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一】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合集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教案张立业

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教案张立业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动能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并用其分析解决问题,来突破重难点。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1)课件演示图片,启发学生通过自身认识,结合自学情况总结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合作探究:
小组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猜。(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让一组学生展示其实验过,并表达本组的结论。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质疑。
(4)习题巩固:
①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2.合作探究:
小组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选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其实验程,边做边说,然后表达本组的结论。
其他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质疑。
强调: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习题巩固:
判断动能变化情况
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停止后,它的动能等于。
新课:
(课件给出本节的学习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能量:
课件播放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总结图片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能量的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说明物体具有能,简称能。其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J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能量的概念.
二、动能:
1.课件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图片体现的共同特点,从而总结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提出问题:弹性势能的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两种基本属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4.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化。

5.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知道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6.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7. 案例分析: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汽车行驶、电梯运行等。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小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等。

4. 动手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例题讲解: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高度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降低等。

2.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请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设计活动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动能和势能的直观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坡、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实例,如滑滑梯、滚动的球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动能的概念,并以小车为例,说明动能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2. 讲解势能的概念,并以小球为例,说明势能与高度和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一:观察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感受动能的变化。

3. 实验二: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情况,感受势能的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悟。

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动能和势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能和势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1.3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1.3动能和势能

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1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投掷物体,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公式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位置等因素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理解和例子。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说明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请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动能和势能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汽车运动、弹性碰撞等,加深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设定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知识点,而重点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3节 动能和势能教案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3节 动能和势能教案教案

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

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

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

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

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策略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我的教案:动能和势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

2. 讲解: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应用: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活动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方式,初步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动能和势能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

2. 让学生探索动能和势能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机械能、电能等。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的概念、单位(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3)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动能、势能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难点:能量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播放影片《超强台风》片段提出问题:影片中力对那些物体做了功? 再次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并板书 提出问题:是哪些物体对他们做了功?讲解:这些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锁这些物体就有能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投影出事图片:判断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学生观看视频,初步认识能量 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寻找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说出被力做功的物体 找出做功的物体聆听并完成笔记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结论物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用震撼的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发现物理问题。

引出能量的概念巩固能量的概念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使桌面上的器材具有能量吗?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巩固能量的概念,并下一步教学做好过渡引导学生交流,并追问: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有了能量?教师讲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问题二、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量?(投影)学生展示实验,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聆听并完成笔记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意图:本次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展示动能和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课堂讲解(15分钟)结合课件和实验,详细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四、动手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规律。

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至关重要。

引入新课的方式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

这个短片的选取是我精心准备的,因为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动能和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短片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球从高处滚下来的场景,这个过程中,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篇1: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7面、68面和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列举有能量的物体:被拦河大坝拦住的河水、从山上流下的瀑布。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小组讨论:现象:1.静止的子弹没有杀伤力,而高速射出的子弹具有很大的杀伤力;2.你能用手接住一飞来的乒乓球,但你不敢也不能用手直接接住一个飞来的铅球。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实验: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的,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进一步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②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速度和质量。

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问题:1.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钢球做没做功?试验中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3.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教师点拨:1.利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2.此实验还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节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节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

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一、情境引入二、合格探究1能量2、动能情境引入情景一:在电视剧《鹰隼大队》中,肖邦驾驶的歼10飞机返回途中被飞鸟撞坏了发动机,结果飞机坠毁。

小飞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威力?情景二:在上学的路上,某学生从一高楼下经过时,从楼顶掉下一瓶子,正好砸在他的头上造成重伤。

瓶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威力?合作探究一、能量:演示头验:(1)、风车实验(2)、水流冲击水轮机模型。

(3)、小车推动木块前进在上面的情景和实验中那个物体对那个物体做了功?总结:像飞鸟、下落的瓶子、流动的空气、水流、运动的小车等物体能够对其它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些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二、动能由前面的实例可知鸟、水、空气等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我们把这些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归纳后得: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学生看书67页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1)、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咼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思等后回答.飞鸟对飞机做了功;瓶子对学主做了功;療动的空气对风车做了功,水流对水轮机做了功;运动的小车汨木块做了功. 学生理解能重的意义.学生理解动能的意义。

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学生思考后回答:用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创设轻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定义。

