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福寿螺的识别和防治
切实做好稻田福寿螺防治工作
切实做好稻田福寿螺防治工作福寿螺是重大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每年4-10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危害期,它啃食茭白、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
直播稻秧苗期、水稻插秧后的分蘖期是主要受害期。
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一般危害田块减产10%左右,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
当前,正值四月春季,福寿螺开始进入产卵和孵化高峰,部分乡镇福寿螺为害严重。
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和扩散蔓延。
请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及时指导农户开展防治,可有效减少田间基数,降低全年防治压力。
初发田块防治时建议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发生严重造成缺苗的水稻田块要及时补苗。
一、农业防治1、清淤除草灭螺。
福寿螺通常聚集稻田边、水沟边杂草上,清除杂草,清理稻田边水沟渠淤泥和福寿螺,带离沟渠集中暴晒、碾碎或挖坑深埋。
2、安置拦网灭螺,在稻田进排水口安置拦截网(40~60目),阻止福寿螺幼螺和成螺随水传播。
3、人工捡拾。
在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人工捡拾带离稻田压碎杀灭。
4、晒田灭螺。
利用幼螺抗性差的特点,在水稻分蘖期,稻田适当脱水露田几天,以消灭福寿螺幼螺。
有条件的,可在早稻田一侧深挖水沟蓄水,引诱田间剩余福寿螺聚集,药水施杀。
5、实行水旱轮作,例如稻油、稻稻油等,使福寿螺缺水死亡。
二、生态调控在福寿螺的发生田块放鸭,利用鸭群取食,将其杀灭。
每亩稻田放鸭20~30只,可以移栽后30天至抽穗前、收割后反复多次放养鸭群。
三、科学用药1、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50%或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36%烟酰苯胺等,按产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
2、茶粕,亩用3~5公斤,与底肥混合后均匀撒施。
四、注意事项1、施药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药时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护。
2、四聚乙醛防治福寿螺时,24小时内如果遇大雨,需补施药。
但应避免过量使用污染水源,造成水生动物中毒,禁止在河塘等水体清洗施药器具。
水稻田“杀手”、新型害虫福寿螺,如何有效应对?
水稻田“杀手”、新型害虫福寿螺,如何有效应对?一、认识福寿螺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大瓶螺,是软体动物属瓶螺科。
其贝壳外观与田螺非常相似。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常群栖息于池边、渠道、稻秧田等浅水区域。
其食性较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
3月到11月是福寿螺的繁殖季节。
进入5月环境气温日渐走高,5到8月份是其繁殖盛期。
河岸边、渠道边、水稻田埂边上发现的一团团粉红色的卵,密密麻麻看上去有点肉麻恶心即是福寿螺的卵。
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的快,此时段其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
福寿螺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
发生于稻田间的福寿螺能大量啃食水稻。
一般从水稻播种到移栽前后都会受福寿螺的啃食。
播种时啮食稻种的芽胚;啮食水稻幼苗整株;能够咬断水稻主叶影响水稻的有效分蘖,导致水稻有效穗减少从而造成减产影响增收。
3到11月份是福寿螺的繁殖期,当下(5到8月份)是其繁殖的盛期,要重点抓好第一代成螺产卵前的防治,从而压低其第二代的发生量,并适时做好第二代的防治工作。
二、防治和灭杀措施(1)防治指标水稻田块发现达到2至3头/平方米时即需要进行灭螺防治了。
(2)农业防治或生物防治①在福寿螺常发或多发的田间地块区域,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农田、水渠边等啄食螺卵、幼螺、及成螺,利用福寿螺的天敌对其数量进行削减,从而控制其对水稻田块的危害。
②在福寿螺产卵盛孵期,初孵出的幼螺的抗性相对较弱,可以选择合适的时候进行排水晒田,降低幼螺的存活率;在福寿螺新发生的农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实施水旱轮作,将水田改作旱田,结合深翻、晒田,使福寿螺因缺水死亡。
③也可进行人工捕捉。
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其扩散的有效方法。
根据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在早晨和傍晚福寿螺活动最为活跃,可在此时段进行人工拾螺摘卵;在福寿螺越冬或产卵盛期前,对沟河和农田的成螺进行人工捕摘,可有效地控制其繁殖的数量从而从源头上控制其对水稻田块产生的危害。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摘要通过对早稻本田期福寿螺发生规律的调查,揭示早稻移栽后,田间螺、卵量不断上升;福寿螺个体大,且田水深灌,危害重。
