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而大气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目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臭氧层的削弱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因而使大气环境受到影响。
(1)臭氧层的削弱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圈,不断地向人类以及植物提供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氧.同时,这个大
气圈还是地球上生命物质的保护层.在大气圈的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中形成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有害于生命机体的紫外辐射,从而可以保护地球上生命物质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平流层
中飞行的超音速飞机数量大大增加,飞机排出的硝酸盐和硫酸盐能同臭氧化合,消耗了大气中含量不多的臭氧,从而减弱了臭氧层对地球上生物的保护作用。
(2)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流层中二氧化碳,可以阻止地面是长波辐射的散失,对大气起着增热和保温作用.目前,全世界燃烧存在物燃料的数量急剧增加,使赶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随之激增.而大气圈的能量平衡比较脆弱,气温的微量变化,就有可能造成全球性巨大变化.例如,全球平均气温降低2度以上,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冰川时期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度以上,则将会使地球上现有的冰川全部融化,汇入大海,使海平面上升,大片陆地被海水吞噬。
气候危机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问题
气候危机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问题全球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而大气污染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影响已经超出了国家和地区的范围,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
本文将对气候危机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大气污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尾气、烟尘等挥发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层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引发全球变暖。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大气污染还会对气候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酸雨的形成、雾霾的频繁发生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农作物、水资源等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因此,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是保护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二、全球应对大气污染的努力为了应对气候危机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 国际合作机制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巴黎协定就是全球范围内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国际合作机制。
该协定要求各国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并定期提交减排成果报告,以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2. 温室气体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大气污染的关键。
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工业废气排放等。
此外,各国还开展了碳交易、碳税等经济手段来鼓励减排行为。
3. 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实现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各国纷纷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推动煤炭替代、改善能源结构也是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
4. 环境监测与治理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是保障大气质量的重要保障。
各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污染源进行监管,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环境技术水平也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全球大气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全球大气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气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大气环境一直处于不断恶化和变化之中。
本文将从全球大气环境的状况入手,系统地探讨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全球大气环境的状况全球大气环境的状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交通运输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气环境中许多污染物的排放和积累,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的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空气质量主要受到四种污染物的污染: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
首先,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质。
它们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作业等,能够在大气中长期悬浮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超过90%的人口都生活在不安全的空气质量区域,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其次,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会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和对植物的损害。
它的生成需要阳光作为催化剂,而高浓度臭氧主要在夏季和高温天气中形成。
除了来自排放源的直接排放,它还可以由其他污染物转化而成,例如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
第三,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燃煤发电厂等,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气体会在大气中转化为硝酸和硫酸颗粒物,并形成酸雨,对自然生态和文物建筑的保护造成威胁。
全球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人口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的问题不断加剧。
未来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能源结构转型、工业技术革新、政策措施、城市化进程、环保合作等。
第一,能源结构转型是未来大气环境变化的关键。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上升和化石能源排放的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会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加快石化工业技术革新和智能制造等环保科技的推进,是未来大气环境稳定的关键。
第二,城市化进程是大气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还加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1. 工业排放:工厂和能源生产设施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 交通尾气:车辆尾气的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物质,对大气中的臭氧层和空气质量造成了破坏。
3. 燃煤排放:煤炭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之一,而燃煤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物质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4.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含有大量氮、磷等物质,在使用和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些物质可以转化为氮氧化物和臭氧,造成大气污染。
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办法1. 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等重点源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并加强对违法排放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减少对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3. 促进交通绿色化:政府应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鼓励使用低排放和零排放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4. 强化农业管理:加强农业活动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鼓励农民采用生物肥料代替化学肥料。
5. 加大环境意识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
