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程结构及内容

合集下载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概述:体育教育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从体育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此外,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多样化,包括体育运动、健身锻炼和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等。

体育运动方面,学校可以设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

健身锻炼方面,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如武术和太极拳等,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学校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讲解、示范和实际操作等,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际运动锻炼。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育教育的评价方式体育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综合考评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质水平、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体育竞赛成绩以及学生自主制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等。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育,发挥个人潜能。

五、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科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体育课课程结构及内容

体育课课程结构及内容

体育课课程结构及内容北京联合大学体育课程是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共开设特色教学项目、必修专选课项目、选修课项目、残疾人项目和保健课项目等五类课程。

(一)特色课程项目(3项)男生教学项目: 24式太极拳(或初级三路长拳)女生教学项目: 健美操(二)必修专选课项目(27项)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棍术、太极功夫扇、篮球(男)、篮球(女)、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形体、健身健美、瑜伽、综合技能(男)、综合技能(女)、轮滑、拓展、定向越野、体育保健课、摔跤、游泳、跆拳道、体育舞蹈。

(三)选修课项目(21项)篮球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足球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网球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棒垒球、啦啦操花球规则与赏析、大众艺术体操、体育健身理论与实践、田径规则裁判与赏析、武术散打、体质体能提高课、奥林匹克体育概念、大学生健康促进方法与实践、健身秧歌、气排球、乒乓球规则与比赛赏析、拓展训练、瑜伽塑身、形体与礼仪、器械健美、击剑(佩剑)、体育与养生。

(四)残疾人项目(12项)盲人门球、盲人乒乓球、聋人篮球、盲人聋人健美操、盲人定向行走、聋人羽毛球、聋人初级三路长拳、盲人太极拳、聋人盲人体育舞蹈、盲人瑜伽、聋人盲人太极扇、聋人体能提高。

(五)体育保健课根据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 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学生在开课第一周提出并按照规定办理保健课申请, 经校医室复检认定资格, 教学主任批准, 方可进行保健课程的学习。

五、体育课各项目学分与权重注: 个别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的特殊学生可申请“体育保健课”。

体育课课程设置方案

体育课课程设置方案

体育课课程设置方案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个合理且有针对性的体育课课程设置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评估等方面,阐述一个理想的体育课课程设置方案。

一、课程目标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质、增强身体素质;其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课程内容体育课的内容应当丰富多样,既要包括传统体育项目,也要包括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

传统项目如跑步、跳远、篮球等,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

新兴项目如瑜伽、攀岩等,既可以提供选修课程,也可以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

此外,体育课还可以设置体育游戏和团队合作训练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与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计划体育课的课程计划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习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建议将每周体育课时分为两个部分:课堂教学和户外活动。

课堂教学重点讲解体育技能和规则,并引导学生形成运动意识;户外活动则是学生锻炼身体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

同时,应该合理安排每个学生的课程学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教学方法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包括讲授、示范、实践等多种方式。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五、学生评估对于体育课,评估不应仅仅是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

可以通过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和集体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六、设施和器材体育课的设施和器材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配备一些基本的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并保持器材的完好性。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适当的场地,如操场、游泳池等,以满足学生运动和锻炼的需求。

