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采课程设计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完美版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完美版

目录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 (2)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2)1.1.2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3)1.2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的确定 (3)1.2.3开采深度的确定 (3)1.2.2最小底宽 (3)1.2.3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4)1.2.4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4)1.2.6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4)2、露天开拓方法设计 (5)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5)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5)2.2.2 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5)2.3.1出入沟的布置 (5)3、露天矿主要开采工艺设计 (6)3.1穿孔工作 (6)3.1.1穿孔设备选择 (6)3.1.2穿孔设备数量计算 (6)3.2爆破工作 (7)3.2.1爆破材料 (8)3.2.2爆破方法选择 (8)3.2.3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 (8)3.2.4爆破参数的确定 (8)3.2.5装药、填塞、起爆方法 (10)3.2.6爆破网路设计 (11)3.2.7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12)3.3采装工作 (13)3.3.1 电铲及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13)3.3.2挖掘机数量确定 (13)3.4采装工作面参数及工作平盘的配线方式 (14)3.4.1台阶高度 (14)3.4.2采区长度 (14)3.4.3采掘带宽度bc (14)3.4.4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及工作平盘宽度 (15)3.4.5平盘配线方式 (15)参考文献 (15)1、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因素1.1.1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要保证露天采场内采出的矿石有盈利,即采用的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2).要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把较多的矿石圈定在露天开采境界内,发挥露天开采的优越性;(3).所圈定的露天采矿场的帮坡应等于露天边坡稳定所允许的角度,以保证露天采矿场的安全生产;(4).用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的露天开采范围很大,服务年限太长时,应按矿山一般服务年限确定初期露天开采的深度;(5).下列情况可适当扩大露天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后,境界外余下的工业矿量不多,经济上不宜再用地下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性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量大,矿石和围岩有自燃危险等,在安全上和技术上不适合于地下开采;(6).下列情况可适当缩小露天开采境界开采境界边缘附近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河流和铁路干线等需要保护或难于迁移至露天采场影响范围之外;(7).当矿体极不规则,沿倾向厚度变化大,矿体上部覆盖层较厚或地形复杂(如境界内有孤立山头等)时,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初步确定境界后,再用平均剥采比进行校核;(8).如果基建剥离量大,初期生产剥采比大,则需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用露天或地下开采;(9).对于特厚的剥采比很小的矿床,有时要根据勘探程度及服务年限确定露天开采境界,而不应该按境界剥采比确定开采境界。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1.设计任务金属矿床露天开采毕业设计是在学生获得《爆破工程》、《采掘机械》、、《矿山岩体力学》、《矿山安全与环保》和《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等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并完成矿山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根据矿山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露天开采方案设计具体内容:①能进行开采方式选择并进行简单的论证;②确定矿山生产能力并能进行验算;③确定采场边坡参数;④经济合理剥采比及采深的确定;⑤境界的确定及境界内资源量估算;⑥穿孔爆破、铲装运输与排土等开采工艺设计;⑦设备选型;⑧开拓方式选择与比较;⑨总图优化布置;⑩劳动定员;其它,包括基建工程及采剥计划,矿山安全与环保,安全措施等。

2)提交设计说明书及图纸设计最终提交成果为设计说明书及图纸,说明书应反映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及设计最终结果,图纸应包括总平面布置图、开采终了平面图、基建终了平面图以及开采终了及基建终了纵横剖面图等。

2.设计注意事项课程题目来源于实际矿山资料,整个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负责答疑,检查设计进度,核定补充条件。

本毕业设计由图纸、图表、说明书组成。

图纸、图表是本次设计的主要组成部份,图纸用AutoCAD绘制,要求正确整洁,比例恰当,标清各部分尺寸及规格。

设计说明书包括文字叙述、计算、表格和必要的简图,说明书文字叙述要求简单明了,力戒烦锁。

毕业设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课外与课内时间按质按量完成,设计时间为四周(120学时)。

成绩的评定除按本大纲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学生对本次设计的态度。

3.设计主要内容与设计方法提示3.1开采方式选择根据矿山提供的地质资料,尤其是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床的开采方式。

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包括:1.地形地质条件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3.矿体赋存条件确定矿床的开采方式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1.矿床上部宜用露天开采,下部宜用地下开采。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

