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4.1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深度解读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
深度解读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阶段,教师通过科学课程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自然规律、启发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这一单元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界深层次的规律,让学生对天气变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机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冷空气和热空气》这一课程进行深度解读,分析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具体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掌握。
一、教学目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冷空气和热空气,掌握温度和空气压力的概念,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等方式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冷空气和热空气2、温度和空气压力的概念3、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4、天气变化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4、合作学习法:减少单纯的讲解,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培养语言、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上课前,教师可以放一段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到气象知识的世界,学生能够在视觉方面有一个直接的体验。
(二)学习1、初步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温度和空气压力,然后通过配合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温度和空气压力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实践验证这个结论。
2、探究学习这里的探究学习是在给出预期目标和情境下,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例如,让学生通过在校内和家庭的气温计进行测量,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间的知识交流和学习。
(三)巩固提高通过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并通过实验进行模拟。
《热空气和冷空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热空气和冷空气》导学案一、先导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观点。
这两种空气的运动和互相作用对我们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导学案将帮助同砚们深入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通过进修本课内容,同砚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天气预计的原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原因;3. 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之间的互相作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天气现象。
三、进修内容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特点2.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互相作用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区别。
2. 进修: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密度、运动方式等。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空气的特点。
3. 拓展:探讨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原因,涉及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等自然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原因。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模拟天气预计,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实际情况中的运动和互相作用。
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天气变化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六、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稳固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3. 撰写一篇关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文章,包括定义、特点、形成原因和互相作用等内容。
七、延伸阅读1. 《气象学导论》2. 《大气科学》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将对热空气和冷空气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他们理解气候变化和天气预计奠定基础。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息探索气象学的奥秘。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
一、让孩子玩中学,在学中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我特意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和收获。
本课第一环节就是玩,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玩的专注、玩的兴奋、玩的愉快。
这符合中低儿童心理特点,誉教娱乐、事半功倍。
二、有目的的玩也是一种探究。
在设计玩时担心学生会陷入一味玩的误区,所以特别在玩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在玩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有所发现,即时记录”,并引发竞争“比比看哪组发现的秘密多”,于是学生在分组玩的过程中不但井然有序而且细心记录自己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结玩中的收获,发现许多的秘密,我们看到有目的玩也是一个动态的探究发展过程,而且这样的玩让孩子更乐学、好学。
三、在实践中摸索,在反思中成长
在执教本课时,通过了反复的试教,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改进。
试教中发现由于实验材料过多导致玩的过程中有些混乱,于是又改进为精简一些材料又摆放整齐,并让学生在玩之前说说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这样一来,学生的玩就变的更有次序,更有目的。
每一次试教后都于他人交流,共同反思,即时小结经验,并做出改进,这让我们的教学更成熟,更丰满,也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起来。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3. 能够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4. 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太阳升起时温度逐渐升高等。
2. 学习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是指温度高的空气,它比冷空气轻,上升而形成气流等。
3. 学习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同样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是指温度低的空气,它比热空气重,下沉使地面变冷等。
4. 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不同温度层次,解释造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展示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过程。
5.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与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关的活动,如热气球的原理、暖气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检查学生在实验和应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较为顺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首先,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的细节讲解。
最后,在应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入思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3、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生讨论、交流。
5、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答复。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平安教育〕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答复。