前后联系引入动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教学过程设计(第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3、势能(1)重力势能(2)弹性势能距离。

(2)、换用不冋质量的钢球从冋一高度让其滚下,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根据实验现象你有什么发现?看书68页小资料和想想议议你有什么发现?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动能和势能》为主题,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操作和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幼儿能够区分动能和势能。

3. 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梯、小车、球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滑梯上下滑动的物体,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向幼儿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幼儿知道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上具有的能量。

3. 操作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用小车和球进行实验,观察小车下滑时动能的增加和球被抛出时势能的转化。

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组讨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实践环节进展顺利,大多数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思考它们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探索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能和势能演示仪、小车、滑轮、球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车、一个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

2. 讲解: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

4. 讨论:引导孩子们讨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和反应,我发现他们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

实践活动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部分孩子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活动,例如使用不同高度和速度释放小车,观察和记录其运动情况,进一步加深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故事或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和势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孩子们的实践操作是本次课程的核心。

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课主要讲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现象涉及到动能和势能?2. 知识讲解:(1)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3 动能和势能一、动能1.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概念: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

2. 影响因素:质量、高度(重力势能)、弹性形变(弹性势能)。

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 条件:无外力做功。

2. 特点:能量守恒。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2. 请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判断题:物体在高度降低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对/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但在课堂上,对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判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惑,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探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滚摆、弹性球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复习功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使钢球、弹簧对木块做功的方法,用铁锤对木楔做功,引出能量的定义;从学生演示使钢球、弹簧对木块做功的方法,引出动能和势能;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科学方法和演示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决定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②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③通过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④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经过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材料,从而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

②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足够鲜明真实的感性材料,为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坚实的感知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量概念的建立。

教学资源:(1)教师用:钢球1个、小车1个、弹簧1根、玻璃槽1个、铁锤1个、松土若干、木楔1个、动能和势能演示器、实物投影仪、计算机(2)学生用:体积相同的钢球、塑料球各1个、小纸杯50个、小烧杯50个、铁架台(固定1个试管夹)25个、白纸50张、玉米渣若干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附录1:Array实验步骤:(1)将两张白纸并列地平铺在实验桌上,分别往两个纸杯中倒满玉米渣,将它们分别放在白纸的中央;(2)用钢球和塑料球分别正对纸杯的中心,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观察并比较玉米渣被击出的数量多少;(3)将击出的玉米渣重新补倒回纸杯中,重复步骤(1),用钢球分别正对纸杯的中心,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观察并比较玉米渣被击出的数量多少。

附录2:1.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结论:2. 探究: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度的关系实验结论:。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1.3 动能和势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让学生能运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运动员跑步的场景,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速度、高度等,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如小车从斜面下滑的实验。

4. 例题讲解:运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小车滑坡后的速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计算一个小车滑坡后的速度。

2. 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小车滑坡后的速度计算公式为:v = √(2g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h为滑坡的高度。

2.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滚摆上升时,动能转化为势能;下降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实验演示、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动能和势能的物理课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能够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篮球、斜坡、滑梯、小车等。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色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篮球从高处落下和从低处上升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篮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2. 演示:用斜坡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小车从斜坡上下滑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实践: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滑梯,观察和记录滑梯上下滑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5. 应用:让孩子们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滚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这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他们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机械能的转化、热能的转化等,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更多的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现象,巩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三建中学仇翠香教材及课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教材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列举了子弹、流水等能够对外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印象,同时为今后学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由此引出动能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大小与质量(m)和速度(v)的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增强。

教材中的“小资料”及“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展开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讨论和口述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势能的教学教材从被举高的打桩机落下时对桩做功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入势能的概念,再由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这个实验重点放在“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重力势能,只让学生粗略的知道举高的物体能够做功,具有重力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是物体系统共有的,其大小是相对的这些都不引入,以降低难度。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设及两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为下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1.在前一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功”“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物理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3.学生已具备了物理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听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教师: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新课学习
教师: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我们要是想给他七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学生:动能,运动能……
教师: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教师: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速度、质量。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

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

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

教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教师:你能得出什么条件?
学生: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教师: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教师: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撇开的弓等。

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

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

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教师:其实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

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和什么有关呢?
教师: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铅球举得越高,
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教师: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因此,动能、势能以及其他能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3、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及其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 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4)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