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给二十来岁年轻学生的忠告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序——构思的源泉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那时,我想随他去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
”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
那是1965年,我24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对我来说,20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战后经过了15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诞生了“市民”的概念。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我想,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过程。
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从与自然对抗似的矗立着的形象中,感觉到欧洲建筑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存在着一种秩序感。
我被它强烈的力量感所震撼了。
同时,通过观赏完全不同的西欧,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日本。
日本的建筑设计是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
与此相反,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出发,即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
彼得·诶森曼认为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而且建筑的历史积累可以说全部都是重复旧习的根源。
甚至对我提出的,应该继承那些该继承的东西也进行了驳斥,主张应该在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现代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注重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摘抄为了贺新年!:2005-2-20《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著白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江轲【摘抄】[序]----构思的源泉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无关,只要我们在做建筑设计这项工作,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的建筑都有共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而且,不仅是从建筑领域,应该更广泛地从其它的领域吸收新想法的态度,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讲,难道不是非常重要的吗?而最重要的是不能被既成的概念所束缚,模糊了自己的理念,要具有自己的意志,具有反抗旧观念的强烈愿望。
[第一讲]----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人生20几岁的时光如何度过,将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生从20几岁开始奋斗,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开花结果。
这就是贯穿整个讲课内容的主线。
[第二讲]----建筑与我的梦建筑师也只不过是完成一座建筑时相关众人中的一个而已。
一座建筑的完成,有出资并提出要求的建筑业主,有提出自己设计想法的建筑师及其设计队伍,有进行施工的建筑公司和工匠等许多人参加。
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将各自的精力全部投向一个方向的时候,才会诞生出杰出的建筑。
所以同学们应该珍惜的度过二十来岁的时光。
对建筑以外的,如现代音乐、现代美术、文学、哲学等,对深化自己的思索所需要的东西,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十来岁时的理想在四十来岁的时候还难以如期实现的话,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第三讲]----在抽象化与场所性之间他经常说,给石头要少加修饰,而要发挥它本身的个性。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20岁》是一本由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著的书籍,
通过回顾自己20岁那一年的成长经历,以及对建筑和设计的思考,
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建筑师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这本书给予了我
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建筑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书中,安藤忠雄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建
筑师成长的艰辛和付出。
他在书中提到,建筑师需要有耐心、毅力
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建筑师这个职业并不是轻松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练,才能
够在设计和创新上取得突破。
此外,安藤忠雄在书中还强调了建筑师对于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他认为,建筑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美学和功能,还要考虑到建
筑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这让我意识到,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才能够真正地为社会做
出贡献。
在读完《建筑师的20岁》之后,我对建筑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和理解。
我明白了建筑师这个职业的艰辛和责任,也更加坚
定了自己对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不
断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为社会做出自
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建筑师的20岁》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建筑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
的建筑师。
感谢安藤忠雄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安藤忠雄:只有无能的人才会选择退场!
安藤忠雄:只有无能的人才会选择退场!“安藤怎么被朋友圈刷没了?”这两天朋友圈疯狂转载了安藤噩耗的传闻搜了国外的报道才发现这明明就是2015年NHK World的采访稿相比某些公号媒体的不淡定安藤在NHK的采访中,可从容得多了当时的他刚做完治疗手术在拍摄现场,主持人问他如果当时你已经面临死亡了,怎么办?安藤从容地说只要它一天没拿走我的生命,我都要战斗到底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安藤忠雄虽然确实患过癌症但是经过治疗之后目前一切良好并没有自媒体口中的“癌症晚期”更别说“即将离我们而去”在为学生们做讲座之时他对坐在台下的同学们说了这么一番话“只有无能的人,才会选择退场”勇敢的人会直击惨淡的人生而这个便利贴也一直被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绝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来,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一下这位真的勇士!建筑师是一个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安藤忠雄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未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也未受过建筑学培训,完全自学,最后却拿到了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里兹克奖。
