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

合集下载

少腹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少腹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少腹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正宗配方组成剂量】小茴香1.5克(7粒,炒),干姜3克(2分,炒),元胡3克,没药6克(研),当归9克,川芎3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生),五灵脂6克(炒)。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血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有疼痛症状而无积块,或少腹胀痛发凉,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不调,血色或紫或黑,或者有瘀块,或崩漏而兼少腹疼痛等。

王清任在“少腹逐瘀汤说”指出:“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黯、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

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

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

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

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

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加减】临床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之病大多是妇科疾患,应该辨证加减。

若用来治疗瘀血作痛的实证痛经,用此方加川楝子、木香、益母草;若瘀阻经络,影响冲任气血失调的痛经,用此方加丹参、香附、充蔚子;若寒湿凝滞痛经,加苍术、茯苓;若阳虚内寒痛经,加熟附子、艾叶;若气血虚弱痛经,加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少腹有明显包块者,可加三棱、莪术,或加桔梗、荔枝核、鸡内金等;气滞明显者,加柴胡、郁金;血瘀明显者,加红花、桃仁;若是慢性盆腔炎者,可加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若伴有发热者,加银花、连翘。

【方论】少腹逐瘀汤偏于治疗脐以下少腹部的血瘀病证,对少腹血瘀兼寒者更为适宜。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体会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体会
C J C M 中医临床研究 2 0 1 4年第 6 卷 第 1 3期
一 1 0 9

少 腹 逐 瘀 汤 加 减 治 疗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3 5例 体 会
E x p e r i e n c e f o r t r e a t i n g 3 5 c a s e s o f e n d o me t r i o s i s wi t h S h a o f u Z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延 胡索、没药、当归 、川 芎、官桂、赤芍、蒲黄 、五灵脂 ( 炒) 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 ,温经止痛 功效 。笔者 自 2 0 1 0年 以来 , 两年 间收 治子 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3 5例 ,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治疗取得满意疗 效,现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临 床 资料 3 5例 全 部 为 我 院 2 0 1 0年 3月一 2 0 1 2年 3月 的 门诊 患者 ,
S h a o f u Z 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b y t h e a u t h o r . T he d e c o c t i o n a c h i e v e d g o o d e f e c t s .
[ Ke y wo r d s ] E n d o me t r i o s i s ; U t e r i n e c a v i t y ; S h a o f u Z 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病机运 用少腹 逐瘀 汤加 减治疗取 得满意疗效。
【 关键 词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子 宫 内腔 ; 少腹 逐 瘀 汤
[ Ab s t r a c t ] En d o me t r i o s i s , r e s u l t s f r o m e n d o me t r i u m wh i c h g r o ws i n t h e p a r t b e s i d e s u t e r i n e c a v i t y o f t h e b o d y , c a n b e t r e a t e d wi t h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调” 、 “不孕” 、 “症瘕” 等疾病范畴。 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 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 产生出血、 坏死、 脱落 , 中医 称为 “离经之血” , 离经之血蓄积下焦导致瘀血阻滞, 故 中医辨证以气滞血瘀为主[ 3 ]。 瘀久成症, 久病及肾 , 正 虚邪实。按照中医 “肾主生殖” ,“胞系于肾” 的理论, 中 医辨证多属肾虚血瘀 , 肾虚为本, 血瘀为标 , 属本虚标 实证。 补肾类药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 能调整丘脑下部 2垂体 2卵巢轴功能 , 补肾可促进卵泡发育, 在补肾的基 础上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 , 提高排卵 率[ 4 ]。 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经直肠粘膜渗透吸收, 既可减 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又可使药力直达病灶 , 且药物不 经肝脏, 直接进入大循环 , 迅速起到治疗作用。药渣局 部热熨 , 可借助温热之力 , 使药性透过皮毛腠理, 由表 入里 , 循经络传至脏腑及病变部位, 起到疏经通络、 畅 通气机、 镇痛消肿、 促进包块消散吸收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 孕症不仅是多效应的, 而且能够尽快改善症状, 降低复 发率 , 提高受孕率, 不失为临床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组成: 当归 15g, 肉桂 6g , 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川芎、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苍术、 茯苓、 香附各 10g。 每 日 1 剂, 水煎分 2 次, 早晚饭前温服、 于经前 1 周服用 至经净停服, 连服 3 个月经周期, 停药后观察 3 个月经 周期。 经期腹痛伴有血块排出加三棱、 莪术各 6g 以加 强破血行瘀之功; 经期腹痛伴恶心、 呕吐者加半夏、 姜 竹茹各 10g 以和胃降逆; 经期腹痛、 腹胀伴乳房胀痛者 加青皮、 川楝子、 郁金各 10g 以行滞理气。 对照组: 采用口服西药吲哚美辛肠溶片 25m g , 维 生素 B 1 20m g, 每天 3 次, 服药时间及疗程与治疗组口 服中药相同, 停药后观察 3 个月经周期。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 的 《中医痛症诊断治疗标准》 , 治愈: 行经腹痛消失, 且 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为痊愈。 好转: 行经腹痛减 轻或消失, 但不能维持 3 个月者为有效。 痛经无任何改 善者为无效。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 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主题:少腹逐瘀汤

