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刘禹锡柳宗元
第八章 刘禹锡 柳宗元
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 神。乃倚声作《竹枝辞》十篇,武陵人悉歌 之。始,坐叔文贬者,虽赦不原。宰相哀其 才且困,将澡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 官奏罢之。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 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久之,召 还,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 诗,语讥忿,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中丞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 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 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 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 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 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世称曲江为相,建言放臣不宜于善地, 多徙五溪不毛之乡。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 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 之思。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郁然与骚人同 风。” (《吊张曲江》序)
裴度言:“播,猿狖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 与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乃 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 郎中。至京后,游玄都咏诗,且言:“始谪 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苦霞。又十 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 耳。”权近闻者,益薄其行。裴度荐为翰林 学
士,俄分司东都,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 检校礼部尚书,卒。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 行年益晏,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适。善诗, 精绝,与白居易酬唱颇多,尝推为“诗豪”, 曰:“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有集四 十卷,今传。(《唐才子传》)
游。”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 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 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禹锡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 太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 《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 学士。度罢知政事,禹锡求分司东都。终以 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
刘禹锡柳宗元并称
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导语:刘禹锡与柳宗元有着深厚的友情,而他们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留下了不少的不朽诗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欢迎阅读!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刘柳”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
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
有《刘宾客集》。
[1]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与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均以古文驰名,千秋以来,“韩柳”并称。
其实,柳宗元在世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一些历史典籍来看,当年“刘柳”并称的出现率和流传度,还要高于“韩柳”并称。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古代重要作家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古代重要作家古代重要作家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2.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3.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5.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6.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7.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8.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1.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古代文学常识——诗人字号
古代文学常识——诗人字号102位诗人字号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2、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4、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
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18、司马光——司马温公(爵名),迁叟,涞水先生(籍贯)。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一、刘禹锡字梦得,《刘宾客集》;柳宗元字子厚,《柳河东集》。
二、刘、柳交情甚笃,才华相当,政治遭遇接近,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贬所度过,奠定其诗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如刘《酬扬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柳《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清贺裳:“五古自是刘诗胜场,……非徒言动如生,言外感伤时事,使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三、刘禹锡。
(一)性格刚毅豪猛,虽感到心理苦闷,但始终不曾绝望,写《重游玄都观绝句》及《百舌吟》、《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表达愤懑反抗,讽刺抨击政敌。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感慨”增加其诗韵味,丰富其诗深度力度。
(二)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如七绝《秋词》、“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透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的表层,可看到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慨、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生命活力和乐观精神,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三)咏史怀古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大跨度时空中,注入悲情,使作品具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隽永。
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
(四)长期谪居,受民间俚歌俗调浸染,创作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诗,清新质朴,真率自然。
如《竹枝词二首》。
四、柳宗元。
(一)与刘诗比较: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二)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柳纪游诗有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苏轼:“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
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
1、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朝诗人、著名文学家。
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与庞统、刘禹锡同为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的代表。
