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课程背景本文所涉及的教学设计是关于《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门面向小学生的自然科学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展开,通过对不同种类动物的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异同,从而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变得越发重要。
本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旨在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1.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这本书,让学生对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地理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并尊重和包容这种多样性。
2. 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通过课堂讨论和项目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康人格,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3、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篇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会认“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生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评价任务1.通过自由认读、个别读、齐读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个别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课题: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大自然,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
2.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
3.教师指导书写。
4.教师当堂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3)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学生)2.准备学生快乐学习单。
(教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春天到了,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春游呀?(指名回答)并谈谈春游时自己的观察、发现。
(2)师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风光照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欣赏画面,感受美。
)(3)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板书:奇妙)对,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英语教材中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本课内容包括自然现象的介绍,如瀑布、火山等;人文景观的介绍,如长城、大峡谷等;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二、话题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探讨。
可以出示一些富有特色的景观图片,如长城、瀑布、大峡谷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点。
一、总览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讲解和互动讨论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这些内容,并通过实例来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二、教学方式1. 听力训练:通过播放一段描述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的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来了解这些内容,并借助图片来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瀑布?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3.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一些有关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的视频,来让学生对这些景观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进行研究和讨论,并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来向全班进行介绍。
2.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模型等形式来展示所选择的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让全班同学对这些景观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二、课堂讲解1. 自然现象的介绍:通过一些简单的讲解和图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如尼亚加拉瀑布、黄石国家公园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由来等内容。
2. 人文景观的介绍:介绍一些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长城、巴黎埃菲尔铁塔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7696dd31b9f3f90f77c61b7f.png)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总分总)。
3.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4.开头结尾相互照应,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5.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大地)6.天空、大地包容了世界的万事万物,作者构思精巧。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天空的?(一天的时间顺序)大地呢?(一年四季的顺序)8.作者以从天空到大地的空间顺序为经线,以时间顺序为纬线,两条线索交替展开,用美妙的文字编织了一张奇妙的世界之网,层次十分清晰。
9.作者在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天空和大地的哪些事物呢?10.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奇闻异事应该很多很多,但我们看看作者选择的这些事物却是——11.正如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慨那样——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二、过渡: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到美,从看似平凡的世界万物中捕捉到奇妙,这是作者独特的发现和感受。
在作者眼中,这些奇妙的事物奇妙在哪儿?又是如何写出写出它们的奇妙的?先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去感受清晨的太阳和天空。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拟请三生读。
(评价1: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清晨东方那冉冉升起的太阳,你读出了画面。
)(评价2:你不仅读出了画面感,还能让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变全身,浑身热乎乎的。
)(评价3: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生活是多么美好,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开始。
谢谢你!)4.太阳奇妙在哪儿?(太阳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也带了希望,旭日东升,一切都是新的,美好的一天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开始了。
)5.太阳能带给我们光明、温暖和希望,能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感受,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想想看,作者是怎么写出太阳的奇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板书:比喻)6.同学们,也许是太阳太奇妙了,也许是我们太投入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一段中的另外一个事物?再不关注它,太可要生气了?它是谁呀?(天空)天空,我们都把老天爷给忘记了,那还得了!赶紧夸夸他,让他高兴高兴!作者怎么夸他的?请你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构造、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关注环境保护,从小做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环境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自然美景,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有哪些特点?地球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习新知识接下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构造图,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构造。
学生可以观察并描绘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
然后,教师以“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两个小节为单位,向学生解释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并说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或实验器材进行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3. 同步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答疑解惑。
4. 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推荐一些地理科普读物、影视资源或者科学实验等,让学生在课后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5. 总结课堂在课堂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梳理和回顾所学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课时内容介绍在第二课时的《我们奇妙的世界》中,我们将探索世界各地的奇妙事物和现象。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景观。
我们将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奇妙的事物,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这样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全球意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希望激发学生对于探索世界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从而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在这堂课上领略世界的奇妙之处,发现身边的美好和不同。
1.2 教学目标设定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各种有趣的现象并进行合理解释。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5.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 正文2.1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在进行《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熟悉教材内容:在教学前,教师需要仔细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
