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折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难点及应对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难点及应对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难点及应对措施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难点以及应对措施。

这个问题可是困扰了不少同仁,不过别担心,跟着我,保证让你豁然开朗!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治疗这类骨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但诊疗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点,下面我就来一一分析。

一、诊断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手腕其他疾病混淆。

应对措施: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经过,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必要时,进行中医四诊合参,如望、闻、问、切,以确定骨折类型和程度。

2.难点:部分患者就诊时,骨折已发生移位,影响诊断。

应对措施:对于疑似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再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骨折复位困难。

应对措施: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如拔伸、旋转、推挤等,结合患者体质和骨折类型,进行个性化复位。

复位过程中,注意力量适中,避免过度暴力,以免加重损伤。

2.难点:骨折愈合慢。

应对措施:中医治疗骨折注重内外兼治,内服中药以促进骨折愈合,外敷膏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3.难点:并发症较多。

应对措施: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神经损伤,可采取针灸、推拿等疗法;血管损伤,可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感染,可给予清热解毒药物。

三、康复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康复周期长。

应对措施: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指屈伸、手腕旋转等,以恢复手腕功能。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难点:康复效果不佳。

应对措施:评估康复效果,针对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如手腕活动受限,可采取中医推拿、针灸等疗法;疼痛明显,可给予中药熏洗、热敷等治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加油!1.注意事项:复位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骨伤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诊断和治疗与骨骼有关的疾病和损伤。

传统中医在骨伤科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提倡“以平治疗”的原则,强调“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技巧,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

针灸疗法在治疗骨折、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例如,在骨折的初期,针灸可以帮助减轻疼痛、促进骨折面愈合;在康复阶段,针灸可以恢复局部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功能。

2. 草药疗法中草药是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草药制剂,可以帮助加速骨折愈合和软组织修复。

常用的一些中草药包括川芎、红花、雷公藤等,这些草药具有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身体特定部位来影响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疗法。

中医推拿按摩在骨伤科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调整局部肌肉的松紧度,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应用于骨折后的康复期和关节损伤的治疗中,有助于重建受损组织的功能。

4.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骨伤疾病强调“饮食滋补”,通过调理合理的饮食来辅助治疗。

在骨折的康复期,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可以帮助促进骨折面的愈合;在关节损伤的康复期,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食物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消肿。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见的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这些方案在中医临床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骨伤疾病或损伤,可以考虑中医诊疗方案作为一种选择,并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指导和治疗。

中医院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中医院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中医院楼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I)有摔倒手掌撑地病史或腕关节屈曲着地病史。

(2)腕部肿胀,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明显。

(3)X线:槎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椀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槎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梯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槎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1.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楮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槎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如需要再次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

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形改造,己相当稳定。

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刘刚主任正骨经验,手法整复应按照骨折复位“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道理,先使骨折断端充分分离,充分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

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

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以夹板为主要固定材料,加之棉花、棉垫、绷带等辅助材料组成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通过绷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棉压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效果。

固定体位要灵活掌握,以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利于功能恢复为原则。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doc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doc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病名:锁骨骨折;西医诊断病名:锁骨骨折(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拟订。

1.有明显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

4.X线片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拟定。

1.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伤后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

4.CR或CT可明确诊断并确定骨折类型。

(三)证候分期早期指伤后1~2周内,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气滞血瘀。

中期指伤后3~4周,肿痛虽消而未尽,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证属瘀血凝滞。

晚期指骨折4周以后,可见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证属肝肾不足。

(四)骨折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二、治疗方案(一)非手术治疗青枝骨折或成人裂纹骨折、因合并其他疾病不能接受闭合穿针及切开手术治疗者、或极少数病人不接受闭合穿针及切开手术而愿承担保守治疗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者,以“8”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带固定,配合颈腕带悬吊4周后逐步功能锻炼。

(二)闭合穿针治疗(该方法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并出版了操作规范及操作影像材料。

)1、适应症(1)符合锁骨骨折诊断标准;(2)年龄12-70岁;(3)骨折发生在2周以内;(4)锁骨干部骨折,骨折端明显移位;2、禁忌症合并臂丛神经或锁骨下血管损伤需手术切开探查者;已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该法治疗者;合并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疗操作者均不适合该方法。

3、术前准备(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血凝四项,确认无手术禁忌症。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如下:一、中药内服治疗:1.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祛瘀活血汤等,可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2.骨结合方:如足三里汤、复方川芎枣胶囊等,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修复,加快康复进程。

二、中药外用治疗:1.中药外敷: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

例如,可以将活血化瘀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醋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更换一次。

