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就HIV并发结核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的实施给出了具体建议,旨在减少HIV并发结核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病亡率。

笔者针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供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HIV感染、吸烟、营养不良和酗酒可能增加结核病患病风险,称为健康相关风险因素。

当结核病和健康风险因素共存时,这些因素可视为共患病。

所有共患病与结核病的不良治疗结局和不利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关。

解决结核病患者的共患病、多重疾病和健康相关风险因素对于加速终止结核病疫情至关重要。

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结核病及其共患病合作行动框架》,以强化应对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的各类措施,将解决结核病共患病问题纳入到以人为本的患者关怀策略中。

2024年4月,WHO在整合了最新的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以下简称《指南模块6-HIV》)并同步推出配套的实施手册支持会员国实施以人为本的有效干预措施,助力减少结核病及其共患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病亡率和经济负担。

比起一般健康人群,HIV感染人群(people living with HIV, PLHIV) 罹患结核病的风险高14倍。

并发HI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更差,抗结核治疗期间病亡率高2倍。

实施整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预防服务不仅是有效应对HIV感染并发结核病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WHO “终止结核病策略”(WHO End-TB strategy) 的关键步骤。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覃舒扬(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来宾市人民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的5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并对其中病情转归良好和不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影响其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

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后,这50例患者中死亡(即病情转归不良)的患者有20例,存活(即病情转归良好)的患者有30例。

与病情转归良好的患者相比,病情转归不良患者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更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时间更长,其中未接受抗HIV 治疗、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 及患有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占比均更高,P <0.05。

通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影响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其未接受抗HIV 治疗、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 及患有涂阳肺结核。

结论:未接受抗HIV 治疗、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 及患有涂阳肺结核是影响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肺结核;艾滋病;抗结核治疗;转归;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12-0058-02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

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

此病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免疫损伤及免疫缺陷。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严重,治疗的难度大,其病死率较高[2-3]。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治疗进展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治疗进展

平 为基 础治 疗 的 T 但 依 非韦仑 有潜 在 的致 畸作用 。 B, 在 非洲 , R A T合 并 T B的 治疗 中 , 病人 体 重 >6 k 0g
应 用依 非韦仑 的 的剂量 要大 于体 重较 轻病 人 的剂量 。
从 3 %增加 到 1 % 。据 2 1 6 0 0年 WH O报道 , 每年 约 有 2 0万 A D 0 I S患 者 死 亡 , 中 2 % 合 并 T 其 5 B感 染 。
巴细 胞为 主要 特 征 的 疾 病 。结 核 病 ( B 是 A D T ) I S患
者最 常见 的机 会性 感染 , 我 国又是 结核 病高 疫情 国 而 家, 随着 HI A D V/ I S患 者 的 病 情 进 展 , I S合 并 T AD B
已 明显 影 响 了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 以对其 治疗更 是 不 所
在一些 社 区 , 达 8 % 的 A D 高 0 I S患 者 合 并 T B感 染 。
H V 感 染 可 以 加 速 结 核 病 病 变 的 进 展 , 核 病 也 可 使 I 结 HI 感 染 者 发 展 为 艾 滋 病 , 者 关 系 十 分 密 切 。 V 两
二 、 滋 病 合 并 结 核 的 治 疗 艾
咳 痰 超 过 2周 以 上 , 高 度 怀 疑 结 核 病 。 2 0 2 0 应 0 5~ 0 7 年期 间 AD I S患 者 感 染 T B的 比 率 在 肯 尼 亚 从 4 % 增 1 加 到 8 % , 卢 旺 达 从 4 % 增 加 8 % , 埃 塞Βιβλιοθήκη 俄 比亚 4 在 5 8 在、
艾 滋 病 与 结 核 的 相 互 关 系
AD I S患者 结 核 病 的发 生 率 是 正 常人 的 3 0~5 O 倍 , 核 病 是 导 致 AD 结 I S患 者 迅 速 发 展 、 化 最 终 死 恶 亡 的疾 病 之 一 。 为 了 降 低 T 的 感 染 概 率 , B 对 HV AD I / I S患者 早 诊 断 , 抗 病 毒 治 疗 十 分 必 要 。 早 对 于 口服异 烟肼 预 防 T B的 HI / I S患 者 , 期 抗 V AD 早 病 毒治 疗还 可 以提 高 异 烟肼 药 物 的疗 效 进 一 步 降低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诊治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诊治