安藤先生的自学生涯从遇见勒·柯布西耶(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主要成就: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开始。
他跟着柯布的作品临摹,一次次描绘着美丽的建筑线条。
虽未曾谋面,安藤先生却把柯布当成的偶像与导师,将他的作品整理成书,还把自己的爱犬命名为柯布。
24岁那年,事业刚刚步入正轨的安藤先生选择去环游欧洲。
在书本的图片中,他看到了欧洲建筑的强劲力量,正是当时日本建筑所缺乏的那一部分。
他说,二十几岁时旅游的记忆,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他的作品中带有明显的西方元素),也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游学归来后,他在大阪开了间事务所,个人战斗生涯也就此开始了。
一个建筑家的自我修养“建筑要重拾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并凸显其问题;而且建筑必须是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建筑师的20岁》是一本由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著的书籍,通过安藤忠雄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建筑的热爱,向读者展示了建筑师的成长历程和对建筑的独特见解。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安藤忠雄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对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他在书中提到,建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探索和思考。
他将自己的心灵与建筑融为一体,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设计之中。
这种对建筑的热爱和追求,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我也希望能够像安藤忠雄一样,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建筑作品,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其次,安藤忠雄在书中提到了对建筑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应该是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
他的建筑作品大多采用了自然材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这种对建筑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在今后的设计中,我也希望能够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品。
最后,安藤忠雄在书中还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他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成为一名建筑师之前,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从不放弃,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建筑师。
他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
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我也会像安藤忠雄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总的来说,《建筑师的20岁》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为社会创造更多美丽的建筑作品。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拥有了建筑师所能拥有的一切: 名誉、地位、金钱??安藤的最终理想是什么? 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想造更多的房子。
"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旅行也是我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我想,所谓“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无关,只要我们在做建筑设计这项工作,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的建筑都有共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而且,不仅是从建筑领域,应该更广泛地从其他的领域吸收新想法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不能被既成的概念所束缚,模糊了自己的理念,要具有自己的意志,具有反抗旧观念的强烈愿望。
人生20几岁的时光如何度过,将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生从20几岁开始奋斗,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开花结果。
城市与人生一样需要“计划”,并且计划中需要有长远的构思和近期的决断,要有长短两方面的“计划”。
同学们应该珍惜的度过二十来岁的时光。
对建筑以外的,如现代音乐,现代美术,文学,哲学等,对深化自己的思索所需要的东西,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十岁前后如何生活是极其重要的。
不要对自己的设计失去信心,放弃理想,而要去追求一切可能,这里不可缺少的是克服困难的智慧,勇气和决心。
年轻时的我结识了许多的艺术家朋友。
浅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浅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初读这本书,我带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寻找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有这样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我想知道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本书内容丰富,蕴含颇深,如果只是仓促读之,恐怕收获不大,须细细体会。
本书大概400余页,不算薄,然而书中倒是有很多留白和照片,这样的排版刚好给了读者喘息的间隙。
在叙述中安藤的语言很平实,但充满了“压倒性的力量”。
对于我这样经验鲜少的理工科读者,本书初读颇为枯燥,冥思苦想地边读边细思之,方觉其中若干滋味。
在建筑设计界,无论哪个派系,哪个时期,随处都有日本建筑师的身影。
然而在我了解的建筑师当中,最与众不同的非安藤忠雄莫属。
我想凡是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的青年都会从这本书中受益,特别是对于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的年轻人更具参考价值。
安藤先生从小家境贫寒,在木工房里打工为生,也因此对肌理有着深深地热爱,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学过木工,当过拳击手,高中毕业自学建筑,最后与建筑互相成就。
《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详细叙述了他成长为一名建筑师的全部过程。