2.谈话:刚刚,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6.学生答复。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一样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学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后体积胀大,受冷后体积收缩;知道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和方法: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能用文字或画图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进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启发寻找探究空气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雨点变奏曲---大家跟我学当我说小雨--手指互相敲击中雨--双手轮拍大腿大雨--鼓掌暴雨---大力鼓掌重复一遍。
现在我们开始;天空逐渐下起了小雨,小雨渐渐变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逐渐减弱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渐渐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
铃响开始上课!(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刘谦的魔术大家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也学了刘谦老师一招,给大家展示展示,坐端正认真看,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孩子观察瓶子里装有什么、液体的变化)想一想其中蕴含什么科学知识?我们前面已经学过水和其他液体都有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性质,那么这里边的空气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
(板书:空气热胀冷缩?)2、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大家想一想,本节课我们再用研究水(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方法能否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课件出示)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课件出示)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时注意这几点:A.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用什么容器装空气?如何密封?B.怎样使空气受冷或受热?C.通过观察什么来发现空气体积的变化?带着这几个问题,借助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我们的实验方案,并把实验方案写到相应的位置。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篇一: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在教学《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时,我让学生将纸“蛇”放在点燃的蜡烛的上方,通过观察转动的纸“蛇”来判断热空气流动的实验。
本以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可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把纸“蛇”与燃烧的蜡烛之间的距离放得过远,导致了热空气不能推动纸“蛇”转动,有的把纸“蛇”与燃烧的蜡烛之间的距离放得太近了,纸“蛇”燃烧了起来,只有很少同学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出现许多问题,我想原因有三。
一是没能很好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使用蜡烛的机会极少,对物体燃烧的认识还是比较缺乏。
二是指导还不够到位。
如果在做实验前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的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培养。
让学生有效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发现科学乐趣,这便是《科学》学科的全部。
篇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纸杯、线香、有关风形成的视频、PPT。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刮风的视频)谈话:你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谈话:你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要研究热空气首先要制得热空气,在我们现在的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我手里有支蜡烛)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两侧,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小学科学_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情感目标: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三、教法、学法: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以及用“微粒运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烧杯、锥形瓶、热水、冷水、气球皮、橡皮筋、气球、肥皂泡、高锰酸钾、玻璃管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课下你们有没有玩过乒乓球呢?之前老师不小心把乒乓球弄扁了,你们能帮忙想个办法让它们鼓起来吗?教师出示两个瘪乒乓球(其中一个是破裂的)。
生:用热水烫。
2.教师演示用热水烫瘪掉的乒乓球。
3.师问:(1)为什么一个鼓起来了,另一个没有鼓起来?生答:另一个乒乓球破裂了。
(2)为什么这个乒乓球能鼓起?生答:1.乒乓球受热膨胀了。
2.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了。
(3)师:谁受热膨胀了?是乒乓球还是球内的空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设计实验观察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1.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
猜测:空气受热、受冷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这种变化我们不容易直接看到,你们能想办法看见空气体积的变化吗?3.学生探讨、汇报。
4.谈话:你们能用想到的这些材料进行实验吗?你们想要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5.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8.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什么?9.总结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1)提问: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2)学生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让学生尝试总结回答。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范文详解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范文详解。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及形成原理;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3.通过实验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1.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表现;2.能简单地解释冷空气和热空气形成的原理;3.能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归纳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4.能正确使用有关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专业术语并运用其在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2)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3)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4)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实验2.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法(2)讲解法(3)实验法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教学PPT,准备教具(气球、塑料瓶、热水、冰块等)。
(2)教师制定小组讨论的问题,供学生在学习完后进行讨论。
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1)教师通过教学PPT,呈现“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和图片,让学生尝试从直觉上认知。
(2)引入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例如:冷空气来了,天气变冷了,热空气来了,天气变热了。
(3)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表现,例如:夏季骑自行车时会感到凉爽的清风就是热空气在上升,所以它完全不会带着热度;冬季穿毛衣,靠近窗户会感到非常寒冷,这意味着冷气正在进入室内。
3.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1)教师通过讲解解释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
例如:冷空气是指气温低于其周围环境空气的大气气块,大多因低气压带来。
低气压可以使低层空气凝结成雾,尤其是在冷却达到露点时。
而高气压能够使晴空、无太阳和无风的情况下,地表上冷却的空气不再受到热气的强制向上运动影响。
