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抓住切入点,是解决问题学生的关键

合集下载

抓住问题引发的切入点,从问题探究入手

抓住问题引发的切入点,从问题探究入手

抓住问题引发的切入点,从问题探究入手东巩完全小学实验教师:赵玉莲张道慧内容提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结合课型在适当的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冲突处、转折处、困惑处、联系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1、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

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

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

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

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

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

教育案例题——精选推荐

教育案例题——精选推荐

案例一:放学前,班长把违纪登记薄交到班主任李老师的办公室。

李老师接过一看,几行刺目的字跃入眼帘:王晓伟上美术课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王晓伟午休时和同学吵架;王晓伟课间休息是吓唬女同学……看着看着,一股无名火在李老师心中燃起:又是王晓伟!这家伙自制能力极差,多次违纪,找他谈话之后,刚有点起色,今天又旧病复发,这次非的狠狠教训教训他。

放学后,班主任李老师把王晓伟“请”进办公室。

李老师强压心中怒火,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

李老师问王晓伟为何违纪,王晓伟不做声。

于是李老师保证说:只要说真话,讲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就原谅他。

王晓伟开口了:“我今天在美术课上说话已经违纪了,反正要被批评的,所以干脆多违纪几次。

”听完王晓伟的话,李老师忘记了自己的保证,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吼一声:“给我站到墙边去!”话音刚落,王晓伟不情愿地站过去,眼泪流了出来。

李老师见平时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王晓伟竟然哭了,就问:“你还有什么好哭的?”王晓伟眼泪汪汪地说:“你让我说真话,我说了真话,你还让我罚站!我说真话还有错吗?”李老师的心不禁一颤。

是啊,王晓伟讲了真心话,就这一点来说,他已进步了,按理应原谅他,但自己却还要处罚他。

自己不是经常要求学生实话实说吗?何况,刚才还作过承诺呢!请分析这一案例中班主任存在的失误。

参考解析:分析案例,班主任李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失误:一是诚信缺失。

教师“轻诺”而“寡信”,出尔反尔。

案例中,在学生说出犯错的真实想法后,教师一气之下,粗暴地对学生进行惩罚,却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感到委屈,所以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责问:“我说真话还有错吗?”学生的责问反衬出教师诚心的缺失。

二是知行失衡。

作为班主任,肯定知道教师理应言行一致、为人师表,然而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

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在诱导学生讲出犯错的真实想法后,不去冷静分析问题的根源,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对学生施以惩罚。

教师不能控制自身情绪,反映了教师的知行失衡。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关注的四个切“入”点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关注的四个切“入”点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关注的四个切“入”点
1. 切入点一: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切入点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处理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测、验证、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方式。

教师还应设计多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表达能力是指学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准确、清晰地表达数学概念、推理和结论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释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学概念和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几何图形等图像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关注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等四个切入点。

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具备关键思维技能、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

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师能是教师不可或缺的。

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呢?一、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本课的目标时,在能力目标设计一栏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时应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空间,做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活动默契。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时时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未来奠基。

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研究证明,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这要看教师能否把握教学情景的教学时机,善于“机智应变”。

一旦学生对教师上课产生“欲望”,这就证明课堂管理获得成功。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表现突出。

学生在谈论话题时,在组织活动时,在写作练习时,都需要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

三、教师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教师要学会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学生。

同时,我们的教学工作也需要家长的支持,有了家长的配合,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事间的合作、支持也是我们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

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高超交际能力。

都这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对学习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教学。

一旦学生对教师上课产生“欲望”,这就证明课堂管理获得成功。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表现突出。

学生在谈论话题时,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二、我想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活动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

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通过调研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

因此,合理的教学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科学了解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

一、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电化学复习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电化学复习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2020·04教学研究电化学知识是高考重要且稳定的考点和热点,承载着多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载体。

在高三电化学复习过程中,抓住关键要素培育解决电化学问题的核心素养,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摘要关键词电化学;高三复习;核心素养;高考试题电化学复习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汤赞智(福州铜盘中学,福建福州35000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其主要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五个方面构成。

电化学知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高考的高频考点。

电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从实行新课标卷以来高考电化学试题的考查中不难发现,“高考在考查学生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基于模型认知和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等素养,同时渗透灌输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素养”[2]。