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建筑、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全过程。
在这本书中,他特别强调要真实地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建筑,强调建筑的真实性。
他的建筑以质朴的混凝土箱式风格最为著名,重视在简洁的空间中表达丰富的内在精神,以及注重自然和居住生活共存的一种生活体验。
他的建筑和他人一样,强硬顽固,同时又沉静柔和。
对于团队他这样描述:“我们并不是一个由指挥官与服从命令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职责的个人,以自我为赌注为了生存而组成的游击队。
”或许安藤选择的游击式的人生观是他意识的表白:此生要像一个战士一样,建筑便是战场。
对于年轻人他说:“二十几岁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因为这个时期的年轻人正在探索和塑造自己,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对以后的人生能否按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二十岁,二十年---读《建筑师的20岁》有感《建筑师的20岁》是1998年,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邀请了当今世界上六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让·努维尔、理卡多·雷可瑞塔、弗兰克·盖里,贝聿铭、多米尼克·佩罗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交流时的访谈录。
在当今建筑学领域,提到这六个人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大家对他们的建筑作品也都耳熟能详,但是他们作为一位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却鲜有人知。
其中有坚持,有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这些经历透露出大师们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坦率真诚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对建筑设计的执著热爱。
20岁左右,正处在大学求学阶段,大学期间的心绪和场景,常常是后来人们追怀反思的有趣话题,也是支持事业前进和学术发展的起点。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
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方向。
●兴趣与好奇心是一切的开端和坚持的动力皮亚诺经常将建筑比喻为冰山,他经常讲“建筑是一座浮在大海里的冰山”。
好奇心是一种对社会的好奇,这对于成为建筑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对于我们来说,好奇心现阶段首先是对建筑知识的好奇,对建筑相关知识的好奇。
虽然建筑设计是一个很主观的一项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必须要以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知识为基础,只有这样,设计才合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观。
而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就是要去了解其它与建筑有关的知识,这样是为了拓宽自己的思想领域,让自己的建筑设计更丰富,有更多的可能实现。
伦佐•皮亚诺出生在一个建筑商人家庭,他从小就在建筑工地上泡在建筑工人之间,因此他对建筑艺术与建筑材料的崇敬与日俱增。
他对这这些材料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他觉得建筑师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和自由性,所以好奇心使他从小就确立了要成为一个建筑师的理想。
他对材料的好奇和专注,以及对于工匠手艺的了解,最终帮助他实现了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设计,而也是这一设计让他名声大噪,确立他在世界建筑界的地位。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建筑界泰斗安藤忠雄的一本著作,此后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安藤忠雄的作品富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他对建筑空间以及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空间的把握。
他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注重利用光线、空气和天然材料,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空间。
他常常选择在山林之间、湖泊之旁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建筑,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这种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让我明白到,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另外,安藤忠雄对空间的把握以及他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
在他的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考量,他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造型,创造出充满张力和美感的空间。
他善于运用光线以及空间的延伸来增加建筑的层次感,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同时,他对材料的挑选和运用也极为讲究,他选择天然材料,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纹理,使建筑更加有机和具有生命力。
除了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安藤忠雄在书中也多次提及对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热衷。
他在设计中注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尊重,尽可能地将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此外,他还努力推动建筑教育的发展,培养年轻的建筑师,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建筑文化的执着追求,使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秉承安藤忠雄的精神,加深对建筑的认识,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建筑师。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深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在每个建筑师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和追求,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组成了这个世界多彩多样的建筑风景线。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800字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800字书里讲了好多年轻建筑师的故事呢。
就像安藤忠雄,他年轻的时候啊,到处去看建筑。
他没有很多钱,但是他对建筑的热爱可一点都不少。
他就靠着自己的双腿,在城市里走啊走,去看那些古老的建筑,去感受建筑的美。
他看到那些高大的柱子,精美的雕刻,就像我们看到超级好玩的玩具一样兴奋。
他从这些建筑里得到了好多灵感,后来就设计出了好多很棒的建筑。
这让我知道,只要热爱一件事,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能克服。
还有隈研吾,他20岁的时候,就对建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他不喜欢那种特别高大、特别冰冷的建筑。