4.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1)教师以讲解为主,复习生活中常见的和季节性的天气变化,如夏天热空气被压缩在地上而导致高温,而冷空气通常会导致温度的降低并可能导致降雨。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须要预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动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收拾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淌的,空气的流淌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回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办法:通过试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有兴趣讨论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讨论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淌逻辑。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预备: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亮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预备好的孔明灯,提问:教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3、猜想,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生研究、沟通。
5、请两位同学帮忙,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回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讨论热空气是怎样流淌的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研究并答复。
我们先来讨论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淌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淌吗?试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离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周围、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平安教导〕1.学生猜想。
指名学生答复。
2.谈话:刚刚,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试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试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淌的?6.学生答复。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淌的。
试验2:讨论热空气的流淌1、讲解并描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试验表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淌,热空气回升。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纸杯、线香、有关风形成的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刮风的视频)谈话:你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谈话:你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要研究热空气首先要制得热空气,在我们现在的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我手里有支蜡烛)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两侧,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热空气在哪里?5.学生回答。
6.小结:热空气在蜡烛火焰上方。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我们知道空气具有流动性,那热空气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接着研究。
2.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1.吹灭蜡烛,观察烟的流向。
实验3: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2.谈话:你可能会觉得蜡烛是直立放着的,烟,也就是热空气它往上流动是理所当然的,换种玩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换根线香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和掌握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了解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
2.难点:(1)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报告天气预报等方式,引入话题“空气的温度变化会影响什么”。
2.讲授环节(1)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定义及区别,并引导学生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2)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何种衣服适合穿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3)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体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3.练习环节(1)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杯子上的水珠。
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下,应该如何进行保护,如何避免生病等。
4.拓展环节(1)参观天文馆或气象局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或气象局,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天气和气象学的知识。
(2)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观察、思考,写出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下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1.情境式教学策略: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视觉呈现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冷空气和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2.合作式学习策略: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渗透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1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开头同同学将冷空气与热空气进行比较,让他们知道冷、热空气是相对的,当然对这一点,下一单元还要谈到,所以只是简约地提了一下,接下来说明本课的讨论内容,即冷热空气的流淌方向,本课用了三个试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淌,我先让同学看书上的三个试验,并且让同学猜出其结果,对于第一个试验,有个别同学认为是旁边的手感到热,一般同学都感觉上面的手热,对于第二个试验,与上课的气球试验进行了对比,这样一来,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得好一点。
接着让同学对第一个试验进行验证,并且汇报说哪一只手感到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同学体会冷空气的流淌方向,原先讲这课时,总是花时间跟同学分析,感觉上像小说中的推理,结果总觉得不怎么样,今日干脆让同学自己猜想,结果同学一共说了四种答案,一是向下,二是上下;三是左右;四是向四周扩散,支持最末一种答案的人反而多一些。
接下来再让他们想象,开冰箱后看到的冷气如何,结果同学也是各执一词,最末我说了冷空气向下的理由,并且让有机会留意观测这样的现象,最末想谈一下上下对流的试验,但没有谈就没有时间了,只是提了一下风的形成。
后来觉得,对于开头的争论,同学好像有些乱,这里的乱是指没有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时候只好生硬地转了。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2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四周处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淌,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里面有空气等。
本课教学正是以同学的认知背景为基础,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入手,通过观测试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的`。
空气的性质许多,光从一堂科学课上来探究这么多空气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课上,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把同学不清晰的内容通过反复观测试验进行重点探究,而同学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是在课上提一下,引导同学在课后再作进一步探究。
同学始终不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我先用“纸团不湿”的试验引导同学思索:纸团为什么不湿?由于空气占据了空间,水不能进去。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篇一:第一单元第二节冷空气和热空气教师第四级科学单元1篇二:1.2热空气和冷空气导学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科学编写:华宁公司子弟学校杨兵四年级:第三部分:对江苏教育版四年级科学一卷整卷教学的思考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空气的知识。
