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郭景山

(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

【摘要】:本文探讨了探讨了日本长期保持科技优势,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日本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政府相继出台了《研发力强化法》、《创新型技术战略》、《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从政策上给予科技创新巨大的支持;政府注重创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始终有科技的强力支持;日本注重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呼吁希望早日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借鉴日本经验。

【摘要】:日本科技政策创新

【作者简介】:郭景山,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渤海大学政法学院2009 级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

一直以来,强大的科研能力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日本政府也将保持科研优势作为应对未来挑战的主要手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科技优惠政策,刺激日本科技创新和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2008年日本政府科技预算为35708 亿日元,比2007年增加595

亿日元,增幅为% 2009财年(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政府预算案,其中,科技预算总额为35548亿日元,与上一财年35555 亿日元基本持平。作为日本政府科技预算核心的科学技术振兴费增加了%,由13628亿日元增加到1 3777亿日元;战略重点科学技术(包括国家基干技术)的投入增加了%,从4419亿增加到4677 亿日元。2010年科技预

算,金额为35723亿日元,比2009年预算增加%。2010 年的科技预算是2007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本预算与第二次补充预算(1521 亿日元)相

加,比2009 年当初的预算增加%,体现了政府在科学技术政策上的积极态势。

在严峻的财政形势下,日本的科技投入基本保持了稳定,核心经费和重点领域的投入还有增加。显示日本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出台多项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1、2008年6月《研发力强化法》

2008年6月1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通过推进研发体系改革强化研发能力及提高研发效率》(简称《研发力强化法》),以法律形式对《第三期科技基本计划》出台以后政府形成的促进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新理念、新措施予以肯定,以提高日本科技水平和促进创新为基本理念,以人才战略为中心,从多角度对完善创新环境、提高研发效率作出了具体规定。

2、制定《创新型技术战略》

2008年5月,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出台《创新技术战略》,确立了国家创新技术的目标,推进措施和近期重点推进的创新性技术内容,目的是积极推动创新性技术的开发利用,打破资源和环境制约,增强本国产业国际

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日本的显示度和国际地位。

3、全力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2008 年5 月,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批准了《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该计划筛选出超导输电、热泵等36 项技术,提出了官民合作、社会体系改革等保障措施。2008年7月26日,一场影响深远的低碳革命拉开

帷幕。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明确阐述了日本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以及为此所需要作出的各种努力。这是中央环境审议会地球环境部会为明确实现" 低碳社会建设" 的努力方向,针对其基本理念?、具体构想以及实施战略进行广泛讨论和争取意见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到2020 年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将是现在的10 倍,在减少汽车排放的温室气体方面,计划提出到2020 年前,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等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的普及程度,并在日本建立半小时即可完成汽车充电的快速充电设施,届时的新车销售中有一半将是新一代的环保型汽车。

“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进一步将日本国家战略细化,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1)政府负责监督管理。日本建立了多层次的节能监督管理体系,第一层为以首相领导的国家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宏观节能政策的制定。第二层为以经济产业省及地方经济产业局为主干的节能领导机关,主要负责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并起草和制定涉及节能的详细法规。第三层为节能专业机构,如日本节能中心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 等,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实施。

(2)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加以引导。为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日本政府出台了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特别会计制度等多项财税优惠措施加以引导,鼓励企业开发节能技术、使用节能设备。" 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还提出,从2009 年起将就碳捕获与埋存技术(CCS)开始大规模验证实验,争取2020 年前使这些技术实用化,并且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2030年时提高到40 倍),这将为实现"低碳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力争在2020-2030年间将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约1

/10。上述目标的实现,既要依靠大力推广使用现有先进技术,更要依赖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如“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的“低碳技术计划”中所指出的,在中短期内改进现有技术并在全社会推广,在中长期内发展创新技术是实现低碳社会的关键所在。为此,日本政府已经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的路线图:首先,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内阁综合科技会议制定每年的资源分配政策,环境省等政府机构依此进行资金的分配。在这一框架内,今后5 年将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 亿美元,开发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低化石燃料消耗直升机、高效能船只、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其次,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各部门科研机构的合力,集中管理,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如今,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遥遥领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到世界的1/3。

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限制措施。比如日本《建筑循环利用法》规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金。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降低对中小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另外,日本2008 年已开始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这种环保车辆的普及。

低碳社会的建立,依赖于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改善城市

功能和交通系统的配套改革。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低碳社会,2008 年7 月,日本政府根据提案内容的先进性和地区性等标准对参选城市进行了评

定。7 月22 日“地区活性化统合总部”宣布6 个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地方城市入选首批“环境示范城市”,京都市等7 个市区町也被同时选为“候补示范城市” 。被选中的示范城市有人口超过70万的大城市横滨、九州,人口在10 万人以下的地方中心城市带广市、富山市,以及人口不到l0 万的小规模市县村熊本县水俣、北海道下川町作为推动向“低碳社会”转型、引领国际趋势的“环境模范城市” 。这些“环境模范城市”将多项活动加快向低碳社会转型的步伐,包括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等。这些城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推广环境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实施二氧化碳减排,以促进社会低碳化发展,建设低碳型城市。按照规定,入选城市中的居民主要消费地产食品,并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通过推动节能住宅的普及、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立便捷的公共

交通体系,尽可能减少人流和物流产生的碳排放。?

