技术的发展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促进了我们对细胞内亚细胞组分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亚细胞分离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磁珠双选原理

磁珠双选原理

磁珠双选原理磁珠双选原理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目标分子。

它基于磁珠的磁性和特定配体的亲和性,通过调控磁场和添加特定试剂,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捕获。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珠双选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磁珠是一种粒径较小的球形颗粒,通常由磁性材料如氧化铁或氧化镍制成。

磁珠双选原理中使用的磁珠通常表面包覆有特定的配体,如抗体、寡核苷酸或亲和标签等,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结合。

磁珠双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磁力的作用将目标分子与其他非目标分子分离开来。

在实验中,将样品与表面包覆有特定配体的磁珠混合,使目标分子与磁珠发生特异性结合。

通过加入磁场,使磁珠与目标分子一起沉淀到容器底部,形成磁珠-目标分子复合物。

而其他非目标分子则被留在上层液体中,经过洗涤等步骤去除。

在磁珠-目标分子复合物形成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或加入特定试剂,可以实现磁珠与目标分子的解离。

例如,可以调节pH值、离子浓度或温度等条件来改变磁珠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使复合物解离。

此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解离试剂来破坏磁珠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结合,使其分离开来。

磁珠双选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中,磁珠双选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和富集目标分子,同时避免了传统分离方法中繁琐的离心和沉淀步骤。

例如,在蛋白质纯化中,可以使用特定抗体包覆的磁珠来捕获目标蛋白质,实现高效的富集。

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磁珠双选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可以利用磁珠双选技术分离和纯化特定的细胞亚群或亚细胞器,从而研究其功能和特性。

此外,磁珠双选还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核酸分子,如DNA或RNA,为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

磁珠双选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实验时间短、高通量性能和可重复性。

与传统的柱层析等方法相比,磁珠双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样品,并且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

此外,磁珠双选还可以通过调节磁珠表面的配体种类和密度,实现对不同目标分子的选择性结合,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超离心法的原理和应用

超离心法的原理和应用

超离心法的原理和应用简介超离心法(ultracentrifugation)是一种利用超高速旋转离心机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超离心法的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

原理超离心法利用离心力将样品中的分子、细胞或颗粒分离出来。

离心力是由旋转离心机提供的,当离心机转速足够高时,离心力可以达到上万倍地球重力。

离心力的大小与离心机转速和离心机转头的半径有关。

在超离心法中,样品首先被加入到离心管中,然后离心管被放置在离心机转头上。

随着离心机速度的逐渐增加,样品会被推向离心管底部,从而产生沉淀。

沉淀的位置取决于颗粒或分子的大小和密度。

最重的物质会沉淀在离心管底部,而轻的物质则会分布在沉淀上方。

应用超离心法在生物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分离细胞超离心法可以用于分离不同种类的细胞,如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通过调整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可以将不同细胞分离出来,从而方便研究和分析。

分离亚细胞器亚细胞器是细胞中功能独立的结构,超离心法可以用于从细胞中分离出不同的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这种分离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亚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大分子纯化超离心法可以用于纯化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通过将待纯化的大分子溶液与高浓度的盐液混合后进行超离心,大分子将被沉淀,而其他杂质则会保持在上层。

