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精神科急症

老年人的精神科急症
老年人的精神科急症

老年人的精神科急症

張景瑞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

老年人求診於急診的問題中,約有5%為各類精神及行為問題(1),有些如焦躁不安、激動(agitation)、遊走或走失、自我忽視(self-neglect)等,不至於立即危及生命。本文將集中討論可能危及生命的三大急症:譫妄(delirium),與藥物有關的急症,自殺。

一、譫妄

譫妄症是造成老年人急性混亂狀態(acute confusional state)最主要的原因,其發生率極高,因此甚至被稱為”Everyman’s psychosis”,估計70歲以上老人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在住院過程中會出現時間不等之譫妄表現(2)。老年人,有酒精、藥物濫用者或有腦傷、腦疾病(如痴呆《失智》症)者更易發生(2)。最常誘發譫妄症發生者為藥物(尤其是抗膽鹼藥物)、感染(特別是泌尿道與肺部感染)及內科疾病(尤其是造成心肺功能不全或衰竭的各種疾病),其他原因可見表一(1)。作者經驗中,藥物(將於下段敘述)及泌尿道感染是最容易被一般醫護人員忽略的兩大原因,因此若遍查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時,回頭檢視病人原先用藥加作尿液檢查,常有意外發現。

依據DSM-IV之診斷準則(3),譫妄症是在短時間內(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的意識障礙、注意力問題,且意識狀態在一天之內可能時好時壞(fluctuating course),若出現認知功能退化(如記憶、定向感、語言障礙)或有幻覺(尤其是視幻覺),且無法以痴呆(失智)症之病程解釋(通常為較長期緩慢退化),則更可支持此診斷,因此診斷並不困難。比較需要鑑別診斷的是痴呆與精神病,通常詢問照顧者,由以往病史即可判斷,即使無法明顯區分,因譫妄症為可逆病程,且若未正確找出病因,致死率高,仍應列為首要得排除之診斷。

譫妄症之治療,最優先應確定致病因,如前述藥物與泌尿道感染只要停用致病藥物或對症下藥,經常不須任何精神科藥物即可控制病情。若病人混亂、症狀干擾或失眠,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以往最常使用haloperidol 0.5mg~1mg/天(滴

劑約10-20滴),太亂無法口服亦可使用肌肉注射haloperidol 2mg~5mg/每小時,直到病人穩定(2)。因haloperidol在老年人常引起厲害的副作用(如錐體外症候群、跌倒、吸入性肺炎),最近越來越多精神科醫師選用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risperidone 0.75mg~1.75mg/天(口服錠劑或滴劑)(4),或quetiapine 12.5mg~100mg/天(作者個人經驗),副作用少得多,遺憾的是此二藥均無短效針劑可使用。要注意的是傳統鎮定劑(Benzodiazepine)如lorazepam(Ativan)、estazolam(Eurodin)等會使譫妄症惡化,應避免使用。

早期文獻中,80%譫妄症病人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但其死亡率也高達

20~35%(1),現代醫療更了解其危險因子及照料方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已大幅改善其預後並縮短病程(5)。

二、與藥物相關的精神科急症

有某些治療身體疾病的藥物會引起精神症狀(所謂的器質性精神病症狀),也有某些精神科藥物會引起內科或神經科疾病,老年人對藥物副作用更敏感,且常服用多種藥物,彼此之交互作用,使藥物引起副作用之機會更大(6)。針對幾個最可能造成生命危險(life threatening)的藥物副作用症候群(1,7)略述如下:(一)譫妄症與抗膽鹼症候群(anticholinergic syndrome):

抗巴金森病藥物、三環類抗鬱劑(如imipramine(Tofranil))、腸胃用藥H2 blocker(如cimetidine(Tagamet)、ranitidine(Zantac))及