4、出台《宇宙基本法》

为加速宇宙研发,2008年5月,日本出台了《宇宙基本法》,制订了宇宙开发的长期计划,确立了日本宇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框架,。其目的一、建立国家层面的宇宙开发战略体制,将宇宙开发的领导权从文部科学省上交给内阁首相,整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学和民间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以联合推进宇宙开发。二是使宇宙开发的军事利用成为可能;三是改变宇宙开发与产业化相脱节的现状,促进宇宙开发技术顺利实现产业化,

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日本科技政策与创新 郭景山 (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 【摘要】:本文探讨了探讨了日本长期保持科技优势,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日本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政府相继出台了《研发力强化法》、《创新型技术战略》、《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从政策上给予科技创新巨大的支持;政府注重创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始终有科技的强力支持;日本注重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呼吁希望早日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借鉴日本经验。 【摘要】:日本科技政策创新 【作者简介】:郭景山,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渤海大学政法学院2009 级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 一直以来,强大的科研能力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日本政府也将保持科研优势作为应对未来挑战的主要手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科技优惠政策,刺激日本科技创新和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2008年日本政府科技预算为35708 亿日元,比2007年增加595 亿日元,增幅为% 2009财年(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政府预算案,其中,科技预算总额为35548亿日元,与上一财年35555 亿日元基本持平。作为日本政府科技预算核心的科学技术振兴费增加了%,由13628亿日元增加到1 3777亿日元;战略重点科学技术(包括国家基干技术)的投入增加了%,从4419亿增加到4677 亿日元。2010年科技预

算,金额为35723亿日元,比2009年预算增加%。2010 年的科技预算是2007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本预算与第二次补充预算(1521 亿日元)相 加,比2009 年当初的预算增加%,体现了政府在科学技术政策上的积极态势。 在严峻的财政形势下,日本的科技投入基本保持了稳定,核心经费和重点领域的投入还有增加。显示日本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出台多项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1、2008年6月《研发力强化法》 2008年6月1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通过推进研发体系改革强化研发能力及提高研发效率》(简称《研发力强化法》),以法律形式对《第三期科技基本计划》出台以后政府形成的促进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新理念、新措施予以肯定,以提高日本科技水平和促进创新为基本理念,以人才战略为中心,从多角度对完善创新环境、提高研发效率作出了具体规定。 2、制定《创新型技术战略》 2008年5月,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出台《创新技术战略》,确立了国家创新技术的目标,推进措施和近期重点推进的创新性技术内容,目的是积极推动创新性技术的开发利用,打破资源和环境制约,增强本国产业国际 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日本的显示度和国际地位。 3、全力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2008 年5 月,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批准了《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该计划筛选出超导输电、热泵等36 项技术,提出了官民合作、社会体系改革等保障措施。2008年7月26日,一场影响深远的低碳革命拉开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结题报告书

附件3 华南农业大学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 结 题 书 项目名称: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113175328.html, 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研制 申 请 人: 李伟、李灶仁、王炯照 所在院部: 信 息 学 院 专业年级: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班 联系电话: 133******** 指导教师: 赖元峰 职称 助理研究员 立项日期: 二○○五 年 四 月 二十七 日 结题日期: 二○○六 年 四 月 二十七 日 华南农业大学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指导中心 项目类别项目批准号

填表说明 一、 填写结题报告书前,请先咨询指导教师或有关专业教师。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谨,一律要求用打印稿件。 二 、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三份(至少一份原件),由指导教师和所在院(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指导中心。 三 、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楷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仿宋加粗,用“1、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仿宋,用“①②③”标示。示例: 一、《XXXX》课题立项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XXXX》课题立项与研究的目的的意义 1、《XXXX》课题立项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XXXX》课题立项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四、如表格不够,可以加附页。