他想要建筑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他看到山上的树木,就想能不能把建筑也做得像树木一样,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
他的这种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慢慢长大。
后来他设计的建筑,好多都像是从大自然里长出来的一样。
比如他设计的一些房子,周围有好多竹子,房子就像是被竹子包围着的小窝,住在里面肯定能听到风吹竹子的沙沙声,感觉特别美妙。
这些年轻建筑师的故事,让我觉得20岁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龄。
他们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努力去追寻。
我现在虽然还是个小学生,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梦想。
我想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了梦想努力。
我想以后我要是做建筑师,我要设计出像童话里的城堡一样的房子。
房子的屋顶是尖尖的,上面还有好多彩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会闪闪发光。
房子的周围要有一个大大的花园,里面种满各种各样的花。
春天的时候,桃花、杏花都开了,就像一片花的海洋。
夏天的时候,有大大的向日葵朝着太阳笑。
这本书还让我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光有梦想还不行,还得去学习很多知识。
就像那些年轻建筑师,他们要学习怎么画图,怎么计算房子的结构,这些知识就像一块块小砖头,最后才能建成一座大房子。
我现在在学校里也要好好学习数学、美术这些课程,这样以后才能把我的梦想变成现实。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充满了力量。
我知道不管做什么,只要像那些年轻建筑师一样,有梦想,并且努力去追求,就一定能成功。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关于央视新楼,最近随着库哈斯的新书《content》的问世,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直到今天,中国人对这个老外的批判还停留在他所设计作品的形式领域,不管形式本身是否真有问题,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挺落后的。
花一个晚上看完了东京大学安藤忠雄研究室编的六位国际建筑师访谈录——《建筑师的20岁》,说实话,觉得这书卖38元一本有些物非所值,唯一好的感觉是仿佛自己也沉浸在与那个亲身感受过生存与创造艰辛的活跃群体面对面交流的气场中,比起从电脑上获取词典式的信息,确实多了种能量的传递感。
趁着弗兰克•盖里所说的“抵抗期”,摘录书中一些关于建筑教育,事实上也可以在更广阔领域延伸的经验之谈,与大家分享。
伦佐•皮亚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
我觉得,你们不要低估你们曾经拥有并可深度挖掘的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你们每个人的(成长)历史,也就是维系你们自己的根脉。
有人曾经说,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其习性实际上就已定格,而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所做的只上对其经历的追根溯源而已。
我认为,一个人不能忘记你来自何处,你的出生地和那些属于你自己而别人所没有的东西,理解这一点非常?要。
换句话说,不要像我这样,也不要像安藤或大野那样,只要像你们自己,不要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样板,你们必须构筑你们自己。
人们说技术是重要的,并不是因技术本身重要,而是因为赋予了你做决定的自由度。
所以,当我们谈到“自主性”时,自主性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自主性要超越它,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具备良好的对技术和科学属性的认识,以及足以支持你想法的自主性。
安藤忠雄:现在的学生都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温和的表情,我非常希望他们能够亲眼看到库哈斯那严酷的表情,哪怕只是一瞬,也会感受到对建筑的思索应该是这样一个苦苦寻求的过程,是这样辛苦的一件事情。
虽然库哈斯具有这么大的影响,但他实际上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他根本没有肩负着整个建筑界的使命感,也没有对他的影响力负责的责任感,这让人感到他快活而又冷酷。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建筑家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位建筑师,他不仅仅是在构思和建造建筑物,更是在创造一种与环境、人文和心灵相融合的建筑体验。
在读了关于安藤忠雄的日志和访谈之后,我对他的作品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安藤忠雄的作品一直以来都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他不追求大而华丽的建筑,而是注重将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在他的设计中,一些传统的建筑元素被重新演绎和应用,使得建筑不再是冷漠的形式,而是拥有灵魂和情感的存在。
他的建筑作品并不追求瞩目和过度夸张,而是注重细节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在阅读了安藤忠雄的日记和访谈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他的建筑哲学和设计理念。
他在日记中写道:“建筑是对人类空间需求的回应,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和美丽环境的体现。
”他相信建筑应当依托于周边环境,与之相互协调,而不是与之冲突。
他注重用简洁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光线来打造一个宜居的空间,让人们感受到宁静和温暖。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之情。
他在设计中常常运用自然元素,如水、石头和植物,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的设计充满了内省和人文关怀,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传递一种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理念。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建筑的集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输出和内在的反思。
安藤忠雄在他的访谈中提到他对建筑的热情和理念的传承:“对我来说,建筑是我用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手段,通过建筑,我希望能够传达一种关爱和人本主义的理念。
”他相信建筑应该是一个与人们有着密切关系的空间,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建筑作品通过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将建筑变成了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在读了关于安藤忠雄的日志和访谈之后,我对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建筑作品并不仅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和情感相关的体验。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
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
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
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