主题:少腹逐瘀汤

主题: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妇女原发不孕症12例临床观察【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加味原发不孕症1朱丹溪之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的名训,常用“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之法,治疗各种气血有关的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清代王清任所拟少腹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妇女原发性不孕症收效极为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

平均服药24剂,最少12剂,最多36剂。

1.2 分型1.2.1 肾虚型婚后久不受孕,月经量少色暗,头晕,神疲,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细。

治愈2例。

1.2.2 血虚型婚后久不受孕,月经量少,色淡,延期,面色萎黄,形衰神疲,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脉虚细。

治愈4例。

1.2.3 肝郁气滞型婚后多年不孕,沉默,抑郁不乐,胸胁胀满,易怒喜太息,经前乳胀,月经先后无定期,色紫,舌质红,苔白微腻,脉弦。

治愈5例。

1.2.4 痰湿阻滞型婚后多年不孕,形体肥胖,头晕体倦,白带粘稠而多,心悸,面色白光白,舌苔白腻,脉滑。

治愈1例。

1.3 方药组成及加减服用方法方药组成:赤芍、当归、炮姜、元胡、妙龄子、没药、小茴香、大黄、官桂。

加减:肾阳虚加牛膝、淫羊藿、附子、肉桂;肾阴虚加熟地、山药、枸杞;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枳壳;痰阻滞型加苍术、半夏、茯苓、陈皮、香附。

1.4 服用方法从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6剂,月月如此直至痊愈。

2 典型案例例1:患者,女,25岁,工人。

2004年8月20日就诊。

结婚3年不生育,其夫检查健康。

该患者沉默寡言,内向,婚后不孕,观其面带愁容,两眼圈乌黑,问及17岁初潮,现15~30天来潮1次,经期3天左右,量少色紫有血块,经前经期乳房、少腹胀痛,胸闷,气短,善太息,四肢厥逆,脉沉弦面涩,舌边紫暗苔白。

分析:情志不舒,肝失调达,气血逆乱,血海不宁,则经行先后无定期,肝郁气滞,气滞血行不畅,气机不利,经脉壅滞,故见胸胁胀闷,乳房及少腹胀痛,太息可舒积气,月经量少,色紫,两眼睑乌黑,舌边紫暗,为瘀血之见证。

少腹逐瘀方剂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

少腹逐瘀方剂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

少腹逐瘀方剂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

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

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少腹逐瘀颗粒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

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

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该方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

经过近200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方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只要是因“寒”和“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肌瘤、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用之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方长期以来一直以汤剂的方式被使用虽然后来出现了丸剂,但仍然存在有效成分不能充分保留和应用不便的弊端。

鉴此,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紫辰宣医药经营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委托数家全国权威医疗、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药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成功开发出了应用性强的颗粒剂剂型供临床使用。

现将研究结果摘要综合报道如下:1、痛经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据统计约有30%~70%的妇女患过不同程度的痛经。

中医认为该病主因风冷寒邪客于胞宫,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宫,导致行经疼痛者居多。

故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剧烈疼痛。

其寒凝血瘀的病理机制与现代医学相吻合。

据中医诊断标准,少腹寒凝血瘀证其主症:主要见于经期、或经前、经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

此症可见:①红色、黯红、有块;②形寒肢冷;③面色苍白。

由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丸和少腹逐瘀颗粒剂分别治疗少腹寒凝血瘀症,痛经各30例,效果良好,少腹逐瘀颗粒剂与丸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颗粒组明显高于丸剂组,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近。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痛经
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 痛”。若经前或经期仅有小腹或腰部轻微的胀痛不适,不 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则属经期常见生理现象,不作病 论。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也称功能性痛经,常见于年轻未产女性,据报道75%的原 发性痛经发生在初潮后的一年内,13%发生在第二年内, 5%发生在第三年内。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 的痛经,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腔 黏连、宫颈狭窄、宫内异物等引起的月经期疼痛,多发生 于育龄期妇女。
Page
5
分型
气滞血郁证 主要症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 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阳虚内寒证
主要症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 少,经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 脉沉。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Page
3
诊断要点
病史: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或有不 孕、盆腔炎、宫腔手术史。 症状:腹痛多发生在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可呈阵 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或 外阴、肛门坠痛,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 发凉等晕厥现象。疼痛程度虽有轻重不同,但一般无腹肌 紧张或反跳痛。偶有经行腹痛延续至经净或于经净后1-2 天始发病。 检查: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者属功能性痛经。 辅助检查:B超、腹腔镜、宫腔镜检查等。
Page 2
病因病机
病因:生活所伤、情志不和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 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等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 病机:在行经期间受到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 痛”。 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疼证。 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湿热瘀 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

