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2课时)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观察大自然,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听写词语,同桌互查。
2.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学生跟随教师回顾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二、品读感悟天空的奇妙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 天空展示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语句。
(2) 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的?学生自读,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三、品读感悟大地的奇妙1.引导学生默读第9~16自然段,思考:(1) 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2) 仔细读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3)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问题,教师评价订正。
2.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四季景色之美。
四、总结全文1.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交流最后两段的作用和蕴含的道理。
2.总结文章的写法:“总分总”的结构;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特点,把事物写生动。
3.布置作业:按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包括藏、呈等,学会写13个生字,包括寸、呈、幻等。
指导学生写左右结构的字,如蜡、烛、幼等。
在写幻字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够正确读出课文中的字音,并且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学会整合信息,研究如何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研究如何将事物写得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世界奇妙在何处呢?(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请问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出世界之奇妙?(天空大地)我们认同吗?是的,这篇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写世界之奇之美的。
(板书:天空大地)二、感受天空之奇妙1.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天空珍藏着那么多奇妙的事物,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请你打开书读一读课文2---8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一找这部分写了哪些景象,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下来,开始吧!(课件出示问题)2.老师喜欢你们一边认真读书一边勾画的样子,谁愿意来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大家?(课件出示)3.找得真仔细。
作者围绕天空写了这么多景象,却一点也不凌乱,你知道有什么秘密吗?(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对,你真聪明。
(板书:按顺序)请大家快速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圈出来,读一读。
4.这些景象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极普通的事物,作者却把它们写得那么美,那么有诗意,赶快带着感情大声的美美的读一读天空中你最喜欢的景象,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课件出示问题)5.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的体会。
(相机板书:颜色、形状、比喻)6.小结:之所以作者把天空写得这么有诗情画意,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运用了修辞手法,并按顺序写。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之处。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发现世界的奇妙之处。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3.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2. 世界的奇妙之处,包括自然、人文、科技等方面。
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之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1.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文、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世界的奇妙之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的奇妙之处的观察和感受。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三、观点与态度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进行讨论。
四、实践活动1.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发现世界的奇妙之处。
2.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之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
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地球)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自由读课文,思考:(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个只能够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天空的奇妙,以学生的批注阅读为主,反复朗读,读出世界的奇妙之美。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英语教材中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本课内容包括自然现象的介绍,如瀑布、火山等;人文景观的介绍,如长城、大峡谷等;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二、话题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探讨。
可以出示一些富有特色的景观图片,如长城、瀑布、大峡谷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点。
一、总览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讲解和互动讨论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这些内容,并通过实例来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二、教学方式1. 听力训练:通过播放一段描述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的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来了解这些内容,并借助图片来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瀑布?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3.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一些有关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的视频,来让学生对这些景观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进行研究和讨论,并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来向全班进行介绍。
