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创

合集下载

诗歌赏析-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课件PPT(33页)

诗歌赏析-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课件PPT(33页)
-《就是那一只蟋蟀》
02
诗歌赏析
SHIGE SHANGXI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 “在海外,夜间听到蟋 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 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的好处
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的反复是有其独特的效果的: ①蟋蟀是本诗抒情的载体,反复咏唱可以浓郁而淋漓地抒发内心的激情。 ②咏蟋蟀是每个段落的内容核心,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由点到面, 扩展内容的表现。 ③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抒发,感情铺开后,再由这句话收回到原来 的出发点,使每段之间都呈现“扩展——收缩”的关系,循环往复。
这些咏唱中,包含了行役者的怨恨、离人的寂寞孤独, 包含了深重的民族苦难。
-《就是那一只蟋蟀》
▶▷ 阅读诗歌,思考问题:
第4节中哪些意象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共同的 c
文化传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就是那一只蟋蟀》
哪些意象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共同的文化传统
月饼、桂花、石榴、落叶归根、荷、大雁、田间的草垛。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 的母爱,却是共同的、真切的。这样的情和爱的内涵是对祖国的依恋。
-《就是那一只蟋蟀》
▶▷ 阅读诗歌,思考问题:
诗的结尾所说的“吟些什么”“想些什么”, 为什么“你”“我” 能“c猜到”?为什么说“中国 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就是那只蟋蟀朗诵稿

就是那只蟋蟀朗诵稿

就是那只蟋蟀朗诵稿正文:就是那只蟋蟀,它曾在我童年的夏夜里响起。

每当我回忆起那些时光,它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的我,总是喜欢在夜晚出门,伴着星光和明月,去寻找那只蟋蟀。

我相信,这只蟋蟀一定有一种特殊的声音,能够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当我找到它时,我会轻轻地拿起它,抚摸它的翅膀和触角,感受它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

我会对着它朗诵一些诗歌,比如那首著名的《蟋蟀之歌》:“蟋蟀在堂前,瑟瑟琴声长。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这时,蟋蟀总是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像是在回应我。

我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满足,仿佛我与这只蟋蟀已经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那只蟋蟀。

但是,我仍然常常回忆起那些时光,回忆起那只蟋蟀的声音和温暖。

我相信,即使我身在何处,我的心始终会留在那个遥远的故乡,留在那只蟋蟀的身边。

拓展:蟋蟀是一种昆虫,常见于乡村和城市的夜晚。

它们通常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被誉为“大自然的钢琴”。

蟋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常被用来象征着自由、不羁和追求。

在古代,蟋蟀蟀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和舞蹈中。

比如在唐代,蟋蟀蟀被用于演奏《广陵散》等著名曲目,成为了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蟋蟀蟀在古代也被用来进行占卜和预测天气,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生物。

蟋蟀蟀不仅在文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研究人员利用蟋蟀的鸣叫声来研究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发声机制,以及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此外,蟋蟀蟀还被用来进行动物保护和管理,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保护濒危物种。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

• 因为流沙河是深谙中国文学传统的,而就我们的 文学传统来说,荷花,是有着远为丰富的人文内 涵的。如果说,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集 中赞美了荷花所象征的高洁的人格;那么,‚想 起野塘剩残荷‛一句,则显然是从另一个方向上, 表现了荷花所象征的另一种更为深远的人文内涵。
《就是那一只蟋蟀》,到底是哪只蟋蟀呢?
《一只蟋蟀》应和‚乡愁‛
1982年夏,他在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 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这样的思乡之
情,让流沙河深深感动,并触动他的灵感,写下《就 是那一只蟋蟀》来应和,‚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 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 里唱歌‛。这首诗被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副刊上, 1989年又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 10岁入川,21岁离川的余光中有浓烈的四川情结,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由赵忠祥朗诵 的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 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在《豳风· 七月》 在《唐风· 蟋蟀》 在《古诗十九首》 夜夜唱歌
•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豳,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境内。豳风,《诗经》 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豳风.七月》描 写了奴隶终岁辛苦,饥寒交迫的情景,其中写到 蟋蟀的是这样几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瘼矣,奚其适归。 《诗经.小雅.四月》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 兮,使百草为之不芳。 屈原《离骚》

