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复习题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一般通过哪些机制发挥作用?
(1)改变理化环境:抗酸药(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维生素、激素(3)影响酶的活性(4)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5)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或灭活过程(6)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激动药和阻断药)药物作用的机制有以下5 种:
1、特异性受体:许多药物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2、抑制酶的活性:有些药
物通过抑制某种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及黄嘌呤氧化酶抑
制剂等。3、影响代谢过程:多种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如磺胺药、胰岛素、抗生素、噻嗪类利尿药及丙磺舒等。4、通过理化特性:有些药物通过其理化特性
而发挥作用,如挥发性麻醉药、渗透性利尿药和泻药等。5、通过化学反应:有些药物通过直接的化学反应而发挥作用,如络合剂及制酸药等。
2.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哪些,都有什么意义?
(1)药峰浓度(Cmax)给药后出现的血药浓度最高值。该参数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2)达峰时间(Tmax)给药后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该参数反映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吸收速度快则达峰时间短。
(3)末端消除速率(Ke)末端相的血药浓度消除速率常数。将血药浓度取对数,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后所得斜率值的负数为末端消除速率。
(4)末端消除半衰期(T1/2)末端相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该参数直观反映了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度。
(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积分值,与吸收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6)总体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单位一般为L/h。该参数是反映机体对药物处置特性的重要参数,与生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7)表观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例常数,单位一般为L。该参数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的程度,数值越高表示分布越广。Vd 是假想容积,不代表生理容积,但可看出药物与组织结合程度。
(8)平均驻留时间(MRT)药物分子在体内停留时间的平均值,表示从体内消除63.2%药物所需要的时间。
(9)生物利用度(F)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前者用于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吸收差异,后者是量度某一种药物相较同一药物的其他处方的生物利用度,其他处方可以一种已确定的标准,或是经由其他方式服用。
(10)稳态血药浓度:药物以一级动力学消除时,恒速或多次给药将使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当给药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平衡时,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的状态,即Css。
(11)负荷量(loading dose)使血药浓度立即达到(或接近)Css的首次用药量。
3.在药物研究方法上,分子药理学与传统药理学有什么不同?分子药理学与传统药理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从分子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去阐释药
物作用及其机制。生命科学的发展由宏观到微观,药理学的发展也由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子药理学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受体理论、离子通道、自体活性物质、信息传递、细胞因子等分子水
平上的研究突破。分子药理学越来越多地借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技术,如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影像学等。
(1)研究更为深入:在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基因技术设计和改变生物体特征
(2)研究技术的综合利用:以往各学科单一的研究方法、系统被跨学科多水平的实验体系所取代。
(3)高新技术的使用:无损伤、非侵入性研究。
4.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功能中的变化有哪些,举例说明。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功能中的变化有:
分子数量的变化
结构改变:
(1)变构G 蛋白耦联类受体通过变构激活而传递信号
(2)化学修饰
(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羟基化等)cAMP 通过激活PKA 使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磷酸化,使膜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从而调节细胞膜对某些物质的通透性。
(3)二聚化、多聚化、
定位如与细胞膜脂质成分相互作用
5.受体有哪些特点?与药物开发有何关系?
(1)饱和性:受体在生物体内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配体到达一定浓度时,即使继续增加,与受体的结合值也不再改变。
(2)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与某种特定的配体结合,受体结合位点与配体的结构具有专一性,从而产生特定的效应。
(3)可逆性: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从配体-受体复合物中解离出来的配体和受体结构不发生变化。
(4)高亲和力:受体对其配体的亲和力很高。相当于内源性配体的生理浓度,表观解离常数在nmol/L 的水平。
(5)区域分布性:受体在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不同。
(6)具有内源性配体:生物体内存在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如内源性递质、激素。
(7)与配体结合后有生理活性:无论配体是内源性的还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二者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从而传递信号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
关系:
药物就是一种配体,只能和与之相应的受体相结合,这是药物作用特异性的根本原因。多数药物的作用也是可逆的。只有少数药物以共价键与其受体牢固结合。这类药物的作用是不可逆的。
6.G 蛋白耦联类受体活化激活哪些信号通路,哪些第二信使分子参与了信号的
传递?
G蛋白耦联类受体活化激活的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1 CAMP 信号途径
在cAMP 信号途径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通过第二信使cAMP 水平的变化,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
2 DG 与IP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 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
第二信使分子: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物质,如:Ca2+、DAG、IP3、Cer、cAMP、cGMP、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等。
7.CAMP和钙离子均为结构简单的分子,如何做到信号转递的特异性?cAMP引起细胞效应的特异性:
(1)cAMP底物PKA可组合成多种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PKA对cAMP的亲和力不同,不同类型的PKA 底物不同,作用的底物时序先后也不同,因此产生的效应不同。
(2)cAMP信号的区域化:
1)AC及G蛋白都位于细胞膜,形成细胞内梯度cAMP 的起始点;
2)使cAMP灭活的Ⅳ型PDE在细胞内特定区域,使弥散的cAMP 浓度梯度具可调控性;
3)PKA锚定蛋白可使PKA定位于特定的亚细胞结构。钙信号的特异性:特异性的钙离子变化决定生理反应的特异性。钙离子浓度变化的不同频率、幅度特点和区域特异性体现,钙离子梯度是钙信号产生的基础。
Ca2+释放通道的开放和关闭与参加数量的多少决定了Ca2+信号的波幅。8.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有哪几类?胞外信号如何传递到胞内?分类:
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②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③胰岛素和胰岛
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
④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⑥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受体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
胞外信号传递到胞内:
(1)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
细胞外信号催化型受体自身磷酸化,并结合接头蛋白GRB2和SOS 激活Ras 蛋白(Ras-GTP)活化Raf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激活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系统(MAPK)
(2)JAKs-STA途T径
(3)PI3K-PKB(AKT信)号通路
9.试述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
形态特征:(1)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可达1:1;(2)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非整倍体、多倍体)和结构异常(缺失、重复、倒位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