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经济
《红楼梦》里的经济账经济活动趣谈
![《红楼梦》里的经济账经济活动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e71e402a67ec102de2bd8964.png)
《红楼梦》经济活动趣谈最悭吝的舅舅《红楼梦》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贾芸想走凤姐的门路,找到她舅舅卜世仁借钱。不但没借到,还挨了一通数落,连一顿饭也没混上。有这样一段话: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一个开香料铺的,起码算个小本生意人,家里连点存粮也没有,还要借钱买面,真真好笑。难怪脂砚斋批曰:虽写小人家涩细,一吹一唱,酷肖之至。就在贾芸一肚子气回家路上撞到了醉金刚倪二,借了贾芸一卷银子。贾芸“一直走到个钱铺里,将那银子称一称,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这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对银子数目最精确的一笔描写。两、钱、分、厘属于银子的重量单位,按十进制。不但表现了倪二为人仗义诚恳,也表现了贾芸精细、有心计的性格。而且通过亲人一毛不拔,邻居仗义疏财的对比,深刻的体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知道曹雪芹为人物起名字经常用到谐音法。因此卜世仁被认为是“不是人”。我倒觉得此刻用倒读的方式更好——“世不仁”,世风日下,不复仁义淳朴之意。姑舅亲,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贾芸碰到这样的舅舅也是醉了!不过是否也是对世事人情的一种无情揭露呢?从古至今,这样的市井人物并不鲜有。最大手笔的开销说起《红楼梦》最大笔的开销莫过于元妃省亲,买几个戏子的支出计划就是三万两银子,置办花烛彩灯就是两万银子,更别提精心修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了。赵嬷嬷提到了江南甄家接驾四次,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可见接待皇家的开销是最大笔的。实在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表现。据说《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就是曹家,曹寅任内曾经四次接驾康熙,每次的排场自然极其奢华,曹家不断修建和扩建行宫、花园,甚至开挖河道供皇帝的游船出入,如康熙五十一年,《内务府奏详核乌罗图查算西花园工程用银不实应予议处摺》称,曹寅在西花园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项工程用银十一万余两,修建房屋、亭子、船只、雨搭、帘子等项,用银七万七千余两,从中可见一斑。曹頫在康熙五十二年的奏折中说:“窃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怜念奴才母子孤寡无依,钱粮补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两淮盐差一年,将所得银共五十八万六千两所以织造各项钱粮及代商完欠,李煦与奴才眼同具已解补清完,共五十四万九千六百余两。”康熙五十五年,又发现还有曹寅在世时所欠债务计二十六万三千余两,而这些亏空是当时的曹家根本无力偿还的。而曹家的最终败落就源于经济亏空。而这些亏欠,正是在曹寅任上逐渐积累起来的。拔根汗毛比腰还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这里我们只讲银子,刘姥姥第一次得到了20两银子1吊钱。按她的话说,可以够一年的使费了。第二次更是收获颇丰,王夫人给了一百两,说,“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清朝初年,地价水平比较低,以四川土地为例,1713年(康熙52年),每亩田数两银子;1746年(乾隆十一年),每亩6、7两银子;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每亩近8两银子;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每亩16两银子。虽然王夫人说置几亩地。但以贾府人气派来讲,起码一百两银子要烟火的公子小姐在五十七回,湘云黛玉二人听了当票子的解释,还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周转不开,谁又愿意去当当呢?在读者看来太会想钱的并不是当当者而是开当铺的。通过这些趣事趣谈可以看出黛玉湘云宝玉这些膏粱纨绔子弟是如何的不食人间烟火啊。不但主子,就连有些脸面的小厮丫鬟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比如跟宝玉的小厮说,谁还没见过一吊钱?平儿虾须镯丢了,蛮不在乎的说,“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麝月不认识戥子,还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不说咱们不识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器似的。”《诗经》有这样一首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大概也包括《红楼梦》里的这些公子小姐吧!人是社会的人,不能求其十全,也不会十美,不是吗?!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盛与衰落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盛与衰落](https://img.taocdn.com/s3/m/1c97bd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9.png)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盛与衰落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贾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家族。
本文将从贾府的兴盛和衰落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贾府的兴盛
1.贾府的背景和起源:在《红楼梦》中,贾府是一个富有世家,由祖父贾赦
创立。
他以经商发家,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2.宏伟的建筑:贾府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而闻名,包括雄伟的大门、华丽的
花园和精致的内宅等。
3.高雅文化氛围:贾府注重培养子女们的才艺和修养,有专门为他们设置的
书院和琴台等地方。
二、贾府的衰落
1.家族黑暗面暴露:随着故事情节展开,逐渐揭示出了贾府内部复杂而黑暗
的关系网络。
如权力斗争、婚姻不和、私欲膨胀等。
2.长期奢侈浪费:贾府的子孙后代们渐渐与现实脱节,过度奢华浪费,导致
家族财富的流失和日益紧张的经济压力。
3.家族困境加重:外部环境的变迁和社会形势的演进逐渐使贾府陷入困境,
不再是昔日繁盛之地。
三、兴盛与衰落反思
1.角色转变的象征:贾府的兴衰反映了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及封建社会崩溃前
夕的状况。
它也象征着个人命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转变。
2.对自我放纵和社会发展速度快的警示:贾府衰落提醒人们要珍惜所拥有的,
并谨慎对待个人欲望与社会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贾府兴盛和衰落两个方面是通过对家族内部历史以及
外部环境变化中所蕴含深刻道理进行阐述。
透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人性的弱点。
贾府的兴盛与衰落告诫着我们要珍
惜现有资源,同时要保持谦逊和清醒,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红楼梦》中的经济学
![《红楼梦》中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4734ff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0.png)
《红楼梦》中的经济学胡军利【摘要】《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品广泛地反映了17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其中有关于经济活动的描写,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的具体表现.小说中诸如规避风险、合理融资、节能开源、承包租赁、典当借贷等等具有现代经济理念的活动,不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的一个窗口,还能为今天的经济生活提供某些借鉴.【期刊名称】《湖南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1)003【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红楼梦》;经济理念;生活真实;认识价值;借鉴意义【作者】胡军利【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品广泛地反映了17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其笔触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以,在《红楼梦》中,诸如文学、建筑、服饰、医药、佛道各种文化,都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