2. 准备教学材料:教师需要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辅助材料,如PPT、实物展示、教学视频等,以便于更生动地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安排教学环境:教师需要提前到教室布置好教学环境,确保教室整洁、有序,学生桌椅摆放得当,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 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包括引入新知识、梳理旧知识、展示案例等,以便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
2. 了解太阳日、地球日、月亮周期等基本概念,并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4. 能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1. 情景引入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题。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验证,增强学生认识的可信度。
3. 图片演示法:通过图片或动画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现象、原理,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
4. 讨论交流法:通过理论解释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深入理解课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课题。
教师可以用以下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任何关于天体运动的疑问?”“我们该怎样了解这个世界?”“我们该如何研究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呢?”(1)首先,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熟悉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及运动关系。
例如,用球体表示地球、月球和太阳,向学生展示球体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个模型,理解地球和月球绕着太阳转的过程中的运动方式。
(2)然后,通过讲解太阳日、地球日和月亮周期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接下来,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运动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在靠近墙壁的桌子上放置一个球体,表示太阳,并让一个学生站在阳光下表示地球。
让三个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分别表示月球,通过球体绕着太阳(球体)转圈,展示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
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手上的小球随着大球公转和自转整个运动过程,进而深入理解太阳日、地球日和月亮周期。
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这个现象与什么有关?(2)为什么月球有“满月”、“新月”和“月相”等不同的表现?月相与什么有关?(3)如果现在是满月,过了一个星期,月相会怎么样?会变化吗?让学生绘制一个日、月、地球的运动模型,并标注它们之间运动的路径和基本轮廓。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4652d8a8f7ec4afe05a1df7e.png)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县沙河实验小学校李学勤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和发现的快乐;2.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3.抓关键词语,学习整合各种信息,表现世界的奇妙。
初步学习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美。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观察奇妙的事物。
教学过程:板块一:课件激趣,巧入课。
1.课件播放大自然食虫草视频。
学生欣赏谈谈感受。
2.师过渡:是呀,不管动物植物……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奇妙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外《奇妙的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3.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课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奇妙世界,即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体会了奇妙,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
)板块二:品读课文,巧感知。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天空的奇妙呢?自读课文2—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相关景物。
(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的想。
)2.汇报交流: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了?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体会朗读。
奇妙一:天空变化,想象日出情景,课件欣赏日出,再读课文。
奇妙二:云彩会有些什么形状?自由发挥想象画一画,会告诉我们什么故事?指导说话。
奇妙三:雨后水洼,看见这样的水洼你最想干什么?奇妙四:落日余晖。
3.在天空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学生汇报,相应出示词语(升起带来飞行呈现告诉降落映射变幻涂上闪烁)。
4.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动作的,都表示事物在发生变化)是的,色彩形状都在变,因为是在变,所以就是动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和掌握《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2. 学习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点,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的交流中。
3. 让学生了解和思考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课本《我们奇妙的世界》2. 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3. 讲解图片和实物:喷泉、浮力、月亮、地球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带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喷泉的图片,问学生为什么水会从喷泉中喷出来?Step 2:呈现新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读出课文,让学生跟读,并重点标注生词和词组。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水可以从喷泉中喷出来?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分发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核对答案,解释和讲解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课文结构以及语法点。
Step 4:拓展知识(15分钟)教师展示浮力的图片或实物,并解释浮力的原理。
然后,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为什么船能够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气球能够飞起来?Step 5:合作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关于月亮的问题。
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月亮有时会红色或黄色?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并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文或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对不同文化、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将通过设定清晰的课程目标、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法,以及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跨学科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增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 正文2.1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确立明确的知识目标。
这包括了学生应该掌握的有关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主要特点等信息,以及不同文化、宗教、语言的差异和联系。
其次,我们需要设定能力目标。
这是指学生在本节课中应该培养和提升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最后,我们还要设定情感目标。
这是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环保意识等。
总的来说,课程目标设定应该是全面的、具体化的。
它不仅要明确表达学习要求,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整体目标。
只有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课:导入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位置、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位置及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并理解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地球仪、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位置,并提出问题:地球位于宇宙中的哪个位置?它是如何运动的?通过使用地球仪或展示地球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结合图示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
3.活动设计(25分钟)(1)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面的知识,并针对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公转是如何影响地球的?(2)展示交流: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和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
4.梳理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活有何影响?5.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节课:拓展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能够从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动态效果,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倾斜轴和四季变化的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四季的影响。
3.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实验:通过借助模型或实际观察天文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
布置相关阅读、调查或实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并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课主要语言项目:数字1-20、日期、时间、颜色、季节等。
