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75f597858fb770bf78a556b.png)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b220a3e915f804d2b16c1f2.png)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翻译带注释
![爱莲说原文翻译带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651f1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e.png)
爱莲说原文翻译带注释《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原文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爱莲说》注释:1、之:的。
2、可爱:值得怜爱。
3、者:花。
4、甚:很,非常。
5、蕃:多。
6、自:自从。
7、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8、独:只,仅仅。
9、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出:长出。
11、淤泥:污泥。
12、染:沾染(污秽)。
13、濯:洗涤。
14、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5、妖:美丽而不端庄。
16、通:贯通,通透。
17、直:挺立的样子。
18、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19、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20、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21、可:只能。
22、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24、谓:认为。
25、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26、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12b7479563c1ec5da71bc.png)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②香远.益清: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③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⑥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
今义:栽种。
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
②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①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①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②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原文注释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原文注释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8b19b9d5bbfd0a795673cd.png)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f7f2b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7.png)
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912899c60242a8956bece440.png)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f6394d02020740bf1e9b25.png)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
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
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小编整理了爱莲说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
望可以帮助大家!
1《爱莲说》原文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
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
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
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幺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
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阅读及答案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036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f.png)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2)陶后鲜有闻____(3)香远益清____(4)濯清莲而不妖____2.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 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者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钟情于莲花,并以莲自况来表白他的生活态度。
请你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树中勇士参考答案:1.①多②少③更加④美丽而不庄重2.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3.示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爱莲说原文注释练习及答案 (1)
![爱莲说原文注释练习及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0ce41ad00740be1e640e9ab2.png)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864f8a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c.png)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ca2bae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e.png)
《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作品原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1爱者甚蕃2。
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4;予5独爱莲之6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12,不蔓不枝13,香远益清14,亭亭净植15,可16远观而不可亵17玩18焉19。
予谓20菊,花之隐逸者2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22者也。
噫23!菊之爱24,陶后鲜25有闻2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8。
词句注释:1、可:值得。
2、蕃:通“繁”,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自,(自)从。
盛,很,十分,一作“甚”。
5、予(yú):我。
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秽)。
9、濯(zhuó):洗涤。
10、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1、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12、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13、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29bfdc0bf46527d3240ce0d7.png)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③无丝竹之乱.耳:④无案牍之劳.形: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亭亭净植.: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①出淤泥而不染:②濯清涟而不妖: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49596e16a98271fe910ef9d7.png)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爱莲说》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92d1a480910ef12d2af9e7d7.png)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爱莲说注释及译文
![爱莲说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10cf19650e52ea5518985d.png)
宋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的 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只
从 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 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 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十分喜欢 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
我
清涟(liān)而 不 妖,
沾染
洗涤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 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
中 通 外 直,
贯通 挺直 净 植,
清水
美丽而不端庄
不 蔓 不 枝,香远益清, 亭亭
生枝蔓 长枝节
更加 耸立的样子 洁净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 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 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 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 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 净地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 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认为 隐居的人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品德高尚的人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 很少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应当】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
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9b6824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4.png)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fb8947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3.png)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中的陆地上的各种草木之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的陶渊明独自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内通外直,不生蔓延,不生枝条,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生长,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注释:1. 水陆草木之花:指水边和陆地上各种草木所开的花。
2. 可爱者甚蕃:可爱的花非常多。
3. 晋陶渊明:晋朝的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年著名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
4. 独爱菊:独自喜爱菊花。
5. 自李唐来:自从唐朝以来。
6. 世人甚爱牡丹:世人非常喜爱牡丹,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
7. 予独爱莲:我唯独喜爱莲花。
8. 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比喻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纯洁。
9.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比喻清洗后仍然保持本色。
10. 中通外直:茎内通外直,形容莲花茎直立。
11. 不蔓不枝:不生蔓延,不生枝条,形容莲花生长态势良好。
12.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形容莲花香气独特。
13. 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生长,形容莲花形态优美。
1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重之情。
本文通过对《爱莲说》的翻译和注释,揭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莲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被赋予了高洁、坚贞、清高的寓意,成为了人们崇敬和向往的对象。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edb51f580eb6294dd886cea.png)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理解性默写:
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课内简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
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
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