一、简表 项目名称 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113175328.html, 的大学生创新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研制项目类别A 、文科类; B 、理科类;√项目简 况申请经费¥1500.00元起止年月2005.7-2006.4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专业班级所在学院上学年综合测评分项目中的分工本人签字李伟男84年10月03信管3班信息学院30.48后台代码/综合李灶仁男84年10月03信管3班信息学院30.96后台代码/功能项 目 组 成 员王炯照男83年9月03信管3班信息学院 31.44系统界面/论坛姓名赖元峰性别 男学位硕士职称助研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指导教师 情 况授课名称 项 目 简介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主要是建立我校创新科技项目的网上管理平台,克服我校创新项目人手管理中,各学院评审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专家组难有共同时间进行评审,上报材料、汇总表格式不尽统一,造成后期工作量较大等弊端,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及结题材料上报、学院审核、数据统计、学校审核于一体的网上管理,并对相应的师生提供网上已立项申请书、已结题报告书查阅服务,推动我校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建立BBS 提供指导教师与项目学生的网上交流,构建学校创新活动氛围。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

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机制。它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类型选择、动力来源、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整合性构成要素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技术发展而调整、演进的过程。同时, 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作为支撑。 二、战后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演变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国土面积比较小,资源也比较匮乏,但它却以世界国土面积的0.3%和世界人口的2%创造了每年大约占世界15%的GDP,成为世界第二经济、科技强国。其成功的因素固然有多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发展战略。我这里主要分三个阶段来讲日本的科技发展战略演变。 1.“贸易立国”和“技术吸收型”发展战略(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国,领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后,日本侵略者不仅给亚洲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本国国民带来严重的恶果,经济凋敝,物质匾乏。当时有学者认为日本的工业科学技术水平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30一40年。但是,与此同时,日本也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战后美国正积极建立世界霸权,把日本作为对付苏联

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大力扶植日本。日本政府充分利用了有利契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并在1960年、1963年日本政府,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战略抉择的目标是:从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入手,在引进过程中,循着引进模仿吸收改造创新之路,逐步建立本国自主的科学技术体系。 当时日本政府认为从国外“引进技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的技术进口方式,主要指本国的研发人员去国外考察和留学,引进国外的科技文献,进口商品和样品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改良技术。另外一种是付出对应的价格,直接买入专利和技术图纸。显然前者是为了长远的发展而进行的技术引进,而后者则是为了解燃眉之急而采取的措施。而这一时期,日本则主要采取了后者的技术引进方式。即直接买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和设备,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拿来主义”。 但日本企业对引进的技术不是简单的模仿、吸收,而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实行再创新。通过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分解、研制,改良,创造出具有日本特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使新产品物美、价廉、耐用。2.“技术立国”和自主创新战略(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日本在战后所推行的吸收性科技发展战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

评述│英德美日本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评述│英德美日本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新崛起的伟大历史复兴进程中,应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的历史机遇,厚植创新的文化和土壤,大力推动实用性创新,构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之根,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先后崛起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无不是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的。系统总结这些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英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 1、工业革命将英国推上世界霸主地位英国地处欧洲西海一隅,面积和人口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战乱,文明进程多次被外来入侵者所打断,到13世纪至14世纪之交,英格兰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才形成。此后,英国实施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先后打败了荷兰和西班牙,到17世纪成为海上强国。但这时的英国与许多国家一样,仍然处于农业社会,还不是世界霸主。 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才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

位。这次发源于英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纺织、煤炭、冶金等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英国由于引领了这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快速地将其他国家抛到后面。 据统计,1850年,英国占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其他如造船业、铁路修筑都居世界首位。1860年,英国工业品产量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0年前的20%增至40%。1870年,英国工业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1.8%,美国为23.3%,德国为13.2%,法国为10%。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下,英国先后打败了法国等欧洲大陆强国,征服了远隔重洋的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成为“日不落帝国”。 2、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总结其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英国逐步形成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君主立宪制,打开了民主和自由的大门,在17世纪中叶英国的商品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并率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消除了农业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小农经济,为工业革命的兴起造就了最重要的经济前提;英国是近代科学的主要策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STADS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重拳出击 联合打造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新利器 什么是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是面向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技信息挖掘、分析,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的工具。利用该工具,用户只需输入关注内容、轻点鼠标,即可轻松了解所关注主题的研究状况、学科领域专家与研究机构、科研项目课题成果与进展、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统计与分析,并获得相关分析报告,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 为什么推出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重视科学技术弘扬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民普遍认可的国家发展理念。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加,通过实施新产品试制鉴定、科技攻关、星火、火炬、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科技成果推广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都取得了显着成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论是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都需要对单位和个人,从科研综合能力、优势领域、人员素质、成果水平等方面,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权威公正的考量。 为解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监控、科研立项查新、学科领域专家搜索、人员科研状况分析、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问题,辅助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学

决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重拳出击,推出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新利器,即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简称:STADS)。 我们需要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吗?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给您带来的应用价值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 案例一 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 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富士星光还与国