少腹逐瘀汤治验妇科疾病二例

少腹逐瘀汤治验妇科疾病二例
1 8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 3期
少腹逐瘀 汤治 验妇科疾病二例
赵建芬 张志坚 ◇ ( 1 . 汀 苏常州魏 村长江 社区 卫生 服务站 常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 2 1 3 1 2 7 ; 2 . 江苏 常州市中 医医院 常州 I 2 1 3 0 0 2 )
关键词 : 少腹 逐 瘀 汤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多 囊 卵 巢综 合 征 中图分类号 : R 2 7 1 .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0 3 - 0 0 1 8 — 0 2
有助于异位 内膜 的化解和排出 ; 合 肉桂 、 小 少腹逐瘀汤 ,为清代著名 医家王清任所创著 名的五逐瘀 术还长于软坚散结 , 干姜温经逐寒 , 宣导血脉 , 暖和胞宫 ; 佐牛膝引药下行 , 并 汤 之一 , 由小茴香 、 十姜 、 元胡、 没药 、 当归 、 J I I 芎、 官桂 、 赤芍、 茴香 、 蒲黄 、 五灵脂组成 , 主要用于治疗 血瘀少 腹之积块 、 痛经 、 月经 能散瘀 ; 加炙甘草调和诸药 , 补 中缓急。诸药合用 , 共奏祛寒散 通经止痛的功效。由于药证合拍 , 卒能治愈多年痛经 。 不 调等 , 涉及妇科经 、 带、 胎、 产诸门 。本方中当归 、 赤芍、 川 I 芎 瘀 、 能养血调经 , 活血祛瘀 , 而 当归乃是 阴中之 阳药 、 血中之气药 , 2 多囊 卵 巢 综 合征 多囊 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 能障碍与糖代谢异 常并存 配合赤芍行 滞调经 , 具有养 血活血 、 行气通瘀 调经 的功效 ; 五 的 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中医相关的研究 报道始于 2 0世纪 8 0 灵脂 、 蒲黄 、 元胡 、 没药通利血 脉 , 祛瘀 止痛 ; 小茴香 、 干姜 、 官 年代初期 , 认 为其基本病机 与肝 、 肾 、 脾 三脏 功能失调及痰湿 、 桂为佐药 , 温经散寒 除湿 , 理气止痛 , 并 能引诸药 直达少腹 ; 全 痰 浊” 壅塞胞 宫的结 方组合具有温经散寒 、 活血化瘀 、 消肿止痛之功效 。作 者在基 血瘀等 因素密切相关 。卵巢功能障碍是“ 层从事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 以来 ,用少腹逐瘀汤 加减治疗各 果 。倘 痰瘀互结 而络瘀 , 表现为肥胖 、 不孕 、 痤疮 、 闭经 、 多毛 种 血瘀 型妇科疾病 , 获效较为满意 , 爰举两则病 例如下 。 等 。则在祛瘀基础上化痰通络 , 调理 冲任 , 此法颇有效验 。 1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病例 : 许X X, 女, 2 7岁 , 已婚 , 2 0 1 2年 9月 1 5日初诊 。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 简称 内异症 ) , 是指具 有活性 的子宫 内 结婚 3年未孕 , 前年起 经行落后 , 腹痛 , 经量减 少点滴 即 膜组织( 腺体 和问质 ) , 出现在子宫 内膜 以外部位 , 其大多数病 净 ,经 X X医 院检查 :右侧 卵巢 增 大 ;内分 泌测定 :睾酮 变出现在盆腔 内生殖器官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 ,不但具有病 0 . 6 8 n g / m l , 雌酮( E ) 升高, 雌二醇 ( E ) 轻度 升高 , 诊断 为多囊 变广泛 、 形态 多样 的特点 , 引起 的疼痛及不孕等严重影 响妇 女 卵巢综合征 , 经西 医治疗两 年 , 效 果不 明显 , 继而转投 中医治 的生 活质量 , 而且 极易 复发 , 手 术治疗 很难 根除 , 因此 , 多 年 疗 。现诊 : 闭经半年 , 素 日喜食辛辣肥厚之 品 , 面部痤疮 满布 , 来, 在妇科疾 病治疗上 , 一直作 为重要难题 之一 , 采用 中医药 体 形肥胖 超重 , 舌 质暗 , 苔黄 腻 , 脉细涩 , 体重指 数 ( B MI ) 3 2 ; 方法治疗 ,一般能取得较好 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 内异症 常从 此系“ 痰 瘀阻滞 , 湿热 内蕴 , 冲任失调 ” 之证 ; 法 当“ 化痰 祛瘀 , “ 痛 经” “ 瘕瘕” 人 手。 调理冲任 ” 。 病例 : 范X x, 女, 2 8岁 , 已婚 , 2 0 1 3年 1 月 6日初诊。 