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8 短文两篇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8 短文两篇课件

生: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 壳一样,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 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 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 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译文】 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 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感悟】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 的看法。自然界有很多奥秘,我们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索这些奥秘,就 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阅读范题 见第58页,第10题 技法点拨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要紧扣句子,联系上下文进 行分析。“板着小脸”属神态描写,写出了乐乐的严肃;独自一人“搬” 属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的倔强,决心种文竹这棵“花”。 智慧锦囊 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 肖像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 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作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 法。 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 点。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 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 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3.下列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B ) A.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 过要好好地活过。 B.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 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C.并且有人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 的心啊!” D.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8短文两篇(讲)(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8短文两篇(讲)(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人生思考第18课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课堂探讨☆要点一: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探究活动】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的是什么?扬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教师释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讨论明确】【课堂提升】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颗牙齿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

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母亲刚来时,我对她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

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

”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

”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

”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

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

第18课 短文两篇《蝉》《贝壳》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8课 短文两篇《蝉》《贝壳》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8课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第二课时一、导入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夏天里不断聒噪ɡuō zào 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查字典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囱cōng 柚yòu子树沉甸diàn甸霎shà时间剔tī透结实累léi累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ò) 堕落牙yín龈贪(lán) 婪(chú) 雏形苦(áo) 熬3.解释下列词语。

(1)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 低回:留恋。

(5)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私奉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以上就是查字典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返回查字典首页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在山的那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查字典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在山的那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七年级人教版第18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人教版第18课短文两篇

• • • • • • • •
零落 [lí ng luò] 零落是落,乱,不集中;不完整的意思。 大概有四重意思: 不景气;衰落。 散乱。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树木凋零、凋谢。
• 断续 • [duàn xù] •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一会儿停下,一会 儿继续。
• 收敛 • [shōu liǎn] • 收敛(shōu liǎn),常指减轻放纵的程度, 如收敛行为;同时也有聚拢 、收拢、合拢 和收集的意思。
18课短文两篇
18号郭龙涛
生字词
• [chán] [lí ng luò] [duàn xù] [shōu liǎn] [chàn dòng] [hán zhàn] [kuān shù] [táo xǐ]
• 蝉 零落 断续 收敛 颤动 寒颤 宽恕 淘洗
[bēi wēi] [bǎ wán] [gù zhí ] [dù juān huā] [yī sī bù gǒu]
• 颤动 • [chàn dòng] • 文中意思:短暂而频繁地振动
• 寒颤 • [hán zhàn] • 寒颤指冷得发抖,不停地哆嗦,欲罢而不 能。表示冷或者惊吓后人身体自然的颤抖。
• 宽恕 • [kuān shù] • 宽恕(kuān shù)宽容饶恕。恕,饶恕。
• 淘洗 • [táo xǐ] • 用清水或工厂废水冲洗污泥,以减少处理 化学药品的需要量,并改进固体的沉淀或 过滤特性,除去污泥过度的碱度。洗濯。 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卞之琳 《自 序》:“我写诗……规格本来不大,我偏又喜 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 结果当然只能出产一些小玩艺儿。”
卑微 把玩 固执 杜鹃花 一丝不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蝉 • [chán] • 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 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 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 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 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 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 “禅”出自佛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18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18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18课一、文学常识1. 体裁: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

2.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二、文章主旨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屠户与两只狼之间的斗争,揭示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残忍的本性,同时也赞扬了屠户的勇敢和机智。

三、重点字词1. 古今异义(1)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少:古义为稍微;今义为数量小。

(3)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指数学的一门分科。

2. 一词多义(1)敌:①动词,敌对,文中指攻击;②名词,敌人。

(2)前:①名词,前面;②动词,上前。

(3)止:①同“只”,仅,只有;②停止。

3. 词类活用(1)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2)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

(3)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四、重点语句1.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句话的意思是: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五、写作特色1. 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形象。

六、读后感想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屠户与狼的斗争,让我们看到了狼的狡猾和贪婪,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屠户的勇敢和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像屠户一样,勇敢地面对,用我们的智慧去战胜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像狼一样的人或事物,不要被它们的表象所迷惑,要学会分辨是非,保护好自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讲学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讲学稿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式。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踊跃,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进程:
一、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诵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以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诵。

2.字词学习:给加线字注音,并说明那个词
收敛()聒聒()宽恕()
卑()微一丝不苟()
二、学习·研讨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咱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3.《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如何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1.作者什么缘故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2.作者看到这漂亮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3.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如何固执又如何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延伸
学了这两篇课文后,你应该如何学习呢?用200字展现你的学习感受。

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ﻪﻭ一、重点字词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ﻪﻭ烟囱cōng 柚yòu子树沉甸diàn甸ﻪ霎shà时间剔tī透结实累léi累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ﻪ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ﻭ(duò) 堕落牙yín龈贪(lán)婪ﻪ(chú) 雏形苦(áo) 熬ﻭ3.解释下列词语。

ﻭ(1)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ﻪﻭ(3)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ﻪ(4)低回:留恋。

ﻭ(5)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ﻭ(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ﻪ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私奉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ﻭ二、重点句子ﻪ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ﻪ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ﻪ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ﻪ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了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ﻭﻭ初一上册语文第22课知识点复习:看云识天气|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的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包括《范进中举》、《文化名城南京》、《雾》、《李时中举》四篇文章。

这些文章内容涵盖了明清科举制度、南京历史文化、雾的形成原理、以及李时中举的故事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介绍这四篇文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范进中举》《范进中举》是明清科举制度的故事。

范进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少年,在努力学习后终于中了举人。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内容、形式以及对人们社会地位的影响。

