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日本企业龟甲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2011年01月11日

酱油酿造起源我国周朝,时至今日,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酱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

国际市场上,日本酱油却处于垄断地位。我国虽年产酱油在500万吨左右,但其中80%是

酿造周期较短的中低档低盐固态酱油。日本生产的酱油90%以上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所以蛋白质浓度是中国酱油的2倍。这其中,龟甲万是日本最大的酱油企业,其生产的酱

油也是世界最好的酱油。

这家企业已经生存了370余年,从17世纪早期东京北郊野田的一个家庭作坊开始,

如今成为拥有2000多种酱油相关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年收入高达20亿美元的

超级跨国公司。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向来以男性为主导的日本商场中,龟甲万这样一家

历史悠久的企业,竟是由一位女性所创立,并且在延续至今的历史中,公司始终在创建人

子孙手中茁壮成长。像这样血缘牵连的企业,世界上几乎找不出第二家。

那么,龟甲万是如何从东京北郊的一个酱油作坊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全球第一的日本

食品佐料制造商兼供应商的呢?它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和创举?

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品质与独一无二的制造过程

一、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品质与独一无二的制造过程

1615年的夏天,一个叫真木茂的女子带着她的小儿子从混战与血海之中的大阪城仓皇出逃。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改姓为茂木,在江户(现今的东京)北边30英里外的小农村——野田定居下来在,开始学习酿造酱油的技术,并以睿智的头脑发明了一套精密的酿造

过程。

如今,龟甲万酿造的酱油已为业界翘楚,它拥有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品质以及独一无

二的制造过程。但是,龟甲万酿造酱油的方法,却是自17世纪家族所流传下来的古法。

这一套酱油酿造的流程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将专利所有的微生物制造出的米曲培养菌,

加入混合大豆和小麦的食盐中,放在发酵槽里,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发酵酿造而成。

与之相比,市场上大量的酱油却是化学合成,是由加水分解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食盐水、玉米糖浆和人造色素精炼而成。化学合成酱油通常只需几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

完成,比纯酿造酱油要快许多,成本也节省许多。但是合成酱油有一种明显的化学味道和

呛鼻的咸味,在风味和香气上,根本不能和纯酿造酱油相提并论。龟甲万历经370余年而

经久不衰,立足的根本就在于其最优、最稳定、最可靠的产品质量。

食品业的多元化先锋

二、日本

日本食品业的多元化先锋

食品业的多元化先锋

龟甲万从人类最古老的佐料——酱油出发,研究、创新、衍生出2000种令人印象深

刻的相关产品,涉及酱油、调料、葡萄酒、番茄制品等多个领域。龟甲万走向多元化的发

展历程,是日本食品业界的典范。

二战之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形态开始变得愈来愈国际化,这使得日本酱油市

场的消费量逐渐下滑。在1960年,龟甲万的领导阶层便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主要产品——酱油,在国内市场已无扩展的空间。企业要想永续经营,新市场的寻找与开发势在

必行。既然无法阻止饮食习惯的改变,那只能研发新产品去适应这个现象。公司要想存活,除了使最传统的产品酱油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新开发的国际市场上提升销售量外,还

必须研发新产品以保有本土市场,所以他们制定了一套多元化的积极政策。

如今,龟甲万一半左右的年收益来自各式各样的产品,包括一系列各式国产优良葡萄酒、水果和蔬菜汁,以及传统的日本烧酒。另外,龟甲万广泛投资各种产业,从药厂到食

物处理机、餐馆,甚至基因工程研究等。龟甲万还研制各种食物处理机、药品和20几种

生化科技产品,包含医学临床和工业用的酵素和基质,以及以基因工程育种的水果和蔬菜。除此之外,龟甲万还在日本经营一家连锁健康俱乐部,并在欧洲和日本开设好几家餐厅,

专门促销酱油和葡萄酒。现在,酱油在龟甲万的年收益中,已经占不到5成。

国际化的视野

三、国际化的视野

龟甲万并非日本前100大公司,但却是国际化推广得最好的公司。龟甲万在美国等

100多个对酱油毫无所知的国家中创造市场的经验,被日本商界视为奇迹,而其更进一步

地拓展市场的行为,更令后进的日本公司自叹不如。

大多数在海外市场经营得很成功的日本公司,其所销售的产品都是源自于西方,例如

汽车、家电、机械工具等。本田、松下等日商公司产品是依欧美所发展出来的科技研发而

成的,因而他们不需向美国强力促销特殊产品,只是提供当地人熟知的、根源于西方、完

全适合美国市场的产品。

但是,龟甲万却是日本企业中少数有能力将日本特有产品行销至全球各大市场的公司。酱油根源于几百年来在日本不断演变的酿造技术,是具有独特日本风味的产品。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龟甲万正式将日本纯酿造酱油引进美国时,酱油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是一

种全然陌生的产品。当1973年龟甲万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瓦尔渥斯设立西方世界最大的

酱油工厂时,除日本本国以外。几乎没几个人知道龟甲万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酿造企

