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发展

合集下载

库克氏菌鉴定方法及临床感染分析

库克氏菌鉴定方法及临床感染分析

库克氏菌鉴定方法及临床感染分析库克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属于假单胞菌科,常见于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然而,库克氏菌也可引发人类的感染,并造成一系列临床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和泌尿道感染等。

为了及时准确地鉴定库克氏菌,以及分析其在临床感染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已经发展了各种方法与策略。

一、库克氏菌鉴定方法1. 细菌培养:为了鉴定库克氏菌,首先需要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细菌,并进行培养。

采集的样本可以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等。

接下来,将样本应用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cConkey琼脂、亚硝酸盐蔗糖琼脂等。

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菌落。

2. 形态学鉴定:观察菌落形态可以提供初步的鉴定信息。

库克氏菌的菌落一般呈灰白色、光滑或稍粗糙的表面。

此外,还可以考虑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透明度等。

3. 生化试验:库克氏菌的生化试验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试验包括氧化/发酵试验、代谢产物鉴定和酶活性检测等。

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以及代谢产物的检测,可以确定库克氏菌的类型。

4.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PCR和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库克氏菌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通过分析库克氏菌特异的基因序列,如16S rRNA、gyrB和rpoB等,可以确诊细菌的类群归属。

二、库克氏菌的临床感染分析1. 呼吸道感染:库克氏菌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库克氏菌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的患者感染的风险较高。

临床上通常通过咳嗽、咳痰和胸部X射线检查等来诊断呼吸道感染。

2. 肠道感染:库克氏菌可引起肠道感染,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

这种感染常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医生通常通过分离与鉴定库克氏菌,并结合相关症状来确认肠道感染。

3. 化脓性感染:库克氏菌可引起多个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如脑膜炎、关节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等。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和对策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和对策

5
细菌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1) 内酰胺酶(最大旳一类) 2) 氨基甙钝化酶等
2. 靶位变化:PBP旳数量或构造变化
3.低通透性屏障作用
1) 膜通透性下降 2) 生物被膜
4. 主动泵出(active efflux process)
5. 细菌缺乏自溶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
000405
6
蛋白通道:
99 95 63 91 83 86
33
ESBLs 检测、判断和临床辨认
000405
34
ESBLs检测旳原理和措施
ESBLs能水解三代头孢及氨曲南 酶克制剂能克制ESBLs ESBLs旳检测措施
双纸片法、三维试验法、肉汤稀释法、VitekAMS法、E-test法、克制剂增强旳纸片扩散法 和肉汤稀释法
000405
19
第 三 代头孢菌素
过分使用后旳
选择作用
G-
G+
产 ESBL 旳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 伯菌 等
高产 AMP C 酶旳
肠杆菌属菌,枸橼 酸菌,沙雷氏菌等
对第三代,及第 四代头孢菌素等 耐药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 酶克制剂复合制剂 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00040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27mm
– Cefotaxime
≤27mm,
– ceftriaxone
≤25mm
• These zone diameter should inc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clavulanic acid
000405
36
查K. Pneumoniae, K.oxytoca & E. coli 菌中旳ESBLs(初步筛选法)

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制度

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制度

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工作,确保医院微生物学检验质量、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及时监测耐药性情况,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2.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医院管理制度等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科室、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微生物学检验第三条检验要求1.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本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样品手记应依照规范要求进行,避开污染和交叉感染。

3.检测设备和试剂应进行定期检验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试剂有效。

4.掌握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确保在短时间内供应有效结果。

5.检验记录应详实,包含检测项目、结果、鉴定方法及检测时间等信息。

第四条结果解读与报告1.检验结果需进行科学解读,结合临床情况,准确推断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供应建议性治疗方案。

2.结果报告应及时、准确地供应给医生和患者,确保临床治疗及时推动。

3.检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追溯性。

第五条质控管理1.建立质控系统,定期组织质控活动,通过参加外部质控、内部质控、比对试验等方式,确保微生物学检验质量。

2.进行周期性评价,对检验人员技术本领和质量水平进行考核。

3.处理不合格结果,分析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并进行追踪整改,确保仿佛问题不再发生。

第三章药物耐药性监测第六条耐药性监测范围1.对医院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包含临床分别株、院内感染株等。

