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祖先是白族doc
贺龙元帅简介
贺龙元帅简介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1935年率部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
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湘西名人-贺龙综述
尽瘁,死而后已。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
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他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对无产阶 级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大
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
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 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
落幕-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 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 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
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
•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贺龙含冤而死后,毛 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毛 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贺龙平反。 1974年9月29日中央发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 誉的通知》。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为
掌权1927-1937
• 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 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 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 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 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 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 挥。
炼狱-长征
• 1935年率部长征。1934年10月,率部重 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 面军突围长征。1935年2月至8月,他和任 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连获 大捷,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11 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 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 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1936年7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 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 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 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维护了党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胜 利会师。
贺龙简历-贺龙简历
贺龙简历-贺龙简历贺龙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1896年的贺龙凭借着两把菜刀开始革命,在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1927年贺龙率部南昌起义,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龙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下面一起来看看贺龙的简历及子女情况中文名:贺龙别名:原名贺文常,字云卿籍贯:湖南桑植县人出生地: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性别:男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96年3月22日去世年月:1969年6月9日职业:革命家、军事家政党:中国共产党贺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湖南桑植人。
1896年3月22日生。
原名文常,字云卿。
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少时喜爱游泳和习拳练武。
辛亥革命后,贺龙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倾向革命。
1914年,贺龙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从此投身革命事业。
