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控制法律实操指南(附最新案例)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解读及建议
案例一:股权划转合同纠纷事实经过: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股权划转合同,乙公司同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甲公司的10%股权。
合同约定,甲公司在收到全部购买款项后,应将相应股权划转给乙公司。
然而,乙公司在支付了部分款项后,拒绝继续支付剩余款项,理由是对甲公司的经营状况表示怀疑。
律师解读: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需要支付全部购买款项后方可获取相应股权。
乙公司单方面拒绝支付剩余款项,违反了合同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甲公司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继续支付剩余款项并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甲公司还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甲公司因此造成的损失。
建议: 1. 在签订股权划转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对方支付款项的具体时间和方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拖欠款项的违约责任; 2. 如果对方拒绝支付款项,可以先通过协商和友好沟通解决。
如果无法解决,可以考虑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案例二:股权质押纠纷事实经过:甲公司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进行质押,借款给乙公司。
合同约定,在特定条件下,甲公司质押的股权将被解押。
然而,在贷款期限到期后,乙公司未能按约定条件提供解押所需的文件,导致甲公司的股权无法解押。
律师解读: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提供特定条件下的解押所需文件,以便甲公司的股权能够解押。
乙公司未能按时提供文件,违反了合同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甲公司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提供所需文件并履行解押义务。
同时,甲公司还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甲公司因此造成的损失。
建议: 1. 在股权质押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解押所需文件的种类和提供时间,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未能按时提供文件的违约责任; 2. 如果对方未能提供所需文件,可以先通过协商和友好沟通解决。
如果无法解决,可以考虑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案例三:股东决议合法性争议事实经过:甲公司的两个股东发生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其中,甲股东提出了一个决议,经过表决通过,并要求乙股东执行该决议。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案例1:某某公司股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成立时三名创始人共同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A、B、C各占33.3%。
随着公司的发展,A因工作繁忙退出了公司,转让了自己的股权给了公司外的投资人D,并签署了相关股权转让协议。
后来,公司陷入经营困难,B和C认为D未能履行应尽义务,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并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提出过多异议,导致公司发展受阻。
B和C主张对D进行股权回购,恢复三人持股比例平衡。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约定,A已将其股权转让给了D,因此D成为公司的合法股东,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和义务。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有一定的表决权和监督权,包括提出异议。
只要D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协议约定,其在公司中行使其股东权益是合理合法的。
B和C不能单方面要求股权回购,除非他们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D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对公司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建议:B和C应与D进行协商沟通,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
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协商修改股权转让协议,达到股权回购的目的。
如果协商无果,B和C可以通过股东大会或股东联合行动的方式,在合法范围内尽力维护公司的利益,通过表决和相关决议来推动解决问题。
如果D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公司遭受实质性损失,B和C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D的违约行为,并要求股权回购。
案例2:某某公司股权质押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因陷入资金困境,采取了股权质押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由公司控股股东A将其持有的一部分股权质押给了银行B。
后来,公司经营状况好转,还款能力增强,但A希望解除股权质押,以便将股权转让给第三方。
然而,银行B不同意解除质押,坚持按约定收取贷款利息。
律师解读:股权质押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常见于企业借贷场景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的合法权益不能单方面被剥夺或限制,因此在制定合同时需要明确约定质押的条件、期限和解除质押的方式。
公司股东股权协议控制方案及案例
股权协议控制(投票权控制)一、对内控制:(牢牢控制创始团队和内部合伙人投票权)1、与创始人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在重大投资、重组等相关重要事项上,与核心创始人(张宗仁)保持意见一致。
(或者签订投票权委托协议,所有投票权委托核心创始人行使);2、与合伙人签订投票权委托协议,所有表决权或投票权由核心创始人(张宗仁)持有行使。
二、对外控制:(京东、腾讯模式)1、一致行动协议:(腾讯模式)与大股东投资人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在重大投资、重组等相关事项上,愿意与创始团队保持一致意见;2、投票权委托协议:(京东模式)与投资人签订投票委托协议,将投资人的投票权集中至创始团队或核心创始人名下;3、维持董事会多数席位协议:(阿里巴巴模式)协议确定懂事会人数名额,并规定董事会成员中至少一半以上为创始团队掌控,创始团队至少控制67%以上(即三分之二以上),核心创始人拥有董事会一票否决权,修改章程必须95%以上的股东同意。
三、有限合伙模式:(蚂蚁金服)有限合伙是什么意思?这种制度天然地允许表决权和经济权利分离。
1%的股份却有100%的控制权。
有限合伙人不具有管理合伙事务的权利。
有限合伙事务的管理权应由普通合伙人行使,而且也只有普通合伙人有权代表全体合伙人约束合伙组织。
有限合伙人只有对合伙事务的检查监督权。
1、公司核心创始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并拥有公司的控制权;2、几个有限责任公司入股新公司;3、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共同组建公司董事会;4、普通合伙人(公司核心创始人)完全掌控公司控制权。
四、案例借鉴:1、蚂蚁金服:有限合伙模式2、京东:投票权委托模式3、腾讯:抑制行动模式4、阿里巴巴:董事会多数模式。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总结:保护股东合法权益
案例一:股权投资合同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与某某投资公司签订了一份股权投资合同,合同约定某某公司出售股权给某某投资公司。
后来,某某公司发现某某投资公司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款项,并且还发布了一份公告,宣布终止合同。
律师解读:根据合同的约定,某某投资公司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款项,但是他们未能按时履行义务。
根据合同的规定,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某某公司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并可以解除合同。