2.应针对常见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耐药性情形。

第七条手记标本与送检要求1.标本手记应遵从相关规范,手记方法应正确、专业。

2.手记标本应及时送交微生物学试验室进行分别培养与药物敏感性测试。

第八条耐药性评价与报告1.对于检出的耐药菌株,应进行耐药性评价,包含药物敏感性测试、基因检测等。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致使临床用药受限,难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来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由于某些细菌的生长速度慢,以及存在一些细菌难以培养或形成菌落的情况,导致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杂交等。

PCR方法通过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或比色法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获取整个细菌基因组的信息。

3.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全面测序,来获得细菌的整个基因组信息,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细菌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和耐药基因突变。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

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对技术要求较高。

在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中,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然后,通过PCR或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对细菌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耐药性信息。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能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诊断技术产品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诊断技术产品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诊断技术产品分析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控制和治疗结核病的前提和关键。

多年来,结核杆菌的诊断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近年来,一些针对结核杆菌检测的新方法陆续被报道,一些新型的诊断技术产品也陆续上市。

本资料综述了结核杆菌的主要诊断方法,并对目前国际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商业化诊断技术产品进行了简要分析。

标签: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分析Advance in diagnosis techniqu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analysis of new diagnostic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FENG?Meimei1??SU?Wenqin21.Haikou VTI Biological Institute,Haikou 570311,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kou 571199,China[Abstract] Fast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s the key and prerequisite 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tuberculosis.For many years,the diagnostic techniqu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In recent years,some new techniques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etection were reported and some new diagnostic products have been listed.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in diagnosis techniqu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nd analysed briefly the commercialized diagnostic products which are used widel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now.[Key wor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Diagnosis;Analysis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多见。

细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

细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

细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细菌分类鉴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对细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的科研进展参考。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包括基因测序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宏基因组学方法等,并探讨这些技术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还将对近年来细菌分类鉴定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细菌分类鉴定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传统方法及其局限性传统的细菌分类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细菌的表型特征,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以及生态习性等。

这些方法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为细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细菌学研究的深入,传统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传统方法的鉴定过程往往繁琐耗时,需要经过多步实验操作,包括细菌培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这不仅增加了实验成本,也限制了鉴定效率。

传统方法对于某些表型特征相似的细菌种类往往难以准确区分,容易出现误判或漏判的情况。

传统方法对于新出现的、未知的或者难以培养的细菌种类往往束手无策,无法进行有效的鉴定。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尝试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引入细菌分类鉴定领域,以期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细菌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的特点,为细菌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细菌分类鉴定领域的研究进展。

这些技术以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细菌分类鉴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强大的工具。

在细菌分类鉴定中,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已成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6S rRNA基因在细菌中高度保守,同时又在不同种属间存在足够的变异,使得其成为细菌分类鉴定的理想靶标。

细菌药敏试验及其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药敏试验及其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
抗菌药物
嗜麦芽窄食单胞 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

酸)
肠球菌属
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红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 (CN120)或高浓度链霉素(STH300)、青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尿标本)
肺炎链球菌
苯唑西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青霉素b(MIC)、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b (MIC)、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脑脊液标本)
•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 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 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纸片扩散法
试验方法 1 于纯培养平板上,挑取相同的菌落4~5个 2 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真菌为2.0麦氏单位)的
细菌悬液
纸片扩散法
3.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菌液;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v
I
S
耐药
中介 敏感
抑菌圈直径(mm)
现有主要标准
•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 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 EUCAST • 参考标准 ISO 20776-1 (国际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参考方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青霉素、利 福平、磷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苯 唑西林、替考拉宁、万古霉素(MIC)、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尿标本)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多粘菌素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质谱技术用于细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质谱技术用于细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3,54(6):695 - 705学 报微流控芯片技术及质谱技术用于细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张冬雪,乔亮*(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 200433)摘 要 细菌耐药性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抗生素错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发生DNA损伤修复反应(SOS反应),加剧细菌耐药性的进化和耐药菌的传播。