贺龙简历1915年冬,贺龙参加了反袁护国活动,并攻打了石门县泥沙团防局,缴枪60多支。
1916年冬,年仅19岁的贺龙组织20多个青年农民攻打芭茅溪盐局。
他们手持菜刀,一夜急行90多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芭茅溪盐局,处决了盐局局长,缴枪12支,烧毁盐局全部账目单据,没收盐巴,分给穷苦百姓。
接着,在他的家乡桑植洪家关打出县讨袁护国军旗帜,任民军总指挥。
后来,贺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起义,发表讨袁声明,成立湘西护国军独立营,贺龙任独立营营长。
随之占领县城,开仓分粮。
贺龙简历以后又相继攻占慈利、石门、大庸、沅陵,进驻辰州,在湘鄂川黔边界打富济贫。
为控制贺龙这支农民武装,湖南督军谭延闿委任他为督军署咨议,贺龙因此在长沙呆了两年。
贺龙元帅的数千名族亲烈士
烈事迹 的浩浩长卷 ( 《 永远的祭奠》 。
洪 家关 :
不渝地跟着贺龙继续革命。
龙闹革 命,是一旬湘西人- 为 自豪的 g l
最能见证这一点的是贺龙的出生 喊了数十年的 口号。贺龙,是湘西 乡
洪家关的青壮年 , 地洪家关。这个平常的湘西古镇 ,因 亲们的光荣。当年, 无论男女 ,能扛枪打仗的,几乎全都 翻开英烈名录,耸立在我们面前 为贺龙的原因,历史上曾三次遭血洗
武 汉 会 战 的 败 因
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 方面 ,缺点的地方还是很多。而且失 所不得 己。对于这个问题,我 曾提 出 名的战役。武汉会战 以中国军队主动 败的情形,属于偶发的过失者少,属 “ 自请降级”的建议, 也很难得施行。 撤 出武汉而告结束 。就战役而 言,日 于覆辙重蹈者多。 军 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
来毅与贺龙传记组刘秉荣大校 的两年 的英雄。仅北伐革命 到红军长征胜利 洪家 关外逃 他 乡的就多达 3 6户,贺
牲地 ,将 烈士的姓名、生平简历尽可 然而,不论遇到多大危险,不论付出 敌人的残杀却摧不垮贺龙故乡人的革
能完整地收集起来,终于写成铭记英 多么大 的牺牲,贺家宗亲族人都矢志 命意志,在 桑植 、在洪家关,跟着 贺
可 以这样说 : 武汉会战 ,不仅使 日军 会战时, 中间指挥单位不但没有减少, 上是如此,在 战术上也是如此。本来
又遭 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 反倒更加多了。师上有军、军 团、集 抗战只是被迫而起的应战,本质上是 日本由战略进攻走 向战略保守的转折 团军、兵团 ,以至战区长官部,真是 以弱敌强不得 已的被动战争,所以在 点。在武汉会战 中,第九战区司令长 极叠床 架屋之能事, 欲其不误事机, 战略上我们不能不取守势,然为争取 、 官陈诚 指挥 2 个 军负责江 南防务。 7
白族村落 红色土地
白族村落红色土地2017-09-13 《张家界日报》全彦霖瑞塔铺镇王家坡村是红色旧址,位于桑植县城东北部3.5公里处。
酉水河流经该村,张桑高速公路也从这里过。
该村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村里公路四通八达,是瑞塔铺镇离县城最近的村。
全村人口1080人,白族人口占98%,以王、钟二姓为主。
听村里的村民们讲,村里的王、钟二姓是宋末元初跟随蒙古军队征战来到长江中游地区的“寸白军”后裔。
“寸白军”又称“白衣没命军”,是由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充当蒙军前锋,随蒙古大将兀良合台远征内地的白族军队。
据历史记载,公元1253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20万,乘革囊渡过金沙江,在丽江九河大败大理国军队,之后翻越苍山,攻克大理城,灭了大理国。
由于兵力不足,蒙古军便在云南当地就地征募以白族人为主的“寸白军”向南宋进攻。
后来,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今重庆合川)战死,忽必烈返回蒙古继承汗位。
返回前,忽必烈对握有重兵的兀良合台不放心,下令兀良合台就地遣散“寸白军”。
部分“寸白军”便跟随段福一起回到云南,部分“寸白军”流落长江沿岸地区。
流落长江沿岸地区的“寸白军”以王朋凯、谷均万、钟千一等人为主,这些谷、王、钟“寸白军”将士沿着长江、洞庭湖、津澧、慈利一路前行来到了桑植。
王朋凯带长子王太廷及钟姓嫡亲“寸白军”将士来到王家坡(当时称文昌坪朱萸溪),发现王家坡这地方酷似云南家乡的地形环境,便停下脚步在这里定居下来。
他们把这里的山丘、地块、街巷都按照云南家乡的地名命名,云南有的地名这里都有,比如银湾、中塔堡、御带街等。
其建筑也一律按照云南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风格建造,飞檐串角,廊庑相接。
王家坡这个白族村落,当年是商贾通衢的驿站,也是一块红色土地。
那时候,在王家坡御带街一带沿街布满“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走马转角楼”院落(至今在上槽门、下槽门、大岩塔、小岩塔、玉带街、祠堂台等院落都还遗存有转角楼天井槽门宅院)。
“十八槽门”曾一度在桑植内外显赫有名。
贺龙是谁
贺龙是谁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贺龙的资料,供您参考,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龙就任建国军第一师师长时留影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他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
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
贺龙.doc
贺龙
贺龙(1896—1969年),湖南桑植人。
1916年曾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参加讨袁护国战争。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
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在湘鄂西建立革命武装和开辟革命根据地。