就是那只蟋蟀原文注音

就是那只蟋蟀原文注音

就是那只蟋蟀原文注音
小蟋蟀住在花园里的一个洞穴里,每到傍晚,它就会开始唱歌。

它的歌声听起来非常清脆悦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前来欣赏。

它身上的鳞片闪着金色的光芒,它有六只细长的腿,还有一对感知器灵敏的触角。

它会跳舞,跳得非常优美,配合着歌声,让人感到陶醉。

小蟋蟀虽然小,但它有无限的魅力,它的歌声可以传达出许多情感,让人们心情愉悦,忘却忧愁。

它的歌声也吸引了一只大鸟的注意,大鸟想把小蟋蟀吃掉。

小蟋蟀非常机智,用歌声轻松地糊弄了大鸟,成功地躲了过去。

小蟋蟀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有时候微小的身材也能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只要你有勇气、智慧和努力嘹唱出自己的歌声,就能发挥出无限的能量。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奚其适归。 《诗经.小雅.四月》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 兮,使百草为之不芳。 屈原《离骚》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辨》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 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 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一)》 •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浣溪沙》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由赵忠祥朗诵 的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 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 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 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2005年02月22日中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夫人抵达双流国际机场 ,其相交20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 几天前,余光中从高雄打电话流沙河,称自己将到成都参加武侯祠“千 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和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等活 动,希望与老友一晤。接到电话的流沙河非常高兴,这对神交20多年的老 朋友,终于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
•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内容描写少 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开头两句为‚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一说为叹息 声,一说为机杼声,但我以为流沙河先生的理解 最为贴切,即为蟋蟀的鸣叫声。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创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创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窗外唱歌在我的窗外唱歌你在倾听你在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星星至此我们已经渐渐体会到了蟋蟀的人文内涵我们的疑问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10岁入川,21岁离川的余光中有浓烈的四川情结,
情,让流沙河深深感动,并触动他的灵感,写下《就 是那一只蟋蟀》来应和,“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 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 里唱歌”。这首诗被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副刊上, 1989年又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由赵忠祥朗诵 的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
内地介绍余诗第一人
。 乐讲余诗被误作其弟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流沙河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逐字逐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 余光远是你大哥?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余光远是你大哥?”流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余光中该是你二 哥吧? 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 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 哥吧?”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故 有此疑” 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1997 有此疑”。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 • • • • • • • • • •
就是那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结束)
• • • • • • •
• • • • •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 •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 裳 •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 多
• • • • • • • • • • • • •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 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 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 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 变成鸟 • 是鹧鸪 •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 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评析:
乡愁大多是民族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一种 折射,这种民族文化心理正是我国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 文滋养。 余光中的《乡愁》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都是抒 发乡愁的现代诗歌力作,二者有许多相同点,一个写自己 的情感,一个写他人的情感,堪称写乡愁诗的姊妹篇。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 到的那一只。”
• • • •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页PPT文档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页PPT文档
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诗人简介
流沙河(1931.11.11— ),原名余勋坦。诗人。四川成都金堂 人。
“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 海,西至于流沙,因国人名字惯为三字,遂将“河”复补。
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
新文学。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大学肄业。建国后, 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 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 从事创作。
•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内容描写少 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开头两句为“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一说为叹息 声,一说为机杼声,但我以为流沙河先生的理解 最为贴切,即为蟋蟀的鸣叫声。
•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他 的《齐天乐》一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咏蟋蟀的名 作。姜夔写作此词是在1196年,时距北宋沦陷、 金人掳二帝北去的1127年已将近70年了,姜夔 也到了深怀黍离之悲、饱尝人世炎凉的41岁。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首遥寄岁月之感 和故国之思的词作: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 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茉 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 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 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 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 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 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 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 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民 族
第二节:时间线索