本文聚焦于耐药菌,简明介绍细菌耐药性与SOS反应,系统概述了质谱技术、微流控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在细菌检测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为细菌耐药性相关的药物靶点挖掘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以期发展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新方法和抑菌新方法,推动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细菌耐药;耐药机制;微流控技术;质谱检测;组学分析中图分类号O65;R3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 -5048(2023)06 -0695 -11doi:10.11665/j.issn.1000 -5048.2023060203引用本文张冬雪,乔亮.微流控芯片技术及质谱技术用于细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3,54(6):695–705.Cite this article as:ZHANG Dongxue,QIAO Liang. Microfluidic chip and mass spectrometry-based detection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study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echanism[J].J China Pharm Univ,2023,54(6):695–705.Microfluidic chip and mass spectrometry-based detection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study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ZHANG Dongxue, QIAO Lia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is a globally serious problem that threatens public health security.Misuse and abuse of antibiotics cannot achieve the effect of treating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but will trigger the SOS response of bacteria, exacerbating the evolution of bacterial AMR and the spread of resistant bacteria.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athogenesis of bacterial AMR and SOS response,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determination and mechanism study of bacterial AMR based on microfluidics and mass spectrometry.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AMR-related drug target mining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aiming to develop new method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l AMR and new methods for bacteria inhibition, and promo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bacteria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words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icrofluidics;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 omics analysis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2022M720806)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是引起大部分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摘要:文章通过阐述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做出了以下分析,为了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用药安全和减少细菌耐药性, 卫生部近年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

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要求各级医院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条件与方法, 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指导原则”的施行, 对我们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 同时也给我们建立、完善、发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

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 必须切实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监测【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8-021 建立符合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1.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置有其专业性的特定要求, 通常应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区(室): 标本接收及接种室、细菌分离及鉴定室、培养基配制室、无菌室、消毒灭菌室、实验动物观察室等。

1.2 临床微生物室安全管理在标本接种和细菌分离鉴定室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和超净工作台。

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防止工作人员感染, 二是防止毒株散发出来污染社会环境。

2 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2.1 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本系统结合了自动化、电脑化及先进的鉴定和药敏系统, 快速、准确。

常见使用的有vitek 系列、microscan 系列、bdphoenixtm 等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半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

2.2 血培养系统能快速检测血液、脑脊液、胸水及其他无菌体液中的细菌。

常见使用的有bactec9000 系列、vitac 系列、bact/a1ert 系统等。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能力,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抗生素已经变得无效,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及早检测和筛查细菌耐药性基因对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检测并分析细菌中的耐药性基因,以确定细菌是否对特定抗生素产生抗性。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耐药性基因。

首先,PCR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

PCR可以在体外扩增细菌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使其扩增成大量的复制物。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可以选择性地扩增目标基因,例如与某种抗生素抗性相关的基因。

一旦目标基因扩增得到足够的数量,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其次,PCR产物的测序是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可以获得目标基因的完整序列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某种基因是否与耐药性相关,以及其与已知耐药性基因的相似性。

测序数据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临床样本或细菌株中的基因变异,揭示耐药性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此外,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还可以运用微芯片技术,实现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

微芯片上涂覆了大量的特异性探针,用于捕获目标基因。

细菌样本中的DNA经过PCR扩增后,可以与微芯片上的探针发生特异性的杂交反应,从而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与否。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监测。

通过检测细菌中耐药性基因的存在与数量,可以判断某种细菌株是否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演变,及早发现和应对耐药性的出现。

其次,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鉴定技术发展历程

微生物鉴定技术发展历程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微生物室曾静博士2015.9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1674年。

是由充满好奇心的荷兰的布料商人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用一个经过他精心打磨的玻璃镜片去观察一滴湖水微生物学家Robert Hooke(1635-1703)成为第一个看到真菌的人。

在1665年,他发表了关于真菌的描述,他叫它们“微小的蘑菇”。

他对样本的描述非常精确,后来被确认为面包霉。

食品、化妆品等产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承上启下•微生物鉴定就是将微生物分类到“种”或者以下的过程;•“种”的定义: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种经常定义为:具有杂交繁殖能力并产生后代的一大群生物有机体。

•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微生物鉴定主要是判断该种菌是不是目标的致病菌,个别时候也需要判断新发现的菌是什么菌,其中后者需要做的实验更加完善,需要多种方法的相互参考、印证才能确定。

•目前鉴定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强调速度快,可以在数十秒内实现微生物的鉴定,以时间分型质谱为代表;二是强调分型能力,以各种基于DNA的鉴定技术为代表。