业之一,但此举大幅提升了西方的酱油消费量。

在美国工厂开始生产的同时,龟甲万迈出了进军欧洲的步伐。70年代初期,龟甲万在德国设立了6家日本铁板烧连锁牛排屋。将消费者带入餐厅,让他们品尝用照酱、寿喜烧

卤汁、甜不辣混料、热炒酱、照烧烤肉酱和甜酸酱等佐料烹调而成,新奇且道地的日本料

理是日后龟甲万在欧洲市场的主要行销策略。1996年4月,龟甲万在欧洲的第一家工厂正式在荷兰破土动工,并在第二年的秋天开始生产。

如今,龟甲万的产品已经遍布南北美以及欧亚100多个国家。龟甲万对于任何想投资

海外,期望为当地市场接受的公司来说;都不啻为一个模范。事实上,日本企业中号称跨

国公司的,有很多其实一点也不国际化,但龟甲万却真正具备了国际化的商业眼光。

锐意进取的市场策略

四、锐意进取的市场策略

锐意进取的龟甲万老早就清楚地认识到,光是制造高品质的酱油是无法强化日本人对

于品牌的认同的,所以公司必定要有所作为才行。二战之后,由于日本饮食习惯的西化,

对酱油的需求随之下降,龟甲万积极采取创新的策略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改善本土市场逐渐下滑的酱油需求量

由于日本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日本国内市场对于酱油消费量逐渐下滑。在

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后,龟甲万着力于开发更多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如以精

选大豆和原料制成的特选丸大豆酱油。同时,龟甲万改变酱油的营销手法,强调酱油不只

是日本的传统佐料,同样适用于愈来愈受日本人欢迎的西方食物。他们出资赞助电视上的

烹饪节目,示范如何用酱油烹调红肉和其他非日式食物;派遣“酱油巡回车”,挨家挨户

为日本家庭主妇示范如何利用酱油烹煮各种食物:免费供应酱油给那些参加婚前烹饪课的

日本准新娘。

这些营销策略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其成为深受日本人喜爱的,广泛适用于各类蔬菜、牛、羊、猪、汉堡及火鸡等肉类食品的万用佐料。

(二)丰富产品的广度

为克服日本人饮食上的改变,龟甲万积极思考国内外的营销新策略。龟甲万认识到酱油势必要跳脱原本既定为“日本和东方食物调味料”的传统角色,塑造成适用于各式西方美食的佐料,于是在进一步开发酱油的同时,龟甲万加紧脚步开发以酱油为料底的新产品,像烧烤涂酱或卤汁等合于西方口味的东西、面食的汤头和酱料(以方便愈来愈活跃的日本家庭主妇快速省时地料理好一餐)、广受消费大众欢迎的新产品——本露(浓缩酱油汤底)、以及在烧肉酱汁正式上市前推出的三种牛排酱油等。都包括在龟甲万专为新生活形态市场设计开发的新产品计划中。这样的策略现在听来似乎很合理,但在20世纪50、60年代,却是公司哲学的历史性变革。

(三)扩展海外事业

早在1868年,龟甲万就已经开始跨国营销,将一桶桶酱油运往夏威夷和加州供应当地的日本移民。与此同时,龟甲万非常锐利地注意到参加世界博览会对于品牌传播和营销的重要意义,其在1872阿姆斯特丹世界博览会和1873年的澳洲世界博览会上均获得优质产品的推荐证书。而1906年,龟甲万的商标已经相继在美国各州和德国完成注册。 如今,龟甲万的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可以发现。龟甲万已经成功跳脱原本既定为“日本和东方食物调味料”的传统角色,塑造成深受西方消费者钟爱并适用于各式西方美食的“万用的、国际性的调味圣品”。

五、生物科技生物科技——————龟甲万永远保持领先龟甲万永远保持领先

龟甲万永远保持领先 龟甲万生产的是传统的产品,但龟甲万却是新与旧的完美结合体。在龟甲万看来,酱油酿造是生物科技的实际实现,酱油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生物科技产品之一。以公司的生物科技为根本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龟甲万坚定不移的战略方向。

龟甲万的纯酿造酱油其实是一个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的过程。加入龟甲万专利特有的米曲培养菌后,使得酱油产生更丰富的味道和更浓的香气。原先这样的生产过程需要至少1年的时间,如今随着龟甲万酱油酿造技术人员对酿造天然酱油不可或缺的微生物愈来愈熟悉,他们已经将酱油的酿造时间缩短为几个月。

酱油这种和生物科技相关的传统佐料,在龟甲万看来却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领域。龟甲万以几世纪以来持续使用的传统发酵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对霉菌和微生物的充分了解,自1977年申请第一项生物科技的专利以来,至今已经研发出药剂、医学诊断和食品处理工业等范畴的250多种产品。如今。龟甲万的整个产品线也已涵盖了工业、药剂和医学诊断用的霉菌和微生物等领域。并在新的诊断药学、微生物查验、菌制造科技、细胞重组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科技上持续钻研。

六、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基于龟甲万的案例思考

基于龟甲万的案例思考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象征,是民族风情的载体,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可是近年来,这些历代久远的老字号却出现了大面积的生存恶化倾向。探索新时代的生存发展之道,已经成为中华老字号的当务之急。像龟甲万这样能够历经300余年并且成为全球业界翘楚的公司固然举世罕见,但是其身处传统行业却能有今日之辉煌,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跟进学习。