处方: 法半夏 1 0克 , 茯苓 1 5克 , 陈皮 1 0克 , 制 天南星 1 0 痛经 十余 年 , 三年前 曾在 X X医 院治疗 , 诊断 为子宫 内膜 克 , 生山楂 1 5克 , 海藻 1 0克 , 桃仁 1 0克 , 红花 1 0克 , 失笑 散 异位症 , 现痛经逐渐加重 , 小腹冷痛伴腰骶酸痛 , 四末不温 , 头 1 5克 ( 包煎 ) , 制没药 1 O克 , 元胡 1 0克 , 香附 1 0克 , 炙水 蛭 4 面出汗 , 甚则欲解 大便 , 每月行经需服 止痛药方可 缓解 ; 舌质 克 ( 和先煎 ) , 泽泻 1 0 克, 炙甘草 3 克 。十剂 。 紫暗, 苔薄 , 脉弦紧 , 妇科检查 : 阴道后 穹窿近直肠 窝处 可触及 二诊 : 服药十剂 , 面部痤疮减少 , 大便不畅 , 舌质红 , 苔黄腻 , 数个黄 豆粒 大小结节 , 右侧附件增厚 ; 辨证 为 : 寒凝胞宫 , 气血 脉细滑 ; 原方加制大黄 5 克、 荷叶 1 5 克, 守制出入 , 服药十剂。 瘀滞 ; 拟法 : 温经散寒 , 理气化瘀。 三诊 : 经净 二天 , 经前 曾腹痛 , 量少 色红 , 痤疮新 生不多 , 处方 : 当归 / 5克 , 制香 附 1 0克 , 元胡 1 5克 , 小茴香 5克 , 舌质 暗 , 苔黄腻 , 脉细 ; 恐祛瘀之 峻剂性猛 , 需 中病 即止 ; 以初 肉桂 8克 ( 后下) , 乌药 1 O克 , 木香 6克 , 干姜 6克 , 炙甘草 3 方去水蛭 , 加赤芍 、 当归。十五剂。 克, 桃仁 1 0克 , 红花 1 0克 , 失笑散 1 5克( 包煎 ) , 制没药 1 O克 , 四诊 : 停 药十三天后 , 月经来潮 , 腹痛明显减轻 , 由于病情 炒 白芍 2 0克 , 制莪术 1 0 克, 三棱 1 0克 , 牛膝 1 0 克 。十五剂 。 稳定 , 处方无甚变化 。以上方继进 。效机 已显 , 以上方增损 , 治 药后适 值经行 , 腹痛 明显减轻 , 腰痛 与出汗缓解 , 嘱患者 疗两月而愈 。随访半年 , 患者月经如期来潮 , 面部痤疮消退 , 且 经期停服 中药 。之后 , 每月经前十天 , 即开始服上方 , 连服十五 未见新生 , 体重 明显减轻( B M I ) 2 6 ; 现 已怀孕两个 月。 天, 守方六个 月经周期 以巩 固疗效 , 诸恙痊愈。妇科检查 : 阴道 讨论 : 元・ 朱丹 溪在《 丹溪心法 》 中指 出 : “ 若是 肥盛妇人 , 后穹窿结节 已然消失 。嘱经期御寒 , 遂瘥 。 禀受甚 厚……谓 之躯脂满溢 , 闭塞子宫 , 宜行 湿燥 痰 。” “ 痰积 讨论 : 根据多年来 中医妇科学对 内异症较为系统 的研究 , 久 聚多, 随脾 胃之气 以四溢 , 则 流溢 于肠 胃之 外 , 躯壳之 中 , 经 普遍认为 “ 瘀血 阻滞 胞官 , 冲任 ” 是其基 本病 机 , 而瘀之形 成 , 络 为之壅塞 ……甚至结成窠囊 , 牢不可破 , 其患因不一矣 。” 其 又与脏腑功能失调 , 气 血失调以及感 受外 邪等因素攸关 ; 故 我 提出的“ 痰挟瘀血 , 逆成窠囊” 之“ 窠囊” 即如同多囊 卵巢改变 。 们临床常以“ 活血化瘀 ” 为主要方法 , 并 贯穿于治疗 始终 , 又分 本例患者 , 体胖 , 面生痤 疮 , 喜食 辛辣 肥厚 之品 , 以致 脾虚 生 别根据“ 血瘀 ” 之 因, 辅以相应的理气 、 温经 、 补肾益气 、 凉 血诸 痰 , 痰浊壅盛 , 则膏 脂充溢 , 而见体胖 : 痰 浊 日久化热 , 痰 热壅 法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 ,活血化瘀药有 明显改善微循 阻毛囊 , 发为痤疮 。痰停体 内, 久则化瘀 , 痰瘀互结 , 阻于脉道 , 环 ,减少原纤维合成增强原酶活性和纤溶活性 ,促使组 织变 冲任不通 , 血 海不盈 , 胞宫致 月事不调 , 甚则 闭经 , 不孕 ; 故辨 软, 吸收 , 缓解粘连 , 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功能。 证为 “ 痰瘀 阻滞 , 湿 热 内蕴 , 冲任失 调” ; 方选少腹 逐瘀汤合 苍 《 傅青 主女科》 云: “ 寒湿乃邪气也 , 妇人有 冲任 之脉 , 居于 附导痰 汤化裁 : 方 中: 法半 夏 、 茯苓 、 陈皮 , 燥 湿化 痰 , 健脾 和 下焦……经水 南二经而外出 , 而寒湿满二 经而 内乱 , 两相 争而 胃; 制 天南 星 、 生 山楂 , 化痰 行瘀 , 山楂酸甘化 阴 , 活血和络 , 消 作疼痛。 ” 患者病程长达十余年 , 久病人络 。 经行小腹冷痛伴腰 痰化浊 , 擅 治浊瘀 闭络 ; 海藻咸寒 , 消痰软坚 ; 桃仁 、 红花 、 失笑 骶酸痛 , 四末不温 , 气滞 寒凝 , 宫冷可 知 ; 血瘀 络脉 , 故舌质 紫 散 、 元胡、 制没药 , 活血祛瘀 , 化瘀 止痛 ; 香 附, 疏肝 理气 , 和血 暗, 脉象 弦紧。妇检 : 穹窿有结节 , 附件增 厚 , 当属络脉瘀结 成 调经 ; 患者病 已数 年 , 闭经多 日, 久病 成瘀 , 予 以炙水 蛭破血逐 瘾。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 , 取其温经散寒 、 活血化瘀 、 止痛消瘕 瘀 , 加强行瘀 之功效 ; 泽泻渗湿泄热 ; 甘草调和诸药 , 与海藻相 之 功效 。方中当归 、 白芍 、 桃 、 红花 、 失笑散 , 养血调 经 , 活血 互 制约