建议:某某公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某投资公司支付违约金,并解除合同。
同时,某某公司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因违约行为而给某某公司造成的损失。
案例二:股权转让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与某某个人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某某公司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某某个人。
但是,在交割的过程中,某某公司发现某某个人未能提供必要的过户手续,造成股权转让手续无法完成。
律师解读:股权转让协议是一种约定,协议双方应当按照约定的条件履行各自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某某公司可以要求某某个人履行过户手续,以便完成股权转让。
建议:某某公司可以向某某个人发出正式的通知,要求其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过户手续。
如果某某个人仍然不履行义务,某某公司可以采取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执行。
案例三:股东权益保护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的股东A发现,公司经营不善,且董事会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决策,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并且违反了股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享有一定的权益,董事会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决策,并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可以要求董事会履行其职责,保障股东的权益。
建议:股东可以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向董事会提出书面的诉求,并要求董事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股东的权益。
如果董事会仍然不履行职责,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案例一:股权转让纠纷事实经过在一家A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股东李某以每股100元的价格将自己持有的10%股权转让给B公司。
A公司在未与其他股东协商的情况下,认可了该转让。
然而,其他股东得知后不满意这笔交易,并认为李某应将其持有的股权优先转让给他们。
于是,其他股东发起了一系列的诉讼。
律师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股东转让其持有的股权,应该遵循公司章程以及股东协议的规定。
如果转让交易未经股东会议的同意或章程规定,会被视为无效。
在该案例中,由于李某未经股东会议同意,仅凭个人意愿与B公司进行股权转让,因此该转让应被视为无效。
建议对于股东而言,转让股权需要遵循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的规定,尤其是涉及转让价格和优先转让权的情况。
同时,转让过程应该公开透明,确保所有股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事实经过某公司股东张某与其同事王某在公司发展初期共同出资成立了该公司,并各自持有50%的股权。
然而,由于公司业务发展不顺利,张某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了第三方,并未告知公司其他股东。
王某得知后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冻结该股权的转让事项。
律师解读股权冻结是中国法律中常见的一种保全措施,用于保护权益受到损害的一方。
在该案例中,王某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张某转让的股权。
法院会权衡双方的利益并做出决定,如果认定转让存在损害王某权益的风险,股权冻结可能会被批准。
建议作为公司的股东,应该保持沟通和透明度,在进行股权转让等重大事项前,应该与其他股东协商并取得共识。
如果面临类似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向法院申请股权冻结。
事实经过某公司股东李某因资金需求,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权进行了质押,获取了一定的贷款额度。
然而,由于公司经营不善,无法按时还款,质权人试图以质押的股权进行清偿。
但其他股东认为他们应该优先于质权人进行偿还。
律师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时享有优先清偿权。
质权人可以依法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可以优先于其他股东按照约定或法律程序获得相应的偿还。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纠纷处理指南
案例:股权纠纷处理指南案例一:XX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纠纷事实经过:XX公司是一家创业公司,创办人为某某。
某某创办公司时聘请了A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与几个合作伙伴签署了保密协议。
然而,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某某发现有一位合作伙伴将公司的商业秘密泄露给了竞争对手。
某某因此向A律师事务所寻求协助。
律师解读:根据保密协议,合作伙伴有义务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某某公司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由于A律师事务所承担了为某某提供法律咨询的职责,某某可以向该律师事务所追责。
此外,如果发现合作伙伴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超出保密协议的范围,可以起诉该合作伙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建议:1.XX公司可以与A律师事务所协商,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寻求法律救济。
2.同时,某某可以寻求法律支持,起诉泄露商业秘密的合作伙伴,要求其承担经济赔偿和其他法律责任。
3.在与合作伙伴签署保密协议时,公司应该加强对保密协议的履行和监督,确保商业秘密得到有效保护。
案例二:XX公司股东权益保护案事实经过:XX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多位股东。
某某是该公司的重要股东之一,但近期发现公司侵犯其股东权益。
某某向律师事务所咨询,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律师解读:作为股东,某某享有相应的权益保护。
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XX公司不得侵犯股东的权益,包括股东的知情权、表决权、红利权、优先购买权等。
如果公司侵犯了某某的权益,某某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建议:1.某某可以先与公司内部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起诉公司侵犯股东权益的行为。
2.在起诉公司时,某某可以要求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并要求法院干预公司管理,保护股东权益。
3.在签署股权协议时,某某应该对协议内容进行仔细审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案例三:股东强制退出纠纷事实经过:X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A、B、C三人共同投资并成为公司的股东。
然而,在公司运营过程中,A、B发生了利益分配等问题,导致B要求A强制退出公司并要求返还投资款。
法律法规_公司法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成立初期,由三位股东共同出资,分别为张三(持股30%)、李四(持股40%)和赵六(持股30%)。
公司运营初期,业务发展迅速,但到了2015年,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公司经营问题,三位股东决定进行股权转让。
经过协商,张三同意将其所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李四,转让价格为人民币300万元。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李四依约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但随后,张三以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股权转让价格不合理为由,拒绝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导致李四无法实际取得股权。