2.中药熏蒸: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熏蒸治疗。

如使用逍遥丸,将其研磨成粉末,加热后熏蒸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三、针灸疗法:1.针刺穴位:可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如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委中等穴位。

2.刮痧拔罐:可以用拔罐疗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患处和相关的经络上进行刮痧或拔罐。

四、推拿按摩疗法:1.推拿按摩: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如揉、捏、推、拉等手法。

2.腰部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在胸腰椎骨折处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

五、康复锻炼:1.牵引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牵引,通过适度牵拉脊柱,减轻脊柱的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压力调节: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3.温和的体育锻炼:在疼痛减轻后,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总之,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主要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康复锻炼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缓解疼痛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3)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7)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1)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7)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0)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1.骨折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5) (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 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 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 X 线检查,了妥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 pilon 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先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 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 周—2 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 周—4 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 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 、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者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者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合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 ,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病名:跟骨骨折;西医诊断病名:跟骨骨折。

(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 9-94)(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三)、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2、中期:伤后2 -4周,肿胀逐步消退,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多需要手术切开复位。

3、晚期:伤后4周以上,需手术治疗。

(四)、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证:患者心烦急躁,唇舌青紫,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病损部位胀满疼痛,或痞块刺痛拒按,痛点固定不移,舌质紫暗和瘀斑,脉细或涩或弦。

2、营血不和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失眠,病损部位伤口及骨折处久不愈合,疼痛、活动受限,舌淡嫩,脉细弱。

3、肝肾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筋弛不收,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爪甲无华,病损处活动不利。

舌淡红,脉细弱。

二、治疗(一)、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跖屈位石膏外固定,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未波及关节面的全部新鲜闭合骨折。

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侧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

一般固定6-8周。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1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1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断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5)( ZY/T001.9-94 )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痛苦,压痛显然,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惹起血管、神经损害。

(3)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状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断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9 年)。

(1)局部痛苦、肿胀、畸形较明显,甚至有骨擦音,异样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惯例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害。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 线检查,了妥骨折种类。

( 4)关于胫、腓骨远端波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 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 及三维重修,认识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 1 周— 2 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显然,痛苦较甚。

2、瘀血呆滞证:伤后 2 周— 4 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 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缓慢,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常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伤害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摔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一样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合用于骨折较稳固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痛苦较轻者能够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抗衡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依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能够感觉骨嵴平坦,骨折端稳固,表示复位成功。

肱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肱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肱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骨折、肱骨干骨折。

行肱骨钢板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2.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营血不调证、气血两虚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肱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骨折分类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2周-4周。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瘀肿减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

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的新鲜骨折患者。

2.除外开放性骨折、跟骨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跟骨正侧位、轴位X线片;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行CT或磁共振检查。

(八)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钢针橇拨经皮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元活血汤方加减。

柴胡12g 天花粉12g 当归10g 红花8g 生甘草5g 炮山甲10g 大黄18g(酒浸)桃仁12g(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髌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髌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髌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形式,通常由于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引起。

中医对于髌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和中医按摩推拿疗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1.中药熏洗法:对于急性髌骨骨折,可以选用一些化瘀消肿、活血止痛的药物进行熏洗。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等,将这些中药煎煮后,趁热用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2.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常用的中药包括秦艽、川芎、红花、醋制地龙等具有活血化瘀、促进骨骼生长的药物。

这些中药可以煮水冲服,每日2-3次,每次饭后服用。

3.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可以选择患者经典中医穴位,如足三里、委中等,使用针刺或灸法进行治疗。

一般每周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二、中医按摩推拿疗法中医按摩推拿疗法适用于急性骨折和慢性骨折的治疗。

1.髌骨周围按摩:对于髌骨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按摩,可以缓解髌骨骨折引起的局部肌肉痉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按摩时可采用搓、揉、捏等手法,可配合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红花、川芎等,每天按摩1-2次,每次15-20分钟。

2.经络按摩:髌骨骨折常伴随着局部气血循环的障碍,通过按摩经络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可以选择膝前、足太阳膀胱经等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可采用拇指、掌根等手法进行按压和揉捏,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综合来说,中医诊疗髌骨骨折的方案包括中药治疗和中医按摩推拿疗法。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熏洗和内服来促进骨骼生长和愈合,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气血循环。

中医按摩推拿疗法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加速髌骨骨折的康复进程,恢复髌骨的功能。

但是,在使用中医治疗髌骨骨折时,应该结合个体情况进行治疗,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引言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在远端部位发生骨折。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骨折是外伤带来的病症,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和针灸、药物等方式来加速骨折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本文将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辩证分型中医辩证分型是对疾病的不同表现和病因进行区分和归类的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1. 气滞血瘀型特点是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瘀斑明显,活动受限。