可以说,曹雪芹所反映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任何著作都难以堪比的。
比如说,小说中有关经济活动的描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的具体表现,透过这些内容,能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一幅17世纪社会经济的经济画卷,是一份珍贵的、不可多得的经济学史料。
中国是一个农耕古国,“重农轻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的根本国策,“商为末技”的传统观念可谓根深蒂固。
然而,经济活动终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
简言之,由先秦的“商为末技”到两汉的“富无经业”,①到唐宋“财物者通于商也。
”②“人非利不生。
”③明显可见发展变化的轨迹。
迨至明清,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们普遍认识到商农皆本,无所轻重。
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诸人把批评矛头直指传统的“商为末技”的观念,认为“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正因如此,所以清代市场活跃,商品经济繁荣,而这些现实生活,均反映在《红楼梦》这部写实意味极强的世情小说中。
红楼梦中的经济学论文选题
![红楼梦中的经济学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796f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a.png)
红楼梦中的经济学论文选题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巨著,作为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元素。
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经济学元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学在小说中的体现和作用。
首先,本文将分析红楼梦中的社会阶层结构和财富分配情况,解析不同角色之间的经济关系。
其次,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商业活动和贸易往来,分析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另外,本文将研究红楼梦中的奢侈消费和浪费现象,探讨其对家庭财务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最后,本文将比较红楼梦中的经济现象与当今社会的经济情况,探讨小说对现实经济学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经济学元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结构,也能够为当今经济现象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在红楼梦中,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挥霍与败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财富浪费现象。
同时,红楼梦也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财产积累、财产传承和家族企业等经济现象,展现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家族企业文化与企业继承。
通过对这些经济元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
另外,可以在红楼梦中探讨财…。
即探讨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经商活动,比如贾府的荣府、史家的荐菜等,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商业活动和贸易往来,揭示当时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商业活动,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商业模式、经济交流与贸易网络,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经济状况提供新的视角。
最后,通过比较红楼梦中的经济现象与当今社会的经济情况,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经济现象。
比如,封建社会中的家族企业文化与当今社会的企业家精神,财富传承与当今的财富传承现象,家族联姻与当今的商业合作等。
这些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的联系与演变,为当今经济现象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面貌,也能够启示和借鉴当今的经济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红楼梦论文
![从经济学角度看红楼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fed1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6.png)
从经济学角度看红楼梦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可以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的作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涉及到了许多与财富、地位和社会阶层相关的因素,因此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
首先,红楼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和财富分配有着深刻的描绘。
作品中描绘了官宦家庭的奢华生活,以及富商巨贾的繁荣商业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均,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
在作品中,财富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努力追逐财富。
其次,红楼梦中描绘了官员家庭的政治权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政治权力往往是财富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财富也能够带来更多的政治权力。
作品中通过描绘官员家庭的生活,展现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官员家庭所面临的政治斗争和财富积累之间的矛盾。
此外,红楼梦还揭示了财富对人性的影响。
在作品中,财富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人们内心的梦想。
然而,作品中也展现了财富带来的虚荣和破坏,以及财富追逐所带来的人性扭曲和心灵的空虚。
红楼梦通过对人性和财富关系的描绘,反映了财富对人性的影响,以及财富追逐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值得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的作品。
通过对作品中的财富、地位和社会阶层的描绘,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以及经济和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外,红楼梦中也对财富的传承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作品中描绘了家族财富的传承和管理,以及家族成员之间为了继承财富而展开的权力斗争。
这展现了古代中国家族财富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家族成员之间为了财富而进行的斗争和矛盾。
另外,红楼梦中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
在作品中,通过描绘商业活动和财富的流通,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作品中所展现的商业活动和财富交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商业活动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7ef9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c.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济问题的展现给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窗口,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对于经济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缩影,自然也会在其中反映经济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从农业生产到商贸财富,再到官员贪污、赋税等问题,全面了解古代经济观念。