危害早稻主要时期是移栽后至分蘖期(即本田前期)。
实施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能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危害。
关键词早稻;福寿螺;发生规律;防治1发生规律1.1越冬情况早稻田的福寿螺,在本地主要在晚稻荒田、沟渠表土下及河流中越冬。
据1999~2000年越冬前(3月11日)调查,晚稻荒田面积104m2活螺7只,沟渠面积5.94m2活螺5只。
当春季气候回暖,越冬螺破土而出成为早稻本田主要螺源之一,且随着春耕灌水而向田间扩散。
1.2产卵习性福寿螺卵圆形鲜红色;卵块呈桑椹状排列,每块卵粒平均200粒左右。
越冬代螺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早稻本田,随着早稻移栽、越冬螺的迁入,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其后不断繁殖,世代重叠。
产卵场所广泛复杂,只要条件适宜到处可产。
早稻田内一般产在地埂边杂草或田间杂草、早稻茎秆基部离水面5cm左右处。
而地埂边杂草处的产卵量明显高于田内早稻茎秆基部。
1.3田间螺量消长规律福寿螺危害早稻主要以越冬代为主,其次为第1代。
越冬代福寿螺(4月下旬)随着早稻春耕灌水进入稻田内活动。
早稻移栽后,越冬代福寿螺边危害、边交配产卵,并与第1代重叠,田间螺量随之上升,至早稻分蘖盛期(5月下旬至6月初),最高螺量达15.5只/m2;其搁田后田间螺量显著下降。
1.4危害早稻(苗)特点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
早稻插秧后至晒田前,稻苗小、分蘖苗幼嫩是福寿螺的主要危害期;拨节期后茎秆粗壮、植株高大,难以啮食。
在早稻生育前期,它主要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从田间危害情况观察,灌深水的,稻叶淹没,福寿螺随水上浮活动,危害相对加重。
并且危害与田间螺量密切相关,螺量高、危害重。
据早稻移栽后8d(2006年5月11日)株危害率调查,福寿螺1只/m2株危害率6.1%,2~3只/m2株危害率12.1%,4只/m2株危害率21.2%,6只/m2株危害率33.3%,9只/m2株危害率36.4%。
如何防治稻田福寿螺?
如何防治稻田福寿螺?
福寿螺在湖区水田种比较严重,这些年有加重趋势,主要为害水稻,福寿螺是一种外来物种入侵,目前有效的防除方式还是化学防治。
综合治理方式介绍
人工捡拾,或者养鸡鸭鹅之类,事实上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劳动力成本高,养鸡鸭鹅吃了福寿螺也祸害了秧苗,得不偿失。
还有人用石灰或者茶枯防治,茶枯似乎在农村不容易找寻了,石灰的成本也不低。
事实上,只要化学防治能让农户接受程度高一些。
化学防治福寿螺方法
目前正式登记在福寿螺上药剂是杀螺胺乙醇胺盐、杀螺胺、四聚乙醛,其中杀螺胺乙醇胺盐登记最多,杀螺胺次之,四聚乙醛最少。
杀螺胺乙醇胺盐、杀螺胺属于同一类型,这是当前杀福寿螺市场最为普遍的药剂,但两个药剂面临问题就是剂量不够时,福寿螺可能复活,而且这两种药剂对于水生生物毒性大。
四聚乙醛,在水稻上使用并不多,可以在秧苗播种后拌砂石撒施来防治。
这个药剂对于水生生物还是比较安全的,四聚乙醛急性毒性高,注意自身防范。
阿维菌素,近几年有厂家在推广高剂量阿维菌素来杀灭福寿螺,效果不错,但至今没有登记。
结束语
以往传统杀螺剂五氯酚钠、三苯基乙酸锡已经禁止使用,未来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剂型将是主流,建议大家可以使用杀螺胺乙醇胺盐或阿维菌素来防治当前福寿螺。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摘要福寿螺是水稻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介绍了稻田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稻田福寿螺的防治。
关键词福寿螺;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福寿螺学名大瓶螺(Ampullario gigas spix),又名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其食性杂,食量大,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
稻田主要以成、幼螺在水稻秧苗期和移栽大田后至烤田前咬剪幼苗和有效分蘖,造成严重叶缺,缺株少苗,甚至局部稻苗被食光。
据调查,我县平川、城厢,中山等7个乡(镇)有福寿螺为害,稻田一般有螺0.2~1.6只/m2,严重的有螺4~7只/m2,一般稻株被害率0.59%~3.81%,严重的达7.63%~13.99%,已成为农业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1形态特征卵:圆球形,直径 2.0~2.5mm,初产时深红色,黏稠,孵前色变淡。
卵成堆叠产,每卵块3~5层,一般100~400粒不等。
幼螺:初孵体 2.0~2.5mm,软体部分呈深红色;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行,以后贝壳向右旋增加。
螺口径在2.2cm以下为幼螺或高龄幼螺。
成螺:雌雄异体,爬行体长3.5~6.0cm,贝壳近似圆盘形,一般具6螺层,雌螺壳口单薄,外唇直或略弯,厣周缘平展;雄螺增厚,外唇向外反翘,厣外缘的中部略隆起,上下缘向软体部凹。
2生活习性神寿螺的一生经卵、幼螺、成螺3个阶段,属雌雄异体的软体动物,卵生。
越冬成螺一般于翌年4月间交配产卵,产卵时间多在早、晚间进行,产卵部位主要在离水面8~20cm高水稻、杂草、竹木桩上、田石基边和沟渠道壁边。
刚产出的卵粘而软,并呈鲜红色光泽,成为葡萄状长圆形卵块,以后色泽逐渐变淡,由鲜红变粉红,至孵化前逐渐变灰白色,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