b.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项目进行简单交际对话。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愿意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
b.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习策略目标a.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景教学法2. 视听教学法3. 小组合作学习法4. 多媒体教学手段四、教学过程1. Step 1:前情铺垫(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PPT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颜色、动物,让学生逐渐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2. Step 2:新知输入(15分钟)a.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数字1-20、日期、时间等语言项目,并进行朗读示范;b. 学生跟读、模仿,并逐一记忆和书写。
c. 教师演示数字、日期、时间等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
3. Step 3:合作交流(2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模拟售货员或服务员,其他学生充当顾客或客人,进行购物、点餐等情景对话练习;b.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购物、点餐对话模拟。
4. Step 4:拓展应用(10分钟)a. 教师出示季节、颜色、日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项目描述并进行简单交际;b. 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季节、颜色、日期相关对话练习。
5. Step 5:总结反馈(5分钟)学生小结所学语言项目的用法,并对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掌握所学的数字1-20、日期、时间等内容;2. 利用所学语言项目进行生活情景对话练习;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问题与困难。
六、板书设计数字1-20、日期、时间、颜色、季节的英文表达;相关例句模板。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用性的语言项目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导入(5分钟)1.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有很多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我们的世界,学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一些地球上的动植物,让学生对今天的主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吗?它们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的呢?第二节:学习新知识(20分钟)1. 讲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介绍地球上生物的分类和种类,以及它们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形态和生活方式。
2. 介绍一些特殊的动植物:选择一些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生活的特殊动植物,如北极熊、仙人掌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生存方式,并结合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生物。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进行研究,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然后向全班汇报。
1. 观察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环境下的动植物生长情况。
可以准备好一些不同的植物和模拟不同环境的实验场地,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 野外探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野外探索,观察和记录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动植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节:总结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享: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研究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2.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和启发。
3. 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学生在今天的学习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1. 练习册任务:布置与今天学习主题相关的练习册任务,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的奇妙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的奇妙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界的奇妙。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仿写。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世界的奇妙之处有哪些。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精读课文
(1)再次分析课文中描写世界奇妙的语句。
(2)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仿写练习
(1)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事物,仿照课文进行描写。
(2)分享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4.总结
强调观察和描写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但在仿写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示例。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构成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善待地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构成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幻灯片、地球仪、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地球,让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地球是怎么样的?地球有什么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的。
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地球的构成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由水、陆地、空气等组成的星球,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和轨道规律。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加深学生对地球的理解。
4.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过模型或实物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5.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的构成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巩固(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如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等,拓展地球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践等,将地球的构成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贯穿始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们奇妙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提炼主题,写话简练,加深理解,升华了主题,训练了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三、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课件出示11)
学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板书:留心观察 感悟奇妙)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四)小结: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总起句、重点句,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学习从极普通的事物的描写中,感受美好的一面的方法 ,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画出总起句。(第2自然段)
(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3)用心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10)
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预设:“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把“水柱”比作“锋利的刀剑”。
2.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填空,再回答问题:(课件出示8)
(1)有时,云彩在( )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 )一样,呈现出( )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
(云彩有的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像羊在低头吃草………)
(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 ),( )我们的脸。(课件出示9)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浅水洼的有趣、奇妙。)
冰柱 刀剑 普通 模型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世界有多么奇妙。(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 大地)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预设:“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把“小水滴”比作“珍珠”。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讲一讲这两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升华)和意思(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2.结合课后第2题设问:这两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照应)
3.教师点拨写法:文末总结,与文首照应。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7)
呈现 变幻 诱人 圆润
光芒 振翅飞翔 光辉 存在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大地
(留心观察,感悟奇妙)
(二)自由读课文第9~14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内容的总起句。(第9自然段)
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
(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让我们感到奇妙。)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颜色、形态)
5.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