他们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流不着的。
他们也知道空杯子和瓶子里有空气。
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背景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空气的本质。
空气的性质很多,光从一堂科学课上来探究这么多空气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课上,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把学生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反复观察实验进行重点探究,而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是在课上提一下,引导学生在课后再作进一步探究。
学生永远无法理解空气所占空间的性质。
我首先用“纸球不湿”的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球不湿?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
然后我让学生们吹空瓶子里的气球。
结果,气球没吹多少。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空气所占空间的性质。
在课堂上,我还对压缩空气的弹性进行了重点指导。
至于空气会流动的性质,我考虑到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可能他们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所以我在课上没有花费多大时间,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空气有质量的性质也没有重点探究,在课上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观察实验。
关于教学后冷热空气的思考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开头同学生将冷空气与热空气进行比较,让他们知道冷、热空气是相对的,当然对这一点,下一单元还要谈到,所以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接下来说明本课的研究内容,即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本课用了三个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我先让学生看书上的三个实验,并且让学生猜出其结果,对于第一个实验,有个别学生认为是旁边的手感到热,一般学生都感觉上面的手热,对于第二个实验,与上课的气球实验进行了对比,这样一来,不知道他你能更好地理解吗。
三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由感知到究理,安排了四个局部,从表象到成因生疏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流淌的特性,并以此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第一局部,观看火焰上方自行转动的纸蛇感知热空气会流淌,再通过观看火焰上方自制“热气球”上升的现象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淌。
再让学生试着解释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缘由。
其次局部,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试验,在预备冷热空气后,观看冷空气上、热空气下的状况下热空气的流淌状况,再观看热空气上、冷空气下的状况下热空气的流淌状况,从而觉察“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的特性。
第三局部,通过制作并观看空气流淌的简易装置中蜡烛火焰的状况,感知空气的流淌就是热空气向上升的同时,冷空气不断补充的过程。
假设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无法准时补充时,空气流淌就无法形成,此时塑料瓶罩内的蜡烛火焰就会熄灭。
从这个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热空气向上流淌,冷空气向下流淌的特性,并以此来解释暖气片安装再房间低处,冷藏柜不加盖子的缘由。
第四局部观看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规律解析图,阐述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
并通过各种方式让空气流淌制造风。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有冷热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感知,学生也知道如何获得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方法。
但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受中,学生很难观看到无形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运动,更加不会想到让空气现形。
因此,本课就通过让冷、热空气中的热空气“现形”,让学生观看到“现形”的冷、热空气流淌现象,从而生疏到“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的特点,并能试着去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冷热空气运动特点的现象。
三、学习目标●知道热空气向上流淌,冷空气向下流淌。
●知道热空气向上流淌时,冷空气会自动补充到原本热空气占据的空间。
●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能通过各种方法使空气流淌制造风。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
难点:1.理解纸蛇的转动是由于热空气流淌造成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1.制冷空调、取暖器分别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2.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小结:在自然界里,地面上空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板书:空气流动——→风)
设计意图:通过对冷空调、取暖器的安放位置的分析以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及风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
3.提问:为什么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纸杯会上翘?
4.小结:点燃蜡烛后,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5.谈话:热空气用什么用途呢?请阅读P.7“热空气的用途》”部分文字,思考:图中是什么?他们是谁发明的?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6.制作并放飞热气球
(1)出示自制热气球,简介制作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具准备
1.纸蛇实验:蜡烛、纸蛇、火柴;
2.解释热空气上升实验:细木棍、纸杯、细线、铁架台、火柴;
3.自制热气球:大塑料袋、双面胶带、酒精灯、火柴。
课前小研究
1.点燃一只蜡烛,把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周围和下方,说说你的感觉和发现。(提示:手和火焰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烫伤)
(2)演示放飞热气球。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受热后为什么向上流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预设的师生活动:师问题引领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阅读孔明灯、热气球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制作原理。
问题3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板书:冷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冷空气和热空气一、教学目标: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学习借助物体研究冷热空气的认识方法。
3.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4.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三、教学难点:理解热空气为什么上升四、教学材料: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细线、铁架台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性质,知道了空气会流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2.教师板书课题冷空气和热空气3.我们不妨先假设一下。
把假设写在课题的下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1.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上升原理。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同学们手头有一些材料,能不能运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交流。
②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③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④学生回答。
⑤提问: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⑥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⑦实验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⑧学生实验。
⑨学生汇报。
(纸蛇转动)⑩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呢?实验说明了什么?⑾学生讨论、回答。