卵期长短主要受气温影响,4~5月间气温14.5~23.5℃,卵期20~21d;7~8月间气温24.3~28.4℃,卵期11~12d。
福寿螺性成熟早,产卵次数多,产卵量大,容易孵化,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水稻田防除福寿螺.doc
水稻田防除福寿螺
水稻田的福寿螺防除技术:
福寿螺又名金宝螺,是目前水稻生育初期的主要害虫,遍布于任何有水的地方,繁殖力非常旺盛,其危害特征是将刚插秧后的水稻嫩株从茎杆基部剪断。
如果水稻生育初期不加以防治,危害将严重至必须进行补植,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目前防治的方法是使用毒性相当强的化学合成农药进行防除,虽然其效果非常好,但是因其具有高毒性,因此建议尽量避免使用。
苦茶粕是使用于水稻有机栽培,防除福寿螺效果非常好的植物性废弃物,因其防治福寿螺时,同样土壤中的其它生物如水蛭、蚯蚓等亦会致死,因此施用时不宜过量,每公顷以50~100公斤为原则,水稻插秧后在田埂四周均匀撒布,即可达到防除效果。
因苦茶粕防除福寿螺的效果与化学合成农药的防除效果相同,但其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因此建议水稻栽培农户用苦茶粕来防除福寿螺,尽量避免使用高毒性的化学合成药剂。
福寿螺防控的提案
福寿螺是一种入侵性物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有效防控福寿螺的扩散,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监测和识别: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检测水体中是否存在福寿螺,及时发现并识别入侵物种的踪迹。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天敌种群,如鱼类、鸟类等,对福寿螺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其数量。
3. 物理防治:采取物理手段,如设置隔离带、屏障等,阻止福寿螺的扩散。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喷洒杀虫剂等,但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产品,并遵循相关规定。
5.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福寿螺危害的认识,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6.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福寿螺入侵问题,建立跨境防控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福寿螺的扩散,保护当地生
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福寿螺的识别与防控
2021年第10期 53绿色环保·福寿螺的识别与防控湖南省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410011) 卢永星(续第9期第53页)1.识别 福寿螺具有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
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1只眼睛。
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
福寿螺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黏稠的透明物质,在孵化过程中渐变为淡粉红色,在快要孵出小螺时变为灰白色,孵出小螺后剩下白色的薄壳。
2.传播 福寿螺可沿水流、水草传播,或随种苗、农副产品、运输工具、人为携带远距离传播。
3.危害 福寿螺喜食水稻、茭白等农作物,且繁殖能力强、食量大、食谱广,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是引起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人类可因食用未加工熟透的福寿螺而感染。
4.防治 ①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福寿螺成体及卵块容易识别,可人工拾螺或在产卵高峰期摘除。
②生物防治。
可在田块、沟渠等福寿螺生长区放养鸭子。
鸭子喜好食螺,一般每667平方米田放养10~20只鸭子。
③化学防治。
大面积防治宜采用药剂防治。
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以用50克70%贝螺杀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施;但此药会刺激人体黏膜,还能毒杀鱼类等水生生物,必须谨慎使用。
或在移栽水稻前,每667平方米稻田按0.5千克硫酸铜晶体对水均匀喷施。
④其他防治方法。
茶籽饼对福寿螺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将茶籽饼粉碎后,按每667平方米3~5千克的用量均匀撒于排灌沟或已经翻耕好的田块上。
(续完)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寿螺防治方法
福寿螺属于外来有害生物,是一种水生软体动物,每年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紫云英、慈菇、甘薯、蔬菜等作物,对水稻危害尤为严重,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造成减产20%左右。