历任红军第二军军长兼第二军团总指挥、中共湘鄂西分局委员。
1934年在贵州东部与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会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
1935年参加长征,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长征途中与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晋绥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中共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文革”中受诬陷,1969年6月9日含冤病逝于北京。
1。
贺龙元帅祖先是白族doc
贺龙元帅已遇害35周年了,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经历,但他出生湘鄂边界的土家族之地,身体中流淌着至少一半白族血的事实却是鲜为人知——贺龙与白族文/菡芳贺龙(1896--1969年),本名文常,字云青(卿),曾用名振家、镇南,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贫寒农家。
这位在中国现代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与云南大理、与白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
受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研究所的委托,我们两次前往湖南进行考证。
可为白族洪家关白族乡距桑植县城13公里,面积70.32平方公里,3869户,164860人。
其中,白族人口为105970人。
洪家关“三水绕门、五龙捧圣”,自古就有“地灵人杰、必出将帅”之说。
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二月初九(公元1896年3月2日),贺龙诞生于此。
“贺龙到底算不算白族?”来到洪家乡我便迫不急待地问。
桑植县白族学会会长谷利民说:“贺龙的父亲可以不算白族(算也可以,因为他的曾祖母和祖母都有白族血统),而他的母亲王金姑,却是地道的白族人。
”县民委主任记贺兴科和副主任陈文跃也说:“按照国家关于民族族别确定的有关政策规定,贺龙的族别可以跟着他母亲算白族。
”当我走进掩映在幽篁翠竹间的贺龙故居,就更加深信贺龙的白族血缘了。
一座四合式天井的院落,白粉高墙,位于正中的青石条八字朝门。
堂屋置放着神龛和祖宗牌位,前壁嵌有木条花格方窗,两侧开门。
西头是厨房,东头一间里置贺父当年做裁缝用的木案板、灰线包、竹尺、搭裢带以及贺母用过的纱车、针线箩。
后房左、中,右3间,分别为贺龙和胞弟、姐妹和双亲的卧室。
不仅故居的建筑风格与大理一带的白族民居相近,连主人所用的青布蚊帐、蓝印花被单和各种摆设,均与解放前大理的白族人家一致。
贺龙故乡的白族乡亲们见我们几个“大理老家的人”来访,就说起了白族话,白语词汇与大理白族相同。
更让人欣喜的是,不论去到哪家,在贺姓人家中,主人都以白族三道茶招待我们,只是桑植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为冷水泡茶,第二道为甜茶,第三道为“三蛋茶”——在煮好的3个荷包蛋中加入红糖和花椒等。
25-《贺龙钓鱼》
文章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1--2 )起因:红军长征进入 草地后粮食供给几乎断绝。 • 第二部分:( 3--10 )贺龙将属于自己的牦 牛肉发给伤病员。 • 第三部分:(11--14 )经过:贺龙执竿钓鱼。 • 第四部分:(15--18 )结果:贺龙满载而归。
教师点拨(难点剖析)
•
1、“虚”不要写成“虑”, 强调第三笔;“援”的右面 不要写成“爱”。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主要人物、故事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
为什么说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 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 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贺龙在困难面 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 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
• 1.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 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2.课后继续搜集贺龙或其它革命前辈的故 事。
1944年10月,贺龙和朱德、 徐向前在延安机场
1954年9月26日,贺龙和陈云在北京 。
自学目标
• (5分钟) • 1、我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虚、政、吩、咐、援、 撅、髯、腆。” • 2、我能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的书写和意思。 • 供给 虚弱、政委、吩咐、支援、撅嘴、短髯、 腆起 犹豫 • 简陋 凝聚 降临 荒漠 故意 牦牛
25 贺龙钓鱼
•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中 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原名贺文常,字 云卿,中国 湖南 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 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 背景介绍: • 长征时期,生活条件艰苦,为了解决生计,解 决口粮。他钓鱼的动作娴熟,他更有高尚的人 格魅力:舍己为人、关心战友、乐观幽默。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贺龙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的生死之交