李四遂将张三诉至法院,要求其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2. 张三是否应当履行股权转让义务;3. 股权转让价格是否合理。
三、法院判决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法院经审理认为,张三与李四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符合《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故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
2. 张三是否应当履行股权转让义务法院认为,张三与李四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已经生效,且李四已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股东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本案中,张三和李四均为科技公司股东,李四受让张三股权后,公司股东构成未发生变化,无需其他股东同意。
因此,张三应当履行股权转让义务,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3. 股权转让价格是否合理法院认为,股权转让价格是张三与李四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确定的,且符合市场交易习惯。
虽然公司经营状况出现恶化,但股权转让价格并不因此失去合理性。
张三以公司经营状况为由拒绝履行股权转让义务,缺乏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张三履行股权转让义务,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公司法中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以下是本案的分析: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股权转让协议是股权转让的基础,其效力直接关系到股权转让的合法性。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及解读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及解读案例一:公司股东权益纠纷事实经过:甲公司为一家创业公司,该公司由甲、乙、丙三人共同创办,各持有股份的比例为甲40%、乙30%、丙30%。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公司赢利,但甲、乙、丙三人开始发生分歧。
甲认为自己为公司的实际创办人,应该拥有控制权,并要求乙、丙退出公司。
乙、丙则认为他们作为合作创始人之一,有责任和权利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股权代表着股东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和权益。
作为股东之间的纠纷,需要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之间的协议进行处理。
在这个案例中,甲、乙、丙三人是根据一定比例持有股权,在公司创办之初就达成了共识。
因此,甲无法单方面要求乙、丙退出公司。
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明确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权分配原则,明确甲、乙、丙三人在公司中的权利和义务。
2. 如无法达成一致,可考虑进行仲裁或诉讼解决。
法院会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股权的现实情况和各方的投入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对股权进行重新分配或赔偿。
股东之间的纠纷需要通过合法渠道解决,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解决争议。
同时,在公司创办初期,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案例二:合同纠纷导致股权争议事实经过:甲、乙两人经营一家公司,甲拥有60%的股份,乙拥有40%的股份。
双方曾签订一份股东协议,约定甲和乙各自享有的权益和义务。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甲和乙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导致合作关系恶化。
甲认为合同纠纷是乙方的责任,要求乙退出公司并返还股权。
律师解读:合同是双方自愿订立的约束双方行为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乙方的合同行为违反了股东协议的约定,甲方可以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股东协议的约定,双方可以协商解决纠纷,如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对合同纠纷进行仲裁或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纠纷案例解读及建议
案例:股权纠纷案例解读及建议案例一:股东协议违约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成立时,股东A、B、C签订了一份股东协议,约定了各方的股权比例、权益分配等事项。
然而,随着公司经营发展,股权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原本约定的股权比例不再符合实际情况,股东B开始对股东A提出要求,要求重新调整股权比例。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协议虽然是股东之间的约定,但是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
股东协议一旦签订,各方必须履行其中的约定。
根据本案的情况,原本约定的股权比例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情况,股东B提出重新调整股权比例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因此,股东A应当按照股东协议的约定进行重新调整,并向股东B支付相应的补偿。
建议:1.及时与股东进行沟通,协商解决股权纠纷;2.如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寻求法律途径,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争议;3.另外,在签订股东协议时应当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变更的方式和条件,以避免类似的纠纷。
案例二:股东资格继承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的股东A因不可抗力原因去世,其继承人申请继承股东A的股权,并要求享受相应的权益。
然而,其他股东对继承人的股权继承申请提出异议,不同意其享受股东权益。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资格一般可以继承。
但是,在继承过程中,需满足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如进行合法程序,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根据本案的情况,继承人已提出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
故其他股东无理由阻挠继承人享受股东权益。
建议:1.继承人应尽快办理相关手续,确保继承股权的合法性;2.如遇到其他股东的异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诉诸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股东决策权争议事实经过:某某公司股东A、B不停地在重大决策上意见不合,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营。
这其中一次关于新产品研发投入的投票表决上,股东A和股东B分别占有40%的股权,无法达成一致。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规定,重大决策通常需要经过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表决,并按照股东的表决权决定事项。
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内附案例)
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内附案例)公司的控制权设计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如何安排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以及实施决策和监督的机制。
一个良好的控制权设计可以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营和发展。
以下是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每种方法都附有一个案例来说明。
1.股权控制股权控制是公司控制权设计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股权的持有比例来决定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持有股份比例较大的股东能够对公司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案例:公司的创始人拥有公司90%的股权,其他股东持有10%的股权。
