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

合集下载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式和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2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和手术情况。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分钟,无一例复发,所有患儿无阴囊血肿及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科的常见病,传统术式切口长,损伤大,术后有明显的切口瘢痕。

我院近年来采用下腹正中线旁1.5cm处皮肤横纹处1cm长小横切口,行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26例,男12例,女3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4岁;病程1个月~10年。

手术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麻醉,取下腹正中线旁1.5cm处皮肤横纹处1cm长横切口。

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用小拉钩向下方牵开,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内侧寻找疝囊,上提出切口,可见同侧睾丸向上移位,注意保护输精管及其精索血管(男性)。

女性在外环处可见子宫圆韧带,在其内侧可见疝囊。

小纱块钝性剥离疝囊,见腹膜外脂肪后,已到内环口。

显露内环口,使其周围组织剥离疝囊。

将疝囊旋转360°后,横行钳夹疝囊提起,用小纱块压迫疝囊剥离下的组织。

在疝囊颈处用双1号丝线缝扎并打结,高位结扎疝囊,距结扎线1cm处剪去多余的疝囊。

创面止血后,向下牵拉睾丸使其复位。

小拉钩向下牵拉显露皮下环后,钳夹提起,1号丝线缝合提起的皮下环口的对角一针,以缩小外环口。

皮肤切口缝合一针,对皮、包扎。

术后沙包压迫伤口。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20分钟,平均10分钟;平均住院3天,6天拆线,无并发症,全部愈合良好,随诊无一例复发。

讨论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

是先天形成的,胎儿鞘状突随睾丸下降时闭合不全,腹压增高时,未闭鞘突扩张,使腹腔内容物外移而行成。

并非腹壁缺损所致。

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 R656.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111-02小儿腹股沟疝的病因、发病特点、腹股沟部解剖、手术方法等均与成人不同。

通常不修补内环和腹股沟管壁,具有小儿疝的手术特点。

现结合我院10年间收治的751例小儿腹股沟疝,叙述手术治疗特点。

1 病因与发病特点小儿腹股沟疝的病因是腹膜鞘突未闭。

胚胎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出一袋状突起,称为腹膜过滤鞘突。

它随睾丸引带下降进入阴囊,鞘突盲端将睾丸大部分包裹,上端与腹腔相通。

出生前后由睾丸和内环两端向中间才形成纤维条索,若鞘突未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腹腔脏器进入鞘突就形成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是在解剖发育过程中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发病特点:以婴幼儿居多,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减少。

2 手术时机的选择2.1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时机据报道,新生儿90%有腹膜鞘突未闭,出生后6个月内还有继续闭合的可能,以后闭合的机会越来越小。

若没有箝闭的腹股沟疝,观察6个月不愈者,再行手术治疗。

2.2婴幼儿箝闭疝手术时机婴幼儿腹股沟管只有1.0—1.2cm,是成人的1/4,而且走行近于垂直状态。

腹压增加时内外环几乎重叠,外环又狭小,所以容易发生箝闭疝。

箝闭后自行还纳困难。

虽然经用镇静药、热敷、按摩等处理,有时能还纳,但反复箝闭,还能造成肠壁水肿、出血、穿孔。

我们认为,箝闭疝经8小时不能还纳复位,应急诊手术治疗。

若能还纳可暂不急于手术,因箝闭疝周围组织水肿、脆弱,分离疝囊困难,不但易损伤精索,也会撕裂菲薄的疝囊颈,造成高位结扎不全术后再发。

若还纳后再观察48—72小时,行手术治疗最为有利,切不可等待下次箝闭再手术治疗。

3 手术操作步骤及要点3.1切口选择可沿耻骨上方皮肤横纹,在内环处行横切口,也可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行斜切口。

两者长均为3—4cm。

斜切口显露术野充分,解剖关系清晰,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3.2外环的处理婴幼儿腹股沟管短,不必切开外环,只用小钩牵拉外环就能达到疝囊高位结扎的目的。

对腹股沟斜疝手术论文

对腹股沟斜疝手术论文

对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体会摘要:一个多世纪以来,腹股沟斜疝手术虽经种种变革与创新,特别是50年代以后,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腹壁缺损差异程度,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但均未能彻底解决术后复发问题,为此,外科医师同仁们仍需努力。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46-02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吊气,是最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之一。

此种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径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

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1 临床表现1.1. 易复性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

1.2 肿块质软,呈带蒂“梨形”,可达阴囊或大阴唇。

1.3 体检时用手指伸进腹股沟管外环,可发现外环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

病者再站立,并咳嗽,疝不再出现。

1.4 难复性斜疝者,平卧时疝亦不消失。

1.5 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

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征象。

1.6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绞窄时间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

