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知识(古汉语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文言文词汇积累 课件(25张PPT)
三.文言现象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 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一)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 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 1.词义扩大:“江”“河” 2.词义缩小:“金就砺则利” 3.词义转移:“临表涕零” 4.感情色彩变化:“卑鄙” 5.词义强化:“怨” 6.词义弱化:如,“恨”
解释 表并列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三)归纳比较法 ☆
2.近义词比较 在文言字词学习中,可以把词义相近的文言字词放到一块加 以分析比较,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 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赠大珠四枚 《记王忠肃公翱事》 这几句中的“”“遗”“饴”和“赠”几个字都可以解释 为“赠送”“赠给”的意思。
(一)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加红字的古义与今义: (1)肉食者鄙: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2)牺牲玉帛: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3)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4)不宜异同: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5)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四)词类活用
解释下列加点字。 1.神弗福之: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斗:____________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5.忿恚尉 :____________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
——《教材》要求
二.理清概念
实词
文言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 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 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词。
初高中衔接班古代汉语语法课件 (共83张PPT)
❖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 义?—“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词类活用的类型:
❖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 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 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 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 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 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 方式有所改变。
范围副词
“独〞用在反问句中,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是语气副 词,同〞岂〞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 仅 除了表限定副词〞仅仅〞,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
“几乎〞、“将近〞的意思,读去声,主要用在唐代 作品中.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 居易?庐山草堂记?〕
程度副词
少 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 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
的意思。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
记·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
❖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 亦走也。〔?孟子·梁惠 王上?〕
时间副词
曾 在古汉语中除了表示 〞曾经〞,多用做语气 副词,表“竟然〞. “曾 经〞义多用〞尝〞表示.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诗经·卫风·河广?〕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 后?〕
情态副词
暂 兼属时间副词和情态副词。
氏〕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
词类活用的类型:
❖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 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 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 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 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 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 方式有所改变。
范围副词
“独〞用在反问句中,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是语气副 词,同〞岂〞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 仅 除了表限定副词〞仅仅〞,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
“几乎〞、“将近〞的意思,读去声,主要用在唐代 作品中.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 居易?庐山草堂记?〕
程度副词
少 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 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
的意思。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
记·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
❖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 亦走也。〔?孟子·梁惠 王上?〕
时间副词
曾 在古汉语中除了表示 〞曾经〞,多用做语气 副词,表“竟然〞. “曾 经〞义多用〞尝〞表示.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诗经·卫风·河广?〕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 后?〕
情态副词
暂 兼属时间副词和情态副词。
氏〕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
《古汉语词典》课件
Part Six
课件评价
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性:确 保古汉语词汇的 解释准确无误
结构清晰度:课 件结构清晰,易 于理解
互动性:课件应 具有互动性,便 于学生参与学习
实用性:课件应具 有实用性,能够帮 助学生提高古汉语 水平
评价方法
内容准确性:检查内容是否符合古汉语词典的定义和标准 结构清晰度:评价课件的结构是否清晰,易于理解 互动性:评价课件是否具有互动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 实用性:评价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汉语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内容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的分类:文言 文、白话文、方言等
古汉语的语音:声母、 韵母、声调等
古汉语的语法:词类、 句法、词序等
古汉语的典故:历史 事件、人物故事等
古汉语的典故:历史 事件、人物故事等
古汉语的定义:古代汉 语,指古代中国使用的
汉语
古汉语的特点:简洁、 典雅、含蓄、生动
古汉语的词汇:常用 词、成语、典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 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领域:古代文学、历史、哲 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Part Four
课件制作
素材收集
古汉语词典:收集相关古汉语词典,如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
古汉语词汇:收集古汉语词汇,包括常用 词汇、生僻词汇等
古汉语语法:收集古汉语语法,包括词性、 句型、词序等
古汉语文化:收集古汉语文化,包括历史 背景、文化习俗等
古汉语应用:收集古汉语应用,包括诗词、 散文、小说等
古汉语教学:收集古汉语教学资料,包括 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绪论课件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01 文化传承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基础。
02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是学科研究的基本工具。
03 语言学研究
古代汉语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 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古代汉语的历史与发展
04
古代汉语的应用领域
文学与艺术
古代文学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基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 手法、风格和思想内涵。
艺术史研究
古代汉语在艺术史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描述、题跋和文献记载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历史与考古
意义完全相反。
词的消亡与更替
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语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消失或被其他词语所替 代,这些消失或更替的词语大多 与古代社会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
化环境有关。
语法的演变
词序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常常放在宾语之后,而 在现代汉语中则通常将谓语放在宾语之前。
虚词的变化
详细描述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音和音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探究方言的形成和 演变,为现代汉语语音和方言研究提供重要的理 论支持。
词汇与语义
01
总结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是其语 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具 有重要意义。
02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同历 史时期的词汇和语义特点各异 。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 有助于准确把握文献中的思想 内涵和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古代汉语》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习惯句式 ⑴“佗邑唯命。”
❖ “唯命”是“唯命是 听”的省略形式。 ⑵“君将若之何?”
