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简答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爱莲说》问答题1

《爱莲说》问答题1

《爱莲说》问答题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答:议论、抒情。

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集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集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篇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多)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小题3】.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答案【小题1】(2分)D【小题1】(2分) D【小题1】(2分) C《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篇2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②香远.益清: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③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⑥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

今义:栽种。

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

②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①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①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②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秋季爱莲说简答题

秋季爱莲说简答题

《爱莲说》简答题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3.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4.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5.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比,其用意何在?答:嘲讽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6.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7.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8.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9.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10.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

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1.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答:庄重而高雅。

13.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______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______之情。

2.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述了莲花的______和______。

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种花,分别是莲花、菊花和______。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容的是莲花的______特点。

5. 文章最后一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感慨。

二、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人?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2. 下列哪项不是莲花的特点?A. 出淤泥而不染B. 濯清涟而不妖C. 中通外直D. 香气扑鼻3. 文中提到的“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A. 唐代B. 宋代C. 魏晋南北朝D. 明清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哪种花的偏爱?A. 莲花B. 菊花C. 牡丹D. 梅花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孤独B. 愤世嫉俗C. 与世无争D. 愤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了三种花,分别代表了什么?3.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 周敦颐在文中是如何描绘莲花的?2. 作者通过对比莲花、菊花和牡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表达你对莲花的理解和感受。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爱莲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领悟到作者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以及他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爱莲说课后题答案

爱莲说课后题答案

爱莲说一、1(I)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远闻2.(1)①清澈②清芬③清波④凄清(2)①远远地(从远处)②疏远,远离⑶①少②新鲜③新鲜3.(1)多(2)只(3)沾染(污秽)(4)洗水波艳丽(5)贯通笔直(6)更加(7)耸立的样子竖立(8)亲近而不庄重赏玩(9)应当4.(1)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连词,表转折,却,但是(3)语气词,不译(4)与“也”连用,表判断(5)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二、1.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

3.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匕对接课内【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与哥哥马况告别,想要到边境地区种田放牧。

马况说:“你多才,应该年岁较大才有成就,技艺高超的人,不把未经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尚且顺从你自己的意愿吧J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

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强盛」后来(他)拥有几千头牲畜,几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大概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不这样(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戚故旧。

听说隗嚣礼贤下士,前往去跟随他。

隗嚣很敬重马援,与(他一起)筹划决策。

1(4分)(1)告别(2)对……说(3)更加(4)很,非常(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给分)2.(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标对一处或两处均给1分,标对三处给3分)3.(4分)(1)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

(2)听说隗嚣礼贤下士,前往去跟随他。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4.(3分)马援志向坚定,赈施钱财。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实词迁移】香远益清更加可爱者甚蕃很,非常停数日,辞去告别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对……说【翻译关键词/句式迁移】1.省略句(省略主语)示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爱莲说》(含答案)

《爱莲说》(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一填空题1.《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体裁,既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爱莲说》作者,是道州人,字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著有。

《爱莲说》是他的名文。

二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 2.世人盛爱牡丹()3.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 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 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花之隐逸者也()11.花之君子者也( 12.陶后鲜有闻()13.同予者何人() 14.宜乎众矣()三原文填空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

3.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4.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5.讽刺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6.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7.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8.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9.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1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11.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12.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1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14.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1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1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四问答题1.划分第一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3.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4.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5.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句相照应。

《爱莲说》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

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

2. 作者在文中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含义是莲花________。

3. 文中“中通外直”形容的是莲花的________。

4. “香远益清”指的是莲花的________。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苏轼C. 周敦颐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爱莲说》中所描述莲花的特点?A. 出淤泥而不染B. 濯清涟而不妖C. 香远益清D. 凌寒独自开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答:作者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写,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2. 作者在《爱莲说》中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似的君子品质?答: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这些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高尚品德。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质的向往。

2. 文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答: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尊重和保护,认为君子的美德应当被远观和敬仰,而不是被亵渎和玩弄。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全文,谈谈你对“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作者对莲花的极高评价,将莲花比作君子,意味着莲花具有君子的高尚品质。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沾染污秽,这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纯洁。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象征着君子的德行能够影响他人,使周围的人受益。

因此,“莲,花之君子者也”是对莲花的一种崇高的赞美,也是对君子品质的一种象征。

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3. 茎4. 香气二、选择题1. C2. D。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③无丝竹之乱.耳:④无案牍之劳.形: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亭亭净植.: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①出淤泥而不染:②濯清涟而不妖: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爱莲说》问答题

《爱莲说》问答题

《爱莲说》问答题————————————————————————————————作者:————————————————————————————————日期:一、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分别表现了莲花怎样的品质?ﻫ①生长环境方面(出淤泥……不妖)——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质朴,不哗众取宠。

②体态香气方面(中通外直……香远益清)——豁达正直,美名远扬ﻫ③风度气质方面(亭亭净植……亵玩焉)——志洁行廉,严肃庄重,令人不敢轻慢。

二、为何写菊花和牡丹?三种花分别象征哪一类人?用菊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花的君子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ﻫ菊花象征高洁的隐士,牡丹象征富贵者,莲花象征品德高尚的君子。

三、两个“独爱”表现了谁的什么态度?ﻫ(1)独爱菊表现陶渊明厌恶封建官场,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