2 病例呈现唐正坤,男,22岁,住金沙县安洛乡平子寨野猪塘组。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包块开始如板栗大小、无痛,呈进行性增大,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肉眼血尿。

包块每于久站及劳动时出现并增大,于平卧及休息时消失,院外一直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于遵义医学院查彩超示为“左侧腹股沟疝”。

今为求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求治于我院,以“左侧腹股沟斜疝”收住我科。

患者精神、饮食、夜休及二便正常。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横切口手术体会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横切口手术体会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横切口手术体会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发病特点、腹股沟解剖、手术方法等均与成人不同,通常不修补腹股沟管壁,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是其手术特点。

笔者近6年来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342例,均采用小横切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94例,其中疝内容物进入阴囊的134例,未进入阴囊的160例,女48例。

年龄2月~4岁301例,5~7岁41例,合并有鞘膜积液21例,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3例,精索鞘膜积液8例,斜疝嵌顿25例,18例复位成功后再手术,7例复位失败,直接手术治疗。

1.2手术方法氯胺酮全身麻醉(4岁以上的患者可以加用骶管麻醉,可以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术后复苏时间),于外环口处,平行于耻骨联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长约1-2cm,经外环口提取精索寻找疝囊,于疝囊颈部高位结扎。

双重结扎疝囊颈后,剪除多余组织时,应见疝囊颈消失于手术野内。

(嵌疝患者手术时需松解内环口,同时检查嵌顿肠管有无坏死),缝合皮肤切口2针,手术时间平均12min完毕。

2结果本组病例阴囊血肿或肿胀72例,均自行吸收痊愈;术后1年复发15例,再次手术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隐睾,再次手术痊愈,2例出现精索鞘膜积液,穿刺抽吸后痊愈,1例患者1周后复发,可能在高位结扎时有手术失误,其余患儿无任何并发症,均住院3~6天出院,6天拆线。

3讨论3.1腹股沟斜疝的特点腹股沟斜疝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疝囊常与精索和睾丸紧密附着。

因处于发育过程,所以手术时,仅需高位结扎疝囊。

3.2小横切口斜疝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不须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证了腹外斜肌腱膜的完整性。

切口只需要1-2cm,创伤较小,住院3~6d,术后恢复快。

3.3该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但操作不当,术中增加操作难度,术后增加并发症。

现将手术体会总结如下:3.3.1寻找疝囊术中术者站在患儿右侧,在患儿耻骨上,相当于腹直肌外缘处的皮肤自然皱襞做小横切口。

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体会(附240例分析)

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体会(附240例分析)

疝手术病例 , 均采 取 静 脉 基 础 麻 醉 方 法 , 对嵌 顿 斜 疝 先 行 手法 复 位 , 量 避 免 急 诊 手 术 , 并 尽 以提 高 手 术 疗 效 , 少 手 术 创 伤 及路手术治疗的小儿斜疝 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结果 :4 4 20例斜疝小儿经腹股 沟入 路手术 , 平均手术 时 间 1 i, 院时间 1 3d 手术治愈率高 , 7mn 住 — , 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 : 经腹股沟人路手术 治疗小儿斜疝适合基层 医院特点 , 符合 小
疝, 2 4例为斜 疝嵌顿 , 中 7例手法复位成 功 ,8— 2h后手 其 4 7
术 , 嵌 顿 时 间超 过 1 , 取 手 术 处 理 ,5例 手 法 复位 失 2例 2h 采 1 败改急诊手术。 12 手 术 方 式 : 取 静 脉 基 础 麻 醉 , 儿 取 仰 卧 位 , 规 消 . 采 患 常
毒 , 巾, 铺 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及腹股沟韧带上 方 15— m作 . 2c
长 为 15~ m切 口 ( 大斜 疝 , 顿斜 疝 切 口适 当延 长 ) 切 . 2c 巨 嵌 ,
嵌顿水肿 , 急诊手术有撕裂疝囊之虞 。若 手法 复位失败 , 或嵌
顿 超 过 1 , 股 沟 、 囊 包 块 , 地 硬 , 部 红 、 。 有 便 血 2h 腹 阴 质 局 肿
斜疝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方 法
院 。 随访 3~ 6个 月 , 复 发 病例 。 无
11 一般资料 : 有病例均为我 院住 院小 儿斜疝手 术患者。 . 所
年 龄 最 小 8个 月 , 大 1 最 0岁 , 12例 , 6 男 7 女 8例 。 双侧 4 4例 , 单 侧 16例 , 中右 侧 14例 , 侧 7 9 其 2 左 2例 。3 0例 为 巨 大 型 斜

浅谈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体会

浅谈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体会

浅谈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体会目的:通过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病例的总结,获得对该手术的治疗经验。