(一)质量是根本,又是战略

龟甲万能有今日之辉煌,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在于产品质量。质量是根本,又是战略,这是包括老字号在内的所有企业必须永远铭记的原则。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质量滑坡,尤其在食品卫生行业,却是我国最近几年来令国人最为忧心的社会焦点。我国很多老字号的老化和衰败,其中相当一部分就缘于其产品质量的滑坡或是特色的消弭。

(二)大胆、进取、革新的经营思路

由于龟甲万的历史和酱油这种古老产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很多人都会有刻板的印象,认为它是一家作风保守的公司。然而,就经营管理的观点来看,龟甲万一点儿也不保守。龟甲万好像蕴藏着某种神秘力量的物体,在其近400年的生命历程中散发着迷人的生命气息。或许在规模上,龟甲万不能和本田、索尼、微软这些公司相提并论;但就创意、革新、营销野心,甚至是对顾客的态度上来说,龟甲万绝对堪称一流。如今。龟甲万的产品是全美25%的餐厅以及99%的超市的常备佐料。红瓶盖、六角形的识别符号,以及黄、黑、红、白、蓝相间的商标,龟甲万风味浓纯的乌木色佐料,已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产品之一。

对市场缺少办法是中华老字号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中小规模的老字号。怎么样在营销上下功夫,怎么样体现产品及品牌的特色与个性,怎么样让满足甚至引导消费者对功能、精神及情感的需求,是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必须深究的问题。

(三)科技领先:从酱油酿造到生物科技

酱油酿造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传统和普及的行业。但是。如果说历史上的龟甲万酿造传统酱油依赖的是基于经验积累的古老的生物技术,那么,如今它成为涉猎药剂、医学诊断和食品处理工业等生化领域的全球产业巨头,奥秘就在于其对科技与创新的孜孜不倦地探索与追求。

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他们也拥有历经长久传承与改进的独特技术和加工工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在已有的科技技术基础之上,持续地改进与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包括老字号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企业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探索政、校、企协同发展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3799314.html, 探索政、校、企协同发展新模式 作者:翟媛媛万姝殊高黎 来源:《年轻人·中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纷织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纺织行业对人才的极度需求与人才就业期待过高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西安工程大学赴石狮研究院及行业企业实践调研团一行34人前往亚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城石狮,通过企业走访、座谈交流、生产一线实践、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展开调研,探索石狮市纷织印染行业现状、企业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问题、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及标准,从企业视角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路径。 关键词:纷织产业;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20-0036-01 1 政府积极响应改革创新号召 2016年以来,石狮市政府提出了“转型升级、实业强市”的战略,同时围绕“建设新型染整园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技术工艺水平、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等五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印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m印染行业要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纺织印染企业退出机制;鼓励本地优势印染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石狮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染整专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管理。政府鼓励并协助企业到纺织类高校引进优秀人才,集中建立石狮染整人才库、与各大高校联合建立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研究院、教育培训基地等。大力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有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政策。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纺织印染企业做大做强,又促进了企业做专做精。 2 企业积极应对转型 此次的转型升级为许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其中,华宝集团副总经理吴灶生提到传统行业高科技化的创新思路。他表示纺织行业要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华宝集团在应对环保问题方面作出以下举措: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水资源使用、联合其他企业集中建立完整的污水系统、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研发新型环保染色技术等。传统行业要追求发展就需要以转型升级为方向,提质增效为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行业运行能力。 3 高校提升行业人才素养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1引言 战后日本中小企业之所以能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壹直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和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和扶植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政策最主动、最稳定、最完善的国家之壹,具有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2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形成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恢复逐步形成的。战后日本于经济恢复过程中,经济政策的重心是把资金和材料等重点投入到某些基础产业部门。大企业于此产业扶植政策支持下,积极进行合理化投资,扩大企业。相对地中小企业因资金取得困难,无法进行必要的投资,机器设备老化等情况随着日本经济成长逐渐恶化,其结果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日本经济独特的“双重结构”。中小企业被普遍认为:企业规模过小,但家数过多;运营基础薄弱,彼此间存于过度竞争情形;多数属家族式小规模企业。正如1953年日本政府经济白皮书所指出的,企业大小规模的差距扩大了,所以于日本的现代化大企业和建立于非现代化的中小企业之间出现了俩极对立,因而消除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双重结构”便成了当务之急。同时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大企业向中小企业领域扩张的需求也急迫起来。于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问题开始认真对待,从纠正“双重结构”的目标出发,先后制定了壹系列中小企业政策,且为指导今后的政策而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