少腹逐瘀汤的功能主治

少腹逐瘀汤的功能主治

少腹逐瘀汤的功能主治1. 功能主治少腹逐瘀汤是中医传统药物中的一种方剂,具有以下功能主治:•温经止痛:少腹逐瘀汤能够温经散寒,改善经血不畅引起的疼痛。

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活血化瘀:该方能够活血化瘀,消除经血凝滞,促进血液循环。

适用于痛经、淤血、血块等病症。

•舒筋通络:少腹逐瘀汤可以舒筋通络,缓解经期腹痛、腰痛等不适症状。

2. 方剂成分少腹逐瘀汤由以下中药组成:1.川芎:活血祛瘀,舒经止痛。

2.当归:补血活血,舒筋通络。

3.木瓜:活血化瘀,缓解经血凝滞。

4.川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5.熟地黄:补血养阴,滋养肝肾。

6.红花:活血祛瘀,舒筋止痛。

3. 适应症少腹逐瘀汤适用于以下病症:•月经不调:可以调节月经周期,改善月经不规律的情况。

•痛经:能够缓解经期腹痛、经血量过多和经期延长等症状。

•血块:可以消散经血凝块,改善血块引起的疼痛。

•淤血:能够消除经血凝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淤血引起的不适。

4. 用法用量将少腹逐瘀汤药包放入煲药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滤出药液。

•成人每次200毫升,分2次口服。

可用温开水冲服。

•儿童用量需根据年龄和病情确定。

5.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此方剂。

•对本方剂及其中任何药物过敏者禁用。

•没有医生指导,不要自行改变用药剂量。

•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6. 临床应用少腹逐瘀汤作为中医传统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在调经、舒筋止痛、改善月经不调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医生会根据需要调整剂型、剂量和疗程。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方剂,以获得最佳疗效。

7. 总结少腹逐瘀汤是一种中医传统方剂,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功能主治。

它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血块、淤血等病症。

在使用少腹逐瘀汤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禁忌事项。

为了获得最佳疗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方剂。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少腹逐瘀汤的功能主治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少腹逐瘀汤临床运用点滴体会

少腹逐瘀汤临床运用点滴体会

少腹逐瘀汤临床运用点滴体会少腹逐瘀汤一方始出于《医林改错》一书,由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著。

药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素、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炒蒲黄、官桂、赤芍十位组成。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不孕症,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李某某,女,24岁,已婚,个体户,病案号 50368,婚后不孕三年。

平素月经周期规律,但行经前少腹胀痛,经色黯夹瘀块,经期小腹凉,舌边瘀点,月经净后腹腔镜探查发现输卵管阻塞有积水。

辨证为寒凝血瘀型不孕症予以小茴香10g 炮姜6g 延胡素10g 五灵脂15g 没药10 g 川芎9 g 当归15 g 炒蒲黄15g官桂15 g 赤芍15g路路通12g丝瓜络12g橘核10g荆芥穗10g白芷12g藁本12g。

按用药方法服药,连用三月,停药两月后受孕,2011年2月顺产一男孩,小孩发育正常。

王某某,女,29岁,已婚,干部,病案号51561,人流术后不孕两年。

行经前少腹胀痛,经色黯夹瘀块,经期小腹凉,畏寒,舌边瘀点,月经净后腹腔镜探查发现输卵管伞部闭锁粘连。

辨证为寒凝血瘀型不孕症予以小茴香10g 炮姜6g 延胡素10g 五灵脂15g 没药10 g 川芎9 g 当归15 g 炒蒲黄15g官桂15 g 赤芍15g三棱10g、莪术10g、王不留行12g、补骨脂12g、穿山甲10g。

