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禹锡柳宗元贬谪文学影响因素对比

合集下载

刘柳比较

刘柳比较
24
刘禹锡诗歌内容
• 二、富有民歌情调的诗作 • 《柳枝词》《竹枝词》《杨柳枝词》融入
民歌特色
民歌情调的诗歌特点:清新质朴,真率自 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很高的艺 术品位
25
《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乡情,境界开阔
26
19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 就算恐吓着你,做官没趣味。 别流泪,伤心,更不应舍弃,有诗一生陪伴你。
20
刘禹锡的性格: 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 的岁月谪居岁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 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但是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 志的灵魂
21
(二)刘禹锡诗歌内容
16
④、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 (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 入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因裴 度推荐,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三年,改 官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
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罢知政事, 刘禹锡也被外放,任苏州刺史。
17
31
《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馀鳞爪何 用耶”。
有一天,刘禹锡,元稹,韦楚客一起到白居易家作客. 四人相约以「金陵怀石」为题,各赋一诗,刘禹锡率 先完成白居易读了, 大为赞赏道:「四人探骊龙,子 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 」 赞叹刘禹锡作的十分好,他已经掌握要领,充分发 挥题意的精髓,其余作的有什么意思呢,於是三 人遂罢作
8
③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 (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顺宗时期,与柳宗元一同参与了王叔文改革。 宪宗时期,由于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遂被贬。 两度贬谪。起起伏伏的坎坷经历。

柳宗元与刘禹锡贬谪后山水诗的异同探讨

柳宗元与刘禹锡贬谪后山水诗的异同探讨

柳宗元与刘禹锡贬谪后山水诗的异同探讨
梁镨文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
【年(卷),期】2022()9
【摘要】“言为心声,歌以咏志”,诗歌的创作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思想,而不同心境下的诗歌创作主题思想、情感基调也大不相同。

例如,古代诗歌创作中的山水诗歌会因诗人的心境、人生经历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选取同样遭受贬谪的山水诗创作的两位集大成者——柳宗元和刘禹锡,探讨其被贬谪后所创作山水诗的异同,并在异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成因,以实现对二者山水诗意境、特色、文学思想价值的完整把握。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梁镨文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旷达与抑郁——刘禹锡、柳宗元贬谪心态比较
2.论刘禹锡、柳宗元贬谪创作中禽鸟意象的情感意蕴
3.少年文化经历对柳宗元、刘禹锡南荒贬谪生活的不同影响
4.论刘禹锡、柳宗元贬谪创作中禽鸟意象的情感意蕴
5.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语文主题学习课例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
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14神州文学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王蕊东北石油大学摘要:中唐时期,政局不稳,党派林立,在此种消颓的格局下,诗坛上却陡然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刘禹锡、柳宗元。

两位诗人遭遇相同,故而其诗歌内容亦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处世态度的差异,诗歌创作也有其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相同内容;不同风格刘禹锡其人心性豁达,所写诗歌也大多爽朗大气,有“诗豪”之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以散文著称于世,但其诗歌亦是中唐典范,世人将其与“昌黎先生”韩愈并称为“韩柳”。

两位诗人文采卓绝,却在政坛上屡受挫折,只有将满腔才情付于诗歌,由此成就了中唐诗坛。

一、刘柳诗歌的相同内容刘禹锡、柳宗元诗歌最主要的相同之处在于诗歌内容,这是由于两人有着相同的政治遭遇。

他们都参与了永贞革新,试图以己之力扭转佞臣当道的时局,但并未如愿,革新失败后两人被贬至偏远荒僻之地,一生的时间大多都是在那里度过。

生活的坎坷与仕途的不顺使得二人心中多苦闷,郁闷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便将其寄于诗歌之中。

刘柳诗歌的主要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惆怅,以及诗人不屈于现实压迫,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顽强与执着。

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因得罪权贵辗转被贬,抑郁愁苦之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开篇便说“巴山楚水”是荒凉之地,而自己在穷山恶水中一呆便是二十三年,对自身的不幸命运进行慨叹的同时,也以“弃置身”三字也表现了诗人不得重用的不满与无奈。

紧接着他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进一步悲叹自己被贬之久和世事变迁,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心中的哀鸣。

然而诗人并非是颓废消极之人,随即就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眼前的逆境不屑一顾,襟怀不可谓不豁达。

