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上课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课程目标
02
01
03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褒禅山概貌
课程大纲
分析文章对褒禅山的描述,探讨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后洞探险
文章的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 等,使得语言优美、生动。
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了游记体的结构,按照时间、地点的顺序 进行叙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情感真挚
作者在描绘山水景色和游历感受时,情感真挚、深 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 思考。
文章的影响和价值
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主题
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 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 理的探讨。
结构
文章采用了游记的写作方式,按照游览的时间和地点顺序展 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者先介绍了褒禅山的地理位置 和背景,再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人文景观,最后总结了自己 的感悟和思考。
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后洞探险的经过和作者的感悟。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第四章:人生启示
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启发 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作业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 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02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和背景
王安石的简介
总结词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
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
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壹五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游褒禅山记上课用PPT课件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判断句
❖ 此予之所得也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有碑仆道
省略句
•8
——语句翻译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 谓前洞也。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 (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之乎? 结论:要有志,尽志 •18
作者为什么不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 怡人的感受?
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 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借 见闻 感受
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
记游为辅
议论为主
•19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
仆 其文漫灭
碑 音谬
古书之不存 谬其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游记因事见理,叙议结 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尽志无悔”的思想 追求和“深思慎取”的学习态度; 3.课文背诵,积累虚词、实词。
•1Biblioteka [记]:属于游记。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 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 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 以感为辅。《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游 褒禅山记》
词类活用
❖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其后名之曰褒禅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火尚足以明也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常在于险远 ❖ 有泉侧出 ❖ 问其深 ❖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名做动,居住,筑舍 名做动,命名 命名,取名
形做动,弄错.说清楚
形做动,照明
形做动,穷尽 形做名,险要偏远的地方 名做状,从侧旁 形做名 深度 形做动,极尽
关于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5篇
关于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5篇关于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
下面给大家分享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篇1一、自学发现(自习完成)(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1、通读一遍,独立感知(1)读出文言节奏来,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2)不看注释,在读的过程中运用储存的相关知识,试着迅速理解、翻译词句的意思,并标出一时不能理解的词句。
(3)梳理整体印象。
2、根据整体印象,再默读一遍,理解不懂的词句。
读完后,借助注释、参考书、文言词典、同学老师和相关理解方法,试着去理解不懂的词句的意思和用法。
(二)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1、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时代背景资料: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2、解释黑体字的含义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有碑仆道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也哉:3、指出古今异义并解释非常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于是于是余有叹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本课是游记。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
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
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
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
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
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1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较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各抒己见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教案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游褒禅山记》的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难点: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褒禅山风光,引导学生对褒禅山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创作背景。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分析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记叙、议论、抒情等。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简练、生动、形象等。
4.研讨课文a.作者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情感态度?b.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c.你认为作者游褒禅山的目的是什么?5.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介绍一些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课堂小结强调作者在游褒禅山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7.作业布置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分析、研讨,让学生对《游褒禅山记》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文学素养打下了基础。
4.不足之处:在分析课文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五、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文章中找出王安石对褒禅山的哪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又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王安石对山水的描绘不仅细腻,而且融入了他的情感。
游褒禅山记讲课实用
至于小李,你就别管了
不同寻常
意外的事故
十分
对于这种情况
在此
顺承连词
至——到 于——引出处所
到了…的结局 以致于
另提一事
古今异义
十一
学者
所以
数 字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治学的人
表结果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古今异义
回上层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王安石纪念馆
第一章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背景
读课文
01
02
注意字词的读音。 注意长句的停顿。 概括文章每段主要内容。
议论 一正一反
第四自然段
翻译第五、六段: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名
字
姓
籍贯
课文内容总结:
1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 ,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形容词作名词
古今异义