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掌握露天采矿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关技术要求。

2. 学生能够描述露天采矿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及其功能,并了解其操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露天采矿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了解环境保护在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露天采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设计简单的露天采矿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够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基本的露天采矿设计与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采矿工程职业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在采矿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设计与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露天采矿基本原理:包括露天采矿的定义、分类及其适用条件,介绍露天采矿与地下采矿的差别和联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露天采矿概述2. 露天采矿工艺流程:详细讲解露天采矿的各个阶段,如勘探、剥离、开采、运输、破碎和尾矿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露天采矿工艺流程3. 露天采矿机械设备:介绍常用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爆破设备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露天采矿机械设备4. 露天采矿设计与优化:学习露天采矿的设计方法,包括采矿方案的制定、生产计划与调度,以及优化策略。

露采课程设计说明书20111061

露采课程设计说明书20111061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露采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 涪陵区荔枝办事处小溪村水泥用石灰岩开采设计2014年12月15日学院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班级 采矿1103 学生姓名 胡志雄 学 号 20111061 指导教师李 萍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设计任务与内容·1.2 原始资料1.3设计要求第二章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6)2.1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原则2.2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主要因素2.3 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的确定2.3.1 最低开采深度2.3.2 最小底宽2.3.3 初定最终边坡角2.3.4 露天开采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的验算2.3.5 确定底部周界2.3.6 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的确定2.3.7 绘制终了平面图第三章穿孔爆破 (11)3.1穿孔工作3.1.1 穿孔设备数量3.1.2 穿孔设备的选型3.2爆破工作3.2.1 爆破材料3.2.2 爆破方法的选择3.2.3 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3.2.4 爆破及孔网参数的确定3.2.5 装药、填塞及起爆方法3.2.6 爆破网路设计3.2.7 一次爆破量的确定第四章采装工艺 (17)4.1采装工艺基本原理4.2采装设备的选型4.3采装设备的数量确定第五章露天矿床开拓运输方式 (19)5.1矿山运输设备及其数量5.1.1 运输设备的选型5.1.2 运输设备数量的确定5.2矿山运输路线参数设计5.2.1 平曲线半径5.2.2 停车/会车视距5.2.3 道路宽度计算第六章排岩工作 (22)6.1概述参考文献 (22)第一章、总论1.1、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题目:涪陵区荔枝办事处小溪村水泥用石灰岩开采初步设计依据所给矿山地质资料、地质地形图及勘探线剖面图,确定露天矿开采的运输方式、设备型号和数量、台阶组成要素、最终边坡角大小,露天矿开采境界,并绘制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

已知条件:1、矿床地质勘探线剖面图0、A、B、C、D、E、F勘探线;2、矿床设计最低开采深度为560m;3、设计范围为A、B、C、D勘探线;4、矿山生产能力为100万吨;5、n jh=0.5:1 m3/m3;6、物料(矿石、废石)平均运距为3.5km。

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矿山开采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 4.第1章总论............................................................. 4..1.1设计任务与内容..................................................... 4.1.2原始资料........................................................... 5.1.3设计要求.......................................................... 5..1.3.1设计后提交的文件................................................. 5.第2章矿床开拓运输方式................................................. 6.2.1矿床露天开拓的影响因素............................................ 6.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6.2.2.1选择开拓方案的原则............................................... 6.2.2.2矿床开拓方案的确定............................................... 7.2.3矿山运输设备及其数量.............................................. 7.2.3.1运输设备类型的选择.............................................. 7.2.3.2运输设备数量的确定.............................................. 7.2.4矿山运输线路参数设计.............................................. 8.2.4.1平曲线半径........................................................ & 2.4.2停车视距......................................................... 9.2.4.3会车视距 (10)2.4.4道路通过能力.................................................... 1.02.4.5道路宽度计算.................................................... 1.12.5 矿山运输能力1..1.第 3 章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1.3.1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1..13.2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1..23.3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主要程序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1. 33.3.1 开采深度的确定1..3.3.3.2 最小底宽1..4.3.3.3 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的确定1..53.3.4 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 1.73.3.5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1..83.3.6 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1..83.3.7 计算平均剥采比1..9.第4章穿孔爆破..................................................... 1..9.4.1 穿孔工作1..9.4.1.2 穿孔设备数量计算1..94.2 爆破工作2..1.4.2.1 爆破方法选择2..1.4.2.2 爆破材料2..1.4.2.3 钻孔形式和布孔方式2..24.2.4 爆破参数的确定2..2.4.2.5 装药、填塞、起爆方法2..54.2.6 爆破网路设计 ................................................... 2..6.4.2.7 一次爆破量的确定 ............................................... 2..6第5 章开采工艺....................................................................... 2..7.5.1 工作线布置及矿山开采程序........................................ 2..7 5.2 挖掘机选择及其数量 .............................................. 2..7 5.2.1 挖掘设备类型确定 ............................................... 2..7 5.2.2 挖掘机数量确定 ................................................. 2..8.5.3 采区长度与采区宽度的确定........................................ 2..9 5.3.1采区长度LC .............................................................................................. 2..9.5.3.2采掘带宽度B C ................................................................................................................................ 2..9 .第 6 章课程设计总结....................................................................... 2..9.参考文献....................................................................... 3...0.、八、,前言采矿工程专业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一次全面检验。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

