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柳宗元并称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757-805),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与柳宗元、孟浩然、王维并称为“诗仙”。
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并称为“开元盛世三大诗人”。
刘禹锡是中唐时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是盛唐诗歌圈里的重要人物之一。
一、诗仙刘禹锡(757-805),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又号后园居士,晚号怡园居士,晚年自号醉翁,祖籍河北深州衡水东,祖籍山东济南人,与柳宗元、王维并称为“初唐四杰”,与白居易、王维合称“开元盛世三大诗人”。
刘禹锡出身于河南洛阳一个名门望族但因仕途不顺先后被贬岭南和四川巴中一带。
刘禹锡历任刺史、常山太守、江州刺史、益州观察使参军等职,晚年定居苏州龙蟠虎踞中的香山寺。
刘禹锡诗作颇丰,其主要代表作有《元和九年九月自巴西巴蜀送旧游》《梦得集》等。
他的诗文格调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朴实;在现实主义方面,刘禹锡的诗歌对唐代诗歌具有深刻影响,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元和九年九月自巴西巴蜀送旧游》自巴西巴蜀道中行,山高水长夜路漫漫。
梦得王孙逐臣去,归来饮中酒易唇红。
何须更为流觞曲,且向杯盘间醉舞。
译文:我们从巴西巴蜀道中,经过那遥远的道观山高水长,夜晚又回到了酒馆里饮中酒易唇红。
我在那里畅饮欢饮已经忘记了年岁沧桑,只想着王孙能够在酒席上作乐而饮酒作乐。
2、《题都城南庄》四首其一京兆尹禹公碑,载柳赠梦得之诗。
南亩种桃李,北窗采菊松。
此诗对刘禹锡人格和思想的影响很大,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刘禹锡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但这种格格不入又没有人加以指责和批判。
这首诗中的“桃”与“柳”、“蝉”与“菊”组成对比鲜明的意象,通过“桃”与“柳”的对比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志向,这些形象都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美好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
刘禹锡一生都在追求着一个理想:复归故土,重新施展才华,过着真正平静而自由的生活。
3、《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其二竹枝词《竹枝词》全四首全三首四首五句七绝《竹枝词》全三首二首四首七绝四首五句七绝。
柳宗元生平简介资料

柳宗元生平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事故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唐朝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以下是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1. 《陋室铭》:这是刘禹锡最著名的一篇散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3. 《乌衣巷》:这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昔日繁华的乌衣巷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4. 《竹枝词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民歌,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少女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5. 《石头城》: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6. 《秋词二首·其一》: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7. 《望洞庭》: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通过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通过对黄河壮阔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9.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看花的描写,讽刺了当时权贵们的骄奢淫逸。
10. 《再游玄都观》:这是一首续作,通过对玄都观的再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中国文学史唐代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刘禹锡的平生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
柳宗元生平简介资料

柳宗元生平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事故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刘禹锡的雅号

