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_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课《热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2、能力: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工程与技术:学习本课之后,回家查阅资料,自己试着制作一个能飞上天的孔明灯。
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证据证明热空气会上升,并且会对食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课件、视频,风车,固体酒精块、火柴、湿抹布等。
2、分组实验材料:薄塑料袋、纸蛇、棉线、酒精灯、火柴、垃圾盒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你玩过风车吗?(玩过……) 你是怎样让风车转起来的?(生:……)嗯,你们的办法可真多。
今天老师也想玩一玩风车,我可以既不用吹也不用跑,风车自己就能转起来。
你相信吗?嗯,让我们来试一试。
(师点燃酒精块,演示热空气让风车转动起来。
)大家看,风车转了起来!(用湿抹布盖灭火焰)那么,大家来猜一猜,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呢?(生:……)是的,有火。
为什么有火风车就会转动呢?谁来猜一猜?(生:……)生活中,火是用来加热物体的,那么今天火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是的,火加热了火焰周围的空气。
这部分被加热了的空气,我们叫它热空气。
热空气有什么性质呢?它跟风车转动有关系吗?(生:……)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就请你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堂,一起来研究《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
(二)、探究新知:1、感受热空气要想研究热空气,我们必须得到热空气才行啊,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热空气吗?(不是……)那么,怎样做才能得到热空气呢?(生:……)是的,我们需要对周围的冷空气进行加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呢?(PPT出示:酒精灯使用方法)1、点燃酒精灯时,左手扶灯壶,右手提起灯帽放在灯的右边,划火柴点燃酒精灯芯。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热空气_首师大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热空气学科科学学段中年级年级三年级相关地球与宇宙领域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更多体验科学究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
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时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描述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观察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描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要与观察活动紧密结合。
当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陈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就会以知识的形态贮存起来,作为新的观察的背景知识。
2.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一课属于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选自《科学》第二册“变化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使学生加深认识的过程,验证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
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再描述发现过程就会更加准确。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7课《热空气》【创新教案】
《热空气》创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的广泛利用。
二、能力目标:1、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启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归纳概括能力。
难点:通过实验归纳“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酒精灯、支架、图片。
分组材料:香、塑料袋儿、纸蛇、酒精灯、火柴、废物盒、支架、蜡烛、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实验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酒精灯,一会儿请你点燃酒精灯,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慢慢接近火焰,但也不要太近,别烧手。
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意图:通过学生体验,感受到热空气的存在,以及热空气会上升。
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
)2、生分组体验。
(提醒安全)3、生汇报结果,交流体验。
生:手热。
引导:手感觉到什么东西热了?(空气)空气受热了就成了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哪位同学还有更细微的感觉?(最接近酒精灯火焰热空气越热)提问:你觉得热空气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手感觉到热气顶自己的手)如果学生不会说或感觉不到,老师说后,让学生再体会一遍。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有热空气,或感受到过热空气的存在?(生回答)师总结:看来只要有热东西存在,周围的空气就会成为热空气,只不过温度不同而已。
(意图:找到生活中的热空气,加强教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验联系,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准备。
)二、学习新课:1、实验前指导。
(1)讲述:热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为了研究热空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要借助实验材料的变化看到热空气。
请大家小组合作,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几个实验。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7热空气》word教案