据县植保植检站5月2日在子营街道办上里社区、白泥镇下里社区调查,在有水区域的沟边、田边出现福寿螺卵块,为了更好地控制福寿螺发生危害,现将主要防治方法及措施简介如下:一、农业防治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
同时,人工拾取田间沟边福寿螺的成螺,集中压碎深埋。
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流水进入田间。
3、人工捕杀: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
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
人工摘除卵块,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可有效控制为害。
4、人工诱杀: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以每亩30~80根竹片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二、生物防治在沟渠和水稻移栽后,利用养鸭食螺。
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选择中小体型,鸭龄30天的免疫鸭苗,鸭苗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
三、化学防治1、防治指标:水稻秧田期1~2头/平方米,田边卵块1个/平方米,分蘖期3~4头/平方米,卵块1~2块/平方米。
2、防治药剂:10%蜗狙颗粒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70%贝螺杀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
福寿螺防治技术
福寿螺防治技术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系大型水生螺类;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 卵呈粉红色至鲜红色;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后,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极快,现已在我市部分县市成灾 ;
一、危害特点寄主包括水稻、空心菜、浮萍等水生植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植物;卵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在田间螺量较大,食物短缺时可危害水稻;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福寿螺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重庆地区主要在每年的6~7月份造成危害;
二、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组织人力摘卵、捡螺,集中销毁,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等,引诱福寿螺在这些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螺、消灭卵块;冬季结合田间管理,清除淤泥、杂草,破坏福寿螺越冬场所,降低存活率,减少残螺量;重点田块、河边拦网,防止福寿螺顺水传播;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在水稻收割后,对福寿螺密度较大的田块、沟渠,可组织附近的鸭群反复轮回放养,压低幼螺数量;
2、化学防治: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应马上防治;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亩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拌细砂5一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cm水层3—5天;。
水稻田福寿螺发生与防治对策论文
水稻田福寿螺发生与防治对策论文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摘要] 福寿螺具有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若任其发展,将对水稻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作者通过多年对福寿螺发生规律及其生物习性的观察,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以减少福寿螺对水稻危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福寿螺;发生规律;危害;防治对策
福寿螺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异名大瓶螺、苹果螺。
成螺体积大,20世纪80年代群众将之作为食用螺,又作为鸭、鳖等的食料进行饲养。
由于养殖过度,很多先前的养殖户放弃继续养殖,致使大量福寿螺丢弃于河溪、池塘等地方,然后扩散到稻田为害水稻及其它水生作物,发生范围不断扩大。
现严重威胁我县水稻等作物的安全生产。
农民和农技人员普遍担忧,福寿螺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加强防治,农作物受害程度将更为严重。
一、生活习性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
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