2.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模型等形式来展示所选择的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让全班同学对这些景观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二、课堂讲解1. 自然现象的介绍:通过一些简单的讲解和图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如尼亚加拉瀑布、黄石国家公园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由来等内容。
2. 人文景观的介绍:介绍一些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长城、巴黎埃菲尔铁塔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构造、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关注环境保护,从小做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环境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自然美景,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有哪些特点?地球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习新知识接下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构造图,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构造。
学生可以观察并描绘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
然后,教师以“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两个小节为单位,向学生解释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并说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或实验器材进行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3. 同步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答疑解惑。
4. 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推荐一些地理科普读物、影视资源或者科学实验等,让学生在课后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5. 总结课堂在课堂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梳理和回顾所学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
2. 了解太阳日、地球日、月亮周期等基本概念,并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4. 能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1. 情景引入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题。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验证,增强学生认识的可信度。
3. 图片演示法:通过图片或动画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现象、原理,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
4. 讨论交流法:通过理论解释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深入理解课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课题。
教师可以用以下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任何关于天体运动的疑问?”“我们该怎样了解这个世界?”“我们该如何研究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呢?”(1)首先,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熟悉日、月、地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及运动关系。
例如,用球体表示地球、月球和太阳,向学生展示球体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个模型,理解地球和月球绕着太阳转的过程中的运动方式。
(2)然后,通过讲解太阳日、地球日和月亮周期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接下来,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运动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在靠近墙壁的桌子上放置一个球体,表示太阳,并让一个学生站在阳光下表示地球。
让三个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分别表示月球,通过球体绕着太阳(球体)转圈,展示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
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手上的小球随着大球公转和自转整个运动过程,进而深入理解太阳日、地球日和月亮周期。
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这个现象与什么有关?(2)为什么月球有“满月”、“新月”和“月相”等不同的表现?月相与什么有关?(3)如果现在是满月,过了一个星期,月相会怎么样?会变化吗?让学生绘制一个日、月、地球的运动模型,并标注它们之间运动的路径和基本轮廓。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对不同文化、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将通过设定清晰的课程目标、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法,以及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跨学科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增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 正文2.1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确立明确的知识目标。
这包括了学生应该掌握的有关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主要特点等信息,以及不同文化、宗教、语言的差异和联系。
其次,我们需要设定能力目标。
这是指学生在本节课中应该培养和提升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最后,我们还要设定情感目标。
这是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环保意识等。
总的来说,课程目标设定应该是全面的、具体化的。
它不仅要明确表达学习要求,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整体目标。
只有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世界的奇妙,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界的奇妙。
2. 观察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表达训练:通过讨论和写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世界的奇妙。
2. 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文插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奇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观察训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4. 表达训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训练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世界的奇妙和观察、表达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我们奇妙的世界》2. 关键词:奇妙、观察、表达3. 图表:课文内容结构图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观察到的奇妙世界的短文。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世界的奇妙有了更深的认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2. 改进措施: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的奇妙。
---以上内容共计约500字,为教学设计概要。