刘禹锡的雅号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在丰富多彩的唐朝艺术文化长廊中,刘禹锡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他博学多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雅号,欢迎阅读!诗人刘禹锡的雅号“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这是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评价,也是对刘禹锡的最好的肯定。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刘禹锡是被后人称为“诗豪”的。
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中心人物,他和柳宗元一起共同支持革新,也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最后革新失败后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并且刘禹锡性格开朗,倔强,能够以宽广开阔的心胸去容纳世间万物。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是唐代中期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为“刘宾客”,“刘梦得”。
关于刘禹锡的名与字其实是有一些说法的。
刘禹锡出生在文学世家,大家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崇尚儒家思想,所以比较推崇圣人,“禹锡”便有“大禹赏赐之名”的意思。
刘禹锡,字梦得。
可以明显的从名字中读出来是“梦中所得”的意思,所以,我能可以大胆的推测出,这个刘禹锡的名字可能是家里大人对他的美好祝愿,希望刘禹锡能够像大禹一样有美好的德行,伟大的成就。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字梦得,号“庐山人”。
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汉族人,唐朝彭城人(今天的江苏苏州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被后世人尊称为“诗豪”。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便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刘禹锡在政治上是主张革新的,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积极地参加永贞革新,并且在革新时和柳宗元取得深厚的友谊。
但是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便被贬为朗州司马(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的常德)。
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与刘禹锡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与柳宗元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而刘禹锡有“诗豪”之称的美誉,也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他们两个的友情让人们非常的感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与柳宗元,欢迎阅读!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
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
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
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
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遭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不仅在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
在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絷友谊更加巩固,也更加牢固。
他们的友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贬官朗州,一人贬官永州。
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
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友韩愈之间曾展开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三篇对柳宗元进行策应和声援。
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
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
十年后,当他们先后结束贬官生涯聚会长安之时,真是感慨万千,悲喜交集。
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间能有几个十年啊!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感叹:“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
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
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更远在贵州的播州。
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
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刘禹锡的代表作

刘禹锡的代表作刘禹锡的代表作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代表作,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3、《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4、《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5、《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9、《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
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
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12、《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
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13、《顺阳歌》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
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
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14、《莫瑶歌》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15、《度桂岭歌》桂阳岭,下下复高高。
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柳宗元简介朝代

柳宗元简介朝代柳宗元简介朝代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柳宗元简介朝代的内容,欢迎借鉴!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
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世称什么?

柳宗元世称什么?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河一带)。
汉族。
唐太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宦官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唐代诗人柳宗元简介

唐代诗人柳宗元简介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简古而含有至味,但是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为一代古文大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轶事典故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
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
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福民驱鬼柳州的柳侯祠,《龙城石刻》(“剑铭碑”)的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
元和十二年。
柳宗元。
”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
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柳宗元简介朝代

柳宗元简介朝代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柳宗元简介朝代的内容,欢迎借鉴!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
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始闻秋风[ 唐 ]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译文一】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译文二】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你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我便又回到了你的身边。
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着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
辽阔江天,山明水净,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4.B D (B项“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
刘禹锡 柳宗元并称

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刘柳”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
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
有《刘宾客集》。
[1]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与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均以古文驰名,千秋以来,“韩柳”并称。
其实,柳宗元在世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一些历史典籍来看,当年“刘柳”并称的出现率和流传度,还要高于“韩柳”并称。
毫无疑问,韩、柳、刘都是当年最杰出的文学家,诗文皆擅。
三人还都是同事,都在朝廷的监察部门任职。
权力不小。
由于都是同辈人,又有对诗文的共同爱好,互相切磋,彼此关系融洽,结下友谊。
韩愈曾有诗说:“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既可见三人关系之良好,也可见韩对刘、柳的赏识。
不过,若论私交,柳与韩虽然也有深分,但与刘之间的友情更为深厚。
刘、柳为同榜进士。
那年刘21岁,柳仅20岁。
二人得意之余,携手同游京城,自此定交。
不久,二人又参加了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出入禁中,参与重大决策,经常一起上朝或回府,正如刘禹锡晚年诗中所写:“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半年后,改革失败,刘、柳均被放逐南蛮之地,柳为永州司马,刘为朗州司马。
但二人继续交往,书信不断,探讨学问。
如柳宗元写了《天说》,刘禹锡觉不满,以为其“天、人之际”的关系仍未说清楚,又作《天论》三篇加以补充。
唐朝诗人柳宗元号什么