一、农业生产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农业生产的描写非常丰富。
例如在《红楼梦》中,对贾府的农业经营和田园生活的描写非常细致。
在这个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庄园的描述,揭示了贾府在经济上的富裕和盛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距和财富分配不均的现实。
二、商贸财富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商贸财富也成为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比如在《水浒传》中,描绘了多位商人和财主的形象,展现了商业社会的繁荣和商贸财富的流动。
与此一些古代小说也揭露了商人的坑蒙拐骗,以及商业欺诈等问题,反映了当时商业道德的缺失和社会风气的黑暗面。
三、官员贪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官员贪污也是一个广为反映的经济问题。
《西游记》中的描写,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程度。
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真经的过程,作者反映了一些官员在朝廷中的贪欲和腐化,以及对赋税和民生的漠视。
总结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经济观念的多样性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农业生产、商贸财富、官员贪污等经济问题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反映了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对于这些古代经济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个人观点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如同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经济问题的认知和反思。
古代文学作品的宝贵价值在于,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通过《红楼梦》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通过《红楼梦》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fb7fb0011ca300a7c390a4.png)
通过《红楼梦》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作者:徐佳璐皮萌胡萍萍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言情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展开,不仅给我们展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其中展显出来的处于不同社会层次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模式,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的。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了解,对书中所展现的古代家庭教育方面加以分析,来浅显的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对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家长孩子环境教育经济一、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红楼梦》中一部分以贾蓉、贾琏为代表的封建子弟所受的家庭教育也很有特色。
他们突出的是受生活上对于讲究排场风光一些浮奢方面的教育。
就贾蓉来说,他的父亲贾珍,因为嫌弃贾蓉只是个监生在妻子灵幡经榜上写的时候不风光,为此花了千多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
再比如贾琏,他也不是个好读书的人,其父贾赦也为他捐了个同知,他就只是在贾政家里住着,帮忙料理家务。
在《红楼梦》中也不乏家境贫寒,无权无势但自强成才的范例,例如贾芸。
在贾府的男性中,贾芸是一个懂得世故、勇敢面对现实的人。
他只是贾府的旁支子孙且家境贫寒,但他有很多优良的品质,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主动出击把握机会,通过不断尝试、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幸福。
《红楼梦》中利用送礼物这一细节成功的塑造了贾芸精明活泛的形象,他知道贾府中王熙凤是能够给他好处的关键人物,于是说冰片和麝香在铺上是“细贵的货”,但一般人又接受不了,自己平白得了这么细贵的货。
又说因此想起往年间王熙凤花钱买这些东西,觉得只有孝顺她一个人才不算糟蹋了这些精贵东西。
东西王熙凤的确是并不在意,但是贾芸这样一席吹捧话让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后王熙凤批给他二百两银子。
用这二百两银子贾芸不仅还了倪二的帐,获得了足够的利润,而且还谋到了差事做。
贾芸虽然显得油滑与市侩,但是对于生活在当时那个以权论事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生存得如鱼得水的贾芸也是个成功的范例。
浅谈《红楼梦》中的商人
![浅谈《红楼梦》中的商人](https://img.taocdn.com/s3/m/b92c9f70be23482fb5da4c1b.png)
浅谈《红楼梦》中的商人作者:方盛汉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6期细读《红楼梦》我们会发现,红楼梦中有一些涉及商人生活的情节,一般学界很少有提及,但仔细分析会发现里面对商人的描写非常有特点、很有趣,并有它独特的作用。
一.《红楼梦》里商人的种类(一)皇商。
在《红楼梦》中,如薛家、夏金桂的娘家都是皇商。
薛家独苗薛蟠“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先旧日的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筹办”。
在《红楼梦》文本第79回,作者借香菱的口道出“桂花夏家”的由来,“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
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的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混号”。
夏家是以种花为业的富户。
(二)个体经营商。
小说第7回中,周瑞家的女婿、贾雨村的好朋友奸商冷子兴,就是卖古董的。
古董商也是做买进卖出的贸易,在《红楼梦》成书的那个时代吃这碗饭的人很多。
小说第24回里,贾芸到他舅舅香料铺借点冰片、麝香,并承诺会很快还清。
可见卜世仁开了个卖冰片、麝香等之类东西的杂货铺。
(三)高利贷商人。
倪二是典型的代表。
第24回里,贾芸向倪二借高利贷,倪二慷慨答应并不要利息,这令贾芸十分意外。
但是倪二借钱给马贩子王短腿却是需要很高利息的。
倪二虽是破落户专放重利债,但这里却轻财尚义侠,当贾芸向卜世仁借钱未果很气愤时,倪二大怒道:“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
(四)牙商。
第16回里,贾蔷奉贾珍命率家人下姑苏聘请教习,贾琏一度怀疑他是否胜任,凤姐此时马上为贾蔷打圆场,说他去主要是坐镇,并不需要亲自去与中间商洽谈具体事务、讲价钱会经纪。
这里的经纪就是指牙商。
第46回里邢夫人对鸳鸯说:“你知道,你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人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
”此处写出牙商买卖人的社会现实。
二.描写商人的作用(一)情节穿针引线的作用。
7、《红楼梦》的经济学分析
![7、《红楼梦》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64970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a.png)
➢这种经济地位是她形成敏感、孤介和思虑 过多性格的重要因素。
8 2022/9/2
她怀疑别人“已经多嫌着我了”,因而 越发注意维护自己的主子尊严,在潇湘馆 亲自照看分发月钱便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贾府的小姐从不这样,她们闲时描鸾刺凤, 斗草簪花,但黛玉“每常闲了”,却在估算 贾府的收支状况,并对“若不省俭,必致后 手不接”感到忧虑。
2 2022/9/2
单就缴租的内容分析,无法寻得答案,但 如果细读全书,就可发现以缴租的53回为界, 贾府前后的气氛迥然不同。
➢仅在一年前,贾府为元春省亲还在淌水般 地使银子,可是紧接着这次歉收,原先潜伏 着的经济危机终于表面化了。
➢主子们第一次感到了钱不够使,当家的王 熙凤首先发现“再几年就赔尽了”的危险, 惊呼再遇上一两件事,“可就了不得了”!
