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合集下载

凉山州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凉山州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14-西昌农业科技2020(2)凉山州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彭琼英孔令宇牛兴国胡孝波(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西昌615000)摘要本文介绍了水稻田福寿螺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福寿螺防治措施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原产于南美州的亚马逊河流域,被中国列为16类有害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喜食鲜绿多汁的植物,如水稻等水生植物的幼嫩叶片,而且食量非常大,造成死苗或少苗,对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影响非常大。

另外,福寿螺肉口感差,含寄生虫多,人畜患寄生虫病,因此加强福寿螺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福寿螺是被水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从沿海地区作为养殖龙虾的饲料而引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随田水灌溉或提灌而扩散,并迅速传播。

养殖户花前主要通过涂抹的方式,用药液拌成药泥来堵树洞、树缝、伤疤等,或者用药液直接涂刷有妍果树的剪锯口、伤疤、树体、树枝茎部和树根等。

花后和采果后,主要采用树上喷雾的方法,施药要均匀,连同树干一起喷,重点喷透伤疤、剪锯口、树皮缝隙、根茎、新梢、短果枝等处。

发生严重时,根部用药液灌根。

在树干50cm半径范围内,每株树冠灌药液10kg 左右,渗透深度达15cm。

6.4.1休眠期防治休眠期结合田间修剪,及时刮除树缝树洞病虫伤疤边缘等处的绵盼。

剪除病虫枝带出园外集中销毁。

芽前用波美五度的石硫合剂涂抹树干基部。

6.4.2根部施药米取灌根和根施2种方式。

应根据果树大小确定灌根量,一般以渗透至根系部位为宜。

根施则以寄生在根部的绵妍为目标,先将根部周围泥缺乏福寿螺危害生物意识,没有采取专门措施,进行隔离养殖。

据试验调查发现,已造成了樟木乡、裕隆乡等水稻主要种植区福寿螺发生流行,另外,福寿螺随水传播,已对邛海、湿地公园、海河等水域也造成侵染。

近3年来,福寿螺危害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凉山州稻田的主要病虫之一,对凉山州水稻生产及育种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凉山州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水稻田福寿螺形态特性、生活习性、危害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并提出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稻田福寿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稻田福寿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茬 口田上 , 宜选 择冬季 排水 早作 ,最好 是选 择经
收 稿 日期 :2 I.9 【 0 1 .l O 作者简介 :黄小斌 ,男,江两进贤 人,助 农 芝帅 ,生嘤从 事植保植愉T作 ,em i h b 3 3 13 o = . al x 7 7 @ 6 . m : c
2 1 年 第 3期 01
第 3 第 3期 4卷
2 1 年 9月 01

西


Vb . 4 NO 3 I3 . . S p, 0 1 e .2 1
JA NG X I P l LA NT PROTECTl N 0
稻 田福 寿 螺 发 生规 律 及 防控 措 施
黄 小斌 ,李 文 君 2
( . 西 省 进 贤 县 池 溪 乡 农 技站 ,江 两 进 贤 3 0 ;2 I江 3 7 0 .南 吕 市 植 保站 ,江 两 南 昌 30 0 ) l 3 0 9
p e e t d a o g wi h n wn p a th ss r s n e , l n t t e k o l n o t. h Ke r s pi y wo d :S l ome ia , h c it M e ln Na c a g l e c e kl , n s iig, n h n
Na ha g nc n
LU Je L U Je L N - a , I e—h n O i I i, I Yuj n L i u , i W c
( ol eo Ago , in x A r utrl nv ri , n h n 3 0 5 C l g f rmy J g i g i l a U ies yNa c a g3 0 4 ) e a c u t

四川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控

四川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控

四川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控陈晓娟;何忠全;郎冬梅;汪世元;毛建辉;何树林【摘要】采用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在四川稻区的分布和危害,并就现有化学杀螺剂进行了药效评价和综合防控技术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福寿螺目前在四川省16个地区均有分布,以成都、乐山、泸州等地福寿螺的危害较为严重.田间药效试验发现,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稻田福寿螺防效最高,达86.74%,而杀螺胺、四聚乙醛等防效相对较差.综合防控措施的灭螺效果为89.73%~93.64%,保苗率56.13%~80.36%,每667m2挽回经济损失553.21元.福寿螺在四川省分布广,化学杀螺剂需交替使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行之有效.【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3(039)002【总页数】4页(P188-191)【关键词】福寿螺;分布;药剂筛选;综合防控【作者】陈晓娟;何忠全;郎冬梅;汪世元;毛建辉;何树林【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610066;成都市植保植检站,成都610066;成都市植保植检站,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进入四川省最早是在1988年,由某科研所从外地引进在泸州进行养殖,其后各养殖户纷纷加入饲养福寿螺的行列,包括福寿螺重害县新津县,福寿螺的来源最早也是由当时某农家乐个体业主为开办田螺火锅,从重庆引种过来的[1]。

但随着福寿螺养殖业的萎缩,大量福寿螺遭到弃养,很快从养殖场扩散到相邻的农田繁殖,咬食水稻、莲藕、茭白等水生作物,造成植物叶片孔洞、缺刻或者咬断嫩茎嫩心,形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