方法:以我院2004年-2011年的12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为研究资料。

结果:手术比较成功,没有发生局部异物感,手术切口无感染,没有发生阴囊血肿的问题,患者在实施手术后2d就可做正常的活动,在7-8d以后就能出院,12例患者出院后,医院对其进行了回访,证实没有复发现象。

结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康复率高,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标签:腹股沟斜疝;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治疗1 手术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4-2011年的12例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2例,年龄28~70岁。

左侧疝为3例,右侧疝为4,单侧疝为5例。

1.2 手术用修补材料:手术中采用的疝填充物及补片是国外进口的定型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该产品采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编织成的,具有极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达到尽快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的目的。

1.3 手术的麻醉:12例患者在手术中采用的是硬膜外麻醉,其中有1例因为硬膜外穿刺失败,改用了另一种麻醉方法,腹股溝区三点麻醉。

1.4 手术的方法:手术的具体步骤是:(1)结合患者病情,选择5~7cm的常规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并进行适当的分离;(2)找到疝囊,向上游离到可以看见腹膜外脂肪,继续游离精索,在疝囊较小的情况下,不需切开,直接将其通过内环口内翻入腹腔;(3)在疝囊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横断,在离疝囊颈近端4~5cm处横断结扎,将缩小的疝囊逆行送至腹腔,然后立即将填充物置入疝环中,将疝环腹横筋膜与填充物瓣进行固定缝合,一般需要4-5针,固定的效果要好;(4)补片平整地放置在精索之后,将有缺口的一侧朝向精索环,在补片上缘的缺口处缝合一针,固定于腹横肌膜与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上结合缘,其下缘缝扎固定于超过耻骨结节缘1-2cm的腱膜组织上,要观察确认该组织能否承受应有的张力,展平网片,再与周围固定组织牢靠,手术后要以沙袋压迫伤口。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
20 0 7年 9月







V . 7 NO. b13 5
J u n lofW e ho e ialCol ge o r a nz u M d c l e
S p.0 e 2 07
不是 中枢性尿崩症的 影像学特异性 表现 , 因为 有研 究表明 , 约 1% 0的正 常人可 以出现 PH P 消失 ,某些原发性 垂体性侏 ] 儒症亦 常表现 为P H 失 旧 同时 , P消 ] ; 某些家族性 和特 发性 C I D 患者 的PH 以不消失 , P可 本组 中就 有4 表现P H 例 P 不消失 , 可 能 系部 分性C I D或垂体 后叶释放环 节有损 害或缺陷所 致 。 若将 本组完 全性 C I D 与部分性 C I M影 像进行 比较 , 以 D的 R 可 发现 这两类 C I M I D 的 R 表现 没有存 在明显 的差异 , 因此单 纯 依据 M I R 无法 区别 完全性 与部分性 C I 与有 关文献报道 的 D, 相符 『。D 的诊断 主要依靠 临床及实 验室检 查 , 8 CI 】 而病 因学 的诊断则 由影像学确定 。 I M 对脑软组织有 良 分辨率 , R 好 在观 察有 无微小病 变上明 显优于 c 扫描 ,且能特 征性地显 示 T PH M I CI P , R 是 D 首选 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 。 tJ O 【 5 】
[ 7 】
M a h i , laA, io M , t 1 Co r lto ewe nm a g n eM Vi Arc e . reai nb t e g— l a nei e o a c m a n ofp se orp t i r ndne r h tcr s n n e i gig o tr i t y a u o y— i u a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体会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体会

腹股 沟斜疝 无 张力 修补 手术护 理体 会
西 山煤 电集 团公 司职 工 总 医院 ( 3 0 3 高 洁 005)
我科 20 - 2 0 08 0 9年 共 收 治 腹 股 沟 斜 疝 4 8例 , 采 用 均 无 张力 疝 修 补 术 , 者 经 积 极治 疗 和 护 理 后 全 部 治 愈 出 院 , 患 现将 护 理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
修 补 术 ; 醉 方 式 都 采 用 连 续 硬 膜 外 麻 醉 , 后 7 8d拆 麻 术 ~ 线 , 院 时 间为 5 1 , 口~ 期 愈 合 , 住 ~ 0d 伤 全部 治 愈 出院 。病