新型电池更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有效地建立起电化学的解题方法,培育电化学复习中的核心素养,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切入点,培育变化观念的素养电化学知识中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在电化学的考查试题中,无论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推理电极上的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判断电极反应发生的现象、电子的转移、离子的移动,还是物质的制备、废物的处理,都需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观进行分析,来解决问题。

例如,2016年全国卷I 第11题,本题通过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考查了含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池原理的应用。

电解池中的离子有H +、OH -、Na +、SO 42-,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需要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得失电子的优先顺序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得出相应变化和结论。

2020高考作文指导:巧妙构思五个精准切入点

2020高考作文指导:巧妙构思五个精准切入点

【导语】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和你一起默默地走下去。

以下是2020高考作文指导,一起来看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文章亦然。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同一处景,如能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去表现它,其结果会迥然不同。

所以,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巧选切入点,才能使文章更具新意。

那么,如何选准写作的切入点呢?一、从“小”处切入有些作文题目比较宽泛,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

这就需要用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以表达出独到的见解。

二、从“新”处切入这不仅要求在思维上求新求深,还要重视对材料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审视,力求在平常的材料中求“新”,求“深”,使文章表现出新意来。

三、从“实”处切入当面临一些较虚、较抽象的作文题目时,这就需要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

把抽象的题目转变为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表述,才能有效地避免作文空泛。

四、从“真”处切入考场作文特别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只有抒发自我“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也才会感染阅卷老师,使作文获得高分。

五、从“个性”处切入作文须个性鲜明,感悟独特。

考场作文一般都规定“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注意贴近考生的生活,注重“我”的感悟和体验。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寻出一段独特的心灵经历,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例文】致老师刘再复饮过许多天风海涛之后,多么想念故乡那飘散着花香与草香的操场啊,那一个留着你的足迹也留着我的足迹的操场。

你还在那个操场上默想与散步吗?亲爱的老师。

你的歌声和你的故事,就在这个操场上流进我的心灵。

很久以后才知道,第一个在我生命世界里构筑另一个世界的,就是你。

你铺下第一块砖石的世界,如今变得这样广阔,如蓝天,如蓝海,与遥远的星空和遥远的历史相接。

就在这个操场上,你在我胸前点起一团火焰。

你说,这团火焰是太阳的一角,但属于你。

当路上缺少明月与星光的时候,要记住火焰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巧妙寻找文本的切入点——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三位名师讲《老王》

巧妙寻找文本的切入点——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三位名师讲《老王》

异 性 和 主 观 一 致 性 的统 学 生 也 是 多 样 的 . 对 文 本 的 解读也是干差万别的 . 这就是学生的客观差异性 ; 但 学 生 认 知 文 本 的 初 始 印 象和 执 教 看 在 始 教 学 时选 择 文 本 的切 入 点 有 很 大 关 联 .而 且最 终 也 还 是要 回 剑 文本 指 向上 来 . 这 就 是 学 生 的主 观 一 致 性 学 生对 文本 的解 读 中. 老 师是 引导 者 . 要 求教 师 要 充分 运 用资 源 优 势来 寻找 文本的切入点 . 以 达 预 期 目的 。 一 个 好 的切 入 点 ,
明 的 人 他说 : “ 住 那 儿 多 年 了。 ” 没 有 正 面 回 答 是 不 是 他的家 . 他 是 没 有 家 的啊 , 就他一个人 , 所 以他 说 “ 位 那 儿 多年 了” 分析 得 多好 啊 ! 看 出 了 关键 句子 的含 义 . . 生: 我 觉 得 第 四段 “ 经过 一 个 荒 僻 的 小 胡 同 ” 一 直 到“ 里 面 有 间塌 败 的 小 屋 ” 这 句话 . 我 觉 得 是 一 种 由远
教 学 大 参 考 ・阅 读 教 学
讲《 老王》 时 是如 何 切 入 文 本 的 , 对 我 们 以 后 的 教 学 应 会 有 一 些启 示
巧妙寻找丈本的切入 点
— —