他的诗歌流传甚广,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等各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2、刘禹锡
刘禹锡是晚唐诸子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
他擅笔唐诗,但宣扬题材多为民主主义,受到当时官方的抑制,很多诗作无法发表。
但他的精神观念、思想意识给后代文学家们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3、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
柳宗元、刘禹锡两人是唐朝一代大文学家,曾有过深厚的友谊。
据记载,柳宗元慷慨大度,对刘禹锡的诗歌曾进行了大量的推崇。
后来刘禹锡因犯了官宦罪,被判流放,柳宗元也当即义正言辞,不辞而别,义无反顾,为刘禹锡作说客,令免被贬。
柳宗元真诚友爱,刘禹锡也深感柳宗元给予他的重宝,于是把他著名的《咏怀诗》投献给柳宗元,赞为“时术颂”,记于史册,永载史籍,以宣示与柳宗元的友情。
大学语文优质课件《柳宗元与刘禹锡》
苏轼说: “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
子厚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 后》)。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柳诗长于 哀怨,得《骚》之余意。”
•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 四上:
“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 ‘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 ‘刘白’。”
今人卞孝萱校订《刘 禹锡集》(中华书局 1990年版)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 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 永济),故人称“柳河 东”,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20岁进士及第,一开始仕 途比较顺利,后来因王叔 文改革失败而遭贬。他先 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州 刺史,卒于柳州任上,故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秋词
刘禹锡诗歌风貌:沉雄俊爽、豪迈昂扬
一、是政治讽刺诗,常常采用托物兴讽的手法。 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
二、是怀古诗,在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中,寄寓着人生的悲情 及对历史的思考。
如《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乌衣巷》、《石头城》 等)、《金陵怀古》 。
三、其民歌体作品,意境优美,情思婉转,语言清丽,音韵和 谐。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柳宗元与刘禹锡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与刘禹锡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作品多大600多篇,其中文方面的成就大于诗歌,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等,其中散文论说性强、讽刺辛辣。
柳宗元与刘禹锡>公元793年,刘禹锡赴长安参加科考,遇到了同样赴京参加考试的柳宗元,后来两人双双进士及第。
在此之前,他们之间对对方都有所耳闻,如今因为考试结缘得以相识,相谈甚欢,顿时引为知己。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相遇,命运就将两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这一年,刘禹锡22岁,柳宗元21岁。
>王叔文集团其他骨干先后被贬,仅仅持续了一百四十六天的“永贞革新”彻底失败。
就这样,刘禹锡和柳宗元携手开始了漫长的贬谪生涯。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一天遭贬,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
对于志在通过改革复兴大唐的两位青年才俊来说,着实打击不小,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同度人生困境。
>十年后,他们回到长安聚首,但没想到*** 还没坐热又被贬谪,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两人结伴南行的一路上遍游风景,诗酒唱和。
>分手之后,两人之间的诗词唱和书信来往也从未停过。
>与刘禹锡豁达开朗的多血质性格类型不同,柳宗元大概属于抑郁质的,长期贬谪生活的打击和艰苦环境的摧残,使柳宗元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疾病开始缠身。
公元820年,当唐宪宗准备召柳宗元回京时,他已于这年十月五日含冤长逝,年仅四十七岁。
>柳宗元临死前,孩子都还未成年,弥留之际,柳宗元遗书刘禹锡,将孩子和自己的全部遗稿托付给他。
此时,刘禹锡的母亲刚刚去逝,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惊闻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如得狂病”。
>后来刘禹锡为柳宗元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柳宗元的小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长大成人。
>柳宗元的故事>开凿水井>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第十章刘禹锡和柳宗元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裴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汝、同三州, 迁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加检校礼部尚书。
刘禹锡一生达观,晚景尚好。《酬乐天咏老见示 》: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感慨身世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 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 杯酒长精神。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 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学习民歌之作。 《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是学习巴渝民歌。《踏歌词》四
首亦是学习民歌之作。
九首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都有晴。
在洛阳,与白居易创制《江南好》词牌。
3、艺术特点:
存诗文600余篇,文胜于诗。
有骈文近百篇。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 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 建论》等。刘禹锡为之编有《柳河东集》。他对儒、道、 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较为进步的历史观。 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九章
刘禹锡和柳宗元
西南大学文学院 黄大宏
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
一.刘禹锡的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有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
1、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
参考答案: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极精湛: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行贬谪路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行贬谪路带着年迈的母亲上路文/谢青桐一、柳宗元和刘禹锡,曾经共同在公元793年的春天,在长安科举应试中同榜考中进士,而二人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那一年,刘禹锡21岁,柳宗元20岁。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王丕掌权,革新朝政,任用一批文人出身的政治家。
这次革新维持了146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王丕、王叔文被杀,这些身为文人政治家的“八司马”全部遭贬。
“八司马”当中,有两个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本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如同羁囚,幽囚恶地,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
生命有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柳宗元少时,正值安史之乱,柳宗元的父亲携家小汇入逃亡的人流,逃到南方。
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薪米无着。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忍饥挨饿。
功名的朝不保夕和仕途的祸福难测让这个母亲没有享受多少人生苦尽甘来的宽慰。
永州地处湖广交界,当时甚为荒僻,人烟稀少。
被贬永州后,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到永州未及半载,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这对柳宗元的打击是巨大的,母亲一生操劳将自己养大,自己没能让她享上一天的福,却受自己的连累客死异乡。