艾滋病 患者结 核病的 诊断相 对困难
抗病毒 药物与 抗结核 药物存 在相互
作用
患者药 物负担 重、药 物毒副 作用叠 加、依 从性差
会出现 结合相 关性免 疫重建 炎性综
合征
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开始ART的最佳时间尚不清楚
有助于阻止HIV 疾病的进展
可能增加药物的 不良反应
可能增加IRIS的 发生机率
HIV/AIDS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检测对象
●所 有 H I V + 的 患 者 , 都 应 该 进 行 L T B I 的 检 测 ●L T B I 的 检 测 结 果 阴 性 的 感 染 者 , 发 展 为 进 展 期 H I V 感 染
者(CD4+<200/ul)时 ●H I V 感 染 者 当 开 始 进 行 A R T 后 C D 4 + > 2 0 0 / u l 时 , 应 再 次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1
结核病多先发病
● 50%-67%的病例结核病先诊断 ● 其次一部分同时诊断 ● 少数HIV感染先诊断 ● 体重减轻、干咳、发热多见,咯痰、咯血少见
临床特点2
播散型结核与肺外结核多
●播散型结核占HIV感染者并发结核病患者 28%~96%
● 肺外结核在HIV感染者中占21% ●AIDS患者中占2/3以上 ●以全身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和最先出现,其次 肝、脾、肾、心包、腹腔、胸腔、胸壁、颅 内、骨关节、睾丸等结核病变也较常见
HIV/AIDS时结核病的诊断
● 肺结核的诊断 ● 病史、临床表现 ● CD4 大于200 ● X线影像检查 ● 细菌学 痰、BALF涂片、培养;血液、肺组织培养 ● 病理学 肺组织 ● 菌型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 诊断性治疗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不可逆转的免疫系统疾病。

而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则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全球范围内。

两者的合并病情十分恶劣,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复杂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以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情分析HIV感染和PTB感染在全世界的分布都非常广泛。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有360万例HIV合并TB的感染者。

而在这些感染者中,约有36.8万人死亡,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PTB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艾滋合并肺结核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并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中,由于其免疫力下降,PTB往往呈现出更加恶劣的病情。

患者很可能出现肺弥漫性结核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

而且,在这类患者中,往往会出现药物治疗不良和治疗失败的情况,这是因为HIV感染的存在降低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因此,对于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综合性的临床护理。

二、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1、病情的评估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初步的病史询问和相关的生理指标测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往的病例研究表明,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血培养、尿培养和骨髓液培养等病原筛查技术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还应按照这些项目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原体信息,并更精确的制订治疗方案。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

肺结核是AIDS患者群体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AIDS病患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尤其是CD4<150个/μL时,若染上肺结核,如果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将会增加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空洞形成等发生的风险,毒血症控制难度相应增加,大部分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或者大咯血死亡[1]。

近些年,吸毒人数有不断增长趋势且性生活开放混乱,AIDS感染率有增长趋势,因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会增加病患临床治疗难度,故而临床医师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归纳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升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更有效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该次研究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该院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病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现DOI:10.16662/ki.1674-0742.2021.10.082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邵竞楠,王艳红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肝病四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相关治疗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结核加AIDS抗病毒治疗,统计入选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入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并气促、咳嗽、消瘦较为常见,占比依次为53.33%、43.33%、36.67%、60.00%。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18.33%,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4,P<0.001);观察组CD4+、CD8+及CD4+/CD8+依次为(14.51±1.04)%、(51.27±1.07)%、(0.31±0.07),和对照组(7.36±0.27)%、(64.58±1.68)%、(0.1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4、7.201、6.654,P<0.001)。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抗病毒治疗(一)治疗时机与方案1.治疗时机:合并结核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ART):对CD4计数<2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内开始ART;CD4计数在200~–5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最长8周时开始ART;CD4计数>500 cells/ mm3也应在8周内开始ART。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进行药物浓度检测。

2.治疗方案(表5-1):表5-1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推荐抗病毒治疗方案(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说明:1.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①抗HIV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后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

②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可能会减低治疗的依从性,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两种疾病同时治疗使患者的药物负担增加。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TDF/AZT+3TC+EFV)”。