舌质暗紫,苔薄黄。

脉弦细。

2. 寒邪客风型特点是骨折部位寒痛,不适感加重于寒冷天气,舌质淡白,苔白腻。

脉浮紧。

3. 湿热痰瘀型特点是骨折部位疼痛较重,伴有灼热感,舌质暗红,苔黄厚腻。

脉滑数。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药物疗法(1) 内服药物针对不同的辩证分型,可选用以下方剂:•气滞血瘀型:桃红四物汤•寒邪客风型:理中汤•湿热痰瘀型:红花六合汤以上方剂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 外用药物对于局部有疼痛和肿胀的患者,可用中药煎汤热敷,如川芎、红花等。

2.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推拿按摩:轻柔地按摩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和经络,配合适当的穴位按压,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

•摩擦法:用手掌或按摩工具以适当的力度持续揉搓骨折部位,可以缓解肿胀和疼痛。

3.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穴位有:•手三里穴:位于前臂内侧,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涉及的穴位之一。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包括合谷、内关、阳溪等。

针灸疗程和疗效因个体差异而异,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4. 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可通过揉捏、推拿和按摩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改善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按揉法:用拇指、食指或掌心按压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和经络,轻轻揉搓,以提高血液循环。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血瘀气滞证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三)手术疗法1.手术指征(1)锁骨外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

(2)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

(3)锁骨开放性骨折。

(4)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

(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求手术者。

(6)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

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

(四)围手术期的准备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病人的身体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1)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2生理方面准备: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1)术前训练:停止吸烟。

训练呼吸排尿功能。

(2)预防感染: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間骨折診療方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間骨折,又稱股骨轉子間骨折,系指由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準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見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質疏鬆的主要部位,骨折強度降低,很容易發生骨折。

二、診斷(一)診斷依據1、病史:有明顯外傷史。

2、臨床表現:(1)、傷後患部疼痛、活動時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或膝部,髖關節功能障礙,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髖疼痛及輕度腫脹,患肢呈內收、外旋和短縮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轉子處壓痛,縱軸衝擊痛(+)。

3、輔助檢查:(1)、實驗室檢查:入院後常規檢查血、尿、大便檢查、生化全套、心電圖及胸片,需手術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統、梅毒血清、愛滋病抗體等。

(2)、患肢X線片及CT三維重建檢查,瞭解骨折類型及損傷程度。

(3)、高齡患者,需增加檢查雙下肢動、靜脈彩超、心臟彩超。

(二)證候分類1、Evans根據骨折線方向分為2種主要類型。

其中I型又進一步分4個亞型。

I型:骨折線從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型:骨折無移位,小粗隆無骨折,骨折穩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複位後記憶體皮質能附著,骨折穩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複位後記憶體骨皮質不能附著,骨折不穩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塊,骨折不穩定。

Ⅱ型:骨折線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穩定。

2、按骨折線部位分類:(1)、順粗隆間骨折:骨折線從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間骨折:骨折線從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線經過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橫形,斜形骨折。

3、中醫辨證分型:(1)早期:氣血瘀阻型臨床證候:傷後1~2周內,患髖疼痛明顯,局部腫脹,瘀血斑,不能站立,患側髖關節功能喪失,患肢外旋及短縮畸形,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證候分析:外傷跌僕初期,骨折筋傷,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腫脹,疼痛明顯。

骨折後肢體不能支撐負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縮畸形。

舌質紫暗,脈強澀均為骨折初期瘀血阻滯之象。

(2)中期:血瘀氣滯型臨床證候:傷後3~6周,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減輕,功能喪失未恢復,動則有疼痛感,舌質暗淡,脈弦細。

證候分析:傷後中期,經適宜的治療及正氣抗邪的作用下,使氣血瘀滯逐漸消退,故腫脹逐步消退,疼痛減輕。

斷骨初步連接而未堅,瘀滯雖消而未盡,故功能未恢復,動則有疼痛,舌質紫暗,脈弦細為氣血仍有瘀滯之征。

(3)後期:肝腎虧虛型臨床證候:傷後7~8周,疼痛已消,或年邁體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倦怠乏力,舌淡,脈細。

證候分析:年老體弱,肝腎精血不足,不能上潤清竅,故頭暈目眩,“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肝腎精血不足,故腰膝軟,倦怠乏力,舌淡,脈細皆為肝腎兩虧精血不足之象。

三、治療方案治療原則1、非手術治療:適用於不全性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顯且年老多病不適宜手術治療者。