重点字词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于是: 非常: 险远: 至于: 幽暗昏惑: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对比
悔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疏通文意
这时
感慨 语气助词 观察
对于
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动作名,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心得
表原因 因为 他们 探求 思考 深入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平坦 表并列,而
险阻
表转折 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景,则至者少。而
奇丽 雄伟 珍贵奇特 不同寻常 古今异 象 形作名 险阻偏远的地方
探究文本
三个条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
思考
“志”是最重要的条件,起决定作用。 1、作者在阐述“力”与“物”两个条件时,分别把
“有志”作为前提,再次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先有志再有力还要有物,把
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
要性依次排列,逻辑缜密。
2、“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作者通过对比“力足以至”
明确字音
华山 (huā) 春华秋实 (huá) 咎其欲出者(jiù) 于人为可讥(wéi) 庐冢 (zhǒng) 王回深父 (fǔ)
舍于其址(shè) 好游者 (hào) 瑰怪 (guī) 谬其传(miù)(chuán)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疏通文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记
借仆碑抒发感慨
取
之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文章主旨
本文把_游__山_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 要“__尽__吾__志__”和“深__思___慎__取_ ”的道理。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讲课课件
3、4段偏重说理 第四段
①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
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 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
第三段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③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第五自然段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 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 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的概况。
第二自然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 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 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 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 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 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学习写作方法: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课后习题三:
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古人的“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 思考,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 陈述你的观点。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愿同学们立凌云之志,成非凡之业。
游褒禅山的心得:尽吾志 无悔矣
尽吾志 无悔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这篇游
记是他34岁在苏州任通判时所作。后来 他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被任命为宰 相。
他推行新法却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 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称“天变不足 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变法 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 又几度辞官。
游褒禅山记(上课).ppt
判断句
判断句
1、用:“……者,……也。”表示; 如: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用:“……,……也(或者也)。”表示;
如:是寡人之过也。
君之所知也。 此天子气也。
3、用:“……者,……。”表示;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如:4、用:“……,…… 。”表示;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此亡秦之续耳。
5、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等词来表示肯 定判断。 如: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此则寡人之罪也。 C、梁父即楚将项燕。 D、环滁皆山也。 E、臣本布衣。 6、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王 安 石 记 念 馆 荆公回步处
课文朗读
讨论展示
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有泉侧出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实词、虚词。 •2.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仁宗庆历进 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 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 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 相,后复位再罢。封荆国公,卒谥文, 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 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 应“有补于世”。散文遒劲清朗,直 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 王安石 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 (1021~1086) 格豪放。
《游褒禅山记》试讲教案(共五篇)
《游褒禅山记》试讲教案(共五篇)第一篇:《游褒禅山记》试讲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弄清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2.掌握作者写作本文所运用的技巧二、教学过程 1.导入:(1)上课,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对《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中的主要字词作了解释,对本文的意思作了大致的梳理,大家应该对这篇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个内容:一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二是本文在写作上运用的技巧(2)板书课题2.解读一、二自然段:(1)提问:首先我来提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文章的题目是游褒禅山记,大家就第一、二自然段来看,既然是游记,作者游的结果是什么?(2)回答:先来看第一段,游的结果是什么?——诶,有个同学找到了。
这一段其实就是作者知道了“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原来啊,这座山本该称之为“花山”,而流传到现在称为“华山”,这大概是读音有误了。
那第二段中,哪里写到了游的结果呢?—回答得很好,也是最后一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板书:所以我们来看,作者在一、二段写出了自己游到最后的结果,前者可以说是一种收获:华为花;后者可以说是一种沮丧的心情:悔(4)追问:那么我们再来看,作者到底为何而“悔”?游到最后为什么后悔?到第二段中去找找。
(5)回答:看来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到了。
这一段中作者告诉我们:后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可以继续往前欣赏的,但是呢出现了“有怠而欲出者”,“遂与之俱出”,其实那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明还有力气,明明还有火,可就是出来了。
所以他因此而悔,错失了更奇特的景色,游得很不尽兴。
(6)分析追问:请同学们注意,本文无论是从题目还是从一、二段的内容上看,都是一篇游记。
大家想想,要写游记,重点是不是应该写游的经过、应该描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等这些内容啊?但是我们来看本文的一、二段,确实是记叙了游览的经过,但都非常简单,既没有描写华山如何美,更没有描写后洞之中如何奇。
游褒禅山记(上课)
1.积累文言知识 1.积累文言知识 2.领会人生哲理 2.领会人生哲理
预习检查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 (1021 文学家。 介甫, 半山,抚州临川 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江西临川) (今江西临川)人。
古之成大事者,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苏轼
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一次未尽兴的游山 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大理想, 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 一番事业,除了物质条件外, 一番事业,除了物质条件外,更需要 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 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写作特点
• 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因事说理,
•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 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 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 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 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 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少 主 罢 列宁称其为“ 研 列宁称其为“中国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新 忧 唐宋八大家之一