柳宗元在萧瑟的永州仰天长叹,可是他又能如何呢?在儒者的心中,母亲是神圣至上的,可道与良知也是神圣至上的呀。
按照儒家的义理精神和家国理想,这明明是一个可以兼顾的取舍,可中国的社会历史总是把一个原本可以兼顾的取舍变成了不可兼得的取舍,并残酷地将之摆放在知识分子面前,让他们用别无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择。
于是,自小深得母亲教诲的中国儒家文人选择了道义,母亲的目光悲悯却又坚韧,是深明事理的博大情怀。
他们在那种目光的赞许与激励下,一次次带着羸弱的母亲上路了,纵使风雨交加,天寒地冻,也不管山穷水尽,前路漫漫。
年迈的母亲们也一道谪居到穷山僻野之地,陪着儿子去“独钓寒江雪”,陪着他们忍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被放逐的命运。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禹锡与柳宗元刘禹锡与柳宗元对于中唐诗人来说,如何摆脱盛唐诗风的笼罩,开创新的诗歌境界,是他们的重要课题。
所以,很多诗人都在各自的角度摸索,在不同的方面创新,由此而出现了一种多元化艺术追求的趋向。
以韩、孟和元、白为代表的两大新诗潮固然最为引人注目,但在此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独特建树的诗人,其中比较杰出的,是刘锡和柳宗元。
刘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今属河南),贞元九年(793)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时,与柳宗元等人参与了由王叔文、王领导而很快宣告失败的革新活动,因此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长期在外地任职。
至大和二年(828)才回到长安,先后任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
此后又曾出外任苏州、汝州刺史,继而迁太子宾客。
有《刘梦得文集》。
刘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照乃是最重要的。
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
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
“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位
“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位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清照,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和欧阳修。
这八位文学家在唐宋时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巨匠,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这八位大家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一、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对文艺有很大贡献,多产诗文,一度被推崇为文坛领袖。
其主要作品有《唐诗三百首》、《师说》、《原道》等。
韩愈强调德行、讲究责任、厉行教化,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的责任和作用。
二、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柳宗元是唐朝后期的一位知名文化人,他在诗歌、散文、辞赋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与韩愈、欧阳修並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赤壁怀古》、《三峡》、《耳食录》等,其中《赤壁怀古》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三、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陇西武功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劔南乡)。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文学为媒介来向民众传达官方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为官场的政治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陋室铭》、《法曹题名》、《石钟山诗篇》等。
四、李清照李清照,字易安居士,北宋济南长清县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性词人,在唐宋八大家中是唯一的女性代表。
其词作笔法清丽,情感真挚,用字优美,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色彩,被誉为古代词坛的巨星。
代表作品有《如梦令》、《醉花阴》、《点绛唇》等。
五、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篱,是中国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涉及很多领域,包括文学、书画、政治、军事等。
苏轼的文学作品中以诗词最为突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中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飘逸华丽,也有朴实自然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过洞庭》等。
六、苏洵苏洵,字子由,号东篱,是中国宋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
他以其冷静的头脑和严谨的态度,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潮流作出了很多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和文化观点,表现了他的学贯古今、卓有见地的才华。
第八章 刘禹锡 柳宗元
按禹锡《金陵五题》,此所录三首,皆有 惩前毖后之意。诗人见盛衰无常,而当其盛 时,恣情逸乐之帝王及豪门贵族,曾不知警 戒,大可悯伤,故借往事再三唱叹,冀今人 知所畏惮而稍加敛抑也。否则古人兴废成败 与诗人何关,而往复低回如此。(《唐人绝 句精华》)
3、咏怀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二、思想
“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 方寸地虚,虚而万象入,入必有所泄,乃形 乎词。词妙而深者,必依于声律。故自近古 而降,释子以诗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 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辞,故粹然以 丽。”(《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 陵并引》)
三、诗歌创作
1、咏物诗
他对时政的不满,往往通过咏物诗表现出 来。
飞鸢操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旗尾 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长空悠悠霁 日悬,六翮不动凝飞烟。游鶤翔雁出其下, 庆云清景相回旋。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 中争腐鼠。……天生众禽各有类,威凤文章 在仁义。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游。”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 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 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禹锡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 太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 《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 学士。度罢知政事,禹锡求分司东都。终以 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
刘禹锡和柳宗元为什么被合称为“刘柳”
刘禹锡和柳宗元为什么被合称为“刘柳”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元稹和白居易合称“元白”,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文学史上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刘柳”。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刘柳的友情显然超过了李杜、小李杜甚至元白。
他们不仅是文学上齐名的双子星座,也是现实生活中肝胆相照的至交。
刘禹锡生于772年,柳宗元小他一岁。
793年,21岁的刘禹锡和20岁的柳宗元同榜中进士,这应该是他们毕生友谊的开端。
两人在地方上任职一段时间后,分别于802年和803年调回京师长安,均在御史台任职。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命运因为中唐时期的著名改革——“永贞革新”而拴在了一起。
安史之乱后,唐朝横生两大毒瘤,不仅导致帝国日益衰弱,也导致了帝国最终灭亡。
这两大毒瘤就是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
779年6月,唐代宗去世,其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改次年为建中元年。
建中元年的刘禹锡和柳宗元,尚在幼年。
唐德宗登上皇位时已37岁,是一个心智成熟,对国家了若指掌的中年人。
他的理想就是把帝国这艘方舟从衰弱而危险的水面,重新驶到贞观和开元那样的强盛而安全的海域。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唐德宗上任伊始,着手改革。