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

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
福寿螺是一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害虫,在福寿螺防治中,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方案:
1. 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福寿螺危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课程、展览等方式,向农民、学校、社区和公众普及福寿螺的特征、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2. 监测和评估:建立福寿螺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农田、水域等潜在的福寿螺繁殖地进行调查和评估。

使用专门的工具和技术,如水样调查、捕捉网、人工捕捉等,对福寿螺的分布和种群密度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螺情。

3. 生态调控:通过生态方法调控福寿螺的种群。

可以引入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福寿螺的增长,如鸭子、鱼类、注册杂草、蚯蚓等,以减少福寿螺的数量和影响。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福寿螺的种群。

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方式,遵循使用说明,确保安全和环保。

5.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福寿螺繁殖地的管理和改造。

修建和维护农田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减少福寿螺栖息地的数量。

此外,加强农田的平整度、割草和除草,减少福寿螺的生存条件。

6. 合作联防: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加强福寿螺防治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农业、环境、卫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共同应对福寿螺的威胁。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同时,要加强对福寿螺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完善福寿螺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水稻田福寿螺发生与防治对策论文

水稻田福寿螺发生与防治对策论文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摘要] 福寿螺具有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若任其发展,将对水稻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作者通过多年对福寿螺发生规律及其生物习性的观察,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以减少福寿螺对水稻危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福寿螺;发生规律;危害;防治对策福寿螺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异名大瓶螺、苹果螺。

成螺体积大,20世纪80年代群众将之作为食用螺,又作为鸭、鳖等的食料进行饲养。

由于养殖过度,很多先前的养殖户放弃继续养殖,致使大量福寿螺丢弃于河溪、池塘等地方,然后扩散到稻田为害水稻及其它水生作物,发生范围不断扩大。

现严重威胁我县水稻等作物的安全生产。

农民和农技人员普遍担忧,福寿螺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加强防治,农作物受害程度将更为严重。

一、生活习性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

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

由于养殖过度,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对水稻的生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

目前福寿螺在我县泛滥成灾,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福寿螺一生经过卵、幼螺、成螺三个阶段,世代重叠,一年四季成、幼螺并存,具有繁殖力强、食性杂、适应性广等特点。

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3月份开始为第一代,8月份为第二代。

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我县能安全越冬。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在稻田中多集群栖息于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稻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成螺喜荫避光,白天多沉于水底或附在沟渠,或聚集在稻株下面。

在傍晚、凌晨和阴天活动活跃,常常浮于水面进行觅食。

当水干涸时钻人淤泥中。

当螺体暴露于阳光下,会因脱水而死亡。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摘要通过对早稻本田期福寿螺发生规律的调查,揭示早稻移栽后,田间螺、卵量不断上升;福寿螺个体大,且田水深灌,危害重。

危害早稻主要时期是移栽后至分蘖期(即本田前期)。

实施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能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危害。

关键词早稻;福寿螺;发生规律;防治1发生规律1.1越冬情况早稻田的福寿螺,在本地主要在晚稻荒田、沟渠表土下及河流中越冬。

据1999~2000年越冬前(3月11日)调查,晚稻荒田面积104m2活螺7只,沟渠面积5.94m2活螺5只。

当春季气候回暖,越冬螺破土而出成为早稻本田主要螺源之一,且随着春耕灌水而向田间扩散。

1.2产卵习性福寿螺卵圆形鲜红色;卵块呈桑椹状排列,每块卵粒平均200粒左右。

越冬代螺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早稻本田,随着早稻移栽、越冬螺的迁入,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其后不断繁殖,世代重叠。

产卵场所广泛复杂,只要条件适宜到处可产。

早稻田内一般产在地埂边杂草或田间杂草、早稻茎秆基部离水面5cm左右处。

而地埂边杂草处的产卵量明显高于田内早稻茎秆基部。

1.3田间螺量消长规律福寿螺危害早稻主要以越冬代为主,其次为第1代。

越冬代福寿螺(4月下旬)随着早稻春耕灌水进入稻田内活动。

早稻移栽后,越冬代福寿螺边危害、边交配产卵,并与第1代重叠,田间螺量随之上升,至早稻分蘖盛期(5月下旬至6月初),最高螺量达15.5只/m2;其搁田后田间螺量显著下降。

1.4危害早稻(苗)特点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

早稻插秧后至晒田前,稻苗小、分蘖苗幼嫩是福寿螺的主要危害期;拨节期后茎秆粗壮、植株高大,难以啮食。

在早稻生育前期,它主要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从田间危害情况观察,灌深水的,稻叶淹没,福寿螺随水上浮活动,危害相对加重。

并且危害与田间螺量密切相关,螺量高、危害重。

据早稻移栽后8d(2006年5月11日)株危害率调查,福寿螺1只/m2株危害率6.1%,2~3只/m2株危害率12.1%,4只/m2株危害率21.2%,6只/m2株危害率33.3%,9只/m2株危害率36.4%。

如何防治稻田福寿螺?

如何防治稻田福寿螺?

