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2课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不蔓.不枝④陶后鲜.有闻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⑦宜.乎众矣2.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3. 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我的理解:4.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我喜爱的原因是: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
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分。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我的观点: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7.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8.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10.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11.翻译句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爱莲说(附带练习题及答案)
词类
编辑本段阅读理解 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6、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7、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章从哪个方面写莲花:1.生长环境 2.体态香气 3.风度气质。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像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阅读答案1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注释】①群葩(pā):百花。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
③妍:美丽。
④迨至:等到。
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
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周敦颐,字,号,北宋哲学家。
(1分)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宜乎众矣()③陶后鲜有闻()④不可亵玩焉()小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小题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3分)参考答案:小题1:茂叔濂溪小题1:多应当少轻慢小题1: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小题1: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风的批判和讽刺。
小题1:(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
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
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小编整理了爱莲说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
望可以帮助大家!
1《爱莲说》原文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
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
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
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幺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
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阅读及答案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阅读以下诗句,填写每句的下一句,构成完整的诗句。
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________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________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________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________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________练习题二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爱莲说》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什么?4.这首诗的格律是什么?5.你对这首诗有什么评价?答案练习题一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人生花丛忽似舞。
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明月清风共舞腾。
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远山如黛隐轻云。
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
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翠竹红梅共映春。
练习题二1.《爱莲说》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兼政治家曾巩的作品。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坚强、纯洁和无私的品质。
4.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格律。
5.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纯净和无私品质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感悟的追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专题《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爱莲说》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1)只。
(2)亲近而不庄重。
(3)听说。
(4)应当。
2.C 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独:只;(2)句意: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亵:亲近而不庄重;(3)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闻:听说;(4)句意:当然人数众多了。
宜:当然。
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之:结构助词,的;D.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3.对《爱莲说》肉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2分)(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三)【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1—7题。
(21分)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原文略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l)香远益清益: (2)不蔓不枝蔓:(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 分)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6.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7.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长垣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二、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甲】《爱莲说》原文略【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9.《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10.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
2. 作者在文中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含义是莲花________。
3. 文中“中通外直”形容的是莲花的________。
4. “香远益清”指的是莲花的________。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苏轼C. 周敦颐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爱莲说》中所描述莲花的特点?A. 出淤泥而不染B. 濯清涟而不妖C. 香远益清D. 凌寒独自开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答:作者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写,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2. 作者在《爱莲说》中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似的君子品质?答: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这些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高尚品德。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质的向往。
2. 文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答: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尊重和保护,认为君子的美德应当被远观和敬仰,而不是被亵渎和玩弄。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全文,谈谈你对“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作者对莲花的极高评价,将莲花比作君子,意味着莲花具有君子的高尚品质。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沾染污秽,这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纯洁。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象征着君子的德行能够影响他人,使周围的人受益。
因此,“莲,花之君子者也”是对莲花的一种崇高的赞美,也是对君子品质的一种象征。
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3. 茎4. 香气二、选择题1. C2. D。
《爱莲说》对比阅读(附有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
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②瑞:吉,善。
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1.(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淤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北宋哲学家XXX的《周元公集》。
XXX被称为“XXX”。
2.《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以爱莲为主线,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通过写三种花来表现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
4.《爱莲说》中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5.《爱莲说》中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先写XXX爱菊,世人爱牡丹,是为了用菊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的生活态度,突出文章的主旨。
9.个人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甚蕃多”意为“非常之多”;“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意为“挺拔高雅”。
12.D项“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中的“XXX”和“A项“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意思相同。
13.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
14.“之”在“水陆草木之花之”中意为“的”;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中是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在“无丝竹之乱耳之”中也是助词,可不译;在“何陋之有之”中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赋予它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6、莲花的别称有荷花、XXX、水芝、水芙蓉、菡萏等。
17、文章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赋予它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D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亭亭净植()@陶后鲜有闻()【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旬子。
(6分)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周敦颐喜欢莲的淡雅高洁,你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理由不少千20个字)(3分)答案【小题1】(D沾染(污秽)@亲近而不庄重@树立@少【小题1】心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1】略解析【小题1】学生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旬意完整、语旬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理巾充分,文通旬顺即可。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臼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旬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旬子。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多②树立或立2.D3.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阅读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题
[爱莲说阅读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题爱莲说阅读题篇1:爱莲说阅读题及答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意思相近即可)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千里马的遭遇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爱莲说阅读题篇2:《爱莲说》阅读理解答案《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
(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
(5)宜乎众矣宜: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
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
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试题解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通、直、蔓、枝、爱、鲜、闻”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
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
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
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试题解析: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做这类题型,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
从《爱莲说》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从内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着手。
本题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理解,从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从句式方面: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