好 持 相 究 法 愤
读 变 归 诗 被 去
书 法 隐 文 废 世
朗读正音 1、褒禅山(bāo) 褒禅山( ) 舍于其址(shè) 2、舍于其址(sh ) 庐冢(zhǒnɡ 3、庐冢(zhǒnɡ) 4、仆(pū)道 ) 今言“ huá 5 、 今言 “ 华 ( huā ) ” 如 “ 华 ( hu ) 实 ” 之 huá “华(hu )”者 盖音谬(miù) 6、盖音谬(mi )也 yǎo) 7、窈(yǎo)然 无物以相(xiàn 8、无物以相(xi nɡ)之 何可胜(shèn 9、何可胜(sh nɡ)道 10、王回深父(fǔ) 10、王回深父(f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怠
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议论作铺垫。
第一部分: 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一、介绍褒禅山概况 二、记游华山洞经过 前洞记叙简略 后洞记叙详细
语气词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感慨 取 观 独 察 探求思考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夫:文言发语词, 心得, 因 他 收获 为 们 夷:平坦 而且没有不探究、 连词,表 不思考到的。 递进,且 的 奇异 珍贵 雄伟 奇特
辨 认
往东,名作状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大概 错 说 因为 误
归 纳
卒买鱼烹食
士兵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死
卒
可卒千年 卒廷见相如 疑畏卒不敢取
完毕,结束
终于,最终 终究 同猝,突然
卒然边境有急
五万兵难卒合
同猝,仓促
重点字词
• • •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之意。
形作名,深度
拿着火把 连词,而, 表修饰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奇特
将,快要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进洞越深
代游 洞者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完 于是
一起
爱好游览的人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1、褒禅山 (zú ,死后) 2、而卒葬之 (zhǒng,坟墓) 3、庐冢 (pū,倒) 4、有碑仆道 (/huá/huá)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6、有穴窈然 (yǎo,深远幽暗) (jiù,责怪) 7、则或咎 (xiàng,帮助) 8、无物以相之 9、何可胜道也哉 (shèng ,完全,尽) (guī,人名) 10、箫君圭君玉 11、余弟安国平父 (fǔ,对男子的美称)
特殊句式
• 始舍于其址 • 而卒葬之 • 有碑仆道
• 第一个句子是状语后置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多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华山洞 平坦空旷 名作状, (在洞壁上)题字记游的人很多 从旁边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沿着 向上 深远幽暗的样子 走进洞穴 十分寒冷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水帘洞天
日月争辉
荆公回步
织女晾纱
听读课文
• 注意字词的读音。 • 注意长句的停顿。 • 理清文章的总体结构。
停 顿
1、以其/ 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 2、而余悔其随之/ 而不得/ 极夫游 之乐也 3、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 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西,心得
重点字词
• 于是: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
特殊句式
• 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 省略句 不随以止也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 →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名字的来由)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 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 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 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 开,“华”才读“huá ”。王安石认为 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 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
的
深入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地势险峻而路程远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不同寻常 的景象 形容词作名词, 险阻僻远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因而人们很 少到达那里。 代词, 所有没有志向的 那里 人是不能达到的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没有 识其本名, ……的 做学问 尽
人
名词作动词 缘故 的人
思而慎取之也。
谨慎地 选择
重点字词
• • • •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 所以: 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 学者: 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 因”。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 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 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 “王文公”。
行文于事寓理,论从事出,本文实际上是一篇 用游记的形式包裹起来的极富思想的论文。本文前 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 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 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讨论: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提示: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 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第三部分: 补叙相关内容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 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 的 “醉能同其乐” ,就最能代表作 者的意图。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 一句话概括其主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
写作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结构
深
古人求思 余之 所得
无不在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奇观常在险远
照应前文,阐明游洞的感慨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 第二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之乎?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遭到 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 称“天变不足畏,祖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 几度复出,又几度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可以说,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是 没有随波逐流的,正应了《游褒禅山 记》中的话: “尽吾志而不 能至者,
大 概 所到的 (地方) 不及, 不到 然而看那左右 的洞壁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题字记 游的人 体 还 力
有 埋怨, 人 责怪 大概洞越深 那些到 的人
更
已经
当,正在
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用 来
形容词作动词, 其,助词,无实义 照明
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温故知新:由“记”谈起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 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 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我们接触过的与 “记”有关的文章
王安石
半途而返的游览
流芳千古的美文
解 题
•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 、游记、杂记。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 记物 •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可以无悔矣。”这也是他一生的 写照。
临川:王安石塑像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在南京 半山园的故居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唐宋八大 家”之一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 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 “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 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 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于是”承上,“叹”启下 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 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结论:要有志,尽志
倒在地上的石碑 弄错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流传的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地 满 红 香 花 连 风 , 风 连 花 香 红 满 地 。
天 连 碧 树 春 滋 雨 , 雨 滋 春 树 碧 连 天 。
文章第一段为 什么从洞的名称和 仆碑及仆碑上的文 字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