•选择哪种方式,应由工作中的需要入手。

微生物鉴定技术发展历程回顾——形态•用于微生物鉴定的形态学特征:•用于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基于手工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相对都比较繁琐,时间长,而且需要相对丰富的经验,操作无法完全标准,因而近年来被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逐步替代。

——全自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将生化反应有效整合,并浓缩于商业化的板卡上,方便了实验室进行微生物鉴定。

•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的优点:•生化反应数量多,商业化的板卡最多可集合45-46种生化反应;•实验操作标准化,节省大量人工;•鉴定速度快,采用边孵育边检测的实时动态检测模式,一般3-4个小时即可出结果。

•目前,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已作为实验室的日常鉴定手段。

•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于畜禽养殖业,耐药性微生物不可避免地产生,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耐药性病原菌株种类多、增长快;•耐药基因又可随细菌繁殖垂直传代,并且具有耐药因子的细菌可通过环境、饲料、肥料和食品等环节在动植物、微生物和人之间传播,进入食物链和流通环节的耐药性病原菌,将使消费者承担更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集合医学卫生、食品安全和农业领域的资源,开展了“耐药性致病菌”的监测与研究工作,例如:美国NARMS 网、欧盟EARSS网、亚洲耐药性致病菌监测网ANSORP;还有许多国家正在策划对进口动物产品进行耐药性微生物的检关国家采取SPS协议措施,设置动物产品进口的限制•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都具备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的功能,可以在进行微生物鉴定的同时,得到微生物耐药的信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对微量稀释法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微量稀释法中抗生素的浓度应为倍比稀释,如2、4、8、16等浓度设置,这样测得的MIC 值(最小抑菌浓度),才能与CLSI 的规定的抗生素折点、耐药/中介/敏感(S/I/R )等结果进行比较。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病原体鉴定与检测方法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病原体鉴定与检测方法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病原体鉴定与检测方法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及其活动的一切规律,包括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殖方式以及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等。

微生物学在医学检验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病原体的鉴定与检测。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病原体的鉴定与检测方法。

一、细菌的鉴定与检测方法细菌是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鉴定与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生物化学测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通过将样品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形态、菌落特征以及生理代谢等,进而进行鉴定。

2. 生物化学测试生物化学测试是通过检测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的生化反应,从而进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化学测试包括氧需求量试验、酶活性测试、碳源利用能力测试等。

3.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用于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常见的试验方法有纸片法、稀释法和电化学法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4.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来确定细菌感染的方法。

包括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感染。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高效的细菌鉴定与检测方法。

包括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细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种类及其数量。

二、病毒的鉴定与检测方法病毒是一类微生物,其鉴定与检测方法相对复杂,常见的方法包括免疫学检测、核酸检测、电镜观察等。

1.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或抗原来确定病毒感染的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病毒进行快速检测,但对检测样本的要求较高。

2.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常用的病毒鉴定与检测方法,通过提取病毒核酸,利用PCR技术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方法进行扩增和检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各国纷纷建立了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

在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

通过与各级医院、疾控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监测网络,能够及时获取各地区不同细菌菌株的耐药性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开展了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我们开展了耐药性监测工作,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对常见的耐药细菌菌株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细菌耐药性的新趋势和变化,为调整临床用药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探索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和防控对策,为应对细菌耐药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株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的抗性。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使得细菌不再对抗生素敏感;二是外源性基因的传递,使得细菌获得了耐药基因。

早期的抗生素开发方式与药物靶点有关,致使细菌研发出相关抗药性。

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导致耐药性问题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1.细菌耐药的监测:通过采集临床标本中的细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然后进行药敏试验,测试其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耐药基因的检测:通过PCR等方法,检测细菌中存在的耐药基因,包括耐药突变基因和外源性耐药基因。

这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耐药基因的传播和演化规律,为制定抗菌药物研发和耐药性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细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能够揭示细菌间的遗传关系、传播途径和耐药性传播的动态过程。

这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以及不同病室中的细菌耐药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耐药性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监测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用于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和不必要的耐药性增加。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多个层面的合作。

首先,需要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参与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其次,需要政府和相关政策制定者加强监测分析的组织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及措施;此外,还需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和分析开展科学研究,为耐药性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细菌耐药监测分析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耐药性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1993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变化趋势