➢可贾府却正好相反,它在征收货币地租 的同时,却力图维持落后野蛮的农奴制, 这就是贾府经济必将发生危机的根源。
32 2022/9/2
三、腐朽的消费模式
➢如果以黑山村作为平均基数,那么宁府九 个庄子一年两季共可缴银近八万两,荣府 收入近十一万两。
➢当然,由于分析的依据是小说,无法追求数 字的精确,其实曹雪芹所设想的也只是大 概约数。
➢ 指定某个庄田(如黑山村)缴纳一部分实物以 满足日常需要,余者基本上都缴纳银两,这也 就是庄田被称为“银子产业”的缘故。
➢ 刘姥姥一进荣府时,赶去南方的周瑞显然是 督办银两的缴纳,而当收大于支时,贾府甚至 不把收到的银子全解往京城,如在江南甄家 就存了五万两,以供日后购物之用。
23 2022/9/2
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
从红楼梦中了解明清的经济状况
![从红楼梦中了解明清的经济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6e2884df7ec4afe04a1df2d.png)
从《红楼梦》中了解明清的经济状况摘要:文学是社会表现,好的文学作品必然负有它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
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折射出的历史事件有时比史书记载的还要真实。
因此,那些蕴含历史深刻性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来源。
本文将尝试从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对经济的相关描述,来了解明清的经济发展状况。
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文学与历史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明清经济发展历史文学曹雪芹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他在写作时却常常“用史笔”,使《红楼梦》比有些历史书更具有历史价值。
因此,《红楼梦》这部著作很好地证明了文学与历史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
文学可以作为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一、“红楼”见证清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
但是,早至16世纪中叶的明朝中、晚期,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已经稀疏地出现了首批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劳动,并且到了18世纪的乾隆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点,看法较为集中,也较为可信。
《红楼梦》可以以其独特的超学科特点来证明这一点。
譬如,贾府的奴婢制度,是这样一种三合一的奇怪混合物:鸳鸯一家是世代为奴的”家生子”(奴隶制残余的家奴终生占有制);袭人是以”几两银子”卖给贾府为奴的,可以赎身(典型的封建性契约卖身制);奴婢们又实行”月钱”制:袭人等一等丫头每月一两银子,晴雯等二等丫头每月一吊钱,佳蕙等三等小丫头每月五百钱…….这实际上是一种萌芽状态的佣工制,跟主子们所谓的”月钱”有本质的不同.那么贾府的奴婢制度,是否正是当时这种社会生产关系演变的一种”折射”呢?它曲折着地反映着:在当时的社会底层,封建的生产关系怎样在局部地缓慢地深化为雇佣劳动关系;同时,此后的资本主义等级工资制,又如何从封建社会末期的等级’月钱”制等等”计工受值”制脱胎而来.在<红楼梦>中,更为深刻的变化还在:当时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对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关系和农村自然经济的侵蚀瓦解.商品和货币的发展,加速了土地商品化和私有化的历史趋势,使得原来是皇族和贵族所有制的土地”国有制”(庄田或官田),部分地或逐渐地转化为非身份性的地主所有制和近代的”自耕农民的自由小土地所有制”—即私有制.贾珍说:宁府的庄地”如今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荣府的地田虽比宁府”多着几倍”,也只剩了”八处庄地”.—第五十三回.这里的庄地之急速减少,不是因为抄没”入官”,而是由于贵族们急须银两而私自卖掉的.又如甄士隐”将田产折变”,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去”置几亩地”,蒋玉菡在紫檀堡”置了几亩地”等等,都说明在”红楼梦”时代,”用钱买得的在私有土地,则在增长着.土地日益卷入于是商业流通之中了”.—列宁文选(三)第4页.这种”土地所有权之卷入商业周转,土地所有权之变成商品,是意味着贵族制度的彻底崩溃和金钱贵族的彻底高升”—马恩<论艺术.>(一)第264页的,它预示着资本主义土地关系的渐趋萌发.二|文学与历史并不矛盾诚然,<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著作,但这和具有历史价值并不矛盾.世界上很多作家的作品,特别是现实主义的著作,无不具有巨大的历史深度.莎士比亚的戏剧所以历久不衰,和莎氏剧作中包含的历史容量有极大关系.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雨果等等,都是这样的伟大作家.由此可以见证,文学与历史并不矛盾.文学和历史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二者的关系.因为用这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学对历史的佐证作用.我们不能绝对地片面地说历史就肯定比文学更真实,也不能说文学就必定比历史更真实.因为有些史学家在写史编史的过程中,融入了太多自己主观的想法或偏激的看法,这不利于后世人对那段历史的学习研究.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关于对“文学比历史更真实”还是“历史比文学更真实”这个问题的解答,基本上是不应该存在任何争论的.因为文史是不分家的,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文学与历史都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不可能存在对立的关系.我们可以闲坐历史庭前看花开花落,漫随文学天边观云卷云舒.。
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0625ce376baf1ffd4fadc4.png)
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中国十八世纪批判的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红楼梦》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只有胡适派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者,才故意抽掉它的社会背景,歪曲它的历史意义,而把它说成是为“忏悔情孽”而作的。
胡适一流人戕贼中国古典文学、扼杀古典作家的现实主义传统、毒害青年读者的不可告人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与任何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文艺观点根本不同。
高尔基在《年青的文学和它的任务》一文中说过。
“马克思承认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面学习了很多东西。
依据左拉的小说,我们可以研究整个的时代。
”我们从《红楼梦》里面,同样看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它的发展脉络,从这里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本文打算从《红楼梦》这部作品所描述的事实中关于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主要线索,联系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材料,就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作正面的说明。