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 目前,富士胶片在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 膜、高像素拍照手机的镜头组件和彩色相纸三大块,都占世界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和富士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开发有关,因为富士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古森社长在给员工的2008 年新年致词中表示:富士胶片要在21 世纪成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公司”。 反观柯达:09年6月底柯达胶卷的停产、柯达印店推广的受阻,及不断下滑的业绩(至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下降20%,且连续4个季度亏),致使人们不得不猜测柯达是否会被收购,柯达首先判断错了

日本智慧中的创新精神

日本禅文化 15221107 王鑫禅,汉语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禅不是一个实物,而是从智慧、精神中流露出的一种感悟,它是一种精神境界。日本的茶道、书道、花道都体现了“禅文化” 的审美格调和设计艺术。 日本民族从“禅文化”中提炼出“空寂”、“闲寂”、“物哀”这三种审美意识。“空寂”是日本民族最高的审美境界,它完全排除“物”的世界,建立在“无”的美学基础上,是一种最高精神境界的升华。“空寂”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体现了一切美源于大自然,最高的美也只存在于大自然,自然就是美的说法。“闲寂”则是以“诚”为核心。“诚”在日本文化中代表了真实。要洞察“诚”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观察其中的内在。从自然中的小事感受宇宙万物的静与动,最后感悟出来的精神境界叫做“闲寂”。中国话中的“性情中人”就类似于日本“禅文化”中的“物哀”,它指的是当人心接触到外部世界时,所产生的喜怒哀乐,有所触动,涌现出来的感情。“空寂”“闲寂”和“物哀”这三种审美意识是影响日本人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禅,佛教名词“禅那”的略称,意译作“思维修”,“弃恶”等,通常译作“静虑”。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派 别的一支,由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授禅法而创立,后分为很多派别, 南宋以来, 唯临济,曹洞两派 盛行,且流传到日本, 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世人认为日本消化了中国文化, 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精髓是在平安时代, 这个时代最具支配的审美观是“物之哀”。是指一种“物心合一”的意识, 以“意”来表现悲哀与同情, 爱怜浑成的感动情绪, 具 有优美、纤细、沉静等特殊的关照意义和情趣意义。这种审美精神是由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来开拓和完 成的。里面的众多人物陷入苦海进行反省时,都进入“善恶不二”、“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紫式部的 目的虽然并不是宣扬佛教,但却处处流露出悟道,弃恶的味道。《源氏物语》对日本后世的影响范围极广, 和歌自不用说, 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不断从它那里获得美的精神食粮。 “恬静”是战国时代结束后在人们寻求恢复内心平静的时代里,得势的町人所具有的审美观,是从崇尚“和苑寂静”,敬重“古雅”、“闲静”的茶道中产生的审美观。指潜在内心的丰富情趣,极其狭隘、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贫困”为根底, 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 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千利休的草庵式空寂茶的精神,是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视茶道为佛道, 通过禅宗与茶道的结合, 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境界,从中发现“空寂美”的存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茶道”。以茶会友, “一味同心”, 构成了日本民族“茶道”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至今, “空寂”茶道仍然是日本文化的一颗明珠。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要比一百朵花更美。日本的插花名家池坊专应也曾“口传”:“仅以点滴之水, 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象,瞬息呈现千变万化之佳兴。正所谓仙家妙术也。”所以, 现今的日本茶道, 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到了冬季, 就要插冬季的花, 比如插取名“白玉”或“佗助”的山茶花, 就在许多山茶花的种类中,挑选花小色洁,只有一个蓓蕾的。没杂色的洁白,是最清高的最富有色彩的。然后, 必须用几滴水珠滋润它,让它带上露水,晶莹欲滴,在茶室微暗的光下,从这种沉静的色泽中,可以想象出无限纷繁的形和无限多采的色。五月间, 在青瓷花瓶子里插上一株牡丹花,这是茶道中最富丽的花。这株牡丹仍只有一朵白蓓蕾,而且也让它披上露水。很多时候,不仅在蓓蕾上点上水珠,还预先用水润湿插花用的陶瓷花瓶。在日本陶瓷花瓶中,格调最高,价值最贵的古依贺陶瓷,用水濡湿后, 就象刚苏醒似的,放出美丽的光彩,同花上的露水相互辉映。茶碗使用之前先用水湿过,使它带着润泽,这成了茶道的规矩。由插花而悟道,唤醒了日本人的美的意识,大概也是这种心灵使得日本人在长期的内战的荒芜中得以继续生活下来吧。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仍是至简至素, 以及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受禅宗“无中万般有”的文化精神的影响,室町时代末期建成的银阁寺拥有银一般沉静的美,这种美可以用“空寂”和“闲寂”, 或者枯淡来