按用药方法服药,连用四月,停药两月后受孕,2011年10月顺产一女孩,小孩发育正常。

1.2方法月经来潮时,服3剂,月经干净后再服6剂左右,连服三个月经周期。

临床加减:(1)月经来潮,经行不畅或痛经甚者加益母草15g、川牛膝12 g、香附10g、乌药10g以增强行气活血祛瘀之功。

(2)月经干净后加菟丝子15g、山药30g、覆盆子15g;兼肾阳虚者选仙灵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2g、蛇床子12g、补骨脂10g、肉桂6g加强温肾壮阳填精补髓作用。

(3)兼见气虚乏力泄泻者选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2g、山药30g健脾益气。

常用药方歌-009少腹逐瘀汤

常用药方歌-009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急煎尝!出处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是王清任为少腹瘀血所立,主治经、带、胎、产等生殖系统疾病十味药:五灵脂、蒲黄、川芎、赤芍、没药、玄胡(又名延胡索)、当归、小茴香、官桂(肉桂)、干姜、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

(瘀血结于下焦少腹。

下焦包括肝肾在内,由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寒凝气滞,疏泄不畅,血瘀不适,结于少腹,故症见少腹积块作痛,或月经不调等杂病)方中用五灵脂、蒲黄以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为君药;川芎、赤芍、没药、延胡索、当归助君活血祛瘀止痛。

当归又补血,与祛瘀药合用,使瘀血去而不伤好血,共为臣药;因少腹有寒,血得温则行,故又佐小茴香散寒理气;肉桂、干姜温经散寒,以行瘀止血。

(方用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元胡、没药入肝,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能止痛。

)配伍特点:诸药相合,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或飞鼠科动物小飞鼠的干燥粪便。

全年可收采。

将砂石、泥土等杂质除净。

醋灵脂:将净五灵脂放锅内微炒,喷洒米醋,再炒至微干,表面稍有光泽时取出,晾干即可。

药性歌口诀:五灵味甘,血滞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五灵脂味甘,性温。

入肝、脾经。

有行瘀血止痛的作用,可治疗瘀血不行的痛经及产后的少腹痛,还可治胃痛。

炒用有止血的效果;行血化瘀应当生用《纲目》: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

肝主血,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

《本草经疏》: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蒲黄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浊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痛经】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痛经】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痛经】
妇女痛经汤治疗痛经,不管是原发性的痛经,还是继发性的痛经症状都有所减轻,多数人甚至痊愈了,到现在好几年都没有犯过。

王清任《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原方:川芎10克,炮姜6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制乳香10克替代),赤芍10克,小茴香6克,蒲黄10克,肉桂6克,当归12克,制没药10克。

(其中五灵脂俗称“老鼠屎”,味道臭,比较难闻,可以替换成制乳香10克)
以少腹逐瘀汤为主,进行加减变化:
1、舌苔根部厚腻,湿热重: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

2、舌苔白腻、怕冷,寒湿重:加重肉桂、炮姜、小茴香、药量,可以再加干姜10克,桂枝10克,要根据具体症状加减,不要一次都加上,那样太热了。

3、疲劳无力,腰酸痛,是气虚:加党参10克,黄芪20克,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等补脾、补肾的药物,哪个虚就加哪个。

4、来月经是疼痛、面色煞白、腹泻,是气血两虚了:可以在方子里面加入党参、黄芪、或者是四物汤。

全方综合起来也就十几味药,一副药的成本十几块钱,但是功效却非常强大。

服用时间:来月经的前7~10天吃药。

在月经之前调理,吃完药接着就来月经,不管有没有效都能很快知道结果。

有这方面问题的女性朋友可以根据这个药方,再结合稍微的辨证加减抓7付药试一下。

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浅析

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浅析

462019.05基础研究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浅析李 娟1 李沛霖2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4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市 300143【摘 要】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主治寒凝血瘀少腹证,可治疗涉及妇科经、带、胎、产、杂诸门疾病,是治疗妇科瘀血内阻的代表剂之一,其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其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总结于下,以便临床使用。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妇科疾病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瘀血理论,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或补气药同用创立逐瘀系列方剂,意在“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五逐瘀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证,其中少腹逐瘀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好。

1 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素问•举痛论》:“气主血,气行则血行。

”及《血证论•吐血》:“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营运;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

气结则血凝”。

阐明了气为血之帅,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若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发为血瘀。

王清任《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云:“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血块当发烧”。

说明了血为气之母,热邪与寒邪均可煎熬血液形成瘀血影响血液运行,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也可以导致气虚,加重血瘀。

故在瘀血证的治疗上应理气活血祛瘀。

《医林改错》原文记载“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元胡一钱,没药一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官桂一钱,赤芍二钱,蒲黄三钱生,灵脂二钱炒,水煎服。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当归乃阴中之阳药,川芎辛温,为血中之气药,二药相伍可增强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赤芍活血凉血,清血中之热、祛瘀止痛,与当归相具有养血活血,行气通瘀调经的作用。

五灵脂“气味俱厚,阴中之阴”,能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生用重在活血祛瘀;蒲黄、五灵脂相配,即失笑散,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的功用,为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的常用方。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子宫肌瘤医案、配方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子宫肌瘤医案、配方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子宫肌瘤医案、配方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5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明显衰退肌瘤大多自行缩小。