泌尿科用藥(如 oxybutynin(Ditropan))是大家較熟知會引起譫妄症

及抗膽鹼症候群的藥物,但如表二所列之其他內科用藥,如

prednisolone、theophylline、digoxin、dipyridamole(Persantin),甚至

captopril也有類atropine 活性,而可能使病人意識惡化或出現精神病症

狀,恐怕是許多人會疏忽的(8)。所謂抗膽鹼症候群,可能有口乾、皮

膚及眼睛乾、心悸、幻覺、躁動不安等症狀,尤其是長期服用精神科

藥物或抗組織胺(如感冒糖漿)引起之慢性抗膽鹼藥中毒者(9),常因症狀

不明顯而誤診,更應注意。

除上述藥物外,因carbamazepine(Tegretol)(治療三叉神經痛及躁鬱症)與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如fluoxetine(Prozac)、

sertraline(Zoloft)引起之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症候群(SIADH)及併發之低血鈉症(10)也不罕見。老年人急診發現譫妄症的原因為低血鈉

時,務必注意是否為SSRI引起,並應及早停用。

(二)惡性抗精神病藥物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簡稱NMS):

此症候群為不常見但致死率高達15~30%的抗精神病藥物引起之併發症,最常見於傳統高效價之藥物,如haloperidol、fluphenazine,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risperidone、olanzapine等也都有報告。典型症

狀為高燒(通常>39℃)及厲害的全身肌肉僵硬(rigidity),常見但不一定出現者為意識混亂及自主神經不穩定(如大量流汗、血壓不穩定

等),實驗室檢查通常有CPK大量提高,直接造成致命者通常為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及急性腎衰竭。若急診發現前述症狀,且病人最近有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史(即使haloperidol 低到0.5~1mg 或使用止吐藥metoclopramine(Primperam))均應優先考慮本診斷。治療上通常須住入ICU,馬上停掉致病藥物,並給予Dopamine刺激藥物(1,7)(如bromocriptine)或肌肉鬆弛劑(如dantrolene)。

(三)血清素過度刺激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

通常為倂用二種以上血清素刺激性藥物(如SSRI加MAOI)造成,主要症狀如全身抖動、坐立不安、大量流汗、腹瀉、意識混亂,有時

與NMS不易鑑別(11)。因台灣從未使用過 MAOI,此症候群較少見,但目前的新減肥藥sibutramine(Reductil,諾美婷)為作用於腦部的選擇性血清素-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應避免與抗鬱劑SSRI

(fluoxetine、sertraline)等併用,以避免此危險症候群之發生。作者

經驗中,國內仍有不少人如此併用,急診工作人員不得不注意。

Serotonin Syndrome通常只要停用致病藥物及支持性療法即可。

(四)鋰鹽中毒:

鋰鹽為治療躁鬱症的標準用藥,雖然目前已有替代藥物,使用量逐漸減少,但在急診處仍偶而會見到自殺或身體疾病(發燒、嘔吐)

或併用NSAID脫水造成鋰鹽中毒個案。輕度中毒時有輕微手抖、焦躁

不安、腹瀉、口齒不清等症狀,較嚴重時則有ataxia,譫妄甚至昏迷等

症狀。一般在血清鋰鹽濃度>4mEq/L以上才會有生命危險,但老年人

有時在<1.0mEq/L就會出現上述嚴重症狀,特別是老人常因酸痛合併

使用NSAID時更應注意(7)。一般情形下只要停藥,給予充分的水份補

充即可恢復,嚴重個案則須立即血液透析。

(五)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糖尿病及酮酸中毒(12):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clozapine、risperidone、olanzapine、quetiapine等)雖然有較少的錐體外副作用(EPS),但造成糖尿病及