贺龙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的生死之交作者:文俊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07期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
民主革命时期,贺龙3次进入四川省彭水县(今重庆市彭水县),并在带领红三军征战川东南(今渝东南)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结下了感人肺腑的生死情谊。
他们之间的传奇故事,在重庆民间广为流传。
初次相识贺龙14岁时,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向大姐贺英和大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匹花脚麻骡子,跟着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几位亲友赶马帮,往来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边界地区,驮运盐巴、土产、药材,贩卖骡马。
当骡子客,靠赶马帮讨生活是当地穷苦农民谋生的一条苦路。
贺龙正当年少,所吃的苦自然比别人更多。
赶骡马运货,要向沿途数不清的官府税卡交钱赔笑,被奸商敲诈剥削,受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和把头土匪的明抢暗夺、刁难勒索。
见此情形,性格刚烈的贺龙时常挺身而出,仗义敢言,深得同行们的钦佩,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搭伙同行。
1911年春,贺龙一行四五个骡子客,到彭水县郁山镇贩运盐巴。
当时郁山盛产井盐,但由于熬制盐巴的设备、工艺均落后,以致产量不高,盐巴常常供不应求。
一些盐商趁机囤积居奇,抬高盐价,贺龙与同行的几位骡子客等了几天也没买上盐巴。
一天,贺龙等人正在为买盐的事情发愁,一个名叫曾三的人自称郁山盐厂老板是他的亲戚,可以帮他们买到便宜的盐巴。
第二天,曾三带领贺龙等人来到一家盐店,贺龙发现价格比市场上的还高一成,便说不买他介绍的盐。
曾三却不情愿,不让骡子客们离开,说不买可以,得给10块大洋的佣金。
生意并未成交,何谈佣金,贺龙一行夺路就走。
刚走上大街,曾三就带着四五个彪形大汉追了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贺龙天性强悍,加上从小跟祖父和父亲练就一身功夫,只三拳两脚便将曾三打翻在地。
几个打手仗着人多,一起向贺龙扑来。
贺龙毕竟只有十四五岁,渐渐寡不敌众。
正在危急之际,突然听到一声“住手”。
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外套黑绸马褂,看上去仪表堂堂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血性真汉子贺龙:凭两把菜刀起家当军长
血性真汉子贺龙:凭两把菜刀起家当军长1927年,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曾以“贺龙凭两把菜刀起家当军长”的故事激励红军战士。
本文就来回顾一下“贺龙凭两把菜刀起家当军长”的光辉革命历程吧!建国川军第1师师长贺龙贺龙的先祖在康熙初年由湖北迁至湖南,在湖南桑植县洪家关奉守关隘,在当地“军民客土苗”五家中,贺家属于外地从军在当地落户的“军家”汉人,贺龙属于第八代后裔。
贺龙的祖先几代人都能文能武,他的祖父是个武秀才,能力挽强弓,有一身惊人的武功;他的父亲也继承了家传武艺,爱打抱不平,敢于和强暴势力作斗争。
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小名常伢。
祖父曾给贺龙取名“平轩”,意思是希望他日后能“平步青云,器宇轩昂”。
贺龙小时候读过5年私塾,但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
1914年,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在南方各省组织革命力量,18岁的贺龙赞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第二年冬,贺龙和大姐夫谷绩廷奉命来到湘赣边界的泥沙镇组织武装起义,准备举兵响应讨伐袁世凯。
泥沙镇设立了一个团防分局,配备了80来支枪,团防局长是湖南督军署警察队长的弟弟。
这个家伙吃喝嫖赌、欺压百姓,是个无恶不作的主。
利用这个团防局对过往客商和骡子客敲骨吸髓。
贺龙此行就是要端掉这个团防局,夺掉他们的枪,借此组织一支农民武装,以响应讨袁战争。
贺龙和他的伙伴们商讨好了攻打计划,在腊月21日那天,贺龙兵分三路,分别控制住了在酒馆、赌场和烟馆的团丁,当场缴获了他们80来支枪。
战斗结束后,贺龙从这些团丁和当地受苦百姓中发展了100多人跟他干革命。
不久,贺龙利用这支队伍,又攻下了附近两个地方的团防局,缴获了40多支枪。
短短几天时间,队伍就发展到了300多人。
孙中山1916年春节刚过,贺龙又策划打下了芭茅溪盐局,缴获12支洋枪。
3月,贺龙在家乡洪家关召开“桑植讨袁军成立大会”,贺龙被推举为总指挥,4月,这支农民军被正式编入护国军。
8月,湖南新任督军谭延闿以整编为名,将贺龙所在的部队遣散,当时贺龙因母亲病危,只带了2人2枪回洪家关看望母亲。
贺龙名字的来历
贺龙名字的来历
贺龙名字的来历
文 / 柯云
【摘要】贺龙元帅,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个农民家庭里。
其父叫贺仕道,母亲叫王金姑,共有兄弟姊妹7人。
他的原名文常,字云卿号镇南,奶奶想他振兴家业,还叫他"振家"。
【期刊名称】中国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1(000)002
【总页数】1
【关键词】贺龙;来历;农民家庭;桑植县
翌日清晨林德轩抵达省城,面晤谭延。
单刀直入:“传闻你下令杀死贺云卿,真有其事?”
谭延表情严峻,微微点了一下肥硕的脑袋:“有这么个意思。
怎么样?”
林德轩故作惊讶:“湖南出这么大的事,都督却隐瞒我,是信不过、猜忌我吗?”
谭延淡淡一笑:“岂敢!岂敢!”