唐朝诗人柳宗元号什么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属于“少产量”诗人。
那么诗人柳宗元号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诗人柳宗元号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诗人柳宗元的号柳宗元是唐代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字子厚,因是河东人,一称为“柳河东”,又因贬谪至柳州为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并称为“韩柳”,和刘禹锡并称为“刘柳”。
相关资料记载,柳宗元没有“号”,只有“字”。
以现在的地名来说,柳宗元的祖籍为山西永济,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曾担任侍御史等职位。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之苦,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早年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到江西一带做官,柳宗元跟随父亲前往江西。
这次游历使柳宗元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让他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培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不久之后父亲去世,柳宗元回家为父亲服丧。
三年后,柳宗元再次进入朝廷为官。
柳宗元深感朝廷腐败和落寞,统治政权被宦官掌握,柳宗元和王叔文等人展开了政治革新运动。
结果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唐朝诗人柳宗元字什么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柳宗元字子厚,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一生写下很多绮丽的文学作品,他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推动了诗文发展进程,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享年47岁。
刘禹锡游玄都观的故事

刘禹锡游⽞都观的故事 刘禹锡的⼀⽣,在政治上,是⽃争的⼀⽣,是反抗的⼀⽣,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
他以诗歌作为武器,⽆情地嘲讽和打击的故事。
看看着他的对⼿。
他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击,被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是愈挫愈勇,豪情万千。
下⾯的故事就是⽤诗歌当武器的故事。
刘禹锡游⽞都观 王叔⽂实⾏改⾰的时候,不但⼀批宦官恨王叔⽂,还有不少⼤⾂嫌王叔⽂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伙都纷纷攻击王叔⽂。
原来⽀持王叔⽂改⾰的⼋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的同党。
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个⼈⼀律降职,派到边远地⽅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王伾合起来称作“⼆王⼋司马”。
“⼋司马”当中,有两个是有名的⽂学家,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擅长散⽂,刘禹锡善于写诗,两个⼈⼜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回,柳宗元被派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
永州和朗州都在南边,离开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
要是换了⼀些想不开的⼈,⼼情是够难受的。
幸好他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他们相信⾃⼰的作为是正直的,失败了也不那么懊丧。
到了那⾥,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写写诗⽂。
在他们的诗⽂中,常常抒发⾃⼰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些⼈民的疾苦,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是在永州写的。
两个⼈在那⾥⼀住就是⼗年。
⽇⼦⼀久,朝廷⾥有些⼤⾂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才⼲的⼈,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了很⼤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很不舒坦。
京城⾥有⼀座有名的道观叫⽞都观,⾥⾯有个道⼠,在观⾥种了⼀批桃树。
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
有些⽼朋友约刘禹锡到⽞都观去赏桃花。
刘禹锡想,到那⾥去散散⼼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起去了。