业基本法》,作为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纲领性法规。 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的指导思想,于于改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间存于的生产力、工资、就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差距,提升中小企业生产力,以实现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成为日本经济中壹支十分活跃而重要的力量。其政策体系是以推动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事业共同化、企业规模适度化等各种政策所组成。强调要改善不利于中小企业活动的市场环境,如防止过度竞争、确保公平化外包交易及事业活动机会等。重视政府政策性介入市场,以改善中小企业所处的交易、竞争、需求环境等。 3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 3.1政策的侧重点是主动营造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日本政策不遗余力地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其政策目标基本上包括:消除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因素;确保中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设备现代化、事业共同化、企业规模适度化;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等基本内容。 (1)制定法律,营造有利自由竞争的环境。日本是西方国家中中小企业立法最健全、最完善的国家。从1949年以来,日本政策先后制定了30多个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相对独立、较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尤其是196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规,被称为日本中小企业宪法。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确立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对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美日德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

【文献号】1-3388 【原文出处】中国工业经济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11 【原刊页号】75-80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作者】李续忠 【复印期号】199703 【标题】美日德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 【正文】 公司治理结构,是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立,确保整个管理机构能够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 标和计划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是指公司的机构设置;另一方面是指这些机构的运行 规则。可以说,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公司制度的生命力所在。纵观 世界各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虽然其基本原理相同,但在具体设计和运行上却各具特色。 其中以美国、日本和德 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具代表性。认真研究这些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吸取其精华,对完善我国公司制度, 提高公司制企业的运行效率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美国的公司制度,是在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具有与这种经济 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一般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比较淡化。在美国,除极少数公司外,公司股东极为分散,一些上市公司往往 有几十万、上百万个股东,且单个股东所持股票份额很低。例如,美国最大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它的股 东人数多达200多万,股票总数为4亿股,平均每个股东只持有200股。机构投资者是目前美国最重要的 股东,包括各种基金会、人寿保险、投资信托、慈善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持有大公司50%以上的股 份。机构投资者除了具有中介性质(代理人)和持股较集中的特点外,在投资目的和行为上与个人股东并没有 什么区别,他们所关心的只是直接的投资收益,对与公司保持长期的关系并不感兴趣,一旦发现所持股票收益 率不高,就会迅速抛出,改变自己的股票组合。由此可见,美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稳定性较差, 流动性较强,加之股权分散,一般股东不可能联合起来对公司的经营者施加影响,导致股东对公司经营者的约 束力比较弱。一些经营者甚至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谋利,所以美国的企业家的收入是全世界最高的。

四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四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 地吸收和利用其它几种企业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 样讲呢?全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 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 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 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制造 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良生产、按类个别生产、优化生产技术、 供应链管理、企业过程重组、敏捷虚拟企业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 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企业管理模式有 哪些呢? 一、金字塔型管理模式 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创立。金字塔型组 织是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在传统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在计划经 济时代,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 相对闭塞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形态,它机构简单、权责 分明、组织稳定,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由于缺乏组织弹性, 缺乏民主意识,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而突显出刻板生硬、不懂得应变的机械弊端。 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由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 队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的作 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 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 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 织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的棱角和等级没有了,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这种企业管理模 式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因而学习型组织使企业面对 市场的变化,不再是机械的和僵化的,而是“动”了起来。不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化,扁平化组织也会遇到越 来越多的问题,在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型 组织“学习”的本质对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三、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 也称为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的理论价值:许多初读《C 管理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则认为,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 国传统文化,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于一体,其理论结合人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C管理模式》的政治价值: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持续蔓延,一大批欧美企业纷纷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愈加感受到全球性经济萧条带来的股股寒意。在此轮国际经济危机中,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全球 知名企业,在一夜之间如巨人般轰然倒下,在剧烈的震撼中,国内 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纷纷对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刻 的反思。C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将引发对资本主义完全的自由市 场经济的反思,对现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反思,并将重新聚焦世界对

