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篇章章节教学要求

、绪 1、识记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及学前儿童心理学、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

学前儿童心理发的基础理、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

、识记并理解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观

学前儿童感知觉注、理解感知觉的含义及种、掌握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概念、分、掌握注意的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运

学前儿童的记忆想、理解记忆的概念、分类、掌握培养学前儿童记忆能力的策、理解学前儿童想象的概念、种、掌握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策略和方

学前儿童思维和语发、了解幼儿思维的一般特点

、掌握如何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掌握如何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方法

学前儿童情感与、了解学前儿童情感的、明确意志行动的基、知道意志和认识、情感、掌握如何培养学前儿童意志的方法

个学前儿童个性发(上、理解并掌握个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学前儿童需要、兴趣与自

我意识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精讲与见习实践相结合。

(2)加强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理解基本概念、启发幼儿思维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4)应注重工作情境的模拟,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现场见习实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评价建议: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出勤、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任务、任务结果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考试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理论考

核分数以卷面分数的50%计入总分。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利用幼儿园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编写建议:

《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编写过程中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介绍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内容生动,以有利于学生掌握课业;

(3)着眼于新世纪,尽量考虑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注意教材本身的时代性,适当增加教材的声像部分。

(3)尽可能的将幼儿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家长心理,在幼儿教育的行为环境中统一起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五、附录:

(一)常用术语解释

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2.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3.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其中恢复又分为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

5.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据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