1993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变化趋势
感 染化 疗 大 会 ) 19 :98年 7月 一19 99年 6月 全 国 1 3 家 医院分离 出 的大 肠 埃 希 菌 , 均 耐 环丙 沙 星 5 . 平 8 7 , 氧 氟 沙 星 6 .% , 司 巴沙 星 6 .% , 曲 % 耐 03 耐 56 耐
- -
9 9 9
_
酶 变化趋 势 , 它是 大 肠埃 希 菌 对 头 孢类 抗 生 素 产生
耐药 的主要原 因 。
喹 诺酮 类 抗 生素 具 有 口服 吸 收 好 、 织 穿透 力 组
强、 抗菌谱广、 过敏反应少等优点 , 近来临床应用越 来越普遍 。最近尤其在我国, 人们发现大肠埃希菌 等细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 长。李家泰等报道(0o 20 年昆明全 国细菌耐药与抗
于肠杆菌科的克雷伯菌一样 , 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 谱 内酰胺酶的问题 日益严重 , 自从 1 9 9 年我院开 9 始监测超广谱 内酰胺酶以来 , 产超广谱 内酰胺
酶 的大肠埃 希菌 已从 1%上 升为 3 %( 炎克 雷伯 4 4 肺 菌从 1%上 升为 2 %)见 图 1 5 9 , 。
维普资讯

。-—

6 6 ・— 7 。 - —
Oa a a , v 2o7 Vl 1 No 5 i JL b Di辨 Ma ,0 。 0 1 . . n l
文章编 号 : 0 4 8 (0 70 —07 —0 1 7— 27 20 )5 66 2 0
20 00
- 一
2 0l 0

代沙星 6 .%, 74 值得注意的是后两种喹诺酮药物当 时尚未在我国开始使用 , 但其耐药率竟超过环丙沙 星, 究其 原 因只能 归于交叉 耐 药性 。从表 l 出 , 看 我

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加强消毒与隔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和防 控知识。
倡导合理用药
呼吁公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药和滥用药物。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减少感 染风险。
02 细菌耐药性现状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情况
细菌耐药性全球蔓延
耐药机制复杂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 重,多种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性,如产 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减少 药物摄入或增加药物排出等。
耐药菌种类增多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耐药菌种类 不断增多,部分细菌甚至对多种药物 产生耐药性。
基因水平转移
细菌之间通过质粒等遗传物质交换耐药基因。
适应性进化
细菌在抗生素压力下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耐药 性。
医疗环境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内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携带的耐药细菌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耐药细菌。
医疗废水排放
医院废水处理不当,导致耐药细菌传播到环境中。
04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国际组织与合作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推动细菌耐药性国际合作 方面的作用,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和项目。
信息共享与平台建设
概述在细菌耐药性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包括数 据库建设、信息交流机制等方面。
技术转让与援助
探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援助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细菌耐药性防控能力。

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摘要】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是一种可能对山羊健康构成威胁的细菌。

本文旨在通过对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探讨其对山羊养殖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方法和鉴定技术。

随后分析了其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并提出应对策略。

总结了本研究的启示和局限性,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山羊养殖业管理和健康保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山羊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福建山羊发生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关键词: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耐药机制、耐药性对策、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致病菌,主要感染山羊等反刍动物,引起溶血性疾病。

该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动物健康与养殖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和耐药机制,可以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目前,关于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了解也尚不够充分。

本文旨在对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进行系统性研究,为预防和控制该致病菌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研究,有望揭示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耐药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以揭示其对福建山羊健康和养殖业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方法,确立有效的分离技术;2.探索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鉴定技术,明确其特征和鉴别方法;3. 分析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4. 提出对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耐药性对策,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对于指导临床精确用药和及时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仍以表型检测方法为主,主要包括:传统手工鉴定与药敏实验方法、自动化药敏鉴定系统。

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满足临床的部分需要,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检测时间较长和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等。

因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快速细菌鉴定和(或)耐药检测技术,例如基于PCR技术和DNA探针杂交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快速而准确,一般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

1传统方法在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临床手工细菌鉴定和细菌药敏实验,是临床上尤其在中小医院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细菌鉴定主要是根据细菌对生化物质的代谢特点进行,药敏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常规实验室使用较普遍)和抗生素稀释法(MIC法)等。