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6.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加强环保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实现更加良好的治理效果。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目标:了解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重点:1、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酸雨的分布、成因、危害与治理措施难点: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臭氧空洞的形成机理 导入: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1、成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②毁林开荒备注:全球气候变暖也与气候的周期性变化这一自然因素有关。
不利: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②引起降水和干湿变化、极端灾害天气增多 有利:①光合作用增强;②高纬度变暖,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备注: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会导致水平自然带向 两极 移动,垂直自然带向 高处 移动 3、措施:①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④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⑤加强国际间合作等二、臭氧空洞1、成因:冰箱空调制冷剂氟氯烃(氟利昂)的广泛使用2、影响: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皮肤癌、白内障)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备注:臭氧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3、对策:①减少氟氯烃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③加强国际合作等 4、典型地区:南极上空(春季9~11月)、北极上空、青藏高原上空三、酸雨自然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人为原因: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能源,排放的酸性气体多2、影响: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危害人体健康;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3、对策:①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②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③加快清洁汽车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④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⑤加强绿化,生物防治等备注: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我国:南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湘赣地区) 世界:西欧、北美备注:我国酸雨多因燃煤引起,为硫酸型;欧美酸雨多因燃油引起,为硝酸型 2、影响 1、成因 4、典型地区练习巩固1、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下列不属于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人口急剧增长2、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A.全球变暖、噪声污染B.海洋污染、生态破坏C.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D.电磁污染、白色污染3、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空中恶魔酸雨
§1大气与大气污染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加剧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被岩石土壤等吸 收,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与此同步,地表物质向大气发 射出红外长波(400~800nm)为主旳辐射。大气层中某些 气体对短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强烈, 所以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取得旳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 大气层以外旳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旳温度得以维持,
• 厄尔尼诺现象旳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旳海面水温 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 动。它使原属冷水域旳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 成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某些地域干旱,另 某些地域又降雨过多旳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一词起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 纪初,在南美洲旳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旳国家,渔 民们发觉,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旳3月便会出现一股 沿海岸南移旳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旳太 平洋东岸原来盛行旳是秘鲁寒流,伴随寒流移动旳鱼群使秘 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 水旳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因为这种 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 何旳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 语用于表达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旳东太平洋海面 温度旳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旳海水温 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旳水温升高, 变化了老式旳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造成全球性旳气候反常。
•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 次都这么。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 大约四年旳时间。
§1大气与大气污染
2.臭氧层破坏
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与应对之策
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与应对之策近年来,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问题不断加剧,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大气污染问题当前,大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扬尘、汽车尾气等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面对此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2.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3.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二、水污染问题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许多水资源的污染与短缺。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污染问题。
1.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保持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2.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排放的监管,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推广节水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
三、土地退化问题土地退化主要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对土地退化问题,我们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1.实施土壤保护政策,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减少土地退化。
2.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
3.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和耕作水平,增加土地的产出和效益。
四、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行动。
1.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如海平面升高。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但臭氧层是很脆弱的,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不断变化的。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
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概述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系统长期随时间的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全球降水分布的不均匀以及全球海平面的上升等。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工业化、能源开采以及大面积的土地利用改变所导致的过量大气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大气环境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干旱、暴雨、暴风、洪涝等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原本稳定的气候系统变得不可控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自然资源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温室气体的释放等问题,严重威胁着许多地区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3.经济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农业和能源等领域,资源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会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1.促进能源清洁化。