在两种疾病同时治疗时,若使用了含有利福平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强烈推荐使用含有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ABC(300mg,每日2次)或者TDF(300mg,每日1次)也可作为EFV的替代,推荐方案为AZT+3TC+ABC/TDF[WHO 2010],但是ABC并不包括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品目录中,并且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使用3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疗效目前支持的数据非常有限。

NVP仅仅在其他药物不能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NVP具有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肝损害的危险,同时在与利福平合用时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明显下降,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机会加大。

如果使用NVP,建议应用常规剂量。

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中结核病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1)我国属于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所有的HIV阳性患者至少每年应通过胸片以及痰涂片筛查发现结核。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摘要:目的:分析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旨为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依据。

结果:无症状hiv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了hiv病毒后,hiv病毒造成t细胞(cd4+t细胞)、重要的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中任何一环节发生障碍,导致机体对结核杆菌免疫功能下降,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结核病,加速了结核病流行。

近十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数量增长了4倍[1],hiv与结核菌(tuberculosis,tb)的双重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的结合模式,全球tb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的流行[2]。

结论:无症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数量的增加是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预防和控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可以减少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发生,是控制结核病加速流行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控制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b/hivco-infectionacceler atetuberculosisepidemicfactors,forthepurposeofcontrolling tuberculosisepidemicsprovideabasis.results:asymptomatichi vinfectionisanimportantsourceofinfection.thehumanbodyinfe ctedwiththehivvirus,virushivcausedbytcells(cd4+tcells),im portantcytokinesandmacrophagesinanylinkoccurrencedisorder ,causeoftuberculosisdecreasedimmunefunction,masspropagationcausedby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acceleratedthetuber culosisepidemic.inlasttenyearsduetotheaidsepidemic,chinat uberculosiscontrolprogramregistrationnumberoftbpatientsgr ew4times[1],hivand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tb)ofthedoubleinfectionisalethalcombinationofglobaltbepid emicmodel,astirringamongthedrybones,oneoftheimportantreas onsisthattheaidsepidemic[2].conclusion:asymptomatichivinf ectionoraidstheincreasednumberofaccelerationisoneofthemai nfactorsoftuberculosisepidemic.therefore,thepreventionand controlofhivinfectionoraids,canreducethetb/hivdualinfecti onoccurs,istheimportantbasistoacceleratetheprevalenceoftu berculosiscontrol.keywords:tuberclebacilli;hivdualinfection;prevalence;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53-02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生存于人体血液中,并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致人体失去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能力下降,出现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病毒。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联合筛查和治疗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联合筛查和治疗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联合筛查和治疗艾滋病(AIDS)和结核病(TB)是两种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

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联合筛查和治疗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和结核病的联合筛查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

一、联合筛查的重要性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征兆和症状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包括体重下降、长期咳嗽、乏力等。

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非常必要。

同样地,对于结核病患者,也需要进行艾滋病的筛查。

联合筛查能够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断这两种疾病的机会,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联合筛查的策略联合筛查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策略:在诊所、医院和卫生机构中将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筛查流程整合起来,使患者能够同时接受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检测。

2. 创新技术:利用新型便携式设备,如GeneXpert等,进行联合筛查,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同时感染。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筛查的效率和精确度。

3. 家庭和社区筛查:通过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家庭和社区筛查活动,发现潜在的患者,并引导他们及时就诊和接受治疗。

三、联合治疗的重要性艾滋病和结核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患有艾滋病的个体更容易感染结核病,而结核病也会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

因此,联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四、联合治疗的策略联合治疗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在接受结核病治疗的同时,需要接受ART治疗,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2. 结核病治疗方案: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治疗方案应与非HIV感染者相似。

然而,由于双重感染的复杂性,治疗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药物剂量。

3. 定期随访:联合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随访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发现并发症。

五、推动联合筛查和治疗的挑战与前景推动艾滋病和结核病的联合筛查和治疗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的有限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等。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艾滋病主要因机体感染HIV病毒引起,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该病毒后将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攻击,以致于最终丧失免疫力及疾病抵抗力,导致因严重性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属于诱发结核病的重要性因素,数据显示,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菌的机率属于非艾滋病群体的30倍,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和会促进HIV病毒的不断复制,很多人面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就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实际上,此病尽管预后不良,但是采取接受科学有效治疗,也可达到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效果。