❖ “若……何”是一种 固定格式,意为 “把……怎么样?”或 “对……怎么办?”
❖ “若之何”即“把它 怎么办?” 可简单以为 “奈何”“把它怎么 办”
❖
4.判断句式 ❖ ⑴“制,岩邑也。”
精选课件ppt
36
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 ,主要有三种情况:
❖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 ❖ 与--参加,师--军队,欲--想; ❖ 2、加上词尾词头,如: ❖ 虎--老虎,杯--杯子,石--石头; ❖ 3、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
词。如: ❖ 儿、子--儿子。
精选课件ppt
1. 为了了解古代社会
精选课件ppt
6
“社”
❖ 《说文·示部》:社,地主也。 ❖ 《玉篇·示部》:社,土地神主也。
精选课件ppt
7
“葬”
❖ 《说文·茻部》:“葬,藏也,从死在茻中。 ”
❖ 《易经》:“古之葬者,厚之以薪,不封不 树,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精选课件ppt
8
2. 提高理解现代汉语
❖ 厌——餍 古今字 满足。 3、“公赐之食。食舍肉。”
❖ 舍——捨 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 佗——他 异体字 5、“不义不暱。”
❖ 暱——昵 异体字
精选课件ppt
22
❖ 6、“庄公寤生。”
❖ 寤 ——牾 通假字 倒逆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 见。”
❖ 阙——掘 通假字 挖掘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 滋蔓。”“无生民心。“不 及黄 泉,无相见也。”
古代汉语-代词PPT课件
古代汉语代词
➢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 用的词。
➢它们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在句子中充当 主语、宾语、定语或补语。
.
1
□ 代词的分类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 疑问代词 □ 无定代词 □ 辅助性代词
.
2
代词的分类
古代汉语代词可分如下五类:
人称代词: ⑴我、吾、予(余)、朕、卬
⑵女(汝)、尔、若乃、而
列传)
.
28
•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安”“恶”“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一般用于状语,表 示反问。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鸿门宴) •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墨子·兼爱上) • 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
• 用于宾语的情况少一些。例如:
• 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礼记·檀公上)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 2.省略主语
•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
12
• 注意: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范畴,人称 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复数的区别,其单复 数要依据语境辨别。例如:
• 齐师伐我,公将战。 (左传·庄公10年)
•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孟 子·滕文公)
• 吾与汝毕力平险。 (列子·汤问)
.
21
3)兼词:一个词兼有两个词性,具有两个词的意义, 称为兼词。古汉语有“焉”和“诸”两个常见兼词。
“焉”用在句末,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常指代
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处所范围,相当于“于之”、“于 是”,有时相当于“之”。例如: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听 莫聪焉。(韩非子·定法) 吾闻子之剑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公 羊传·宣公六年)
➢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 用的词。
➢它们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在句子中充当 主语、宾语、定语或补语。
.