热空气教案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与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向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做热空气变轻上升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向上升的科学原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观察、实验、思考的习惯)二、教学准备:(一)演示材料(投影片)(1)孔明灯。
(2)走马灯。
(3)热气球。
(二)实验材料:挂好线的纸蛇、蜡烛、打火机、小纸片。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猜一猜)身披五彩衣,圆肚装热气。
能升又能降,天天空中戏。
(二)学习新课(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会变轻,上升)(1)纸蛇演示实验:师:(拿起悬挂好的"纸蛇"。
)这是剪成弯弯曲曲的纸蛇,我们就用它做实验。
用线把纸蛇悬挂起来,观察一下纸蛇是什么样子;把纸蛇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纸蛇有什么变化;再把纸蛇离开火焰,观察它会怎样?纸蛇实验步骤:①悬挂纸蛇,观察纸蛇的样子。
②做纸蛇在蜡烛上方转动的实验。
③做离开火焰,观察纸蛇变化的实验。
④反复几次,对比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问: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纸蛇就转了起来;离开火焰,纸蛇就不转了。
这说明纸蛇的转动与什么有关?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研究结果。
(2)纸片演示实验:师:(拿起事先剪好的纸片)我们就用这个小纸片来做实验。
用纸片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纸片向哪个方向飘;再把纸蛇离开火焰,观察它会怎样?纸蛇实验步骤:②做纸片放在蜡烛上方向上飘的实验。
③做离开火焰,观察纸片变化的实验。
④反复几次,对比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问: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纸片就向上飘;离开火焰,纸片就不动了。
这说明纸片的向上飘与什么有关?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研究结果。
师: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比,密度小,重量轻。
就象比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会上升一样,比周围冷空气轻的热空气也会上升。
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使纸蛇转动,推动纸片向上飘。
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7.热空气》 青岛版(五四学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热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要以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重点)2.积极查阅资料,关注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难点)3.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二、教学准备演示材料:许愿灯、平衡尺、纸杯、相关课件等。
分组材料:蒸发皿、塑料袋、酒精棉、小纸蛇,蜡烛、风筒、风车、火柴、湿布等。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猜想1.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非常好看的音像资料,请大家欣赏一下。
播放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热气球图片和热气球点火升空的录像。
师:从刚才播放的课件中,你看到了什么?2.生: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热气球。
生:我看到了热气球升空的过程。
……3.师:看到这些五彩斑斓的热气球,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4.生:热气球是怎么做成的?生:热气球为什么能飞到空中去?生: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热气球升到空中后怎么降落下来?……5.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提出了这么多有关热气球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板书课题:热空气)(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师:大家猜想热空气会上升,非常有道理。
可是,科学探究不能只靠猜测,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看看桌子上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2.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3.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发言)来看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汇报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实验过程描述清楚,尤其是塑料袋受热后上升的实验,要让学生把塑料袋膨胀、变鼓说详细。
)重点引导:塑料袋胀大了,这说明什么?(师相机板书:空气受热体积膨胀)6.师:热空气受热后为什么会上升?你们知道吗?(学生说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我们是不是也能想办法想办法验证一下呢?(教师出示平衡尺)教师演示冷热空气轻重实验。
小学三年及科学-热空气教案
设计
热空气
未点燃的蜡烛 点燃的蜡烛
塑料条 不动 向上飘
小风车不动 转
塑料袋 鼓、向上飘、落下来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总第页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出示自制的飞椅)
教师演示实验:在没点燃酒精灯时,飞椅不动;点燃酒精灯,飞椅转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所学的热空气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
重点
学生基于对实验现象地比较、分析,说出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
难点
学生在不断比较、分析、归纳的过程中,说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
资源
演示材料:自制飞椅、酒精灯、火柴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火柴、酒精灯、塑料条、风车、塑料袋
(二)借助其他物体认识热空气会上升
我们感受到了热空气,感觉到它不断向上升,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看”到吗?
教师适时出示小风车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三)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师出示塑料袋,让它充满空气,松手,塑料袋慢慢地落下来。你有什么办法也让塑料袋飘起来吗?