永贞革新因不敌宦官集团的猛烈反击,无疾而终,积极推行革新的柳宗元也遭到贬谪。

期间他虽曾被召回却并未得到重用,因而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在他被贬初期柳母病逝,双重的打击让柳宗元愁肠百结,因此诗歌多哀怨愤懑之作。

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

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刘禹锡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当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一、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

二、这些民歌体诗都写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

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

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

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他的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炼,风格刚健爽朗,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对比作文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对比作文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对比作文嘿呀,要是把唐朝的文人圈比作一个超大型的明星秀场,那柳宗元和刘禹锡可都是超有份量的大明星呢!不过这俩明星啊,虽然走在相似的道路上,可最后展现出来的风采和结局又有点不太一样。

咱先说说这两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就像是一对难兄难弟,在仕途这条泥泞的小道上,一起摔了个大跟头。

您想啊,那时候的唐朝,官场就像个大染缸,又像个超级复杂的迷宫。

他们俩呢,正好赶上了革新这档子事儿,也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

这俩热血青年啊,满脑子都是好点子,想着怎么让大唐变得更牛,就跟两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似的,想在政治舞台上大干一场。

可谁知道呢,这官场的水太深了,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他们就像两只小羊闯进了狼群,一下子就被那些保守势力给打压下去了。

被贬谪的命运就这么无情地砸到了他们头上。

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那地方在当时可算是个偏远又荒凉的角落,鸟不拉屎的。

刘禹锡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赶到了朗州。

这一路的颠簸,那心情啊,就像坐过山车一下子掉进了谷底。

不过呢,这两位可都是硬骨头,没被这倒霉的遭遇给彻底打垮。

不过啊,这两人虽然文学成就都很高,可在性格和面对被贬谪的态度上还是有点区别的。

柳宗元就像是那种比较内敛、敏感的人。

他被贬到永州后,心里的痛苦就像一团浓雾,怎么也散不去。

他在山水之间寻找慰藉,但那股子忧郁劲儿总是在文字里若隐若现。

他写的东西常常让人觉得很压抑,就好像他被困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很难真正地走出来。

刘禹锡就不一样啦,他更像是个乐观的段子手。

被贬到朗州,他没有成天唉声叹气,反而积极地去融入当地的生活。

他还从当地的民间文化里汲取营养,把那些少数民族的歌舞啊、习俗啊写进自己的诗里。

他面对困境的时候,总是能找到乐子,就像一个在黑暗里也能看到星星的人。

他心里就想着,哼,你们把我贬到这儿,我就在这儿活得风生水起。

再看看他们最后的结局。

柳宗元啊,可能是因为长期心情压抑,身体也越来越差,最后就英年早逝了,就像一颗流星,虽然光芒耀眼,但很快就消逝了。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摘要:唱和诗在中唐空前盛行,而柳宗元与刘禹锡皆为中唐时期诗人,两人交游甚密,经历相似,曾多次唱和,内容涉及赠别、诉说怀念、谈论书法等。

本文主要讨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时期的唱和诗的内容、创作风格,兼论与同时期其它唱和诗的异同,及对中唐唱和诗风的影响。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中唐唱和诗柳宗元与刘禹锡皆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二人于永贞元年(805)因革新失败一同被贬,于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同年不久再度被贬为远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及到达后,二人一共作唱和诗十五首。

其中途中柳宗元三作赠别诗,分别为《衡阳与刘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三赠刘员外》;刘禹锡酬答三首为《再授连州至衡阳酬赠别》、《重答柳柳州》、《答柳子厚》;柳宗元又有《答刘连州邦字》,当是酬和刘禹锡之作,但刘禹锡原唱已佚;到任后,柳宗元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重赠二首》、《叠前》及《叠后》,刘禹锡答《酬柳柳州家鸡之赠并示孟仑二童》、《答前篇》和《答后篇》,此八首为二人谈论书法之作。

总计七绝十首,七律二首,五绝二首,五律一首。

本文拟从刘柳唱和的内容、创作风格及二人唱和诗在中唐唱和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并与他们同时期与他人的唱和诗进行比较。