(2)独爱莲表现周敦颐厌恶追名逐利世风,在污浊世间保持高尚的操守的生活态度。

四、开头写水陆草木之花有什么作用?ﻫ从所有花写起,做总的一般性的衬托,自然引出要写的花。

五、“菊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思想1感叹品德感情?ﻫ高尚的隐士太少了; 2感叹知音甚少;ﻫ3批判追名逐利的世风。

六、作者为什么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放在最后?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突出强调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批判追名逐利世风七、本文有哪三次衬托?分别有什么作用?ﻫ①用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

作用:点.明.题目..,表现作者洁身自爱。

ﻫ②用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

作用:点明主旨....,表现作者不慕名利。

③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作用:深化主旨....,表现作者厌恶不良世风,要保持高尚节操。

八、你心目中的君子是哪种花的形象?ﻫ梅花:它不畏霜雪,在严寒中傲然绽放,它教会我逆境中坚强乐观。

兰花:它深居幽谷,遗世独立,不哗众取宠,不因无人欣赏而沮丧。

九、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文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你同意谁?ﻫ我同意周敦颐的看法。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是中国现代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描绘莲花的美丽和坚韧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这首诗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给出一些关于《爱莲说》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练习题一:《爱莲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答案:《爱莲说》的主题是莲花的美丽和坚韧。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莲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

同时,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作者将莲花的坚韧与自身的坚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练习题二:诗中提到的“独怜”和“幽闲”分别指代什么?答案:诗中的“独怜”指的是莲花的美丽和高洁,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独特喜爱和珍视之情。

而“幽闲”则指的是莲花生长的环境,即深山幽谷或清幽的池塘,表达了莲花的纯净和高雅。

练习题三:诗中的“古人”指的是谁?他们是如何对待莲花的?答案:诗中的“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人,他们对待莲花的态度是欣赏和赞美。

他们将莲花视为高雅、纯洁和坚韧的象征,常常以莲花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将其作为修身养性的象征。

练习题四:诗中的“莲花”的形象是如何描绘的?答案:诗中的“莲花”被描绘成了一种美丽、高洁和坚韧的形象。

诗中提到了莲花的花瓣、荷叶、藕茎等部分,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莲花的美丽和高雅。

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莲花在水中生长的情景,以及莲花在风雨中的坚韧,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坚强的品质。

练习题五:这首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将莲花与高雅、纯洁和坚韧的品质相联系,增强了莲花的美丽和高尚形象。

拟人手法将莲花赋予了人的特质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排比手法则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美丽和坚强。

爱莲说选择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选择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选择试题及答案《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著名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对君子品质的赞美。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以下是一篇模拟的《爱莲说》选择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试题一:根据《爱莲说》,作者认为莲花具有哪些美德?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以上皆是答案: D试题二: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是什么意思?A. 描述莲花的茎直而中空,不弯曲B. 比喻君子的品格,正直不阿C. 说明莲花生长在水中央,不与其他植物缠绕D. 以上都不是答案: B试题三: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君子,其原因是什么?A. 因为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清洁B. 因为莲花的香气远播,象征着君子的名声C. 因为莲花的形态优美,象征着君子的风度D. 因为莲花的花语是纯洁,象征着君子的品德答案: D试题四:根据《爱莲说》,作者认为莲花与其他花卉相比,有何不同?A. 莲花的香气不如其他花卉B. 莲花的形态不如其他花卉C. 莲花的花语不如其他花卉D. 莲花的清洁和君子的品格相似答案: D试题五: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对莲花的喜爱之情B. 对君子的敬仰之情C. 对世俗的厌恶之情D. 对自然的赞美之情答案: A试题六: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之君子者也”,这里的“君子”指的是什么?A. 指莲花B. 指品德高尚的人C. 指古代的贵族D. 指莲花的花语答案: B试题七:根据《爱莲说》,作者认为莲花的哪些特点与君子的品格相似?A. 清洁、香气、形态B. 清洁、香气、名声C. 清洁、名声、品德D. 香气、名声、品德答案: C试题八: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香远益清”,这与莲花的哪一方面有关?A. 莲花的清洁B. 莲花的香气C. 莲花的形态D. 莲花的花语答案: B试题九:根据《爱莲说》,作者认为莲花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意味着什么?A. 莲花只能远看,不能靠近B. 莲花的香气只能远远地闻,不能靠近C. 莲花象征着君子的品格,只能被尊敬,不能被亵渎D. 莲花的花语只能被理解,不能被误解答案: C试题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莲花来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A. 莲花的美丽B. 莲花的清洁C. 君子的品格D. 君子的名声答案: C这些试题旨在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爱莲说》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北宋哲学家XXX的《周元公集》。

XXX被称为“XXX”。

2.《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以爱莲为主线,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通过写三种花来表现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

4.《爱莲说》中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5.《爱莲说》中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先写XXX爱菊,世人爱牡丹,是为了用菊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的生活态度,突出文章的主旨。

9.个人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甚蕃多”意为“非常之多”;“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意为“挺拔高雅”。

12.D项“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中的“XXX”和“A项“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意思相同。

13.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

14.“之”在“水陆草木之花之”中意为“的”;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中是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在“无丝竹之乱耳之”中也是助词,可不译;在“何陋之有之”中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赋予它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6、莲花的别称有荷花、XXX、水芝、水芙蓉、菡萏等。

17、文章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赋予它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爱莲说问题与答案

爱莲说问题与答案

爱莲说问题与答案《爱莲说》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解释“之”①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6、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班级:姓名:
课内简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

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