林德轩目光灼灼逼人:“你不想想,下令杀掉一个贺云卿,就能杜绝不出第二个张云卿、李云卿?何况你杀了贺云卿,他的上司和组织能饶过你吗?请都督三思。
为使省城不再出事,贺云卿我保定了!”
谭延瞟了瞟了林德轩那军人特有的刚毅和一脸怒气,转过脸反问道:“你真想保贺云卿?”
林德轩剑眉一竖,手握刀柄:“你身为一省之长,绝不能孤行已意。
我中华革命党人处事,是公允、不咎既往。
贺云卿乃中华革命党人,他欲刺你,那是警。
贺龙数十次要求入党
贺龙数十次要求入党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10期陆关贺龙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贺龙在军事上多谋善断、英勇顽强、坚定沉着、机智灵活,打了许多恶仗、硬仗、巧仗,立下赫赫战功。
他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关心部属、平易近人,他密切联系群众的高风亮节,更赢得了党和人民的爱戴,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榜样。
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一个贫农家庭的贺龙,由于家境贫寒,仅读了5 年私塾便辍学务农,以打柴、割草、放牛,农闲时节与父亲外出缝衣赚钱养家糊口。
苦难的童年,使其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1914 年,年仅18 岁的贺龙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始从事反袁护国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遭失败,使贺龙逐渐认识到,穷人要翻身解放,必须抓枪杆子。
于是,他酝酿了向反动当局夺枪的计划,并三次成功地夺得武器。
三次夺枪成功,贺龙拉起自己的队伍并不断壮大,在荆江两岸与北洋军阀部队作战中连获胜利。
1945 年,贺龙在参加党的七大时填写的履历表上写着:“1917 年底,曾用两把菜刀,发展到百余人的队伍,任援鄂军第一路总司令所属之游击司令。
”毛泽东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壮举中,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以及夺取革命胜利应采取的正确道路。
在“三湾改编”中,他以此为例鼓励起义军:“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
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在旧军队里,贺龙从营长当到军长,但他从孙中山的国民党中没有看到中国的希望。
他曾对好友刘达五说:“孙中山是个伟人,我一直是对他敬佩的。
可是,经过两三年在四川打仗,我有点想法啰,依我看,孙中山很多次出兵作战,都是正义的。
照理说,正义应该得胜嘛,毛病就出在他依靠的还是军阀队伍。
这帮人有奶便是娘……早晚是靠不住的。
”1919 年爆发的“ 五四运动”和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贺龙在黑暗中艰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中找到了光明。
贺龙元帅是个怎样的人
贺龙元帅是个怎样的人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贺龙元帅是个怎样的人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贺龙元帅不仅是白族人,还会白族语言!
贺龙元帅不仅是白族人,还会白族语言!贺龙元帅不仅是白族人,还会白族语言!今年五月中旬,在桑植出差路过贺龙元帅的故乡洪家关,顺便去瞻仰了贺老总的故居和陈列馆。
同行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所所长谷志容是洪家关人。
洪家关是桑植县七个白族乡之一,全乡60%以上人口为白族,谷志容是白族。
谷所长自豪地告诉我:“贺老总的曾祖母、祖母、母亲都是白族,贺龙元帅是我们白族人的后裔!”提起共和国元帅贺龙,人们耳熟能详的是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经历,但他出生湘鄂边界土家族和白族聚居之地,身体中流淌着至少一半以上白族血液的事实却是鲜为人知。
一个已经隐居在武陵山区腹地数百年、几乎被遗忘的一个民族,是如何被人唤起他们对自己祖先的记忆呢?贺龙元帅怎么是白族人的后裔呢?这确实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