如需进一步详细内容,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深化,以达到2000字的要求。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导入(5分钟)1.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有很多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我们的世界,学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一些地球上的动植物,让学生对今天的主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吗?它们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的呢?第二节:学习新知识(20分钟)1. 讲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介绍地球上生物的分类和种类,以及它们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形态和生活方式。
2. 介绍一些特殊的动植物:选择一些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生活的特殊动植物,如北极熊、仙人掌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生存方式,并结合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生物。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进行研究,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然后向全班汇报。
1. 观察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环境下的动植物生长情况。
可以准备好一些不同的植物和模拟不同环境的实验场地,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 野外探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野外探索,观察和记录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动植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节:总结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享: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研究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2.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和启发。
3. 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学生在今天的学习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1. 练习册任务:布置与今天学习主题相关的练习册任务,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生字词、重点句子、课后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回答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交流”环节。
【原创】《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析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3、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懂得要多观察和寻找才能发现更多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情写具体;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世界有多么奇妙。
(课件出示1)课文围绕哪段话展开描写?(这是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分——总)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天空、大地)二、品读感悟,体会写法(一)感受天空的奇妙1、(课件出示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找出总起句。
(总起句:你看,天空的珍藏——)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太阳、云彩、雨点、群星)2、品读太阳的奇妙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太阳的奇妙?(第3、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3)(插入日出图片),第3自然段是怎么描写日出的?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日出的景色很美,落日的余晖也不逊色,想看看落日的余晖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4)(插入落日余晖图片),配上第7自然段课文“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出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落日的奇妙。
(变幻)除了太阳,还有哪些事物也在变幻?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
3、品读云彩的奇妙(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5)(插入白云动图)出示“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想像: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形状的云彩?(课件出示6)(出示各种形状的云彩图片)天上的白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驰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三下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下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习整合信息,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世界的奇妙,学习表达的方法。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世界的奇妙。
3.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普通而美好的事物,感悟事物的奇妙和生命活力,练习仿写。
(难点)【教学过程】一、初步整合,梳理结构(一)回顾课文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我们奇妙的世界》。
回忆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呢?预设:学生会围绕具体的事物(太阳、云彩、群星、植物生长)等来回答,学生的回答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二)梳理整合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是比较碎片化的,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本领就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
师:我们先来整合成两部分,课文从哪两个大的方面来写?生:天空和大地。
师:把描写“天空”的部分继续整合。
生:清晨、白天、晚上的景象。
师:描写“大地”的部分呢?生:春、夏、秋、冬的景象。
师:同学们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看一看和题目有什么联系?生:开头、结尾和题目都是围绕“奇妙”这个意思来写的。
师:经过这样梳理,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奇妙”这个意思,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写。
每个部分都有总起句,一个“再”字把内容串起来,两部分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构叫总分总。
通过这样的整合,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鉴赏“奇妙”,习得方法(一)举一:“天空”学习,顺学而导1.自主学习师:作者是怎样把世界的奇妙表达清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奇妙的地方,读一读,并在旁边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教师巡视,学生勾画相关的语句品读,教师随机指导。
2.交流反馈师:同学们都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找到了哪些“奇妙”的地方呢?学生读句子,先汇报是什么事物,再汇报奇妙的地方,教师顺学而导。
预设奇妙1:太阳颜色的变化。