这些方法的特点是方便、易操作,成本低,而且灵活性强,测定的细菌和药物可灵活选择。

其缺点是操作烦琐、经验依赖性强、报告结果慢,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使用自动化药敏和鉴定系统,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包括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的发展方向。

最有代表性的是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可同时完成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

该套系统的检测卡片分为14种,每一种鉴定卡片含有25种以上的生化反应指标,基本与常规检测鉴定相同。

此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鉴定范围广,受人为的影响小,可靠性高。

但它仍需要细菌培养的步骤,准确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其耗材价格较为昂贵。

使用这类仪器的主要是三级甲等以上的大型医院。

在细菌快速鉴定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mini-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其原理是应用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对细菌进行鉴定,以荧光为标记,进行自动化检测。

其最大优点是速度快,可以在40min内快速鉴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李斯特菌,空肠弯曲杆菌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但检测指标过少,主要限于这几种菌,而且也不能进行药敏实验。

目前,微生物鉴定技术中除了少数医院使用半自动、全自动的细菌鉴定仪外,大多数医院主要还是使用常规鉴定技术进行细菌菌种的鉴定。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种属鉴定中的应用采用与系统发育学相关的基因实现对细菌血清型的分型,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利用基因检测方法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所涉及的基因包括细菌16srRNA基因或5SrRNA序列、HSP基因家族、gyrB基因以及细菌特异基因等。

2.1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类依据的原因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对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在目前应用较多,也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

在细菌分类学著作中,如《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越来越倾向于选择16S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类的依据。

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2.1.1rRNA存在于所有生物中,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

16SrRNA基因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

2.1.216SrRNA最能反映细菌间的亲缘关系。

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又含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发展文章编号:1672-3384(2006)-04-0039-06【作者】杨华为蒋迪王璨赵传赞高华方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2206)【中图分类号】R915【文献标识码】B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能够衡量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原核生物。

2.1.316S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5SrRNA约120bp,信息量太小;23SrRNA约2900bp,信息量大,但分析工作量太大,不利于实际操作;16SrRNA,约1540bp,信息量足够,分析工作量适中。

2.216SrRNA用于临床细菌鉴定的意义2.2.1菌种鉴定结果更加准确。

利用基因序列进行菌种的分析是一种直接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比利用理化性状分析菌种更准确。

在实际应用中,常规的细菌鉴定由于菌株的极易变异性,或某个具有鉴别意义的生化性状丢失,常会出现争议性的结果。

2.2.2利用基因鉴定比常规方法更灵敏,特别是当标本中细菌数目少或难以培养时,只能通过用16SrRNA基因扩增后进行序列分析。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细菌基因组序列逐渐清楚,对细菌体内所含基因也逐渐了解,因此利用细菌的特异基因进行菌种鉴定就成为可能。

目前在临床微生物研究中常常会用到特异基因对菌种鉴定,特别是当细菌菌种间通过16SrRNA基因不易区分时。

2.316SrRNA基因在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DNA芯片具有灵敏度高和检测通量高的特点,已经广泛用于微生物的检测。

Wang等[1]建立了一个寡核苷酸芯片来检测人类粪便中的肠道细菌,该芯片采用了20个主要的人类肠道细菌菌种的16SrRNA序列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的20个肠道菌包括: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脆弱拟杆菌、梭状梭菌、普氏梭杆菌、白色瘤胃球菌、长双岐杆菌、青春期双岐杆菌、婴儿双岐杆菌、产气真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屎肠球菌等。

除了使用16SrRNA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外,也有报道使用另外具有细菌种属特征的基因,如23SrRNA基因。

Anthony等[2]利用通用引物扩增细菌23SrRNA的可变区,产物与寡核苷酸芯片杂交,进行细菌菌种鉴定。

可以检测血培养中常见的30多种细菌。

另外,由于一些不常见肠球菌菌种的生化反应特征很少,通过常规生化实验难以鉴定,因此可以利用PCR等分子方法实现对肠球菌进行准确地鉴定到菌种。

Gregory等[3]利用16SrRNA和23SrRNA基因之间的间区序列(intergenicspacer,ITS)作为PCR的靶基因,建立了一套PCR辅用酶切图谱的方法,对肠球菌属的多个种做了准确的鉴定。

除了使用16SrRNA和23SrRNA基因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外,gyrB基因也是选择较多的基因之一。