由于养殖过度,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对水稻的生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
目前福寿螺在我县泛滥成灾,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福寿螺一生经过卵、幼螺、成螺三个阶段,世代重叠,一年四。
福寿螺防控技术
福寿螺防控技术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 (Lamarck)]为腹足纲(Gastropod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两栖淡水软体动物。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用经济动物被引入我国广东省中山市。
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福寿螺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其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目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重庆、上海、四川、台湾等省市。
一、主要识别特征(一)螺壳。
外观与田螺相似,但螺旋部较平而短促,成螺有4—7个螺层;第一螺层较大,高度占螺层总高的70%左右;外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棕色、黄褐色、黑色、黑绿色等,有光泽和若干条深色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较短,后触角长,伸展后可超过螺体的长度;螺体左边有一条肺吸管,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二)卵块。
福寿螺多于夜间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产卵,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卵粒呈圆球形,初生时为鲜红色,直径2.0—3.0mm,由产卵母螺分泌的透明胶质黏液黏附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条形或椭圆形、有多层垒叠的卵块,卵块长2—3cm、宽1cm左右;1—2天后透明胶质黏液干燥固化成为白色物质,卵块变成粉红色,卵壳变得硬且脆;5—7天后当螺卵变暗红或灰白色时,显示螺卵开始孵化。
二、主要危害福寿螺的主要危害包括:(1)对水稻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南方每年大约有上百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不同程度的危害。
除水稻外,福寿螺对水生作物和蔬菜也有较大危害。
(2)竞争和取食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福寿螺与本地螺类产生竞争、导致本地种减少或消失;福寿螺食性杂,可取食大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附着性浮游生物、无机及有机碎屑等,干扰或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要点解析
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要点解析福寿螺在稻田秧苗时期经常啃食嫩秧苗,所以许多农户经常插秧初期进行灭螺的行动,但是其实灭螺行动效果并没那么理想,只有在其产卵繁殖期也就是在水稻的成长期进行灭螺才最有效果。
现今本人介绍几个防治福寿螺技术要点。
一、人工捡拾
一方面捡拾成螺,同时重点摘除螺卵。
并且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可采取按斤收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灭螺积极性。
尤其重点对公共区域加大灭螺力度。
二、生物防治
把鸭子赶到田地里,让鸭子来吃福寿螺。
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有局限性。
因为太大的福寿螺,鸭子吃不下,而太多的时候,鸭子又会厌食。
三、药物防治
作为前两种方法的有益补充。
农民可在田间集中喷洒灭螺药物。
在药物的选择和用量的控制上必须要十分谨慎。
要采购高效低毒的灭
螺药物,如杀螺胺乙醇胺盐,这种农药是生态农药,低毒的,使用后对生态的影响不大。
此外,经过除螺措施的田块,要进行隔离处理。
在水源处放一些由竹竿撑起来的隔离网,不仅能防止福寿螺往下面蔓延,在田块之间游窜,同时还能引导福寿螺在上面产卵,方便农民在上面除卵,销毁这些卵块。
四、水旱轮种
利用福寿螺长时间离开水不能生存的特点,采用水旱作物轮作的方法,使受灾田块消除福寿螺的危害。
种水稻的地块可以改种玉米、大豆、高粱这些旱地作物;也可以上半年种烟,下半年再种水稻。
这些方法不仅要使用,还要坚持打持久战,这样才能有效防控福寿螺的危害。
农民就不会再为福寿螺危害而犯愁!。
防治福寿螺实施方案
防治福寿螺实施方案福寿螺是一种对水稻田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害生物,给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福寿螺,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防治福寿螺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加强监测和预警。
