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合集下载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一)师:细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何要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①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故乡土地的深情热爱和对日寇侵略的愤怒和抵抗②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情感二)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朗读这篇文章呢?应该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①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抵抗②应该用深情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③应该用悲壮的语气,读出作者面对日寇侵略的愤怒和抵抗五、巩固课文,提高语感一)师: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情感,比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内容,创作一首诗歌。

二)师:除了诗歌,我们还可以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内容,创作一首歌曲。

三)师:最后,我们来做一些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来提高语感。

①用缓慢的语速,读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用激昂的语气,读出“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③用深情的语气,读出“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XXX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通过这些训练,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感知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要求同学们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家乡充满了思念和热爱,同时也渴望尽快回归故乡。

然而,现实却让他们面对着故乡被蹂躏和掠夺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充满了憎恨。

作者的誓言表达了他们必定要回归故乡,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老师引用了XXX的话,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XXX先生的话,希望他们铭记于心,为祖国的复兴而努力拼搏。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品味,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PPT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读一读,老师强调字音字形。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在课文设置上有什么区别?有旁批和阅读提示。

这是我们读自读课文的好帮手。

二、自由朗读旁批和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

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很适合怎么读?朗读。

我们今天就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读誓言齐读题目。

文章题目是《土地的誓言》,但文章中并没有出现“誓言”二字。

请同学们说说“誓言”是什么意思?(说了一定要做的,表决心的话......)那你能从文中找到“誓言”吗?(课本有处旁批提示了我们)让学生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齐读誓言,读出决心。

可以请同学评价齐读的效果。

师生讨论怎样朗读。

重读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些词语,如“永不能”“一定”“我必须”“一切”,突出作者的决心,让誓言更加有真情实感。

(多个副词添真情)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破折号。

这里怎么读?要有停顿,停顿2-3秒。

破折号前面语速快一些,语调激昂,破折号后面语速慢一些,语调要低沉。

再齐读,读出决绝。

四、读土地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应该感受到了一点,土地的誓言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而是指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那是怎样一片土地,让“我”深深眷恋,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去呢?让我们走进这一方土地。

你从文中看到一片怎样的土地呢?请你自由朗读,画出描写故乡土地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预设: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

《土地的誓言》校级优质课一等奖18张课件

《土地的誓言》校级优质课一等奖18张课件
❖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 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 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 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 的污秽和耻辱。
倾听坚定誓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我们应该怎么办?
课堂小结
❖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 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 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 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 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 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 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
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爱这土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lán
gèn
huì
谰语 亘古 污秽 没有根据的话 远古 肮脏的东西
整体感知
❖ 听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 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景物,说明这是一

的土地?

❖ 从哪些角度写的?
❖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紧紧把孩子抱在怀里,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倾听坚定誓言
❖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 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7《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7《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7《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前几日在朋友圈中有幸读到《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读写结合,形式丰富》一文,真是如获珍宝,收获颇丰。

原来读写结合竟有如此新奇之角度,竟有如此多样之形式。

于是在《土地的誓言》一课中稍作尝试,望“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汲取写作的养分;望“以写促读”,通过写作加深阅读的体验。

一、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2.揣摩精彩语句,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独特的抒情方式,以读促写,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学习抒情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背景,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五、教学过程(一)猜猜“我"的故乡以学生课前预习所创作的诗歌作为谜语,学生竞猜:小诗人的故乡在哪里?通过感受故土之情,引出课文。

故乡凉皮辣子肉夹馍,二世亡秦长恨歌。

曲江池畔夜鸣曲,玉颜空死马嵬坡。

(西安)故乡清清湖水是你梳妆的镜子,绿绿草原是你美丽的衣裙,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悠扬的马头琴声中,少女翩翩起舞。

(内蒙古)(设计目的:《土地的誓言》最大的难点就是由于学生年龄和时代的限制,根本没有故土沦丧、四处漂泊的经历和体验,难以真正的走入课文,把握作者对故乡炽痛且深沉的爱意。

设置谜语竞猜的环节,既让学生通过写作回顾家乡风貌,感受故土美好,容易理解作者家乡被摧残后的愤恨。

又让学生“小试牛刀”,为之后有关“乡情"的写作训练打下基础。

)(二)想象这一片土地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土地景象的语句,并且根据这些景物猜测端木蕻良的故乡在哪里。

预设:第一段从“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到“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第二段从“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到“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作者的故乡在东北,从白桦林、高粱、黑土地等可以看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的家国情怀。