美国在科技创新体系上值得借鉴的做法

美国的区域创新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政府仅进行必要的干预。市场是企业间进行交往和协调的主要机制。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企业研究和开发活动,只负责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大的基础性研究和国防研究的推动工作。 美国非常重视市场调配资源的重要作用,全社会的资源配臵主要由市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来调节(例如,80年代《技术创新法》、《技术转让法》,90年代《信息法》)。美国不主张制定国家产业发展政策(Porter,1991),不存在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也不主张制定倾向性的科技政策,而主张科技发展方向由市场需求来决定。 政府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些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措施,从供给、需求和环境保障几个方面上来促进美国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这些措施强调资助基础科学以推动创新。制定了有关创新的法令、法规,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创新的环境。税收政策(包括鼓励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政府采购、国防工业都推动了创新活动。 美国借鉴日本的政策,对企业的实验研究费制定了相应的税制优惠政策,形成一个永久性的制度。美国也是世界上通过政府技术采购对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最成功的范例之一。1761年第一部《联邦采购法》的颁布,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政府采购每年要花费几千亿美元,美国国防部、能源部、航天局等部门对高新技术产品定货价格比国外产品高许多。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对高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尖端高科技出口采取封锁或限制政策,限制国外企业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例如国会严格审议了联想对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案。专利制度是美国政府用来刺激科技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有力措施。1972年的“技术评估法”,1984年的“国家合作研究法”等都为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的国家,法规允许中小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进行研究并取得专利权,鼓励将知识产权注册给中小企业,要求国家实验室促进成果向企业转移,拿出部分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研究,允许企业使用国家实验室等等。在股票市场上还开辟了NASDAQ市场,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 美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基础研究,不参与应用性研究,努力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以支持技术产业化。许多重大科技发明以及产品创新来源于科技人员创业激情与风险投资基金完美结合,这是当今世界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完美结合的典范。美国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逐年增加,研究开发经费占GN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左右,80年代前,联邦政府支出的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比例为50-60%。联邦政府2/3的科研经费通过合同分配给工业企业和大学所属的科研单位。为了促进“加速创新”,对由各个政府机关分配的研究开发预算的3%进行再分配,促进高风险研究;国防部"科技预算"的20%用于研究。美国今天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冷战期间政府对国防科技的主导作用所形成的科技成果,美国航天登月计划积累的科技成果也对后来的信息技术发展起到关键促进作用。 在创新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针对面向科学及工学领域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的企业及个人,对其所筹款项实施减免税制度;将成年硕士教育及培训制度向所有州立大学扩展;向学生提供衔接研究和应用的创新学习机会;针

日本创新25战略

日本创新25战略 2006年10月,日本内阁特别顾问黑川清在首相安倍晋三的指导下,领导科学界和产 业界的6位资深人士开始起草日本创新立国的政策路线图——《创新25战略》。 2007年6月1日,日本内阁正式审议通过了《创新25战略》,并付诸实施。 这项新战略首先设想今后20年,日本将面临三大挑战:人口急剧老龄化,婴儿出生率迅速下降;知识社会、信息化社会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知识和智力竞争将成为国际竞 争主流;环境恶化、天气异常、能源短缺、传染病蔓延等威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课 题增加。 为此,《创新25战略》以为,在全球大竞争时代不可或缺的是,通过科技和服务创造新价值,进步生产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勇敢地应对环保、节能和人口老龄化等 挑战,不仅能够为改善本国人民生活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还可以为世界做出贡献;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社会,利用科技和新服务消除疾病、语言和信息等 障碍。因此,日本现在需要进行创新。 该战略指出,日本政府希看通过创新,到2025年把日本建成终身健康的社会、安全放心的社会、人生丰富多彩的社会、为解决世界性困难做出贡献的社会和向世界开放的 社会。 在终身健康的社会里,通过改善日常健康诊断和改变人们生活习惯,预防医疗将在个 人层面得以实施。与此同时,得益于再生医疗技术、高级看护机器人以及痴呆症殊效 药等的发展,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数目将急剧减少。 在安全放心的社会,伴随着建筑物使用寿命延长和高容积化,日本将建成更多抗灾能 力强且易于居住的住宅和街道,而且,依靠先进的猜测技术和灾难信息网络,地震、 海啸等自然灾难损失将减少。 在人生丰富多彩的社会,通过推广居家就业,在自家边工作边育子的生活方式将得到 普及。同时,依靠人工智能机器人,有可能节省人们做家务和育儿的时间。 为解决世界性困难做出贡献的社会将灵活利用世界先进节能技术,为缓解全球环境题 目做出贡献,同时,通过发展环境产业,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提升,亚洲的 年轻人将在日本学习环境题目。 向世界开放的社会是指,通过普及自动翻译机,日本人将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而且,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日本人将可以在家亲身感受到现实的社会,如国外