公司治理模式探讨

【文献号】16-1688 【原文出处】经济学动态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901 【原刊页号】72~76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03 【标题】公司治理模式探讨 【作者】吴淑琨/席酉民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 一、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构架 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描述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哈特认为,公司治理之所以成为必要,关键在于企业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代理问题,或组织成员(所有者、管理者、工人或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另一个是不完全合约。而事实上,不完全合约(主要因交易费用过大引起的)是导致代理成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为如果合约是完全的,委托就可以对代理人未来的行为及其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代理人对委托人的目的和动机也有清晰的认识,则即使存在代理关系,也无关紧要。因为所有关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合约上得到反映。 本文认为,哈特把代理问题与合约的不完全性作为公司治理存在的两个条件,确实反映了公司治理的一种理论基础,无疑是恰当的。然而,哈特仅仅考虑了已签定合约的不完备性,而没有考虑形成合约过程中的不对等性。哈特隐含了签约各方之间的对等性的假设。在形成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合约过程中,各自拥有资源的性质和相对稀缺性是不同的,由此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信息量的不同,最终决定了签约各方的不对等性,而这种不对等性也是导致治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说来,公司治理问题所涉及到的主体(即相关利益方)主要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雇员、顾客及社区等。在相关利益主体间存在的不完备和不对等的合约,本质上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引起的。这一方面反映在由公司治理结构的层次性所带来的信息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和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引起的。这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必然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权利的分布;二是激励问题。前者同时又会对后者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以把反映在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归结为解决这样四个问题:(1 )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2)权利的不对等性,主要体现在拥有信息的主体不一定具有决策权;具有决策权的主体不一定拥有相对优势的信息。(3)监督问题。(4)激励问题。后两者主要指的是如何在治理结构中反映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激励与约束,尤其是对董事、监事和经理等人员的监督和激励问题。这也是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因此,可以这样来扩展哈特的结论:只要公司中存在合约的不完备性或不对等性,公司治理问题就必然产生。 除了上述体现与公司内部相关联的四个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市场和政府的因素。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实体,股东、债权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体现为资本市场;在经营者、雇员和顾客方面则分别表现为经理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公司治理中的各利益行为主体的来源,是紧密与各市场环境相关联的,市场环境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模式。与市场相对应的,就是政府行为在公司治理模式选择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不同,各国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巨大的差异。政府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计划、产业政策、财政金融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干预企业的治理模式选择。也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本文所用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指的是在公司内部确定各相关利益主体间关系和地位的法律构架,而不包括市场等因素,它只是前者的一个构成部分。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1 前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下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毗邻美国第二大工商业港口城市旧金山和有“高科技圣地”之称的硅谷(Silicon Val-ley)。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坦福的发展尤为迅速,被誉为21世纪美国科技文明的象征。在英国《泰姆士报》发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位列第四。截止今日,斯坦福已培养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电器工程特别是微电子专业是斯坦福最为成功的学科,在该领域,斯坦福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医疗医药、物理等领域也是斯坦福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擅长学科。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目前硅谷集中了近万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包括Adobe、AMD、Apple、Cisco、eBay、Google、HP、Intel、NVIDIA、Oracle、Sun等。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顶端,且大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因而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造就了它们巨大的技术创新需求。 斯坦福和硅谷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的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这是硅谷形成的早期雏形,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1953年斯坦福成立了大学荣誉合作研究项目,为硅谷的工程师提供全职工作之余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机会,这个计划使企业的工程师得以保持技术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随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落户,同时,斯坦福也大力鼓励本校教师和毕业生在园区内创业。如HP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卡特就是斯坦福的毕业生,也是硅谷最早的创业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类斯坦福出身的企业成为了硅谷的中流砥柱。 另外斯坦福在硅谷成立了众多研究中心,它们是大学最新研究信息流向产业界的渠道。斯坦福集成系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中心是斯坦福与美国联邦政府和硅谷的20家企业于1981年合作建成的,是斯坦福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现代化研究和教学实验基地,从属于斯坦福工程学院,是同

日本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及启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9年1月JAN. 2009 第20卷第1期 VOL.20 NO.1 日本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及启示 焦方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内容提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一致的政策选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多方面分析了日本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具体做法,并探讨了借鉴日本经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313.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9)01-0043-04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具有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日本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有效运作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 (一)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的中小企业立法起步早、发展快,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系统、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支持体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政府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立法。二次大战之后,继续通过专门的立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与发展问题。1948年,日本在政府机构中设置了中小企业厅,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管理与发展问题;196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分行业就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做了规定,并就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目标,相关的金融、税制、政府机构和事业团体等方面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随后,对该法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改,特别是1999年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将日本关于中小企业的立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围绕着《中小企业基本法》,日本建立了诸如《中小企业指导法》、《中小企业创造活动促进法》、《中小企业经营革新支援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振兴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在日本,每建立一个中小企业机构都有一部法律作为依据。例如,《信用保证协会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中小企业投资育成股份公司法》等。 日本的中小企业立法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立法的全面性。日本的中小企业立法调整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也有涉及中小企业经营各方面的专项法律相配套;既包括了组织法的内容,也包括了促进法和行为法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了金融支持系统、税收支持系统、组织化和社会服务支持系统、技术革新支持系统等,建立了公平竞争机制和破产防御机制以及行业调整和地区发展机制[1]。二是立法的动态性。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立法,既始终贯彻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素质、保护中小企业顺利发展的基本思想,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小企业的特点,在某一个时期重点推出某一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以期最大限度地支持中小企业的成长。 (二)组织机构系统 日本重视对中小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组织领导,设置了许多管理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官方和民间机构,形成了以政府中小企业厅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基础、民间团体为补充的官民结合的组织机构体系。一是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即1948年开始设立的通产省中小企业厅,并在各都道府县商工科内设置中小企业指导科,形成了全国的中小企业行政组织网。中小企业厅的主要职责包括:提出中小企业的方针政策和意见;组织中小企业改组联合,发展专业协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调查和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指导企业诊断活动,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等[2]。中小企业厅对中小企业并不进行直接的领导和管理,而是根据法律和 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资金、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指导策研究。 43