三、认识热空气的用途(1’)
你知道哪用到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解释现象,认识到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学生抢权回答。
认识“孔明灯”、热气球、走马灯等。
教学
反思
互动反馈点:抢权回答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拓展(1’)
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
学生观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酒精灯火焰上方的飞椅转动。
小学三年及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课时:1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的广泛利用。
2培养学生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能力,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初步认识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归纳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纸蛇、走马灯小组材料:蜡烛、火柴、弃物盒、塑料条、纸条、香、塑料袋板书设计:热空气纸蛇手的感觉塑料条纸条等的现象热空气冷空气教学过程:精彩3’:空气的介绍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出示纸蛇,提问:同学们,玩过纸蛇吗?你都有什么办法让他转起来?全班交流方法并尝试分析原因2.教师出示罩着纸筒的点燃的酒精灯:我用这个纸筒就可以让纸蛇转动起来,你信吗?教师演示实验3.教师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有点燃的蜡烛。
为什么在火焰上纸蛇就会转动呢?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4.思考:蜡烛周围有什么?点燃后,周围会有怎样的变化?5.小结:周围有空气,点燃后,周围的空气就会变热,成为热空气。
纸蛇在火焰上可以转动,很可能和热空气有关系。
二、感受热空气,认识热空气会上升(20’)活动1:用手感受热空气1.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些热空气?指导点火柴,向下划,划着后横过来点蜡烛,轻轻摇灭放进弃物盒。
2.点燃你准备的蜡烛,把手放在火焰上方,慢慢向下移动。
体验一会儿,移开在旁边也像刚才一样慢慢向下移动。
这样反复体验几次,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并记录下来。
3.学生汇报教师简单记录现象4.思考:老师为什么让同学们感受一会儿,就离开,然后再次感受?你认为是谁在顶你的手?为什么会顶手?5.小结:看来火焰周围有热空气,热空气还不断向上升。
活动2:借助其他物体认识热空气会上升6.我们感受到了热空气,感觉到它不断向上升,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看”到吗?把你的办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热空气》一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一段研究科学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卫生香、打火机。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竹棍、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师: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
教师板书“热空气”---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探究新师:请同学观察: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纸蛇实验。
先指导学生系纸蛇,然后把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放,观察纸蛇,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师:想一想,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进一步感受热空气,研究事实资料。
师:谁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再次证明热空气可以上升?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生: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果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注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准备:1、火柴、酒精灯、塑料袋、小纸蛇等。
2、学生准备一些关于热气球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一起看大屏幕。
师课件展示的内容: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馒头蒸熟后的热气;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师:提出问题:这四副图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烟和气都是往上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7、热空气。
(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1、提出要求:我们来研究热空气。
2、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谁来猜一猜?生:没有风。
生:因为加热了。
师:到底你们的猜想正不正确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为同学们实验准备了酒精灯、纸蛇、塑料袋、火柴。
怎么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呢,下面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师:哪个小组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生: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塑料袋和纸蛇放在酒精灯的上面,观察现象。
师:可以吗?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塑料袋应该用手撑开。
师: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塑料袋和纸蛇不能离酒精灯的火焰太近的。
师:大家都同意吗?生:同意。
生:这种方法可以吗?生:可以。
师:在实验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提示。
播放视频。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和发现。
小组选代表到展台交流。
6、师生小结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空气》篇一日期活动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执教者徐丹晴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2、乐意尝试有趣的小实验,能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环境创设玻璃牛奶瓶吸管气球水盆玻璃碗一元硬币胶泥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活动过程:一、会跳舞的硬币1、教师出示硬币这是一枚神奇的硬币,它会在玻璃牛奶瓶上跳舞。
你们猜猜看它会怎么跳舞呢?教师讲解玩法:将硬币放入水中浸湿,然后盖在瓶子口上,搓搓自己的手,发热了再用手握住瓶身,观察有什么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也试试呀?(分组操作)你看到了什么?硬币在干什么?把手拿开硬币还会跳舞吗?硬币为什么会跳舞?是什么让它跳起舞来的?小结:我们的手握住了瓶子,因为我们的手是热的让瓶子里的空气也变热了。
空气热了它就会膨胀(变大),空气在瓶子里住不下了它就往外面跑,把硬币顶起来了。
瓶子里的空气遇到了外面冷的空气所以又掉了下来。
二、观察实验:哪个气球鼓起来了1、教师出示两个没有吹气的气球,把它们分别套在牛奶瓶口上。
将瓶子放在两个玻璃碗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2、哪个气球鼓起来了?为什么它会鼓起来?如果这个瓶子放入冷水中,气球会怎么样?3、你们想不想试试?发现了什么啊?4、小结:倒入热水后,瓶子里面的空气就变热了,气球里面的空气就变大了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再放入冷水,空气就变冷了,空气就又变小了所以气球就瘪下去了。
价值分析:通过有趣的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引起以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从而初步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试验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热空气》篇二一、课文说明:本课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实际、体出问题——分组实验、自行探索——汇报研讨、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解释现象”这一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学会制作一个热气球.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微课视频、PPT 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3、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4、学生讨论、交流。