科技创新“瓶颈” 体制问题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科技创新的“瓶颈”——体制问题 层次:硕士 年级: 2010级 学号: 1010601 姓名:李恒 论文成绩评定: 科技创新的“瓶颈”——体制问题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崛起和二战后日本奇迹复苏,归结于一点:有一个牟利的欲望和机会,一个使牟利得以实现的科技支撑和社会体制结构。科技发展、创新是日本崛起与复苏的动力,体制是其保障。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以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为标志,中国则以“郑和七下西洋”为代表(当时中国的舰队为世界第一)。在这一机遇期内,中国有条件抓住却因没有觉察而错过,从此开始了全面落

后西方的历史。 第二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19世纪末期,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努力,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开始,以甲午海战的失败而结束。这次现代化进程的失败是因为清王朝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仅把现代化的实现寄托于对“西学”的模仿,没有像日本那样变革不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科技发展的封建体制。 第三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二战后美苏两霸的冷战对峙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至今。对于此次现代化机遇期,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醒。从建国算起,前30年,中国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国内政治运动和应付边境战争;后30年,中国才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可以说,在这一机遇期内,中国只把握了一半的机会。 反观日本近现代的状况,有人总结“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崛起和二战后日本奇迹复苏,归结于一点:有一个牟利的欲望和机会,有一个使牟利得以实现的科技支撑和社会体制结构。科技发展、创新是日本崛起与复苏动力,体制是其保障。把这一结论同中国在三次战略机遇期的表现做一个归纳比较。 我们会发现: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都是在社会体制结构方面出了问题。第一次战略机遇期,中国有牟利的机会,但没有牟利的欲望和使牟利得以实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STADS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重拳出击 联合打造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新利器 什么是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是面向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技信息挖掘、分析,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的工具。利用该工具,用户只需输入关注内容、轻点鼠标,即可轻松了解所关注主题的研究状况、学科领域专家与研究机构、科研项目课题成果与进展、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统计与分析,并获得相关分析报告,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 为什么推出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重视科学技术弘扬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民普遍认可的国家发展理念。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加,通过实施新产品试制鉴定、科技攻关、星火、火炬、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科技成果推广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论是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都需要对单位和个人,从科研综合能力、优势领域、人员素质、成果水平等方面,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权威公正的考量。 为解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监控、科研立项查新、学科领域专家搜索、人员科研状况分析、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问题,辅助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重拳出击,推出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新利器,即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简称:STADS)。

我们需要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吗?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给您带来的应用价值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2011年01月11日 酱油酿造起源我国周朝,时至今日,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酱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 国际市场上,日本酱油却处于垄断地位。我国虽年产酱油在500万吨左右,但其中80%是 酿造周期较短的中低档低盐固态酱油。日本生产的酱油90%以上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所以蛋白质浓度是中国酱油的2倍。这其中,龟甲万是日本最大的酱油企业,其生产的酱 油也是世界最好的酱油。 这家企业已经生存了370余年,从17世纪早期东京北郊野田的一个家庭作坊开始, 如今成为拥有2000多种酱油相关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年收入高达20亿美元的 超级跨国公司。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向来以男性为主导的日本商场中,龟甲万这样一家 历史悠久的企业,竟是由一位女性所创立,并且在延续至今的历史中,公司始终在创建人 子孙手中茁壮成长。像这样血缘牵连的企业,世界上几乎找不出第二家。 那么,龟甲万是如何从东京北郊的一个酱油作坊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全球第一的日本 食品佐料制造商兼供应商的呢?它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和创举? 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品质与独一无二的制造过程 一、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品质与独一无二的制造过程 1615年的夏天,一个叫真木茂的女子带着她的小儿子从混战与血海之中的大阪城仓皇出逃。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改姓为茂木,在江户(现今的东京)北边30英里外的小农村——野田定居下来在,开始学习酿造酱油的技术,并以睿智的头脑发明了一套精密的酿造 过程。 如今,龟甲万酿造的酱油已为业界翘楚,它拥有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品质以及独一无 二的制造过程。但是,龟甲万酿造酱油的方法,却是自17世纪家族所流传下来的古法。 这一套酱油酿造的流程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将专利所有的微生物制造出的米曲培养菌, 加入混合大豆和小麦的食盐中,放在发酵槽里,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发酵酿造而成。 与之相比,市场上大量的酱油却是化学合成,是由加水分解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食盐水、玉米糖浆和人造色素精炼而成。化学合成酱油通常只需几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 完成,比纯酿造酱油要快许多,成本也节省许多。但是合成酱油有一种明显的化学味道和 呛鼻的咸味,在风味和香气上,根本不能和纯酿造酱油相提并论。龟甲万历经370余年而 经久不衰,立足的根本就在于其最优、最稳定、最可靠的产品质量。 食品业的多元化先锋 二、日本 日本食品业的多元化先锋 食品业的多元化先锋 龟甲万从人类最古老的佐料——酱油出发,研究、创新、衍生出2000种令人印象深 刻的相关产品,涉及酱油、调料、葡萄酒、番茄制品等多个领域。龟甲万走向多元化的发 展历程,是日本食品业界的典范。 二战之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形态开始变得愈来愈国际化,这使得日本酱油市 场的消费量逐渐下滑。在1960年,龟甲万的领导阶层便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主要产品——酱油,在国内市场已无扩展的空间。企业要想永续经营,新市场的寻找与开发势在 必行。既然无法阻止饮食习惯的改变,那只能研发新产品去适应这个现象。公司要想存活,除了使最传统的产品酱油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新开发的国际市场上提升销售量外,还 必须研发新产品以保有本土市场,所以他们制定了一套多元化的积极政策。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