问题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是什么?1.临床症状表现特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典型的纳差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咳嗽咳痰、盗汗及咯血等不良症状表现,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还会出现月经异常的情况。

对于该病症患者典型的肺结核临床症状并不多见,相对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体重减轻及高热。

同时,相较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而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功能衰竭程度更为显著,且病情进展速度也相对较快。

1.临床检查特点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若以抗酸染色对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进行判断,其阳性率比HIV病毒阴性率相对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感染HIV病毒后造成细胞免疫反应及变态反应遭受抑制因素有关。

需对患者经常性、多次采取常规涂片检查,有效发现抗酸杆菌,必要时,可进行PCR-TB检查,使之提高确诊率。

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对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影像学表现出将出现粟粒性影像、弥漫性浸润现象,但是其空洞征象机率却低于单纯结核病患者而言,此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还会出现典型的胸腔积液现象。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疾病多常见于肺外结合,结核病变经累及淋巴系统,其次才会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及肠结核疾病。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而言,出现以上典型临床影像学表现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而言典型特征并不多,因此,当怀疑艾滋病患者存在有结核病时,需进一步结合相关临床检查问题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如何治疗?1.抗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属于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而言,为在不增加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需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现况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现况
家 。 我 国 于 18 报 告 首 例 HI 染 者 以来 , I S H V感 9 5年 V感 AD / I
降, 结核性 肉芽肿 形成 受抑 制 , 结核杆 菌大 量繁 殖而 导致发
病 。另有证据表明 , 宿主对结核 的免疫反应 可以加剧 H V的 I 复制 和感染进程 。其机制表现为① 结核病人除 C 4 D 细胞
染者已从 散发 期、 局部 流行期进 入广泛增 长期 。现有 调查结 果 , 国 H V感染者约有 14万 , 我 I 0 每年递增速度高于 3 % , 0 其
中 AD IS患 者 8万 。据 估 计 , 测 2 1 如 不 采 取 有 力 措 施 预 00年 H V感 染 者 可 达 到 10 I 0 0万 人 。全 球 结 核 病 并 发 H V AD I/ IS
细 胞 发挥 主要 作 用 , 且 H V 外 膜 上 的 gl0和 C 4 而 I p2 D 抗 原


艾滋病 和结核病 的流行现状
组成结合 物 , 介导抗体依赖性 细胞 毒作用 ; 同时 , I H V在淋 巴 细胞 内繁殖导致淋 巴细胞溶解 破坏 ; I H V可 以感染 骨髓干 细 胞, 抑制 CM 细胞产生 , CM 细胞 的数 量和功 能不断下 I 使 I
AD I S合 并 肺 部 感 染 中 , 结 核 发 病 最 多 , 4 % 左 右 , V 肺 占 2 HI
感染可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增 加 3 。A D O倍 IS与结核病 的双重
感染是一个相互 促进 病变 进展 、 化、 恶 迅速 导致死 亡 的伴 发