一、刘、柳唱和诗内容分析在十五首唱和诗中,三次赠别,前两次中二人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感情极为类似:二人起初情感激烈,如柳诗中“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与刘禹锡的“去国十年同赴诏,渡湘千里又分歧”,二人于远州谪居十年,于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途中,柳宗元写下“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赐环留逸响”,而刘禹锡亦写下“十年楚水枫林下,今朝初闻长乐钟”、“鸾翔阙底谢皇恩”可见二人胸中不平之气一舒,兴致高涨,作此类快意之诗。

然而不久再度远谪,二人的失望与悲苦可想而知。

“不苦在‘岭外行’,正苦在‘到秦京’。

盖‘岭外行’是憔悴又起头,反不足又道;‘到秦京’是憔悴已结局,不固正不然也。

【百度精品】刘禹锡柳宗元贬谪诗比较

【百度精品】刘禹锡柳宗元贬谪诗比较

刘禹锡柳宗元贬谪诗比较摘要作为中唐时期两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刘禹锡、柳宗元二人将这一时期的贬谪文学融入了崭新的内容,尽管他们躯干深陷政治的漩涡之中,但他们不忘初心、不辱其志向、不向掌权宦官低头。

身处蛮荒之地,恶劣的生存坏境、悲愤的现实境遇却造就了两位诗人璀璨丰富的精神世界。

本论文结合刘、柳二人的时代背景及生命历程,分析二者在贬谪诗创作中的异同。

关键字:“刘禹锡”;“柳宗元”;“贬谪”;“诗歌”AbstractKey word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2刘柳政治生涯与人生经历·····················3二、刘柳贬谪诗创作心态比较·····················4三、刘柳贬谪诗思想内容·······················6梦德、子厚的政治寓言诗····················6梦德、子厚的怀古羁绊·····················7梦德与子厚笔下的山水田园···················8记事感怀诗歌··························9梦德与哲理诗··························9子厚与佛学诗··························10刘柳贬谪诗语言风格及艺术表现手法················10刘禹锡诗歌语言风格及艺术手法·················10柳宗元诗歌语言风格及艺术手法·················12结论·······························13参考文献······························14谢辞·······························15引言在唐代中后期,遭受贬谪命运的众多诗人当中,刘禹锡、柳宗元二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在诗歌创作中的心态、文体选择、创作风格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近似性。

为什么唐朝诗人刘禹锡、柳宗元都穷困潦倒一辈子?

为什么唐朝诗人刘禹锡、柳宗元都穷困潦倒一辈子?

为什么唐朝诗人刘禹锡、柳宗元都穷困潦倒一辈子?为什么唐朝诗人刘禹锡、柳宗元都穷困潦倒一辈子?1.刘禹锡:吟诗图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祕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2. 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

)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

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他立即回京。

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

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

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

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

享年47岁。

二人的晚年都比较穷困潦倒,主要是政治上的失败和朝堂党政的失败,都被贬。

唐朝诗人,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1-2] ,又自言系出中山。

[3]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结合历代贬官作品谈谈自己的启示

结合历代贬官作品谈谈自己的启示

结合历代贬官作品谈谈自己的启示
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结合历代贬官作品谈谈自己的启示,仅供参考: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参加一个革命失败以后,都被贬官。

而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永州是一个很贫穷荒芜的地方。

他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心里很是苦闷。

就给刘禹锡写书信倾诉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舒心。

从那之后刘禹锡就经常写信鼓励柳宗元,使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而后刘禹锡被贬官到播州去任职,但是柳宗元又被调回了柳州。

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地方。

于是他给皇帝上书写到,他愿意代替刘禹锡去播州任职,让刘禹锡去柳州任职。

因为刘禹锡家里有一位老母亲需要刘禹锡在身边照顾着。

而播州离着柳州太远了,怕他们母子一分开就再也见不到了。

柳宗元这种在朋友有困难时冒着被皇上怪罪的风险还是要舍命帮朋友的举动感动了好多大臣。

都纷纷上书帮助柳宗元。

虽然皇上最后没有答应柳宗元的请求,但还是对刘禹锡从轻处理让他去了郑州。

刘禹锡贬官给我的启示是:刘禹锡是出生于名门世家,家中都是文人儒士,家里的长辈也都会崇尚儒家思想,长期的耳濡目染,刘禹锡也是一位崇尚儒学的有志青年,大有梦想,敢闯敢拼,刘禹锡进入官场,加入王
叔文派,支持永贞革新,并且还认识了好友,柳宗元。