2、手術治療:適用於完全性骨折的各型股骨粗隆間骨折。

3、中藥辨證治療:早期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期續筋接骨,行氣活血;後期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一)、中醫外治1、整複與固定(1)、皮牽引:多用於不全性骨折或無移位的骨折。

重量3-4Kg,結合丁字鞋制動,每週復查X線片,5-6周觀察骨折無移位,去除皮牽引,繼續丁字鞋制動4周。

(2)、“丁”字鞋:防外旋架外展中立位固定,多用於不全性骨折、無移位的骨折或年老多病不適宜手術患者。

(3)、脛骨結節骨牽引:適用於骨折移位不適宜手術患者,重量5-8Kg,每週復查X線片,根據骨折癒合情況對牽引重量進行調整。

(二)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按骨折早中晚三期辨證用藥1、氣血瘀阻型(早期)治則: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處方: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物:桃仁6g 紅花6g 田七10g 歸尾10g 赤芍10g 生地10g 川芎10g 澤蘭10g 甘草3g 丹參10g 山甲10g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2、血瘀氣滯型(中期)治則:健脾消腫,續筋接骨處方:健脾消腫湯加減藥物:桃仁6g 赤芍10 g 牛膝10 g 黨參10 g 歸尾10 g 川芎10 g 茯苓15 g 薏苡仁10 g 白術10 g 甘草3 g 骨碎補10g 續斷10g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3、肝腎虧虛型 (後期)治則: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處方:溫腎補骨湯加減藥物:桑寄生10 g 續斷10 g 骨碎補10 g 川芎10 g 赤芍10 g 當歸10 g 熟地10 g 黨參15 g 茯苓10 g 白術10 g 炙甘草3 g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三)其他治療1、中成藥:(1)跳骨片:口服每次3片,一日2次。

(2)香丹注射液靜滴每日1次,予活血化瘀。

2、外用藥治療:早期局部外敷跌打萬應散(本院研製)每1-2天更換一次;中期。

拆線後用院內自製骨傷科化瘀通絡湯煎水外洗,每日1-2次。

化瘀通絡湯:威靈仙15g 伸筋草15g 海桐皮15g 蒼術15g 當歸20g 防風15g 郁金15g 丹參15g 骨碎補15g 桃仁10g 紅花6g 澤蘭10 g 薄荷6g 桂皮15g 水煎熏洗患髖,每日2次,每次30分鐘,連用15天。

3、微波治療儀:每日1-2次。

4、頻譜治療儀:每日1-2次。

5、脈衝電磁夾板:每日1-2次。

6、功能鍛練:早期:可進行上肢、健側下肢功能鍛煉及患側足、踝關節以及股四頭肌功能鍛煉。

中期:可根據x線攝片情況,在床上不負重,作關節屈伸鍛煉,或CPM(持續被動活動)功能鍛煉。

但避免髖內旋或外旋,切忌盤腿。

後期:3~4個月,可作扶拐不負重行走鍛練,再逐步過渡到部分負重,棄拐完全負重時間一般在4個月以上,且需攝X線片證實骨折已癒合方可進行。

(四)、骨折的西醫手術治療:1、手術指征:股骨粗隆間骨折骨折端對位對線欠佳,難予複位;骨折移位明顯,患肢明顯短縮或髖內翻畸形2、骨折固定方法:經皮多根斯氏針固定;或在骨折開放複位後行動力髖螺釘、髓內釘內固定或關節置換手術。

3、手術圍期行預防感染治療:頭孢唑啉鈉2g+生理鹽水100ml靜滴,2次/天4、如肢體腫脹明顯,用20%甘露醇125ml 靜滴每日2-3次;β-七葉皂甙納 20mg+5%GS250ml 靜滴每日1次;以利消腫5、靜脈滴注骨肽類。

如:骨肽5ml+5%GS250ml 靜滴每日1-2次,10天為一療程。

6、補鈣療法:可使用鈣劑,老年人可使用樂力鈣與骨化三醇膠丸每日各1粒。

四、難點分析及解題思路(一)難點分析1、髖部骨折多為老年人,多合併內科疾患,住院期間應注意調整治療併發症;2、傳統保守治療時,如何保持牽引體位的正確、合適的重量,牽引的力線的平衡,是決定治療效果優劣的關鍵。

3、傳統的保守治療行骨牽引或皮膚牽引至骨折癒合,臥床時間長,併發症多;4、長期臥床患者後出現股四頭肌肌肉的明顯萎縮;(二)解決措施1、對老年患者,重視內科疾病的診治,特別對一些骨折前有慢性病的高齡患者治療中,請內科會診,嚴密觀察.精心護理,按辨證論治發揮中藥對合併內科疾患的老年患者的調理和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特色優勢。