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大分子分离出来进行后续研究。

体外配方药物制备在药学领域,超离心法可以用于体外配方药物的制备。

通过超离心法,可以将药物中的不溶性物质从溶液中除去,获得高纯度的溶液。

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效力和稳定性。

分析样品浓度超离心法不仅可以用于分离物质,还可以用于测定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通过测量沉淀的重量或体积,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这对于生物样品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总结超离心法是一种分离和纯化样品的强大工具,利用离心力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分子、细胞或颗粒分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沉淀 0$ 0% 0& 0) 02 01 离心力 ( +) , 时间 (-./) 差速离心各沉淀的组分% 沉淀成分
重线粒体, 质膜大片 $’’’ , $’ 核, 质膜片 &’’’ , $’ 重线粒体, 1’’’ , $’ $’’’’ , $’ %’’’’ , $’ $’’’’’ , $’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完整高 尔基体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高尔基 体膜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高尔基体膜, 大 颗粒 (如粗面内质网) 来自内质网的囊泡, 质膜, 高尔基体, 内 涵体等
3= ( 5,(. 6,6+7)(, 87)9:;<(. ) 、 线 粒 体3> 、 过氧化物酶 31 3? @ 42 体 、 囊泡 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分离流程
免疫磁珠 $’()*+,)- / 0 122 ( 以 -’()* 公司专门 为分离纯化细胞器或亚细胞结构而设计的 / 0 122 为例) 是一种大小均一、 具有超顺磁性、 表面光滑的 聚苯乙烯珠子32 。其表面被 A 0 甲苯 0 磺酰氯活化 可提供活性基团以共价结合抗体或其他配体。在大 部分的亚细胞器分离中, 最好先将一种连接型二抗 与磁珠结合。这有利于特异性一抗的正确定位。尽 管有多种类型的二抗可供选择, 但最好使用 B, 结合 的抗体, 例如抗小鼠 *CD 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二抗 必须经过亲和纯化, 不包含任何稳定剂 (例如蔗糖) 和 可与珠子相结合的蛋白。一抗若是多克隆, 必须经过 亲和纯化以确保珠子表面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的密度。 对于免疫分离技术来说, 特异性抗体的选择非常关键。 抗体必须能够特异识别并且能够到达位于靶细胞器上 的抗原表位。如果抗原表位被包埋在细胞器的内部, 则与磁珠相结合的抗体可能就很难达到。因而免疫分 离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 (见图 3) 。 若抗原表位位于靶细胞器的表面, 通常采用直 接法, 即将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磁珠或包被有二抗的 磁珠相结合, 然后再加入待分离的细胞粗提物进行 亲和纯化。直接法的分离速度和效率相对来说较 好。但若抗原表位被包埋在内部, 则更适于使用间 接法。即特异性抗体先与待纯化的细胞粗提物混 合, 然后再加入包被有二抗的磁珠, 将抗体E靶细胞 器复合物进行免疫分离。在间接法中有一点很重 要, 即抗体与靶细胞器结合后, 要通过密度梯度离心 =
! 亲和纯化"免疫磁珠纯化分离法
! "# 技术背景 在生物体内, 许多大分子具有与某些相对应的 专一分子可逆结合的特性。例如抗原和抗体、 酶和 底物及辅酶、 激素和受体、 !"# 和其互补的 $"# 等 (两个进行专一结合的分子互称对方为配基) 。生物 分子之间这种特异的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 亲和纯 化就是利用这种配基之间的亲和吸附和解吸附原 理, 最终实现细胞器的分离。许多高分子材料, 例如 琼脂糖凝胶等, 以及与这些高分子骨架相结合的磁 性纳米材料 (磁性微球) 可作为亲和纯化的固相介 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亚细胞器的标志性蛋白的发 现, 亲和纯化技术逐渐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免疫
表! 细胞器 细胞核 质膜大片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高尔基体 差速离心沉淀 ’9 ’9 5 匀浆液 ’9 ’6 ’6 ? ’< ? ’/ 匀浆液 ’/ ? ’; ’/ ? ’; ’/ ? ’; ’/ ? ’; ’/ ? ’; 光滑 5 粗面 内质网 核膜 线粒体外膜 ’3 ’9 ’6
二〇〇五年 ・ 第二期
是可以一次性对大量的细胞或组织粗提液进行分离 纯化, 并将其富集浓缩成较小的体积以适应后续的 分析研究。 但由于离心分离法仅仅依靠各细胞器的大小, 密度或沉降系数等物理特性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 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 无 法将具有相似密度、 大小的不同细胞器分离开来。 例如微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 。因而通过密度梯
! &!
现代仪器
组分 “颗粒” 在梯度液中沉降速率的差别, 而在离心 的某一时刻形成了数个含有单一组分颗粒的区带。 样品在离心后与梯度液一起收集, 用常规技术去除 梯度后就得到某个较纯的成分。每个单一组分的沉 降速率取决于它们的形状、 尺寸、 密度、 离心力的大 小、 梯度液的密度和粘性系数。与速率 ! 区带离心 法不同的是, 等密度离心是依赖于样品颗粒的不同 密度来进行离心分离的。混合样品可以铺在梯度液 之上, 也可以置于梯度液之下, 甚至和梯度液混在一 起。在离心过程中由于样品各单一成分向各自的等 密度区靠拢即达到了分离纯化的目的。 现在有多种介质可用作密度梯度材料, 例如蔗 糖, "#$%&&, ’()$%&& *+$%,(-. 等。对于大多数密度梯度 离心, 蔗糖是比较合适的梯度材料。尽管它在高密
%