采矿课程设计ii(露天部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了解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3.熟悉露天采矿的技术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露天采矿工程的特点和问题;2.能够运用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设计和优化;3.能够评估露天采矿工程的环境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露天采矿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

2.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包括露天采矿的工程流程和特点,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3.露天采矿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露天采矿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露天采矿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露天采矿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露天采矿案例,让学生掌握露天采矿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露天采矿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露天采矿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露天开采境界设计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露天开采境界设计

目录1.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 (1)2.选取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1)2.1选取台阶坡面角 (1)2.2确定台阶高度 (1)3.确定露天矿开采深度 (2)3.1地质横剖面上的图上的开采深度 (2)3.2确定最终开采深度 (6)4.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6)5. 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7)6. 绘制露天矿开采分层平面图 (7)7. 绘制露天矿最终开采境界横剖面图 (13)8. 绘制露天矿最终开采境界纵剖面图 (13)9. 境界内矿岩量表 (13)10. 采场设计参数表 (15)11.参考文献 (15)露天开采境界设计1.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汽车运输,并采用回返式调车方式,则其底宽为:()e b R B c c ++=5.02min min (1-1) 式中 B min —露天矿最小底宽,m ;R cmin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 ; b c —汽车宽度,m ;e —汽车距边坡的安全距离,m ,e 一般取1.0~1.5m 。

需要10t 的自卸汽车,由参考文献[2]查表,故选择型号QQ562汽车可得汽车参数如表1.1。

()m B 147.200.1547.25.08.72min =+⨯+⨯=故取最小底宽为22m ,本设计中爬坡能力选择10%。

2.选取露天矿最终边坡角2.1选取台阶坡面角由围岩性质上盘为闪长岩,ƒ=14~16;下盘为石英岩,ƒ=16~18,由参考文献[3]查表,选取上盘非工作台阶坡面角为75°,下盘工作台阶坡面角为75°。

2.2确定台阶高度需要150mm 潜孔钻机,由参考文献[2]查表,选择型号KQ150潜孔钻机,可得潜孔钻机参数如表2.1。

表2.1 150mm 潜孔钻机参数2.2。

对需穿爆松散的硬岩,阶段高度不超过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的1.25倍。

我国设计和生产的露天矿,小型矿山阶段高度一般为8~10m 。

大、中型矿山一般多为10~12m 。

在这里取台阶高度为10m 。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说明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说明

某石灰石矿露天开采课程设计目录1.设计目的及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范围 (2)2.设计内容 (2)2.1露天开采境界设计 (2)2.1.1矿区概况 (2)2.1.2矿床及矿石特征 (2)2.1.3水文地质 (4)2.1.4 开拓方式选择 (5)2.1.5 境界圈定 (6)2.2公路设计 (9)2.2.1定线 (9)2.2.2平面要素 (9)2.2.3纵断面要素 (9)3.小结 (10)1.设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过的露天矿开采设计知识,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培养和训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公路设计的初步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露天采矿和公路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初步掌握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公路工程设计方法、计算方法;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1.2设计要求1)按照经济合理的剥采比、矿岩性质,在地质勘探线横剖面图上初步确定开采深度。