体育课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体育课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体育课的类型: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分为:一、理论课:一般是指在教室里传授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课,分为:1、引导课:开学后的第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重点项目介绍给学生;2、体育基础知识课: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竞技运动项目介绍及欣赏和体育新闻等;二、实践课:一般是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分为:1、新授课:是指学习新内容的课,或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新的动作;1由于讲解新内容过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2教师讲解正确,示范优美;2、复习课:是指复习学过的内容;但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应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达标要求;1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要求,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3、综合课:是指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复习已学业过的教材的课;1每次应安排两种以上的内容;2科学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顺序;4、考核课:是在某项内容基本结束后,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法规律,可将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个阶段;一准备部分也可分为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是: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人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始时所需进行的一些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与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准备部分的组织教法:练习方式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既可定位练习,也可以行进间练习;队形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准备部分的时间大约为7-8分钟,一般应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二基本部分基本部分的目标:学习、复习、考核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基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和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学习主教材的需要而选定的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等;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组织形式一般可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的形式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课教学目标的主要部分;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组织和抓好基本部分的教学时,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通常应将新的、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使学生具有饱满的精力去完成较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如在进行难度大或强度大的练习前应做一些相应的专门性准备练习和辅助性练习;根据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和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采用相应、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练习的次数、强度与休息时间,使之合理地交替进行,使基本部分的练习的密度、生理与心理负荷达到适宜的程度;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和身体练习的需要,选定全班、分组或个人的形式进练习,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一般多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基本部分的时间的安排取决干教材内容的性质、负荷和学生特点等,按45min的课为例,一般约占25-30分钟;三结束部分;结束部分的目标:这阶段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对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的任务.预告下次课的内容等;结束部分的内容: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的性质和运动负荷大小的情况,选用一些动作结构简单、节奏缓和、轻快的身体练习,如活动性游戏、徒手操、舞蹈、慢跑等;小结本课的教学情况,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布置课外锻炼作业,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和收拾器材等;结束部分的一般采用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分组进行整理放松活动;然后集中全班小结;结束部分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体育实践课几个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和谐构成课的整体;附:体育课的微观结构;课的微观结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与时间等的设计与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课的准备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整队、检查人数、宣布课任务与要求,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一般性准备练习,专门性准备练习游戏以及讲解示范和队伍调动等;基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有:教师讲解示范、专门性练习、新旧教材内容、教和学的步骤、正误对比、教学比赛、游戏、身体体能练习、学生练习与休息、队伍调动等;在教学实践中,除注意各项目前后顺序及联系安排外,更应注意各项的分组练习次数与时间的分配;结束部分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队伍调动、全身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游戏、舞蹈以及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在这部分应对每次活动都作出具体安排;课的微观结构是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认真地设计、安排、组织好各环节的教学,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提高课的教学质量;。

体育专业合格体育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体育专业合格体育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体育专业合格体育学科课程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育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本方案致力于构建完善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科学性:课程内容应遵循科学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系统性:课程设置应覆盖体育学科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 实用性: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性:课程设计应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1. 基础课程:涵盖体育学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

2. 专业课程:针对不同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如篮球、足球、田径等。

3. 实践课程: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运动会、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拓展课程:涉及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领域,拓宽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教学: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项目式学习: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网络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成果评价:以学生的实践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

3.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教师意见,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师资队伍建设1. 培训与进修: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引进人才: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体育课课程规章制度

体育课课程规章制度

体育课课程规章制度第一条:课程目的体育课是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课程学习的基础。

其目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体育文化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二条:教学内容1. 体育课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训练、技能训练、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等项目。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3.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

4. 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作用,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条:教学要求1. 身心健康。

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活动时,应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得患有感冒、发热等疾病,以免影响体育锻炼效果。

2. 服装要求。

学生参加体育课时应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鞋袜整洁,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 课前准备。

学生在体育课前应按时到达活动场地,做好准备活动,积极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去。

4. 遵守纪律。

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应遵守教师的指导,服从命令,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场地,否则将被扣分处理。

第四条:安全保障1. 教师在组织体育课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活动时应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器材,严禁在活动中打闹和恶作剧,避免造成伤害。

3. 如发生意外事件,应及时报告教师,不得隐瞒事实,以免延误处理时机。

第五条:考核评估1. 体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日常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日常表现占为主要考核依据,包括出勤率、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期末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学生需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考试才能合格。

3. 体育课的成绩将计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对学生成绩优秀的将给予表扬奖励,对成绩较差的将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指导。

第六条:课程衔接1.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衔接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念。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身体结构和机能,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体育兴趣,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目标与要求
1.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身体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身体、智力、美感等方面;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自律自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
1. 体育课
•体育锻炼:包括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体育健身操等;
•体育技能: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体育比赛:开展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健康课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
•健康知识:学习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方法。

四、课程评价
1.体育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体育比赛成绩等;
2.健康检测评估:学生定期接受身体检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3.课程反馈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反馈意见及建议。

五、未来展望
体育与健康课程持续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健康向上的学习者。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更全面的提高。

以上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实践,相信学生们必将在体育
与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新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及方法

新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及方法
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 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这不意味着只要开设了体育与 健康课程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 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是否以“健康第一”为指 导思想的问题。
跳跃类游戏 猜拳跨步、斗鸡、单脚跳追捉
选择教材内容的原则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第四部分: 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教法改革
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所谓教学模式是反映某种特定的教学程序,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 方法体系。(是从教学理论、规律上着眼来研 究教学实质的)。 体育教学方法:是良好体育教学经验的系统升 华。 体育教学法:是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 强调教学对象双边的相互关系。
教学案例
目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自尊与自信 内容:过障碍 思路:通过自己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
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障 碍物)的过程提高自尊与自信。
3、 技能学习课
导入——模仿——重复——演示——纠偏 —改进——应用
4、 效果展示课
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因人而异
运球——切入——传接球——投篮 扣篮——罚球——防守
4、负重搬运:2~3人的 负重搬运练习
6、角力:互推 互拉
5、角力:双人角力练习
3、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 发展身体素质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技术教学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缺少个性化的教学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
过于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 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 男女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项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体育课安排计划