知识点:1. 科举制度的内容:由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环节组成,分别考察候选人的文字能力、考试技巧以及文化素质。

2. 科举制度的形式:通过制定一系列考试规则来选拔官员,这些规则包括定员定额、公开公正、舞弊必究等。

3. 科举制度对社会地位的影响:科举制度是传统社会中唯一的合法晋升途径,合格的考生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获得高额薪水和声望。

二、《文化名城南京》《文化名城南京》是一篇介绍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

作者通过介绍南京的文化名胜、历史名人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展示了南京的独特魅力。

知识点:1. 南京文化名胜: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许多文化名胜,比如南京城墙、明孝陵、夫子庙等。

2. 南京历史名人:南京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比如明代大臣杨廷和、清代文学家洪昇等。

3. 南京文化传统: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南京话、民间艺术、传统饮食等。

三、《雾》《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介绍雾的形成原理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了解到雾的形成机制,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雾对人类生活的诸多不利影响。

知识点:1. 雾的形成原理:雾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极小的水滴或冰晶而产生的现象。

2. 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雾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能见度、交通运输和生产等方面,严重的雾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四、《李时中举》《李时中举》是一篇讲述明代状元李时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述李时的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等方面,展现了李时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篇一: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受到影响,还能学会写作的布局,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通过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清晰: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注意黑板上的声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 (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管活多久,都要好好活着。

七年级语文 18课 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  18课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蝉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作家作品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yì)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积累字词liǎn shùzàn 收敛宽恕短暂guōtáo cuì聒聒淘洗脆弱bēi gǒu卑微一丝不苟解释词语零落:收敛:聒聒:宽恕:一丝不苟:卑微:上苍:把玩:聒噪:脱落。

收拢,合拢。

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容饶恕。

恕,饶恕。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天。

拿在手中玩赏。

声音杂乱,吵闹。

整体感知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先抑后扬。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整体感知3、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短文两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短文两篇

18.*短文两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重点: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

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散文集有《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写给幸福》等。

她的散文风格以描摹细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收liǎn(敛) 短zàn(暂) 宽shù(恕)卑.微(bēi) 颤.动(chàn) 一丝不苟.(ɡǒu)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卑微: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聒聒: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一丝不苟: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整体感知。

(1)《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得知蝉17年埋在地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却令作者惊讶起来。

作者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那本来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2)《贝壳》一文,作者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作者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要多一点,是不是也应该用自己的能力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问题一:语言品析。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我们生活在人世间,应该好好把握时间和生命,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它的生命历程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2.《贝壳》一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此句比较了自己的生命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着、努力而感动。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8 短文两篇(讲)(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8 短文两篇(讲)(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人生思考第18课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分析文章主旨。

【自主学习】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1)收敛.():(2)聒聒..():(3)宽恕.():(4)短暂.():(5)一丝不苟.():(6)卑.()微:(7)上苍:(8)把玩:☆课堂探讨☆要点一:分析文章主旨。

【探究活动】《蝉》主旨是什么?【教师释疑】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讨论明确】【课堂提升】雨夜的灯光(12分)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

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

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

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

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

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

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

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

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

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素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素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素材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蝉[①]小思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②]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③]?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④]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⑤]了那烦人的聒聒!1980年6月23日贝壳[⑥]席慕蓉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_0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_0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yú)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

(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

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6)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三、重点段落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文学常识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相关链接:15-16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复习要点:走一步,再走一步2015必备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知识点复习: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3.核心图解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4日星期五下午10时1分8秒22:01:0822.3.4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重机难遇探的究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下午10时1分22.3.422:01March 4, 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年3月4日星期五10时1分8秒22:01:084 March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下午10时1分8秒下午10时1分22:01:0822.3.4
18 短文两篇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收敛.(liǎn) 聒.聒(ɡuō)
宽恕.(shù)
2.读准多音字 (1)贝壳.:ké读音:jiàn 组词:间隔



二、重要词语
1.零落:(花叶)脱落。 2.收敛:收拢,合拢。 3.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4.宽恕:宽容饶恕。 5.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6.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对《贝壳》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一样的东西,很小,甚至 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 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点自己的回馈。在这里,“固 执”是执着的意思,“简单”是单纯的意思。结尾这段话实际表达了作者执着 而单纯的美的愿望和追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

答案: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
点。
(2)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由此生发了哪些联 想? 答案: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 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的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
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
第18课
短文两篇
《蝉》
1.背景资料
《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承教小记》收录了作
者于1978年到1981年间创作的64篇散文,书中涉及的题材非常 广泛,有说理的、悼念的、写景的、述人的。小思采用一贯的 清幽雅淡的手法写作,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沁凉之感。在说山 道水之中摇曳着闲情逸致,又自然地流露出严肃的哲理,发人深
答案:由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先抑后扬。
(2)课文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感悟? 答案: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心投入,好好地 生活。
《贝
壳》
1.作者名片
作者
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等,蒙古族
中国台湾当代著名画家、作家。多写爱情、
评价
人生、乡愁,写得清新、易懂
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 《写给幸福》等
—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 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 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令人 惊叹?
省。
2.图解课文
1.正音辨形 颤动( ) 聒聒( ) 响彻( )
﹒ 宽shù(
答案:chàn
)
ɡuō
﹒ 收liǎn(
chè 恕
)
敛 续
延x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
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囱cōng柚yòu子树沉甸diàn甸
霎shà时间剔tī透结实累léi累
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ò) 堕落牙yín龈贪(lán) 婪
(chú) 雏形苦(áo) 熬
3.解释下列词语。

(1)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 低回:留恋。

(5)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私奉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
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链接:
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复习要点:精选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复习知识点:再塑生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