2)在地质纵剖面图上调整露天矿底部位置,根据运输条件等圈定露天矿底部周界。

3)确定露天矿的边坡结构和边坡角。

要考虑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确定露天矿的最终边坡角后,还要根据边帮组成进行验算,并确定边坡细部结构:保安、清扫、运输平台尺寸。

按照保安、清扫、运输平台宽度和布置要求构成的边坡角,不能大于按稳定性要求确定的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但应尽量接近它。

4)确定露天矿的出入沟口位置,并完成采场外部运矿干线公路设计。

5)绘制露天矿终了平面图。

按照确定的露天矿底平面周界,从下向上依次绘制边坡线和平台。

然后布置开拓运输线路。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内容包括:设计要求、依据资料、露天矿境界圈定步骤、外部运矿干线公路设计步骤、相关参数分析计算。

1.3设计范围境界设计:垂直方向由地表至+22m标高,水平方向由矿体范围决定,即0#、4#及8#勘探线间的矿体。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我国矿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露天开采的主要工艺流程、设备及其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露天开采的工艺流程,并进行简单的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露天开采的相关资料。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环保要求的露天开采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露天开采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矿山行业的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开采、环保优先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矿山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露天开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兴趣,喜欢探究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露天开采基本概念与原理- 露天开采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露天开采的地质、地形条件及矿床评价- 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优缺点对比2. 露天开采工艺与设备- 露天开采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 露天开采设备的分类、功能及适用条件- 现代化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3. 露天开采环境管理与保护- 露天开采对土地、水资源、大气和生态的影响- 露天开采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露天开采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评价4. 露天开采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露天开采案例介绍- 案例中露天开采工艺、设备与环境管理的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露天开采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露天开采工艺与设备第三周:露天开采环境管理与保护第四周:露天开采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章的学习第二周:完成第二章的学习第三周:完成第三章的学习第四周:进行实践案例分析,总结课程内容教材章节:第一章:露天开采概述第二章:露天开采工艺与设备第三章:露天开采环境管理与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1. 总论1.1 课程设计概述1.1.1 课程设计题目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1.1.2 设计初始条件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1.2.1 设计依据⑴课程设计任务书⑵矿床地质资料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设计内容: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2. 纵剖面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3.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题目:某矿山露天采矿开拓方案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27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综合运用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对露天矿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学习其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开拓系统的设计过程、计算步骤、设计图纸绘制等内容,以及对相关设计手册的熟练运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内容: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结合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对矿山采矿境界进行圈定,计算矿床的经济合理剥采比、最小底宽、最终边坡角、台阶坡面角、采深,绘制底部周界,并根据选取的设备和计算的参数结果最终绘制采矿终了平面图、采场剖面图和采矿方法图。

设计原始条件: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矿石的特征等(详见设计指导书)。

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一份,一号图纸两张,二号图纸一张。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陈晓青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五、审核批准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目录******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1)1.绪论 (1)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1.2本次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1.3矿山地质概况主要内容 (2)2.采场境界的圈定 (2)2.1台阶构成要素的参数确定 (3)2.1.1台阶高度 (3)2.1.2台阶宽度 (3)2.1.3台阶坡面角 (3)2.2境界三要素的确定 (5)2.2.1最小底宽 (5)2.2.2最终边坡角 (6)2.2.3开采深度 (8)2.3圈定露天矿底部周界 (11)2.3.1各横剖面底部周界位置的确定 (11)2.3.2确定端帮位置 (11)2.3.3连成矿体底部周界 (13)2.4圈定结果 (13)3.矿床开拓 (14)3.1主要设备选择及主要参数 (14)3.2开拓方案 (16)4.开采程序说明 (17)4.1台阶形式 (17)4.2部分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1.绪论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尤其是最基本的境界圈定。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含图)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含图)

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含图)《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是该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明确露天开采境界剥采比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强化公路开拓设计的思路与设计步骤,加深对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境界设计、公路开拓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的相关概念、设计思路、设计过程。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某铁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给定其1:1000的地质横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

设台阶高度10米,从+900米高度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为16米。

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米,最小曲线半径R为15米,联接平台长min 40米,限制坡度10%。

