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陋室铭和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
《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
”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
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
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
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爱莲说陋室铭翻译
•《陋室铭》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事文书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字词翻译
怡然(
yí )
文意疏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作为 的 沿着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溪水的两岸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别的,其它的
缤纷。
鲜嫩美丽 落花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渔人甚
很
异之。
意动,对…… 感到惊奇
复前行, 欲
又,再 想要
穷
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
文意疏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把捕鱼作 为职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竟然)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他)忽然遇 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水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芳草鲜嫩 美丽,落花繁多而错杂。渔人对此感到 很诧异。又向前走,想走 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出名、闻名
则灵。
灵异,有灵气
斯是陋室,
这
惟吾
只有鸿儒,往来
博学的人
无白丁。 丝竹
音乐声
可以调素琴,
弹
阅金经。无
佛经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之
乱耳,无
案牍 之
公事文书
劳形。
使……劳累
主谓间 扰乱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 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敢到简陋了)。苔 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 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学问粗鄙的 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 (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成堆的)公 事文书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
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2)自李唐来
从
第1页 共8页
(3)世人盛爱牡丹
众、多
(4)香远益清
更加
(5)陶后鲜有闻
少
(6)宜乎众矣
托物言志
第3页 共8页
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 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 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 cn):多。
(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 4)李唐,指唐朝。
(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e)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 10)焉:助词。
(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 、、* 亠八匕、I—t二、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陋室铭》与《爱莲说》全解一、《陋室铭》《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的一篇著名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文章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在和州期间,他遭受了知县的刁难,被迫三次搬家,最后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小屋里。
然而,刘禹锡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写下了这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引入陋室。
接着,作者描绘了陋室的景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最后,作者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类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简陋生活的超然态度。
3.文章主题《陋室铭》以陋室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境界。
同时,文章也讽刺了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
二、《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文章背景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当年著书立说,在著书楼东边开辟一块池塘种莲花,名之曰“爱莲池”。
每当茶余饭后或他独坐堂前时,必爱欣赏池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此自喻高洁清雅的品格。
5.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菊花和牡丹作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接着,作者将菊花比作隐逸者,牡丹比作富贵者,而莲花则比作君子,进一步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最后,作者感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爱莲说 陋室铭 原文 翻译 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温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历本》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解释事物,也可以阐述道理.(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4)李唐,指唐朝.(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压的污泥.染:感染(污秽).(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俏丽而不稳重.(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挺的干净地立在那边.亭亭,矗立的样子.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稳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正人:指品德崇高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许多了.宜,应当.2.填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喷鼻远益清加倍(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如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历本》等.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类草木的花,讨厌的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爱好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爱好牡丹.我则唯独爱好莲——莲从淤泥里发展出来,却不感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喷鼻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挺地干净地立在那边,只可以从远不雅赏,却不克不及切近去玩弄啊.我以为,菊是花中的山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正人.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今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快活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许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述中渗入渗出作者对莲的无穷赞扬之情,凸起了莲的干净.单纯.高雅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德的句子: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4.作者应用感慨的方法含蓄地标明本身的人生立场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6.写莲的发展情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正人身处浑浊情形而不合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德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正人的稳重.朴素.不哗众取宠,不夸耀本身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正人的挺拔独行,正派不苟,开朗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正人美妙的天资的句子: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妙品德的赞扬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爱好和赞扬之情.2.中间:表示了作者要在浑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派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七.简答1、作者应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慨的方法含蓄地标明本身如何的人生立场?作者既不肯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肯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示了作者要在浑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派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重要应用了什么表示手段?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的感化?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预备.4、莲的形象具有如何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正人,使莲具有象征正人美妙品德的意义.5、菊之爱有哪两重寄义?作者以菊作衬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寄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山人;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自力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衬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虽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6、如何懂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顾上文“与独爱莲”,也泄漏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志合的人少,能做到操行高洁的人少.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爱好,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应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酷暑,傲霜斗雪的品德;同时又是花中山人,具有不肯与世俗与世浮沉的超凡品德.是以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爱好充分反应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是以它是从不和衬托莲的形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这个感慨句,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陋室铭》温习材料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1、书下注释(1)陋室:豪华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本身或者称颂好事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一般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奇祖先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豪华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豪华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本身.馨,喷鼻气,这里指品德崇高.(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念书人.(8)白丁:平平易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潢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音.(12)案牍:官府的公函.(13)劳形:使身材劳顿.形,形体.身材.(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豪华,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钦慕.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有名的政治家.西蜀,如今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华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豪华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暗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记.2.填补注释无丝竹之乱耳:暗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暗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顿.三、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2、选自《全唐文》.3、本体裁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本身或者称颂好事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体例短小,最短者缺少十字,与格言颇类似.,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来交往往的没,阅读名贵的佛经.,西蜀五、变型默写1.全文的宗旨句,同时也照顾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情形清幽安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涯情趣文雅的语句: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示了作者对权要们寻欢作乐的生涯的批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前人来证实“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涯图景: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六、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层:开首应用类比,引出全文宗旨.第二层:写居室情形.交往人物.日常生涯.表示室主人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顾开首,“凸起陋室不陋室”.2.中间思惟:作者为陋室作铭,描述了陋室的天然情形和生涯图景,主如果为了表述本身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吐露出讥讽实际意味.七、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如何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寄义?试演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剖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正人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正人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气.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如许来引述既奇妙地回应了开首“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沉思.《鱼我所欲也》温习材料一、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巨大的思惟家,教导家,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谈吐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配合编写而成,记载了孟子的说话.政治不雅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熊掌也是我所.,大义也是我.,;;采取某种方.“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逝世亡更轻微的事(那就是“不.,一碗汤,吃了就能.呵斥着给他人吃,过路的,乞丐也.;;.吗?这就叫做损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四.1、段意第一段提出并阐述“舍生取义”的不雅点.第一层(从开首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间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逝世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剖析阐释. 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干做出“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可以或许有“本意天良”罢了.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知人们如何做是“舍生取义”.2、中间本文经由过程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间论点.指明“义”比性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应当保有“本意天良”,不克不及财迷心窍.五.简答1、人应当如何才干保持“本意天良”?固守“善”的赋性;不要受四周坏的情形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2.启发:“义”重于“生”;不克不及财迷心窍.六.填补解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纳某种手腕.则:就. 是故:由此可见. 耳:罢了. 与:给. 宫室:室庐. 谓:叫做. 是:如许.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暗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必也那么(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情,这里是感谢的意思.(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逝世者介词表比较(6)蹴尔而与之连词,衔接润饰语和中间语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连词,表转折,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如许是亦不成以已乎如许看来,由此看来。