一《红楼梦》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主要的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概括地说,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封建社会开始分解、从封建经济体系内部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的时期。
虽然,作为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决定着社会性质的还是封建经济,因而当时的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但是,这个时期韵封建社会毕竟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时期。
它已经产生了新的因素,其标志是。
在封建经济内部生长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代表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有了发展,同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相对立的市民思想明显地抬头了。
这就表明了当时的社会,除了农民和地主的主要矛盾以外,还存在着代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市民社会力量和封建统治的矛盾,而在这个矛盾中,还夹杂着民族矛盾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复杂内容。
由于《红楼梦》是反映当时那样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的一部伟大作品,它就不但揭露了当时的贵族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和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且反映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
《红楼梦》中的经济与社会阶层
![《红楼梦》中的经济与社会阶层](https://img.taocdn.com/s3/m/e7e42b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e.png)
《红楼梦》中的经济与社会阶层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描写深受读者喜爱。
而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经济与社会阶层划分,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经济与社会阶层在《红楼梦》中的描写、经济现象对社会阶层划分的影响、反映社会阶层跃迁的角色命运演变以及结论。
1.3 目的通过对《红楼梦》中经济与社会阶层划分的描写以及相关现象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小说中经济发展对于社会阶层变动和人性塑造产生的影响,并提供一种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文学作品和当时社会背景的视角。
以上即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经济与社会阶层在《红楼梦》中的描写:2.1 资产阶级与商业发展:《红楼梦》中描绘了清代封建社会中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及商业发展的景象。
其中,贾、王、薛等大家族都通过经商致富,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富豪。
例如贾家是一个具有巨额财富和权势的大家族,他们通过控制盛宴、添设婚嫁等商业手段来获取财富并保持地位。
这种资产阶级对经济的掌控使他们在社会阶层中处于较高的地位。
2.2 封建土地制度与家族经济:作品中还揭示了封建土地制度对社会阶层划分和经济地位的影响。
封建土地制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决定着个体或家族在社会阶层中的排名。
例如,从舅舅那一支起步而逐渐兴旺起来的贾府,依靠自己拥有并开发多块肥沃土地而成为显赫世家,并因此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2.3 奴隶制度与仆役经济:《红楼梦》中也涉及了奴隶制度及仆役经济。
奴隶制度将人们分为主人和奴隶两个阶层,社会地位极为不平等。
在小说中,一些贫苦家庭被迫担任仆役,受雇于富豪贾府等大家族,并通过付出劳动获取生活需求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总之,《红楼梦》通过对经济与社会阶层的描写,展现了清代封建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分化和相互关系。
资产阶级商业发展、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奴隶制度与仆役经济等方面的描绘,形成了作品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阶层固化机制的真实反映。
经济学视阈下的《红楼梦》典型人物的义利观探析
![经济学视阈下的《红楼梦》典型人物的义利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1b4e0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b.png)
经济学视阈下的《红楼梦》典型人物的义利观探析经济学视阈下的《红楼梦》典型人物的义利观探析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作为一部容量极其丰富的小说,其中充满了各类人物,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必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典型人物的义利观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篇论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义利观进行探析。
二、典型人物的义利观1. 贾宝玉:自由主义者2. 贾母:传统的家庭至上主义者3. 林黛玉:压抑与自我价值的平衡者4. 薛宝钗:中庸主义者与合理派5. 史湘云:摆脱旧有束缚的前卫者6. 贾政: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7. 王熙凤:以权谋私的特权阶层8. 尤三姐:受不公正对待的贫民群体9. 史鼐:市场经济的代表人物三、结论对于《红楼梦》中典型人物的义利观的探析,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陷,同时也能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要想更好地发展经济,我们需要将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融入其中,同时也不能忽视新的发展趋势。
1. 贾宝玉:自由主义者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主张自由主义,追求自由,并不受传统的束缚。
他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赞成现代化的思想。
他对自由的追求被视为是新思想的象征,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他表现出经济主义的思维,追求利益最大化,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为自己和家族带来更多的利益。