刘禹锡过了⼗年的贬谪⽣活,回到长安,看到⽞都观⾥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了⼀⾸诗: “紫陌红尘拂⾯来,⽆⼈不道看花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柳宗元并称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刘禹锡与柳宗元有着深厚的友情,而他们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留下了不少的不朽诗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欢迎阅读! 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刘柳”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
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
有《刘宾客集》。
[1]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与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均以古文驰名,千秋以来,“韩柳”并称。
其实,柳宗元在世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一些历史典籍来看,当年“刘柳”并称的出现率和流传度,还要高于“韩柳”并称。
毫无疑问,韩、柳、刘都是当年最杰出的文学家,诗文皆擅。
三人还都是同事,都在朝廷的监察部门任职。
权力不小。
由于都是同辈人,又有对诗文的共同爱好,互相切磋,彼此关系融洽,结下友谊。
韩愈曾有诗说:“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既可见三人关系之良好,也可见韩对刘、柳的赏识。
不过,若论私交,柳与韩虽然也有深分,但与刘之间的友情更为深厚。
刘、柳为同榜进士。
那年刘21岁,柳仅20岁。
二人得意之余,携手同游京城,自此定交。
不久,二人又参加了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出入禁中,参与重大决策,经常一起上朝或回府,正如刘禹
锡晚年诗中所写:“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半年后,改革失败,刘、柳均被放逐南蛮之地,柳为永州司马,刘为朗州司马。
但二人继续交往,书信不断,探讨学问。
如柳宗元写了《天说》,刘禹锡觉不满,以为其“天、人之际”的关系仍未说清楚,又作《天论》三篇加以补充。
而柳则劝刘寄情山水,怡养心性。
就这样,二人互相关心勉励,不觉九年过去。
朝廷也知道刘柳诚为一代之伟才,便把他们重新召回京城。
本拟重用,不料刘写了《游玄都观绝句》,捅了娄子,惹怒权贵,以为“语涉讥刺”,刘、柳又被逐出京城。
刘因写诗惹祸,被发配到最为荒僻的播州。
柳虽因刘写诗而枉遭牵连,非但不怨刘,还出面为刘求情:说:“播州非人所居,刘梦得有老母,不适合居住,而且更无母子同往之理。
”并向朝廷郑重提出,愿意把自己离京稍近的柳州刺史一职让给刘,而自己到遥远荒凉的播州去,虽死不恨。
后裴度向宪宗陈情终于使刘改任为连州刺史,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实全赖柳之仗义之举。
就连韩愈也深为感动,曾慨叹道:“士穷乃见节义!”对柳的朋友之情大加赞赏。
因柳、连二州均在南方,此次贬逐,刘、柳一路南下同行,直至衡阳才分手。
临别之际,柳给刘一连写了三首赠别诗,篇篇声泪俱下,令人嘘唏。
其《重别梦得》一诗云:“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意思是说,我与你刘禹锡自同榜登第认识二十年来,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完全一样,同荣同辱,命运相同,万事相同,即使告老还乡,也希望能与你成为邻居,共度晚年。
可惜二人分手才四年,柳便因病去世,年仅46岁。
噩耗传来,刘“惊号大叫,如得狂病”,泪如雨下,在万分悲痛的心情下……为柳接连写了两篇祭文。
一年后离任出粤路过衡阳,还特意来到当年与柳在湘江岸边分手的地方,赋诗投吊:“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群帆转山灭……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其思念之情,字字可见。
柳生前在《送元暠师序》一文中曾夸赞刘是一个“明信人”。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讲信用,是一个诚信度很高的人。
因此柳在临终之前,曾给刘留下嘱托,希望刘能帮助他把四个幼小儿女抚养成人;把他生前的遗稿编纂问世;代请韩愈为他写墓志铭。
刘知道柳无兄弟,两个姐姐也早就去世,故对其后代,均协助抚养,对柳之文稿,亲加手编,故最早的柳宗元文集,实出自刘之编纂,并亲为作序;而今所见韩愈的名文《柳子厚墓志铭》,也实由刘代柳转请韩愈所撰。
总之,对柳所托之事,一一办好。
由此可见,刘真不愧为柳之挚友,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值得依赖的可靠朋友,同时也说明了柳宗元交友眼光的精准。
同为文坛英杰,刘、柳与韩实际上分属不同的政治势力。
三人共事不久,韩即因上书被贬阳山令。
刘、柳在朝廷致力改革,大受重用之时,韩愈正被贬南方;俟“永贞革新”失败,刘、柳被逐出京城,贬黜南方,韩却重被召回京城,在朝廷担任要职。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学术交流,三人继续来往,并共同倡导古文运动。
刘曾自豪地说:当年韩愈主盟文坛,可以与其并驾齐驱的,只有他和柳宗
元。
不过,韩、柳主要在文学观念,特别是古文主张上一致,但在政治、哲学上都不相同,而刘、柳无论政治观念、哲学思想、文学主张,乃至人生道路都完全相同。
真可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而且二人互相尊重,互相抬举,互相关爱,互相忠诚,从没红过脸。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的确是很少见的。
直至刘临终前一年写的《子刘子自传》中,仍在回忆当年他与柳共事的情景,怀念他的老朋友,而此时柳已去世23年矣!可见刘、柳感情之深。
因此,今人不仅要知道“韩柳”并称的意义,也应了解“刘柳”并称的意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