他们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

从体裁上看,有歌词、有记叙文、有抒情散文、还有乐府民歌。

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学习做批注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本文属于自读课文,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化难为易借助批注赏抒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和关键性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学习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简单批注,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2.通过背景补充,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乡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精读、品析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品味作者的抒情方式,揣摩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法与学法】精读赏析法、圈点批注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由土地的颜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土地都有哪些颜色,你知道吗(明确: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在西北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在革命老区里,土地是红色的。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踏上一片东北的黑土地,去领略那里的雄伟神奇。

二、预习成果展示分享:1.交流你从课文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字词,分享给同学。

2.谈谈你对作者(端木燕良)的了解,分享给同学。

(教师补充:出示PPT)三、走进誓言,倾听感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批注感悟“土地初印象”。

作者端木葚良将故乡深深嵌入自己的名字,面对土地发出铮铮誓言,这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请同学们用批注法圈点勾画语句,结合句子来描绘这片黑土地的美。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一等奖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一等奖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一等奖1、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学生朗读1、(要求)a、感受所蕴涵的情感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把握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A、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土地的誓言》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土地的誓言》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它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抒的。

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再也难以遏制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发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来!我愿付出一切!我根据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语,学会使用呼告、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个特殊要求,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

2、积累有关思乡爱国的名言警句。

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4、领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学习运用呼告、排比等修辞方法。

6感受游子浓郁而炽痛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的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教学的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以读来体会,以读来加强情感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上偏重于读,还有课前的准备工作上。

课时安排诶一课时,但充分利用了早自修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挈田垄蚱蜢污秽谰语辗辘镐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3)斑斓:灿烂多彩。

(4)怪诞:奇怪;古怪。

(5)亘古:整个古代。

(6)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7)污秽:不干净。

不干净的东西。

(8)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1.作者作品简介。

初中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 8《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 8《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8《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能概括文章内容。

2、在对两个段落分层中知道作者怎么抒情的。

3、通过体验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中心,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意境,导入新课:听歌曲《松花江上》,阅读歌词,思考:你从这首歌曲里读出什么内容,感受到什么情感。

《松花江上》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穷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就这样流亡着、期盼着,很快过了十年。

抗战依然那样艰难,流亡者依然无家可归。

炽痛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地燃烧着思乡人的胸膛。

终于,一位黑土地的儿子怀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写下了千千万万东北流亡百姓的心声!他,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而这篇激情澎湃的文章,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学习新课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范读课文:①学生听课文朗读,标注自己不正确的字音。

②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2.自由朗读,选择文章其中一段进行分层概括。

提供参考:第一段有一部分文字,写到东北很多事物,比如白桦林、马群、狗叫皮鞭脆响、高粱、大豆、土地-----,这些相同的事物可以归为一层,剩下如何概括;第二段还是中间有一部分写了春季和秋季,可以归结为一层,剩下内容如何概括。

8《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赏读精彩语句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难点: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有这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有森林、有煤矿,有漫山遍野的大豆和高粱,到了冬天,那里白雪皑皑,冰封雪裹,好似来到童话中的世界,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是的,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就是东北。

可是当时间倒退回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无数男女老少踏上了流亡各地的漫漫路途,他们在凄风与硝烟里回望那被战火烧焦的故乡大地,一步一回首。

从此迎接这些流亡者的,是饥饿、严寒、惊恐、伤痛,还有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思念。

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当时的场景。

作者端木蕻良19岁时经历了“九·一八”事变。

1941年,作者29岁时,“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挚痛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地燃烧着作者的胸膛,他怀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写下了千千万万东北流亡者的心声——《土地的誓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木蕻良的这篇文章《土地的誓言》。

二、作者简介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和萧红、萧军、舒群、白朗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的代表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在正式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土地的誓言》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但语文素养和爱国情怀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故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3.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学生跟读,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准确发音。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巩固(2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的誓言的背景和内容。

2.学习掌握地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情感及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土地的誓言的背景和内容。

2.学生如何发挥个人的力量,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3.如何积极保护环境,落实地球保护的责任。

教学准备:1.配备PPT。

2.计算机及投影仪。

3.视频:《土地的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播放视频:《土地的誓言》,回顾世界上一些重要的自然灾害。

2.当播放到北极熊游泳寻找食物的情节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师生互动探讨)。

3.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的图片和数据,以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通过PPT来呈现)。

4.向学生说明,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如何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

二、学习环节(30分钟)。

1.讲解《土地的誓言》的背景和内容(通过PPT来呈现)。

2.请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学家吴老先生在一次访问我国时所说的一段话:“地球是一个脆弱、宝贵的环境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善良而脆弱的星球,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保护它。