1
□ 代词的分类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 疑问代词 □ 无定代词 □ 辅助性代词
.
2
代词的分类
古代汉语代词可分如下五类:
人称代词: ⑴我、吾、予(余)、朕、卬
⑵女(汝)、尔、若乃、而
列传)
.
28
•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安”“恶”“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一般用于状语,表 示反问。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鸿门宴) •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墨子·兼爱上) • 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
• 用于宾语的情况少一些。例如:
• 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礼记·檀公上)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 2.省略主语
•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
12
• 注意: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范畴,人称 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复数的区别,其单复 数要依据语境辨别。例如:
• 齐师伐我,公将战。 (左传·庄公10年)
•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孟 子·滕文公)
• 吾与汝毕力平险。 (列子·汤问)
.
21
3)兼词:一个词兼有两个词性,具有两个词的意义, 称为兼词。古汉语有“焉”和“诸”两个常见兼词。
“焉”用在句末,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常指代
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处所范围,相当于“于之”、“于 是”,有时相当于“之”。例如: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听 莫聪焉。(韩非子·定法) 吾闻子之剑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公 羊传·宣公六年)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古代汉语 课件120页PPT
通论·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 主。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 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阅读古籍常会遇到某些 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表面上像现代汉语 的双音词,我们不能以今律古,把这种词组当 成合成词。
古代汉语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有三种 情况:一是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变成双 音词,二是古代单音词为不同的复音词所替代, 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词素,三是与同义或近义 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种情 况。
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一个词的意 义不断引申,而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一个词 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一词多义。我们在学 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一词多义或词 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 义进行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 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通论·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只有形体有所不同,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指古书时代) 的一组字。其中最通行的一个字叫正字,其余 皆称异体。旧时也叫“重文”、“或体”、 “俗体”等。
异体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①会意字与 形声字之别②意符的不同③声符的不同④声符 意符都不同⑤各部位位置的不同
如何断定“是”的词性和用法呢?有两个办法: 1.句子的主语是代词,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 组,“是”为判断词。2.“是”字前面有副词修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总的原则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感性
认识就是要多读古书,做到熟读背诵,不断积 累语言材料,理性认识就是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语言规律。 要注意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 要反复学习,温故知新。 要注意古今沟通,古今联系。
词汇概说—单纯词与合成词(古代汉语课件)
二、双音节单纯词分类
1.重叠以后,其意义跟原单音词有联系: 如果是形容词、副词,多是在原单音词意 义的基础上增强了语势;如果原词是名词、 数量词,多是表示“每”或“全”的意思。
二、双音节单纯词分类
例如: (1)久久莫相忘……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 (2)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狼》 (3)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叠音词指的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 双音词,前人称为“重言”或“叠字” 等,现在一般把它叫做叠音词或叠词。 叠音词在古汉语中数量相当多。常用来 摹仿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描写事物的形貌状态。
二、双音节单纯词分类
例如: (1)拟声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诗经》
(2)摹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二、合成词内部构成方式
2.相对式 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如左右、彼此、东西、虚实等。 注意:这种形式的合成词中,有一种情况特殊,即两个语素中,只有一个语 素表示词义,而另外一个语素是作为陪衬的,这种合成词叫“偏义复词”。