如何防治稻田福寿螺?
福寿螺在湖区水田种比较严重,这些年有加重趋势,主要为害水稻,福寿螺是一种外来物种入侵,目前有效的防除方式还是化学防治。

综合治理方式介绍
人工捡拾,或者养鸡鸭鹅之类,事实上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劳动力成本高,养鸡鸭鹅吃了福寿螺也祸害了秧苗,得不偿失。

还有人用石灰或者茶枯防治,茶枯似乎在农村不容易找寻了,石灰的成本也不低。

事实上,只要化学防治能让农户接受程度高一些。

化学防治福寿螺方法
目前正式登记在福寿螺上药剂是杀螺胺乙醇胺盐、杀螺胺、四聚乙醛,其中杀螺胺乙醇胺盐登记最多,杀螺胺次之,四聚乙醛最少。

杀螺胺乙醇胺盐、杀螺胺属于同一类型,这是当前杀福寿螺市场最为普遍的药剂,但两个药剂面临问题就是剂量不够时,福寿螺可能复活,而且这两种药剂对于水生生物毒性大。

四聚乙醛,在水稻上使用并不多,可以在秧苗播种后拌砂石撒施来防治。

这个药剂对于水生生物还是比较安全的,四聚乙醛急性毒性高,注意自身防范。

阿维菌素,近几年有厂家在推广高剂量阿维菌素来杀灭福寿螺,效果不错,但至今没有登记。

结束语
以往传统杀螺剂五氯酚钠、三苯基乙酸锡已经禁止使用,未来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剂型将是主流,建议大家可以使用杀螺胺乙醇胺盐或阿维菌素来防治当前福寿螺。

福寿螺的为害与中和防治

福寿螺的为害与中和防治

福寿螺的为害与中和防治作者:谢细苟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介绍了福寿螺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本县的福寿螺现状,并针对其为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福寿螺;农业;为害福寿螺是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将其列入首批侵入中国的16种危害性最大的外来物种“黑名单”。

福寿螺主要为害水稻、莲藕、茭白、紫云英、甘薯等农作物,尤以对水稻的为害最为严重。

1 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福寿螺属中腹足目瓶螺科,又叫大瓶螺、洋螺等,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尾部较短,具有螺旋状的螺壳,贝壳大且薄,颜色随环境与螺龄不同而异,体型圆,个体比淡水田螺大。

头部呈圆筒形,有前后触手各1对,眼点位于后触手基部,口位于吻的腹面,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

外套膜薄而透明,包裹整个内脏,外套腔的背上方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肺囊充气后还能使螺体浮于水面上随水漂流,便于传播,遇到干扰时就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的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0℃,超过35℃则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的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2℃,低于8℃就进入冬眠。

福寿螺喜栖于缓流的河川、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水塘及水田等处,每年4~6月和8~10月是其产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龄幼螺集中为害的盛期。

其卵常产于水边的杂草、石头、池壁、小树等较硬的附着物上,刚产的卵块呈粉红色、葡萄状,以后逐渐发白变浅,卵期为10~25d。

当红色的卵粒变淡呈白色时,幼螺便破膜而出落入水中,2d后幼螺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便开始摄食。

成螺的繁殖能力较强,雌雄交配3~5d后就开始产卵,每次产卵200~1000粒,每年产卵20~40次,每2~6d产卵1次,卵自然孵化率高达90%以上,1只雌螺1年可繁殖30万只幼螺。

2 福寿螺的来源福寿螺于1980年引入我国台湾省,1981年作为食用螺进入广东,随后在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作为特种水产养殖,成为一项致富的产业。

福寿螺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

福寿螺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
关 键 词 :?% q ' r) * s T\ j
目前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脏 乱差的现象得到一些改善,但农药包装废弃物(包 括塑料瓶、塑料袋、玻璃瓶、铝箔袋等多种包装物)
随意丢弃的现象在农村还比较普遍,尤其在病虫 草鼠害发生为害的高峰期,也是农药用药的高峰 期 ,在 村 边 、路 旁 、田 野 、渠 沟 、河 道 里 到 处 都 可 以
2 形态特征
福寿螺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贝壳外观与 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 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 腹足伸出。头部有 2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
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有 1条 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 7cm,幼贝壳薄,贝 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 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 2mm,初产卵为粉红色 或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 在 5—6月,5d后变为灰白色或褐色,这时卵内已 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 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 卵块可达千粒以上。在夜间,卵产在水面以上干燥 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 等上,初孵化的幼螺落入水中,吞食蜉蝣生物等。幼 螺发育 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 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 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 3~4个月或更长。
1 分布与危害
2007年镇宁县农民工外出打工引入,当时考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工饲养,作发家致富的门路,但由于没有找到销 路,并且繁殖速度快而泛滥成灾。福寿螺在镇宁县 主要分布在 800m低海拔的打帮乡、六马镇、沙子 乡、募役乡境内,主要生活在小水沟和稻田。个体 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福寿螺食量大, 可咬食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 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可造成作物严重减 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 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咬 食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影响水稻有效分蘖,造成 苗 少 株 稀 ,降 低 产 量 ;啃 食 叶 片 ,影 响 植 株 光 合 作 用,果实发育受阻而减产;传播人畜共患寄生 虫— ——广州管圆线虫;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 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水生物多样性。