酮酸中毒(DKA)之機會比傳統藥物更高,尤其是clozapine及

olanzapine二藥,此二藥也容易造成三酸甘油脂增加。在急診處若發現

服用這些藥物而血糖偏高且以前沒有糖尿病病史,或原來血糖控制良

好者突然惡化,均應想到此可能。治療上最特別的是因這群病人突然

停藥可能造成精神病惡化,尤其是 clozapine停藥引起之膽鹼反彈精神

病(Cholinergic rebound psychosis)更難處理,因此一般不建議停用抗

精神病藥物,而應先治療其DKA,再逐步減少其抗精神病藥物用量。

三、老年人的自殺

2002年65歲以上人口約佔台灣全國人口9%,但老年自殺個案佔全部自殺個案22%,當年自殺身亡者有3053人(13.6/10萬人),其中老年男性412人(39.8/10萬人),老年女性266人(27.5/10萬人),顯示老年人的自殺為一般人口之2~3倍(13),老年男性特別高,此趨勢與國外相近。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所有老年人自殺身亡個案中有80%罹患情感性精神病(特別是憂鬱症),物質濫用者60%,精神分裂症10%(14),顯示治療精神疾病是預防老年人自殺的最有效方

法。老年人的自殺比年輕人更難預防的原因之一是老年人較少有自殺做態(gesture)或提出警告訊號,經常直接用猛烈、直接致死的方法(如上吊、跳水、喝農藥)尋死,因此不易挽回(15)。急診工作人員應有的認識則是若在急診遇到老年人自殺企圖獲救者,其一個月內再自殺率極高,通常會自殺成功,因此在基本內外科處理後,應照會精神科,必要時安排精神科住院。

除精神疾病外,單身男性、健康不佳、孤獨且經濟能力不好者,也是自殺的高危險群,若這群病人在病史詢問中表達對現實生活不滿意、覺得生活空虛、或憂心忡忡、好像有不幸之事要臨頭或大部分時間覺得悶悶不樂,有以上四項之一時,均為自殺之高危險群,應特別關注(16)。其他如45歲以後首次發生之焦慮症、慮病症;超過一年以上之哀傷反應(grief reaction);有明顯無助、無用、無望感;中風或某些癌症(如胰臟癌)等均為老年憂鬱症可能之高危險群(17)。

結語:

老年人因精神、行為症狀而出現於急診室時,檢傷分類時應優先考慮是否為身體疾病或藥物引起,因為精神症狀常隱藏了內科疾病的表現,也有許多嚴重身體疾病或藥物的第一個表徵為精神症狀,這些疾病有很多是嚴重、但可以挽回者。急診室的工作人員應熟悉譫妄的意識狀態判斷,認知功能的初步篩檢與自殺的危險因子及篩檢問題等技能,以充分處理可能面對的危急生命的老年精神科急症(18)。

References:

1. Tueth MJ, Zuberi P. Life-threatening psychiatric emergencies in the elderly: overview. 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 1999;12:60-6.

2. 張景瑞、林信男: 譫妄症。醫學繼續教育1992;2:691-699.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the four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

4.

4. Alexopoulos GS, Streim J, Carpenter D, Docherty JP ed. The Expert Consensus Guideline Series: Using antipsychotic agents in older patients. J Clin Psychiatry 2004;65 (suppl 2): 22.

5.Inouye SK, Bogardus ST Jr, Charpentier PA, Leo-Summers L, Acampora D, Holford TR, Cooney LM Jr. A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 N Engl J Med. 1999;340: 669-7

6.

6. Zubenko GS, Sunderland T. Geriatric psychopharmacology: why does age matter? Harv Rev Psychiatry. 2000;7:311-33.

7. Kennedy GJ, Onuogu E, Lowinger R. Psychiatric emergencies: rapid response and life-saving therapies. Geriatrics. 1999;54:38-42, 45-6.

8. Mintzer J, Burns A. Anticholinergic side-effects of drugs in elderly people. J Roy Soc Med. 2000;93:457-62.

9.Vangala VR, Tueth MJ. Chronic anticholinergic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older patients. Geriatrics. 2003;58:36-7.

10.Bouman WP, Pinner G, Johnson H. Incidence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 induced hyponatraemia due to the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 secretion in the elderly.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1998;13:12-5.