例如: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2)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
(1)(2)两例的叠词是增强语势; (3)例的叠词是“每”或“全”的意思。
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她寂寞失常、 空虚复杂的心情,是增强语势的典范。
二、双音节单纯词分类
2.重叠以后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而这个新 的意义不能从原单音词的字面上找到。
例如: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愚昧)!——(《孔雀东南飞》 ) (2)一心报区区(怜爱),惧君不识察。——(同上) (3) 宋国区区(弱小)。 —— (《左传·襄十七年》)
《古汉语通论》课件
。
语言学研究
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 面,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 价值,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的发
展演变过程。
历史文化研究
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信息,通过古汉语研究,可以揭 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
古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汉语的学习 和传承,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词汇、语法、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古汉语的词汇较为简洁、凝练,语法结构也较为复 杂;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样,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此外,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 古汉语中常用倒装、省略等手法。
01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是指古代中国的语言,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深入学 习和理解。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总结词
起源、发展、演变
详细描述
古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汉语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古文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注释 性文献,儒家经典之一,共35卷。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所著,共130篇。
古汉语的学习资料推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收录古汉语常用字,提供详细释义及例 句,是学习古汉语必备的工具书。
语言学研究
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 面,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 价值,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的发
展演变过程。
历史文化研究
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信息,通过古汉语研究,可以揭 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
古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汉语的学习 和传承,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词汇、语法、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古汉语的词汇较为简洁、凝练,语法结构也较为复 杂;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样,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此外,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 古汉语中常用倒装、省略等手法。
01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是指古代中国的语言,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深入学 习和理解。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总结词
起源、发展、演变
详细描述
古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汉语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古文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注释 性文献,儒家经典之一,共35卷。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所著,共130篇。
古汉语的学习资料推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收录古汉语常用字,提供详细释义及例 句,是学习古汉语必备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语法》课件
比拟
比拟的定义
比拟的作用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 物拟人化或拟物化,以形象地表达出 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拟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 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可 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比拟的分类
根据比拟的特点,可以分为拟人和拟 物两种类型。拟人是指将事物人格化 ,赋予其人的特征;拟物则是指将人 物物化,赋予其物的特征。
紧缩句
总结词
结构紧凑,言简意赅
详细描述
紧缩句是指结构紧凑,言简意赅的句型。在紧缩句中,通常会省略某些词语或合并多个 词语,以使句子更加简练。例如“不为也”(省略了否定词“不”)表示不作为的原因
。
05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对偶
对偶的定义
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意义相对或相近的词语或句 子成对地排列,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介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的词。