感 情
第三节:空间线索
第四节:时间线索 个 人 自 己
第五节:空间线索 感 情
第六节:总结
分组讨论要求:
1 自由大声朗读本节诗歌。
2 讨论:本节诗歌描绘了一只什么样的 蟋蟀?诗人借蟋蟀抒发了什么情感?
3 每一个大组推荐一名同学表情朗读。
4 每小组确定一名同学为中心发言人, 陈述本小组的意见。
回忆美好童年。
思考
一连串的“想 起”,属于 “童年的惊 喜”,还是属 于“中年的寂 寞”?
就是那一只蟋蟀
凝成水
在海峡那边唱歌
是露珠
在海峡这边唱歌
燃成光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是萤火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变成鸟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是鹧鸪
处处唱歌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Hale Waihona Puke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木兰辞»南北朝民歌, 其中有“唧唧复唧唧,木 兰当户织”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 的作品,其中有“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的诗句。促织就 是蟋蟀,诗人借此世态炎凉。
«唐风·蟋蟀»,«诗经·国风»中 的一篇,其中有“蟋蟀在堂,岁聿 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的诗 句。表现了岁月易逝,哀愁无限的 感慨。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诗人流沙河和其诗友余光中 相隔千山万水,为什么他们听到 蟋蟀的歌唱就会猜到对方“吟些 什么”、“想些什么”呢?
作者在想念些什么?又在吟哦些 什么?
谁在想念: 台湾诗人 思念家乡 谁在吟哦: 大陆诗人 盼望统一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 解析)原---文本资料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 解析)原---文本资料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由赵忠祥朗诵 的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 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在《豳风· 七月》 在《唐风· 蟋蟀》 在《古诗十九首》 夜夜唱歌
•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豳,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境内。豳风,《诗经》 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豳风.七月》描 写了奴隶终岁辛苦,饥寒交迫的情景,其中写到 蟋蟀的是这样几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床下”。
•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翼城西。《唐风.蟋蟀》 共有三处写到蟋蟀。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聿,作语助。莫,暮的本字。除,逝去。迈, 时光流逝。慆,逝去。)
伤兵听过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 在成都《星星》
诗人“吟些什么”、“想些什么”,我们能猜到吗?
台湾诗人想念家乡,大陆诗人盼望统一。
中国人有同样的祖先,同样的血脉,同样的 传统,同样的文化,同样的背景,同样的感 情,当然,也就会有同样的共鸣。
内地介绍余诗第一人

乐讲余诗被误作其弟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流沙河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逐字逐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余光远是你大哥?”流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余光中该是你二 哥吧?”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故 有此疑”。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教学目标:1、研读本诗,体会个中深蕴的热爱故土、为祖国丰美的文化传统自豪的情感。

2、解析本诗,训练想象能力,欣赏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

3、品味本诗,学习诗歌基本技巧,为学写自由诗之辅助。

教学重点:通过对该诗的研读和解析,理解本诗思想内容,学习诗歌的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余光中和流沙河。

(看资料)〖5分钟〗二、让学生找韵出脚,教师范读《就是那一只蟋蟀》,为理解优秀诗歌“集众美于一身”做准备(学生愿意,也可跟读)。

〖15分钟〗三、学生质疑:从字面上看,对这首诗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1、设想:第二节排比句。

解答:《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江壁。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设想:呼灯篱落。

解答:姜夔《齐天乐蟋蟀》:“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3、设想:鹧鸪的'叫声。

解答:鹧鸪,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真珠。

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声曰:“行不得也哥哥”。

〖10分钟〗四、请学生想象几幅画面: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1、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2、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3、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4、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蟋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蟋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蟋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蟋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蟋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通用2篇)蟋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篇1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

最新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

最新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

•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翼城西。《唐风.蟋蟀》 共有三处写到蟋蟀。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聿,作语助。莫,暮的本字。除,逝去。迈, 时光流逝。慆,逝去。)
《齐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 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茉 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 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 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 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 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 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 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 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奚其适归。 《诗经.小雅.四月》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 兮,使百草为之不芳。 屈原《离骚》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李煜《相见欢》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至此,我们已经渐渐体会到了蟋蟀的人文内涵, 我们的疑问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就是那一 只蟋蟀”――就是哪一只蟋蟀呢?一只小小的蟋 蟀何至于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死之灵魂?蟋 蟀在秋天里的鸣叫到底引起了诗人什么样的联想 呢?

就是那一只蟋蟀朗诵稿

就是那一只蟋蟀朗诵稿

就是那一只蟋蟀朗诵稿嗨,朋友们!今天要跟你们聊聊那只神奇的蟋蟀。

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住在一个老院子里,那院子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世界,藏着无数的惊喜。

有一天晚上,我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蛐蛐蛐”声。

我这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心想着:“是啥东西在叫呢?”我顺着声音找啊找,最后在墙角的一堆乱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蟋蟀。

那只蟋蟀可真精神,两根细长的触角晃来晃去,就像两根小天线在接收着来自宇宙的神秘信号。

它浑身油亮油亮的,像是穿着一件黑色的小铠甲,在月光下还闪着微微的光。

我当时就想把它捉起来,好好看看。

于是我轻手轻脚地靠近,像个小贼似的,生怕把它吓跑了。

我伸出手,慢慢地,慢慢地,手指都快碰到它了,结果它突然“噌”的一下,跳到了旁边的草丛里,我这一扑,差点没摔个狗啃泥。

不过我可没放弃,继续在草丛里找。

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又发现了它的踪迹。

这次我学聪明了,拿了一个小杯子,悄悄地从它背后罩过去。

嘿,还真被我给逮住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把它放在手心里,看着它在我手心蹦跶,那小爪子抓得我手心痒痒的。