我相信人类可以做到这一点。

”请学生尝试解释这句话,切身体会到:环保不仅是现代人的责任,也是未来世界和子孙后代的需要。

(师生互动探讨)。

三、展示环节(15分钟)。

1.请营长发言: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以我之力保护环境,落实地球保护的责任”这句话的含义。

2.营长请每一个小队的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举措,让所有小队的学生听清对方的具体做法。

3.全员讨论如何加强个人力量,从小事做起,为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师生互动探讨)。

四、总结(10分钟)。

1.请营长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和所获得的感悟。

2.为学生普及一些与环保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3.派发环保宣传手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践行“以我之力保护环境,落实地球保护的责任”的实际行动。

《土地的誓言》优秀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土地的誓言》优秀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1页
品一品
2.快速浏览第二段,划出直 接描写土地语句。
第12页
3.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 语句,联络文章背景,了解、琢磨这 些句子。
第13页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胸膛上……因为我经 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个热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名字……使我不得不 回去。 (3)当我记起故乡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 里来。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故乡。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漂亮故乡出现在我面 前……洗去她一切污秽和耻辱。 (6)在故乡土地上……在那沉重镐头上留着 我手印。
第8页
对故乡土地炽痛热爱之情和强 烈爱国情怀。
第9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品一品
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景 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 删去二分之一怎样?
第10页
碧绿白桦林、奔流似马群、蒙古狗、 红布似高粱、金黄豆粒、黑色土地、斑 斓山雕、飞驰鹿群、煤块、赤色足金、 悠远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 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代表事物,代表着 关东大地特征。它能够使读者充分了解 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漂亮丰饶,也 能够唤起读者想象。
第16页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想了故 乡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足迹,显示了 与土地密不可分关系,现有对故土深情 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忧伤和愤恨,更 有面对土地发出铮铮誓言,流露出强烈 爱国情怀。最终我要用艾青诗来抒发我 内心感受: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17页
课后作业:
1.动情朗诵课文,充分体会作者情 感。 2.将阅读中感悟写出来。
第18页
土地 誓言
第1页
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辽宁省昌图人,当代作家,1932年考 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 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小 说创作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海》、《长江》。

土地的誓言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教案获奖 (1)

土地的誓言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教案获奖 (1)

《土地的誓言》【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1、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

认真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资料,了解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来源。

2、感情朗读法。

认真听读文章,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浓浓的爱国情感。

3、情景联想法。

对于文中描绘的种种意象,要联想自身类似的生活,展开想象。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谰语()亘古()污秽()斑斓()田垄()蚱蜢()默契()2、解释下列词语。

炽痛标直默契谰语亘古污秽3、上网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作者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三遍,要求准确、流利,并把你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写下来。

二、课堂学习·研讨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931年9月18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

(板书课题)活动一:整体感知,走进故乡看到这个题目,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这里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发出的?好!下面就让我们听读课文,一同走进端木蕻良的故乡,去聆听他的呼喊,去感受他的深情吧!(出示幻灯片)听读文章,思考:1、注意朗读的语气、重读、节奏和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7 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国情、故园情。

2.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增强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鼓励他们将来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确切含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跟着唱学生听、唱完谈感受。

教师:是的,歌曲再现了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占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国土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蹂躏了十年。

1941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三、知识小窗1.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

他们有的加入了“左联”,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

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呼告、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文意,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誓言1.“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他们无时无刻不渴望回到那可爱的故乡。

他们用各种方式抒发对故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就是其中特别典型的一篇。

默读课文,找到并自由朗读端木蕻良的誓言。

2.土地的誓言,不是土地在宣誓,而是?任务二触摸土地1.誓言是一种感情特别强烈的语言,如金石掷地有声,如巨浪惊涛澎湃,如果这篇文章只有这些誓言,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一首直抒胸臆的诗,或者一篇战斗的檄文,一张政治传单,一串空洞的口号,很显然,《土地的誓言》不是这样。

除了有誓言,还有土地。

请跳读课文,找到作者集中描写土地的两处文字,你选用了什么颜色的荧光笔来标记这几段文字,为什么?2.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预设:这是一片值得我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这是一片值得我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的土地。

3.仔细比较这两段描写土地在语言表达在形式上的不同,参考课文旁边和后面的阅读提示,小组讨论,为什么同一个人写同一片土地,却用了不同的形式呢?预设:情感浓度决定抒情方式,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土地的誓言》-省赛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土地的誓言》-省赛一等奖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情导入(出示中国地图)(截屏)同学们知道这是中国版图的哪个部分吗是的,东北三省。