学生汇报描写太阳的句子,体会颜色的变化很美,体会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感受太阳升起来的动态美。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3《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情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栏目。
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语言特点。
注意多个栏目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
2.交流复述故事的方法;分类识字;了解拟声词的作用;仿例转述;背诵古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总结本单元复述故事的方法。
结合生字特点,积累词语。
认识运用拟声词。
比较朗读,练习转述。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特点,仿说题目。
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交流平台】1.单元回顾:有趣的故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2.要点归纳:你还记得哪些复述故事的方法?(1)借助表格来理清情节,要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2)根据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来复述故事,做到按顺序复述,不遗漏重要情节。
(3)找出关键词句……3.范例展示:(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2)《漏》,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
4.方法转移:运用关键词的方法来复述《陶罐与铁罐》。
第二板块【识字加油站】1.分类识字:观察两组词语,说说发现。
(1)口字旁:咳嗽呕吐唠叨嘀咕明确:都有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2)言字旁:谚语谣言告诫辩论明确:这些字都有言字旁,与语言有关。
2.多音字:吐。
3.趣味记忆:出示咳嗽、呕吐、唠叨等词语,要求学生读准轻声。
明确:形声字:都有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4.连一连:了解词语含义发现“谚、谣”等字都有言字旁,与语言有关。
5.辨析字形:辩、辨。
6.拓展练习。
第三板块【词句段运用】1.体会句子: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词语。
(1)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明确:表现内心着急。
(2)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明确:想象情景,画面感。
2.仿说表达:填写拟声词,比较填写前后句子的表达效果。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的奇妙。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3.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的奇妙。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3)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2.难点:(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2)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继续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来,让我们复习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写的,“天空的珍藏”按照从清晨到黑夜的顺序描写了太阳,云彩,雨点,水洼,余晖,群星这些事物。
“大地的珍藏”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植物,水果,大树,光辉,鸟儿,秋风,冰柱,小水滴这些事物。
作者的眼里,这些事物都那么奇妙,美好,所以作者在文中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板贴)。
标红“珍藏”,同学们,我们知道珍藏的意思是不常见的,是与众不同的,是宝贵的,但是作者写的这些事物都是很常见的呀,这些事物奇妙在何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
(二)“天空的珍藏”学习: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2-8自然段,读出你感受到的奇妙,美好。
读完后,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你觉得奇妙美好的部分。
(汇报前,注意提醒孩子,先读找到的语句,接着说奇妙之处。
)2.太阳(1)找到颜色的句子。
不止日出时颜色变化得美,日落时也有着极美的颜色呢(出示落日的余晖),请你来读一读,读出奇妙。
问:还有哪个孩子也喜欢这个部分呢?请你来说一说。
(2)你发现了作者的表达技巧“借助联想”,由太阳联想到火球,请你来读一读吧。
读出奇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2、能够仿写,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大自然图片,MP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我们这个世界的图片,请欣赏。
好看吗?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下你眼中的世界。
()的世界2.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都能发现这世界的奇妙之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英国的彼得•西摩去继续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齐读课题。
(板书:奇妙的世界)二、品析天空之“奇妙”1.自学提示: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文章是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来描写世界的奇妙的。
我们首先来看看描写天空的部分,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①课文描写了跟天空有关的哪些奇妙的景象?把它们圈出来。
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处描写,为什么?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感悟奇妙的色彩。
(出示):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引导学生抓住“粉红色”“蔚蓝色”体会色彩变化之美。
②欣赏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③想不想看看日出时天空变幻色彩的视频?你是什么感受?谁还想像他一样读一读?请同学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当时的奇妙。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课文2-8自然段中,还有通过描写色彩变化写出天空的奇妙的句子吗?(出示):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齐读(3)在描写景物时,如果你能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色彩的变化,景物描写就会更加的生动、形象了。
(板书:色彩变化)我们再把这两句话美美读一读。
(创设情境引读、配乐):清晨,太阳升起,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天空中出现了奇妙的现象一一(出示: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清晨,万物苏醒,天空中也出现了奇特的景象——(课件出示: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傍晚,一天结束了,你瞧,那落日的余晖——(出示: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傍晚,你看那落日的余晖懒懒铺满了半天天空,再读——(出示: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掌声送给你们自己,你们的朗读带给了我美的享受。
(4)感悟奇妙的形状和声音。
除了颜色,作者还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课件出示):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板书:形状)还有吗?(出示):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板书:声音)(5)感悟奇妙的比喻(出示):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①出示“水洼”图片,像不像一面小镜子?引导学生想象小水洼里还会映射着什么?(蓝天、白云、绿树……)像不像一面镜子?②所以啊,比喻句能够帮助我们把事情描述清楚,明白。
(板书:比喻)③课文2-8段中,还有没有运用比喻句把事物描述得清楚明白的句子,能不能也把它找出来。