体育课安排计划

体育课安排计划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体育课安排计划。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给出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体育课安排计划。

一、背景介绍体育课是学校课程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安排计划对学校和学生都至关重要。

二、课程设置体育课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以及新兴项目如瑜伽、攀岩等。

同时,还应该安排部分健身项目如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三、课程分配体育课的时间安排应该合理,每周至少安排两次体育课,每次课至少60分钟。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负荷,在周一至周五间均匀分配,避免连续安排多节体育课,以免影响学生学习和身体疲劳。

四、教学团队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团队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招聘专业的体育教师或邀请专业机构的教练来指导体育课程。

这样可以确保教学水平和安全性,并提供更好的指导和训练。

五、设施和器材学校要配备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如运动场、体育馆、健身房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和器材,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和舒适。

六、课程评估体育课程应该有相应的评估机制,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技能提升和表现等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发展的参考,也可以作为调整课程安排和改进教学质量的依据。

七、参与度的鼓励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

例如,在每学期结束时,评选出参与度最高的班级或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

八、团队合作和比赛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个人的机会,也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场所。

因此,学校应该安排适当的团队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合作和协调。

这些比赛可以是学校内部举办的,也可以是与其他学校的对抗性比赛。

《体育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体育运动的技巧和规则;2.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育习惯;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 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跑跳滚:包括跑步、跳远和翻滚等基本动作的教学;2. 球类运动:包括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基本技巧训练;3. 田径运动:包括跳高、投掷和接力赛等田径项目的基本教学;4. 游泳:包括蛙泳、自由泳和仰泳等游泳姿势和技巧的教学;5. 健美操和有氧运动:包括舞蹈操、拉伸操和徒手健身等运动项目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a. 运动准备:拉伸身体肌肉,预防运动伤害;b. 跑步练习:进行适当距离的慢跑,准备心肺功能;c. 草地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游戏,增加身体灵活性。

2. 技术训练阶段:a. 基本动作教学:依次教授跑步、跳远和翻滚的基本技巧,进行示范和练习;b. 球类运动训练:以足球为例,教学基本传球、射门和控球的技巧,逐渐增加难度;c. 田径项目训练:选择一两个项目进行教学,例如跳高和投掷训练,注重技巧和方法;d. 游泳教学:以自由泳为主,教授正确的呼吸和姿势,注重水中技巧的练习;e. 健美操和有氧运动训练:通过跟随老师的动作,进行健美操和有氧运动的训练。

3. 战术训练阶段:a. 球类战术:教学基本的进攻和防守战术,进行小组对抗训练;b. 团队合作:开展团体项目,如接力赛、团体跳远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c. 竞技比赛:安排小组内部比赛,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4. 冷却阶段:a. 轻松活动:进行简单的拉伸操和呼吸操,减少肌肉酸痛;b. 总结反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a. 观察学生的动作执行情况和技巧掌握程度;b. 观察学生自我训练和自我调整能力;c. 观察学生对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态度。

2. 测试评价:a. 相关技能测试:例如进行跑步和跳远项目的测试,记录学生的成绩;b. 游戏比赛评价: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评价个人和团队的表现;c.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和评价。

论我国体育课程的范畴与结构

论我国体育课程的范畴与结构

论我国体育课程的范畴与结构我国体育课程是指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体育教育课程,目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坚强勇敢、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体育课程的范畴和结构可以从以下方面划分:一、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1. 健康体育教育。

包括基础体育知识、生活健康常识、运动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

2. 运动技能教育。

包括体育运动技能学习和技能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如游泳、跑步、篮球、足球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

3. 体育文化教育。

包括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的背景、发展和现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4. 全民健身教育。

着重于发挥体育活动的社会功能,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培养大众体育运动的习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课程的结构1. 体育素养课。

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课程贯通,为学生介绍运动技能、技能应用以及健康体育知识,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意识。

2. 实践课。

体现体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成长。

3. 选修课。

应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选修,强调差异化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4. 校本化课程。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体育课程。

如:兴趣小组、俱乐部等。

以上就是我国体育课程的范畴与结构的介绍。

希望通过不断优化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打造更加多元化、积极向上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健康、积极、自信、担当的优秀后代。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分配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分配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分配体育课程是以健康理论为基础,以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和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模式。