你知道吗曾经有一段特殊的日子,千千万万东北的父老乡亲,在异地他乡久久地思念着东北这块黑土地(白板展示地图),却又久久不能回去。

终于,一位流浪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

(板书课题)二.解题学贵有疑。

当同学们初看这个题目时会有什么疑惑呢(白板)出示: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三.字词检测(出示字词卡片)这些词你会读吗“污秽”的“秽”,这是个形声字,从禾,岁声,本义是“荒废,长满野草”。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一句中就是用到了它的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肮脏,污秽就是肮脏的的东西。

现在我们就把这些字词送入课文,三、触摸大地,体味情感(一)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圈点勾画文中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思考“这是一片的土地,表现在”(出示)(点击视频朗诵)伴随着音乐,通过这些方块,相信同学们都被字里行间的感情打动了,那么请同学们说说你听到的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明确:美丽、丰饶。

(聚焦并圈画)“当我想起…怪诞的狂风,”1、能告诉大家通过这些表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吗这段文字中还有哪些景物能引发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选取一两处景物进行描述。

指导朗读长句(聚焦“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2、(热区)“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你觉得从哪一个字特别能体现这里的富饶“厌”字它很形象地说明了粮食多,可见麻雀不是吃饱了,而是已经吃得厌掉了。

土地的誓言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写。

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已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整整十年。

对于作者来说,那片土地是他内心失去的美好家园。

这篇几近散文诗的文章,成于一个特定的时代,烙印着时代深刻的过往,悲泣着无比沉重的国殇。

它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溢着众多鲜明的意象,激扬着饱满、热烈、深沉的爱国之情。

文章精彩之处在于,其中热烈的语言、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表达出作者内心不可遏制的、如浪潮一样澎湃的激情。

学情分析国运多难,家园沦陷,痛彻心扉的思念和耻辱,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来说,显得遥远而陌生。

如果再加上历史知识的匮乏,有些孩子可能连“九一八”事变都不知晓。

可是,学生们那份潜藏在心底的爱国情怀,是深沉而炽烈的。

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来一次情感饱满的诵读,读出作者的深情,通过文章再现历史,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设计者:刘宏业本教学设计荣获江苏南京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女子课赛一等奖。

有改动)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东北土地的美丽,领会作者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语言技巧的表达效果。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章语言。

2.朗读过程的评价和指导。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与东北国土沦陷及作者端木蕻良有关的资料。

2.制作带有重点问题、重点语句和课文插图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以东北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富饶的关东平原遭到日寇的铁蹄践踏,无数东北同胞背井离乡,四处流亡;“九一八”事变十年之后,他们仍然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3、理解作者浓郁的家园情、爱国情。

二、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理解作者浓郁的家园情、爱国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课件展示法、合作朗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展示歌词),音乐结束后,师导入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之一。

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却不能归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背景介绍
1、展示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
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3、背景知识: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

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三)听读课文,述说感受
1、听老师朗诵,说说你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2、根据原文,在下列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深夜()的蒙古狗,()的山雕,狐仙姑深夜的(),原野上()的风。

填写词语,引出重难点词语
3、易错词
挚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
默契蚱蜢污秽谰语田垄
过渡:听完老师的朗读,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我可爱的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我那可爱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
(四)速读课文,简要批注
1、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思考: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
参考句式: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

注意是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

生边读边在书上批注,师下座位指导批注
广袤、美丽、丰饶、和谐、神秘
生展示的时候老师可适时指导朗读。

2、面对如此美景,此时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他的感情如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这种情感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3、如果把“泛滥”改成“涌动”“澎湃”好不好?
这样写可以让作者的心情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这是贬词褒用
(五)自读课文,分享体验
1、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泛滥的语句,先小组内自读,再说说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思念、热爱、赞美、渴望回归、悲痛
指导学生朗读
呻吟、埋葬可以在此处解决
写作背景可以在这里展示或重申。

(六)大声表白,明晰誓言
1、作者的家乡是如此美丽丰饶,却遭到请略破坏,面对这块厚重的黑土地,作者的誓言表达了哪些决心?
“我必须回去”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2、眷恋乡土,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

因此,眷恋乡土就染上了强烈的爱国色彩。

(七)拓展阅读,延伸情感
1、座右铭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

2、齐读《少年中国说》
(八)课后作业:
1.将“我爱这土地”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写赏析性批注。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3,5,7-10小题。

(九)板书设计:
挚爱的故乡:美丽、富饶、斑斓(侧面描写)土地的誓言
饱含的深情:热爱、思念、悲痛(直接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