官方应鼓励开发清洁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把清洁能源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控制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可以将污染物的发生降到最低,可以通过限定工业设施的某些活动、以及减少废水量、然后通过换氧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4.推广可持续发展和再生能源的应用。
可以采取生态工程手段,真正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四、结语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它所带来的挑战。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并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一)全球气候变暖在产业革命以前的千万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一直保持在约13℃。
但产业革命以来的100多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5℃,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最近十多年里尤其明显。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目前普遍认为是温室效应引起的。
炽热的太阳发射出波长较短的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及其中的CO2和水蒸汽到达地面。
而地球反射的辐射波长较长,却会被大气及其中的CO2和水蒸汽等吸收,不能全部回到太空中去。
这样,大气及其中的有些气体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如同温室(玻璃建的花房)对室内的气候有保温作用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s)。
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将会比现在低33℃。
温室效应气体主要有:CO2,甲烷,氧化二氮,氯氟烃等。
据资料,80年代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CO2占49%,甲烷占18%,氟氯烃(CFCs)占14%,NO x占6%,其他气体占13%.已有的研究表明,上述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与全球变暖的正相关性十分显著,模拟研究表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气温将上升4℃。
产业革命以来,CO2浓度已增加26%,1800年大气中CO2浓度是503mg/m3,1990年CO2浓度已达634mg/m3.全球气温的升高,将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平面抬高;并影响森林发育成长,影响农作物产量等;气侯急剧变暖还会给物种带来巨大灾难,导致灭绝性后果。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是由生物性传染媒介(如昆虫、原虫等)所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锥虫病等)分布将会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和两极扩展。
昆虫等生物性传染媒介的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医学教`育网整理,气候变暖扩大了它们的生存地带,致使发病率升高。
(二)臭氧层耗竭臭氧层耗竭(depletionofozonsphere)是指近几十年来,平流层中的臭氧层逐渐变薄在南北极甚至出现臭氧空洞的现象。
1979~1986年间全球平均总臭氧减少5%,近十年我国臭氧已下降1.7%~3.1%,近两年在西藏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医学教`育网整理。
大气环境问题
三、酸雨 (一)酸雨危害与防治
目前人们一般把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把 PH值小于4.5的雨水为重酸雨。被称为“空中死 神”。 原因: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所致。 危害:酸雨危害主要有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 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 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 健康。
南极臭氧洞
危害:臭氧层破坏以后,照射到地面的太阳 光紫外线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 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并危及地球 上其他生物的生存。
原因: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 一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NO。 二是人类使用冰箱、冰柜、空调时放出来的有 机化合物。(主要是氯氟烃化合物)。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臭氧层,要求各国逐步削 减并最终淘汰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 护臭氧层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并制订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方案》。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臭氧层可以过滤紫外线,并起到调节气候作 用,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但是地球这个 “保护伞”正受到破坏。 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 显减少,南极附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 空洞”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20%,已形成了 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极臭氧空洞。
酸雨的形成
酸雨对森林的破坏
防治措施: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 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首先,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实施二 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控制。 其次,我们应该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 再次,我们还应该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 气的排放。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及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也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污染的治理形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一些地区的大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大气污染仍然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排放量持续增加,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大气污染治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缺乏全局性的治理策略。
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但目前缺乏一个整体性的治理策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往往陷入各自为政的局面。
执行力不强。
有些地方出台了环保政策,但执行效果不佳,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地区与企业资源利用率低,大气污染治理成本较高,导致落地困难。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政策协同。
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合作,形成统一的治理策略,协调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治理政策的真正落地和执行。
推动技术创新。
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控制水平。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确实呈现出积极向好的一面,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大气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全球大气的环境问题
全球大气的环境问题0901013412李国富全球大气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不加节制的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的气体,使我们的大气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大气中的许多组分如CO2、CH4等,对长波辐射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像单向过滤器一样,可以阻止地面向外辐射红外光,从而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温室效应。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就叫温室气体。
大气中的痕量温室气体,除了CO2、CH4,还包括N2O、NO2、O3、CO和CFCS等。
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主要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剧增,特别是城市人口增加更快,使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向自然环境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