创始人可以通过控制股东会议的决策来主宰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管理。
2.董事会控制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并监督管理层的执行。
通过董事会的组成和决策程序来实现控制权的设计。
案例:公司的董事会由创始人和其他投资方共同组成,其中创始人占据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可以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其他投资方可以通过董事会投票权来影响公司的重要决策。
3.职权分配职权分配是指将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分配给公司的不同管理层和员工。
通过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实现控制权的设计。
案例:公司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分配给不同的管理层,高级管理层负责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中层管理层负责具体的落实和执行,基层员工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
4.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是通过激励手段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控制。
通过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保持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案例:公司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将部分股份作为激励给予员工,并设定一定的业绩目标。
员工只有在达到业绩目标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股票期权,这样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5.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来确保公司的资源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分工来实现控制权的设计。
案例: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收入和支出的流程、审计制度、审批流程等。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公司可以有效监督各个部门的财务活动,保证公司的资产安全和风险控制。
《公司法律实务案例指引:股权治理、投融资、破产清算、争议解决》记录
《公司法律实务案例指引:股权治理、投融资、破产清算、争议解决》读书笔记目录一、前言 (1)二、股权治理 (2)1. 股权转让问题 (3)2. 股东权益保护 (5)3. 控制权争夺与僵局破解 (6)三、投融资法律实务 (7)1. 投资者权益保护 (9)2. 增资与减资的法律程序 (11)3. 融资合同的效力与风险防范 (11)四、破产清算与重组 (13)1. 破产申请与受理 (15)2. 债权申报与清偿顺序 (16)3. 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17)五、争议解决机制 (19)1. 民事诉讼与仲裁的选择 (20)2. 企业内部纠纷解决机制 (21)3. 行政救济与刑事责任追究 (23)六、总结与启示 (24)一、前言在商业世界的纷繁复杂中,公司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不仅规范了企业的组织和行为,更在实践中指导着企业和投资者的行为。
公司法的内涵丰富,使得非专业人士难以准确理解和应用。
为了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法,我们特地推出了《公司法律实务案例指引:股权治理、投融资、破产清算、争议解决》一书。
本书以案例为基础,详细解析了公司在股权治理、投融资、破产清算和争议解决四个方面的法律实务问题。
每个部分都通过生动的案例,揭示了公司法在现实中的运用和挑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公司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更能掌握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股权治理部分,本书深入探讨了股东权益保护、董事会运作、股权激励等核心问题,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确保公司利益的同时,充分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投融资部分则详细解析了公司融资的途径、方式及注意事项,以及投资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破产清算部分,本书通过对破产程序的全面梳理,使读者了解如何合法有效地进行破产清算,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
在争议解决部分,本书介绍了多种争议解决方式及其适用条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股权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一:张三与李四的合伙纠纷事实经过张三和李四是一对合伙人,他们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然而,由于经营策略的分歧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张三和李四发生了纠纷。
李四认为张三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要求解除合伙关系并追偿。
律师解读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应当履行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共同经营、共同分担盈利和负担损失。
如果合伙人违背约定行为导致损失,另一方合伙人有权要求解除合伙关系或追偿。
在该案件中,李四可以通过证据证明张三违反合同约定,导致公司业绩下滑,从而要求解除合伙关系并追偿。
建议对于李四来说,他可以首先收集和整理证据,证明张三违反了合伙协议的约定,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和损失的发生。
其次,他可以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咨询,寻求法律支持,并根据律师的建议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起诉追偿等。
案例二:王五的股东权益受损纠纷事实经过王五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
然而,由于公司存在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股价暴跌。
王五认为自己的股东权益受到了损害,要求公司赔偿。
律师解读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不得进行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如果这些违法行为导致了股东的权益受损,股东有权要求公司提供赔偿。
在该案件中,王五可以通过证据证明公司存在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导致了他的股东权益受损,从而要求公司赔偿。
建议对于王五来说,他可以首先收集和整理证据,证明公司存在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以及这些违法行为导致了他的股东权益受损。
其次,他可以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咨询,寻求法律支持,并根据律师的建议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起诉公司要求赔偿等。
案例三:李四的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纠纷事实经过李四作为一家公司的股东,持有该公司30%的股份。
然而,由于其他大股东的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导致公司资产被挪用、利润被侵占。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相关案例与解读
案例:股权相关案例与解读案例一:股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是一家新创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和其他合伙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了资金成立了公司,并获得相应的股权。
然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某某认为其他合伙人经营不善,导致公司亏损,他要求撤销其他合伙人的股权,并要求赔偿。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和合伙协议等相关法律法规,投资者在公司中享有相应的股权,并根据股权来分享公司收益。