台阶边坡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45?。

经济合理33剥采比6米/米。

三、课程设计过程1. 用横剖面线段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JJH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

122.在纵剖面图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

3.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以下用一张与平面图一样大的透明纸绘底部周界及境界图)。

由于未给出各水平分层平面图,底部周界在?线以西及?线以东均按该水平矿体水平厚度的一半估计其走向延续长度,以圈定两端的底部周界。

(如上图)34.按前述边坡角的限制,设计边坡组成及最终平台宽度。

45初步圈定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

(见终了平面图)选择出入口位置开拓运输系统,这里假设工业场地位于平面图图幅的左下方,标高+900米。

6选择出入口位置开拓运输系统,这里假设工业场地位于平面图图幅的左下方,标高+900米。

(见终了平面图)7.绘制终了平面图,并将境界投影到三个横剖面图上。

568计算布置了开拓运输系统后的最终边坡角。

顶底帮两端各算一个,共四个。

9.设计山坡部分的开拓运输系统。

在地形图上绘出公路中心线、转点、圆曲线起终点,计算并标出沿线各点高程。

(画在原图上或另用透明纸描)(见终了平面图)710计算矿岩量。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1)开采台阶的划分
(2)采剥工程初始位置的确定
(3)采剥工程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
(4)采剥工程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
(5)工作帮的构成及工作帮坡角。
开采程序和生产工艺系统以及开拓运输方式有密切联系。它往往会影响生产工艺系统和开拓运输方式的的选择与确定。
5.2
5.2.1台阶高度
(1)挖掘设备作业规格和条件
(以IV断面为例)假设底板帮坡角为27°,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1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2底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假设顶板帮坡角为32°,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3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4顶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3
露天开采境界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露天开采范围或空间轮廓。
50Km/h
最大爬坡能力
29%
轮距
前轮2382mm
后轮2070mm
汽车容积
11.4m³
5
5.1
露天矿的开采程序是指在开采境界内,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方式,即采剥工程的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以及工作帮的构成特征等。在一般情况下,开采程序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Q=47×1200×1.45×90÷10000=736万t
(2)计算境界内的服务年限
已知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境界内储量为736万t,所以服务年限A为:
A=695÷60=13年
(3)安全储备系数Fs确定
根据估算的服务年限和边坡的性质,对照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确定边坡安全储备系数,Fs应选择在1.2~1.3。
4.1.3
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的特点如前所述,结合本矿煤层硬度、倾角的特定条件,煤层开采推荐采用机动灵活的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

露天开采设计说明书全解

露天开采设计说明书全解

华北理工大学露天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矿业工程学院专业:采矿工程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陈超张亚宾目录1.矿区概况-------------------------------------------------------3 1.1位置与交通------------------------------------------------3 1.2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3 1.3矿床地质--------------------------------------------------3 1.3.1矿体特征----------------------------------------------4 1.3.2矿石质量----------------------------------------------4 1.3.3矿石容重----------------------------------------------4 1.3.4资源储量估算结果--------------------------------------4 1.4工程地质情况----------------------------------------------51.5水文地质情况----------------------------------------------52、露天开采主要矿岩指标------------------------------------------6 2.1设计规模--------------------------------------------------6 2.2矿床开拓--------------------------------------------------62.3采剥工艺--------------------------------------------------63.露天开采境界设计----------------------------------------------7 3.1矿床设计初始参数------------------------------------------7 3.2设计任务--------------------------------------------------7 3.3露天矿开采境界的设计原则----------------------------------8 3.4露天矿开采境界要素 --------------------------------------8 3.4.1 开采境界最终边坡角及边坡结构 -------------------------8 3.4.2开采境界底部宽度及底部位置--------------------------8 3.4.3露天开采境界深度及纵向底部设计------------------------9 3.5圈定露天开采境界-----------------------------------------10 3.5.1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10 3.5.2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 ----------------------------------11 3.5.3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11 3.5.4最终露天境界参数-------------------------------------13 3.6道路技术等级--------------------------------------------143.7开拓运输方案--------------------------------------------144.参考文献----------------------------------------------------151、矿区概况1.1位置与交通矿区位于平泉县城257°方向,直距5公里,运距6.5公里。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开采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及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开采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和方法,进行开采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开采设计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重要性,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开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开采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开采技术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常见的开采技术,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海洋开采等,以及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3.法律法规和标准:介绍与开采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开采设计的要求和影响。