比如工业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量不断增加,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近200年来,CO2增加了25%,CH4增加了一倍,N2O和NO2增加了19%,CFC以前在大气中根本就没有,它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出现的一类的化合物。
另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源和汇,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直接减少了CO2等温室气体的汇;另外,过多的开垦农用土地和发展畜牧业又增加了CO2 和NOX等的源。
例如,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都会排放大量的CH4;作物秸秆在燃烧时可产生CO2 和NOX;最新的研究还证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排放多种微量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中有些也属于温室气体。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危害。
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一、温室效应①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
②原理:地球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自然产生与自然吸收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但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地释放到大气中,这些额外的二氧化碳,海洋和植物没有能力吸收,只能滞留于大气中,如同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虽然阻挡不住阳光射向地面,却能吸收和阻挡地面热量向空中散发,因而使地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除二氧化碳外,甲烷、氟氯烃、臭氧等也会导致大气增温。
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③主要来源: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④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大力植树种草⑤预防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二、酸雨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①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
使雨水的pH<5.6。
②大气中二氧化硫来源:Ⅰ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Ⅱ火山爆发Ⅲ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Ⅳ动植物遗体直接燃烧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熟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③危害:鱼卵不能正常孵化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④与硫循环的关系:SO2的来源及酸雨形成过程都是硫循环的组成部分。
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一,全球变暖1主要成因:自然原因:1太阳活动(黑子增强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一致)、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轨道参数改变2厄尔尼诺3地球处于温暖期 4火山喷发等)人为原因:①燃烧各种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CO2;②滥伐森林。
3氟氯烃、甲烷等气体也能加剧温室效应2造成后果:(一)生态环境: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岸冲蚀、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排水不畅、风暴潮增加、影响沿海鱼业,航运水产)。
2水循环过程:洪涝,干旱灾害性天气频发(水资源不稳定和供需矛盾)3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干旱使低纬度作物减产,高纬度热量条件改善粮食增产,病虫害增加4影响人类健康5生态环境: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社会经济6各国经济结构变化7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8工业成本增加(用电、用水增加)(二)气候带移动:气候带移动包括温度带和降水带的移动。
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一般说来,在北纬20~80度之间,每隔10个纬度温度相差7℃,因此,按照全球平均增暖3.5℃计算,温度带平均北移5个纬度。
但不同纬度地区增暖幅度是不一样的,低纬地区增暖幅度小,温度带移动幅度也小,中纬度地区增暖幅度大,温度带北移也较大。
温度带移动会使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将改变,一般说来,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多,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将会减少。
气候带的移动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变化。
对于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增多可以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这是十分有益的;对于低纬度热带多雨地区,则面临着洪涝威胁;对于降水减少的地区,如北美洲中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等,则会因为夏季雨量的减少,变得更加干旱,造成供水紧张,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全球变暖对中国的影响:1.气候变暖使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大;2.海水平面上升使中国沿海经济发展受到威胁;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对中国生物多样化产生影响。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全球大气环境变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大气成分、大气物理性质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变化。
它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健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气候变化是全球大气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
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
例如,太阳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地表反射率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过去百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这导致地球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全球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和更加频繁的发生。
洪涝、干旱、风暴、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其次,气候变化也威胁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海洋生态系统受到海平面上升、水温升高等影响;陆地生态系统面临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再次,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例如,气温升高导致传染病传播的范围扩大,致病菌的孳生和传播速度加快。
为了应对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是减排措施。
各国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节能减排、能源转型等途径减少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是应对措施。
各国加强了对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提高了抗灾能力。
同时,全球范围内加强了气象、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提高了对全球大气环境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还有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专门致力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合作和解决。
总的来说,全球大气环境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研究和合作。
它不仅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健康,也对地球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0901012402乔洪蕾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倘若让我们简短地回顾一下历史,在本世纪的70年代初,由于一系列的公害事件的发生,大量的化学物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于是,在世界性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浪潮,随后到了80年代,又由于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和全球变暖这三大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掀起了第二次环境保护浪潮。
在这二次浪潮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化学应运而生,并确立了它自身研究的重心。
一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霜、露、雹、霰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
据报导,1980年,地球上通过雨水降下的硫酸近3000万吨。
硫酸与硝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
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
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和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生成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
