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课前预习:4.6《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苏教版
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了解生物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了解文章的作者(3)划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提到狼啊,我们也许都并不陌生。
因为从小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就接触到了很多狼的形象。
那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一说,狼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啊?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的确,因为狼对我们造成过伤害,所以狼在我们心中已经成了邪恶的化身。
那么,是不是像狼这种“坏蛋”就是我们自然界所不需要的呢?我们一定要反过来将其赶尽杀绝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美国环保主义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样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一只令他幡然醒悟,毕生难忘的老狼。
那么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狼,它又能留给作者怎样的深刻体悟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1、关于作者——利奥波德2、关于重点字词三、文本分析1、老师先让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在欣赏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篇文题是“像山那样思考”,那么谁能帮老师把这个题目补充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呢?( )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人类或我们)像山那样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明确: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在第一段,作者在描写狼的嗥叫时,都用了哪些形容词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狼嚎中饱含了狼怎样的情感?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痛苦,反抗3、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二段,“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狼嗥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文章主旨和故事情节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文本1.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故事情节2.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手法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短语和句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喻手法的作用和意义2.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句子结构和意义1.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文章阅读和分析、重点词语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2.比喻手法的学习与分析3.批判性思考与分析,如对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反思1.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授2.分组讨论3.课堂互动4.问题实探5.个人独立分析1.5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5.1 热身活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开始思考并分享他们对“思维”、“思考”和“思想”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1.5.2 阅读与理解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讲解生词以及关键词和短语的意义。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通过对比喻手法的理解来掌握文章中的重点意义和情感。
1.5.3 分析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围绕比喻手法展开分析和讨论。
1.5.4 总结与归纳通过总结和归纳,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
1.6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1.语文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测试学生语文能力的水平。
2.批判思维的运用:测试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水平,如对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认识等。
3.情感态度:测量学生对所学内容内容的情感态度,如价值观等。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比喻手法的解析和理解,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了重点概念和思想,同时也有机会思考和分析更宏观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问题。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像山那样思考》名师教案1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提取、概括、表达能力;2.理解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含的深意,领会作者对生态环境深刻的忧患意识;3.树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情分析《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将生态科学的知识渗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与情感层面,语言表达富有诗意美和思辨色彩,很多语句意蕴丰富含蓄。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研读、探究和体悟,从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形成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精神的发育和成长。
3重点难点1.文章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2.体会作者的情感。
4教学过程4.1一课时4.1.1一、根据学生问题,确立阅读方向(一)将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类。
(二)教师带领学生浏览问题,明确阅读方向。
1.围绕标题产生的:①怎样思考?(陈银银纪若璇张丽雯池欣悦王烨许鸿基蒋凯刘庭华)②思考什么?(王紫嫣池欣悦王烨施玉玲)③标题含义、好处?(岳泾玮徐叶王慧王紫嫣施媛纪蔚晨林卓君刘旻雯程文佳解欣然张天禧)④谁像山那样思考? (朱悠情)⑤为什么题目不是“像狼或羊那样思考”? (嵇同学)2.句子含义类的:①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秘密)是什么? (满昱雯詹雨琳张清源王烨汤轶谢逸琪张天禧周玉龙陆云菲刘旻雯程文佳)②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长远的危险”或“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邓婧孙安然陈银银张紫陌方嘉欣王佳彤王慧张丽雯)3.33.文章结构类的:①开头为何从狼嗥写起?(赵玮杰无名)②第4段结尾为什么写狼嬉戏的场景?(陈银银)③写亲身打狼的经历有什么作用?(林卓君)④关于狼的事例是否描写太多?(朱悠情)4.思想情感类: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杨文瑾郭雨)5.其他类:①作者对鹿有何看法?狼有什么精神品质?(王同学)②为什么人类看问题不能深刻总在想一些肤浅层次的(东西)呢?(无名)(三)明确从标题入手,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情感,结构梳理贯穿其中。
高一语文4.8《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4.8《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苏教版必修1《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文章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生态伦理上来看,人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1.导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
这给你什么感觉?什么联想?又能否引起你的什么思考?学生讲述。
(害怕,狼会吃人的,会伤害人的。
)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的一篇随笔《像山那样思考》,了解一下他是怎样思考这一声狼嗥的。
2.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被誉为“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1935年的时候,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以个荒弃了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和妻子孩子着力于农场上的生态恢复工作。
《沙乡年鉴》则记录了作者在这里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3.齐读第1小节,对这声狼嗥作者用了哪些修饰语?深沉骄傲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这声狼嗥为何深沉而骄傲?为何是不驯服的?对什么不驯服?和谁对抗?我们先把问题留在这儿,看完文章再来思考。
4.自读2、3小节,思考:这声狼嗥,有谁留意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幻灯片展示问题)请同学解说。
