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动脑筋 狮子和兔子》公开课教案_0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0 动脑筋 ②狮子和兔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 理解本课生字新词,练习准确书写。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通过读读、议议,了解狮子与兔子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准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2、理解重点词语:“筋疲力尽”“哧哧”“恼羞成怒”“笑嘻嘻”,并从中体会狮子和兔子的表现。
3、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词,开火车读。
又疼又痒筋疲力尽蹲在恼羞成怒叮咬笑嘻嘻凭着脾气讨厌提醒解决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课文中的狮子是一只怎样的狮子?谁来读第一段?⑴抽一生,,你很勇敢!抽二生,这只狮子不够凶猛,谁再来读?⑵师导:正是因为这只狮子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所以它自认为是……(百兽之王)⑶你看到了什么?(抽二生)是啊!它多威武啊!它是森林中的大王。
⑷出示:“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
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⑸谁来当当这只百兽之王,读一段。
抽一生,你就是那只自认为是百兽之王的狮子。
抽二生,你就是那只骄傲自大的狮子。
(强调“根本”应该重读,读出狮子的自大)⑹让我们一起再来当当这只狮子,齐读。
2、不过有一天,这只百兽之王也遇到了麻烦。
它躺在草丛中晒太阳,没想到一群红蚂蚁爬到它身上,咬得它……(又疼又痒)。
⑴出示词卡“又疼又痒”,谁来读这个词?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⑵抽一生,不舒服,难受,所以“疼”和“痒”都有病字旁,再读这个词,抽二生,是啊,被一只蚊子叮咬都这么难受,可狮子是被一群红蚂蚁咬,它该多难受啊!再读这个词。
⑶让我们来当当这只难受的狮子,齐读二自然段。
3、多难受啊,狮子受不了了,作为百兽之王,竟然被一群可恶的红蚂蚁咬了,它会怎么做呢?自读三自然段,用“﹏”划出表示狮子动作的词语。
北师大语文二年级下《十 动脑筋:狮子和兔子》 公开课教案_5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这篇课文的安排有两个用意:一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是;通过生字词的学习继续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
二、学情分析1、识字写字方面:二年级的学生认字识字有一定的基础,但主动识字的欲望不强,还需要持续引导。
2、阅读方面: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水平和语言感受力,但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以及有感情地朗读需要进一步强化。
3、认知情感方面:二年级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积极发言,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肯定。
三、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独立识字,理解17个生字词,学写6个生字。
2、学习在阅读中想象,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狮子和兔子的对话,懂得要靠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难点:初步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在反复地朗读中逐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小客人(出示狮子、兔子图),他们是谁?在凶猛的狮子和温柔的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听?板书狮子和兔子(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老师泛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①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由朗读。
4、检查阅读,看看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没有。
①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脾”的读音。
②齐读第3自然段,通过上下文理解“筋疲力尽”。
③同桌互读第4、5自然段,没人读一个自然段。
注意认读“蹲、哧哧、羞、”等生字。
④读第6、7、8自然段。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动脑筋 狮子和兔子》公开课教案_15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想象狮子和兔子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3、教学难点: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实录::一、读题引入,复习内容1、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狮子和兔子》(板书课题并指导:狮是形声字,左边反犬旁表字义,右边偏旁表字音。
写兔字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这一点弄丢了,就像小兔子的尾巴一样。
) 师:这里的两个“子”都读轻声。
齐读课题。
瞧,两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贴图画)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词宝宝,还记得吗?复习词语(多种形式读)狮子脾气吼着翻滚讨厌提醒纵身解决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师:调皮的词宝宝又跑到课文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自由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狮子和兔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翻到68页。
把书拿起来,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反馈:我们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狮子在兔子的提醒下(赶走身上红蚂蚁)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理解故事1、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我们来看这只狮子,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凶猛、威风、脾气很大的狮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怎么写这只狮子的?(指名读第一段。
)师:那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力气大、脾气大的狮子。
)师:你能读出这两个特点吗?(生: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
)师评:哦,我感觉力气有点大,脾气呢,没感觉。
谁再来试试。
生:力气很(重读)大,脾气也很大(重读)。
学生齐读。
师:很好。
那么除了力气大、脾气大,还有什么特点?第一段有介绍吗?(生: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动脑筋 狮子和兔子》公开课教案_7

《狮子和兔子》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只动物朋友,他们是———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复习词语师:还认识了一些新词,孩子们还认识吗?(PPT出示词语)生开火车读。
师:看,这是谁呢?(PPT出示狮子图片)生:狮子。
师:就是这只狮子呀,它力气大,脾气也很大。
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什么小兔子呀,小蚂蚁呀放在眼里。
可是,有一天,这只狮子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翻到语文书68页自己去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学习1自然段师:刚才听小朋友们把第一自然段读得特别好,我想听你们一起读一读,好吗?生齐读1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说出1自然段内容。
师:这百兽之王的称号是被人封给它的吗?(生:不是)那它凭什么这么认为呢?生:它觉得自己力气大,脾气也大。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它是只怎样的狮子?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凶猛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当这只自以为是的狮子吧。
(齐读)2、学习2自然段师:(1)一天,这只脾气大,力气大的狮子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躺在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候————(生:一群蚂蚁偷偷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
)(2)体会“又疼又痒”交流:你有过“又疼又痒”的感觉吗?体会:是啊,又疼又痒,跟病了一样,这种滋味太难受!谁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个词语。
指名生读“又疼又痒”。
全班一起读这句话.3、学习第三——七自然段(1)学习第三自然段提出问题:又疼又痒的狮子真难受!它多想把红蚂蚁赶走呀!那他是怎么做的呢?边读边找找狮子是怎么做的,并将描写狮子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子和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书写“解决”。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狮子、兔子对话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它们?(1人指名读,齐读)
醒(生说:酉里面的小横别忘记写)师:酉字里面的短横左右都不靠。
2、指导书写:解决。
写这两给要注意怎样写才能对,怎样写才能好看。
师提醒关键笔画。
学生独立写,师:写完就坐好。
同桌互相看看,把字写的再美些。
(注意坐姿——三个一。
铅笔橡皮送回家——下次再用它。
)
3、回忆,课文讲的是红蚂蚁、狮子、兔子之间什么事?(1人概括)(叮咬、赶走、提醒)谁能用这些词来说一说?(1人概括,评:语言比较简洁)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狮子和兔子》
二、由标题切入,质疑问难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看题目,谁知道为什么把狮子写这么大?