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从公司法人资产的权利、责任的结构制衡上规范所有者与资产受托者、受托者与代理者相互间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具体指一组联结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使用者(工人)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公司法人产权制度的组织结构形式。 公司治理模式有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和家族模式。下面我们看下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英美治理模式: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采取单线制,即股东大会下面仅设置董事会,而不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其内部的权利分配是: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全面负责经营管理事务并进行监督,董事会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 英美治理模式的前提条件:股权高度分散化;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法律体系。难以获得公司控制权的股东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采取间接方式,主要通过外部力量对公司和经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特点:(1)股东缺乏“用手投票”参与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主要根据公司获利水平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向经营者实施压力。 (2)股票期权成为激励经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手段。经理人员非常关注短期收益。 (3)外部成为监控经理人的重要力量。首先是证券市场,其次是资本市场收购或兼并的风险,发达的经理人市场,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 (4)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大。 优点:(1)经理人员压力产生动力。(2)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股东利益。缺点:(1)公司管理层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易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对涉及公司长远利益的投入。(2)公司股权的高分散性和高流动性,导致公司的资本结构缺乏稳定性,公司被兼并接管的可能性加大。 德日治理模式:以德、日国家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内部监控模式。虽然它们也有发达的股票市场,但对于公司筹资以及监控而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资本负债率较高,股权相对集中。特别是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以及银行对公司的持股和干预,使公司内部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监控公司成为可能。但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市场治理机制薄弱的缺陷。 优点:(1)核心股东即商业银行同时具备行使股东监控权利的动力与能力。(2)股东追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 较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发展道路与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形成了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治理模式,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治理模式和东南亚及东亚国家的家族治理模式。 关键词:公司治理比较启示 一、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一)英美模式——外部监控治理模式 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主要盛行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英美国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反对金融势力聚集的传统。公司的目标在于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典型的股东主权型模式。英美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1 股权相对分散,流动性强 英美公司股东非常分散,从股权结构来看,最大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的比例、短期持股的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比较高;代表集中股权的长期持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企业法人股权比例相对较低。 2 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 英美国家公司公司没有监事会,董事会履行监事会的职责,是单层委员会制。董事会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董事会下设一些专业委员会来完成其职能。二是董事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两种。英美国家的内部董事一般是在公司中担任要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外部董事一般在公司董事中占多数,但一般不在公司中任职。 3 经理、首席执行官(CEO)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公司股东为了减少代理成本,抑制执行层的短期治理行为,主要运用了经理股票期权制(ESO Executive Stock Option),即允许经营者在若干年后将拥有企业一部分股权,这部分股权的价值取决于企业未来若干年的经营状况。 4 企业融资以股本为主,资产负债率低 由于英美国家主要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式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限制了银行对公司股票的持有,因此,英美公司的融资主要来自证券市场,形成了以股本为主,资产负债率低,并且股权高度分散的融资结构。 (二)日德模式——内部监控模式 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主要盛行于日本、德国、瑞士等国。日德国家一方面重视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它们倾向于统治权的集中,在文化价值观上强调共同主义,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量,这样就形成了其特有的公司融资结构及其股权结构,是典型的共同治理型模式,主要特征有: 1 股权高度集中 在德日国家,银行处于核心的地位,银行不仅是公司的债权人,还是公司的主要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因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系。所谓主银行制是指某企业接受贷款的银行中排在第一位的银行称之为该企业的主银行。 2 法人持股或者法人之间相互持股 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之间相互持股是德日国家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法人相互持股加强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汇总

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 张宝山 受国际国内严峻金融形势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目标已转变为“扩内需、增就业、促增长”。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不仅在分散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新增就业、扩大内需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在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陷入了出口减少和融资困难的“两难”窘境。鉴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财税和信贷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努力解决其融资瓶颈。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使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有了法律基础,但是随之而来就是要明确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即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界定问题。2011年6月我国政府出台并执行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划定标准上有长达近百年的历史经验,站在不同角度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或许在实施新标准的背景下,能指引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日本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演变及修订动因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形成的,加之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 因此,借鉴和吸取日本有关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历史经验就非常有必要。 1940年,日本以职工人数小于100人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依据。1946年,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经济,实施“倾斜生产方式”的经济政策,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扶持范围,相应地将职工人数标准上限提高到200人。1950年,开始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额作为划分标准,进一步将职工人数上限提高到300人。1963年,日本颁布《中小企业基本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定标准,此次标准

浅析日本公司治理结构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浅析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权力与责任在各公司机构之中分配状况的安排,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公司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这些权力如何在公司的各机构中分配。其目的在于明确地确定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 按投资者行使权力的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在模式上可分为外部操纵模式和内部操纵模式两种。外部操纵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以美、英两国为代表,又名英美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也有人称之为新古典式公司治理模型)。这种模式的要紧特点,是公司股权比较分散,持股人对公司的直接操纵和治理的能力极为有限,但在资本市场发达股票流淌性好的情况下,大多数股东可通过市场交易即借助股票市场来形成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和对代理人的选

择。内部操纵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德国、日本两国为代表,又名大陆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这种模式的要紧特点,是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和银行对公司大比例持股的现象,对股票市场的依靠性较小。 本文通过对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找出日本公司治理结构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以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提供依据。 一、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进展、形成与特点 (一)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1.战前单边治理模式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后走上工业化道路。当代日本公司治理模式脱胎于其前身——财阀集团或家族企业集团。日本企业最初也以业主制和合伙制为主,工业化改变了企业制度和企业惯例。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些非正式的股份公司,1893年的一般公司法和六年后生效的商法

