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菩萨蛮》教案《卜算子》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一词,该词出自教材第四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知识、词的意境和韵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及韵律美。
2. 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词中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特点、韵律分析以及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b. 邀请学生分享听音乐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作者背景及词牌介绍a. 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3. 诗词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
b.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山水、花草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c. 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离恨”、“相思”等,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宋词。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菩萨蛮》相关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词牌特点c. 意象解析d. 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宋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菩萨蛮》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词本身,还应涉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情境以及词牌的历史渊源。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94
《菩萨蛮》教案芜湖县一中崔文婕一、教学目标:1“因气求声,吟咏诗韵”,学会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3.学习这首词刻画人物的艺术技巧。
4 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学会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
⑵.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⑴.深入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⑵.学会感悟诗词的“美”。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姚贝娜演唱歌曲《菩萨蛮》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提问:这首词美在何处?(学生在大声自由朗读后进行讨论)明确:视觉之美听觉之美(三)再读课文,析形象1提问: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后明确)明确:写一闺中女子晨起梳妆过程。
2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是从词中何处看出的?学生边看文中注解边小声诵读明确:这是一位美丽而娇慵的少妇。
(重点分析“小山”、“金”“鬓云”、“香腮雪”、“蛾眉”、“花面”、“懒起”、“梳洗迟”等关键词。
在分析过程中总结艺术手法。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1提问:这位女子的心情如何?你又从何处得知?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明确:惆怅、抑郁、满怀幽怨。
(重点分析“懒”与“迟”这两个形容词。
)2提问:如此美人,为何惆怅?(在词中寻找答案)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明确:⑴花——青春易逝⑵鹧鸪——深闺寂寞(五)知人论世,究创因提问:温庭筠为何写下这首闺怨词?(出示PPT,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事迹)明确:理解一:抒怀才不遇之感。
理解二:代人创作,便于歌唱。
六课堂小结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诵读法”与“抓关键词”;总结本词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七)布置作业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板书设计:鉴赏方法诵读法艺术手法借代、比喻抓关键词肖像、动作描写(细节)反衬。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一词,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二章《唐宋词欣赏》第五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词牌的了解、作者简介、词的格律分析、意境解读以及艺术特色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格律分析,尤其是音韵美和结构美。
教学重点:词的意境解读和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感受音乐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引出《菩萨蛮》。
2. 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5分钟):讲解《菩萨蛮》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词有初步的了解。
3. 诗词朗读与欣赏(10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引导学生关注词的节奏和韵律。
4. 例题讲解(15分钟):对词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词的格律和结构。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菩萨蛮》,体验诗词创作的乐趣。
6. 意境解读与艺术特色探讨(15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词的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主要内容:作者及背景词的格律分析意境解读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
2. 答案示例:菩萨蛮·秋景枫叶红于二月花,碧空如水映晚霞。
寒露润秋色,西风送爽凉。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一夜好月照,千古共长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菩萨蛮》,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和诗词的魅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推荐其他优秀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 专题七 菩萨蛮教案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板书
作业
背诵全诗
教后札记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三、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唐诗三百首》中的《菩萨蛮》。
该诗是唐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诗歌艺术风格。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重点:背诵诗文和分析诗人的艺术风格。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板书设计。
2. 诗歌解析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诗,引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菩萨蛮》的好奇心。
二、诗句学习(15分钟)1. 逐句解析《菩萨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诗歌欣赏(10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风格。