我把这只蟋蟀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还在里面放了些草和小石子,给它做了个简易的小窝。

每天我都会跑去看它,给它喂点米粒啥的。

有一次,我想看看它到底有多能跳,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后在旁边放了个小障碍物,想看看它能不能跳过去。

这小蟋蟀还真厉害,后腿一蹬,轻松就跃过了障碍物,就像个小小的跳高运动员。

可是过了几天,我发现它好像没那么有精神了,也不怎么叫了。

我心里着急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后来我想,也许它是想念它的小伙伴,想念外面的大自然了吧。

虽然我很舍不得,但我还是决定把它放了。

当我打开盒子,看着它慢慢爬出去,然后一下子跳进草丛里,又开始欢快地叫起来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有些东西,它属于大自然,我们不能把它据为己有。

就像那只蟋蟀,它的歌声是属于整个夜晚,属于那片草丛和星空的。

如今,每当我听到蟋蟀的叫声,就会想起小时候的那只蟋蟀,想起那段充满童趣的时光。

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赏析

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赏析

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赏析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赏析《就是那一只蟋蟀》(高中语文第四册)是一首当代新诗。

鉴赏一首当代新诗,我想,第一要着应是把握好诗的独特之点,即紧扣它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鉴赏。

那么《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新诗具有哪些特点呢?反复思量,我认为,从高中学生学习鉴赏的角度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文学意味表现得特别浓,思想感情的源流特别长。

(一)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

在这首诗里,在语言表达上有两点是特别突出的:1.诗行间涉及古代诗文的有关词句比较多,明显的有《诗经》、《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姜夔的《齐天乐·蟋蟀》等诗词中有关词句,有些还有扼要的注释;含蓄在诗中的有辛弃疾的词、欧阳修的文中某些词句。

2.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反复、借喻、引用、排比、通感、对偶等。

在诗的表现方法等方面,这首诗包含多方面的知识:①诗体(自由诗);②小序及其作用;③诗的线索;④感物起兴;⑤反复咏叹;⑥独特的构思;⑦形象的画面;⑧借物抒情;⑨协韵;⑩主题及其深化。

从单元教学的要求看,这是要求鉴赏的一篇阅读课文,安排教学时间充其量也不能多于2课时。

这里,很明显地存在着课文知识容量大与课时安排短的矛盾。

怎么办?不全面铺开;采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教法。

有些点到为止,如有注释的古代诗词中的词句,一般浅显的、一望而知的修辞格(借喻、引用、排比、对偶)和诗的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等知识(自由诗、线索、借物抒情、协韵)。

有些结合起来解释清楚,如小序及其作用、感物起兴与诗的构思结合,反复的修辞格与反复咏叹的表现方法结合,通感与形象的画面分析结合。

有些含蓄在诗行中的古代诗文词句需要补注或探原,如“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就需要补注出《齐天乐·蟋蟀》中有关诗句:“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以便使“劳人”、“思妇”得以落实。