4.开采方案的设计和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开采方案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以及如何对开采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开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开采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开采技术的实际效果,加深学生对开采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深入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开采设计的原理和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张达贤老师露天开采讲稿(终稿)

张达贤老师露天开采讲稿(终稿)

张达贤老师露天开采讲稿(终稿)讲授单元目录(计划)a部分1.地下开采基本概念2.地下开采工艺3.露天矿山工程4.露天开采安全(边坡、环境、气候、水)5.地下开采计算机支持系统及工程可靠性(资源、工艺、经济等)b部分1.露天矿改扩建工程(安太堡、霍林河1号、白音华1号、伊敏1号、茂名)2.露天矿开采工艺选择(哈尔乌苏、胜利1号、东露天)3.露天矿建设与管理4.国外投资项目的开发、经营每小部分为一个单元,总计9个单元讲授与探讨、实例研究结合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采煤学,2021;(煤炭版)――――露天开采的历史及发展――――地下开采领域明朗的、较受到普遍认为的内容――――理论与课堂教学的较好融合2.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2001;(中矿版)――――高产高效露天煤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试过露天煤矿在采矿技术上的进展3.矿业发展新领域积极探索,2021;(中矿版)――――个人和合作著作――――中国及世界露天开采技术及其发展――――露天采矿系统工程――――吊斗铲倒堆工艺4.中国矿井方法图集,1990;(中矿版)――――中国典型露天煤矿了解5.中国矿井方法,1990;(中矿版)――――以哭天开采工艺为线索,中国露天开采工艺技术及经验的综述6.露天采矿手册,1~7册,1986;(煤炭版)――――80年代前,国内外地下开采技术资料、理论的较为全面的综述7.室外开采学,1990;(中矿版)――――露天采矿技术及理论的“学院式”阐述8.露天矿连续和半连续开采工艺,1991;(煤炭版)9.露天采矿新工艺,1992;(中矿版)――――卡车、已连续、半已连续、综合采矿工艺的较为全面的分析10.元宝山露天煤矿连续开采成套设备,1997;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代表性矿山以设备居多的全面了解11.12.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关键技术研究(煤炭部八五重点项目),1996;露天开采设计规划综合优化的理论与实践,199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注重经济效益,动态与近期经济效益――――滚动式挖掘――――综合优化――――技术从凝结迈向发展13.半连续工艺国际研讨会文集,1997;――――国内外至1996年前的研究成果总述14.综合集成化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矿业应用,2021;(中矿版)――――人工智能在矿业应用领域的新成果15.安太堡、霍林河1号、白音华1号、伊敏1号、茂名油页岩矿改扩建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6.哈尔乌苏、胜利1号、平朔东露天、扎哈淖尔等露天矿可行性研究报告17.印尼南苏门答腊4x600mw坑口电站项目配套露天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18.研究生论文――――矿业系统工程矿床模型及开采模型?短期生产计划及长期规划?系统工程模拟及系统优化――――矿业可靠性――――矿业经济(研发评估、市场)――――新工艺19.《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21第一章地下开采总论1.1露天开采特点拆分揭发矿体→敞露空间→劳动生产率、效率高安全投资、成本低建设速度快直观的采矿技术(相对于地改采)――浓硫酸、火、瓦斯、矿压,开采方法资源回收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井工――塌陷区作业受到气候影响南方、寒冷开凿地下基础→地下硐室→建立采煤工作面(相互对立的)1.2基本概念、各词术语露天矿、采场及其共同组成、采矿工艺、矿山工程、剥采工程管理、设备保护及系统安全作业确保露天开采(surfacemining)直接从地表揭露开采出煤炭或其他矿产的工作露天矿(surfacemine,open-pitmine,opencastpit,stripmine,opencut,open-cast)从事露天开采的矿山林权(reclamation,landreclamation)曾表示“复田”、“复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论1.1 课程设计概述1.1.1 课程设计题目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1.1.2 设计初始条件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1.2.1 设计依据⑴课程设计任务书⑵矿床地质资料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设计内容: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2. 纵剖面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3.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由于未给出各水平分层平面图,底部周界在Ⅰ线以西及Ⅲ线以东均按该水平矿体水平厚度的一半估计走向延续长度,以圈定两端的底部周界;4. 按前述边坡角和段坡角的限制,设计边坡组成及最终平台宽度;5. 初步圈定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6. 选择出入沟口位置并布置开拓运输系统,这里假定工业厂场位于平面图幅的左下方,标高+900米;7. 绘制终了平面图,并将境界投影到三个横剖面图上;8. 计算布置了开拓运输系统后的最终边坡角。