1951年初,从桑植县洪家关走出去的老红军谷佑箴率工作组赴云南开辟工作,他先后担任过云南省副省长,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在云南工作了几十年,他发现两个让他不解的问题:一是在填写履历表时,他的民族填的是民家,而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填的也是民家(1956年以前);二是为什么自己故乡桑植的宗教和很多语言、服饰等与大理的白族这么相似?这些疑问因为繁忙的领导工作,一直被埋在心里,直到1977年6月,桑植县委办的干部谷忠诚去云南出差,住在他单位的招待所。
谷忠诚是他的堂孙,半个多月里,两人朝夕相处,无所不谈。
有次上街路遇身着民族服装的白族姑娘,话题终于谈到了谷佑箴多年来心中的疑问。
最后谷佑箴老人交代堂孙:“我觉得桑植‘民家人’有可能是白族。
不过,这要考证,不能臆断。
你回去后,可向县领导反映,我也和湖南省的有关领导通个气,争取专题考证一下。
”谷忠诚回桑植后一直没敢说这个话。
4年之后,桑植县开始着手恢复土家族身份,“民家人”的族属问题被提了出来,报告递到了湘西州和湖南省委。
1982年5月,湖南省、湘西州和桑植县组成了民族联合调查组,谷忠诚和谷臣章作为县里的成员参与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龙元帅已遇害35周年了,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经历,但他出生湘鄂边界的土家族之地,身体中流淌着至少一半白族血的事实却是鲜为人知——贺龙与白族文/菡芳贺龙(1896--1969年),本名文常,字云青(卿),曾用名振家、镇南,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贫寒农家。
这位在中国现代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与云南大理、与白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
受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研究所的委托,我们两次前往湖南进行考证。
可为白族洪家关白族乡距桑植县城13公里,面积70.32平方公里,3869户,164860人。
其中,白族人口为105970人。
洪家关“三水绕门、五龙捧圣”,自古就有“地灵人杰、必出将帅”之说。
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二月初九(公元1896年3月2日),贺龙诞生于此。
“贺龙到底算不算白族?”来到洪家乡我便迫不急待地问。
桑植县白族学会会长谷利民说:“贺龙的父亲可以不算白族(算也可以,因为他的曾祖母和祖母都有白族血统),而他的母亲王金姑,却是地道的白族人。
”县民委主任记贺兴科和副主任陈文跃也说:“按照国家关于民族族别确定的有关政策规定,贺龙的族别可以跟着他母亲算白族。
”当我走进掩映在幽篁翠竹间的贺龙故居,就更加深信贺龙的白族血缘了。
一座四合式天井的院落,白粉高墙,位于正中的青石条八字朝门。
堂屋置放着神龛和祖宗牌位,前壁嵌有木条花格方窗,两侧开门。
西头是厨房,东头一间里置贺父当年做裁缝用的木案板、灰线包、竹尺、搭裢带以及贺母用过的纱车、针线箩。
后房左、中,右3间,分别为贺龙和胞弟、姐妹和双亲的卧室。
不仅故居的建筑风格与大理一带的白族民居相近,连主人所用的青布蚊帐、蓝印花被单和各种摆设,均与解放前大理的白族人家一致。
贺龙故乡的白族乡亲们见我们几个“大理老家的人”来访,就说起了白族话,白语词汇与大理白族相同。
更让人欣喜的是,不论去到哪家,在贺姓人家中,主人都以白族三道茶招待我们,只是桑植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为冷水泡茶,第二道为甜茶,第三道为“三蛋茶”——在煮好的3个荷包蛋中加入红糖和花椒等。
桑植族源桑植县地处湖南西北的武陵山麓,澧水之源;那里历史悠久,风光秀美。
目前县内有11万人已落实白族族别,占全县总人口的24%。
桑植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族意为“白人”。
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桑植县1982年-1983年联合民族考察组考证:公元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为取代南宋王朝,在云南组建了一支白族“k白军”,随蒙将兀良合台远征。
后蒙哥战死,忽必烈继大汗位后遣散了“白衣没命军”(“k白军”的又称)。
时川贵一带仍为南宋残余势力盘踞,一部分白军随段福边打边退回到了云南老家,而相当一部分官兵却因归路遥远而流落并最后落藉在长江沿岸。
量的史料记载,桑植白族始祖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等被征入“白衣没命军”中,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姻亲关系,加上远离故乡,对蒙军有“破家亡国”之恨,所以,在遣散后便共同“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涉慈阳”(今慈利),最后落藉到了桑植的廖坪、麦地坪、芙蓉桥一带,“乐其风土、解甲归田、入赘定居”,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余年了。