但是,不幸的是革新失败了,所以刘禹锡被其他人排挤,最后被贬,其实刘禹锡中间又被召回,但是刘禹锡性格刚毅,坚持自己,在诗篇中,多有讽刺朝中权臣之意,所以,接连的被贬了三次。

在此期间,刘禹锡都是微笑的面对生活。

所以说,被贬或者生活不如意,招人排挤,这些问题都难不住刘禹锡,刘禹锡有着坚韧的性格,积极向上。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对比作文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对比作文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对比作文
哎,说起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两个大文豪,咱们四川娃儿也得来摆摆龙门阵,看看他们两爷子(这里指两位大家,非字面意思)在咱们心头是咋个样的。

首先说柳宗元,他啊,就像是咱们四川深山里头那股子清泉,清冽又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寒意。

他的诗文,读起来就像是走在雨后的青石板路上,湿漉漉的,又带着泥土和花草的清新。

柳宗元遭贬谪之后,写的那些个《永州八记》,简直就是把个人的苦闷和自然的美丽揉到了一起,让人看了既心疼又佩服。

咱们四川人讲究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柳宗元这遭遇,愣是把苦日子过成了诗,不简单!
再来说说刘禹锡,他就像是咱们四川坝子里头那火辣辣的太阳,热情奔放,不拘小节。

刘禹锡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磅礴,就像咱们吃火锅一样,热辣辣的,直抵人心。

他那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豁达,多乐观!就算是被贬了,也照样能笑对人生,这种精神头儿,咱们四川人看了,那是打心眼儿里佩服。

把柳宗元和刘禹锡放一块儿比,就像是咱们四川的麻辣火锅和清汤寡水的豆花饭。

一个热烈奔放,一个清新脱俗;一个是在逆境中找寻希望的光芒,一个是在困苦中品味生活的甘甜。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味。

但说到底,都是咱们中华文化里头的瑰宝,都值得咱们细细品味,好好学习。

所以说嘛,不管是柳宗元的深沉还是刘禹锡的豪迈,都是咱们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咱们四川人,就得有这份包容心,啥子都尝一尝,啥子都学一点,这样咱们的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对吧?。

刘禹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对照分析

刘禹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对照分析

022 研究争鸣I刘禹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对照分析◎徐菡刘禹锡与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世人 误解、被朝臣排挤、被君主贬谪。

他们怀着积极地用世之心,屡次上书希望得到重用却久谪不还,只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挣扎。

相似的人生境遇,使 他们的思想心理状态相似,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是 各自创作了很多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刘禹锡、柳宗元的对照分析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二人创作出了很多以贬谪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感伤激愤。

他们 在诗文中抒发久居困厄之地,久谪不还,理想抱负 难以施展的处境感伤。

柳宗元的“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刘禹锡的“讽托幽远”等句 都表达了自己矛盾、痛苦、无奈的怨苦之情。

刘禹 锡、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都抒发了对政敌和执政者 的不满。

他们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政敌比作是 “浮云”、“群乌”,把自己比作“兰惠”、“猿”,说明这 些政敌人格渺小却为数众多,混淆视听,对自己排 挤、镇压。

此外刘禹锡的《昏镜词》和柳宗元《愚溪 对》讽刺执政者主观独断、嫉才妒能、不辨贤愚,这 类作品充满着强烈的憎恶愤激的情绪心态。

刘禹 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都深受屈原的影响,他们与 屈原一样有着过人的才华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但因 为谗言被罢黜贬谪不能得到重用。

刘禹锡的《问大 钓赋》、《何卜赋》都是受屈原作品《天问》、《卜居》的影响和启发,仿写所得。

柳宗元则用屈原的立身 准则要求自己,自称“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创作的《吊屈原文》、《梦归赋》表达了对屈原的敬 仰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二、刘禹锡、柳宗元文学创作的不同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文主要是以贬谪为主题 的,作品中充满感伤愤激的情绪,具有“怨诽而怒”的特点。