顶底帮两端各一个;9. 设计山坡部分的开拓运输系统。

画出公路中心线、转点、圆曲线起终点、标注有关参数,计算并标注沿线各段坡度和设计高程;10.计算矿岩量。

2. 矿区概况本次课程设计的铁矿矿区属麻城市木子店镇管辖,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褶皱系(Ⅰ级)桐柏-大别隆起带东段南翼罗田褶皱束西缘。

铁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大别山(岩)群(Dbc)中。

地质详查工作在矿区内圈定的磁铁矿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出露地表。

矿体形态较复杂,呈似层状产出,分支复合,上厚下薄,直至尖灭。

矿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历年最高温度41.5℃,最低温度-15.3℃,年平均降雨量一般1156.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7月,无霜期平均238天,结冰日平均46天。

2.1 矿区地质简介2.1.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大别山(岩)群和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产于白垩纪花岗岩中,出露不完整,主要岩性为墨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及磁铁角闪岩;区内第四系全新统主要分布于沟谷两侧低洼或山坡平缓地带,主要为冲积砾石、砂砾、砂土、亚砂土、亚粘土等,其厚度一般小于3-5米。

2.1.2 构造(1) 韧性剪切带:位于矿区中东部,带内构造混杂,眼球状片麻岩,糜棱岩广泛发育,伸展运动,挤压流动现象明显,并可见大小不一的无根褶皱等。

(2) 断层:矿区西部有一较大的逆断层,走向西南,倾角75°,宽度约为40m,错位距离约15m,断层内可见棱状,透镜状花岗岩脉,长英质脉体穿插其中。

2.1.2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分布约占75%,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早世和中元古代侵入岩。

2.2 矿床地质矿区圈定的磁铁矿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大别山(岩)群(Dbc)中。

2.2.1 矿体特征矿体多呈似层状,总体走向312°,倾向西南,平均倾角81°。

沿走向揭露长度约为m,累计平均厚度约~ m。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代侵入岩窑棚岗单元(Pt2Y)角闪岩与大别山(岩)群(Dbc)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接触部位,呈分支复合长条状产出,Ⅰ线至Ⅲ线由3支矿脉合并为1支矿脉,单支矿脉内又可见1~3层夹石,厚约~ m,岩性与围岩岩性一致。

矿体出露地表最大高标953m,最低高标900m;矿体最高标高953m,最低标高819m;矿体最大埋深m。

2.2.2 矿石特征矿石主要为块状,系纹状磁铁角闪岩,局部有少量的磁铁黑云闪岩,矿石矿物均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角闪石、透闪石、石英以及少量的黑云母、石榴子石、绿泥石、磷灰石等。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是铁(TFe),铁矿石中TFe品位39.00 ~ 41.00%,TFe平均品位40.00%。

有害组分磷含量在0.054%,硫0.42%,均低于允许含量。

矿石工业类型为磁铁矿石。

2.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3.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山岭重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矿区地势呈东高西低趋势,东北部山包高达975m,西南部山谷最低为888米,相对高差达87米。

地形切割中等,沟谷较发育,自然坡度°~ °。

水量随季节变化,自然排水通畅,自东向西顺坡流入沟谷,入注矿区西部溪流中。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地下水为风化型裂隙水,水量很小;矿体充水源为大气降水,尤其是暴雨时期降水量大。

因此,矿山开采时,应一方面做好开采境界线以外的地表水疏排水通道,另一方面采用机械排水排除露天矿坑内的积水,以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

2.3.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区内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关系及岩石力学性质共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即松软土体工程地质岩组、坚硬半坚硬变质岩工程地质岩组和坚硬块状侵入岩工程地质岩组。