日本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全面创新管理(TIM),本文分析和比较了丰田、佳能和索尼公司TIM模式的异同,对其成功经验做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创新管理日本企业创新管理 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不仅是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领域,而且是世界各国企业竞相效仿学习的对象。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做过大量研究,但运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来研究日本创新管理模式的文献却很罕见。笔者认为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创新管理是日本优秀企业创新管理的共同模式和根本特点。 全面创新管理 全面创新管理(TIM)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创新管理模式,它以构建和提高核心能力为中心,以价值创造和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组织的各种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凭借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瑞典学者哈利森教授通过长期的研究,总结出日本优秀企业在创新管理方面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从他的研究可知,尽管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体现出创新的全面性、全员性、全时空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具体说来,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技术创新,涉及所有的创新要素,而且特别重视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在日本优秀企业里,每一位员工都是创新的积极参与者,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是“创新源”,而且各职能部门之间界面友好、互动频繁、协同运作,从而为“全面创新”提供了人员和组织保障;日本优秀企业同外部相关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供应商和客户等)的联系非常密切,这一方面使它们能够及时、便捷和经济地获取外部的最新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创新风险大为降低,创新成功率显著提高;近10余年来,日本优秀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战略既不是纯粹的“自主创新战略”,也不是纯粹的“合作创新战略”,当然,更不是纯粹的“模仿创新战略”,而是一种兼有上述三种创新战略优点的“复合创新战略”。 基于哈利森教授的研究成果和TIM理论,我们给出一个日本优秀企业TIM的框架模型(如图1):资源创新是企业内外的技术和非技术创新,其中以技术创新为中心,进行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等;活动主体创新是公司内外相关利益的个人和单位创新,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等都参与创新;活动创新是企业内外时时、处处创新,包括全时、全地域、全流程的持续创新;同时各个创新要全面协同进行。 日本优秀企业TIM模式分析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_张豪

2016年第1期 (总第205期)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1.2016(Vol.205)技术经济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 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张豪张向前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日本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发展。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独创思维意识、一定程度的领域知识和全球战略视角。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由培养机制、引入机制和保护机制三方面构成:构建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综合运用海外引援和就地取材的人才引入机制,积极引入海外优秀科技人才为日本效力;注重法制和医疗体制建设,保护科研成果和保障创新人才健康。 【关键词】日本;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海外引援 【中图分类号】F133.13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16.01.008【文章编号】1000-355X(2016)01-0076-10 【收稿日期】2015-05-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适应驱动创新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2014DP2024)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适应创新驱动的国企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1400107009) 【作者简介】张豪(1988-),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向前(1976-),男,福建省仙游县人,管理学博士,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2014年,日本学者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凭借着“蓝色发光二极管”发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三位学者使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达到22人,在亚洲国家中独占鳌头。其中,有19位获奖者来自自然科学领域,这与战后日本坚持“科学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并重视对科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之后,能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重回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得益于善于学习、团结一致的民族传统,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战后重视对国家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 67 ·