我国福寿螺防治技术分析

我国福寿螺防治技术分析

近年来,我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逐渐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 入侵中国,这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 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福寿螺就是众多外 来物种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福寿螺 是一种卷棘口吸虫,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 人类身体健康、农业的发展来说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福寿螺的防 治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点之一。 一、福寿螺防治技术 (一)生物防治 外来物种入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这 些外来物种在全新的环境中生存缺乏天 敌,从而导致其可以在短时间繁殖、生 长。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 福寿螺的天敌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腹足纲 腹足纲是一种软体动物,与福寿螺 属于类别。大羊角螺是腹足纲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一种常见欣赏螺,其在生 长过程中可以以福寿螺为食,摄取福寿 螺卵粒,延缓福寿螺繁殖速度,可以有 效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等造成的 不良影响。 2. 环带纲 光润金线蛭与宽体金线蛭是环带纲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我国华北、 华中、华南等地区。其在生长过程中主要 依附于水田、河流等环境,不会吸收其中 生物的任何血液,但是会吸食河流、水面 上的小型昆虫、软体动物,而福寿螺就是 众多软体动物中的一种。当光润金线蛭在 吸食福寿螺之后, 会保证福寿螺外壳完整, 不会出现任何破坏现象。由于近年来我国 福寿螺数量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 光润金线蛭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3. 昆虫纲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纲,同
时也是动物界的最大群类。在昆虫纲中 有碧伟蜓、圆弓蜓等动物种类可以有效 吸食福寿螺。在福寿螺小于 12 mm 时投 放,可以有效提升控制效果。 4. 水鸟家禽 福寿螺是水鸟和家禽中的鸭子、家 鹅的天然食物,田间适当投放家鸭数量 能有效控制福寿螺危害。 总之,合理保护环境,利用天敌控 制福寿螺种群是一条有效途径。 (二)农业防治 利用福寿螺产卵习性,人工摘除河 边、田埂边杂草上、石块上螺卵,摘下 集中处理;清晨或傍晚人工捡掉田里或 水沟里的成、幼螺,并带回集中处理, 可以减少下一代繁殖基数。 (三)药剂防治 在水稻秧苗期和移栽后不久,常常 会出现福寿螺吞噬幼苗现象,严重时会 导致整个稻田禾苗缺失,这时就必须进 行药剂防治。可选用 50% 杀螺胺乙醇胺 盐可湿性粉剂 60 ~ 80 g/667 m2 拌细沙 10 ~ 15 kg 撒施。但该药剂在水稻上的 安全间隔期为 52 d,注意水稻生长后期 不能施用。同时,药剂对鱼类等水生生 物有毒,应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 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避免污 染水源。 二、福寿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增加引入天敌的数量 现阶段,我国已经引入了多种品种 的福寿螺天敌来控制福寿螺,但在实际 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 福寿螺天敌本身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危险 性,比如大羊角螺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 对于水稻的生长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引入福寿螺天敌时主要以 一些外来物种为主,如果这些物种未得

稻田福寿螺的识别和防治

稻田福寿螺的识别和防治
福寿螺作 为食品渐 渐淡 出人们 的 有效穗减少 而造成减产。 餐桌 , 但近年来在我省部分稻田却已造
二 、 寿螺 的形 态 特 征 福
福寿螺 食性广 , 是以植物性饵料为
主 的杂 食性螺类 , 喜食农作物 , 如水稻 、 茭白、 、 菱角 空心菜 、 芡实等水生作物及 成相 当大的损失 , 并有快速 蔓延 危害之 福寿螺属 于软体动物 , 身体由 整个 严重影响 足部 、 内脏囊 、 外套膜和贝壳 5个 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 势。0 4 20 年福寿螺仅在新津县安西镇新 头部 、 浮游生 漕村 10亩左右 的藕 田和稻 田发生 危 部分组 成 。福寿 螺贝壳外观 与 田螺 相 农作物 产量 。初孵幼 螺以细萍 、 0 物或腐殖质为主。饥饿状态下 , 螺也 成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 , 贝壳大 、 壳薄脆 害, 21 年我们的调查发现 , 而 00 福寿螺 似。 已在新津县约 13 / 的村镇 有所 分布 , 危 易破 ,颜 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 , 但 会残食幼螺和螺卵。
小麦 新品种内麦 86于 20 年通 过国 3, 08
家审定( 国审麦 20 0 1 。该 品种抗倒 0 80 )
伏性强 , 丰产性好 , 适应性 广 , 免疫 小麦 条锈病 和白粉病 。 中感赤霉病 。近 年来 在我 区示范推广增产效果 显著 , 种植面 积迅 速扩大 , 已覆盖我区大部分 小麦种 植区域。由于该品种对赤 霉病属 中感 ,
体动物 门 、 足纲 、 腹 中腹 足 目、 瓶螺科 、 瓶螺 属 。原产 于南 美洲 亚马 逊 流域 。
四 、 寿 螺 的 控 制措 施 福
福寿 螺的控 制应重点抓 好越 冬成 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 , 压低第二代福寿
18 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 。 91 但由于 养 殖过度和 口感的因素 。同时 20 0 6年北