首先,罢免地方贡物和减少宫廷服务人员,以此减轻地方政府和民众负担。
他先后免除诸州府、新罗、渤海以往每岁必贡的用于田猎的鹰、鹞;山南的枇杷、江南的柑橘,除了供给宗庙用于祭祀外,“余贡皆停”;剑南的春酒每年原贡10斛,也“罢之”。
此后,他又下诏,令各地政府及各藩属国“不得贡珍禽异兽”。
为表决心,还把文单国(今缅甸)所贡的32头大象,从宫苑赶出,放生荆山之阳。
更重要的是,唐德宗听从杨炎建议,自即位第二年起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核心,就是国家根据民众贫富差别,征收相应的财产税和土地税,在一年里分成夏税和秋税完成。
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较少的普通农民的负担。
但是两税法实施后的公元742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就擅自超征20%,此后,其他节度使群起效尤。
柳宗元与刘禹锡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年轻时期参与改革: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 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 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 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
王伾pī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
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 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 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 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 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 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 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 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 柳州任所 。被贬14年。享年46岁。观别人Leabharlann 生,品自己的生活刘禹锡与柳宗元
生命的起点:
柳宗元生于773年 ,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 早有大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 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 。
刘禹锡生于772 年,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 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 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 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 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 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 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 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
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
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什么呢?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非常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的诗坛作了很大的贡献。
1、刘禹锡和柳宗元称为“刘柳”!2、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3、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常资料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生死之交
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
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
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
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
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遭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不仅在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
在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絷友谊更加巩固,也更加牢固。
他们的友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贬官朗州,一人贬官永州。
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
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友韩愈之间曾展开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三篇对柳宗元进行策应和声援。
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
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
十年后,当他们先后结束贬官生涯聚会长安之时,真是感慨万千,悲喜交集。
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间能有几个十年啊!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感叹:“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
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
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更远在贵州的播州。
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
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这一次刘禹锡与柳宗元是结伴南行的,一路上自然遍游诸景,诗酒相依。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须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锡则需策马跨山南下连州。
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亲逾兄弟,好像也预感到这一次如生离死别,故彼此依依不舍,几度唱和。
大家挥泪惜别,各奔任所。
自长安至衡阳,一路上这样的情节并不是第一次,但这是最后一次,也是他们相互面对的绝唱了。
五年后,刘禹锡扶慈母灵柩北归,在衡阳得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的凶信,
长期贬谪生活的打击和艰苦环境的摧残,使柳宗元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健康状况非常不妙。
到元和十四年,当皇帝终于良心发现准备召回柳宗元时,他已于这年十月五日含冤长逝,年仅四十七岁。
身后,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
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并将自己的全部遗稿留给他。
这时,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逝,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伤心欲绝。
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以寄托哀思。
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并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
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刘禹锡虽然在群星灿烂的李唐皇朝的文坛上还不算顶尖级的人物,在开宗立派、领袖群伦方面无法与李白、杜甫、
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相并提,但是,从《四库全书总目》对他的评价上看,“其古文则恣肆博辩,于昌黎、柳州之外自为轨辙”,其影响也足见了得。
不仅仅是因为他诗文言辞的精锐与意境的妙道,而更在于他人品的高洁与对朋友之情的真挚。
因为没有他的艰苦努力与多方筹措,柳宗元文集就难以刊行于世。
像《江雪》、《渔翁》、《捕蛇者说》、《三戒》、《天对》、《封建论》这样的绝妙美文,也许只能如流星一般消解在历史的夜空之中,化为随风而逝的尘埃,无法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今天学子们互相吟咏的文学范本。
刘禹锡与柳宗元之间的这种挚友之情,有如夜空中的明月,有如黑暗中的烛光,千百年来,一直照亮着中国文坛与政坛的一片天空。
(据有关资料整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他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大。
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
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