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理解性默写:
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课内简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
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