但刘禹锡、柳宗元二人的气质秉性、性格 又有所不同,刘禹锡和柳宗元多次上书当权者,在 诗文中澄清真相,“检讨错误”希望得到朝廷的重 用。

同样是表达真实的感情,柳宗元不屈坚韧,刘 禹锡则能在不势利的前提下更加灵活。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行贬谪路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行贬谪路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行贬谪路带着年迈的母亲上路文/谢青桐一、柳宗元和刘禹锡,曾经共同在公元793年的春天,在长安科举应试中同榜考中进士,而二人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那一年,刘禹锡21岁,柳宗元20岁。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王丕掌权,革新朝政,任用一批文人出身的政治家。

这次革新维持了146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王丕、王叔文被杀,这些身为文人政治家的“八司马”全部遭贬。

“八司马”当中,有两个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本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如同羁囚,幽囚恶地,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

生命有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柳宗元少时,正值安史之乱,柳宗元的父亲携家小汇入逃亡的人流,逃到南方。

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薪米无着。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忍饥挨饿。

功名的朝不保夕和仕途的祸福难测让这个母亲没有享受多少人生苦尽甘来的宽慰。

永州地处湖广交界,当时甚为荒僻,人烟稀少。

被贬永州后,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到永州未及半载,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这对柳宗元的打击是巨大的,母亲一生操劳将自己养大,自己没能让她享上一天的福,却受自己的连累客死异乡。

柳宗元在萧瑟的永州仰天长叹,可是他又能如何呢?在儒者的心中,母亲是神圣至上的,可道与良知也是神圣至上的呀。

按照儒家的义理精神和家国理想,这明明是一个可以兼顾的取舍,可中国的社会历史总是把一个原本可以兼顾的取舍变成了不可兼得的取舍,并残酷地将之摆放在知识分子面前,让他们用别无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择。

于是,自小深得母亲教诲的中国儒家文人选择了道义,母亲的目光悲悯却又坚韧,是深明事理的博大情怀。

他们在那种目光的赞许与激励下,一次次带着羸弱的母亲上路了,纵使风雨交加,天寒地冻,也不管山穷水尽,前路漫漫。

年迈的母亲们也一道谪居到穷山僻野之地,陪着儿子去“独钓寒江雪”,陪着他们忍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被放逐的命运。

论贬谪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贬谪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影响
几风云 突变 , 宦 海浮沉 , 致祸 身 , 结 果“ 二王 、 八 司马 ” 杀 的杀 , 流放 的流放 , 一 场除 旧布新 的改 革就 这样 草草 收场 , 大 唐江
最能 突出刘 禹锡不惧 奸佞 、 敢 于伸 张正义 的作 者 以《 玄 都观 二首》 为最 , 明知不可 为而 为之 , 表 现 出孟 子所 云“ 富贵

行藏在 我 。 用 舍 随他
讽 刺极 为老辣 ,同时展 现 出诗 人 宁折不 弯 的刚强斗 志和 穷
且 益 坚 的 昂扬 斗 志 。
古 往今来 , 作 为 中国传统 文人 , 始 终 无 法 忘 却 的 便 是 一
颗用事 之心 , 刘禹锡 当然也 不能免俗 。然而 一腔热血 并不见 怜 于浩 荡皇恩 , 更 多的人会穷 困潦倒 一生 。然 而“ 塞翁 失马 . 焉知非 福” , 贬谪对 刘禹锡 的文学创 作却是 一种涅 粲。
山 因此 每况 愈下 。最可怜 的便 是包 括刘 禹锡 在 内的这 批改 革 之士 , 见放穷 荒 , 郁郁 终生 。身 处这样 的时代 , 加之傲 岸不 屈 的人 格 , 刘 禹锡 参与救 亡 图存 的变革 是一 种必 然 , 而 流放
中表现 出不 同于他人 颓唐 消极 而是 昂扬 的斗 志 ,怡 然 的情
和 阅历 的 不 同略有 变 化 , 亦 不乏 彷 徨 、 失 志之 叹 , 但横 贯 一
生 的是傲 岸不 去的独 立品格 和敏 感 而殷切 的柔 情及 一颗忧 国 忧 民 的赤 子 之 心 。
盛 唐 的辉 煌早 已成为 迹 , 经历“ 安 史之 乱 ” 后 的 中唐
可 谓百废 待兴 , “ 中 兴 之 志 ” 无 疑 当 仁 不 让 地 担 起 了 重 整 乾