“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需要引出原文:“风凄露下,走lián@①飞萤”(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或庾信《拟yǒng@②怀·其十八》:“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凝成水 是露珠 是露珠 燃成光 燃成光 是萤火 是萤火 变成鸟 变成鸟 是鹧鸪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 在成都《星星》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到底是哪只蟋蟀呢? 就是那一只蟋蟀》 到底是哪只蟋蟀呢?
《一只蟋蟀》应和“乡愁” 一只蟋蟀》
1982年夏,他在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 1982年夏,他在信中说: 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 年夏 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这样的思乡之 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
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 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 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
新文学。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大学肄业。建国后, 新文学。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大学肄业。建国后, 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 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 星星》 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 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 从事创作。 从事创作。
•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豳,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境内。豳风,《诗经》 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豳风.七月》描 写了奴隶终岁辛苦,饥寒交迫的情景,其中写到 蟋蟀的是这样几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床下”。
•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翼城西。《唐风.蟋蟀》 共有三处写到蟋蟀。 •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聿,作语助。莫,暮的本字。除,逝去。迈, 时光流逝。慆,逝去。)
•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内容描写少 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开头两句为“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一说为叹息 声,一说为机杼声,但我以为流沙河先生的理解 最为贴切,即为蟋蟀的鸣叫声。
•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他 的《齐天乐》一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咏蟋蟀的名 作。姜夔写作此词是在1196年,时距北宋沦陷、 金人掳二帝北去的1127年已将近70年了,姜夔 也到了深怀黍离之悲、饱尝人世炎凉的41岁。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首遥寄岁月之感 和故国之思的词作:
•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叶中下层知识分子学习 民歌所写的五言诗,梁.萧统选了十九首,收入 《文选》,题为古诗。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 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 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有汲汲皇皇如恐不 及的忧虑”。(游国恩等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 语)其第七首《明月皎夜光》起首两句言:“明 月皎月光,促织鸣东壁”,以蟋蟀起兴,从“时 节忽复易”而致慨于世态炎凉、人生苦短。
《齐天乐》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 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茉 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 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 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 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 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 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 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 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 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 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 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 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 1.7 90多斤 字了得, 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 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 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 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
• 原来,这是一只活在我们五千年悠久传统文化中的蟋蟀,是 一只负载着我们民族深厚文化积淀的蟋蟀。由于历代中国文 人的反复认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蟋蟀,就往往不仅 仅是动物学上的蟋蟀,而是有着深厚人文内涵的“蟋 蟀”――蟋蟀是秋虫,蟋蟀是鸣叫于秋天的秋虫,蟋蟀的鸣 叫在强烈地暗示人们又到了一年的秋天,而秋天是岁暮的季 节,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最容易触发万物之灵的人类对于 “草必枯干,花必凋残,一切有生之物都必然如此”(《圣 经》)的生命本质作反顾思考的季节;这样,它就不仅仅是 在“促织”,而是在预告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摇落的必 然!这样,中国文学中的“蟋蟀”,就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 力和不死之灵魂,就成了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具有传统民 族心理积淀和深厚人文内涵的特定意象,它深刻地表达了我 们传统的知识分子对于宇宙永恒无尽,而人生短暂无常这样 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大矛盾、大无奈的强烈感悟;这种对 于生命本质的强烈感悟,一言以蔽之也即是我所谓的“伤 时”!这种“伤时”的主题,被我们历代的知识分子不断地 演奏着,成了我们文学传统中的一支感人的旋律--
2005年02月22日中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夫人抵达双流国际机场 年 月 日中午 日中午, 其相交20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 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 ,其相交 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 几天前,余光中从高雄打电话流沙河,称自己将到成都参加武侯祠“ 几天前,余光中从高雄打电话流沙河,称自己将到成都参加武侯祠“千 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和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 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和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等活 希望与老友一晤。接到电话的流沙河非常高兴,这对神交20多年的老 动,希望与老友一晤。接到电话的流沙河非常高兴,这对神交 多年的老 朋友,终于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 朋友,终于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
内地介绍余诗第一人
。 乐讲余诗被误作其弟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流沙河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逐字逐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 余光远是你大哥?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余光远是你大哥?”流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余光中该是你二 哥吧? 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 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 哥吧?”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故 有此疑” 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1997 有此疑”。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诗人“吟些什么”、“想些什么”,我们能猜到吗?
台湾诗人想念家乡,大陆诗人盼望统一。
中国人有同样的祖先,同样的血脉,同样的 中国人有同样的祖先,同样的血脉, 传统,同样的文化,同样的背景, 传统,同样的文化,同样的背景,同样的感 当然,也就会有同样的共鸣。 情,当然,也就会有同样的共鸣。
至此,我们已经渐渐体会到了蟋蟀的人文内涵, 我们的疑问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就是那一 只蟋蟀”――就是哪一只蟋蟀呢?一只小小的蟋 蟀何至于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死之灵魂?蟋 蟀在秋天里的鸣叫到底引起了诗人什么样的联想 呢?
10岁入川,21岁离川的余光中有浓烈的四川情结,
情,让流沙河深深感动,并触动他的灵感,写下《就 是那一只蟋蟀》来应和,“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 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 里唱歌”。这首诗被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副刊上, 1989年又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由赵忠祥朗诵 的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余光中神交20载 流沙河&余光中神交20载 20
流沙河回忆,自己1981年秋在出差的火车上品读到余光中的诗, 流沙河回忆,自己1981年秋在出差的火车上品读到余光中的诗, 1981年秋在出差的火车上品读到余光中的诗 深受震动, 读他的《当我死时》 飞将军》 海祭》诸诗, 深受震动,“读他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诸诗,想起 孔子见老聃时所说: 吾始见真龙!’”就这样 流沙河为《星星》 就这样, 孔子见老聃时所说:‘吾始见真龙!’”就这样,流沙河为《星星》写 12期有关台湾诗人的介绍文字 附上诗,后来还出成了书,1986年 期有关台湾诗人的介绍文字, 了12期有关台湾诗人的介绍文字,附上诗,后来还出成了书,1986年 又选了余光中诗100 100首 又选了余光中诗100首,成为内地第一个把余光中的诗介绍给读者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