浅析福寿螺的生活习性与防控技术要点

浅析福寿螺的生活习性与防控技术要点
农村小康科技ꎬ2006(6) :42 ̄44.
[2] 林伟群ꎬ周锡跃.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J] . 中国
稻米ꎬ2005(2) :27 ̄28.
[3] 陶红群ꎬ贾滨洋ꎬ张峰瑜ꎬ等.成都市境内外来物种福寿螺的危
害现状调 查 及 防 治 措 施 分 析 [ J] . 四 川 环 境ꎬ 2005ꎬ 24 ( 3 ) :
面掌握福寿螺发生面积、密度和螺卵数量ꎮ
度ꎬ水泥池的杀螺效果达到 90%以上ꎬ保苗效果达到
4.3 持续开展防控技术培训
85%以上[16] ꎻ贝螺杀施药时ꎬ田间保持 5 cm 左右的浅
托“ 百县千乡万户” 活动ꎬ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ꎬ
防治效果可达 90%以上[17] ꎮ 虽然贝螺杀对幼螺、螺
用ꎻ同时ꎬ通过科技赶场、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
色ꎬ卵粒粘连成椭圆形卵块ꎬ硬度逐渐变大ꎮ 初孵
均有发现ꎮ 冬季气温降至 8℃ 左右ꎬ福寿螺钻入田
时ꎬ开始活动、取食、交配ꎮ 据调查ꎬ在完全无草覆
盖的旱土中ꎬ福寿螺的存活率为 10.0% ~ 16.7%ꎬ在
湿润的旱地草丛中ꎬ存活率为 13.3% ~ 33.3%ꎬ在冬
水田中的存活率为 83.3% ~ 93.3% [8] ꎮ
滤螺网ꎬ支渠进水口安装 6 ~ 8 目的滤螺网ꎬ稻田进
物具有杀螺效果ꎬ如麻疯树、决明子、茶籽饼、五爪
或者铁丝框将滤螺网固定ꎬ高于水面 20 cmꎬ并与进
麻疯素 48 h 的成螺死亡率达到 100%
水口安装 10 目的滤螺网ꎬ实行三级滤螺ꎮ 使用木框
金龙等ꎮ 据报道ꎬ麻疯树的种子提取物 6 mg / L 浓度
ꎻ对蔬
寿螺产 卵 盛 期 排 水 露 田ꎬ 抑 制 其 数 量 增 长ꎮ 据 报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控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控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控作者:李秋英娄丽娟周斌黄忠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03期摘要; ; 近几年,外来生物福寿螺在东南沿海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有效抑制昆山市福寿螺的迅速蔓延,本文在总结福寿螺发生概况及防控措施的同时,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工协作,全民参与到清除福寿螺的防控工作中去,以期为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稻田福寿螺;发生概况;防控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 ; S435.11;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13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瓶螺、苹果螺、龙凤螺,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1981年被引入我国广东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在国内许多省(市)推广养殖,后因食味不佳、不受市场认可,而大量被遗弃和逃逸。

现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等,属于典型的外来有害生物。

2003年3月,中国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1],也是江苏省外来有害生物补充检疫对象。

昆山市自2013年在张浦镇发现以来,2016年以后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市11个区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范围主要涉及农田、河道、沟渠等。

近年来,福寿螺在本地迅速蔓延,虽经有效的防控,但由于河道面广、流动性大等特点,其蔓延势头很难控制。

1; ; 发生概况1.1; ; 生活习性福寿螺的发生与本地田螺相似,雌雄异体,在苏州地区1年可发生2个世代[2],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2~3 cm深处越冬。

浅谈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浅谈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浅谈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在水稻移栽后疯狂啮食叶片和幼嫩分蘖,有时一夜之间就能把刚插的禾苗全部啃光,致使水稻基本苗数不足,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农民群众对其为害感到十分头痛。

由于对福寿螺的生活习性了解不是很多,农民群众无法针对其进行预防性防治,每年都是在螺害发生时才被动防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所以要想提高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就必须对其生活习性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福寿螺贝壳与田螺的外壳相似,壳薄易碎,壳右旋,旋部不发达,螺层一般为6层,第一螺层比田螺扁而大,形状似苹果故又名苹果螺,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物种属性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

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又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目前在我区迅速扩散蔓延,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

福寿螺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

雌雄交配后,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

雌螺主要在离水面10~20 cm的杂草、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产卵,卵呈深红色,每卵块约100~960粒不等。

每只成熟的雌螺一年可多次产卵,每隔5—10天产一次,每次产卵时间20—30分钟,产卵后缩回腹足,回落水中。

一只成熟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一年经两代繁殖可达32.5万只,繁殖量十分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对农业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危害。

卵的孵化只要十天的时间,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如果放任其生长,一只小螺两个月后可以长大到2两重。

温度对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

由于我区冬季气温不是很低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的寿命多数为1.5年,个别可长达3年以上,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11月中下旬停止产卵逐步开始进入越冬状态。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S u i c h a n y a n g z h i福寿螺,学名为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具有适应性强、繁殖量高、危害性大等特点。