浅谈柳、刘二次遭贬衡阳赠别诗

浅谈柳、刘二次遭贬衡阳赠别诗

浅谈柳、刘二次遭贬衡阳赠别诗摘要:柳宗元、刘禹锡二次遭贬同赴贬所途中,在临岐分别之地衡阳各自写下了三首赠别酬唱诗,这些诗作对自我遭际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抒写了生命沉沦的悲愤和忧虑,饱含了两位贬谪诗人的宦海浮沉和人生沧桑之感,表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贬谪;衡阳赠别诗柳宗元、刘禹锡一生都命运多舛,皆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均屡遭贬逐。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刘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连、邵二州刺史;十月,改贬永、朗二州司马,十载废锢不用。

宪宗元和九年(814)十二月,朝廷征召柳、刘入京,元和十年(815)二月,两人才从贬所回到长安。

三月,又因刘禹锡游玄都观题诗“语涉讥刺”和时任宰相武元衡等的极力排挤,柳、刘又再次迁往柳、连二州。

柳、刘此番出京与上次有所不同:永贞元年是被贬出京,诏令峻急,吏役驱遣,仓惶促迫就道;此番则属“量移”,由司马改任刺史,虽然“官虽进而地益远”,二人所受打击更大,但毕竟路途之时间限制要宽松许多,从柳、刘二人抵达贬地的时间已分别到了元和十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和五月十一日来看,他们此番远迁还是比较从容的。

柳、刘两位沦落天涯的知心朋友之间的诗酒唱和,更是他们打发寂寞旅途时光的主要方式。

两位诗人灵犀相通,诗情骤发,分别写下了三首有名的衡阳赠别诗,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柳宗元性格比较忧郁沉稳,不似刘禹锡乐观豁达,因而感情也更为细腻敏感,在衡阳短暂休整,好友即将分别之际,他一气呵成,先提笔写下了《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该诗首联回顾了自己和刘禹锡遭贬十年的艰辛生活,抒发了对刚召回京旋即又贬远州的悲愤。

颔联“伏波故道”意指自己南贬所走之道正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之道,但已物是人非,路边墓地上的石人“翁仲”已横七竖八地躺在夕阳衰草之中。

论贬谪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贬谪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贬谪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影响作者:张安斌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3期摘要:刘禹锡携“盛唐音”于中唐韩孟、元白之外独树一帜。

仕途虽屡遭贬谪,却依旧激昂慷慨,尽展傲岸风标,被誉为“诗豪”、“国手”。

其作品于豪健奇雄中婉转多变,极尽柔情,异彩纷呈。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文学创作影响刘禹锡虽身处中唐,历“安史之乱”之余波,又因“永贞之变”惨遭流放,可谓“命途多舛”,但依旧不减用事之心,于中唐诗坛遗世独立。

明代杨慎《升庵外集》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

”[1]刘禹锡无论诗歌、散文还是论说文都表现出极深的造诣,虽文风由于年龄和阅历的不同略有变化,亦不乏彷徨、失志之叹,但横贯一生的是傲岸不去的独立品格和敏感而殷切的柔情及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盛唐的辉煌早已成为陈迹,经历“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可谓百废待兴,“中兴之志”无疑当仁不让地担起了重整乾坤的重任。

在文化领域,韩愈领导了“古文运动”,白居易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政治领域则进行了“永贞之变”。

然而中唐党争严峻,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加之外族入侵,可谓内忧外患深矣。

面对如此的现实困境,改革迫在眉睫,于是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员便发起了“永贞革新”,不料未几风云突变,宦海浮沉,致祸身,结果“二王、八司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一场除旧布新的改革就这样草草收场,大唐江山因此每况愈下。

最可怜的便是包括刘禹锡在内的这批改革之士,见放穷荒,郁郁终生。

身处这样的时代,加之傲岸不屈的人格,刘禹锡参与救亡图存的变革是一种必然,而流放中表现出不同于他人颓唐消极而是昂扬的斗志,怡然的情趣,则是刘禹锡所受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而这种素质教育并非局限于家庭、书籍,更得益于阅历、生活。

一、行藏在我,用舍随他古往今来,作为中国传统文人,始终无法忘却的便是一颗用事之心,刘禹锡当然也不能免俗。

然而一腔热血并不见怜于浩荡皇恩,更多的人会穷困潦倒一生。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贬谪对刘禹锡的文学创作却是一种涅槃。