次 性 VS 负压 引 流 材 料 有 较 好 的组 织 相 容 性 ,对 D
组 织 的 细 胞 毒性 、 肤 刺 激 性 、 敏 性 都 符 合 国 家 规 定 , 皮 致 不 会 引 起 再 感染 ; 时 有极 好 的组 织 相 容 性 , 面 护 创 材 料 张 同 创 力 强 , 合 时 能 耐 受一 定 牵 拉 力 度 , 出时 不 会 脱 落小 块 材 缝 取 料 于 创 面 , 时 能 耐受 负压 吸 引 ; 料 不 降 解 , 纤 维 脱 落 , 同 材 无
和修 复愈 合 能 力 。 ③ 功 能 锻 炼 : 后 指 导 进 行 患 肢 功 能 锻 术
明显 增 加 创 缘 组 织 血 管 内皮 细 胞 、 纤 维 细 胞 的增 殖 和 微 成
血 管密 度 , 进 慢 性 创 面 肉 芽 组 织 的 生 长 , 善 微 循 环 , 促 改 缩 短 创 面 愈 合 时 间 。且 创 面 用 生 物 透 性 膜 封 闭使 创 面 与 外 界
回流 , 后 可 用 “ 字 托 带 将 阴 囊 托 起 , 以 小 枕 抬 高 阴 术 T” 或

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体会

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体会

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体会【关键词】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体会腹股沟疝修补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很多,术后复发率多在5%- 10%。

现将本院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1998年至2007年,我院普外科曾收治腹股沟疝术后复发56 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例,年龄为32岁-78岁,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成功54例,其中有2例二次复发。

2 方法应用Shouldice方法施行疝修补术。

3 讨论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基本手术,复发率为10%左右。

因此复发性疝的再手术治疗,是普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3.1 复发原因复发性腹股沟疝可发生于术后6个月至30年这一漫长时期,其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机体和技术两方面:(1)技术方面早期复发,疝囊的遗漏,手术时疝囊高位结扎不到位,解剖异常处理的不够恰当。

缝合方式和切口感染等均可导致复发。

3.2 手术原则对于遗漏和新复发的疝组织缺损小于2.5cm的疝,仍可用首次腹股疝的术式。

对于组织缺损大于2.5cm可用网(2)机体方面复发比较晚,存在一些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如肺心病,腹水等。

还有由于局部组织牵拉致组织薄弱等。

片置入法。

我们观察到术中单纯行高位疝囊结扎后,令病人咳嗽时,可见疝囊残端由内内环向外环冲突现象。

同时手指插入内环口可感到很大的冲击力。

当内环口修补后,疝囊残端的冲击感即消失。

如暂不修补内环,只把联合腱逢在腹股沟韧带上来掩盖内环,当令病人咳嗽时,疝囊残端向外冲突亦然存在。

因此说明腹横筋膜和内环的修复对防止疝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3.3 手术要点(1)对有腹水,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应先处理好来降低手术复发率。

(2)再手术的重点是处理好疝囊,内环,腹股沟管壁三个关键环节。

①疝囊的处理,疝囊一定要高位结扎。

一般来说,不论疝囊处做“内荷包”“外荷包”,只要剪断结扎线后,残端等回缩到肌间而不显露于手术里方即可。

②内环的处理:内环口的修补是防止疝复发的重要步骤,内环口必须缩紧,缩紧的程度以容纳精索通过为度。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引言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

该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在腹股沟疝气治疗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了解腹股沟疝气在接受治疗之前,我首先对腹股沟疝气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腹股沟区域是人体较脆弱的部位之一,易于发生疝气。

我了解到腹股沟区域存在着一个称为鼠径环的结构,它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防止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缺陷突出。

但当鼠径环松弛或损伤时,内脏器官就会通过这个缺陷突出形成腹股沟疝气。

这种突出物可能随着活动或咳嗽而变大,并且可能引起不适和压迫感。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确诊患有腹股沟疝气后,我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选择一个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外科医生非常重要。

我咨询了多位医生,听取了他们对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的建议,并最终选择了一位经验丰富且备受推荐的医生进行治疗。

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前,我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心电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我的身体状况,并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停止服用某些药物,比如抗凝药物,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出血风险。

医生还告诉我在手术前一天晚上要禁食,并在手术前洗净腹部和鼠径区域。

手术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我决定进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传统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我选择了腹腔镜手术,因为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手术当天,我被送入手术室进行麻醉。

术前,医生再次核对我的个人信息和手术部位,并与整个手术团队进行了沟通。

在麻醉下,医生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必要的工具。

通过观察显示器上的图像,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疝气部位,并修复缺陷。

在我的案例中,医生使用了一种称为网片植入术的技术来加固鼠径环,并防止内脏器官再次突出。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迅速,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

随后,我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术后护理与康复在手术后的第一天,我需要留院观察。

医生会检查我的伤口并观察有无异常情况。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目的提高腹股沟斜疝的手术疗效。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3年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

结果80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均获治愈。

结论腹股沟斜疝治疗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标签:腹股沟斜疝;外环横小切口;腹膜前间隙;合成纤维网本文回顾了我院2010~2013年手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获得的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治疗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年龄2~70岁,均为择期手术病例。