详细描述
介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如“于”、“在”、“以 ”等。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一起使用,构成介词短语,用于描述动作行为发生的背景
和条件。
连词
总结词
表示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的词。
VS
详细描述
连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 系,如“与”、“及”、“则”等。连词 通常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词语或短语,表 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或逻辑关系。
主从结构
总结词
主从结构是指一个句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其中一个分句是主句,其他分句是从句,从句对主句进 行补充说明或修饰限定。
详细描述
在主从结构中,从句通常出现在主句之后,用来进一步 解释或补充说明主句的内容。从句可以是形容词从句、 名词从句或副词从句等,它们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 色,使语言表达更加复杂和丰富。
古汉语词的构成课件
(3)偏义复词:在两个单音的近义、 对义或反义词素构成的合成词中,一个 词素的意义代表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 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如现代“妻子、 兄弟”;古代“公姥、父兄、作息” (孔雀东南飞)“存亡、异同”(出师 表)。 (4)貌似现代双音词的双音结构。 “地方千里”“人不学,不知道”“都 城”“社稷”“通知”
2、复合双音词: (1)复合双音词的不稳定性。 ①复合双音词的词序不稳定(同字 异序)。如“甲兵→兵甲”“人民→民人” (发挥:挥发) ②同一个复音单位,有时是词,有 时是词组。如“良人、国家、左右”。 (2)同义连用与同义并列复合词。 同义复词:指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 的语素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复合词。如“恐 惧、恭敬、朋友”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复音词:
主要讲双音词,多音词数量少,略。 1、单纯双音词(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又称为“联绵字”、 “连语”或“謰语”。 联绵词的特点: ①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词素不能拆开解 释的词。 ②大多数具有双声叠韵关系。语音造词的结果。 ③每个联绵词几乎都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写法 (词形)。
古代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的构成
一、单音词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绝大多数, 但在先秦汉两汉时期,却是单音词占 绝大多数。尤其在先秦,多数情况下, 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直到现在还 习惯于把一个单音词称为一个字。 从先秦到现代,古代汉语词汇中的双 音词呈递增趋势,单音词呈递减趋势。 原因主要是为了表义准确的需要。如 “解”。
古代汉语词汇基础知识
“驱,马驰也。”“驰,大驱也。” 《说文》:“国,邦也。”段注:“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
4
第二单元 古汉语词汇常识(电子教案)
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说文》:“宫,室也。”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
统言不别也。” 《说文》:“牙,壮齿也。”段注:“统言之,皆称牙称齿。析言之,则前
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庄公 29 年) 于囊于橐。(诗经·大雅·公刘)——毛传:“小曰橐,大曰囊。”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教化。(屈原·离骚)——王逸注:“近曰 离,远曰别。”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经·大雅·生民)——毛传:“直言曰言,论难 曰语。”孔疏:“对文故别耳,散则言语通也。” 在字典词典中对同义词的辨析就更多了。如: 《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 琢,石谓之磨。” 《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邢疏:“此对文尔,散则草亦 名华。” 《说文》:“观,谛视也。”“觇,窥视也。”
第二、以字典、词典或注释汇编的形式体现 秦汉之际,出现了《毛诗故训传》、《尔雅》;汉代有《说文解字》、《方言》、 《释名》等。我们今天研究古汉语词汇应该以以上字典、词典为基础。 第三、表现在前人对古书的注疏中 如《十三经注疏》(按:十三经指《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 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和《孟子》),以及清代学者对《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 字典和词典等作的注释,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把传统语言学中词汇研究成果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研究 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通常一个字就等于一个词,因此字义大致和词义相 当。《说文》就是通过字形的分析探求字的本义。后来学者对它的研究,值得我 们借鉴。如:
4
第二单元 古汉语词汇常识(电子教案)
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说文》:“宫,室也。”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
统言不别也。” 《说文》:“牙,壮齿也。”段注:“统言之,皆称牙称齿。析言之,则前
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庄公 29 年) 于囊于橐。(诗经·大雅·公刘)——毛传:“小曰橐,大曰囊。”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教化。(屈原·离骚)——王逸注:“近曰 离,远曰别。”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经·大雅·生民)——毛传:“直言曰言,论难 曰语。”孔疏:“对文故别耳,散则言语通也。” 在字典词典中对同义词的辨析就更多了。如: 《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 琢,石谓之磨。” 《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邢疏:“此对文尔,散则草亦 名华。” 《说文》:“观,谛视也。”“觇,窥视也。”