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
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
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
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
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
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
2023年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2023年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2023年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1很庆幸看到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时,我二十几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这是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在为东京大学建筑系做讲座时,对学生们的殷殷忠告。
这个叫做“二十几岁时的人生”系列讲座后来被汇编成册,成为了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
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
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
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
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
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
安藤的建筑,是坐在恒河旁闻着腥臭的腐尸味思考而来的。
因此和科班出身的'不同,他考虑经济性、却不为利,他考虑美学、却不为名。
建筑于他,是哲学、自然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经济学,是对生活的抗争,而不是补给。
为了完美的作品,他不惜代价、不计得失。
这样,是对梦想怀有真诚的热爱,对此生怀有深切的责任。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光教堂、直岛美术馆、住吉的长屋,京都的车站,安藤原原本本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遇到的挫折以及背后的思考。
像一个母亲,絮絮叨叨谈着他的儿子,从睡觉的姿态到考试的名次,言语间满满是骄傲和欣慰。
这是世间最深沉的眷恋和牵挂。
人生不能只是吃饭睡觉地度过,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生活就是向前走
生活就是向前走作者:张达明来源:《润·文摘》2010年第10期1941年冬,安藤忠雄出生在日本大阪市一个贫苦市民家里,为了让儿子受到良好教育,到上学年龄时,父母咬牙把他送到富人家孩子就读的学校。
安藤忠雄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尤其在课外活动中,他的动手能力尽显无遗。
在一次组织的搭积木比赛中,他以快于其他同学10分钟的速度,完成了1200个积木的搭建,老师鼓励他:“你在建筑方面很有潜质,也许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
只可惜,这个愿望对你来说,恐怕只是水中望月。
”安藤忠雄对老师说:“我一定能做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筑师。
”安藤忠雄的家确实太贫困,父母硬撑着把他从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中供出后,再也无力继续让他读大学了。
倔强的安藤忠雄并不甘心,他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完成学业,实现建筑师的梦想。
他先去一家建筑队,希望能学到建筑知识,但老板平时只让他干些粗活,根本没机会接触到设计。
那次,他偷看了设计图纸,被老板训斥了一顿:“下次再见你偷看,就马上滚蛋!”于是,他就在下班后去泡建筑书店,如饥似渴地阅读,书店老板嫌他记笔记,多次驱赶他,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硬是把书中的要点镌刻在脑子里。
无意间,安藤忠雄看到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书中那布满阳光的设计风格和诗一般的语言,把他带到了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尤其柯布西耶和他一样都是高中毕业、然后通过自学而成才的故事,更激发了他成为柯布西耶那样伟大建筑师的信念。
偶然一次闲聊时,同学建议他:“现在拳击手收入很高,也许你能在这上面有所建树。
”安藤忠雄兴奋极了,于第二天就去拳击会馆报了名。
在挨过不知多少凌厉的拳头后,终于在三个月后拿到了职业拳击赛执照。
在以后的100多场拳击赛中,他挣到了足够的出国旅费。
21岁那年,他带着梦想开始出国游学。
他先后去了纽约、伦敦、莫斯科、孟买、卢森堡……每到一处,都把那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尽收眼底,用相机一一记录,回到住处仔细分析,从中获取营养。
安藤忠雄语录
安藤忠雄语录安藤忠雄语录1、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
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3、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
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4、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
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
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6、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7、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
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
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8、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
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9、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
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10、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
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
11、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
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12、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13、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
杨澜访谈—安藤忠雄—一个大师的战斗
安藤忠雄一个大师的战斗杨澜访谈—安藤忠雄—一个大师的战斗解说:他不是娱乐明星,却享受着粉丝们的热烈,他没有大学文凭,却被世界名校征象邀请当教授曾经的职业拳击手,如今的顶级建筑师,一路走来,他囊括了几乎全部的世界重要大奖,而这一切竟然是靠自学成才。
本期嘉宾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杨澜:大家好我是杨澜,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中国在燃烧,燃烧的是活力和能量,如果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地,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也接二连三地来到了中国,推出了他们的设计佳作。