2.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想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菩萨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句,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菩萨蛮》的诗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1. 《菩萨蛮》诗句2. 诗人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3.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析《菩萨蛮》这首诗歌,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对诗句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感悟。
通过背诵和默写,学生对诗句的记忆也得到了巩固。
然而,在解析比喻和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以及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菩萨蛮》这首词,感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法:分析《菩萨蛮》这首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词中的情感和美感。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菩萨蛮》这首词的主题和意义,以及词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文学形式吗?(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3)介绍词这种文学形式: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长短不一,因此又被称为长短句。
词的内容通常是描写自然风光、人物情感、社会生活等方面的。
2. 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唐宋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诗中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以及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特点,讲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情感。
3. 诗句解析:a. 解析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和寓意。
b. 解析下阕:“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分析作者通过诗句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作者简介c. 诗句解析d.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中的作用。
b. 仿写一首以《菩萨蛮》为词牌的古诗词。
2. 答案:a. 意象作用:表达作者的情感,营造诗歌氛围。
b. 示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诗句解析部分;2. 教学目标的诗句鉴赏能力和情感把握;3. 教学难点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诗句解析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仿写古诗词;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阅读推荐和创作风格了解。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案 《菩萨蛮》教案《卜算子》
词二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词作营造的意境美,提高对词作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品营造的江南景之意境美。
三、教学设想: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感知词作的内涵和意境美;词作较为简短,但不能简单化处理,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师生共同详细欣赏《菩萨蛮》,《卜算子》以学生自我欣赏为主。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五、教学时间:一课时板书:景:水碧美生活:画船听雨留恋人:似月思乡(意境美):惜送君:惜别(祝福友人)品味意境:诗词教学不可或缺之义——《词二首》教学反思余奎在《词二首》的公开展示课上,我制定了“初步感受词作的意境美”的教学目标,并将之作为教学的难点。
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没能有效达成;也有老师认为“意境”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它涉及物象、意象等概念,不容易讲清楚,干脆去掉。
对这些意见,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一、对六年级的学生要不要讲词作的意境?笔者愚见,词作学习应包括理解词的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和感受词的意境等三个层面。
这三个方面步步推进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对词作学习都是不完整的。
学生作为有情感的个体,其感受力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的量的积累,也有对词作更深层次感受的基础和潜在要求。
二、关于意境,应讲到什么程度?上课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菩萨蛮》中词人营造了美妙的意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所谓意境,王国维先生说: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4第1版,孙家富、张广明等编)我将意境理解为“韵味”。
你看,那水、蓝天、画船、雨,还有那垆边沽酒的女子,构成了美丽的意境。
——碧绿的水烟雾迷蒙,荡漾着一只小船,船上画着精美的图案,人躺在小船里,听着那雨嘀嗒嘀嗒地敲打在船篷上,滴落在水面上。
不远处的酒楼里,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当垆沽酒。
《菩萨蛮》教案设计
《菩萨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词》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词的背景、词的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词本身的内容解析。
重点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词牌格律、用词特点及意境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菩萨蛮》的文学背景,掌握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的格律、用词和意境。
3.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格律的理解,如音韵、平仄等;用词特点的分析。
教学重点:李清照的创作背景,词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菩萨蛮》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创作时代。
3.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的内容,分析词牌格律、用词特点及意境。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吟诵《菩萨蛮》,体会词的韵律美。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菩萨蛮》的鉴赏题,指导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首类似的诗词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作者:李清照3. 背景介绍:唐五代词,词牌格律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5. 意境分析:形象、情感、氛围6. 鉴赏方法:格律、用词、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境美,结合词句进行阐述。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解析2. 教学目标的确立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解析《菩萨蛮》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词牌格律独特,用词精妙,意境深远。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自主赏析《菩萨蛮》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1.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教学手段: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检测背诵,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美丽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