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设体育普修课,体育选项课,体育选修课,运动训练课,体育保健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评。

1、体育课:体育课为我校一、二年级必修课程,三、四年级选修课程,课程全部采用网上选课的形式,依据学生自身情况和兴趣,每学期选择一项进行学习。

体育选项课项目涉及太极拳、初级剑、功夫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街舞、形体、瑜伽、跆拳道、轮滑、定向越野、保健课、棍术、刀术、长拳等。

体育选修课包括自卫防身术、街舞、健美操、形体、排球、乒乓球、散打、跆拳道、保健养生、羽毛球等。

其中第一学期新生统一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普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体育普修课(2)体育选项课(3)体育选修课2、运动训练课(学院代表队的训练课):(1)常年训练:训练课排入学期课程表内。

(2)短期集训课(赛前集训):按二个月制定课程计划。

3、体育保健课:针对部分患有慢性疾病和有残疾、身体特型等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参加保健课学习的学生必须凭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结果、经系主任签字,再报体育部由体育部主任审批。

教学采用健康知识和学生力所能及、动作轻缓且运动量适宜的运动项目。

4、学生体质健康测评:项目内容:身高体重测量,1000米、800米测试,肺活量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立定跳远测试。

完整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完整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当前是:全文显示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

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2.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3. 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4. 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5. 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课教学大纲

体育课教学大纲

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课程性质: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地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1.理论课面向全体学生,以传授体育基本理论与各运动项目运动理论为主,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程。

理论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体质与健康以及各项目知识介绍。

(1)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是:心肺复苏术、体质与健康。

(2)运动项目理论主要内容:各类运动项目特点、起源及发展的介绍,2.基础课面向一、二年级全体学生,结合学校场地条件和师资情况,以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主结合身体素质练习开设的课程。

主要内容:第九套广播体操、排球基本技术、太极拳、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

3.课时安排总学时为112学时,第一、四学期各24学时,第二、三学期各为32学时。

三、教学安排及内容各类教材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一)理论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传授学生想了解的内容和与现实生活贴近的体育理论知。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首先,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备活动、热身活动、基本技能练习、技能应用和巩固、游戏活动以及课后总结。

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技能,提高体育素质。

在准备活动阶段,教师可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放松身体,做好课前准备。

接下来是热身活动,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预热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能,避免运动中的受伤。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有氧运动和拉伸动作,如慢跑、跳绳和伸展运动。

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准备好身体。

基本技能练习是体育实践课的核心环节,通过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能练习,加强学生的基本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一阶段的设计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要求和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关键技能和基本动作,如投篮、传球、跳远、游泳等。

在技能应用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应用性的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竞争中发扬所学技能,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游戏活动是体育实践课的亮点之一,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身体锻炼,享受运动的乐趣。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游戏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提高战术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体育实践课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总结阶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引导他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应包括准备活动、热身活动、基本技能练习、技能应用和巩固、游戏活动以及课后总结。

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全面发展。

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结构的概念:是指体育课的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模式的整体设计,即课的内容安排顺序,教法运用及时间的分配等。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体育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

不同类型课的结构是不同的,同一种类型的课在不同水平的班级或不同条件下,其结构也是有变化的。

认识体育课的类型,可以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选择相应的课堂活动种类。

认识课的结构,能合理地设计各种类型的课。

课的结构决定着课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把课划分成时间上的一些段落,能否科学地认识它和设计它,决定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效。

研究体育课的结构对于教学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的结构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是指构成体育课的几个大致的部分或者阶段;第二,是指体育课进行的基本顺序或者流程;第三,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教学活动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交替的方式与方法。

2.体育课结构的发展概况近一百多年来,对体育课结构的研究,随着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l)从有利于组织和管理出发,确定课的结构。

19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的体育教育家开始研究体育课的结构问题,认为在课上分配身体练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德国人施皮斯提出德国体操制度的课程方案,在捷克等国家中一种称为“索科勒”的体育团体,也采取类似的体育课结构表12-1德国和捷克体育课结构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6这种体育课结构只是注意课上练习顺序的安排便于组织与管理,但没有考虑到所选择的练习对学生身体的全面影响,也没有注意练习与练习之间的联系。

(2)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确定课的结构19世纪后半叶,在瑞典体操制度中出现的一种体育课的结构是根据身体练习对人体解剖部位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来安排的,一般包括9~15个练习,时间分配大体相同。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一、课程目标和内容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授课:教师可在体育实践课开始前,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明确该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了解身体素质要求和注意事项。