桑植白族,主要有谷、王、钟、熊、李诸姓,其他的现仅有地名、墓碑可考,其后裔或合于白族大姓,或融于其它民族姓氏了。
因为贺姓后裔中已有许多人家落实了白族族别,更因为贺姓人家和桑植白族大姓人家有着许多姻亲关系,所以,为寻访贺龙亲戚的后代,我们先后在全县考察了洪家关、瑞塔铺、刘家坪、芙蓉桥、马合口、麦地坪等6个白族乡。
总的感受是,虽然经历了700多年的沧桑巨变,但桑植的白族语言、服饰、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情民俗一方面善于汲取当地其他民族优秀的部分,一方面却顽强地保留着白族自己的特点。
贺龙虽然尚未正式落实白族的族别,但是,在所有的白族乡里,几乎所有的白族人民都将贺龙当作自己的民族英雄。
贺龙桥、贺龙中学、贺龙水库、贺龙公园等纪念场所处处可见,其中许多还是老百姓节衣缩食集资捐款出劳力兴建的,许多白族人家堂屋的正墙中央,既贴有毛泽东的像,也贴有贺龙的像。
人们深深地怀念贺龙,更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会保佑他的家乡风调雨顺,兴旺发达;父老乡亲们岁岁平安。
细查家谱细查《贺氏家谱》,虽然尚未正式更正和落实贺龙的白族族别,但却发现,贺龙及全家与白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
贺龙的生母王金姑,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生于原桑植县五道水镇茶园坝王家河村(1962年后划归湖北省鹤峰县毛坝乡)一白族农户家,该村有王、针、谷诸姓,均为白族。
因为桑植白族过去严禁“同姓同宗结婚”,主张“姑表优亲”,所以,贺家与白族大姓人家多有姻亲关系。
特别是与谷家,更是转来转去都是亲戚。
贺龙的姑母贺从姑嫁给谷新斋(白族),大姐贺英嫁给谷新斋之子、表兄谷吉廷(白族),二姐戊姑嫁给谷忠心(白族),三妹嫁给谷青云(白族)。
据《贺氏家谱》载,贺龙的祖父、曾祖父辈,贺家均有人与谷姓和其他姓氏的白族人家联姻。
足迹深远考证的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七耀坪村响水洞旁的一块青石上,镌刻着一双又长又大的脚印,这是贺龙当年留下的。
1934年,贺龙率红四军在利川的大山里打游击,一天,部队行进到沙溪响水洞旁歇息时,贺龙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给战士们讲“取消田租制度”、“平分田土”等革命主张。
苗族石匠杨守勤路过七耀坪,聆听了贺龙的讲话。
他回到家,把贺龙讲的革命道理讲给穷人们听,还带着石匠工具,在贺龙站的那块大石头上深深刻下了一双贺龙的脚印。
当地恶霸知道后将杨守勤毒打了一顿,逼他铲掉脚印。
不久,杨守勤又将脚印重新刻修在了大石头上,并留存至今。
后记在中共桑植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县宣传、民族、文化、史志办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查阅了40余万字的资料,访问了7个民族乡的近百位知情人,召开了两次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曾任桑植县委书记的中共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美林说:“贺龙的生母王金姑是白族,关于贺老总,我们曾通过省里报告过中央,中央批复说,贺老总已去世多年,无法再征求他本人的意愿,所以不恢复也罢了。
至于贺龙的子女,应按国家民委和公安部的规定以及本人的意愿选择族别。
”白族:开国元帅—贺龙http://65.19.141.170 2009-09-14 02:17:39 作者:来源:红网【侨报网讯】贺龙元帅已遇害35周年了,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3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经历,但他出生湘鄂边界的土家族之地,身体中流淌着至少一半白族血的事实却是鲜为人知。
贺龙与白族贺龙(1896——1969年),本名文常,字云青(卿),曾用名振家、镇南,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贫寒农家。
这位在中国现代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与云南大理、与白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
笔者受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研究所的委托,两次前往湖南,对此进行考证。
贺龙可算白族2000年5月14日晨,笔者在桑植县人民政府和县民委、县志办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访问了贺龙的出生地——洪家关白族乡。