余 映 潮 老 师 有 的放 矢 。 重在阅读方 法、 技 巧 的
训 练
余映 潮 到 位 地 拉 近 教 师 、学 生 和 文 本
的距离. 需要找准和抓住最佳切入 点 . 这是被 』 大 教 师
普 遍认 同 的教 学 策 略 语 文 学 科 的 基 础 地 位 决 定 了 其
意, 也巧 妙 地 链 接 高 考 , 是阅读方法 、 技 的训 练 。 怎 么

什么是切入点

什么是切入点

什么是切入点今天专家们结合两节课谈切入点的问题。

我觉得每位专家的看法并不是一致。

第一位专家的观点是:学习重点就是切入点。

第二位的观点是:最佳突破口就是切入点。

并了打两个比喻,来说明其观点。

那意思好像是:文本是”全牛“,而切入点是那“节之有间”。

只要找到了这个“间”,才真正找到了切入点。

才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第三位专家,也就是方智范教授认为:文眼就是切入点。

并且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一发”,画龙点睛的那“一睛”,就是切入点。

最后总结的专家说,切入点是激发学生思考文本、关注文本的问题。

那么,究竟切入点是什么呢?几位专家的观点是不是冲突的呢?整合各位专家的理论。

我觉得:切入点在内容上应该那“牵动全身的发”,在形式上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能搭建文本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关系的“桥”。

所以他们的观点并不冲突,只是他们各自从不的角度诠释了“切入点”。

“切入点”,通俗地说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一、互动体验感悟教学的内涵1、什么叫互动,体验,感悟?2、教学模式的流程。

二、如何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教师方面)1、教学设计(如何备课)2、课堂高效教学(如何讲课)3、课后反思、总结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如何通过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最终感悟到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结构,新知的规律,获得新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互动、体验、感悟中养成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方面)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互动,才会有感悟和践行,才能达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同的课,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师生,不同的情况等,怎么去有针对的,有实效,达到目的的互动)重点:这一教学模式的形成与运用。

难点: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最终感悟到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结构,新知的规律,获得新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互动、体验、感悟中养成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

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

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而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同时,准确的教学切入点则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首先将对课堂导入语的定义、作用及其设计原则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导入语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依据和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教学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文章将总结归纳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建议和实践指导。

二、课堂导入语的设计策略紧扣主题,明确目标:导入语的设计首先要紧扣本节课的主题,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

这有助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预期,更加专注于接下来的学习。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导入语,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热点话题、生活实例或者趣闻轶事,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课堂内容的距离。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导入语设计的另一种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矛盾、制造反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情感渲染,营造氛围:情感是学习的催化剂。

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导入语,能够迅速营造出适合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者展示一幅触动心灵的画面,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课堂内容的情感距离。

202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202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202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在本单元的第2课《我研究,我快乐》中,我采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研究状态。

同时,我也尝试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动漫、游戏、运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来。

二、多元化教学,满足不同需求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

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研究环境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动力。

三、及时反馈,增强自信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及时反馈,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研究中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成效。

3做研究的主人在本单元的第3课《做研究的主人》中,我主要是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自主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一、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在课堂中,我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自主研究的意义和好处。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思考、提问、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意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自主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我也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自主研究的方法,如制定研究计划、积极思考、多元化获取信息、自我评估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研究,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在课堂中,我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体验。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自主研究的主人,掌握自主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很大,上课开始时,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

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

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

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问题是知识的心脏,是调动思维的催化剂,是促使学生认知结构重建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教师将学习内容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除了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还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找准最佳结合点进行提问即摸清前后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找准最佳结合点进行提问。

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要清晰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模糊点和兴奋点,预设出与学生实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定位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需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既要寻找知识的固着点,也要关注新旧知识的“关联点”,选准新信息进入学生经验世界的“切入点”,找准新知识在原有的知识中的“生长点”。

构建主义认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生长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构建开放的新旧衔接,教师要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的植入有一个清晰、稳定的“固着点”,体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与发展,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来理解、掌握新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口算“24÷6= 32÷8= ”的得数后,提出如果老师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添上一个0,变成“240÷60= 320÷80= ”你还会计算吗?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很快理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

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摘要:学生只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那么这名学生就一定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思考和探究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比较偏爱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的原因。

其实小学阶段学习数学学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其能够夯实基础,为后期的高阶学习奠定有力的保障。