促进了日本股份公司进展。进入20世纪,所谓财阀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开始在日本兴起,公司合并也大量出现,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日本财阀在经济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往常,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式单边治理模式,资本所有者拥有全部的公司所有权。经理人员和一般职员一样,为了寻求更高的薪金和更好的机会而频繁地从一家公司转到另一家公司,他们通常按照契约规定进行工作。关于资本家引进的科学治理措施,日本劳动者与英美各国一样,也将其视为一种增产不增薪的阴谋和一种对劳动者权利的侵害而加以抵制。这一时期,日本公司的劳资关系也是对抗性的。 2.战争时期的财阀家族统治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某些变化。来自创业家族以外的职业经理人以各种执行董事的身份开始掌握了公司的大部分实权,由于这些执行

论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论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标准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发展时,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运用的成本管理模式--日本成本管理和欧美成本管理。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在80年代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功典范,虽然在今天仍需我们注意学习,独特的管理模式,因为他们仍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今天谈谈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成本管理。(公司与系统--打好企业管理系统基本功) 当然有人会认为日本的"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人家过去的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成本管理是日企成功之本 以下我分析为几个方面(以下是本人观点): 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独特之处主要有: 1.产品设计前-目标成本 A.目标成本的稳定性 日本公司制定成本的顺序是:市场销售目标价格-产品设计-成本预算-计划成本。在新产品设计前制定目标成本,是日本公司成本管理的特点之一。 以汽车制造商为例,汽车的每一项功能都被视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汽车的挡风玻璃、引擎滑轮到引擎箱都事先制定一个目标成本。制定目标成本,"这只是成本核算战役的开始",这一"战役"的过程就是公司同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负责产品不同方面的各部门之间的紧张谈判过程。最初的成本预算结果也许高出目标成本的20%左右,或是一个更高的比例,但通过成本计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专家之间妥协和利益权衡后,最终产生出与最初制定的目标成本最为接近的计划成本。 定位目标价格以后,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他们是不会更改目标价格。 B.目标成本未来性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一定会把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并非今天的市场。日本一位专家安雄其伊:"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日本企业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发展道路与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形成了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治理模式,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治理模式和东南亚及东亚国家的家族治理模式。 关键词:公司治理比较启示 一、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一)英美模式——外部监控治理模式 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主要盛行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英美国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反对金融势力聚集的传统。公司的目标在于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典型的股东主权型模式。英美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1 股权相对分散,流动性强 英美公司股东非常分散,从股权结构来看,最大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的比例、短期持股的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比较高;代表集中股权的长期持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企业法人股权比例相对较低。 2 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 英美国家公司公司没有监事会,董事会履行监事会的职责,是单层委员会制。董事会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董事会下设一些专业委员会来完成其职能。二是董事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两种。英美国家的内部董事一般是在公司中担任要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外部董事一般在公司董事中占多数,但一般不在公司中任职。 3 经理、首席执行官(CEO)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公司股东为了减少代理成本,抑制执行层的短期治理行为,主要运用了经理股票期权制(ESO Executive Stock Option),即允许经营者在若干年后将拥有企业一部分股权,这部分股权的价值取决于企业未来若干年的经营状况。 4 企业融资以股本为主,资产负债率低 由于英美国家主要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式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限制了银行对公司股票的持有,因此,英美公司的融资主要来自证券市场,形成了以股本为主,资产负债率低,并且股权高度分散的融资结构。 (二)日德模式——内部监控模式 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主要盛行于日本、德国、瑞士等国。日德国家一方面重视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它们倾向于统治权的集中,在文化价值观上强调共同主义,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量,这样就形成了其特有的公司融资结构及其股权结构,是典型的共同治理型模式,主要特征有: 1 股权高度集中 在德日国家,银行处于核心的地位,银行不仅是公司的债权人,还是公司的主要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因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系。所谓主银行制是指某企业接受贷款的银行中排在第一位的银行称之为该企业的主银行。 2 法人持股或者法人之间相互持股 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之间相互持股是德日国家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法人相互持股加强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3 董事会的作用增强 德日国家注重发挥了董事会内部监督的作用,在德国公司就表现为双层的董事会制度,双层董事会具有经营决策与评价监督双重功能,监事会既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同时又拥有对管理董事会的人事权和评价监督权。此外,监事会中股东监事与雇员监事各半,充分体现了雇员参与治理的特点。 (三)东南亚模式——家族主导型 以东南亚为代表的家族监控模式,主要盛行于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区。它是建立在以家族为代表的控股股东主权模式基础之上的,其存在条件是家族直接控制公司的发展,并受儒家家族主义文化的影响。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主要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 (一)主银行制the main bank system 主银行制度在日本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占重要地位,主银行以自我承担风险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金额最大的资金,他们通常会要求比市场利率略高的贷款利 率,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主银行要承担比其贷款更多的损失。他们对企业 采用一种相机治理形式:在企业经营正常时不加干预,而在企业经营不佳时, 主银行凭借信息优势及时介入,实行外部人控制。Sheared(1989)的研究表明, 日本公司的主银行在公司的五大股东之列的占其研究样本的72%,排在第一、 二位的占39%。? ? (二)交叉持股和稳定股东Cross-shareholdings and stable shareholders 交叉持股是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特定目的的考虑,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从而形成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James s,Ang和Richard Constand(2002)把稳定股东划分为消极稳定股东和积极支持稳定股东。其中, 消极稳定股东持股为了保持同被持股企业稳定的业务联系,承诺不进行股权交 易。积极支持股东则,通过互派高级管理者和建立跨公司的协调机构两种机制 来参与公司治理。稳定股东制度阻止了企业外部的恶意并购,为企业发展创建 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但该制度下稳定股东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漠不关心,降低了 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作用。? ? (三)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Lifetime employment system and the annual work sequence 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是日本特有的劳资制度。终身雇佣制下,横向的劳动力市场封闭,雇员无法转业,而企业也不轻易解聘员工,形成了比较稳定