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下腹部可扪及包块、白带增多、腰酸、下腹坠胀、腹痛、尿频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肌瘤很小的时候可以没有症状。

子宫肌瘤的形成与长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关,而动物实验表明,高脂肪食物促进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故肥胖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于“石瘕”、“症”、“肠覃”、“积聚”等范畴,首见于《灵枢·水胀》篇:“石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症为主,佐以理气行滞,扶正固本,以达到止血、消瘤、恢复元气的目的。

【临床应用】1.周氏用本方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4例。

基本方:当归尾12g、川芍6g、红花10g、桃仁10g、肉桂6g、小茴香6g、延胡索10g、三棱8g、莪术8g、没药10g、生蒲黄10g、炒灵脂10g、生卷柏30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

若气滞偏重者或经前重用行气之药,并加用香附、川子、荔枝核;血瘀偏重者或经期重用活血之品,并加用水蛭、丹参、益母草恢复期或经后,选用养血调气健脾之法,用八珍汤加减调理善后。

在治疗期间,一律停用其他西药和针剂。

疗效标准:治愈:月经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全部消除。

妇检:子宫恢复正常大小A超:子宫进2cm出6cm,其间可见宫腔反射,无包块波征。

显效:月经量明显减少,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妇检:子宫肌瘤缩小4/5.A超:子宫进2cm出8cm,其间有少许杂波出波欠饱和。

有效:月经量减少,自觉症状减轻,妇检:子宫肌瘤缩小310.A超:子宫进2cm出9cm,其间波形较密集,有非典型的衰减曲线。

少腹逐瘀汤的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的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的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芍、三棱、三七组成,具有以下的功效与作用:
1. 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中的当归、川芎、赤芍等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腹部疼痛和不适。

2. 调理经血:当归和三棱等药物能够调节女性的月经情况,缓解经血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有助于保持经血正常的排泄。

3. 缓解痛经:当归、川芎等药物有镇痛的作用,可以舒缓子宫痉挛和腹部疼痛,有效缓解痛经的不适感。

4. 舒缓腹泻:少腹逐瘀汤中的白芍等药材具有收敛作用,能有效缓解腹泻症状,调节肠道功能,使排便更加规律。

5. 抗炎消肿:红花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腹部肿胀和炎症,减轻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少腹逐瘀汤适用于寒凝血瘀造成的腹部不适、痛经和腹泻等问题,但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可能效果不明显。

在使用该方剂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并遵循专业指导使用。

【引用】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实症

【引用】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实症

【引用】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实症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实症药方分析如下药方组成神应验方传当归9克灵脂6克赤药6克蒲黄(生)9克川芎6克茴香7粒元胡3克干姜(炒)三片没药6克官桂3克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为主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辅以五灵脂、生蒲黄、元胡、没药,其中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祛瘀止痛,进而可推陈致新,没药散气、通血滞、消肿定痛、祛腐生肌,元胡为气中血药,善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为止痛良药,四药相配,共奏散结定痛,祛于生新之功也,以小茴香、炮姜、官桂为佐药,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并能引诸药直达少腹。

适应证:本方专治瘀血为患的妇科多种疾病。

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白滞,皆能治之。

上述诸证,相当于我们在妇科临床中常见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症瘕、不孕、坠胎、小产等疾患。

辩证要点:1、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2、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痛柜按。

3、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

4、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断见弦或沉涩。

临床加减: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郁金、川栋子等疏矸理气之药,少腹胀痛甚、或冷痛,可加香附、乌药、葫芦巴、等理气开郁止痛。

腰酸、膝软乏力,加川断、寄生、牛七、杜仲、巴戟之药,以调补肝肾,身倦乏力短气者,去五灵脂、川芎,加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之药,滞下量多、色白、质稀,或四肢不温,使溏、面目虚浮者,去五灵脂,当归少用,或不用,重用炮姜、官桂,加苍术、白术、茯苓、黄芪、炒苡仁等健脾利湿之药,积聚、或少腹胀满硬痛,按之有块者,可酌加三梭、莪术等行气活血、开郁结之药,并可适当选用昆布、海藻、穿山甲、鳖甲等活血软坚消积之药,甚者,则可酌加上鳖虫、水蛭、虻虫、全蝎、蜈蚣,以剔络逐恶。

少腹逐瘀汤疗功血

少腹逐瘀汤疗功血

我在临床遇到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检查发现:子宫体肥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相继针对妇科炎症进行中药补肝肾,敛血止血调理,效果尚可,但仍有反复,后清宫治疗并送病理,未发现明显异常。

不久,功血再次反复。

经行时间较长,淋漓不尽。

功血反复不愈,敛血止血不能取全效。

于是我想到了少腹逐瘀汤。

舌质的认识上把握一个“暗”字,小剂量活血逐瘀,合上黄芪、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益气养阴,取得了良好效果,五剂而愈。

随诊三个月,经行正常,未再反复。

思考一:中医有“阳化气,阴成形”之说,郁滞久而成形。

妇科相关检查报告反映出一种中医学上的郁滞的表现,这需要用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来把握。