第二、以字典、词典或注释汇编的形式体现 秦汉之际,出现了《毛诗故训传》、《尔雅》;汉代有《说文解字》、《方言》、 《释名》等。我们今天研究古汉语词汇应该以以上字典、词典为基础。 第三、表现在前人对古书的注疏中 如《十三经注疏》(按:十三经指《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 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和《孟子》),以及清代学者对《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 字典和词典等作的注释,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把传统语言学中词汇研究成果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研究 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通常一个字就等于一个词,因此字义大致和词义相 当。《说文》就是通过字形的分析探求字的本义。后来学者对它的研究,值得我 们借鉴。如:
100个古汉语词汇
100个古汉语词汇zhìpū【踬仆】【释义】跌倒。
【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zhuózhuó【濯濯】【释义】清新、明净。
【例句】韩愈《南山诗》: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lǐ【醴】【释义】一种甜酒。
【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guītà【闺闼】【释义】指家门、家庭。
【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bēi zōu【卑陬】【释义】惭愧的样子。
【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tuān lài【湍濑】【释义】水流疾速【例句】曹植《洛神赋》: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bùhuáng【不遑】【释义】无暇,没有闲暇。
【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cǎn lǐn【憯懔】【释义】又忧又惧【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yániè【芽蘖】【释义】植物刚长出的枝芽。
【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hàn dàn【菡萏】【释义】荷花【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qīchí【栖迟】【释义】漂泊失意。
【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miǎn shì【眄视】【释义】斜着眼看【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bǐkāng【秕糠】【释义】秕子和糠,均属糟粕。
指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yán chī【妍蚩】【释义】美好和丑陋【例句】欧阳修《洛阳牡丹图》诗: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高考复习古代汉语语法实词部分 PPT课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
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人的认识 意 动
变化者: 用 主语 法
人的行动 使 动
变化者: 用 宾语 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 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草具。”(草,粗恶;具,馔具,指饭食)“食以
草具”即“食之以草具”,意为“用粗恶的饭
食让他(冯谖)吃”。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
《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
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活用。现代表示 这个意思的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
于词兼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 寝忘食”;“多食蔬菜少食肉”。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绝江河。”水,游水。
《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
德,感谢……的恩德。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君,
符合国君之道,以国君之道行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
之。”手,用手提着。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衣冠,穿衣戴帽。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
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 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 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 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
《古汉语常识汉字》PPT课件
羴:用三个“羊”来表示膻味。
鱻:用三个“鱼”来表示 “新鲜”、“鲜美”。
语言会意
通过组合部件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来表达特定含义。 此类会意字数量较少。如“歪”“尘” 等。
(2) “会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人们在理解汉 字构造时,非常容易用“会意”的方式来解释其结构, 由此犯主观臆断之病,远者如“武,止戈为武”“信, 人言为信”(信本形声字,从言千声)。近来,说文字 者屡屡乱以会意说字,如有人对“鸡”、“鹅”、“悲” 等字的解释。
阜
像连绵的小山丘、土堆。
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
州
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
陆地。
字 甲骨 例文
说明
牛
像牛头,突出牛耳和牛角。
羊
像羊头,突出弯曲的羊角。
豕
像一头猪,突出肥硕的肚子。
马
像一匹马,有四足、马尾、鬃毛。
目
像一只眼睛。
自
像人的鼻子。
耳
像人的耳朵。
矢
上部为锋利的箭镞,中为箭杆,下为 搭弦的尾翎,是「矢」的象形字。
联想会意
只取相关的两个或几个事物形象,让人通过揣摩这 几个事物之间关系来体会该字所表达的意义。相对较间 接和含蓄,不那么直接。
息:气息起于心,发出于 自(鼻子)。所以用“自” 和“心”表示“气息、呼 吸”。
思:古人认为,人的思绪起 于心,凝结于囟门,所以用 “心”和“囟”表示“思绪、 思考”。
臭:狗是最早成为人类伙伴的 动物之一。人们很早就认识到 狗的鼻子嗅觉很灵敏。所以用 “犬”和“自(鼻子)”来表 示“气味”或“嗅”。
