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游乐园“教学设计与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游乐园“教学设计与点评
关秀玉何凤波
【教学过程】
一、动手测量,感知100厘米
1.估计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绳子,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根绳子有多长?
学生可能猜测得不准确。
教师进行指导:如果我们就这样猜一定会不准确或偏差得太远,怎么能估计得准确一些呢?拿一把20厘米长的格尺与绳子的一端对齐,请学生再估计,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教师总结:在估计时最好找一个标准,这样有助于估计的准确性。
(本节课上课伊始教师就提出问题:“估计一下这根绳子有多长?”这种从问题出发的课堂结构,有利于学生探究与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一次测量
谈话:如果想知道这根绳子到底有多长,有什么办法?
四名学生一组,合作测量出绳子的长度。
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测量出的结果不准确,分析原因。
谈话:你们刚才在测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者说说你们在测量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
归纳测量方法:测量时绳子要拉直,否则测量的结果就不准确;测量时注意格尺的使用,要从0刻度开始而不是从格尺的一端开始。
格尺不够长的解决办法:可以用格尺量出一段,画上记号,再用格尺继续量,画上记号,依次类推。量出后把每段的厘米数加起来。
如果在把每段相加时有困难,可以每次只量10厘米。
小组中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
3.二次测量
谈话:再量一量,这次争取量出准确值。
小组内进行二次测量。
汇报结果,给出正确答案——100厘米。
4.通过测量引入新的长度单位——米
谈话:刚才测量时用厘米作单位,才这么长就已经是100厘米了,那如果我用厘米作单位想测量教室的长度,数会有多大?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操场1圈的长度,数据就更大了。测量那么长的长度时,再用厘米这样小的单位就不太合适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米。
(“认识1米有多长”,以估计为先导,再经过实际测量,校正自己的估计——这就是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经历了猜想与验证之后,学生会初步建立起“1米”的空间表象。测量绳子有多长,一个人很难测量准确,教师适时指导小组合作,此时学生会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二、调动视觉感观,充分建立表象
1.介绍米
谈话:1米有多长呢?老师手中的尺就叫米尺,一把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你们可以看一下。
2.直观演示,感受1米与100厘米的关系
(制作课件时为考虑演示时的真实性,图中所示的1米与1厘米的长度经投影仪投
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时,与真实的1米、1厘米的长度相等,可让学生拿尺亲自测量大屏幕上的线段,这样可以使电脑的演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1)出示1米。
谈话:老师昨天在这画了一条线,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拿着米尺来量一下。
谈话:这是1条1米长的线,老师把它变细一些,这条线多长?
提升:我们说米和厘米指的是这个物体的长度,和它的粗细、大小无关。
(2)出示1厘米。
谈话:这也是老师昨天画下的一条线,请一名同学来测量一下。
生测量:1厘米长。
(
3)出示
100个1厘米
谈话:刚才你们测量的绳子是100
厘米,也就是100个1厘米,老师这也有100
个1
厘米长的线,你们看一看。
(3)课件演示把100个1厘米长的线连起来,与1米长的线比较一下
(4)得出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1米=100厘米”,生齐读。
(1米=100厘米,是通过课件演示呈现出米和厘米的内在联系:10个1厘米长的线段接在一起是10厘米,10个10厘米长的线段接在一起是100厘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1米=100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
3.建立米的表象
(1)建立1米的表象。
谈话: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生:讲桌的高度门的宽度……
谈话:你们手中的绳子就是100厘米,正好也是1米。你可以把它拉直,感受一下1米有多长。
(2)建立几米的表象
谈话:1米的长度我们知道了,那么2米是多长?3米是多长?
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简单的说2米也就是2个1米,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拿着你手中的绳子连起来就是2米,那3米呢?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将绳子连起来。
(3)建立单位意识
谈话:刚刚3米就已经这么长了,那我们昨天学的3厘米是多长啊?用手比一比。
板书:3米 3厘米
讨论:同样是数字3,为什么表示的长度就不一样呢?
(在建立米的表象的同时,关注厘米与米的区别。在“3米”与“3厘米”的比较中,使学生感受到其长度有很大区别,在于数相同而量不同,加深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丰富学生对米的认识
1.选择单位
(1)找一找。生活中,在测量什么样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作单位?
(2)对比:找一找,生活中,在测量什么样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提升:在我们测量生活中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较长一点的物体的长度时,就可以用大一点的长度单位——米。
2.关于测量
(1)建立科学的测量意识与方法。
谈话:我们刚才在认识米时,用的是你手中的绳子。但在真正进行科学的准确测量时应该用——尺。
(2)介绍尺。
谈话:你们在测量小的物体的长度时,常常用到你手中的格尺,那么在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可以选用各种各样的尺。
出示各种尺的图片或实物,介绍不同的尺会有不同的用途。
谈话:在测量时,要根据自己进行测量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门高约2();(2)一拃长约15();
(3)黄瓜长约20( );(4)橡皮的长度约是3();
(5)房子高约3();(5)大树高约10()。
四、总结(略)。
【总评】
这节课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这节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求重视学生的感知,以大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