2. 贾母:传统的家庭至上主义者贾母则是传统家族至上主义者,她认为家族的荣誉比个人利益更重要。
她强调家庭的传统价值观,例如尊重长辈、保持家族的地位以及继承家族的财富和声望等等。
她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信仰,相信超自然的存在,尤其是祖先的灵魂。
她反对攀比和浪费,提倡节俭和廉洁。
3. 林黛玉:压抑与自我价值的平衡者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她的形象很可能是曹雪芹自己的投影。
她的形象体现了大家庭中弱者的命运,她的遭遇代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女性的限制。
《红楼梦》社会现实题材:封建家族的衰落
![《红楼梦》社会现实题材:封建家族的衰落](https://img.taocdn.com/s3/m/3eaefe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f.png)
《红楼梦》社会现实题材:封建家族的衰落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封建家族为背景的巨著,不仅展现了家族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纠葛,更是深刻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现象。
在这个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以及社会现实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封建家族的衰落。
一、封建家族的兴盛时期在《红楼梦》中,贾府是一个代表封建家族的重要存在。
它占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贾府的兴盛不仅是贾家人努力经营的结果,还源于封建社会的制度安排。
封建社会中,家族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义务和责任,使得家族能够稳定地存在和发展。
贾府作为封建家族的代表,拥有广泛的人脉和政治势力,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聚集地,更是能够影响和掌控整个封建社会的存在。
二、封建家族的衰落机制然而,封建家族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家族的衰落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显贵阶层的堕落在《红楼梦》中,贾府中众多子弟和贾府中的宾客,表现出了许多道德败坏、颓废堕落的现象。
他们沉迷于奢华享乐、酒色财气,心思不再专注于家族发展和社会贡献,这种贵族阶层的堕落是封建家族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资源消耗和经济问题在封建社会中,家族的兴盛主要依赖于土地和财富的积累。
《红楼梦》中体现了贾府财富逐渐减少的现象,尤其是由于不断地举办银楼和婚宴等浪费财富的活动,导致家族资源的不断消耗。
贾府的经济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家族的衰落。
3. 封建制度的僵化封建家族的衰落还与封建制度的僵化有关。
在《红楼梦》中,贾府被束缚在传统封建礼教中,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变革。
这一制度的僵化使得贾府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势力斗争和矛盾,导致了家族内部的动荡和分裂。
三、现实对封建家族的撞击除了内部因素外,封建家族的衰落还受到了外部现实的巨大冲击。
1. 士人文化的崛起在《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士人文化对封建家族的影响。
《红楼梦》经济叙事及其意义生成
![《红楼梦》经济叙事及其意义生成](https://img.taocdn.com/s3/m/a0b980b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9.png)
《红楼梦》经济叙事及其意义生成
孙宗美;刘金波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27)5
【摘要】《红楼梦》意义世界的生成,与其对经济活动的讲述大有关系。
经济活动作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在世情小说中自然而又隐性地自成一套叙事系统,为文本植入了特殊的意义。
以经济视角看《红楼梦》叙事,其人物与经济相关的行为,如收入、分配、理财与消费等,均值得做深入文本内部的细究和详察,作为财富象征的金银也成为携带意义的符号。
不正常的收支、奢靡腐朽的生活是以贾府为核心的四大家族败落的主因,其折射出贵族地主阶级崩溃的必然。
月钱、年物等的分配叙事在小说中常常浮现,其并非无关紧要的“闲笔”,实则暗伏各种欲望之下的人物关系和家庭内部矛盾。
王熙凤和贾探春在持家理财上的策略异趋,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凸显了“末世”毁灭一切价值的悲剧意义。
人与物、欲望与幻灭的关系,既是文本最深层的隐喻,也是《红楼梦》经济叙事最重要的寓意所在。
【总页数】9页(P95-103)
【作者】孙宗美;刘金波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红楼梦》的梦幻叙事及其意义
2.《红楼梦》第九回的男风书写及其叙事意义
3.《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视角的创拓及其意义
4.《红楼梦》引唐诗对于小说叙事的意义
5.《红楼梦》引唐诗对于小说叙事的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从《红楼梦》经济危机之窘看社会问题
![论文:从《红楼梦》经济危机之窘看社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9a593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7.png)
从《红楼梦》经济危机之窘看社会问题摘要:该文立足于宏大视角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分析贾府入不敷出的经济危机,借助《红楼梦》相关情节来探究背后具体的社会问题与悲剧。
关键词:经济危机骄奢淫逸行贿索贿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一书不单描写公侯贵族一败如水的荒唐生活,更将自己光辉灿烂又坎坷困顿的生活经验托于红楼,写于红楼,最终成于红楼,我们好似在《红楼梦》中看见了“赴者鳞集,散者瓦解”的世态炎凉,更窥见了封建社会下令人扼腕的弊端无奈。
贾府的轰然坍塌非成于一朝一夕,而是积弊甚深,沉疴已久,在这一枕黄粱的红楼世界中,贾府的各式窘境已然揭示了社会悲剧,而笔者将着眼于贾府的经济危机窘境,集中揭示其暗示的社会问题。
一、外强中干的繁华《红楼梦》第一回,那僧人便讲明要将顽石带到“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贾府为开国元勋之后,钟鸣鼎食之家,在金陵有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样的护官符,从中便可窥见贾府的辉煌富庶、有权有势。
刘姥姥上门打秋风,误以为遍身绫罗的平儿是主子凤姐,秦可卿的葬礼极尽奢华,棺木用的是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更是停灵四十九日。
元春省亲之时,贾府斥巨资,耗人力,建筑出一座大观园,就连至尊至贵的贾元春都感叹“此皆过分之极”。
穷奢极欲,由此看出。
但正如王熙凤所言,“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贾府的风光繁荣又能几时?大观园省亲阖家欢乐的背后是耗资无数,花光了贾府的积蓄,导致贾府入不敷出的局面。
更有后来的太监敲诈银子、王熙凤典当嫁妆填补家用、贾母变相挪给贾琏钱以应对随礼,可以看出贾府表面上富贵显赫,实际上处境堪忧。
二、经济危机下的病态社会这样入不敷出的局面无疑揭露出两处社会问题。