其中单侧67例,双侧13例。

9~17岁12例(11.3%)。

18岁以上74例(69.7%)。

同时合并隐睾1例,鞘膜积液1例,前列腺肥大4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

1.2方法均采用手术方法。

15岁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2~17岁患者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2~8岁患儿采用腹股沟横小切口经外环途径手术方式;>18岁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中疝环缺损3 cm我们采用的是双层补片修补法;其中一层补片放入术中建立的腹膜前间隙,将补片展平,下缘盖住股管上口,上缘至内环和海氏三角缝合固定,另一层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1]。

1.3结果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经手术方法均治愈。

术后住院5~7 d,近期随访无疝复发,5例出现阴囊水肿,经抬高臀部渐消退。

2手术注意事项2.1婴幼儿斜疝手术的关键是寻找到鞘状突,找到鞘状突并结扎牢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点。

鞘状突一般位于精索前内侧,术中仔细分层寻找,用蚊式钳提起可疑的透明组织,都能找到。

但要做到耐心[2]。

2.2应用双层补片的病例需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游离一个与下层补片大小相当间隙并展开,注意保护腹壁下血管。

术中为了可靠的固定,并做到平整,把补片的下角修整成圆角状,以求适应腹股沟的形状,采用多点缝合不留明显缝隙。

2.3防止手术中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

腹股沟手术中,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或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关系,可被损伤,所以手术中做好神经性的保护。

16例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治疗体会

16例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治疗体会
1 诊断 . 2 1 . 患者有腹股 沟区可复性 肿块病史,在排 除直 疝情况下, .1 2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 腹股 沟部有较大且 难 以用手法完 全回纳
腹股 沟 滑动性 疝是指 自腹股 沟管突 出的脏器 和 f ) 或 其
系膜构成部 分疝囊 的疝,滑 出的脏器右侧常见为盲肠 ,左 侧 则 为乙状结 肠。盲肠或 乙状 结肠 的浆膜 层构成 疝囊 的后壁 , 并 向两侧 返折构成疝 囊的两侧和前壁 ,有时滑 出的脏器为膀 胱 。腹 股沟滑 动性疝发生率虽较低,但 由于其解剖结构 的特
1 81 9 7 . 97 :6 —1 2
( 收稿 E : 0 2 0 — 5 ( t 2 1 — 3 0 ) 收稿 日期 : 期 陈丹 云 )
Me ia n o a i n o ia Vo. . .4 Ma , 0 2 d c l n v t fChn 1 N0 1 y 2 1 I o 9
腹股沟 滑疝无 论在术前 的诊断 还是 术中的治疗 都有一定 的困
1 .1 B vn . 1 ea 法 3.
这是 一种较常用的方法,但只适用于较小
的滑动 性斜 疝,如盲肠滑 出。具体步骤是 ,切开疝囊 后,沿 盲肠 边缘 2c m处 弧形切开腹膜 , 切缘两端必须到达疝囊颈处 , 以保证在构成一个 完整的疝囊后可行高位结扎 。仔细游 离盲
经验体会 J g a t u 《 国 学 新 第9 i y ni i 中 医 创 》 卷第1t 总 2 ̄ 22 5 n h 4 ] 第2 J 0 年 月 ( J ) 4)1
1例腹股沟滑动性斜疝 的治疗体会 6
曹明智① 温养泽①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腹股 沟滑动性 斜疝 的手术治疗。 方法 : 首先游 离疝内容物 、疝 囊成形 和高位结 扎,再 行疝修 补术 。 结果 : 1 6例手术 均取得成功,无脏器损伤,术 后随访 12 ~ 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 腹股沟 滑动性 斜疝只要术前仔细诊断,术中认真解剖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再 不 同的修补方法 ,可避 免脏器损伤和减少术后 复发率 。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常会引起不适和疼痛感。

我在治疗腹股沟疝气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和经验想要分享。

首先,早期发现和就诊是非常重要的。

腹股沟疝气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但如果不及时处理,疝气可能会逐渐扩大,并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一旦出现腹股沟区域的不适和突出,应该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其次,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法。

我选择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中,医生会将一些腹股沟区域的组织重新放回到腹腔中,并加强腹股沟区域的壁,以减少再次复发的可能性。

手术后,需要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并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压力。

最后,术后康复很重要。

手术后的康复期通常会持续几周到几个月,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整。

避免过食和便秘,以免对手术部位产生过度压力。

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并避免过重的负重训练,以帮助恢复和加强腹股沟区域的肌肉。

总的来说,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法,术后的康复期也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整。

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议在治疗前咨询医生,以便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作为一种现代微创手术技术,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已经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

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微创手术的优势明显。

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小儿腹腔镜腹股沟
疝修补术的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对患儿身体的创伤
也更小。

2.手术操作需要严谨细致。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需要医生有一
定的经验和技能,因为患儿的腹部结构比成人更小,操作难度更大,需要
医生的手术技巧更为精细。