上纪世八十年代初期,广东省有很多地区争先引入福寿螺加以养殖,供人们食用。

然而,因为养殖户不了解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性,对其营养价值以及市场前景也没有正确预估,加之管理不科学,导致福寿螺迅速蔓延到广西、贵州等地。

上世纪!"年代初,我县从广西调进鱼苗时“福寿螺”随之传入,后又随鱼苗销售扩散到稻田、沟渠、水库、河流等地,危害水稻等水生农作物,且危害逐年加重。

据不完全统计,平塘县不同程度螺害的范围已达#$个镇乡街道,发生面积%多万亩。

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

一、发生及危害每年的&'%月份和( $"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水稻、紫云英、慈菇、茨实、甘薯、蔬菜等作物是福寿螺主要危害的对象,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福寿螺几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幼苗到分蘖期为主害期,幼螺和成螺会咬食水稻叶及分蘖,使水稻因为分蘖降低而减少了有效穗进而造成减产。

经调查,紫云英、慈菇、蔬菜等受害率约为&) *),最高可达$") $*),而水稻秧田期和分蘖期的受害稻株约为&)'+),最高可达到$,) $*),局部田块可达,")以上。

二、福寿螺的防治措施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辅助以农业防治,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生物灭螺在沟渠和水稻移栽后,利用养鸭食螺。

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选择中小体型,鸭龄,0天的免疫鸭苗,鸭苗放养密度为-01-*只2亩;冬季集中放鸭于沟渠和农田啄禽幼螺,减少越冬螺量。

-.-农业防治:狠抓冬季防治以使冬后残螺量有效减少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是福寿螺越冬的主要集中区域,这为集中消灭福寿螺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摘要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此,介绍了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福寿螺;水稻田;为害;防治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喜食植物。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广东。

由于福寿螺肉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食物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磷、钠、钾、核黄素等,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作为特种经济动物进行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我县福寿螺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致富门道引进养殖,可是,由于福寿螺口感较差,味道不好,没有被消费者接受,一直鲜有销路。

因此,养殖户普遍不愿意再养殖福寿螺而将其遗弃野外,因而迅速传播开来。

1福寿螺的生活习性福寿螺一生经过卵、幼螺、成螺等3个阶段。

在浙江省的发生为不完全二代,包括越冬代和第一代,世代重叠。

福寿螺繁殖力强,扩散蔓延迅速,性成熟的雌螺交配后24h即可产卵,产卵母螺寿命一般为4~8个月,平均6个月。

连续产卵期2~4个月,交配次数最多可达44次,产卵量在1 100~4 000粒。

福寿螺主要以幼螺、成螺在农田、池塘、沟渠及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螺一般为直径2~3cm的中型螺。

5~7月和9~10月是福寿螺的2次繁殖高峰期。

5月上中旬福寿螺成螺开始产卵,卵可以产在茭白植株、杂草、石块等任何物体上,但主要产在离水面10~40cm的植株中基部。

初产卵块呈明亮的粉红色至红色,在快要孵化时变成浅粉红色。

福寿螺耐旱力极强,耐饥力也很强,但是福寿螺不耐低温。

试验表明,冬季暴露在空气中的福寿螺对1~2℃以下的低温十分敏感,持续1d的低温可导致100%的死亡;而3~5℃的温度处理30d,没有发现任何福寿螺的死亡。

进入11月份后,由于气温下降,水稻收割后,福寿螺钻入水稻丛基部或田土表下2~3cm 的地方越冬,部分福寿螺在水稻田边的灌溉渠和附近的河道中越冬。

福寿螺有多种传播途径,既可通过从虫源地、发生地携带卵块、种螺和邮寄卵块等方式引进福寿螺作为开发动物饲料而饲养扩散,也可以附着在土壤中或水生植物的根部、茎基部随运输而扩散,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因素。

象山县水稻福寿螺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象山县水稻福寿螺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象山县水稻福寿螺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摘要通过调查、监测,明确了福寿螺在象山县的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对其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福寿螺;危害特点;生活习性;防治技术象山县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福寿螺,由于没有市场销路,被遗弃野外。

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有惊人的繁殖力和极快的生长速度,现已在象山县石浦、西周、晓塘等5个乡镇普遍为害成灾,发生面积近667hm2,而且近些年有迅速扩散蔓延和加重的趋势。

据调查,发生区水稻田中福寿螺达30~50只/m2。

目前,防治福寿螺大多是以农户单打独斗为主,而一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如湖泊、江河以及田间的沟渠等,由于没人管,成了螺害防治的死角,而这些地方恰恰是福寿螺栖息繁衍的场所、螺害的源头。

笔者通过全面调查,设立多个监测点,开展螺情系统监测,已经明确福寿螺在象山县的生活习性和生活史,同时开展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研究,2008年象山县福寿螺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得到了大幅度下降。

1为害特点福寿螺为害水稻、茭白、空心菜、浮萍等水生植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直播后覆水至秧苗期是主要受害期。