11. Sternbach H. The serotonin syndrome.Am J Psychiatry. 1991;148:705-13.

1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obesity and diabetes.J Clin Psychiatry. 2004;65:267-72.

13.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5953329.html,.tw/statistics/

14.Conwell Y. Management of suicidal behavior in the elderly. Psychiatr Clin North Am. 1997;20:667-83.

15.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icidal behaviors.Am J Psychiatry. 2003;160(11 Suppl):1-60.

16. Levestone S, Howard R. Depression in elderly people. London. Martin

Dunitz,1997. P.32.

17. 張景瑞: 老年精神醫學. 李明濱主編:實用精神醫學, 第二版. 台北: 台大醫學院出版, 2000. p.362-364.

18. Minden SL. Elderly psych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In Bassuk EL and Birk AW eds. Emergency Psychiatry: concepts, method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Plenum Press,1984, 354.

Table 1. Common Causes of Delirium in the Elderly

1. Medications: anticholinergic drugs, digitalis, steroids and

cimetidine

2.Metabolic conditions: hypoxia, acid-base imbalance,

electrolyte imbalance and dehydration

3.Medical illnes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ulmonary insufficiency, thyroid diseases

4.alcohol and drug withdrawal state

5.Infection: esp.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pneumonia

6.Neurological disorders: such as subdural hematoma,

stroke

Adapted from reference 1.

Table 2. In vitro anticholinergic activity ( at 10 nmol/L)

of the most commonly prescribed medications to the elderly Atropine-like activity

(ranked from high to low)

Cimetidine

Prednisolone

Theophylline

Digoxin

Nifedipine

Furosemide

Ranitidine

Isosorbide

Warfarin

Dipyridamole

Codeine

Captopril

Adapted from reference 8.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医务科 2016年12月14日

第一章:急性发热 一、急性发热 发热分度:低热:37-38℃,中热: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 二、发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精神科对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导致感染,不论是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均可引起急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1)药源性发热: ①5-羟色胺综合征(serotonin syndrome,SS)指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S在体内蓄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详,引起S升高的药物如:SSRIs、TCAs、MAOIs、SNRIs等。 临床特点:①精神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改变、昏迷、激越、失眠;②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不稳、腹泻;③神经系统症状:肌阵挛、震颤、寒战、肌强直、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瞳孔散大、静坐不能。严重时可出现肾衰、癫痫大发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停用致病药物;对症治疗,如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肌张力增高,抗癫痫药控制癫痫大发作;必要时给予

5-HT2A受体拮抗剂(赛庚啶)。 ②氯氮平所致的发热:一般发生在早期阶段,如数天内出现,抗炎对症治疗往往不能消除发热症状,而减药、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再次用药可重新引起发热。发生机制不详,推测是一种变态反应,较符合III型变态反应。氯氮平作为变态原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氯氮平接触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某些组织(如关节,咽部等),激活补休系统,引起炎性反应。其发热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个体差异,对药物过度敏感;②给药速度过快或剂量较大。 ③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为: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等四大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发生NMS的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剂量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紧张症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病程持续数小时-7天。严重者死于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为20%-30%。需与脑炎、致死性紧张症鉴别。 治疗原则: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补液、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处理。可用多巴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 抢救流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3)舒适护理: ①口腔护理。 ②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③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 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2)安全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②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③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④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⑤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③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 ①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④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⑤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⑥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 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4.大小便护理