(4)指事字的局限 、 在“六书”中占少数的原因: 绝大部分的字都不需要用加指事性符号的方式来
表示。要说明客观物体,可以用象形来表示;要说明 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会意和形声来代替。
鱻:用三个“鱼”来表示 “新鲜”、“鲜美”。
语言会意
通过组合部件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来表达特定含义。 此类会意字数量较少。如“歪”“尘” 等。
(2) “会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人们在理解汉 字构造时,非常容易用“会意”的方式来解释其结构, 由此犯主观臆断之病,远者如“武,止戈为武”“信, 人言为信”(信本形声字,从言千声)。近来,说文字 者屡屡乱以会意说字,如有人对“鸡”、“鹅”、“悲” 等字的解释。
阜
像连绵的小山丘、土堆。
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
州
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
陆地。
字 甲骨 例文
说明
牛
像牛头,突出牛耳和牛角。
羊
像羊头,突出弯曲的羊角。
豕
像一头猪,突出肥硕的肚子。
马
像一匹马,有四足、马尾、鬃毛。
目
像一只眼睛。
自
像人的鼻子。
耳
像人的耳朵。
矢
上部为锋利的箭镞,中为箭杆,下为 搭弦的尾翎,是「矢」的象形字。
联想会意
只取相关的两个或几个事物形象,让人通过揣摩这 几个事物之间关系来体会该字所表达的意义。相对较间 接和含蓄,不那么直接。
息:气息起于心,发出于 自(鼻子)。所以用“自” 和“心”表示“气息、呼 吸”。
思:古人认为,人的思绪起 于心,凝结于囟门,所以用 “心”和“囟”表示“思绪、 思考”。
臭:狗是最早成为人类伙伴的 动物之一。人们很早就认识到 狗的鼻子嗅觉很灵敏。所以用 “犬”和“自(鼻子)”来表 示“气味”或“嗅”。
(4)指事字的局限 、 在“六书”中占少数的原因: 绝大部分的字都不需要用加指事性符号的方式来
表示。要说明客观物体,可以用象形来表示;要说明 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会意和形声来代替。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二)词典
1、《辞源》我国近代最早编成的一部语文兼百 科性质的词典。陆尔奎等人编写,收字10000多 个,以字系词。 部首检字法,214个部首。1958年开始修订,成 为专供学习研究古典书籍用的大型辞书。 注音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同时加 注《广韵》的反切; 释义和引证都比较完善,详备。
2、《辞海》舒新城、张相等人编写,1937年中 华书局出版,是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 大型综合辞书。 收单字14872个,词目91706条,共计106578 条。 《辞海》一部百科性质的工具书,对一般的 词语、成语典故、地名及社会、自然科学的 术词都有收录讲解。
(二)工具性。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要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修辞、古书注解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提高阅读古 籍史书的能力。
宋朝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 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 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 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 外。’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 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蜀志传》
古汉语的词类PPT讲稿
四、辅助性代词 者和所
• “者”和“所”施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不
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它词、词组的前面 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
诈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胡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张仪陈轸列
传》
•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
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 上》)
• 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三) 指代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乌)、 焉
•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 学恶乎始?(《荀子·劝学》)
向的问话。
•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於礼为
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世说新语· 惑溺》
3.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史记·项羽本纪》) 4.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汝、尔、若”四个为常见。翻译为“你、你们、你 们的”。
•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往往用于对对方不
需要讲礼貌的情况以及说话的双方关系亲昵 到了不拘泥礼节的场合。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
年》)
•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
•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 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左传·僖公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音节词可以分为两大类:
复合词: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 产生新义。
单纯词:有重音(迭音)和连绵词。
连绵词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连绵词的特征: 1、组成连绵词的字只有表音作用。
2、组成连绵词的字的字形是不固定的。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古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含混的。如 对“犹豫”的认识。这个问题直到清代的王念孙 才解决。
5、引申是一词多义的途径。
一词多义是通过词义的引申造成的。