其一,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骄奢淫逸,与平民百姓有着云泥之别。
简单的一道茄鲞倒得十来只鸡配,“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姨妈都感叹道“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的经济环境艺术设计戴安琪20120902070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同时伴随着文化娱乐业的迅速发展,文学创作似乎亦无法停留在原本那片纯净、静谧的空间中“安贫乐道”了。
更随着经济发展的一步步前进,对于文学创作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也愈演愈烈,由“文学是否能商业化”开始演变成,“如何在商业化中更好地保持文学性”的争论。
这也就从一些方面反映出,文学作品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文学作品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也愈来愈明显。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最高峰,问世以来,倾倒众人,早在清朝嘉庆年间,社会上就流行着“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时至今日,《红楼梦》历久弥香,仍然受到无数人的喜爱,并且在民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
各种围绕《红楼梦》的“红学”研究、展演出版、影视旅游等产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这种情结使得任何关于《红楼梦》的“风吹草动”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能得到全民范围内的关注。
市场经济激烈的今天,能引起人们关注的《红楼梦》本身已远远超出了一部小说的概念,已然成为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文化品牌。
本文主要是从红楼梦的商业价值入手,通过阐述《红楼梦》品牌价值,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给《红楼梦》带来的影响,来论证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学作品对经济效益是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的。
以期能通过这种论述,在经济利益与文学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性的立场,说明二者还是可以彼此联系、达成妥协的。
关键词:《红楼梦》品牌经济文学作品影响正文一、《红楼梦》的产业《红楼梦》究竟相关多少产业?围绕着《红楼梦》阅读、“红学”研究、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消费,在中国的学术生产和大众消费中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经济链:从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出版,到影视、旅游甚至餐饮,涉及到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本书、一个文化品牌产生了一条十分巨大的产业链条并获得了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红楼梦研究“红学”是一门独特的学问。
古今中外,围绕文学作品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很多,但是,单单通过研究一部作品就能开创一门大学问、形成一项大产业、吸引无数研究者,并且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的,绝对只有《红楼梦》。
爱好者们对《红楼梦》存有诸多疑惑,红学家们倾数载之所学为之“传道,授业,解惑”,既满足了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此作为职业也是理所应当。
从《红楼梦》中受益的还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红学研究机构群。
1979年成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是红学研究的权威机构,1980年成立的中国红楼梦学会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举办过多次国际性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该学会成立以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分会,一些高校也纷纷成立分会,定期举行活动并印行交流刊物,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红学研究网络。
近年来,《红楼梦》能够得到广泛普及和受到热切关注,与学会开展的各种活动不无关系。
可见,围绕着红楼研究,已经逐步形成了从各种研究方向及流派、大批的职业化研究者到体系化的专门研究机构,再到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会议的庞大“红学产业”,这之间牵涉的学术利益和经济利益难以计数。
(二)红楼梦出版物并且,红学的兴盛直接促成了大批研究成果的问世,这又给出版商们带来了无限商机。
作为一部古典的文学作品,《红楼梦》这本小说本身在出版发行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事实证明,老旧的文学思想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文学需求。
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表现为一种无序、无主潮的时期”。
而在当时发篇稿子的稿酬只有2至8元人民币,作品的发表因为当时的报纸大多版面不多而变得愈加困难。
本已有限的版面中,副刊的文学版就更稀缺了。
1《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文学,就站在了经济与文学冲突的风口浪尖。
据一位出版界专业人士估计,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不下几百种版本的《红楼梦》至今全球发行应该有上亿册之多,产值至少有几十亿元。
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古1宋慧敏:《当文学创作遭遇市场经济》载于《钱经》杂志2008年第8期典读本自1982年到现在已经卖出370万册,中学生读本的《红楼梦》自2000年到现在已经卖出了45万册。
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红学著作在近几年更是全线“飘红”,光一位周汝昌,他的《红楼夺目红》自2003年出版后就印了10次、卖了10多万册,而他本人近几年来推出的红楼著述也有近10种之多.其他新、老红学家,专业的和业余研究者的红学著作说是铺天盖地而来也不为过,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有些研究成果已从古典文学的云端降落到畅销书架、甚至混迹于盗版书摊之中。
很多作家看到这一文学现象时,就简明扼要地指出说:我想和享乐比起来还是贫穷对我们的伤害更大一些。
2“一切产品、活动、关系可以同第三者,同物的东西相交换,而这第三者又可以无差别地同一切相交换3。
”获取经济利益已成为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人们致富的欲望本身。
而当人们有了欲望,这种欲望便足以再发展演变成一种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换言之,经济利益就成为了一种激励的人追求财富的动力。