1.建立福寿螺监测网络,定期对水稻田和周边水域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了解福寿螺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2.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遥感、GIS等,实现对福寿螺的预警和预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防治。
1.大力推广福寿螺天敌,如优势种类的鱼类、鸟类等,建立福寿螺的天敌群落,形成生物平衡,减少福寿螺的数量。
2.研发和推广福寿螺的生物防治剂,如微生物制剂、病毒制剂等,利用其对福寿螺的生物特性进行有效防治。
三、物理防治。
1.采用人工捕捞、机械割草等物理方法,减少福寿螺的数量。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水稻田和周边水域进行合理规划,减少福寿螺的栖息地。
四、化学防治。
1.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如杀螺剂等,对福寿螺进行有效防治,但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研发和推广对福寿螺有选择性、低毒性的化学防治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综合防治。
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形成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治体系,提高防治效果。
2.加强对福寿螺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
六、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1.加大对福寿螺防治技术研究力度,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不断完善防治方案。
2.建立福寿螺防治技术推广体系,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应用于农田生产实践中。
七、加强监督和评估。
1.建立健全的福寿螺防治工作监督体系,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2.定期对福寿螺防治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防治福寿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摘要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此,介绍了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福寿螺;水稻田;为害;防治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喜食植物。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广东。
由于福寿螺肉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食物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磷、钠、钾、核黄素等,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作为特种经济动物进行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我县福寿螺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致富门道引进养殖,可是,由于福寿螺口感较差,味道不好,没有被消费者接受,一直鲜有销路。
因此,养殖户普遍不愿意再养殖福寿螺而将其遗弃野外,因而迅速传播开来。
1福寿螺的生活习性福寿螺一生经过卵、幼螺、成螺等3个阶段。
在浙江省的发生为不完全二代,包括越冬代和第一代,世代重叠。
福寿螺繁殖力强,扩散蔓延迅速,性成熟的雌螺交配后24h即可产卵,产卵母螺寿命一般为4~8个月,平均6个月。
连续产卵期2~4个月,交配次数最多可达44次,产卵量在1 100~4 000粒。
福寿螺主要以幼螺、成螺在农田、池塘、沟渠及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螺一般为直径2~3cm的中型螺。
5~7月和9~10月是福寿螺的2次繁殖高峰期。
5月上中旬福寿螺成螺开始产卵,卵可以产在茭白植株、杂草、石块等任何物体上,但主要产在离水面10~40cm的植株中基部。
初产卵块呈明亮的粉红色至红色,在快要孵化时变成浅粉红色。
福寿螺耐旱力极强,耐饥力也很强,但是福寿螺不耐低温。
试验表明,冬季暴露在空气中的福寿螺对1~2℃以下的低温十分敏感,持续1d的低温可导致100%的死亡;而3~5℃的温度处理30d,没有发现任何福寿螺的死亡。
进入11月份后,由于气温下降,水稻收割后,福寿螺钻入水稻丛基部或田土表下2~3cm 的地方越冬,部分福寿螺在水稻田边的灌溉渠和附近的河道中越冬。
福寿螺有多种传播途径,既可通过从虫源地、发生地携带卵块、种螺和邮寄卵块等方式引进福寿螺作为开发动物饲料而饲养扩散,也可以附着在土壤中或水生植物的根部、茎基部随运输而扩散,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寿螺 的形 态 特 征 福
福寿螺 食性广 , 是以植物性饵料为