常见急诊处理

头部受到强烈打击时 1.陷人昏迷状态者,要轻轻地翻身,使成侧卧位,并记录时间。 2.不可让病人受震动或使病人颈部前屈而尽量保持后仰位置。 3.安静地转送至脑神经外科医生处。 眼中进人异物时 1.翻开下眼睑检查。 2.翻开上眼睑检查。 3.找到异物时,用水浸湿棉签,沾取异物。 4.用流动水冲洗眼睛。冲洗中让患者不断地眨眼。 牙痛时 1.温水漱口,用牙签除去龋齿蚀孔中的食物。之后,用小苏打水漱口,再填入用小苏打粉团成的小九。 2.口服阿司匹林。接触到植物性刺激物时碰漆而受刺激时,应先用橄榄油擦掉漆。决不可抓搔皮肤。没有橄榄油,就用多脂肥皂在流动水下把刺激物冲洗干净。勿烤火或日晒。涂可的松软膏。重症或有发热时,请皮肤科医生诊治。 直立性眩晕 晕倒时,要立即解开衣服,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取侧卧位,头部要低,静卧。通常经2—3分钟即应有好转。如果时间拖长,或经常发生晕倒时,送医院请脑神经专科医生诊治。 咯血与呕血 1.要从精神上稳住病人,勿使发慌,让其卧床并保持安静。 2.咯血时,血中混有气泡,血色鲜红。大量咯血时,注意勿使窒息,应将头部放低,并侧卧休息。一般都会自行止血。 3.呕血时,血色暗红或呈咖啡渣色。同样要保持精神和肉体的安静。应取倒卧位,以防窒息。冷却法只是一时之计。要请内科医生出诊。光化学烟雾轻症,用流动水洗眼、漱口。漱口水用8%小苏打液即可。喘气费劲,一般都是精神性的。病人须转移至空气清新的房间里,卧床休息,轻轻喘气以调匀呼吸。 耳内进人异物时 1.若是昆虫,用光照耳,即可飞出。 2.若是豆类等物,不要强行取出,要到耳鼻喉科医生那里就诊。鼻内进人异物时可尝试把发夹的圆头顺着鼻孔壁插进,把异物带出来。

精神科规章制度

精神科工作制度 1.精神科医、护、技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制定的医疗管理、医护技术操作等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关于精神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 2.配备具有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资格的医师,开展精神疾病的科学诊断、有效治疗和积极康复工作。严格执行有关麻醉、精神类药品的使用管理规定。 3.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社会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4.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的病员,两次门诊复诊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科主任、主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和査房,解决疑难病例。 5.对精神病人应有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不歧视和讽刺病人,不能将其病态、言语、行为作为谈笑资料。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平等相待。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答复.不能办理的应耐心说明解释,既要体贴关心,又要掌握原则,不得与病人争吵,不得殴打、责难、侮辱病人,禁止与病人发生借贷、馈赠往来。 6.必须熟悉病人的生活、面貌特征、病情、风俗习惯、护理要点,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了解病人的地址与工作单. 位,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采取紧急措施 7.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如无业务上的需要,非工作时间内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得在病房逗留,不得在病房交谈、会客、办私事,下班人员不得在病房内看电视、娱乐。病人睡眠后应保持病房安静。 8.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警惕性,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遇有紧急情况时态度要镇静、处理要果断、恰当,确保病人的安全。 9.认真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加强心理护理,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不得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及预后.不能把病人带入职工宿舍和为私人干活,不得向病人、家属暴露医院内部情况,如事故及差错、工作人员私生活及地址等。 10.工作时穿工作服,带工作帽,仪表端正,整洁,衣着朴素大方,禁止佩戴装饰品。保持门诊及住院康复环境安静、整洁、优美。 11.工作中要做到五好(态度好、照顾好、解释好、技术好、团结好),四轻(脚步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八注意(注意语言态度、注意心理状态、注意防止意外、注意增加营养、注意延长睡眠、注意整洁美观、注意娱乐活动、注意隔离消毒)。 12.要妥善保管好钥匙,防止丢失。 精神科病区管理制度 1.病区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注意通风。工作人员做到脚步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布局有序。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不断改进病区工作。 5.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带胸牌上岗。 6.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査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精神科健康教育制度 一、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家属,以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入院时、诊疗过程中以及患者出院时,均应根据病情和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介绍、探视制度、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出院指导等。 三、由组长制定每月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应多样化,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