鹿死亡的警告(面临死亡)松林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一场厮杀即将上演)郊狼分得残羹剩饭的允诺牧牛人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遭受损失)猎人挑战(猎杀狼)。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四专题第六课《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
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本研习1、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
相关字词可以参见大屏幕,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划出来,标注好。
同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附相关字词:嗥(háo)叫:号叫,大声叫。
拾遗(yí):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毛骨悚(song )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悚,害怕。
不堪(kān)教育:堪,可,能。
如:堪当重任。
辨:湍(tuān)急:水势急。
揣(chuai )测:猜测,推测。
辨:饿殍(piao):饿死的人。
俘(fú) 艾(ài)蒿(hā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大家先来把这段齐读一遍,体会此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确:我们可以先从文中找出一些反映此种情感的词语,然后再从这些词语中体味出这声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
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学生大致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那么这声嗥叫中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我们要学会从情感上升为理性,这个问题先留下来,等课文大致分析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这样的问3、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4、文章往下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他们其实也属于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明确: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4.6 像山那样思考 导学案
像山那样思考【理论支持】叶澜教授是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她提倡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教学本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深刻感悟“思考”的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狼嗥的含义;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过程与方法: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3.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嗥.叫()驯.服()悚.然()嬉.戏()蠕.动()跋涉..()饿殍.()艾蒿.()陡峭.()厮鸣..()迸.发( )..()蜿蜒二、知人论世“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他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写作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学案4.6《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1)
《像山那样思考》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预习内容(一)字词掌握嗥叫饿殍艾蒿柏湍急毛骨悚然毛骨悚然:释义饿殍:(二)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共性明确: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中山狼……都属贬义词(三)描述画面要求:观察要细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一只狼?它在干什么?)(四)图中的这只狼显然在引颈长嗥,要求学生给狼的叫声前加些定语三、提出疑惑作者如何认识狼?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2.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2. 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向下阅读探究二、研读第2、3节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探究三、对狼的认识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一)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二)对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三)认识到其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四)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探究四、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我们现在从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目的?②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作者又是怎样认识狼的呢?③解决研读第一节时留下的疑问:狼的嗥叫隐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如何理解文章一开始说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三、当堂检测1.我们应如何像大山一样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2.本文是从什么角度去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给我们写作以什么启示?3.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课后练习与提高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面对那一声狼嗥,人从眼前利益的角度思考,主观、自私、肤浅,而山则从生态利益的角度考虑,客观、无私、深刻,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必须“像山那样思考”呢?2.从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两个方面探究一下“狼的嗥叫”和“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3.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与一般介绍自然、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文章有何不同?自主探究我们曾经自豪地宣称,我们人类是自然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在改造自然方面,我们人类取得了许多成就:我们可以使河流改道,可以使飞船上天,可以深入海洋,也可以踏上月球。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受到自然的报复,在自然的威力面前表现得非常无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正人和自然的关系呢?文法导析1.崭新的视角,独特的思维。
本文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讨论的是生态平衡的大问题。
但作者没有明言,而是改变角度,围绕一声狼的嗥叫,讨论狼对鹿、对牛羊的意义,狼对大山的意义,让狼和大山来回答环境的保护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可谓新颖独特。
2.深刻的伦理观念与哲理化的语言。
本文语言深含哲理,用大山的思考、狼嗥的对抗,来回答生态环境问题,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作者从狼的一声嗥叫中听出了大自然的悲哀,也听出了人类的悲哀,也从狼的垂死的绿的眼光中看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
人在与狼的对抗中无疑充当了一个生态谋杀者的角色。
在利奥波德看来,不仅人与人、人与社会间存在着伦理关系,人与自然也存在这种关系,人们的滥杀、滥捕、滥伐、滥牧,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3.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
文中多处用了排比,一连串的排比加强了行文的气势,表达了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感到痛心的强烈情感,并呼吁人们与大自然和平相处。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
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用了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
文笔简洁传神,裹挟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表达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5
(二)字音:
嗥叫()驯服()蔑视( )迸发( )湍急( )艾蒿( )疲惫( )
饿殍( )蜿蜒( )毛骨悚然( )
(三)词义:
1.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
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做“中”。
3.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章节与课题
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
Hale Waihona Puke 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次
学习目标和任务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重点难点建议
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二次备课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一)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课前严格指导预习、理解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文本理解)
1、理清文脉
①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文章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意识?