课件出示: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④引导学生想象:写出了群星的什么特点?这闪烁的群星还像什么呢?(像千万只眨着的小眼睛,像无数颗发光的珍珠撒在空中。
)⑤带着想象美美地读一读。
(女生、全班)三、自学大地的奇妙1.作者就是这样,描写了日常生活当中极普通的事物的美,极普通的事物的奇妙之处。
描写了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板书:方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方法)让作者笔下的事物生机勃勃,充满魅力。
下面的时间我要交给你们,从现在开始,你们是我的小老师,小组讨论:作者又是怎样把大地的奇妙写清楚的呢?2.小结:是的,就像大家所说的,作者从颜色、形状、动态等方面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描写方式,把大地上平凡的事物也写得生动具体。
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秘诀啊,我们也是小作家了。
3.为什么作者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这些平常事物中的美呢?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川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那么我们的秘诀就是观察和寻找。
4.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哪些平凡事物的美?生说四、仿写选择颜色、形状、声音等任何一个方面,恰当运用比喻修辞,描述你所看到的一个事物。
板书设计:22、我们奇妙的世界(方面)(方法)颜色比喻形状观察动态声音寻找拟人……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3.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总分总)。
3.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4.开头结尾相互照应,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5.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大地)6.天空、大地包容了世界的万事万物,作者构思精巧。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天空的?(一天的时间顺序)大地呢?(一年四季的顺序)8.作者以从天空到大地的空间顺序为经线,以时间顺序为纬线,两条线索交替展开,用美妙的文字编织了一张奇妙的世界之网,层次十分清晰。
9.作者在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天空和大地的哪些事物呢?10.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奇闻异事应该很多很多,但我们看看作者选择的这些事物却是——11.正如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慨那样——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二、过渡: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到美,从看似平凡的世界万物中捕捉到奇妙,这是作者独特的发现和感受。
在作者眼中,这些奇妙的事物奇妙在哪儿?又是如何写出写出它们的奇妙的?先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去感受清晨的太阳和天空。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拟请三生读。
(评价1: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清晨东方那冉冉升起的太阳,你读出了画面。
)(评价2:你不仅读出了画面感,还能让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变全身,浑身热乎乎的。
)(评价3: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生活是多么美好,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开始。
谢谢你!)4.太阳奇妙在哪儿?(太阳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也带了希望,旭日东升,一切都是新的,美好的一天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开始了。
)5.太阳能带给我们光明、温暖和希望,能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感受,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想想看,作者是怎么写出太阳的奇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板书:比喻)6.同学们,也许是太阳太奇妙了,也许是我们太投入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一段中的另外一个事物?再不关注它,太可要生气了?它是谁呀?(天空)天空,我们都把老天爷给忘记了,那还得了!赶紧夸夸他,让他高兴高兴!作者怎么夸他的?请你读。
听出来了,你读出天空的漂亮。
看,清晨的天空多漂亮呀!(出示天空的图片)粉红色,蔚蓝色,色彩多柔美呀!这下老天爷高兴了。
你再来夸一夸天空色彩的美丽,让老天爷在高兴高兴!(评价:听了你的朗读和夸奖,老天爷一定更加高兴了。
看来这是一个爱美的老天爷,每天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出门,你看她先把自己打扮成粉红色,慢慢地又把自己打扮成一大片蔚蓝色,多美呀!)7.光夸老天爷漂亮还不行,还得夸一夸老天爷的奇妙。
奇妙在哪儿?(这多神气呀,色彩还会变。
板书:变化)8.原来作者是通过描写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天空的奇妙。
9.小结:作者抓住色彩的变化写出了天空的奇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的奇妙,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认识。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4~8自然段,并做上相应的记号。
思考哪些段落是抓住变化来表现事物的奇妙的?在这段落前面画“○”。
哪些段落时运用比喻写出事物的奇妙的?在这些段落前面画“∆”。
(出示自读要求:哪些段落是抓住变化来表现事物的奇妙的?画“○”。
哪些段落时运用比喻写出事物的奇妙的?画“∆”)(二)感受事物变化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diāo)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pī)噼啪(pā)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yū)晖(huī)不时变幻(huàn)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第一句:1.出示三幅图片。
天空的云彩有时是这样的,有时是这样的,一会儿又变成这样。
看,多么神奇的变化呀,多么奇妙的形状呀!2.请你用你的朗读读出云彩奇妙的形状。
(你很会朗读,抓住奇妙二字进行重读,读出了云彩奇妙的变化。
)3.如果你就是那片天空中的云彩,你想变成什么样奇妙的形状?(请三位,评价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奇妙。
)4.想像自己就是神奇的云彩,你会这样介绍自己:出示:有时,我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diāo)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大家许多奇妙的故事……(请两位,评价1你是变化多端的云彩,评价2你是有故事的云彩。
)第二句1.请你读一读第二段话,想想看云彩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本轻盈的白云变得又黑又重了,原本是气体的云彩变成液体的雨点了。
变化真够大的!)2.请你读出云彩这种不可思议的变化。
评价1你读出了云彩变成雨点的这个奇妙的变化。
评价2你还读出了噼噼啪啪的大雨声,让人身临其境。
评价3 你更厉害,读出了大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可怕。
第三句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幅图最让你感到奇妙的是什么?(有各种色彩)2.作者的笔下,落日的余晖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y ū)晖(huī)不时变幻(huàn)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3.请你读一读(评价:你读出色彩在变化。
)4.请你读一读(评价:听你的朗读,似乎感受有一位高明的画家,在天空这块巨大的画布上涂着夺目的金色、红色和紫色。
)多么奇妙的色彩呀,多么奇妙的天空呀!小结: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抓住形状和色彩的变化表现了云彩、落日的余晖的奇妙。
在4~8自然段中,哪些自然段又是有比喻描写事物的奇妙的呢?(三)体会比喻的妙用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