然而,股权纠纷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公司发展面临困难或者合伙人之间存在分歧的情况下。
在这个案例中,某某要求撤销其他合伙人的股权并赔偿,涉及到公司治理和合伙人权益的平衡。
根据具体情况,律师需要分析公司的合伙协议、公司章程、股权结构等文件,帮助某某确定自己的权益,并提供相关法律建议。
建议:1.仔细分析合伙协议和公司章程,确定合伙人之间的权益分配规则。
2.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股权结构,评估某某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益,并与其他合伙人进行沟通和协商。
3.如果合伙人之间的分歧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律师可以协助某某进行相关法律诉讼,保护他的权益。
案例二:上市公司重组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他们计划进行重组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规模扩大。
重组方案涉及到股权转让、股权交换和资产重组等内容。
然而,在进行重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纠纷,包括股东权益保护、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
律师解读:上市公司重组是一项复杂的法律行为,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和法律规定。
在这个案例中,律师需要对公司的重组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股权结构、股东权益、资产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律师还需要协助公司进行合规性审查和信息披露,确保重组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如果出现纠纷,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争议解决方案,保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
建议:1.对重组方案进行全面的法律和经济分析,确保合规性和可行性。
2.确保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并与监管部门保持沟通和合作。
3.如果出现纠纷,及时寻求律师的帮助,并采取合适的法律措施保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
公司股权控制法律实操指南(附最新案例)
公司股权控制法律实操指南(附最新案例)|公司章程如何避免股权纠纷公司章程是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载明了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公司的宪章。
公司章程对于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法定文件,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的设臵又是公司章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我们通过本文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若有不尽之处,欢迎补充。
一、一般问题1.股权比例问题对于企业股权比例设臵的问题,为了避免公司在运营中陷入僵局,在设立公司时应设计较为合理的股权比例。
创业之初,如果只有一个股东,即可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100%拥有股权。
如果是2个或以上股东一起成立有限责任公司,2人持股比例尽量避免50%:50%,3人尽量避免33%:33%:34%。
2名以上股东的公司,要对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那么持股比例需要超过2/3。
2.同股同权或同股不同权问题《公司法》第43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4条规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可以明显看出公司法将实施“同股同权”还是“同股不同权”的权利交由公司章程来约定,所以企业在设立或者增资时,应考虑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的设计公司章程。
3.红利分配、增资认缴问题实践中,是否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会影响到股东的分红比例,同时,公司法赋予企业对于分红权的自治权利。
公司法第3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对红利分配、增资认缴的约定,公司法并未要求必须在公司章程中体现。
实务中,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也可以由全体股东以其他方式约定。
但是,考虑到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执法水准以及对法律理解的差异,稳妥起见,建议一并在公司章程中约定清楚,可以节省众多不必要的解释、沟通工作。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关于股权的案例及解读
案例:关于股权的案例及解读案例一:张XX与李XX纠纷案事实经过:张XX和李XX是一家创业公司的两位合伙人,其中张XX持有60%的股权,李XX持有40%的股权。
但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亏损严重。
李XX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不满,并认为张XX在公司经营方面有过失。
因此,李XX要求张XX退出公司,并要求分配公司剩余资产。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合伙人可以约定合伙事务的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张XX持有更多的股权,因此他在公司中具有控制权。
只要张XX 的行为在公司法和合伙协议的约定范围内,并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他有权继续留在公司。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东在退出公司时,应按照公司的净资产值来分配剩余资产。
因此,如果张XX决定退出公司,他有权分享公司的净资产。
建议:对于李XX来说,他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和建议,以促进公司的改善和发展。
如果他认为张XX存在过失,可以要求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
对于张XX来说,他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公司中的权力,在公司内部解决纠纷,避免对公司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他决定退出公司,应按照公司法和合伙协议的规定来处理。
案例二:王XX与刘XX股权转让纠纷案事实经过:王XX和刘XX是一家公司的两位股东,其中王XX持有80%的股权,刘XX持有20%的股权。
由于个人原因,王XX希望将其所持有的80%股权转让给刘XX。
律师解读:股权转让需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并且需要符合公司章程的相关约定。
在这个案例中,根据王XX和刘XX的股权比例和意愿,他们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股权转让。
转让完成后,刘XX将成为公司的唯一股东。
另外,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权转让需要进行公示,并经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
因此,在进行股权转让时,王XX和刘XX需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向公司的相关机构报备。
建议:对于王XX和刘XX来说,他们应该在进行股权转让前,充分了解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并且确保转让操作符合法律规定。
股权执行 经典案例
股权执行经典案例股权执行是指将被执行人身上的股权作为财产进行执行的一种方式。
在股权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可以通过强制转让、冻结等手段,对被执行人所持有的股权进行处置,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
下面列举了十个经典的股权执行案例,以展示股权执行的实际应用。
1. 某公司债权执行案: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存在一笔债务纠纷,甲公司通过法院起诉乙公司,并申请股权执行。
法院经审理后决定将乙公司所持有的股权进行强制转让,以偿还甲公司的债务。
2. 个人债权执行案:张先生与李先生之间存在一笔借款纠纷,张先生起诉李先生,并申请股权执行。
法院判决将李先生所持有的某公司的股权进行冻结,并最终将其股权进行拍卖,以偿还张先生的债务。