2形态特征该螺系大型水生螺类,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壳薄脆易破,壳右旋,旋部不发达,螺层一般为6层,第1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形似苹果,故又名苹果螺,螺口为卵圆形,覆有角质层保护;头部与腹足能伸出壳外游动觅食,头部具有长短各一对角眼点在其短触角上;螺体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幼螺体一般呈灰色、白色,小螺为金黄色,小螺第1螺层背面中部有一大气泡,帮助浮游和呼吸,成螺多呈深黄褐色,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螺体边有一条粗大的肺吸管,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1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呈鲜红色。

3生活习性福寿螺在象山地区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以成螺和幼螺越冬,初见螺日4月2日,越冬代螺直径1.3~3.5cm,越冬后的成螺于5月10日开始交配产卵,雌螺产卵时爬到离水面15cm以上的池边干燥处,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附着物以及水生植物的茎上产下卵块,并粘附其上,产卵活动常在晚上进行,产卵量小卵块有上百粒,大的可达上千粒,卵期25~30d,初孵化刚破腹的仔螺能爬行运动,跌落入水后群集在池边、沟边、浅水处,或爬到离水面2~3cm 处的潮湿地方或在水生植物上,吞食浮游生物等,以逐渐适应水中生活,幼螺生育3~4个月,而后性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03-25基金项目:浙江省外智引进项目(003300002)作者简介:俞晓平(1963-),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ic ulturae Zhe jiangensis 13(5):247~252,2001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俞晓平1,和田节2,李中方3,吕仲贤1,孙乐平4,朱亚红1,陈建明1,郑许松1,徐红星1(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2日本九州农业试验站,日本熊本861-1192;3温州市瓯海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瓯海375005;4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局植保站,浙江瓯海375005)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稻田福寿螺在中国及亚洲其他水稻国家的发生和为害现状,提出了中国与日本对付和控制稻田福寿螺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同时,简要介绍了福寿螺研究及其治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稻田福寿螺;发生和为害;治理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524(2001)05-0247-06Occurrence of golden apple snail,Pomacea cana licula ta (Lamarck),in paddy fields and its manage -ment:YU Xiao -ping 1,Takashi Wada 2,LI Zhong -fang 3,LU Zhong -x ian 1,SUN Le -ping 4,ZHU Ya -hong 1,CHEN Jian -ming 1,ZHEN Xu -song 1,XU Hong -xing 1(1Institute o f Plant Protection,Zhejian g Academy o f Agri -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2Kyushu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Kumamoto 861-1192,J a pan;3Science an 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Ouha i ,Wenzhou 375005,China;4Agricultural Bu -reau o f Ouhai ,Wenzhou 375005,China)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si tuation of golden apple snail,Pomacea cana liculata (Lamarck),in paddy field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sia,and its control method 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and Japanese farmers recen tly.Meanwhile,this paper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d -vance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and managemen t on golden apple snail in the paddy fields.Key words:golden apple snail in paddy field;occurrence and damage;management1 前言福寿螺,Pomacea cana licula ta (Lamarck)在国内又称大瓶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喜食植物。

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Pilidae),原产南美,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

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物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台湾和广东、菲律宾、越南和泰国[1~3]。

由于该螺食味不佳,加上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福寿螺马上扩散到田间,成为我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危害水稻的恶性水生动物[4]。

目前福寿螺已经成为上述国家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有害物之一,亚洲其他国家如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水稻生产也遭受到福寿螺的威胁[5]。

在我国北纬30e 以南的许多省份均有福寿螺的发生报道,其中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云南、四川和浙江等[1,6~8]。

浙江省在东南部稻区的发生较为严重,包括温州和台州地区,近年来在宁波地区也有发生福寿螺的报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福寿螺作为新引进的食用动物在温州的许多地方饲养,但由于食味差而丢弃,渐渐成为水稻田的一种有害物。

由于福寿螺喜欢在河道中的浮生植物如水浮莲和水葫芦上栖息和产卵,因此福寿螺通过河水传播很快,据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局科技人员报道,福寿螺以每年8至10千米的速度向北扩展。

福寿螺在日本最早于1964年引入。

日本九州熊本省一个私人公司将福寿螺作为一种水生宠物引入当地[9]。

但在当时福寿螺并没有成为稻田的有害物,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较冷的山区饲养,逃遁的福寿螺在冬天无法生存。

80年代初,福寿螺在整个日本的495个地方饲养[10]。

然而,由于消费者不喜欢福寿螺的味道,该螺的饲养数量迅速下降。

1983年首次报道在田间发现有活的福寿螺,1984年在熊本和冲绳发现福寿螺危害水稻和灯芯草[3]。

同一年,福寿螺被日本农牧渔业部指定为检疫性有害物[11]。

2 福寿螺的发生和为害1988年开始,我国广东省的37个县区报道遭受福寿螺不同程度的为害,发生面积达2.53万hm 2,而后的几年里发生情况更加严重,秧苗和分蘖田受害率达4.07%~6.73%,高的达13%~15%,除为害水稻外,福寿螺也侵害处于阴湿生境的茨实、菱角、甘薯、慈姑、紫云英和水生蔬菜等[1]。