在文学创作上,经济利益的激励作用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近年来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网络付费阅读的兴起与经营模式的成熟。
在2003年CCTV百家讲坛上,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的讲座不仅为央视赢来收视率,也在互联网上赚足了点击率,而且讲座被制作成6盘DVD,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
尽管刘心武的“红学”研究遭到了众多红学专家的口诛笔伐,但是凭借新奇有趣、怪诞迷离、生动通俗的故事讲解,还是博得了众多读者的拥戴。
当刘心武走下荧屏,推出了根据同名电视讲座内容整理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二)红楼梦的影视创作自上世纪20年代梅兰芳的经典戏曲影片《黛玉葬花》拍摄以来,围绕《红楼梦》的影视创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自然是由于《红楼梦》本身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但商家更为看重的恐怕是其广受关注的品牌影响力和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
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制片商开始关注《红楼梦》这座掘之不尽的“大金矿”。
前几年,北京电视台重拍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消息一经传出,便成为全2张浩、梁晓声、汪兆骞《读书与文学创作――梁晓声讲座实录》2003年7月13日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9页。
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文化事件。
而重拍的启动工作又以全球海选“红楼梦中人”的形式拉开帷幕,据“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透露,自2006年8月21日网站开通至2007年4月1日上午9点,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的累计访问量已突破2.8亿,日访问量103.3万。
进入全国总决赛的69位选手截止到2007年3月30日中午12点共获得293万票,日投票量最高达144万,其火爆程度比05年的“超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文化的名义、《红楼梦》的知名度、“超女”的形式进行的此次选拔“红楼梦中人”的活动,的确在形态上集合了我国当下电视节目前沿形态之大成。
与1987年拍摄红楼梦海选不同的是,新版红楼梦海选借助互联网、广告等优势将触角伸向全球,大大提高了此番活动的人气指数,整体节目采用由商家冠名、电视直播、短信投票等商业化运作方式,使《红楼梦》未拍先火。
(三)《红楼梦》旅游产业伴随着红楼研究的热闹、红楼出版的兴盛和红楼影视的火爆,在红楼旅游方面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拍摄87版电视剧《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和河北正定的“荣国府”,早就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类似主题公园的地方;北京、南京、辽阳等地纷纷以曹雪芹故居的名义相继建立曹雪芹纪念馆,李奉佐的红学专著《曹雪芹祖籍铁岭考》一出,铁岭县腰包镇政府即大力招商引资,欲开发曹雪芹故里旅游项目。
上海也建有大观园,可与北京之大观园相媲美,就连长白山也与《红楼梦》里的大荒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凡此种种不可尽述。
可见,作为地方的旅游资源,曹雪芹及其《红楼梦》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仅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作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遗留下来的“产物”,大观园当初是由红楼梦剧组投资75万元兴建的。
1987年9月30日开园之后,大观园便以门票为支撑,用市场的形式滚动开发,门票虽从最初的1元逐渐涨到现在的40元,但仍能吸引众多的游客。
特别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的消息传出以来大观园的门票收人更是暴涨,据统计,2005年7月至8月票价共销售72万元,2006年7月至8月票价销售竟达182万元,比2005年同期净增110万元。
按照世界园林史的发展,主题公园的“寿命”一般都是5到7年,大观园能正常运转到现在,除了靠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红楼梦》名声在外的品牌影响力。
在红楼旅游方面,虽然很多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做了一些开发,但是资源仍然缺乏有效整合。
早在几年前,就有台湾商人要到大陆来开发“红楼之旅”路线,想把国内与《红楼梦》有关的旅游景点全部“一网打尽’,但是至今没有落实,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在其他方面,诸如有人提出的举办红楼饮食文化节、红楼十二金钗模仿秀、红楼年度绘画比赛等活动,开办红楼梦礼品店、红楼梦书店等创意都有可取之处。
(三)游戏动漫产业《红楼梦》在网络游戏、动漫、旅游线路等方面仍有无穷的开发潜力。
在红楼游戏方面,目前,关于《红楼梦》及其十二金钗的单机版或网络版游戏,都已经有了一些,但是大都做工粗糙、情节简单,甚至有些还是色情游戏,严重损害了《红楼梦》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里面不仅有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新奇有趣的故事情节,还有涉及到诗词、饮食、园艺、建筑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如果能以《红楼梦》人物和情节为游戏背景,强调个性化和生活化,把一般游戏的打斗场面换成益智类游戏,只要能够得到合理开发,《红楼梦》游戏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据悉,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部一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已遭日本游戏企业抢注,仅《红楼梦》幸免,中国的游戏企业也应该从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角度做一些考虑了。
在红楼动漫方面,近年来,电视剧版、电影版、戏曲版、歌舞版等各种版本《红楼梦》频繁推出,却独独不见动漫版的《红楼梦》,让不少动漫爱好者感到遗憾。
在当前国内动画片生产总最严重不足、新的动漫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的形势下,如果能够创作出具有典型民族特征的精品动漫版《红楼梦》,并充分利用《红楼梦》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将大有作为。
(四)红楼梦产业开发趋势总之,只要有好的创意,红楼“梦”就能一直做下去。
斗胆盗用鲁迅的一句话:《红楼梦》里的创意,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的。
红橄“梦”未完尽管几十年来围绕《红楼梦》品牌的产业开发已几近创意之能事,但是,商家们的红楼金“梦”还远远没有做完,《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但是近几年针对其品牌进行的产业开发却透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有的已经脱离了其作为文化品牌的本来意义,在商业利益的诱使下,单纯的离奇搞怪、哗众取宠,沿着庸俗的道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