⑿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①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②实验3: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个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⑤学生回答。
⑥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2.热空气的用途(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3)利用光盘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3)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①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②学生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③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④学生讨论、回答。
(如: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风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看看“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⑥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三)、回顾和解释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2.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生活中的空调和取暖器各应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热空气合冷空气》课程标准分析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
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活动过程。
小学生对周围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来自于儿童的天性,这也是最基本的学习动机。
但这种主要来自于好奇的探究倾向,最初只是潜在的动机力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尤其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儿童化三者的有机结合。
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来做科学,但面对的毕竟是小学生,而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不宜搞得太复杂。
要突出主要教学目标,做到“万绿从中一点红”,过程上更要“小中见大”,材料上能越简单,越典型越好。
让学生研究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呢?其中有一个小实验,用纸蛇转动来证明空气受热向上流动。
材料简单易操作,但又不失生动,学生十分热情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不同部位试验,当放在火焰上方,看到纸蛇旋转起来那一刻,大家是多么兴奋,有人甚至欢呼起来:“纸蛇活啦!”在活动过程中也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可让学生独立研究,而有些需要两两合作甚至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
当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成熟、不完整时,教师要多鼓励,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探索,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
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悦。
如果是望天难登的感觉,久之会使其丧失活动的兴趣。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在第 1 课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风的形成。
由于这节课按课时划分是 2 课时,所以第一课时先来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后面的风的形成做铺垫。
科学课离不开实验,因此这节课一共设计了四个小实验和一个关于热空气用途的阅读资料。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本节课教材、学生的特点,应该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知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热空气的用途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合作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可以确定本课的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难点: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一堂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工作。
演示材料:蜡烛、打火机、纸蛇、两个纸杯、一个细木棍、细绳、实 1 验报告单。
分组实验材料:大号透明塑料袋、双面胶、打火机、蜡烛。
教学过程必须以引导性和启发性为指导,在教法上我觉得主要应该采用通过游戏进入、课堂实验观察、演示引导。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双边活动。
这节课学习方法是我以提一提、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为主。
让学生提与课题有关的问题,猜有可能会出现的现象,自主做有关的实验,并大胆地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猜测、验证,并获得自己的观察结果。
《热空气和冷空气》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小学生对周围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来自于儿童的天性,这也是最基本的学习动机。
但这种主要来自于好奇的探究倾向,最初只是潜在的动机力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中设计的三个小实验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特点。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尤其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儿童化三者的有机结合。
在活动过程中也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可让学生独立研究,而有些需要两两合作甚至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
当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成熟、不完整时,教师要多鼓励,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探索,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
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悦。
《热空气和冷空气》评测练习一、填空1、三国时诸葛亮利用()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法国人也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2、空气受热时会(),受冷时会()。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二、简答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生活中的空调和取暖器各应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热空气冷空气》学习效果分析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两个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错误。
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第一题:填空题,全班36名同学参与答题,35人全对,只有一名同学由于出现错别字没有全对。
第二题:简答题,大多数同学全对。
个别同学表述不够完整。
比如有的同学只答取暖器和空调应该安装在什么地方,而没有答出原因。
还有的同学语句不够通顺。
大多数同学书写规范,卷面干净漂亮。
个别同学书写较差。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学生不会写的字要查字典,尽量避免写错别字。
2.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明白要求。
这样答题才能完整,有的放矢。
3.强化学生的书写训练,让学生能养成仔细认真的写字习惯。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内容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和收获。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了问题情境引导策略,从旧知到新知,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续对新知的学习。
整堂课都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出新知。
本课首先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由三个小实验环环相扣,其中尤其要注意第一个小实验结束后的过渡“你有没有看见热空气往上流动了么?”或“你在上面看见热空气了么?”由此引出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佳效果。
其中有一个小实验,用纸蛇转动来证明空气受热向上流动。
材料简单易操作,但又不失生动,学生十分热情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不同部位试验,当放在火焰上方,看到纸蛇旋转起来那一刻,同学们都很兴奋。
不足之处是整节课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比如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学生还是在被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