大家都学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可以联系课后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作家作品】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关于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7
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菩萨蛮》中通过外貌、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初步感受花间词绮丽婉媚的风格特点。
一、导入(播放歌曲)(2分钟)大家听到的是《甄嬛传》的插曲《菩萨蛮》,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把我们带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它的作者是:温庭筠。
花间词派的重要诗人。
在此之前,词就是酒席宴上歌女们唱的小曲儿。
温庭筠为代表的文人的加入,为词带来了新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这首《菩萨蛮》的学习,赏析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花间词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女子形象)(10分钟)1.齐读。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的内容。
2.提问1:(投影两幅图片)如果按照词的内容来选一幅插图的话,哪一幅更好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可能的回答:(1)打扮行为:梳洗打扮的过程;(2)衣着:奢华慵懒的女子;(3)环境:室内,室外小结: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示:什么事,什么人)晨起梳妆的美丽慵懒的贵族女子形象。
提问2:词中如何描绘女子的美貌?用了哪些手法?鬓如云,腮如雪(比喻);香气迷人(视觉,嗅觉);表现头发蓬松,脸颊洁白晶莹。
欲度:(比较“盖”:动感;乌黑的鬓发轻轻地遮盖在脸颊上,透过乌黑蓬松的发丝,隐约能见到晶莹剔透的肌肤,嗅到芬芳的气息,展现女子的天生丽质)*诵读指导:让我们试着把我们对女子的美的感受读出来。
读得越好,说明理解得越到位。
(诵读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第一组读)(动态读得轻快,静态描绘读得缓慢)小山重叠,读得平缓一些,开篇营造氛围。
金明灭,读的短促一些,体现动感,把主人公唤醒。
(最美的描述体现在哪几个字上?香腮雪)鬓云(轻柔),欲度(快速,体现动感),香腮雪(缓慢,留下想象和感受的空间)(板书鬓云,香腮雪美丽)这是对女子外貌的描绘。
下面来看看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三细节赏析:(分析动作描绘)(2021)1.自读诗句:词中描绘女子晨起梳洗,用了哪些动词?按动作的先后排序:(2’)懒起——梳洗——弄妆(画眉)——照镜(簪花)——(穿衣)刚才对女子容貌的描绘,都在晨起之前,是女子的素颜,看出她天生丽质。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宋词欣赏》第二节《婉约派词人及其作品》。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牌介绍、作者介绍、词的内容解析以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生平。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菩萨蛮》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的内容解析、艺术特色分析。
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入词中的意象。
2. 讲解:介绍《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作者生平,分析词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3. 例题讲解:选取词中的一句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词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词牌介绍作者生平词的内容解析艺术特色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菩萨蛮》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或一幅画,表达你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表达出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婉约派词人的作品,提高对宋词的欣赏水平。
组织一次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中意象的解读2. 情感的把握3. 作业设计一、词中意象的解读1. 意象的象征意义:如“东风”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生机与希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暗示着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2. 意象的描绘手法:词人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意象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3. 意象与情感的关系:词人通过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说课稿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介《菩萨蛮》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篇词作,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李清照。
该词共有十二首,以妇人怀念未归的丈夫为主题,表达了深情与忧思之情。
2. 教学目标•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分析《菩萨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并欣赏《菩萨蛮》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了解《菩萨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并欣赏《菩萨蛮》的意境和美感。
4. 教学难点•分析《菩萨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词的原文并播放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菩萨蛮》的内容和意境。
同时,利用多媒体呈现与词相关的图片或音乐,以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2. 互动式教学法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中的句子结构、词语运用和表达手法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造性思维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在欣赏《菩萨蛮》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设计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以《菩萨蛮》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说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演奏的《菩萨蛮》曲目,为学生创造一种优美的氛围,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 诗词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影响,并分析《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所在。
3. 鉴赏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逐首讲解《菩萨蛮》中每一首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词句的用意、描写手法和韵律优美之处,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4. 分组探究词的意境和美感将学生分为小组,由每组选取一首《菩萨蛮》进行深度分析,探讨该首词的意境和美感来源。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独到见解,并相互交流和辩论。
5.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参考《菩萨蛮》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类似的词作。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修》精品课件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