3. 股权质押债权执行案:某公司为筹集资金,将其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质押,但未按约定偿还贷款。
贷款方通过法院申请股权执行,最终将该公司所持有的股权进行拍卖,以偿还贷款。
4. 股票交易欺诈债权执行案:某公司在股票交易中涉嫌欺诈,被投资者起诉,并申请股权执行。
法院最终决定将该公司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以赔偿投资者的损失。
5. 股东违约债权执行案:某公司股东违反股东协议,违约金未支付。
其他股东通过法院申请股权执行,最终将违约股东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以弥补损失。
6. 股权纠纷债权执行案: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存在股权纠纷,甲公司通过法院申请股权执行,最终将乙公司所持有的股权进行拍卖,以解决纠纷。
7. 上市公司重组债权执行案:某上市公司因财务困难,决定进行重组。
为偿还债务,公司通过法院申请股权执行,最终将部分股东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以还清债务。
8. 股权冻结债权执行案:某公司涉嫌违法犯罪,法院决定对其股权进行冻结,并最终将股权进行转让,以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9. 股权拍卖债权执行案:某公司因债务违约,债权人通过法院申请股权执行,并将公司所持有的股权进行拍卖,以偿还债务。
10. 股权强制转让债权执行案:某公司股东因欠债未能按时偿还,债权人通过法院申请股权执行,最终将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强制转让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纠纷案例及解读
案例一:股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成立时,A先生和B女士共同持有公司的股权,A先生持有60%的股权,B女士持有40%的股权。
然而,不久后,A先生对B女士产生了不满,认为B女士管理不善,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A先生希望B女士出售其持有的股权。
B女士拒绝出售,并称自己参与公司的管理工作并不差,并提出A先生应提供证据证明其管理能力不足。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股东可以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愿转让其持有的股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章程》未规定股东转让股权的细则,双方应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无效,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建议:1.A先生应整理相关证据以证明B女士的管理能力不足,例如公司财务报表、商业计划书等。
2.A先生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起草合适的律师函,要求B女士出售股权或参与解决纠纷的协商。
3.如果协商无果,A先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B女士出售其持有的股权。
案例二:非法转让股权事实经过:某某公司的股东A先生,私自将其持有的股权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B女士,违反了公司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其他股东对此事表示强烈不满,要求追究A先生的法律责任。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法,股东应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股权转让,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私自转让属于违法行为。
其他股东可以要求追究A先生的法律责任。
建议:1.其他股东可以通过公司会议等形式表达不满,并要求A先生出示相关的转让证据。
2.如果A先生无法提供合法的转让证据,其他股东可以委托律师起草律师函,要求A先生撤销非法转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如果A先生拒绝配合,其他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A先生的法律责任。
案例三:合伙企业股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以合伙方式组建的企业,A先生和B女士共同持有公司的股权,分别为60%和40%。
然而,最近A先生发现B女士私自转让了一部分股权给了C先生,并且未经过他的同意。
A先生要求B女士撤销该转让。
律师解读:根据合伙企业的合同和协议,股权转让需要得到其他合伙人的同意。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股权纠纷处理
案例:股权纠纷处理案例一:某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公司业务表现出色。
在发展初期,创始团队为了筹集资金,将公司股份出售给了投资方A。
然而,在公司逐渐壮大后,创始团队意识到投资方A对公司管理和发展产生了很大限制。
与此同时,投资方A也开始行使其对公司的影响力,试图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向。
因此,创始团队决定解除与投资方A的合作。
律师解读: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是可以被限制并受到约束的。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A可能违反了协议中对股权转移的限制规定。
创始团队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解除与投资方A的合作关系,并要求返还已经转让的股份。
建议:1.仔细审查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了解相关股权转让的限制和规定。
2.如果发现投资方的行为与协议规定不一致,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并采取合法措施解除合作关系。
3.与律师合作,妥善处理股权纠纷,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案例二:某某合作伙伴股权被非法转让事实经过:某某公司与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协议,规定了股权分配比例以及股权转让的限制。
然而,在公司经营困难期间,某个合作伙伴利用相对不明显的手段,非法转让了其持有的股权给第三方B。
该合作伙伴事后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解决此问题。
律师解读:合作伙伴非法转让股权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合作协议,损害了公司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该合作伙伴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恢复原有股权分配比例。
建议:1.与该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协商,争取其自行解决问题,恢复原有股权分配比例。
2.如果合作伙伴不同意或无法解决问题,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手段追求应得的权益。
3.在未来的合作中,加强对合作伙伴行为的监督,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案例三:某某子公司股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拥有多家子公司,其中一家子公司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
为了保护其他子公司和整个集团的利益,某某公司决定回购该子公司的全部股权,以避免破产清算带来的连锁反应。
然而,该子公司的一些股东不同意回购,导致股权纠纷的发生。