两首诗招祸一首诗得美诗人的生活我们不懂

两首诗招祸一首诗得美诗人的生活我们不懂

两首诗招祸一首诗得美诗人的生活我们不懂今天就来说说《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家族自带皇族光环,据他自己说,他的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如果是真的,那么刘禹锡和刘备就是亲戚。

反正姓刘的找老祖宗,很多都找刘胜,谁让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呢?也有一种说法,刘禹锡的祖先其实是匈奴人,是匈奴人改姓刘的。

这种说法大嘴是不相信的。

刘禹锡是家中独子,从小就显露出学霸天分,21岁就进士及第,可谓是年少得志。

刘禹锡在官场蹉跎数年,打怪练级。

在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刘禹锡碰上了一场唐朝版“休克疗法”的改革,刘禹锡一腔热血,投身其中,很受改革派重用,算是排头兵。

然而,改革从来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这次“二王八司马”改革仅仅维持了146天。

注意,是“二王”、“八司马”,不要断错句。

两位改革领袖“二王”都死了,身为“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被贬官。

为什么叫“八司马”呢?因为包括刘禹锡在内的改革派八个主力队员都被贬到偏远地区担任司马的职务。

刘禹锡从西安出发,足足跋涉了两个多月,来到湖南常德,开启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第一轮贬官生涯。

在这里,刘禹锡没闲着,工作之余创作了200多首(篇)诗歌文章,占了他一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强。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年后,一道圣旨从西安传来,回来吧,十年了,该磨的棱角应该都磨平了吧,如果认罪态度好,还是可以用的,毕竟也是有才的。

但是,刘禹锡是个有骨气的人,如果要低头服软,早就回归了,怎么会一贬十年?刘禹锡回到长安,不怎么消停,没事跑去看花,看花就算了,还写诗。

正是这首诗给他招来了一场祸事,开启了刘禹锡的第二段贬官生涯。

这首诗叫做《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政者的。

你们看花看得兴高采烈,当官当得轻松自在,其实都是我被排挤之后,靠着投机取巧、趋炎附势才冒头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好吧,本来让你回来就是看你表现的,你还写什么讽刺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刘禹锡与柳宗元贬谪文学的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摘要:刘禹锡与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因其相似的遭遇及文学上的成就被并称为“刘柳”。

二人在贬谪文学的创作上亦都成就卓越。

虽然二者在贬谪期间,都或多或少的表现为抑郁和彷徨,但是二人的贬谪文学在微观上仍存在着差异。

本文便在此基础上从二人年少时的久居江南的经历对二人贬谪文学的情感基调的影响以及
当时的社会政治风貌对二人贬谪文学的影响这两方面入手,对其贬谪文学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与探究。

从而发掘刘禹锡和柳宗元在贬谪文学上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贬谪文学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的两位重要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交情甚笃,才华相当,而且政治遭遇非常相近,故后人将他们以“刘柳”并称。

他们同登进士第,又从同一个地方入京供职,并且都参加了有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

他们在保守势力的打压之下,受到“二王八司马”事件的牵连,共同被贬谪到南方地区。

在贬谪远方的生活中,二人的心情无异于是苦闷的。

正是由于二人在遭遇上的相似性,所以才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

但二人由于在年少经历、处世哲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二人的贬谪作品中便会存在彼此各异的风貌。

一、年少江南久居经历对刘柳二人贬谪文学情感基调的影响
刘禹锡的贬谪文学在心态上更多的表现为旷达。

刘禹锡在被贬
谪的初期,虽然抑郁之情难以言表,但是他逐渐自我调节,很快便在他的创作上呈现出自得其乐的特点。

在多次的贬谪生活中,可谓是愈挫愈勇,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首先,年少时期久居江南的经历为刘禹锡融入南方贬谪地的文化环境奠定了基础。

从《刘禹锡集》卷39中的《子刘子自传》中:“举族东迁,以为患难。

”“处,上人在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为侣。

”这两句便可以看出,刘禹锡在年少时期就久居江南之地。

而且长期吴越之地的生活也使得刘禹锡对江南生活留下了深厚的情感。

例如,在他后来的诗文中经常会有“越客”、“越郎”、“江南客”这类词语。

“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并引》)。

足以见出他对吴越之地的情感之深。

其次,江南贬谪为刘禹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由于他的久居,所以从小熟悉吴地之音。