因此,教师不妨使用设计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想象,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自我拓展,甚至让自己学习和思考的程度变得更加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策略一、找准问题切入点,合理提出相关问题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植入,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把握好相应的问题切入点,并由此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点有效的串联起来,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这种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加自己通盘考虑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训练中拥有严谨和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游泳池里有50个女孩,那么,这个游泳池里有多少个男孩?”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的联系,学生可能会心生疑惑,游泳池中男生女生有什么必要的条件吗?在产生疑惑之后,学生便会对教师的问题产生质疑,从而对教师提出疑问,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让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相应的条件,比如游泳池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5,这样一来,学生便能通过这个比例而求得,游泳池中女生实际的数量。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思考过程,不仅让学生脱离了权威的错误框架,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更加了解读题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场景,利用经验判断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运用到生活之中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生活场景的设置,如此一来,学生在掌握相应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将相应的生活经验带入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导语:语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学会提问一、问题设计力求“精准”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么空洞浮泛,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浮光掠影,学生无需思考就能迅速回答,这些提问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学生也不能通过提问启发思维、促进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契合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跟随着进行方向和范围的突破。

如果思考程度不深,则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思维启迪的作用,如果问题过难,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的教学中,可紧紧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一中心句进行设问:谁来告诉我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作者多次强调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互动讨论,学生对雨来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意图也更加清晰明确。

由于课堂氛围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当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思维习惯,精心设计、巧妙使用,让课堂提问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二、把握合适的“度”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和契合点非常重要,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切合当时的话题核心,必须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向,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才能起到作用。

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其核心就是要把握好提问的“度”。

首先是难度。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需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完全是“是”或“非”、“对”或者“不对”的问题,这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

当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提供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前,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兴未艾。

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之处。

作者在分析大量优秀微课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从视听传播、教学思路、心理感受三个层面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就微课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选题、教学策略、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

在选题上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在教学信息处理方面,根据视频媒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三种具体手段:概念形象化、数字关系图示化、信息呈现动态化。

引言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

当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

由于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低,微课作品的生成、传播、使用比较简单,很多教师乐于接受和尝试,当前的微课制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微课受到人们的热捧,但由于大部分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入理解,缺少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致使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胡铁生老师在对500多名高校微课参赛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后指出:“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

”在从事各级各类微课培训和大赛评比的工作中,分析、比较、评阅了大量作品,总结、凝练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些主要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因为是新知识,所以同学们学起来有点困难。

我在设计教学是先从一个小判断入手,意图是引起同学对平均分的注意。

另一个意图是创设矛盾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从而导入课题――分数。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是不错的,课堂练习也不错,但是当质疑、释疑时,一个同学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时,而我认为简单,也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儿给与鼓励,并及时发动同学们开动脑筋帮助她,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发扬教育,这是我的失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全力准备,做好预设,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全面的估计,从而上好每一节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知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

一、巧妙利用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认识分数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体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

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二、加强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理解 1/2的含义是基础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讨论,突现分数的平均分的本质。

2、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其它几分之一在认识1/2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创造、探索其它几分之一。

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交流、讨论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分析,体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而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用所习得的数学思维习惯更巧妙地解决数学难题和预习未知领域的数学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此同时,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种方法,就是启发式教学法。

想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思考,如果教师能够将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思考的方法,教师一边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一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

当然,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旦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压力过大的情况。

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过思考的机会。

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是一个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会越来越僵硬。

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之间有效进行互动,才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教师与学生沟通技巧与案例

教师与学生沟通技巧与案例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技巧及案例一、尊重学生,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应当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学生们才能和老师更好地沟通。

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批评他们的时候要注意场合,说话态度要诚恳,以理服人,切记不可讥讽、挖苦。

挖苦、嘲讽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深深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记得以前有个学生做错事情,我对她在全班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过后,这个学生虽然表面上对老师的批评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我感觉她没有从前那样亲近老师了,尽管老师有意接近她,她对老师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

过后反思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没有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语气比较重。

后来在教育过程中我改用鼓励的方式和她交流,她表现得比以前积极了。

二、要懂得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当学生在讲话的时候,作为老师不管自己的事情有多忙,都应该静下心来专心听学生讲话。