公司股权转让合同:实操指南综合版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公司股权转让合同:实操指南综合版版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股权转让双方1.1 转让方1.2 受让方第二条:股权转让的股份比例2.1 转让股份比例2.2 受让股份比例第三条:股权转让的定价及支付方式3.1 股权转让定价3.2 支付方式及期限第四条:股权转让的交割事项4.1 股权转让交割时间4.2 股权转让交割地点4.3 股权转让交割手续第五条:股权转让前的告知义务5.1 转让方的告知义务5.2 受让方的告知义务第六条:股权转让前的股权状态确认6.1 股权状态确认的时间6.2 股权状态确认的方式第七条:股权转让后的股东权益7.1 受让方的股东权益7.2 转让方的股东权益第八条:股权转让过程中的费用承担8.1 转让方承担的费用8.2 受让方承担的费用第九条:股权转让的合同解除及违约责任9.1 合同解除的条件9.2 违约责任及赔偿方式第十条:股权转让的争议解决方式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争议解决地点及适用法律第十一条:股权转让的保密条款11.1 保密信息的范围11.2 保密信息的期限及例外第十二条:股权转让的强制执行12.1 强制执行的条件12.2 强制执行的程序第十三条:股权转让的变更和终止13.1 股权转让的变更13.2 股权转让的终止第十四条:其他条款14.1 与股权转让相关的其他事项14.2 双方协商一致的其他条款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股权转让双方1.1 转让方1.1.1 转让方名称:____1.1.2 转让方注册地址:____1.1.3 转让方法定代表人:____1.1.4 转让方持有的股权比例:____%1.2 受让方1.2.1 受让方名称:____1.2.2 受让方注册地址:____1.2.3 受让方法定代表人:____1.2.4 受让方持有的股权比例:____%第二条:股权转让的股份比例2.1 转让股份比例2.1.1 转让方拟转让的股权比例:____%2.1.2 转让股份的计价方式:____(如按市值、评估值或协商定价等)2.2 受让股份比例2.2.1 受让方拟受让的股权比例:____%2.2.2 受让股份的计价方式:____(如按市值、评估值或协商定价等)第三条:股权转让的定价及支付方式3.1 股权转让定价3.1.1 股权转让价格:____元(大写:____元整)3.1.2 定价依据:____(如市值、评估值、协商定价等)3.1.3 支付方式:____(如现金、转账、分期支付等)3.1.4 支付期限:____(如合同签署后X日内支付完毕)3.2 支付方式及期限3.2.1 受让方应按本合同约定的价格和期限,将股权转让款支付给转让方。
股权登记与管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
股权登记与管理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股权登记与管理是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到公司治理、股东权益、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股权登记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股权登记与管理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涉及到法律、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与股东的利益。
因此,深入探讨股权登记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做到精确高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股权登记的基础与理论框架1.1 股权登记的定义与功能股权登记,是指对股东身份及其持有股份的记录和管理。
它是股东与公司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载体。
简单来说,就是把谁持有多少股份记录下来,确保股东能够按照其持股比例享受相关权益,包括分红、表决等权利。
股权登记并不只是纸面上的登记,它还包含了很多层面的内容。
首先,它是股东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外界之间的法律纽带。
只有通过股权登记,才能确定股东的身份和权益。
而这种登记通常由专门的股权登记机构或者公司内部的股权管理部门来完成。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审查与核对,以确保所有股东权益得到合法保障。
1.2 股权登记的作用与意义股权登记的作用不止于记录股东的持股情况,更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涉及到股东的投票权、分红权等核心利益。
因此,股权登记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直接影响到公司运作的公平性与规范性。
此外,股权登记也是公司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
通过有效的股权登记,公司能够清晰地掌握各股东的基本情况,这对于公司未来的股东结构调整、资本运作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公司决定进行增发股票或者股东变动时,准确的股权登记将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决策。
二、股权管理的实践问题2.1 股东名册管理股东名册是股东权利的凭证,是公司依法进行股东大会决策、分红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股权控制法律实操指南(附最新案例)邓海虹律师| 1.虚假出资| 公司章程如何避免股权纠纷公司章程是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载明了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公司的宪章。
公司章程对于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法定文件,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的设置又是公司章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我们通过本文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若有不尽之处,欢迎补充。
一、一般问题1.股权比例问题对于企业股权比例设置的问题,为了避免公司在运营中陷入僵局,在设立公司时应设计较为合理的股权比例。
创业之初,如果只有一个股东,即可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100%拥有股权。
如果是2个或以上股东一起成立有限责任公司,2人持股比例尽量避免50%:50%,3人尽量避免33%:33%:34%。
2名以上股东的公司,要对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那么持股比例需要超过2/3。
2.同股同权或同股不同权问题《公司法》第43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4条规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可以明显看出公司法将实施“同股同权”还是“同股不同权”的权利交由公司章程来约定,所以企业在设立或者增资时,应考虑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的设计公司章程。
3.红利分配、增资认缴问题实践中,是否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会影响到股东的分红比例,同时,公司法赋予企业对于分红权的自治权利。
公司法第3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对红利分配、增资认缴的约定,公司法并未要求必须在公司章程中体现。
实务中,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也可以由全体股东以其他方式约定。
但是,考虑到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执法水准以及对法律理解的差异,稳妥起见,建议一并在公司章程中约定清楚,可以节省众多不必要的解释、沟通工作。
二、特殊性问题(一)股权转让设计的问题《公司法》第71条第4款关于“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对股份转让的限制。
1.禁止股权转让的问题案例:常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与常州市信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常州市希慎企业管理策划有限公司、常州太古商贸有限公司、常州惠泽商贸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案号:(2005)苏民二终字第198号]法院认为:在立法未明确允许公司章程可就股份转让作出限制且未提供救济渠道的情况下,百货公司章程仅对股份转让作了限制,且无正当理由,更无相应的救济措施,这使得百货公司可以不需任何理由地拒绝股东的股份转让请求,构成对股份转让的变相禁止,不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合性特征及相关立法精神。
综上,是否允许股份有限公司以章程限制股份转让属于立法政策问题,除非立法有明文规定,否则司法不宜肯定。
现行公司立法未明文许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章程限制股份转让,相反却规定“股份可以依法转让”,在此情形下,除非公司章程本身提供了相应的救济手段,否则认可其效力将使得拟转让股份的股东丧失救济渠道,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性及立法精神相违。
2.共有股权分割的问题我国公司法在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一般规则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因此,在对夫妻共有股权进行分割时,法官首先要对有限公司的章程进行审查和对其他股东进行调查。
如果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则应按约定处理。
例如公司章程规定不得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则该约定直接对抗未持股一方当事人。
未持股一方当事人不得对此条款提出抗辩,而只能就股权的价值进行分割。
在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未作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应遵循公司法关于股权对外转让的一般规定。