5、谈话:这是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谈话:其实啊,空气还可以分为热空气和冷空气(同时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
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6。
学生回答。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1。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发现并了解生活中热空气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科学原理,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设计方案、验证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通过热空气的应用启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历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发现科学的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热空气原理的应用。
难点:指导学生简单了解为什么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热空气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蜡烛、火柴、易拉罐、碎纸片、课件学生材料:酒精块、火柴、磁盘、湿毛巾、塑料袋、烧杯、水槽、记录单【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给大家上课,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喜欢旅游吗?师:你们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旅游的?生:汽车、火车、飞机师:飞机不仅速度快,还可以看到地面上所有的风景。
那你知道人们最早是乘坐什么飞上天的吗?生:热气球。
师:大家见过热气球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热气球的一个视频,一块来看一下吧!播放热气球视频。
师:看到漂亮的热气球飞上天,你有什么想问的?生:热气球是怎么做成的?生: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疑问。
生:火、热空气。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问题的眼睛,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师:到底是不是热空气的作用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热空气”你就知道了。
热空气说课稿
热空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热空气的扩散和上升原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热空气的扩散和上升原理。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扩散和上升的原理,并进行实验验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温度计、水杯、龙头。
2.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火柴、蜡烛、插座、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导入,引发学生对热空气的兴趣。
如:“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热空气呢?热空气有什么特点?”2. 新知讲解(10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热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如:“热空气是指温度高于环境空气温度的空气,它具有比冷空气更轻的特性,所以能够往上升。
”3. 实验演示(20分钟)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
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A拿一个透明塑料袋,将其口对准龙头。
(2)学生B打开龙头,用冷水将袋子充满。
(3)学生C点燃一支蜡烛,让烟静止几秒钟,然后把蜡烛放在塑料袋底部。
(4)学生D将袋子收口,并迅速撤掉塑料袋底部的手指。
(5)观察塑料袋内部是否会膨胀,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4. 实验探究(20分钟)(1)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结果,提出疑惑并进行探究。
如:“为什么塑料袋里的空气会膨胀?”(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热空气的特性和扩散原理。
具体操作如下:- 学生拿一张纸片,在蜡烛附近放置几秒钟。
- 学生将纸片放在手掌上,感受纸片的温度变化。
- 学生将纸片插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封口。
- 学生观察塑料袋内部是否会膨胀,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5. 实验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学生们讨论和总结热空气扩散和上升的原理。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拨和引导。
6. 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围绕热空气的应用展开讨论,如热气球、自然界中的热对流现象等。
(2)通过查阅资料和图书,了解更多关于热空气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书面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热空气》教学设计 青岛版
课题:热空气一、课文说明: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当炉火比较旺时,挂在炉子上面的手帕会不停的向上飘动,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本课的导入,通过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探究。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两层:1、观察纸蛇和热气球实验。
点燃蜡烛后,上方悬挂的纸蛇会旋转起来;点燃盘中的酒精后,上方的塑料袋会膨胀,松手后塑料袋会上升。
这两个实验可以为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打下感性基础。
2、启发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概括,作出解释。
以上两个实验都说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为什么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可以引导学生从“比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比空气轻的氢气球在空中会上升”等事实进行类比推理。
3、在以上实验、思考的基础上讲解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这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的缘故。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的应用——我国古代的孔明灯和现代的热气球。
二、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纸蛇、蜡烛2、演示材料——不漏气的大塑料薄膜袋、小凳子、小盘、酒精。
3、挂图、课件演示——热气球。
学生准备:剪刀、针、线。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谁注意过,挂在炉火上方的手帕常会发生什么现象?(2)关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挂在炉火上的手帕为什么会不断的飘动。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1)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两个实验。
(2)纸蛇实验:①讲解、演示:下面,我们就用这个纸蛇做实验。
把蜡烛立在桌上,不点燃:手提着纸蛇,使它悬在蜡烛上方。
观察纸蛇怎样?点燃蜡烛,使纸蛇悬在蜡烛火焰上方(注意不要烧着纸蛇)。
观察有什么现象?将纸蛇横移,离开蜡烛火焰上方。
观察有什么现象?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3)热气球实验:①讲述: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点燃酒精后塑料袋的变化)。
