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折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間骨折診療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間骨折,又稱股骨轉子間骨折,系指由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準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見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質疏鬆的主要部位,骨折強度降低,很容易發生骨折。

二、診斷

(一)診斷依據

1、病史:有明顯外傷史。

2、臨床表現:

(1)、傷後患部疼痛、活動時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或膝部,髖關節功能障礙,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髖疼痛及輕度腫脹,患肢呈內收、外旋和短縮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轉子處壓痛,縱軸衝擊痛(+)。

3、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入院後常規檢查血、尿、大便檢查、生化全套、心電圖及胸片,需手術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統、梅毒血清、愛滋病抗體等。

(2)、患肢X線片及CT三維重建檢查,瞭解骨折類型及損傷程度。

(3)、高齡患者,需增加檢查雙下肢動、靜脈彩超、心臟彩超。

(二)證候分類

1、Evans根據骨折線方向分為2種主要類型。其中I型又進一步分4個亞型。I型:骨折線從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la型:骨折無移位,小粗隆無骨折,骨折穩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複位後記

憶體皮質能附著,骨折穩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複位後記憶體骨皮質不能附著,骨折不穩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塊,骨折不穩定。Ⅱ型:骨折線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穩定。

2、按骨折線部位分類:

(1)、順粗隆間骨折:骨折線從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間骨折:骨折線從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線經過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橫形,斜形骨折。

3、中醫辨證分型:

(1)早期:氣血瘀阻型

臨床證候:傷後1~2周內,患髖疼痛明顯,局部腫脹,瘀血斑,不能站立,患側髖關節功能喪失,患肢外旋及短縮畸形,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證候分析:外傷跌僕初期,骨折筋傷,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腫脹,疼痛明顯。骨折後肢體不能支撐負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縮畸形。舌質紫暗,脈強澀均為骨折初期瘀血阻滯之象。

(2)中期:血瘀氣滯型

臨床證候:傷後3~6周,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減輕,功能喪失未恢復,動則有疼痛感,舌質暗淡,脈弦細。

證候分析:傷後中期,經適宜的治療及正氣抗邪的作用下,使氣血瘀滯逐漸消退,故腫脹逐步消退,疼痛減輕。斷骨初步連接而未堅,瘀滯雖消而未盡,故功能未恢復,動則有疼痛,舌質紫暗,脈弦細為氣血仍有瘀滯之征。

(3)後期:肝腎虧虛型

臨床證候:傷後7~8周,疼痛已消,或年邁體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倦怠乏力,舌淡,脈細。

證候分析:年老體弱,肝腎精血不足,不能上潤清竅,故頭暈目眩,“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肝腎精血不足,故腰膝軟,倦怠乏力,舌淡,脈細皆為肝腎兩虧精血不足之象。

三、治療方案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適用於不全性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顯且年老多病不適宜手術治療者。

2、手術治療:適用於完全性骨折的各型股骨粗隆間骨折。

3、中藥辨證治療:早期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期續筋接骨,行氣活血;後期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一)、中醫外治

1、整複與固定

(1)、皮牽引:多用於不全性骨折或無移位的骨折。重量3-4Kg,結合丁字鞋制動,每週復查X線片,5-6周觀察骨折無移位,去除皮牽引,繼續丁字鞋制動4周。

(2)、“丁”字鞋:防外旋架外展中立位固定,多用於不全性骨折、無移位的骨折或年老多病不適宜手術患者。

(3)、脛骨結節骨牽引:適用於骨折移位不適宜手術患者,重量5-8Kg,每週復查X線片,根據骨折癒合情況對牽引重量進行調整。

(二)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按骨折早中晚三期辨證用藥

1、氣血瘀阻型(早期)

治則: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處方:桃紅四物湯加減

藥物:桃仁6g 紅花6g 田七10g 歸尾10g 赤芍10g 生地10g 川芎10g 澤蘭10g 甘草3g 丹參10g 山甲10g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2、血瘀氣滯型(中期)

治則:健脾消腫,續筋接骨

處方:健脾消腫湯加減

藥物:桃仁6g 赤芍10 g 牛膝10 g 黨參10 g 歸尾10 g 川芎10 g 茯苓15 g 薏苡仁10 g 白術10 g 甘草3 g 骨碎補10g 續斷10g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3、肝腎虧虛型 (後期)

治則: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處方:溫腎補骨湯加減

藥物:桑寄生10 g 續斷10 g 骨碎補10 g 川芎10 g 赤芍10 g 當歸10 g 熟地10 g 黨參15 g 茯苓10 g 白術10 g 炙甘草3 g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三)其他治療

1、中成藥:(1)跳骨片:口服每次3片,一日2次。

(2)香丹注射液靜滴每日1次,予活血化瘀。

2、外用藥治療:早期局部外敷跌打萬應散(本院研製)每1-2天更換一次;中期。拆線後用院內自製骨傷科化瘀通絡湯煎水外洗,每日1-2次。

化瘀通絡湯:威靈仙15g 伸筋草15g 海桐皮15g 蒼術15g 當歸20g 防風15g 郁金15g 丹參15g 骨碎補15g 桃仁10g 紅花6g 澤蘭10 g 薄荷6g 桂皮15g 水煎熏洗患髖,每日2次,每次30分鐘,連用15天。

3、微波治療儀:每日1-2次。

4、頻譜治療儀:每日1-2次。

5、脈衝電磁夾板:每日1-2次。

6、功能鍛練:

早期:可進行上肢、健側下肢功能鍛煉及患側足、踝關節以及股四頭肌功能鍛煉。中期:可根據x線攝片情況,在床上不負重,作關節屈伸鍛煉,或CPM(持續被動活動)功能鍛煉。但避免髖內旋或外旋,切忌盤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