磁珠作为亲和纯化固相介质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它 具有超顺磁性, 可通过抗体与靶细胞器特异性结合 并使之具有磁响应性。将免疫磁珠与待分离的混合 物共同孵育, 免疫磁珠就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选择 性地与靶细胞器物质结合, 当此复合物通过一个磁 场装置时, 与免疫磁珠结合的靶细胞器就会被磁场 滞留, 从而与其他复杂物质分离开来 。
贺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 芳 何大澄 北京 !""#$%) 本文就亚细胞器分离纯化的传统方式— — —密度梯度离心, 以及新方法— — —亲和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
纯化, 特别是免疫磁珠纯化技术进行概述和评价, 并进一步表明两种提取方法相结合, 更 有利于同时满足产量、 纯度两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 亚细胞器分离纯化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 亲和纯化 免疫磁珠
度 (/01 2 301 4 5 4) 时粘性系数较大, 但综合比较 表明它可以广泛使用。不过由于蔗糖在各种密度时 有较高的渗透性, 分离一些对渗透性敏感的生物组 分时需要选择其他梯度材料。 至于密度梯度的制备, 有自形成和预形成两种 方式。对于自形成梯度, 可以将被分离的样品和梯 度材料混合在一起离心, 梯度材料在离心过程中形 成密度梯度, 而样品中不同组分则沉降 (或上浮) 到 它们自己的等密度区。这种方式有较大的样品容 积。预形成梯度可以是连续的, 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离心时间较短, 但相对自形成梯 度来说, 被分离样品的容积较小。根据以往文献报 道, 分离纯化各种亚细胞器推荐使用的密度梯度介 质 以及离心条件 (见表 6) 。
3
度离心得到的某些亚细胞器可能只具有中等纯度, 可能只适合进行某些功能方面的研究, 若要进行进 万方数据 6
二〇〇五年 ・ 第二期
综述与专论
附很快地与磁性微球结合, 如果微球表面有活性基 团, 则接下来就会通过较慢的化学反应共价结合在 磁性微球的表面。 用于细胞分离的免疫磁性微球应具备以下条 件: 化学性能稳定, 不产生凝聚; 不与细胞发生非特 异性的结合; 磁性微球与抗体的结合牢固; 磁性微球 的大小均匀, 磁响应性好, 磁性纳米材料的含量均匀 一致; 磁性微球大小适当, 对于较小的细胞器的我们 宜选择较大的磁珠, 以确保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 为牢固。目前免疫磁珠产品中, $’()* 公司的一系列 磁珠 (例如 $’()+,)-. / 0 122 等, 具有的不同活性表 面) 可以用于亚细胞器分离32 。 迄今为止, 利用免疫磁珠进行亚细胞器的纯化 的方法已经被许多研究者广泛采用, 这些被纯化的 亚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33 、 肾小珠34 、 晶状体膜片断
二〇〇五年 ・ 第二期
综述与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亚细胞器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
引言
亚细胞结构分离纯化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的重要方法。它常常是研究某一细胞器超微结构, 生 化组成以及特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在体外功能研 究中, 分离纯化得到的亚细胞器是否还具有生物学活 性是实验的关键。只有获得有活性的亚细胞结构才 能成功构建无细胞体系, 从而在体外对一些复杂的生 物学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现在已成功构建一些无细 胞体系, 用于研究包括 !"# 复制和转录, 蛋白转运, 纺垂体组装, 蛋白合成等复杂的生物机制$。在生化 分析中, 只有分离纯化得到一定数量的, 并且纯度较 高的亚细胞器才能保证后续的研究。尤其在蛋白质 组学的研究中, 建立相应的亚细胞器蛋白质组数据库 就要确保用于电泳或色谱分离的亚细胞器具有相当 的纯度。现在随着一些亚细胞器分离技术的成熟和 发展, 已有一些亚细胞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较为深 入, 例如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等%, 也有一些亚细胞器的 蛋白质组学获得突破性进展, 例如中心体蛋白质组学 等&。密度梯度离心是传统的亚细胞器分离纯化的方 式, 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 离心机技术取得长足的发 展, 各种生物体组分的离心分离方法得到迅速推广和 应用。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可以一次性分离大量样品, 但由于仅依据细胞器的物理特性, 所以分离出来的样 品的纯度有限。另一类亚细胞器分离纯化方法是亲 和纯化, 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免疫磁珠纯化分离方 法, 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 可以分离得到纯度非 常高的亚细胞器, 但亲和纯化一次性所能分离的样品 量较少。因此将两种提取方法有机结合, 将可能同时 满足产量、 纯度等方面的要求。
是最常用的实验手段。根据亚细胞器的大小、 密度、 形状、 沉降系数等物理特性, 通过一系列的差分离心 结合各种形式的密度梯度离心可以分离和纯化各种 亚细胞器。最近 %’ 年来离心机的性能都有很大提 高, 相关硬件, 例如设备驱动器、 转头、 电子、 电器控 制、 制冷系统、 整机配置及附件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 世纪 (’ 年代以来计算机开始被用于离心过程的模 拟, 以及通过离心技术的数学分析来探知各种生物样 品的沉降过程)。离心方法, 包括差分离心法、 速度 * 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 等密度离心法以及分析离心的 沉降速度法、 沉降平衡法 * 包括纹影光学系统、 干涉 光学系统, 吸收扫描光学系统等日臻完善。 ! &’ 一般分离过程 在选用合理的方法对细胞或组织进行破碎后, 首先要进行差速离心 , 即根据不同离心速度所产生 的不同离心力, 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离 开来。各细胞器典型的差速离心顺序 (见表 $) 。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