(+) 者结核病发 病 的方 式包括 内燃性 复发 , 外源 性感 染 , 原 发感染等 。抗结核 免疫力 主要 由淋 巴细胞 介导 , 中 C 4 其 D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杆菌感染再激 活或再 感染的重要 因素 , 两病并 存可在数周
抗结核药物 之间发生相互 作用 , 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 免
国 家“ 十一五” 科技 重 大专 项“ I H V合并 H V和 T C B的抗 病毒 治疗研 究 ” 项 目编号 :0 8 X 0 0 — 0 ) ( 2 0Z 10 1 08 。 一 沈银 忠 (94一) 男 , 北省黄 石 市人 , 士 , 17 , 湖 博 主要 研 究方 向 : 染性 疾 病 尤其是 艾 滋病 的诊 治。 感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术
沈 银 忠 一
( 海市公共卫生临床 中心 上
中图分类号 :5 3 R 6 文献标识码 : A
上海
2 10 ) 0 5 8
文章编号 :06—13 (0 9 0 — 0 8— 4 10 5 3 2 0 )1 0 0 0
艾滋病患者 由于细胞 免疫功能 低下 , 易发生各 种机 极 会感染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 ( i l ateate h h cv ni t gy i r— r i lhr y H A T 在临床 的广 泛应 用使 艾滋 病机 会 o r e p , A R ) v at a 感染明显减少 。然而 , 由于我 国艾 滋病 患者确诊 时大 多处 于疾病发病期 , 患者免疫功 能严重缺 陷, 同时我 国还有相当 比例的艾滋病患者未能接受 抗病毒 治疗 , 部分患 者 由于依 从性差、 药物毒副作 用、 I H V耐药等原 因致使抗病毒疗 效并
2 艾滋 病合 并结 核病 患者 抗结 核治疗 的策 略 加 , 副作用叠加。为了提高临床 医生对艾 滋病 患者结核 2 1 艾滋病 患者 的抗 结核 治疗 方案 毒 . 病的诊 治水平 , 本文就艾滋病合并 结核病 患者 的抗 结核 治 艾滋病患者 结核病的 治疗原则 与非艾 滋病患者相 同,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诊疗指南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诊疗指南
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艾滋病治疗
抗病毒治疗
根据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型和耐 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进行治疗。
预防机会性感染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机会性感染 的预防,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免疫调节治疗
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白细胞 介素-2等,以增强患者的免疫 功能。
营养支持
提供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 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与分型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策略 • 预后与转归 •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概述
定义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是指艾滋病患者同时感染了肺 结核,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 难度。
流行病学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艾滋病患者 的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的感 染。
肺外结核,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发生在肺部以外的其 他部位,如骨结核、腹腔 结核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艾滋病诊断
根据HIV感染病史、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肺结核诊断
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 ,结合痰液细菌学检查、结核菌 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咳嗽是肺结核的常见症 状之一,表现为持续性 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 少量黏痰。
患者可出现胸闷、气促 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由于疾病影响,食欲较 差,营养摄入不足,导 致体重下降。
患者感到身体疲劳,精 力下降,难以恢复体力 。
分型标准
01 Ⅰ型肺结核
02 Ⅱ型肺结核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同感染与治疗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同感染与治疗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同感染与治疗艾滋病(AIDS)与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两种常见的传染病,它们经常同时感染患者,形成共同感染的现象。

这种共同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和疗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同感染机制以及针对这种共同感染的治疗方法。

一、共同感染机制艾滋病与结核病共同感染的机制较为复杂。

首先,艾滋病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感染结核病的风险增加。

此外,艾滋病使得结核病的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降低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

另外,结核病本身也会进一步加剧艾滋病的病程进展。

二、诊断与筛查早期确诊是共同感染治疗的关键。

尽早发现感染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患者,对于对症治疗和阻断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针对高风险人群的艾滋病和结核病筛查工作应该普及和加强。

对于共同感染的判定,可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诊。

艾滋病的确诊主要通过检测抗HIV抗体和病毒核酸。

结核病的诊断则可以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和胸部X线等多种方法。

综合利用这些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同时感染艾滋病和结核病。

三、治疗方法在治疗上,共同感染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多药联合疗法成为艾滋病与结核病共同感染的基本治疗策略。

具体治疗步骤如下:1. 艾滋病治疗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

ART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艾滋病与结核病共同感染者,ART的治疗需结合结核病的治疗方案进行。

2. 结核病治疗根据结核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以防止多药抗药性的发生。

由于艾滋病与结核病共同感染患者免疫功能较弱,治疗时间一般需延长,避免复发和病情进展。

3. 联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艾滋病治疗和结核病治疗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治疗方案。