3.疗效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
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证明,但对于某些极度复杂或需要并发症处理的患者
来说,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手术方式。

总体来说,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患儿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低风险的手术方式,但在手术操作前需要医生细致的评估患儿的情况,以
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
・ 3 8・ 2 0 1 5 年7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研 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医药卫 生
腹腔 镜下 d , J L 腹 股沟 斜疝 手 术治疗 体 会
李 红 民
山东省 巨野县 大谢 集中心卫 生院, 山东菏泽 2 7 4 9 0 0
摘 要 :目的 :分析 并评 价 腹 腔 镜 治 疗 小 儿 腹 股 沟 斜 疝 的 方 法及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对 近 4 年 间我 院收 治 的 2 0 6 例 小 儿腹 股 沟 斜 疝 患 儿 经 腹 腔 镜 下 实施 疝 囊 高位 结扎 手 术 。结 果 :经 治 疗后 本 组 全 部 2 0 6 例 患 儿全 部 治 愈 ,发 现 对 侧 隐 匿 疝 7 8 例 ,早 期 少数 患儿 出现 阴囊积液 ,积 气,大多数在术后 7 2 h即 出现 消退 。随访 6 个 月至 1 年 ,无一例复发 ,无切 1 2 : 感染 、阴囊血肿 以及切 口裂 开等术后 并发症 。结论 : 采用腹腔镜 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具有创伤轻 、手 术时间短 、恢复快、遗留疤痕 小、创伤 小等优点 , 并可 同时发现部分 隐匿疝等优 点值得 临床 广泛推 广应 用。 关键词 : 腹股沟斜疝 ; 腹腔镜 ; 儿 童 中图分类号 : R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5 6 0 8( 2 0 1 5 )0 7 . 0 0 3 8 . 0 1
从1 9 8 2 年 G e r 最先 提 出并应用腹 腔镜 内环 关 闭术治疗 腹 腹股沟斜疝是, ] , J L J ' t - 科常见疾病 ,以斜疝为常见 ,小 儿腹 股沟疝 以来 ,腹腔镜用于腹股沟疝 的治疗越来越广泛 。t J , J L 腹 股沟 疝的发生主要是腹膜鞘突未 闭或 闭锁不全 ,再加上腹压增 股 沟疝 的手 术治疗 仅行 单纯疝 囊高 位结 扎术就 可达 到治疗 1 7 t 高而形成而并非因肌 肉薄弱 。传统 的小儿腹股沟斜疝 虽然 已经 的,无 需修 补缺损 。腹腔 镜下治疗 d , J L 腹股 沟斜疝操 作易行 , 相对 成人的斜疝手术做 了很大改进 ,手术效果确切 ,但手 术需 器 械 简 单 , 切 口小 ,损 伤 小 ,恢 复 快 ,受 到 外科 医生 和 患 儿 家 经腹 股 沟 管 游 离 疝 囊 ,小 儿 组 织 纤 细 薄 弱 ,筋 膜 层 次 、解 剖 属 的欢 迎 口 】 。我科 总结了 2 0 0 9 年1 0 月至2 0 1 3 年1 0 月 我院腹腔 界限与成人不同 ,如非专科医师操作极 易造成对包绕着疝囊 的

100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体会

100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体会
缝合拉拢 , 张力极高 , 同组织愈合 能力 不一致 , 不 一旦腹 压瞬 间急剧升高极 易复 发 。且 腹横筋 膜 的缺 损和 破坏是 腹股 沟
1 1 一般 资腹 股 其
沟斜疝 5 4例 , 侧 左 腹 股 沟斜 疝 1 单 7例 , 腹 股 沟 直 疝 2 右 0 例, 双侧 腹股 沟斜疝 3例 , 复发 疝 6例 , 伴有 高血 压 、 冠心 病 者 7例 , 慢性支 气管炎者 2例 , 前列 腺增生者 3例 。
讨 . 空 航 天 医 ,0 6,7 1 :3 航 2 0 1 ( )4 .
时空气 即刻填充 液体 消失后 的血肿 腔空 间 , 形成 颅 内积气 。
气颅发生可 影 响血 肿腔 内残 留液 的 吸 收 , 妨碍 脑 组织 的恢 复 , 重时可出现 张力 性气 颅 , 至危及 生命 。引 流术后 颅 严 甚 内快速减压使脑 复位过 快 , 亦可 造成 继发 出 血等并 发症 H 。 J
将治疗效果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无 张力疝修补治 疗腹 股 沟疝 , 年来 在我 国发展 迅 速 , 近 在基层 医院也逐渐 开展 及普 级 。因较传 统腹 股沟 疝治 疗有 许多优 点。 腹股 沟疝修补术 已有 10多年 的历史 , 0 尽管其 总体 疗效 尚满意 , 但在腹壁 缺损 较大 的情 况下 , 周 围不 同组 织 强行 将
硬膜 下血肿 , 患 者在极 小创 伤 下接受 治疗 。该法 优点 为 : 使 穿 刺针为能 自锁 固定硬 通道 技术 , 固定后 针体 无摇 摆 , 不切 割脑组 织 , 闭性 能好 , 渗漏 , 出血 。只需局 麻 , 密 不 不 无需 切 开 头皮 , 损伤小 , 安全 可靠 , 操作 简便 。手术 时 间短 , 术后 恢 复快 , 各个年龄段 均适 宜 , 特别 适用 于伴 有其 他严 重疾 患病