酸雨的沉降可以离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地成百甚至上千公里。
环境科学家指出:经大量实验证明,大气的雨水中存在的自由基,可以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氧化成相应的酸。
另外,大气颗粒物:Fe、Mn、Cu、Mg、V等,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酸雨的危害极大,倘若降水酸度低于pH值5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譬如河川、湖泊中的鱼类减少,树木枯萎而死,侵袭文物古迹和道路桥梁。
我国酸雨以西南为最严重,重庆、贵阳、南宁、柳州等城市降水量年产均的pH值分别为4.26、4.73、4.83、4.36,最低值达3.85,已低于欧洲酸化中心降雨的pH值。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量。
减少和防治二氧化硫,可采用燃料脱硫技术、排烟脱硫技术等措施。
对氮氧化物的防治,主要是改进燃烧装置,控制燃烧过程,对汽车尾气采用催化剂氧化或改用甲醇燃料代替汽油等。
对于森林、土壤和湖泊的酸化,可施洒石灰石(CaCO3粉末),另外,改良植物品种,提高树木的抗酸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三)臭氧层破坏和防治对策
臭氧层损耗是当前又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因为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
1、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其浓度变化都会对人类健康和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
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至少10km高度的地球大气层中,其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异。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
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
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
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Farmen)等人首先提出,“南极臭氧洞”的问题。
他们根据南极[[right]][[image1]][[/right]]哈雷湾观测站(Halley Bay)的观测结果,发现从1957年以来,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南极臭氧浓度都会发生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臭氧层浓度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
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1998年臭氧洞的覆盖面积已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
而且,南极臭氧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
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它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
只是与南极的臭氧破坏相比,北极的臭氧损耗程度要轻得多,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中国气象科学院的周秀骥)也报道了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
中心出现于每年6月,中心区臭氧总浓度年递减率达0.345%,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有多种见解。
有的认为,这可能跟亚马逊河地区不断出现的森林火灾有关;有的认为,臭氧洞之所以出现在两极,是极地低温造成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则认为,臭氧水平可能是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自然周期而变化的。
但是,多数科学家则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CFCS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对臭氧层的危害程度。
含H的CFCS比不含H的降解得快,对平流层臭氧威胁较小,而像C2H4F2(CFC152a)类不含氯溴的CFCS则对平流层臭氧威胁更小,甚至不构成威胁。
BrOX和ClOX破坏臭氧的机理:能产生这两种自由基的化合物,主要是氟利昂和哈龙。
氟利昂是含氟、氯饱和烃的总称。
氟利昂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制冷剂、气雾剂、发泡剂和清洁剂等。
破坏臭氧的机理主要是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后,在紫外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与O3发生链反应。
哈龙是一类含溴卤代甲、乙烷的商品名,主要用作灭火剂,破坏臭氧的机理与氟利昂相似,研究表明,进入平流层的哈龙比氟利昂更危险。
3、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被破坏,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B段辐射(UV-B)将增强,预计UV-B 辐照水平的增加不仅会影响人类,而且对植物、野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也会有影响。
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后,人们直接暴露于UV-B辐射中的机会增加了。
UV-B辐射会损坏人的免疫系统,使患呼吸道系统的传染病人增多;受到过多的UV-B辐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UV-B有关。
据估计平流层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约增加2%。
总的来说,在长期受太阳照射的地区的浅色皮肤人群中,50%以上的皮肤病是阳光诱发的,即肤色浅的人比其他种族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由阳光诱发的皮肤癌。
此外,紫外线照射还会使皮肤过早老化。
2) 对植物的影响
一般说来,UV辐射使植物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有时植物的种子质量也受到影响。
各种植物对UV辐射的反应不同。
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UV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
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
3) 对水生系统的影响
UV-B的增加,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
水生植物大多数贴近水面生长,这些处于水生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最易受到平流层损耗的影响,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
研究表明,UV-B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幼体虾类、幼体螃蟹以及其它水生食物链中重要生物的破坏。
研究人员已发现臭氧洞与浮游植物繁殖速度下降12%有直接关系,而美国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报告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导致水面附近的初级生物产量降低35%,光亮带(生产力最高的海洋带)减少10%。
4) 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UV-B增加会使一些市区的烟雾加剧。
一个模拟实验发现,在同温层臭氧减少33%,温度升高4℃时,费城及纳什维尔的光化学烟雾将增加30%或更多。
另一种经济上很重要的影响是,臭氧耗竭会使塑料恶化、油漆退色、玻璃变黄、车顶脆裂。
4、保护臭氧层的对策
我们已经知道,氟氯烃类物质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最大,因此,了解其使用与排放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达成国际协议的基础,尽快停止使用CFCS。
CFCS主要用于气溶胶喷雾剂,如制冷剂、发泡剂和溶剂等。
当今世界上,从冷冻机、冰箱、汽车到硬质薄膜、软垫家具,以及从计算机芯片到灭火器,都离不开CFCS。
CFCS的产量在世界各地极不相同,主要使用量集中在美国及西方工业化国家。
1) 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从而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
既然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均为人造化学品,那么完全禁止生产和应用这些物质是可能的,但是,由于氟里昂在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立即禁止生产和使用是有难度的,因此,国际上采用的办法是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因此有了著名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
我国也在1989年9月加入《维也纳公约》。
2) 全球合作
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缔约国能够实施控制措施,缔约国应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情报及培训机会,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
3) 研究开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
由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限用和禁用上述物质就必须研究开发相应的替代物。
因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为氟里昂,所以,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究的重点。
现在比较常用的有:氢氟烃HFC,氢氟烃中不含氯,不破坏臭氧层,在大气中的降解产物毒性较低,是较理想的替代物。
但温室效应较重,而且有些替代品有生产成本高,热交换性能差、易燃的缺点等。
氢氯氟烃HClF,氢氯氟烃的臭氧层破坏系数低,亦可作为氟里昂的过渡替代物,可用作聚氨酯和绝缘材料的发泡剂。
其它替代物,有氟碘烃FI,其中的C—I键很容易吸收紫外线发生断裂,不会滞留在大气层,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氟里昂替代物。
氟代乙醇、氟代醚、二甲醚、氨、饱和烃作为氟里昂的替代物均有研究和应用。
氦、空气、水、二氧化碳及氮等许多天然物质在低温和制冷行业早有应用,应该也是比较理想的替代物。
我国上海、青岛已开发出无氟冰箱。
日本通产省技术研究院现已开发出新一代氟里昂,其分子式为
C4H5F7O或C3H3F5O,它既不破坏臭氧层,也不产生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