主 的杂 食性螺类 , 喜食农作物 , 如水稻 、 茭白、 、 菱角 空心菜 、 芡实等水生作物及 成相 当大的损失 , 并有快速 蔓延 危害之 福寿螺属 于软体动物 , 身体由 整个 严重影响 足部 、 内脏囊 、 外套膜和贝壳 5个 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 势。0 4 20 年福寿螺仅在新津县安西镇新 头部 、 浮游生 漕村 10亩左右 的藕 田和稻 田发生 危 部分组 成 。福寿 螺贝壳外观 与 田螺 相 农作物 产量 。初孵幼 螺以细萍 、 0 物或腐殖质为主。饥饿状态下 , 螺也 成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 , 贝壳大 、 壳薄脆 害, 21 年我们的调查发现 , 而 00 福寿螺 似。 已在新津县约 13 / 的村镇 有所 分布 , 危 易破 ,颜 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 , 但 会残食幼螺和螺卵。
小麦 新品种内麦 86于 20 年通 过国 3, 08
家审定( 国审麦 20 0 1 。该 品种抗倒 0 80 )
伏性强 , 丰产性好 , 适应性 广 , 免疫 小麦 条锈病 和白粉病 。 中感赤霉病 。近 年来 在我 区示范推广增产效果 显著 , 种植面 积迅 速扩大 , 已覆盖我区大部分 小麦种 植区域。由于该品种对赤 霉病属 中感 ,
体动物 门 、 足纲 、 腹 中腹 足 目、 瓶螺科 、 瓶螺 属 。原产 于南 美洲 亚马 逊 流域 。
四 、 寿 螺 的 控 制措 施 福
福寿 螺的控 制应重点抓 好越 冬成 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 , 压低第二代福寿
18 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 。 91 但由于 养 殖过度和 口感的因素 。同时 20 0 6年北
其 —8月是繁殖盛期 , 适宜水 为 6 ,第一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 , 层 形 季节 , 中 5 温为 1 ~3 " 交配通常是 白天在水中 8 0C。
大面积缺 苗 、 栽田大量缺 窝 、 移 稻丛分
蘖减少 、 甚至全 田毁灭 , 使多次补 苗。 致
时间长达 3 小时 , ~5 一次受精可 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 进行 , 因此 , 加强对福寿螺的有效 控制 已迫在 覆有角质 厣保护 。 交配后 3 天开始产 卵。 —5 夜 眉睫。 但是 , 因福寿螺是外来物种 , 人们 出。 头部具触角 2 , 对 前触角短 , 后触角 多次产卵 , 只眼点 。 间 雌螺爬到 离水面 1 —4c 的池壁 、 5 0m 对它的认识 不多 , 故本文就福寿螺 的来 长 ,后触 角的基部 外侧各有 1 条粗大的肺吸管。 成螺贝 木桩 、 水生植物 的茎叶上产卵 。产 结 _ 源、 形态及生物学方面的特性做 一简单 螺体左边具 1
养, 很快从养殖 基地扩散到农 田及周边 灌溉 网络 ,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特别是水
稻的正常生产。 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 始 啮食水稻 等水生植物 ,尤喜幼嫩 部 分。 水稻秧田期和插秧晒 田前是主要受
3" 生长速度明显下降 , 53 ( 生存最高临界
水温 为 4 ̄ 最 低临界水温为 5C。福 5 C,  ̄ 寿螺抗逆性强 , 可以在干旱 季节埋藏在 湿润 的泥土中度过 6 个 月。一旦发 ~8 生洪水或灌溉时 , 它们又能再次 活跃起
害田块 已达水稻种植面 积的 1%以上。 0 福寿螺咬 食秧苗的嫩叶嫩茎 , 造成秧 田 多为深 黄褐色 ,有光 泽和若干 条细纵 福寿螺为体内受精 、 体外发育的卵
~1 纹, 螺壳右旋 、 螺旋部不 发达 , 螺层一般 生动物。每年 3 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 似苹果 , 故得名苹果螺 。 口为卵圆形 , 螺
三 、 寿螺 的 生 活 生 殖特 点 福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新 、 饵料 螺 的发生量 ,并 及时抓好 第二代 的防
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 治 。应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 , 减少 京集 中出现 因食用 未煮熟的 福寿螺而 充足的淡 水中 , 冬后残螺量及人工捕螺摘卵 、 养鸭食螺 发生广州管 圆线虫病 , 使福寿螺在 餐 区 , 致 或吸附在水稻茎叶上 , 或浮于水面 。 饮行业彻底受到冷落 , 大量福寿螺被弃 最 适 宜生 长 水温 为 2 5~3  ̄ ,超 过 2( 3 为主。若达到防治指标 , 应马上进行药
因此 ,抓好 内麦 86 3 的赤霉病 防治 , 对 确 保高品 质小 麦的增 产增 收就 显 得尤
介绍 , 同时提 出几种有效防治稻 田福寿 考。
一
壳厚 , 壳高 7m; c 幼螺 贝壳薄 , 贝壳 的缝 形, 直径 2 m, m 表面有 一层不明显的 白
束后 , 雌螺掉入 水中。间隔 3 天后 , ~5
进 行 第二 次 产 卵 , 1年可 产 卵 2 O~4 0 次 , 卵量 3 万粒 产 ~5 受精 卵发育成仔
物防治。
l 灭越冬螺源 春耕前清理稻 田 消 边水沟 ,清除淤泥和杂草中的福寿螺 , 并带离稻 田集中杀灭后挖坑深埋。 2阻断福寿螺随水传播 . 在福 寿螺 发生较重的区域 , 可在稻田进水口处安
害期 。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 , 致 来 。
21 o o年第 8期
由 内江市 农科 院选 育的 白皮 高产
壳脐深 而宽。卵圆 螺危害的措施 ,供广大 农业工作 者参 合线处下陷呈 浅沟 ,
福 寿 螺 的 来 源及 危 害
、
掉入 水中 , 食浮游生 吞 色粉状物 , 初产时粉红 色至鲜红 色。卵 螺后破 膜而 出 ,
个卵 块有 数 1 0粒 至上 千 粒不 等 的 卵
粒。
大小不一 , 卵粒排列整齐 , 每 物等。幼螺发育 3 个 月后性成熟 。 ~4 福 寿螺又 名大瓶螺 、 苹果 螺 , 属软 块椭圆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