首先由当事人进行协商,内容应包括转让的份额和价格等。
在双方能够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和约定进行处理;在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股权的数量,将其按一定比例在夫妻之间进行分配。
3.强制股权转让问题,即“股随岗变”案例: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与彭琛盈余分配纠纷上诉案[案号:(2013)宁商终字第1337号]法院认为:股权自由转让是《公司法》赋予股东的法定权利,股权的管理,特别是对于股权的处分,并非公司自治的范畴,除非股东自己作出同意转让的意思表示。
虽然规划公司的股东均应受公司章程中“股随岗变”规定的约束,但股东对其所有的股权仍享有议价权和股权转让方式的决定权。
公司章程中对于股权转让价格和股权转让方式并未详细规定,所以双方就股权转让价格和股权转让方式并未达成意思表示一致。
在该两项内容双方未能协商一致或通过诉讼以公允方式予以明确的情况下,该股权的强制转让无法实际履行,即不当然产生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其对应的权利仍应属于原权利人即彭琛。
(二)股权继承设计的问题《公司法》第75条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案例:童丽芳等诉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股东权纠纷案[案号: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07)]法院认为:公司章程是调整一个公司所有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必备性文件,它是股东意思自治的体现,但章程的自治性是相对的,它以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为前提。
《公司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院认为,基于公司所具有的人合性,法律允许公司章程对已故股东的继承人成为公司股东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
然而一旦章程规定继承人可以继承死亡股东的股东资格,则该继受取得资格的股东就应当依法享有法律所赋予的股东权利,而不应当对其股东权利加以随意限制。
|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一、公司是否能成为股权转让的主体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的行为会使得公司股权失去最终的归属,与公司运作的基本法理产生冲突,同时也违反了公司的资本充实的原则,因此,公司是不应当成为本公司股东的。
但是,公司是否绝对不可能持有本公司的股权或者成为本公司股权的转让方呢?并非如此,我国《公司法》中的股权回购制度使得公司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也应当持有本公司的股份。
1.公司出售自身股权的转让协议是否有效案例:A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B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案号:(2009)一中民终字第19190号]法院认为:B公司不持有自身股权并不成为协议无效的事由。
B公司是否持有自身股权对合同的履行确有影响,虽然在签订合同时B公司不持有其股权,但并不意味着B公司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不能弥补履约的不足。
且即使B公司因不持有股权而无法实际履行合同,也只是构成嗣后客观不能履行的违约行为,并不发生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因此,A技术有限公司主张收购协议无效的理由,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
2.合同约定用公司资产支付股东个人应付股权转让款的协议效力如何案例:北京A微系统有限公司与甲某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案号:(2009)一中民终字第14183号]法院认为:用公司资产支付个人债务,该约定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故该支付条款应属无效。
但该条款无效,并不能免除甲某根据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支付相应股权转让款的义务。
3.公司是否不能对外出售公司股权案例:甲某与A传媒广告中心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法院认为:根据《公司法》第71条第2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因此只有A传媒广告中心的股东可以向甲某转让股权,且转让股权应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二、公司章程约定处罚股东效力如何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协议事先约定了公司对股东“罚款”,此种“罚款”也应认定为是一种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责任而已,而非不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公法意义上的罚款。
公司章程对处罚标准约定不明确将不对股东发生法律效力案例:南京安盛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盛公司)因与祝鹃发生股东会决议罚款纠纷[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2年第10期]法院认为:公司章程关于股东会对股东处以罚款的规定,系公司全体股东所预设的对违反公司章程股东的一种制裁措施,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体现了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征,不违反公司法的禁止性规定,应合法有效。
但公司章程在赋予股东会对股东处以罚款职权时,应明确规定罚款的标准、幅度,股东会在没有明确标准、幅度的情况下处罚股东,属法定依据不足,相应决议无效。
三、签约主体尚未成立,是否能构成股权转让协议的违约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公司成立后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公司因故未成立引发的债务纠纷,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案例:B公司诉穆某、赵某、赵小某股权转让协议纠纷案法院认为:未成立公司的设立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收购协议可视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其生效条件存在于公司的注册成立。
公司未成立,收购协议视为条件未生效,合约并未达成,不存在违约一说。
| 关联交易中少数股东利益保护关联交易的种类根据《会计准则》显示共有11种:1.购买或销售产品,2.购买或销售产品以外的其他资产,3.提供或接受劳务,4.代理,5.租赁,6.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成的贷款或权益性资金,7.担保或抵押,8.管理方面的合同,9.研究与开发项目转移,10.许可协议,11.关键管理人员的报酬。
由于关联交易是发生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双方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出现问题易于协调解决,交易能高效、有序地的进行,对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及时筹措资金,降低投资机会成本,提高营运资金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发展,无疑是具有相当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关联交易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看到,在关联交易中,存在着不少不等价交易及虚假交易,损害了少数股东权益甚至出现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不等价的关联交易,蓄意操纵公司业绩,配合非法分子进行内幕交易及操纵股价等欺诈行为。
少数股东又该如何在上述的关联交易中维护自身权益呢?我们将通过两则案例来阐述。
一、行使知情权,查清资金流向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
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
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权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
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吾创公司主张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仅限于股东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