2、定期攝片以瞭解骨折對位情況。

根據X線檢查結果調整牽引的重量,以防過牽或重量不足,特別對不穩定的骨折更應該注意;3、傳統的保守治療牽引複位時間長,併發症較多,現改用骨科牽引複位床快速複位後經皮微創中空釘內固定,縮短臥床時間,減少併發症。

4、鼓勵、指導訓練患側股四頭肌靜力收縮及踝關節屈伸活動功能,加強直腿抬高試驗訓練。

五、療效評估(一)、療效標準:1、優:骨折對位滿意,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無跛行及痛疼,能恢復正常行走、下蹲及勞動。

2、良:骨折線模糊,對位尚滿意,髖內翻在25°以內,短縮畸形在2cm以內。

輕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參與一般勞動及生活自理。

3、未愈:骨折畸形癒合,髖內翻25°以上,患肢短縮2cm以上或骨折不癒合,患肢不能負重。

(二)、療效評價2011年,我科收治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總有效率達到 93%,其中臨床治癒率達72%。

65歲以上老年患者58例,手術治療42例(DHS內固定17例閉合複位+微創PFNA 內固定19例,PFN內固定3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2例,全髖關節置換術1例),圍手術期均按中醫辨證論治,通過調理患者的體質,使之平穩度過圍手術期。

手術後使用中藥辨證內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所有患者均未見下肢靜脈栓塞及心腦肺等重要臟器梗塞的併發症。

此外,在臨床研究基礎上,已形成了系統化協定處方,熟練運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進行骨折三期辨證,中醫學認為,骨折傷後早期,證屬氣滯血瘀,骨折後“瘀不去則骨不能續”,惡血留內,瘀滯不散是骨折後的必然結果,故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為主,選用丹參、赤芍、三七。

中期以健脾補腎為主,方中黨參、白術、黃芪均有健脾益氣的效。

後期治以補腎壯骨為主,選用補骨脂、骨碎補、續斷、熟地黃均有補腎壯骨的功效。

研究證實,活血化瘀藥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症滲出及紅細胞外漏,使局部血液迴圈儘早恢復。

傷後早期使用丹參能更多地把骨折鄰近的鈣動員起來沉積到骨折部位。

因腎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育、修復都有賴於腎之精氣的滋養和推動,補腎壯骨可促進鈣質沉著於骨骼,並加快骨骼有機成分的修復,研究認為,補腎壯骨藥如續斷、骨碎補可促進成骨細胞骨形態發生蛋白(BMP2)的表達,因此,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後配合中醫三期辨證中西醫結合療法,可縮短骨折癒合時間。

尺橈骨雙骨折診療方案一、概述:尺橈骨幹雙骨折較為多見,約占全身骨折的6%。

青少年占多數。

前臂中立位時,兩骨幹接近平行,骨間隙最大,骨幹中部距離最寬,骨間膜較緊張,對尺橈骨起穩定作用;當前臂旋後時,骨間隙縮小,骨間膜上下鬆緊不一致,而兩骨的穩定性降低;前臂旋前時,橈骨上段斜向交叉於尺骨上段,骨間隙最窄,骨間膜處於鬆弛狀態,對兩骨的穩定不利。

二、診斷(一)診斷依據1、病史:多有明確的外傷史,肢體遭受直接、間接或旋轉暴力均可產生尺橈骨幹雙骨折。

2、臨床表現:(1)前臂腫脹,皮下瘀斑較嚴重,疼痛劇烈,尤其活動時疼痛加劇;(2)疼痛及壓痛明顯,縱軸叩擊痛陽性,旋轉功能障礙;(3)完全骨折有移位者,前臂有短縮、成角或旋轉畸形;可觸及骨擦感及異常活動;(4)若合併有前臂筋膜間隔區綜合征者,可出現患肢劇烈疼痛、腫脹嚴重,手指麻木,皮膚發紺,被動活動手指時疼痛加重。

(5)其他:應注意有無橈神經深支損傷。

3、輔助檢查(1)實驗室檢查:入院後常規檢查血、尿、大便檢查、生化全套、心電圖及胸片,需手術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統、梅毒血清、愛滋病抗體等。

(2)影像學檢查:拍攝正側位X線片可確定骨折類型、移位方向。

注意拍片時應包括肘關節和腕關節,以免遺漏上下尺橈關節脫位。

(二)證候分類根據骨折部位可分為上1/3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如尺橈骨雙骨折同時合併肱骨骨折,稱為“漂浮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