Stina等[4]构建了寡核苷酸玻璃芯片,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的诊断。

探针序列来自呼吸道病原菌的编码拓扑酶GyrB和ParE基因的变异区域。

检测的细菌种类有:白喉棒状杆菌、坏疽梭杆菌、嗜血流感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肺炎支原体、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等。

检测的临床标本包括中耳流出物和咽拭子标本。

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中耳流出物标本,检测嗜血流感杆菌、卡他摩拉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分别为96%(培养法93%),73%(培养法为93%)和100%(培养法为78%);咽拭子标本与口腔其他常见菌没有交叉反应;化脓链球的敏感性为93%(培养法80%)。

特异基因也常用于细菌的鉴定。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临床最常见的肠球菌,传统的生化方法能够鉴定出粪肠球菌,但却不能区分屎肠球菌和某些新发现的肠球菌菌种,这时通过PCR方法扩增屎肠球菌特异靶基因片段,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鉴别屎肠球菌[5]。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耐药性检测,其中一些方法利用编码耐药性的基因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已经被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认可。

与传统的药敏实验方法比较,基因方法有可能提供更加快速和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6],原因如下:①首先基因方法能够直接用于检测临床标本而无需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

②由于前者检测基因型,而传统方法检测的是人为的体外条件下基因型的表达型,显而易见,基因型方法用于检测药敏更加合理。

这样风险更低,尤其当遇到临床危重感染如脑膜炎、菌血症或者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的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等感染时更是这样。

③对某些生长缓慢的细菌,基因型方法远快于传统法得到结果。

④某些细菌体外无法培养,只能用基因法检测。

⑤由于基因法不需要对细菌进行繁殖,因而也降低了致病菌的生物危害风险。

但是目前基因方法仍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原因主要有2点:①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②仅仅少部分基因方法经过了全面的临床实验验证。

未来随着更多耐药机制的阐明和更多临床资料的积累,基因方法有望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临床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细菌耐药性状与细菌体内的基因有直接的联系。

如革兰氏阴性菌中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多与细菌体内的一些耐药基因的出现或基因突变有关。

在中国由于头孢噻肟的频繁使用,使得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检出最多的ESBL酶便是头孢噻肟水解酶CTX-M,它由ctx-m基因编码,直接导致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噻肟的耐药性。

目前在国际上研究较多的还有shv、tem等基因突变形成的其他超广谱酶,导致细菌对其他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对于耐甲氧西林的MRSA或者MRCNS菌株,研究已经表明耐药性状与细菌体内的mecA基因有直接的关系。

主要耐药机制是由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介导,该基因编码一种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降低的膜蛋白PBP2a,从而产生耐药性。

mecA位于染色体上,可在转座子作用下插入其他染色体或质粒中,使耐药性得以传播。

在临床药敏实验中通过检测mecA基因的有无来确定葡萄球菌是否为MRSA或者MRCNS菌株已经成为临床检验中的“金标准”方法。

研究发现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耐药主要与细菌体内的ermA、ermB、ermC、msrA基因有关(NCCLS,2004)。

下面主要以临床革兰阳性球菌为例,具体介绍各类常用分子技术在细菌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3.1单重PCR方法在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PCR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分子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致病菌、动物感染和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上。

目前在细菌耐药检测方面的应用很多,例如用于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的检测。

由于mecA基因在菌株中总是异质性表达,不是所有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菌株都能够通过标准的表型方法检测出来。

尤其在CNS中,这种异质性表达更加显著。

因此临床检测中直接检测葡萄球菌中介导甲氧西林耐药的mecA基因对监测耐药结果更准确。

与药敏实验的表型方法如肉汤微量稀释MIC、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筛选法比较,PCR(扩增mecA)阳性率更高(JeongJ等[7])。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时,以PCR为对照,表型方法中与PCR的符合率可以达到100%;检测CNS的甲氧西林耐药时,表皮葡萄球菌等其他CNS菌株表型方法与基因型的符合率只有92.1%。

因此现有方法中,PCR检测甲氧西林耐药性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传统药敏实验。

单重PCR方法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检测的指标过于单一。

3.2直接用DNA探针检测耐药基因检测临床菌株标本除了使用单重PCR方法外,还可以使用DNA探针技术,如化学发光标记探针、bDNA探针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