科技竞争力创新系统构建

科技竞争力创新系统构建 【摘要】本文从创新科技竞争力系统构建需要出发,提出了创新科技竞争力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实现创新科技竞争力系统构建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科技竞争力创新构建 谕饩赫ρ芯孔凼?1.1 国外关于竞争力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白宫和参议院要求美国技术评价局研究美国竞争力。1980年,美国劳动部经济研究办公室提交了《关于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第一份正式的国家竞争力报告。 1985年,美国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提交了其第一份国家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新现实》,比较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随后于1988年颁布了《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交给国会1份研究报告《未雨绸缪—开创美国经济的光明未来》从下述4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及相应的行动措施: 第一:培养1万名教师和1000万学生以及大幅度提升K-12年级的科学和数学教育来增强美国的人才库。 第二:通过科学和工程研究播撒种子,以保持和加强国家致力于长期基础研究的传统,从而保持促进经济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新创意的持续产生。 第三:在科学和工程高等教育方面拥有最杰出、最聪慧的学生,从而使美国成为从事学习和研究的最具吸引力的场所,继而培养,征募并留住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国最杰出最聪慧的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 第四:鼓励创新及良好的投资环境,以确保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地方,并通过使专利体制现代化,重组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确保宽带接入,来创设基于创新的高收入工作。 英国政府的经济社会研究理事会1983年开始陆续组织了20多个项目研究国际竞争力。英国政府贸易与产业部1992年开始每年提出数量不等的竞争力研究报告,如1995年的《竞争力:帮助小企业》报告。 法国研计部1992年推出《法国:全球竞争中的业绩选择》报告,德国经济部1993年发布《联邦政府关于保证未来德国经济的报告》,葡萄牙竞争力论坛1995年提出了《葡萄牙经济竞争力报告》。其特点如下:

日本创新政策演变的系统特性及其启示

2009年第8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9No 18 收稿日期:2008-11-29,修回日期:2009-02-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472060) 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8-0066-04 日本创新政策演变的系统特性及其启示 余 翔,周 莹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日本从“赶超型”向“领跑型”的创新政策演变始终贯穿着系统论的整体思想观。日本通过调整研发 投入结构改变创新系统的功能,以产学官联动发挥创新系统整体效应,以优化制度环境保障创新系统良性发展,从而体现出一种系统的特性。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的迅速增长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的现实。因此,根据系统的特性,关注创新系统各要素的协同与整合是完善我国创新体系的重点。关键词:创新政策;系统论;国家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112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0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在2001年首次突破千亿 元后,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跨越到300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上升了22%,占G DP 的114%,创历史新高,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的现实。资源不足已经不是制约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自主创新的合理机制已成为中国科技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日本所创造的卓越经济成就和创新政策的发展一直倍受各国政府的关注。2006年3月28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第3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强调,尽快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改革。因此,在关注日本创新政策变化的同时,日本创新政策演进的特点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点。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创新系统重视创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正如许多学者认为,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通过大量的产业(技术)政策立法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组成强大的“国家队”参与国际竞争。上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引进和改良的发展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日本经济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被称为“失去的10年”的萧条期。为了适应创新的需求,日本开始对其科技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科技政策定位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向“知识的创新”演变,从“技术赶超型”向“技术领跑型”演变,而这种演变始终贯穿着系统论的整体思想观,体现出一种系统的特性。 2 日本创新政策的演变的系统特性 211 以调整研发投入结构改变系统的功能 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组织形式,功能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组织形式在运动状态下所发挥的作用。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系统的构成要素,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构成方式,不同的结构可以发生不同的功能。 日本在创新政策中通过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改变创新系统的功能。日本的总体研发强度(投入研发活动的G DP 比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持续增长,已经超过了几个主要西方 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但日本研发支出的结构却与其他国家极为不同:首先,日本总体研发投入中的政府投入部分低于所有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它始终占国家研发支出的20%。西方国家总体研发投入中的政府投入则占30%-50%。尽管日本保持较高的总体研发强度,但政府研发支出却一直在G DP 的比例中下降,低于美国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只是在最近几年超过了英国。其次,由政府负担的企业研发支出低于所有西方国家发达。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只有1—2%的企业研发经费是由政府负担的。相反在欧美发达国家,这部分所占比例高的多,大部分国家是在10—20%之间。即使包括与研发相关的税务削减,日本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说明,尽管日本总体的研发强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政府对企业研发的资助强度还比较弱。第三,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结构失衡。日本政府支持私人企业研发支出的结构显示,政府部门倾向于引导产业协会选择在产业中科技最强的企业,以此加强这些企业之间的知识扩散和他们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政府研发津贴主要给了各产业大公司,而中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资助研发活动之外[1]。因此,日本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直接支持不但从总量上相对较少,而且主要以知识扩散为导向,倾向于对大型公司支持。 从1995年的日本科技基本法和1996年日本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以及2002年出台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开始,日本为实现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向“知识的创新”的转变,对研发投入的结构做出了重大的调整。研究显示,政府在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方面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日本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政府投入和资助开始转向中小企业,110亿日元被编入1999年财政年度预算,2004财政年度预算则增至280亿日元。另外,2002年对新建公司的税务免除制度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2]。中小企业在日本政府直接支持的企业中的绝对数量和相对重要性在稳步提高,以支持大公司为主的日本科技政策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中小企业倾斜。 日本对研发投入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创新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内部要素的关系形式。引起了系统结构的改变,因而影响系统功能的变化。正如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所说的,“科技投入本身也存在一个结构调整问题,自主创新需要建立起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