所以,才有了任半塘的这番评价:“唐刘禹锡在建平,追踪屈原,亦留意民歌歌舞,采其声容,广其情志,作《竹枝》九篇,远近传唱。

”[1]这充分体现了刘禹锡在他年少时期,久居江南吴越之地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刘禹锡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从他的贬谪地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而柳宗元的贬谪文学体现的则是抑郁。

而柳宗元在贬谪的生活中,体现出的则更多是悲观和苦闷。

这与刘禹锡的积极乐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柳宗元虽亦有居住江南的生活经历,但大多是记忆中中美好的
景象,当他真正被贬谪到南方时,记忆中的美好与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自然令他无法融入南方的贬谪生活,而显得忧愁苦闷。

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说:“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己。

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月作。

…阴卸虽败,已伤正气。

”可见,由于水土不服,和气候的不适,柳宗元身心俱疲有身染疾病。

所以他极其失落。

因此,他将他的苦闷与抑郁转移至山水游记上,希望可以通过山水之景寄托他的孤寂,给他以心灵上的慰藉。

但是由于他没有真正的适应贬谪的生活,所以他常常在孤独与无助中游离,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由于长期的苦闷,再加上生活的艰辛和不断的政治迫害,最终,在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正值英年,着实令人惋惜。

二、社会政治风貌对刘柳二人的贬谪文学作品的影响
1、刘禹锡受新乐府的影响以“诗歌写事实”为创作的主要方式
在反映社会问题这类的文学创作中,刘禹锡受到了新乐府诗人的影响。

在被贬谪的时期,他与元白的交往日益密切。

比如,在被贬谪的期间,白居易与刘禹锡常以书信的形式互相往来。

刘禹锡还曾作诗《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增》,由此可见,白居易常常将自己的新诗寄予刘禹锡,而且刘禹锡还对白居易的诗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刘禹锡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一诗中写到:“昔曾在池御,应知鱼鸟情。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元白对刘禹锡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元白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被刘禹锡接受了。


如,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最被人称道的还是刘禹锡自命新题所创作的具有杰出现实主义的新乐府诗歌。

这无不体现出元白对他的影响。

2、柳宗元将以古文阐述政治理想作为创作的主要方式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

他认为做文章,为为学是为了阐明古道。

因为“道”才是一切的本源,是值得人们追随的最更本的精髓。

所以,他虽然被贬谪,但是依然坚持用古文的形式来阐述“道”的内涵,使其诗文充满了民本色彩。

柳州是一块“蛮夷”聚居之地,从汉代以来到柳宗元生活的时期,统治者一直对这片土地实施“以其故俗治”的政策,也就是说,对当地的民风民俗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但是,当地的民风有些已经是延续千年的陋习,所以,柳宗元大胆的改变了传统的方式,采用“因俗成化,除残佑仁”的新治民方法,在充分尊重当地民族风俗的基础上,用儒家的民本思想逐渐使得蛮夷礼法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使得柳州当地的民风民俗在教化的作用下逐渐走向汉化,逐步摆脱了陋习,使柳州的社会风气,民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随着社会与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柳宗元进一步认识到,过去的那种追求声色和声音华美的骈文不能充分地阐释道的含义。

所以,要充分而明朗地阐述自己的社会政治构想,就必须要向古人学习,重新拾起古文创作。

所以,在贬谪期间,柳宗元开始在创作中大胆地在传记文学领
域进行创新。

既对人物事迹进行如实的录入,又将合理的艺术想象和审美融入其中,同时,还大胆的将志怪手法融入进去,使得所描摹的人物形象细腻而立体,极富个性。

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寄予其中。

如《梓人传》中的匠梓等。

虽然有时人物略显荒诞,但是配合以当时的社会与世事,却是恰到好处的,达到了抨击丑恶,影射污秽的目的。

使得柳宗元的传记作品呈现出以实带虚,以虚写实的特点,令作品更具有战斗性。

总之,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两位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以他们曲折的人生经历和雄厚的才华为贬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拓展思路和生命力。

虽然他们在人生经历上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

但是,在贬谪文学的创作中,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各具特色,这些特征组构起来,便形成了刘柳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究。

参考文献:
[1]任半塘. 唐诗声·总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