不过在这个时候,一位设计大师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担忧,那就是周围的许多大都市会不会像日本的很多都市那样,在上个世纪的后半页,为了极速的经济发展,而产生了一种无序的状况,留下了一片混沌面目的城市呢。
这位大师就是安藤忠雄先生,我在上海采访了他。
安藤忠雄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
您认为上海在步东京的后尘吗?安藤忠雄:自从一年前造访上海以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令人叹服,我感觉上海好像是一座正在燃烧的城市,我也认为经济的发展势必会以超高层建筑来表达,但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外滩地区的近代建筑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看到外滩地区完好保留下来的近代建筑,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这就是上海这样一种感叹,此外看到北京各处的古老建筑也是这种感觉,与此相对的是现代建筑却很难给深一种自己融入进去的亲近感。
杨澜:我相信您在中国也到访过一些其他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也经常搞不清楚我在那一个省会城市,因为它们多多少少都看上去非常的相象,这是不是正是您所提到的那种值得担忧的现象?安藤忠雄:好几个世纪之前的干住,如果不好好珍惜的话,就会永远地势曲,因为过去的历史不可能重建的,我认为如何将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与未来的时代像结合,这是我们建筑师的重要使命。
解说:在建筑界被誉为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安藤忠雄,2005年1月在上海举办了他的首次中国内地作品展,而目前正在同济大学建造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则是安藤忠雄在中国的第一件建筑作品,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栋高层的安藤建筑,但是设计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关于建筑造型的众多争议。
建筑师安藤忠雄励志故事
建筑师安藤忠雄励志故事建筑师安藤忠雄励志故事“1分钟!”“1分钟!”应援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只要能坚持1分钟,就可以获得5万日元。
当然,如果可以取胜,就能拿到3倍的奖金。
但是,他已经没有力量去承受对方袭来的攻击了。
他17岁时开始练习拳击,如今也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
但每次的比赛对他来讲都是艰难的挑战。
他几次想到要放弃,但却迫于生计勉强支撑到了今天。
对于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又没有多少文化的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赚钱的途径并不是很多。
“30秒!”“30秒!”四周的呼喊声更加热烈。
他知道,只要再坚持30秒,就能拿预定奖金的3倍作为出场费。
但是,他的身体越来越沉重。
“叮!”最终,随着铃声的敲响,年轻人也一屁股瘫坐在原地。
这是一个从22战13胜3平6败到23战13胜3平7败的决战瞬间。
但是,胜利的光荣和失败的悲伤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这次的失败,对于他来说,只是意味着失去了拿3倍出场费的机会。
他的口袋中,装着用长时间的忍耐作为代价换来的五张1万日元的纸币。
几天后,年轻人离开家前往体育馆的路上,突然发现了一家旧书店,他大步走了进去。
这对于平时忙于训练,从来没有接触过书籍的他,可是件稀罕的事情。
他随手翻看店里的书,这时,他看见了一本四角磨损的相册。
“LeCobusier。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的名字。
打开第一页后,他看到了目前在日本很难见到的奇形怪状的建筑物。
光线、空间和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它们的价值,并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建筑的形态,对于初次接触建筑的他来说简直美丽至极。
年轻人一直拿着这本书看。
这本书的每一页,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世界。
“出生在瑞士一个贫困的修表工家庭,却成为20世纪现代建筑业的传奇性人物,他就是勒柯布西耶(LeCobusier)。
”年轻人看着书中描写的作者生涯和这本讲解建筑的图书,莫名地感到一阵战栗和兴奋。
但是,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
当他翻完最后一页时,他慢慢回到了现实。
“我只是一个出生于贫困家庭,而且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无名拳击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诺:好!如果你们还小于20岁,那么将进入你们的30岁,然后40岁再到50岁。我一直到60岁时才终于能够捍卫自己,所以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想,我能对你们说的是,从你们的20岁起就要像我刚刚讲的那样,你们应该捍卫发球你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用所有的精力去捕捉信息。你们应该保持一定的时间常青这是我的第一点建议所以,这就像在晚上睡觉前和早上晨起后喝杯水一样,你们每天至少要有20分钟时间一个人呆着,这也应是一个绝妙的想法。每个人都要试图去理解哪些是重要的东西,哪些是不重要的东西,这很要紧。另外就是我所说的”贪婪”,知识上的贪婪,好奇心是很基本的.看一看建筑界的人吧,如果没有建筑背后或底蕴中的东西去向上推动这座冰山的话,建筑就什么都不是。建筑如果是一种纯粹的学术,建筑就不存在了。这很可笑。
安藤忠雄给二十来岁年轻学生的忠告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二十来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二十来岁时,能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自己意志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在这个时期,无论是谁,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探索着自己的理想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也可以说在塑造自己。
---------------------------------------来自《安藤忠雄论建筑》安藤给二十来岁年轻学生的忠告
拓展:安藤与皮亚诺的对话。关于建筑系学生的二十来岁。
安藤:对我来说,二十多岁是一个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二十多岁时的努力,才有了四十多岁时的成就。我认为二十多岁的积蓄会大大地左右一个人的人生。最后我想请皮亚诺先生给我们一些提示告诉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最起码要做哪些事。
----------------------------------------------------------------------》
同学们应该珍惜的度过二十来岁的时光。对建筑以外的,如现代音乐,现代美术,文学,哲学等,对深化自己的思索所需要的东西,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十岁前后如何生活是极其重要的。能不能有一个好的起点,我想取决于年轻时能否持续地具有自己的理想和二三十岁时的兴趣爱好以及积蓄力量的方法。二十来岁时如果不认真面对生活,刻苦学习,想要在40岁以后的人生中取胜就会比较艰难。因此,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传递一个信息,希望大家按照自己的理想,努力地面对二十来岁的人生。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地构筑自己的思想骨架,强壮自己的身体,加强基础学习。除在校学习以外,要利用各种机会自学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