爱莲说 陋室铭 原文 翻译 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之袁州冬雪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心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小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阐述道理.(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4)李唐,指唐朝.(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斑斓而不端庄.(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挺的干净地立在那边.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小人:指品德高尚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2、补偿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心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心爱的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挺地干净地立在那边,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克不及贴近去玩弄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小人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小人.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高兴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述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干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标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小人者也.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小人身处污浊环境而分歧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小人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小人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小人夸姣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唾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夸姣品德的赞美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中心:表示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唾弃和厌恶.七、简答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标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肯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肯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示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唾弃和厌恶.2、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心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小人,使莲具有象征小人夸姣品德的意义.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坚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地更高.6、怎样懂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显露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7、本文以“爱”为头绪,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唾弃和厌恶.《陋室铭》复习资料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诠释1、书下注释(1)陋室:简陋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鉴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8)白丁:平平易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文案:官府的公文.(13)劳形:使身体劳顿.形,形体、身体.(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钦慕.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暗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记.2、补偿注释无丝竹之乱耳:暗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暗示强烈反问.文案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顿.三、文学知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人.2、选自《全唐文》.3、本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鉴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缺乏十字,与格言颇相似.四、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纷歧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纷歧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都是博学的人,来交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没有(喧闹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顿.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五、变型默写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安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示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层:开首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表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首,“突出陋室不陋室”.2、中心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画了陋室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吐显露讽刺现实意味.七、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怎样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操练全文内容作详细分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小人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小人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气.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首“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一、文学知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导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二、课文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克不及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末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样东西不克不及同时都具有的话,那末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出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必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出生命的,那末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成以采取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出死亡的,那末凡是可以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成以干呢?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用某种手段就可以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取;采取某种法子就可以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取.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但贤人有这种赋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可以不丧失而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可以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他人吃,过路的饥平易近也不肯承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或踩过)给他人吃,乞丐也不肯意承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承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妻子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肯承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承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肯承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妻子的侍奉却承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肯承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承受了.是亦不成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意天良.这种做法不是可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1、以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概括本文论点的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人没有丧失“本意天良”的详细表示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概述失去“本意天良”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停止批评和嘲讽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四、段意和中心1、段意第一段提出并阐述“舍生取义”的观点.第一层(从开首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心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停止详细的分析阐释. 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干做出“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可以有“本意天良”而已.第二段以详细事例告诉人们怎样做是“舍生取义”.2、中心本文通过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指明“义”比生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本意天良”,不克不及见利忘义.五、简答1、人应该怎样才干坚持“本意天良”?固守“善”的赋性;不要受周围坏的环境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2、启示:“义”重于“生”;不克不及见利忘义.六、补偿诠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纳某种手段.则:就. 是故:由此可见. 耳:而已. 与:给. 宫室:住宅. 谓:叫做. 是:这样.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暗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必也那末(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表比较(6)蹴尔而与之连词,毗连修饰语和中心语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连词,表转折,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是亦不成以已乎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â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â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â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 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1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w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2)自李唐来(3)世人盛爱牡丹(4)香远益清(5)陶后鲜有闻(6)宜乎众矣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爱莲说 陋室铭 原文 翻译 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挺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老师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注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
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
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
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
“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
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
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
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
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
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
“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
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
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
应当。
众:多。
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古义:立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