洪家关白族乡距桑植县城13公里,面积70.32平方公里,3869户,164860人。
其中,白族人口为105970人,占64.3%(未包括需再落实为白族族别的人数)。
玉泉河、天龙溪、鱼鳞溪等3条河水静静地从山谷田园间穿境而过,四周5座林木葱笼的山峰宛若5条青龙聚首关头。
当地白族老人有“三水绕门、五龙捧圣”和“地灵人杰、必出将帅”之说。
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二月初九(公元1896年3月2日),贺龙就诞生在此。
我们参观了由邓小平亲题金字匾额,由起居室、马厩畜栏和朝门三部分组成的贺龙故居;走过了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贺龙桥”,参观了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贺龙纪念馆”。
因听说洪家关村于1984年被批准成立为白族乡后,确定为白族族别的居民,成为这个乡的主体。
我问:“贺龙,算不算白族?”桑植县白族学会会长谷利民说:“贺龙的父亲可以不算白族(算也可以,因为他的曾祖母和祖母都有白族血统),而他的母亲王金姑,却是地道的白族人。
”县民委主任、党组书记贺兴科和县民委副主任陈文跃也说:“按照国家关于民族族别确定的有关政策规定,贺龙的族别可以跟着他母亲算白族。
”当我走进掩映在幽篁翠竹间的贺龙故居,就更加深信贺龙的白族血缘了。
一座四合式天井的院落,白粉高墙,位于正中的青石条八字朝门。
堂屋置放着神龛和祖宗牌位,前壁嵌有木条花格方窗,两侧开门。
西头是厨房,东头一间里置贺父当年做裁缝用的木案板、灰线包、竹尺、搭裢带以及贺母用过的纱车、针线箩。
后房左、中,右3间,分别为贺龙和胞弟、他的姐妹和双亲的卧室。
不仅故居的建筑风格与大理一带的白族民居相近,连主人所用的青布蚊帐、蓝印花被单和各种摆设,均与解放前大理的白族人家一致。
贺龙故乡的白族乡亲们见我们几个“大理老家的人”来访,就说起了白族话,白语词汇与大理白族相同(此处调查可能有误,语言学研究表明当地白族已没有白语活语言,可能只是少数的白语词汇)。
更让人欣喜的是,不论去到哪家,在贺姓人家中,主人都以白族三道茶招待我们,只是桑植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为冷水泡茶(民歌中有“冷水泡茶慢慢浓”之句),第二道为甜茶,第三道叫“三蛋茶”,是在煮好的3个荷包蛋中,加入红糖和花椒等较为苦涩的调料。
桑植县的白族桑植县地处湖南西北的武陵山麓,澧水之源;那里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资源丰富,人才辈出。
县内有11万人已落实白族族称,占全县总人口的24%。
桑植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族意为“白人”。
明清以后,自称和他称“民家”。
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桑植县1982年—1983年联合民族考察组考证:公元1252年,蒙古大汗(君王)蒙哥为取代南宋王朝,令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20万,在征服了大理国后,又兵分3路向南宋进攻。
因在云南的蒙军兵力不足,兀良合台就地征募组建了一支以白族男儿为主体,共两万余人的“爨僰军”(白族古称“僰”),又称“白衣没命军”(白子白女敢死军),由大理国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随蒙将兀良合台远征。
这支“白衣没命军”“下交趾”(今越南),“转攻广西”“打潭州”(今长沙)岳州。
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征战,于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与忽必烈军在鄂州(今武汉)会合,沿长江驻防。
后蒙哥战死,忽必烈继大汗(君王)位后不信任兀良合台,于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遣散了兀良合台部和“白衣没命军”。
时川贵一带仍为南宋残余势力盘踞,一部分白军随段福边打边退回到了云南老家,而相当一部分官兵却因归路遥远而流落并最后落藉在长江沿岸。
大量的地方史志、碑刻和家谱都这么记述,桑植的白族始祖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等被征入“白衣没命军”中,他们之间有姻亲关系,本来就能相互照应,加上远离故乡的白子白女对蒙军有“破家亡国”之恨,所以,在遣散后便共同“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涉慈阳”(今慈利),最后落藉到了桑植的廖坪、麦地坪、芙蓉桥一带,“乐其风土、解甲归田、入赘定居”,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余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