2.演示与示范:教师可通过演示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和技巧,并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

3.练习与实践:学生跟随教师或者分组开展实践操练,学习和运用正确的动作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游戏和比赛: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课堂组织和管理1.准备活动: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和热身动作,以保证学生身体的热情和心理的积极性。

2.分组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行分级组织,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个别辅导。

3.指导和巡视:教师应及时巡视每个小组的活动,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的动作正确且安全。

4.评价与总结:教师可针对每个课时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为后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供参考。

四、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1.设备和场地保障:教师需确保体育器材的完好、安全,并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教学,防止学生受伤。

2.预防措施: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学生体育实践中存在的风险,并教会学生应对急救等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

3.人员监管: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增加体育比赛的项目和安排社会实践的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体而言,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学生体育课教学方案

学生体育课教学方案

学生体育课教学方案一、引言体育课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课教学方案对于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2. 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品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三、教学内容1. 基本体育技能训练:包括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2. 具体体育项目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某一具体体育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团队合作训练:通过集体游戏、合作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体验性课程设计:增加体育课上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引入一些新颖的体验性项目,如攀岩、赛艇等。

5. 体育知识教育:在体育课中加入一些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教育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团队合作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配对教学法:将学生按照技能水平配对,进行合作练习和相互矫正。

4.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组织形式1. 教师主导形式:在技能训练阶段,由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学生主导形式:在团队合作训练和体验性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分组、自主训练和自主评价。

六、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技巧和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

2.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体育技能考试,评估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七、教学资源1. 设备器材: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网球等。

2. 场地设施:保证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如操场、羽毛球场等。

下半年大班体育课程安排

下半年大班体育课程安排

下半年大班体育课程安排为了确保下半年的大班体育课程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课程安排。

以下是我们的计划:一、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

二、课程内容1. 足球:学习基本的足球技巧,如传球、射门、控球等,进行足球比赛。

2. 篮球:学习基本的篮球技巧,如投篮、传球、运球等,进行篮球比赛。

3. 田径:学习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田径技巧,参加田径比赛。

4. 体操:学习基本的体操动作,如翻转、跳跃、平衡等,进行体操表演。

三、课程安排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我们将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和训练。

具体安排如下:1. 周一:足球训练2. 周二:篮球训练3. 周三:田径训练4. 周四:体操训练5. 周五:综合训练(包括足球、篮球、田径和体操)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教练示范正确的运动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2. 训练法: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3. 比赛法:学生参加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激励法:教师或教练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方法1. 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的训练和比赛表现,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和训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锻炼热情的提高:通过调查问卷或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我们的下半年大班体育课程安排。

我们期待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进步,希望他们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课程结构及内容
北京联合大学体育课程是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共开设特色教学项目、必修专选课项目、选修课项目、残疾人项目和保健课项目等五类课程。

(一)特色课程项目(3项)
男生教学项目:24式太极拳(或初级三路长拳)
女生教学项目:健美操
(二)必修专选课项目(27项)
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棍术、太极功夫扇、篮球(男)、篮球(女)、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形体、健身健美、瑜伽、综合技能(男)、综合技能(女)、轮滑、拓展、定向越野、体育保健课、摔跤、游泳、跆拳道、体育舞蹈。

(三)选修课项目(21项)
篮球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足球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网球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棒垒球、啦啦操花球规则与赏析、大众艺术体操、体育健身理论与实践、田径规则裁判与赏析、武术散打、体质体能提高课、奥林匹克体育概念、大学生健康促进方法与实践、健身秧歌、气排球、乒乓球规则与比赛赏析、拓展训练、瑜伽塑身、形体与礼仪、器械健美、击剑(佩剑)、体育与养生。

(四)残疾人项目(12项)
盲人门球、盲人乒乓球、聋人篮球、盲人聋人健美操、盲人定向行走、聋人羽毛球、聋人初级三路长拳、盲人太极拳、聋人盲人体育舞蹈、盲人瑜伽、聋人盲人太极扇、聋人体能提高。

(五)体育保健课
根据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学生在开课第一周提出并按照规定办理保健课申请,经校医室复检认定资格,教学主任批准,方可进行保健课程的学习。

五、体育课各项目学分与权重
1、普通学生(一、二年级)
注:个别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的特殊学生可申请“体育保健课”。

2、普通学生(三、四年级)
3、残疾学生(特教学院一、二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