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 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 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 的闲适自在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 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 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诗句第9赏章 析扩声系统调音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
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 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
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
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 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 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 郁结的苦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 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 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 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9章 扩声风
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 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 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
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 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 丽。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 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 的生活情趣。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菩萨蛮》《卜算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词二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词作营造的意境美,提高对词作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品营造的江南春景之意境美。
三、教学设想: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感知词作的内涵和意境美;词作较为简短,但不能简单化处理,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师生共同详细欣赏《菩萨蛮》,《卜算子》以学生自我欣赏为主。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五、教学时间:一课时板书:景:春水碧美生活:画船听雨留恋人:似月思乡(意境美)春:惜春送君:惜别(祝福友人)品味意境:诗词教学不可或缺之义——《词二首》教学反思余奎在《词二首》的公开展示课上,我制定了“初步感受词作的意境美”的教学目标,并将之作为教学的难点。
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没能有效达成;也有老师认为“意境”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它涉及物象、意象等概念,不容易讲清楚,干脆去掉。
对这些意见,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一、对六年级的学生要不要讲词作的意境?笔者愚见,词作学习应包括理解词的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和感受词的意境等三个层面。
这三个方面步步推进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对词作学习都是不完整的。
学生作为有情感的个体,其感受力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的量的积累,也有对词作更深层次感受的基础和潜在要求。
二、关于意境,应讲到什么程度?上课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菩萨蛮》中词人营造了美妙的意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所谓意境,王国维先生说: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4第1版,孙家富、张广明等编)我将意境理解为“韵味”。
你看,那春水、蓝天、画船、春雨,还有那垆边沽酒的女子,构成了美丽的意境。
——碧绿的春水烟雾迷蒙,荡漾着一只小船,船上画着精美的图案,人躺在小船里,听着那春雨嘀嗒嘀嗒地敲打在船篷上,滴落在水面上。
不远处的酒楼里,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当垆沽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二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词作营造的意境美,提高对词作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品营造的江南春景之意境美。
三、教学设想: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感知词作的内涵和意境美;词作较为简短,但不能简单化处理,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师生共同详细欣赏《菩萨蛮》,《卜算子》以学生自我欣赏为主。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
景:春水碧
美生活:画船听雨留恋人:似月思乡
(意境美)
春:惜春
送
君:惜别(祝福友人)
品味意境:诗词教学不可或缺之义
——《词二首》教学反思
余奎
在《词二首》的公开展示课上,我制定了“初步感受词作的意境美”的教学目标,并将之作为教学的难点。
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没能有效达成;也有老师认为“意境”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它涉及物象、意象等概念,不容易讲清楚,干脆去掉。
对这些意见,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一、对六年级的学生要不要讲词作的意境?
笔者愚见,词作学习应包括理解词的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和感受词的意境等三个层面。
这三个方面步步推进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对词作学习都是不完整的。
学生作为有情感的个体,其感受力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的量的积累,也有对词作更深层次感受的基础和潜在要求。
二、关于意境,应讲到什么程度?
上课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菩萨蛮》中词人营造了美妙的意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所谓意境,王国维先生说: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4第1版,孙家富、张广明等编)我将意境理解为“韵味”。
你看,那春水、蓝天、画船、春雨,还有那垆边沽酒的女子,构成了美丽的意境。
——碧绿的春水烟雾迷蒙,荡漾着一只小船,船上画着精美的图案,人躺在小船里,听着那春雨嘀嗒嘀嗒地敲打在船篷上,滴落在水面上。
不远处的酒楼里,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当垆沽酒。
这意境多美呀。
有老师认为这并没有真正讲意境,讲意境应该讲意象,这样讲没讲透。
另有老师认为,上面那段欣赏性文字不是对词作意境美的感受,只是停留在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层面,其实是一种重复。
内容理解和意境感受是怎样的关系?内容理解和意境感受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理解是前提,意境感受是建立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
内容理解是“语语明白如画”,意境是“言外有无穷之意。
”内容理解只是懂了词作写了什么,感受意境却是感受内容背后的言外之意。
它们有着层次上的差异。
三、要不要涉及物象、意象、意境等概念的抽象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