12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12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d , J L 腹股沟斜疝 是 由于 先天 性腹 膜鞘 状 突未 闭锁 或 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全所致… , 是小 儿外科 的常 见病 之一 , 可 见 于任何 年龄 段 的 儿童 , 但 以 2岁 以内的男性婴幼 儿最 多见。 由于 1岁 以上 的患 儿疝 自行 消失的可能性较 低 , 且 在哭闹时容易发生 嵌顿 , 故对 1 岁 以上 的患儿 , 若 疝仍未 自行愈 合 , 应 给予手 术治疗 , 如果 医院 条件较 好 , 在 门诊 也 可 开展 该 项 手 术 J 。2 0 0 9—0 1 —2 O 1 3一 O 1 , 我们在氯 胺酮 、 利多卡因麻醉下 , 取 患侧下腹 腹横纹 小切 口 ( 1~1 . 5 c m) , 行单 纯疝 囊 高位 结 扎术 , 治疗 d , J L 腹股 沟 斜疝 1 2 8例 , 效果满 意 , 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2 8例患儿 中男 1 2 0例 , 女 8例 ; 年龄 1~

8 4・
2 0 1 3年 5月 第 1 9卷 第 3期 HE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S U R G E R Y Ma y

2 0 1 3. V0 1 . 1 9. No . 3
1 2 8
谢辉东
J L 腹 股 沟斜 疝 的手 术 治 疗 体 会
临床表现是在腹股 沟 区或 阴囊 处有 柔 软 的可 复性 肿物 。在 咳 嗽、 哭闹、 用力 排便 时 肿物 出现 , 平 卧后 明显 缩小 或 完全 消 失。 随着体格 生长 , 腹肌 逐渐强 壮 , 1岁 以内的患儿有 自愈 的可 能。
因此 , 一 般 主张 对 年 龄 末 满 1岁 的 婴 儿 , 可 以暂 不 手 术 。 先 用 棉

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体会

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体会

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运用网塞和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和探讨其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20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资料。

结果:20例患者手术后各种比较参数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式,随访1年亦无复发病例。

结论:局部麻醉下运用网塞和补片作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成本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网塞和补片【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6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sh plug and patch without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tension repair experience and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3 December 20 cases of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without tension hernia repair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20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llow-up of 1 years and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with mesh perfix plug and mesh for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with shorter operation time, operation cost is low,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keywor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tension free hernioplasty mesh plug and patch无张力疝修补术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当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体会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体会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体会发表时间:2017-01-11T15:14:32.4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0期作者:张进山[导读] 总结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兴化市茅山镇卫生院江苏兴化 225713)【摘要】目的:总结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100例患者治疗结果与治疗过程。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耗时35~78min,平均时间为(47.7±2.6)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无复发病例。

结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用时短的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67-02 临床上将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组织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称之为腹股沟斜疝。

并发症多,手术时间长,易复发,治疗效果欠佳的传统手术方法已逐渐被兼具微创,操作简单,手术耗时短,治疗效果显著的无张力修补术所取代,本文对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100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包括男89例,女11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7±4.5)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8.7±1.4)年。

70例左侧斜疝,25例右侧斜疝,3例双侧疝,2例复发疝。

1.2 方法本次治疗所用术式为无张力疝填充式修补术,麻醉方式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于腹股斜区行一道手术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依次切开,避免损伤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选择在外环口游离精索,对内环口缺损范围、腹股沟后壁腹横筋膜的缺损情况进行观察,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充分游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
目的提高腹股沟斜疝的手术疗效。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3年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

结果80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均获治愈。

结论腹股沟斜疝治疗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标签:腹股沟斜疝;外环横小切口;腹膜前间隙;合成纤维网
本文回顾了我院2010~2013年手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获得的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治疗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年龄2~70岁,均为择期手术病例。