7. 热空气-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热空气-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热空气;•了解风是怎么吹来的;•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2. 教学准备•热水壶•温度计•纸条•风车3. 教学过程3.1 导入1.让学生们分别说出夏天和冬天的气温变化。
2.要求学生们简单描述一下自己遇到的风是怎么吹的。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夏天风会觉得凉?而在冬天风感觉很冷?3.2 热空气的认识1.通过简单的PPT介绍给学生们什么叫做热空气、热空气的特征、热空气的形成。
2.要求学生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举例说明。
3.大声朗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
4.学生们跟读知识点,并简要总结一下,展示给其他同学。
3.3 空气的体积与温度1.引导学生了解一个气球从注气到撒气到渐渐地变空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气球会变空。
2.答案就是因为空气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注入温水的气球与注入冷水的气球,哪个气球破裂的概率更大?原因是因为温水会使气球内的气体膨胀。
4.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这就是为什么热气球能升上天的原因。
3.4 风的认识1.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们站在教室正中央,然后利用风扇产生的风力,让学生们沿着指定的方向行进。
2.让学生们观察风车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有风就能转动,无风不动。
3.通过让学生们手捏一张纸条吹气,让学生们发现气流可以让纸张移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白了风的力量。
3.5 提高感知能力1.利用热水壶、温度计和纸条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观察热空气在温度较低的区域上升的现象。
2.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热一热玻璃瓶子里的空气,再在玻璃瓶子口处停留一会儿,然后扣在一张纸上,观察纸条的运动情况。
3.6 总结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总结主要知识点。
2.通过临场点名的形式,让学生们成为应答者,其他同学反馈答案是否正确。
4. 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们在实验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完成实验并总结出规律。
2.考察学生们是否在总结中准确地表达出知识点。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热空气》说课稿
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首师大版科学教材.,是关于热空气性质的一节重要课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的性质和规律,进而理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实践活动。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处于关键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热空气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通过实验和直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热空气性质的直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进行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的性质,并理解其应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等实验器材;有关热空气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热空气的基本概念;准备实验记录本和笔,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空气知识,并引出热空气的概念。
2.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观察讨论:展示热空气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总结提升:归纳热空气的性质和应用,强调其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热空气的性质为人类服务。
《热空气》优质课教案
热空气教学目标: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风向仪。
教学准备: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假设明天要出去旅游,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天气情况;师:仔细看天气预报,你能得到哪些天气信息?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师:你能得到哪些天气信息?生交流(温度、阴晴、风向)师:什么样的风是南风?生:从南边刮过来的风。
师:什么样的风是北风?师讲解风向的概念出示气象工作者测风速的图片师:你知道气象员干什么呢?生:测风向这种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
二、科学探究1、活动一认识风向标出示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你认为风向标由几部分组成?生汇报师总结风向标的组成部分2、活动二制作风向标出示材料师:小组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简易的风向标?小组讨论汇报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智慧?生交流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播放课件——制作步骤师:你认为制作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生交流小组活动制作风向标3、活动三展示作品师:哪个同学展示你的作品学生展示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的作品生互相评价三、课外拓展师:课下测量时,拿自己的风向标与其他的同学比一比,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怎么改进?注意了这些问题,今后就能制作出更好更灵活的风向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热空气》一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一段研究科学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卫生香、打火机。
2、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竹棍、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这节课
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
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提醒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
)
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
教师板书“热空气”---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二)探究新课
、师:(老师点燃一支卫生香)请同学观察: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2、纸蛇实验。
先指导学生系纸蛇,然后把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放,观察纸蛇,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纸蛇自上而下放,距离不要太近,否则,纸
社会被点燃。
)
师:想一想,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进一步感受热空气,研究事实资料。
师:谁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再次证明热空气可以上升?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并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
)
师: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
生: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三)巩固应用
师:哪些地方应用到热空气这个性质呢?
(引导学生通过看“孔明灯”,引导学生说一说孔明灯的原理。
)
(四)课堂总结拓展制作
、师: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你不懂得问题?
学生交流。
2、师: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发明了孔明灯,传递作战信息,作为跨世纪的一
代,你们能不能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个小制作、小玩具呢?做好以后我们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