日本科学家发现,福寿螺同时取食其他水田作物,包括荷、灯芯草、芋等[11,13]。

然而,这些作物的为害面积通常较小,整个日本的为害面积在不足30hm 2。

福寿螺在浙江省的发生为不完全二代,包括越冬代和第一代。

越冬代成螺一般为直径2~3c m 的中型螺,所产的卵在5月初和5月下旬产生两个高峰。

福寿螺主要在4月和8月为害早、晚稻的秧苗,尤其是直播稻和移栽稻,为害的水平随着螺重的增加而增加。

温州市瓯海区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水稻2.5至3叶期,螺重20g 以上的福寿螺日为害稻苗37.67~52株,12g 左右螺重的福寿螺日为害稻苗数为20.3~25.7株,5g 以下螺重的福寿螺日为害株数为3~13.3株。

随着稻苗的生长,福寿螺对其的为害逐渐减轻。

冬季暴露在空气中的福寿螺对1~2e 及其以下的低温十分敏感,持续一天的低温可导致100%的福寿螺死亡,而3~5e 的温度处理30d,没有发现任何福寿螺死亡。

由于稻田土壤变干和气温下降,福寿螺成螺于每年10月上中旬进入土表下2~3c m 的地方越冬。

部分福寿螺在灌溉渠和附近的河道中越冬。

试验发现,在土壤中的福寿螺经过1~2e 的低温持续处理一星期,仍然有50%~75%的福寿螺生存。

而在暖冬,常年积水的稻田经常可以看到成活的螺。

在日本,被福寿螺为害的面积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在1998年,福寿螺发生的面积达到3273hm 2,达整个九州水稻面积的89%。

但发生面积的大小在年份间有差异,在水稻移栽时的降雨量大小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例如,1996年的降雨量小,福寿螺的为害也相对小。

福寿螺为害面积的扩大在1990年停止了,这可能是由于农民对福寿螺的有效防治起了作用。

3 现有的福寿螺治理方法表1列举了我国农民在治理福寿螺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主要方法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包括福寿螺#248#浙江农业学报 第13卷(2001)表1我国农民治理稻田福寿螺采用的策略和措施Table1Strategies and measurements for controlling golden apple snail adop ted by farmers in China治理方法治理时间具体措施效果农业防治越冬防治清沟除淤泥和水草冬季降低成活率采集和消灭沟河和稻田中成螺降低密度发生期防治春秋产卵高峰期摘除卵块阻止种群建立翻耕时消灭成螺降低密度稻田在福寿螺卵盛孵期排水提高死亡率避免田水串灌,或者在稻田进水口设置拦截网阻止侵入稻田生物防治秋季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和沟渠中放鸭群,一只0.6kg的鸭可取食35~40只成螺。

降低密度化学防治发生期70%贝螺杀1mg/kg杀螺率96.1%98%的巴丹原粉11~21mg/kg杀螺率98.0%65%的五氯酚钠5mg/kg杀螺率97.9%40%的百螺敌50g/667m2杀螺率92.07%98%硫酸铜13mg/kg杀螺率85.9%6%的蜗克星500g/667m2杀螺率80.31%6%的密达500g/667m2杀螺率80.24%的越冬治理,清沟除淤泥和水草、采集和消灭沟河和稻田中成螺。

主要目的是降低福寿螺的密度和成活率,阻止福寿螺种群的建立。

而目前主要的生物防治手段是利用鸭子取食成幼螺,温州科研人员的试验表明,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和沟渠中放鸭群可以有效地降低当代和下一代福寿螺的种群密度。

药剂防治福寿螺是稻农喜欢且有效的手段,目前使用较多的药剂有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70%的贝螺杀(Bayluscide)、瑞士龙沙公司生产的6%密达、温州鹿城农药厂生产的45%百螺敌粉剂、以及98%的巴丹原粉、65%的五氯酚钠、98%硫酸铜和6%的蜗克星等。

许多药剂如70%的贝螺杀和65%的五氯酚钠对福寿螺均有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对鱼类的毒性较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表2列举了日本农民正在应用的治理福寿螺的方法。

其中最有效和最普遍的方法是在水稻移栽期保持低水位和种植秧龄较大的水稻苗来减少为害。

在稻田中开沟对有效的排水是有用的。

当稻田水很浅时,福寿螺移动很慢,取食时间减少[12]。

Ozawa等[13]认为,低于4cm的水位可避免稻苗受害。

由于福寿螺通常喜欢取食秧龄为3周之内的稻苗[14],用较老的秧苗可以缩短稻苗对福寿螺为害的敏感期。

然而,当稻田不平或排水系统不畅时,水位的控制比较困难。

在深水田中,即使较老的稻苗也被为害。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杀螺剂和拒避剂是非常有效的。

最近在日本注册的化学物中,仅仅氰氨化钙(Nitrolime)和异稻瘟净(IBP)是杀螺剂[3],其它则是拒避剂。

氰氨化钙的应用在水稻移栽前和水稻收割后是可行的,因为这种化学物对水稻有药害。

许多农民只有在福寿螺即将造成为害前使用上述的注册药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