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的众多词义中有文 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参证明的比较 原始的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本 义是词义的源。
引申义是一个词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 出来的其他意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 引申义是词义的流。
引申义是由本义发展衍化而来,引申义和 本义之间总是有某种意义的关联。
3、连绵词内部的两个音节间是有语音联系的:双 声、叠韵、双声叠韵、即不双声又不叠韵(这种 情况很少)。这种语音联系是指古音有联系。
学习古今词汇异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古单今双,即有区别,又有明显的继承 的关系,即: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在成为 多音节词的构词因素以后仍保持原有的意 义,或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意 义。了解这一点,为我们翻译文言文提供 了一个方法:即用一个含有原来单音节词 的多音节词来帮助翻译和理解。
词义变化的结果:
1、词义的扩大:词表示的概念内涵变了, 使词的外延扩大了。如“好”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如“子”“瓦”词义的缩 小。
3、词义的转移:如“穷”“汤”词义的转 移。
扩大、缩小、转移只是着眼于词汇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静态分析,其实词义的发展演 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三种情况可以在 一个词上交替出现。要认识到这种理论并 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3、词的多义性并不防碍人们的交际。
一个词有数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在每 一次言语的使用中,实际上得到实现的知识 其中的一个意义,其余的意义则处于潜在的、 或被抑制的状态中。
4、要注意区分多义词、同音词、文字通假 等现象。
两个不同的词寄于一个汉字,叫同音词、同 形词。如“万”的本义是蝎子,与数字“万” 虽然是共用一个形体,但实际上是彼此意义 无关的两个词。文字通假,如“阳货欲见孔 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中的“归”是 “馈”的假借。
词汇与词义
1、从词在语言中的地位看,词是语言中独立运用 的最小单位,是造句的基本材料。
2、词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最敏 感的部分。
3、古今词汇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发 展中,它是渐进的,但渐进又不是匀速的。从 “进”来说,它是不断发展的,从“渐”来说, 它又是相对稳定的。
4、考察古今词汇的异与同: 1、形式:A、词是 怎样构成的。(纯词汇问题)B、这个词与别的词 是怎样的搭配关系。(介于词汇、语法中间)。
2、内容:词汇的意义。
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途径
主要靠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
其原因主要为社会生活的改变、社会制度 的改变。代表一些陈旧或根本不存在的事 物和概念的词汇就变旧或消亡了。与该制 度有特殊联系的词汇在后代社会中也就变 得陈旧,不再使用。新词的产生,也是社 会生活、社会制度变化的结果。新事物、 新思想、新概念的出现,都要求料按照即定的
规则构词。 2、赋予旧词(就词的外部形式说)新义。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性: A、稳定性:词义没有发生变化。 B、普遍性:全民共用。 C、滋生性:构词能力特别强。
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趋势
可以从数量、形式、功能三个方面考察。 数量上,由少变多,逐渐补充新词充实。 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由以单音节词为主 向以双音节词为主演变。从表达思想的功 能上看,由粗疏到精密。
(一)词义变化的形式: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 如“牺牲”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 量增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新义也没有产生。如“坟” 词义的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 “夺”词义的变化。
在古今词义演变的情况中,要把主要 精力放在古今汉语不同的地方上,在不同的 地方中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有细微变化的地 方。这种词义的差异还包括词义感情色彩的 差异,如“爪牙”“诽谤”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还有轻重程度的区别,如“感激”轻重 程度古今的不同。
(3)对结构相似的词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3、在复合双音节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
古人有一种特殊的构思方法,将两个意义相 反的词素合成一个双音节词,但合成后的词 义只偏重于其中一个词素,另一个只起陪衬 作用,知识连类而及,我们不应理解为并列 反义词。
古今词义的异同变化,可以从变化的形式和 变化的结果两方面考察。
2、分清古代的单音节和多音节词。即要注 意区别词和词组。区分的标准为:如果两个 字组合在一起它们的意义只是这两个字意义 的简单相家,仍然各自具有独立的意义,那 么这两个字是词组;如果两个字组合后与各 自单用时意义不同,有了改变,产生了新的 意义,那么这两个字就是词。
(1)应当有历史观念。
(2)连绵词不能分别解释。
探求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 的演变,对阅读古书很有帮助:
A、解释词义有根据——可信性。
B、使纷繁的词义有头绪可寻——条理性。
C、理解词义更透彻。——深刻性
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结构和意义密切相关, 尤其是古汉字,象形特点要明显一些、多一 些,为我们分析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造字方法看,象形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 的意符并不等于本义,但本义与意符有密切 关系,通过意符推求本义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词的多义性
1、一词多义是语言反映社会的需要。 语言词汇的有限,使一词多义成为必要,即除了
利用语言手段外,主要的一着就是赋予旧词以新 义,增加旧词的义项。
2、词义的概括性是一词多义的基础。 词所概括的是对象的全部,或若干特征,而不是
一个特征;同时,在一个概念所包含的特征里, 往往有若干特征跟其他概念的某些概念相通,这 就构成了词的多义性的基础,即词义沿着这些相 通的特征方向滋生。如“头”除了“脑袋”义外, 还有“首领”“端绪”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