不要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听学生讲话,或者一边备课一边听学生讲话。

这样学生就感觉到老师没有重视他,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就会和老师“顶嘴”,不配合老师的工作。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和老师对着干的局面。

因此善于倾听他人讲话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

如果教师不会倾听学生讲话,就不知道学生的需要和心理活动;就不能够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够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就不能够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就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说教师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要专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在课下和学生谈话交流的时候要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和因人而教。

三、要懂得欣赏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念;是一种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体现。

浅谈小学生数学说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说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说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就形式而言,可以分为“说数学”和“做数学”。

而数学说题正是“说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说题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学生内在的、具有一定个性化的数学思维过程。

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思维正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说数学”有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提升。

因此,培养学生说题能力非常重要。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发现学生不会说题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1.读题随意。

学生获取信息不精,抓不住重点。

2.知识经验不足。

学生不能理解题目情境,与其认知经验、生活情境脱节。

3.表达能力欠缺、专业术语缺乏。

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局限,表达能力差,不敢说,不会说。

4.展示平台不多。

学生在学校“说”的机会不多。

一、四类型制定说题流程说题总体来说可以分四步进行:说题目、说思维过程、说解法、说反思。

但不同的题型,说题侧重点也不同。

不同的题目类型该重点说什么应该要让学生了然于心,只有这样,学生说题才会简洁、准确而有条理。

(一)概念类型,重视说本质。

概念类型的说题在第四环节说反思时,要重视说内在本质联系。

现在的每课时教学基本是各自为政的,但概念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需要教师去深挖,带领学生去沟通其内在本质。

基本说题流程是:说题目→说思维过程→说解法→说内在本质联系。

例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练习十一中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将两张长方形纸随意交叉摆放,或将长方形纸和三角形纸随意交叉摆放,重叠的部分是什么图形?这是一道典型的概念类型题目,学生根据图形形状,很容易判断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

但如何做到题尽其用,需要教师去引导,具体可以这样说题:1.先说题目。

2.说思维过程。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是梯形。

3.说解法。

判断是什么图形。

4.说内在本质联系。

说清四边形分类本质:四边形分类的本质就是是否有对边平行,有几组对边平行。

在四边形中,有且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是梯形,有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是平行四边形,没有对边互相平行的是最普通的四边形,也可以借助集合图来说明。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二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二

比多比少的数学题规律和技巧二篇4:高中做数学题的技巧认真分析问题,找解题准切入点由于数学问题纷繁复杂,学生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这样就会响解题思路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此,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调整,对题目进行重新认真的分析,将切入点找准后,问题就能游刃而解了。

例如:如ab=dc,ac=db。

求证:∠a=∠d。

此题是一道比较经典的证明全等的题型,主要是对学生对已知条件整合能力和观察识图能力的锻炼。

然而,从图形的直观角度来证明∠aoc=∠dob,这样的思路只会落入题目所设下的陷阱。

为此,在对此题的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将题目已知的两个条件充分结合起来考虑,提醒学生可以适当添加一定的辅助线。

发挥想象力,借助面积出奇制胜面积问题是数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在面积定义及相关规律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如果学生能充分了解其中的韵味,能够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数学论证思维,就有可能在其他数学问题中借助面积,出奇制胜顺利实现解题。

由于几何图形的面积与线段、角、弧等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用面积法不但可证各种几何图形面积的等量关系,还可证某些线段相等、线段不等、角的相等以及比例式等多种类型的几何题。

例1 若e、f分别是矩形abcd边ab、cd的中点,且矩形efda 与矩形abcd相似,则矩形abcd的宽与长之比为(a) 1∶2(b) 2∶1(c) 1∶2(d) 2∶1由上题已知信息可知,矩形abcd的宽ad与ab的比,就是矩形efda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

解:设矩形efda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为k。

因为e、f分别是矩形abcd的中点所以s矩形abcd=2s矩形efda所以s矩形efdas 矩形abcd=k2=12。

所以k=1∶2。

即矩形abcd的宽与长之比为1∶2;故选(c)。

此题我们利用了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平方,这一性质,巧妙解决相似矩形中的长与宽比的问题。

事实上,借助面积,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转换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抓住切入点,是解决问题学生的关键
发表时间:2018-04-13T11:06:48.34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作者:伦云鹏[导读] 一个班级的进与退,关键在于班中的问题学生,只有把他们引导好了,整个班级才能给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感觉。