指一人汇报。
(有道理)再指一人汇报。
文中第一自然段就有答案?快来读一读?
预设:力气大、脾气也很大。
“百兽之王”、“根本不”。
你们找的真准,谁能来读一读这段话。
(1男1女,齐读)
出示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
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指一人读(重读红色的字)——练习——指名读。
(骄傲自大的狮子。
)——齐读。
(二)学习第二——八自然段
理解狮子变小。
1、重新写一下课题狮子和兔子,谁知道为什么又把狮子写小了?
指1人说(兔子的聪明衬托狮子变小了)——课文里2、3自然段里就有,看看文中的狮子什么样?(因为狮子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
2、师引导:孩子们,一群红蚂蚁已经顺着你的脚爬到你的腿上咬你了(问生),现在又爬到你的后背上了(问生),顺着你的脖子爬到你的头发里去了!(问生)(生不自觉的做动作)什么感觉?
A、又疼又痒——你是用文中的词说的。
B、疼吗?痒吗?——书上有一个词——生说:又疼又痒。
(粘词)——你最想怎么做?(2人)文中的狮子是怎么做的?——你们都是小狮子,你们能不能做动作?你们就是那头被红蚂蚁咬的狮子啊,他跳起来了,他吼着,翻滚着。
(引导做动作)提问:你为什么要跳这么高?你为什么吼那么大声?你为什么还要翻滚呢?(3人)3、它就这样又蹦又跳又吼,不一会儿就——“筋疲力尽”(粘词)
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个句话?(1人读)——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1-2人)——齐读。
理解兔子聪明
1、堂堂百兽之王让小小的蚂蚁折磨得筋疲力尽。
兔子见此情景哧哧一笑,这一笑引得百兽之王狮子怎样了?——恼羞成怒。
引导理解:这个恼字,就是心里很生气,所以是竖心旁。
狮子为什么生气?我们再看这个羞字,就是没面子,不好意思,它在兔子面前出了丑。
这个“羞”字下面是丑字。
狮子生气、不好意思都变成心底的怒气,所以“怒”字下面是心字底。
2、指导朗读:谁能读读狮子发怒时说的话?(2人)(火冒三丈,还有反问)
师生对读:(师)狮子恼羞成怒:(生)“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
3、面对狮子的恼羞成怒,兔子什么样?这是兔子在教给狮子办法呢。
谁再读——齐读兔子的办法管不管用?(管用)你从哪里知道的?
4、小兔子不但帮狮子想办法,还告诉它一个道理呢!在文中找找。
出示: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指读——齐读
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怎么办?(动脑筋想办法)。
总结:对呀!强大不仅仅在于外形,解决问题还应动脑筋。
这也是这一单元的主题。
(板书:动脑筋)
5、兔子动脑筋用大智慧帮狮子解决了大问题,狮子解决问题靠的是什么?要想解决问题,办法有很多,狮子听从了兔子的建议赶走了红蚂蚁,解决了自己的难题。
现在老师就把狮子还原。
(板书:狮子和兔子)
6、现在让我们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吧!
(1)小组分角色——指组读。
(2)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复述课文
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啊,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
自由练——同桌——指名说(1人)(评价:用自己的语言说的;不但用自己的语言,还用上了非常重要的词语;建议有动作有表情。
)——自由练习——指名。
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你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话、有表情有动作的讲了这篇课文,这就是复述(出示)
四、总结全文。
还有没有想要复述的?今天老师就请你回家之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听。
老师还可以把这些卡片借给你们,感兴趣的小组可以排一个课本剧。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