其中单侧67例,双侧13例。

9~17岁12例(11.3%)。

18岁以上74例(69.7%)。

同时合并隐睾1例,鞘膜积液1例,前列腺肥大4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

1.2方法均采用手术方法。

15岁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2~17岁患者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2~8岁患儿采用腹股沟横小切口经外环途径手术方式;>18岁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中疝环缺损3 cm我们采用的是双层补片修补法;其中一层补片放入术中建立的腹膜前间隙,将补片展平,下缘盖住股管上口,上缘至内环和海氏三角缝合固定,另一层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1]。

1.3结果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经手术方法均治愈。

术后住院5~7 d,近期随访无疝复发,5例出现阴囊水肿,经抬高臀部渐消退。

2手术注意事项
2.1婴幼儿斜疝手术的关键是寻找到鞘状突,找到鞘状突并结扎牢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点。

鞘状突一般位于精索前内侧,术中仔细分层寻找,用蚊式钳提起可疑的透明组织,都能找到。

但要做到耐心[2]。

2.2应用双层补片的病例需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游离一个与下层补片大小相当间隙并展开,注意保护腹壁下血管。

术中为了可靠的固定,并做到平整,把补片的下角修整成圆角状,以求适应腹股沟的形状,采用多点缝合不留明显缝隙。

2.3防止手术中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

腹股沟手术中,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或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关系,可被损伤,所以手术中做好神经性的保护。

2.4严格防止切口感染所有病例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止血,防止形成血肿而感染,对于使用补片的病例,因其材料是聚丙烯,属人体异物,都有潜在的排异
和感染的危险,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术中使用单股聚丙烯线,预防缝线反应[3]。

2.5对于有合并症的病例如长期慢性咳嗽疾病、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前列腺肥大、习惯性便秘,要在全身情况改善后或腹内高压因素解除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3讨论
3.1小儿腹股沟斜疝病因是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全或未闭,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中,前端有一个腹膜膨出,即鞘状突。

婴幼儿腹股沟管很短,从外环至内环间距约1 cm,所以经外环横小切口完全可将疝囊牵引至外环处达到高位结扎疝囊的目的。

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0.5~2 cm,在外环处切开,处理疝囊后能拉到内环高度结扎切断疝囊颈,不加修补。

此法简单、损伤小,一般手术时间仅20 min左右,且创伤小,减少了阴囊水肿。

因皮下埋线缝合,切口外观好,易为家属接受。

但可能因组织分辨不清,导致术后复发。

必须强调对局部解剖熟悉、操作准备。

婴幼儿皮肤薄而有张力,皮下脂肪层厚,脂肪颗粒大如玉米,白色透明,而筋膜下的脂肪颗粒细小而黄,分离完整的皮下筋膜较困难。

随着年龄增大,皮肤渐厚,皮下脂肪少,皮下筋膜可提起切开,筋膜下有脂肪。

层次清楚,可以显露白色较韧深筋膜,切口深筋膜,沿其内面向外钝性分离可见白亮坚硬的腹股沟韧带,沿此韧带向耻骨结节方向分离则可见到外环外脚及外环口。

亦可于术中用手指触摸体会外环位置,在外环部位逐层分离组织直至提睾肌筋膜。

一般找到外环,看清外环的界限后就可明确分离与寻找的范围。

分开提睾肌筋膜,一般即见色白质韧的疝囊,如找不到,可拉动睾丸使精索有张力,摸到精索,在精索的内前方寻找,如仍找不到,则将精索完整提出再仔细辨认,比较安全可靠。

小儿精索呈分散状紧贴疝囊后壁表面,分离疝囊时易损伤输精管,术中应尽量不用纱布作剥离,用蚊式钳仔细辨认分离,最终看见输精管及精索血管。

由于本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切口瘢痕小的优点,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3.2成人采用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考虑到基层患者经济原因,对于腹股沟区缺损较小的患者,选择腹横筋膜修补并用单层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对于腹股沟缺损较大的患者,采用双层补片修补,其中一层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另一层平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基于这种手术方式考虑原因有三:①理论基础:耻骨肌孔的解剖理论是疝外科修补手术的基础。

耻骨肌孔较薄弱,前只有一层腹横筋膜遮盖,如果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将导致疝的发生。

将补片置于创造好了的腹膜前间隙,能够覆盖整个耻骨肌孔,补片整贴在腹壁上,符合生理解剖,做到了真正的修补,杜绝疝的复发的可能。

②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Rutkow)比较,Rutkow术式不仅有平片网片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而且有圆锥形的网塞填塞内环口,使内环口消失,同时分散腹腔内的压力,理论上讲应比平片修补效果好,但笔者临床经验中,网塞呈圆锥状不能做到平整,从周边间隙从疝复发的可能。

③由于基层经济原因,网塞比较贵,所以我们选择双层补片修补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7-418.
[2]郭仁宣,苏东明.腹外疝的外科治疗[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12:242-247.
[3]龙涎滨,邱健.疝环充填式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7(6).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