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261000 一个班级的进与退,关键在于班中的问题学生,只有把他们引导好了,整个班级才能给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感觉。

初中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不稳定、不均衡期,自我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弱,有时他们试图冲破约束,甚至会犯一些需要付出代价的错误。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注意观察自己的学生,巧妙抓住切入点,给学生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始
终坚信:爱心是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耐心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案例一:
张晓晨,我碰到的最令人头疼的学生之一。

刚入初中两个月,她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上课不听讲,不穿校服,头发乱糟糟,打耳钉,与社会青年交往,甚至还有了自残的事情……刚开始我对她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办法,不但不见效果,反而惹得她经常向我翻白眼,到后来竟然连搭理也不搭理我了……面对孩子的态度,自己也想放弃过,但在电话里听着家长无助的哭声,自己的心里也急得像火烤一样。

就在这时,我偶然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张晓晨的姐姐张美蓉曾经是我的学生,而且还担任班委,当时张晓晨才五六岁,还跟着妈妈去给姐姐开过家长会。

我当时感觉就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一样,我找到了改变她的切入点,就是从交流她的姐姐,表扬她的姐姐开始,我走进了张晓晨。

一遍遍的家访与孩子的父母、姐姐商讨对策,一次次的手拉手的交流去感化孩子那冰冷的心。

张晓晨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们每次谈话时间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广,由学校的学习、纪律谈到到家里父母的吵架,姐夫的意外身亡,谈到优秀男性的评价标准,如何与男性交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摘掉了耳钉,梳起了长长的马尾,露出了大大的美丽的前额,校服洗的干干净净穿在身上,身边没有了哄闹的男生,脸上却整天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要一味地责备,要用耐心去寻找学生产生一些行为的原因。

应该说,现在学生的表现是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结果。

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时我们单独去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正常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个他所处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看,从他成长的历程去看,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那样,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释了。

只有找到了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才能运用智慧找到转变他的切入点,并用爱心耐心对症下药。

案例二:
朱行宇,班内有名的调皮鬼,上课以接老师话茬逗全班同学大笑为职业,屡教不改,我颇感头疼。

但通过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头脑敏捷、反应灵活,很有学习天赋的孩子。

但他总是放纵自己,从不认真听课,还在课堂上捣乱。

开班教导会的时候,任课老师都反映他的恶劣表现,并因为他的屡教不改而断言:朽木不可雕也。

就在我对他束手无策时,我却发现他的一个秘密:每次上语文课时,如果我两眼紧盯着他,他就故意调皮捣乱,如果我转移视线,他反而老实了。

每次要求自主学习时,他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然后开始扰乱别的同学。

通过这一发现我觉得:他也想上进,也想考出一个好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我不禁对他产生了兴趣,新学期班级要通过竞选产生班委,我决定鼓励他参加物理课代表的竞选。

面对我的提议,他满脸的疑惑,随即满不在乎地说:“我不感兴趣。

”但我还是捕捉到了他眼睛里瞬间的惊喜。

课堂上选择合适的问题合适的时机提问他,并及时表扬,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话,刚开始他抵触情绪很大,总是用冷冷的眼光看着你,一句话也不说,我慢慢地剖析他的心理。

一次、两次……时间一天天过去,他虽然没有对我说什么,但我发现他的日常行为已发生很大变化。

我及时热情地鼓励并帮助他确立自己的目标,挖掘自己的潜能,并随时关注他的每一点进步。

在一次考试中,我们语文的作文题目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朱行宇在文中写道: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我的班主任却没有放弃我,一次次找我谈话,其实我心里早想做一个好学生了,只是不好意思跟她说。

他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我的泪水不禁溢满眼眶。

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老师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这种暂时的困难和问题是极为平常的。

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并适时地与他沟通,巧妙找准教育切入点,让学生感知你的存在和对他的关心,一定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问题学生就像一棵棵弯曲的小树苗,只要园丁精心浇灌,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育曲为直,育直为壮。

不管“问题学生”身上有多少问题,只要他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要用耐心去寻找,去观察;用爱心去温暖,去感化。

巧妙抓住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帮助他们书写出人生理想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