②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段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煮茗(míng)涮(shuàn)羊肉间(jiàn)或曝(pù)背闽粤(yuè)丰腴(yú)远阜(fù)冬霖(lín )绿(lù)林恣(zì)意蛰(zhé)居乌桕(jiù)赭(z hě) 色槎(chá)桠(yā)给(jǐ)予(yǔ) 月晕(yùn) 晕(yūn) 头转向剥(bāo)花生米剥(bō)削穿着(zhuó) 搁(gē)笔搁(gé) 不住着(zháo)急夹(jiá) 衣夹(j iā)克泊(bó)船湖泊(pō)二、成语集释【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例1、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2、唐可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地又说一句,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例:1、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2、“谁知道在路上,他就~地提出了问题。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11章)西地平线上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垭(yā)口诳(kuáng)语攫(jué)取泥淖(nào)弧(hú)形物什(shí)喷(pēn)薄浑沌(dùn)二、成语集释【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
例1、它把世间~的一幕展示给我。
2、这超越自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度,这是大自然有意作出的~之举吗?(薛尔康《北国秋叶》)【回光返照】1.由于日落时的光线反射,因而天空又短时间地发亮。
2.也比喻人将死时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暂的兴奋。
3.也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的短暂繁荣。
2012高一语文:4.6《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苏教版必修1)(5篇材料)
2012高一语文:4.6《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苏教版必修1)(5篇材料)第一篇:2012高一语文:4.6《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苏教版必修1)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作为“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一课,本篇课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的意识。
针对本课文本特点,课堂上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培养其解读文本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力求体现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四、学情分析课文内容清晰易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都能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本篇课文我们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抓关键词、关键句来解读文本。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4.6《像山那样思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
1.4.6《像山那样思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知识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能力培养目标: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情感体验目标: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狼”的词语2、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3、“像山那样思考”又怎样的内涵?4、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划出感人的和不理解的句子一、导入新课: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
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二、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 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己变的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 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四、检查预习1、默写并注音嗥叫驯服蔑视迸发湍急艾蒿疲惫饿殍蜿蜒毛骨悚然2、指名同学回答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五、研习课文:1、讨论文章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岀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4.6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1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关键词,学会赏析语句2,寻找从句子中体会作者对“狼”的思考教学特色:1,学习小贴士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尊重学生的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梭罗的《神的一滴》,从文中我们学会了“像水那样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换个角度,“像山那样思考”,去认识一下美国作家利奥波德笔下的狼。
(提示:关于文中字词、作者,请大家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二、感知全文请大家听范读《像山那样思考》,听的时候请用笔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提示:赏析句子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方式、句子的意蕴等角度入手。
)三、赏鉴课文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下面短语的空白补充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__________(提示:答案就藏在文中的第一小节中,“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嚎叫”。
)2,“狼的嚎叫”究竟是怎样的呢,文中是如何描写“狼的嚎叫”的?3,竟然狼的嚎叫是如此的深沉、骄傲,又是如此的悲壮、具有反抗性。
那么它必然会引起很多生物对它的留意。
请用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第2—3小节,并思考问题:这声嚎叫究竟引起了哪些对象的留意。
(提示:“山”是“客观”的,只有它才知道那个“深刻的含义”。
)4,那么这个“深刻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看。
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默读文章的第4—6小节。
默读的时候,带上笔,读到让你心灵一动的句子就请画出来,然后主动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答案的丰富多彩的,言之有理即可。
)5,请大家品读这句话“在这双眼睛里,我看到了新的东西,某种只有山才了解的东西”,这句话和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提示:“山”——“深刻的含义”;“我”——“新的东西”。
在狼的眼睛里看到这一切的。
)6,作者在狼的眼睛看到了“新的东西”,那么这个“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呢?下面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一下第7、8、9三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山那样思考》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预习内容
(一)字词掌握
嗥叫饿殍艾蒿柏湍急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释义
饿殍:
(二)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共性
明确: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中山狼……
都属贬义词
(三)描述画面
要求:观察要细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一只狼?它在干什么?)
(四)图中的这只狼显然在引颈长嗥,要求学生给狼的叫声前加些定语
三、提出疑惑
作者如何认识狼?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2.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1.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
2. 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向下阅读
探究二、研读第2、3节
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
探究三、对狼的认识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
(二)对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三)认识到其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四)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
探究四、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现在从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目的?
②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作者又是
怎样认识狼的呢?
③解决研读第一节时留下的疑问:
狼的嗥叫隐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如何理解文章一开始说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三、当堂检测
1.我们应如何像大山一样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本文是从什么角度去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给我们写作以什么启示?
3.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
课后练习与提高
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