矿区内断裂及构造破碎带规模小,未见深大断裂,区内岩块体较为完整,稳定性较好。

从地表探槽和自然露头可以看到,矿区岩层较为稳定,未见明显的滑坡现象。

矿区构造较简单,结构面主要为节理裂隙、片理、片麻理等,没有明显的软弱层。

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3 露天矿开采境界3.1 露天矿开采境界的设计原则3.1.1 设计原则及其经济意义露天开采境界的大小决定了露天矿采矿量和剥离量的多少。

随着露天开采境界的延深和扩展,在采矿量增加的同时剥离量也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剥采比不断增大。

因此,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实质上是对剥采比的大小加以控制,使之不超过经济合理剥采比。

与露天矿开采境界大小相关的剥采比有多种,因此,在控制哪一种剥采比这个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同观点。

在此,以三种形成较早又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及其设计准则:(1)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设计准则境界剥采比的设计准则即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设计准则。

该原则的实质是,露天开采境界向下延深时,控制露采的边际经济效益不劣于地采经济效益。

对于覆盖层不大的连续矿体,运用该原则可使整个矿床的开采盈利达到最大。

由于境界剥采比的设计准则具有使整个矿床开采的总经济效果最优这一背景,加之计算及操作简单易行,目前国内外手工设计普遍运用n J≤n JH准则来圈定露天开采境界。

虽然国内外手工设计普遍运用n J≤n JH准则来圈定露天开采境界,但是对于某些覆盖层较厚或不连续的矿体,这一准则不适用。

因此该准则只是最优开采境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2)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设计准则;这一设计准则的实质是,露天开采境界向下延深时,控制露天开采的总体经济效益不劣于地下开采。

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设计准则的技术经济目标是:在满足露采总体经济效果不劣于地采的条件下,使划归露天开采境界内的矿石储量最大。

由于这一原则是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因此难免会使露天开采在某些局部的经济效果劣于地下开采。

n P≤n JH准则可以与n J≤n JH准则合用。

对于某些覆盖层很厚或不连续的矿体,按n J≤n JH准则圈出开采境界之后,还要核算该境界内的平均剥采比,看它是否满足n P≤n JH准则。

对于某些贵重或稀有矿物等高价值矿床或小型矿山,为了尽可能采用露天开采以减少矿石的贫化损失,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来确定开采境界,借以扩大露天开采范围。

此外,建材石灰石矿山惯用平均剥采比设计准则。

(3)生产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设计准则。

生产剥采比可以反映露天矿生产中实际发生的剥采比。

因此按n S≤n JH准则确定开采境界,可以使露天矿任何生产时期的经济效果都不劣于地下开采。

该原则中的生产剥采比,可以是均衡生产剥采比,也可以是未均衡的生产剥采比即时间剥采比。

按生产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设计准则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比按n P≤n JH准则圈定的小,而较按n J≤n JH准则圈定的大。

因此,随之而来的初始剥离量和基建投资也较大。

另外,由于生产剥采比的概念不易明确界定,加之它与采深的关系较为复杂而不易把握,因而该准则相应的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

鉴于上述各种原因,这个原则很少采用。

3.1.2 经济合理剥采比经济合理剥采比又称极限剥采比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通常用比较法。

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露采的某一经济效果指标与地采的相应指标做比较来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其基本要求是露采的经济效果不劣于地采。

比较法的原理类似于技术经济中的优劣平衡分析(损益平衡分析),这方法是依据某个评价指标随某个因素的变动情况,分析两个或多个对比方案的优劣及其变化。

优劣平衡分析的特例是盈亏平衡分析。

比较法的实质是确定露采与地采经济效果优劣分歧点(损益平衡点)所对应的剥采比。

这个剥采比就是所谓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三大系列:①储量盈利比较法系列;②费用收入比较法系列;③储量成本比较法系列。

3.2 露天矿开采境界要素3.2.1 开采境界最终边坡角及边坡结构露天矿最终边坡角对露天矿的生产安全与经济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从经济效果来考虑,希望边坡角尽可能大些,过小的边坡角,将增加剥岩量,使剥采比增大。

然而,过大的边坡角,将导致边坡失稳,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

因此,露天矿的最终边坡角,要同时满足安全稳定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双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