思考二:在酸甘敛阴,收敛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反其道而用之,把矛头指向“血瘀”,瘀血阻于脉络,则血不循经,出现功血反复。

通因通用的治法得到了体现。

湯頭歌訣5.少腹逐瘀汤

湯頭歌訣5.少腹逐瘀汤

湯頭歌訣5.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歌诀】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回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组成】川芎—钱(3克)炮姜二分(3)元胡—钱(3克)炒五灵脂二钱(6克) 赤芍二钱(6克) 小茴香七粒(1.5克) 蒲黄三钱(9克)肉桂一钱(3克)当归三钱(9克)没药一钱(克)
【用法】上10味药,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疫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经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分析】少腹瘀血为本方的主证。

少腹气滞有寒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用五灵脂、蒲黄以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瘀血不去,可出血不止)为君药。

川芎、赤芍、没药、元胡、当归助君活血祛瘀止痛。

当归又补血,与祛瘀药合用,使瘀血去而不伤好血,共为臣药。

因少腹有寒,血得温则行,故又佐小茴香散寒理气;肉桂、炮姜温经散寒,以行瘀止血。

诸药相合,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按:方歌云:“调经止痛是良方”,此月经不调是指少腹有瘀血偏寒的痛经、崩漏者服用本方有良效。

少腹逐瘀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少腹逐瘀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少腹逐瘀汤一、古方简介电與巢装.【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炒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3g,当归9g,川芎3g,没药3g,官桂3g,赤芍6g,蒲黄9g,炒五灵脂6g。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

少腹疼痛,胀满,或有积块;或经行腰酸、少腹胀;或经行一月三至五次,血色暗黑,或有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久不受孕。

小腹凉,四肢不温,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二、临床新用(一)外科疾病【案例】某男,57岁。

患者于1年前因化脓性阑尾炎,在某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经常突发脘腹绞痛,经胃肠钡透摄片,诊为肠粘连。

曾肌内注射胎盘组织液及654-2,腹部理疗等综合治疗,仍无好转;中药投理气止痛之剂,偶能缓解,病终未愈。

诊见:右侧少腹阵发性刺痛,甚则恶心呕吐,腹部隆起,可见肠型,肠鸣音增强,右下腹可触及2.5cmx3cm包块,轻微压痛,局部冰冷,面色苍白,形寒神疲,四肢厥冷。

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素体阳气不足,复因手术损伤脉络,致寒瘀互结少腹,邪留肠腑,传导受阻,不通则痛,治当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投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川芎、肉桂、干姜各5g,当归尾、桃仁、红花、延胡索、失笑散(包煎)各10g,赤芍、白芍、制乳香、制没药、甘草各12g。

日1剂,浓煎,早、晚各服1次。

、由鼠:服药6剂,周身有热感,少腹疼痛减轻,微微汗出,包块仍可触及,病势虽减,阴寒尚盛,寒瘀未得尽化。

在上方基础上,加附子5g,香附10g,以增其温散之力,守方服至18剂,诸症消失,钡透摄片复查未见异常。

随访年余,未复发[张志清.F少腹逐瘀汤治愈肠粘连.四川中医,1999,(9):23]。

【按语】术后肠粘连是因术后脏腑络脉受损,寒邪乘之,每致瘀留肠腑,大肠传导受阻所致。

遵“留者攻之”、“寒者温之”之旨,故投少腹逐瘀汤治之。

本方肉桂、干姜、小茴香辛热善行,振奋脾肾阳气,通达中下二焦,鼓动气血运,与化瘀诸药相伍,以通阳活血、理气散寒、化瘀止痛;另取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故获良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种子安胎.
【主治】少腹积块,或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

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
【方解】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

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

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医案】
1 .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

余曰:此易事耳。

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 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

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

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

治宜活血化瘀。

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

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

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3.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 46例痊愈, 4例显效, 3例暂效,1例无效。

4.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

辨证要点为: 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
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疼痛拒按。

C.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

D.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脉见沉弦或沉涩。

以上四点,兼或具备两三点者,即认定为本方适应证。

六种不同的妇科病证均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皆获痊愈。

服本方最少者十剂,最多者五十余剂。

【文献】1.《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

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

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

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

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

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此方更言险而不险之妙。

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
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

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

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

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下致再小产。

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

2.《少腹逐瘀汤加味治卵巢囊肿 2007-4-21 14:05:00 中华康网》
药物组成:小茴香6g 干姜6g 延胡索15g 当归20g 川芎10g 官桂3g 赤芍10g 蒲黄
10g 炒五灵脂10g 香附12g 乌药10g
制剂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成400mi,分2次温服,月经期不停药。

适应病证: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不适,月经先后无定期,部分病人有痛经史,个别患者诉性交时下腹部胀痛,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评按:《妇人良方大全)指出:“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瘤瘕矣。

”根据中医理论,该病属于中医“瘀血”范畴,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凝滞。

治疗多以活血祛瘀为大法,选用活血祛瘀温
经止痛的少腹逐瘀汤为主。

应用上方时应注意:原方加入香附、乌药二味意在增强活血化瘀之效果。

【方歌】少腹茴香与炮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