基于成本控制的协同发展合作模式研究来自H企业的案例分析DOC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本论文的研究是在H企业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强化成本控制以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宏观背景与防弹材料行业发展背景的双重指导下进行。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将促使我国制造业酝酿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不断推进相关的改革创新政策,鼓励国内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战略的转变[1]。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特点:一方面,一些国营企业正在推进企业自身体系变革,注重成本控制与管理,促进企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商向现代国际化工业运营商发展,管理的重点转为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关注运用科技进步加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2] [3];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动荡形势,充分认识到了利用战略联盟等手段开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从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携手打造新型的合作生产与营销体系[4]。 国营H企业从事的高科技纤维UD防弹材料是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主要用于高级防弹领域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也称为UD防弹布、防弹无纬布(以下简称:防弹材料),是当今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新型高科技防护产品。 目前高科技纤维防弹材料在满足原有军用与警用装备市场的同时,国际新市场(如:世界反恐市场、军民飞机与高级轿车的防弹装备、大型公众场所的防范设施,地下防护工程装备等等)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需求规模亦越来越大[13]。 现实中的防弹材料制造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理论和协同联盟理论实际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主要鉴于以下原因: (1)纤维防弹材料制造业的主要产品系列化明显,配套产品品种较多,导致相关产业链较长,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2)纤维防弹材料属于高科技产品,企业研发投入资金较大,投资风险较高; (3)主要原料较为昂贵,一般每吨货物需要数十万元,资金占用成本高; (4)行业处于成长时期,各家企业一般使用非标设备进行生产与加工,设备加工周期长而且改进成本较高,固定资产投入较大; (5)目前国际市场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紧急订单的插入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影响越来越大;

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模式 一、英美股权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是典型的外部控制主导模式,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产生的外部环境: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公司融资方式以直接融资为主;法律对法人持股的严格限制。 成因背景: 英国是最早产生公司的国家之一。在英国公司形成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公司治理从最初的孕育到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公司治理中责任、监督、利益保护等该年的古老渊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英格兰。18世纪早期,英国的商贸活动首先盛行于肚子企业和小型的合资企业。1844年通过了《合伙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的正式形成和快速发展是公司治理开始走向成熟的基础,因为股份公司带来的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由此而产生的多种权力和利益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出发点。而美国是一个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的国家,地处北美,远离其他大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没有收到干扰,因此资本主义的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美国是现代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早在1791年就由汉密尔顿创立了第一个具有线代企业特征的股份公司SuM.美国强调个人主义、私有财产、英雄主义和精英思想,同时美国有事一个移民国家,很多移民迫于政治迫害而离开母国,他们不喜欢政治和经济权利集中在某些人手中。1863年的《国家银行法》和1977年《麦克逊登法案》规定银行不得跨州设立分行,形成分散的银行体系,这种分散的银行体系不可能形成大的银行集团。同时,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商业银行分离开,并对他们所持有的股份进行限制。在不可能通过银行大规模融资的条件下,企业也只有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在企业所有权方面,体现出“股东利益至上逻辑”,企业的最终控制权体现在股东大会上。因此,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背景的。 (首先,英美两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比较相似,都强调追求自由和提倡个人主义、风险意识。两国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程度低,契约精神深入人心,自然人投资踊跃带动了两国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日、德相比,英美企业资本结构中股权比重很大,资本负债率低。在股权资本中,股份是高度分散化的,也正是因为此,发达的证券市场使得公司之间收购和兼并变得容易,所以“收购兼并”的约束机制与“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机制构成了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特点。其次,英美等国家存在着完善的股票市场,对公司有着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旦经营不善,分散的股东将“用脚投票”。一旦公司价值被低估,则可能面临被接管的威胁,经理人同样面临被解雇的危险。这一模式下的股票市场对经理人存在着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再者,英美等国家有着发达的外部经理人市场,经理的市场价值取决于过去的经营业绩。长期内经理会理性的采取负责人的行为,以建立良好声誉。良好的经理市场可以迫使经营者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不同岗位流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英美模式的特点: 内部治理特点:虚置的股东大会和失灵的董事会;典型的经理中心主义;激励机制 外部治理特点:股东重视“用脚投票”;经理市场;并购市场;产品市场 二、“日德模式”以内部监控机制为主,也称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 成因背景: 德日两国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政策相对宽松,德国甚至实行“全能银行”原则;德日两国对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