在联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HIV感染合并结核感染150例临床诊治分析

HIV感染合并结核感染150例临床诊治分析
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联合 氟桂利嗪较单用氟 治疗组治愈率为 3 . %, 75 0 总有效率达 9 .7 明显高于对 68 %, 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 P O0 。治疗组患者偶有食 欲下降 5 和恶心 , 不影响继续服药 。
3 讨 论
桂利嗪疗效明显增高, 且无明显毒 副作用。 【 关键词 】偏头痛 养血清脑颗粒 氟桂利嗪
采用养 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 利嗪治疗偏 头痛与单用氟桂 利嗪 认为其先兆可能和皮层扩布性抑制有关 , 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倾
1 一 般资料 . 1
选择 2 0 0 9年—2 1 年我 院住 院及 门诊 01
积存 于血管周 围, 导致搏动性头痛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血小板
者酌情加用泼尼松 E服 1 d l 0 mg, ,至胸腹水 吸收及脑水肿减 轻后减量停药 。
因,约 l , AD 3的 I S患者死于结核病 , I S也是促使结核发展 AD 的重要 因素 。本 文收集我院 2 0 年 6 05 月一2 1 0O年 1 2月住 院 治疗的 H V感染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病例 10 , I 5 例 现将其临床资
纵 隔淋 巴结 核 、胸腹 腔淋 巴结 核等 ) ,结核性 胸膜 炎病例有
H A T治疗 药 物 选 择使 用 利 福平 者 , A R A R H A T方 案 为 : T F 3 C E V使用利福布丁抗结核时选用 1F 3 C L vr D +T + F I)+ T + P , .
2 结 果
作者简 介: 谌蔚 雯, , 女 本科 , 副主任 医师。
E—mai1 6 67 I 0o 811 2@ q c : q.om
的抗病毒治疗 。 B T M是最严重 的结核病类型 , 病死率高 , 本组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32例临床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32例临床分析

提高对两类疾病 的警 惕性 。当发 现不 明原 因的发 热 、 消瘦 、 肺
部感染及疱疹等可 疑患者均应注意其流行病 学资料 , 细询 问 详
( 13 ) 两上 中下肺野均受 累 1 ( 13 , 3.% , O例 3. %) 两肺 均为淡片 状模糊形状不一 , 分布不均 , 门淋 巴结 肿大 1 ( 75 ) 肺 2例 3. % , 空洞形成 6例 (8 8 。 1.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 的治疗 , 应积极使用抗结核药物 治疗 。
阴性 l (0 , 6例 5 %) 结核抗 体阳性 l ( 13 , O例 3 . %) 血沉升 高者 2 2例 (8 8 ) 2例 均为确 认 H V阳性 。痰培 养 出铜绿 假 6 . % 。3 I 单胞菌者 4例 , 枸椽酸杆菌 2例, 白色念珠 菌 4例。
见, 明显高于 HV 阴性患 者 , I 胸腔 积液 多见 , 多伴有 肺 门淋
发热 2 8例 (7 5 ) 咳嗽 2 8.% , 2例 ( 8 8%) 6. , 巴结肿大。此类病 人 , 由于免疫 机制受到 限制 , 约近 6 % 以上 o 的病 人结核菌 素试 验为阴性 反应 】本组 3 , 2例病人 中 P D的 P 阳性 仅 1 , 2例 艾滋病患者 的 P D试验 阴性不 能排除感 染结核 P 菌的可能 , 因此对 明显活 动性病 变的肺 结核患 者 P D试验 阴 P 性可作为提示有合并 H V感染可能的参考条件 。 I 鉴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殊性 , 断不 诊 易, 故不能完全采用传统 的诊断方法 和固有 的思 维方 式【 。 6 应 j
13 临床表现 .
胸 闷气促 1 例 (0 , 8 2 %)体格检 查中呈明显消 6 5 %)腹泻 例(5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导致 继 发 TB的 风 险 。每年 HI 感 染 者 继 发 TB V 的风 险率达 2 %~ 1 , 一 般 人 群 的 风 险 率 小 于 5 而 0 1/4。HI 和结 核分 支杆 菌双 重 感染 者 , B终 . [ 9 ] 6 V T 生发病 率 为 3 , 远 高 于 HI 阴 性 TB患 者 的 O 远 V
( . 西 省 胸 科 医 院 内科 ;2 江 西 省 卫 生厅 药 品 招 标 采 购服 务 中心 , 昌 3 0 0 ) 1江 . 南 3 0 6
关 键 词 :艾滋病 ; 核病 ; 结 双重感染 ;HI TB V/
中 图 分 类 号 : 529源自 R 1.1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9 1421)8 02-0 10 —8 9(000- 16 2
细 胞 因子 如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u rn cos atr tmo er—i fco , s
20 0 5年 全 球 新 感 染 HI 人 数 达 4 0万 , 有 2 0 V 1 并 8 万 人死 于艾 滋 病 ( DS 。结 核 是 人 类 最 古 老 疾 病 AI )
之一 。2 0 0 5年 全球 新发 结 核患 者 8 O万 , 于结 核 8 死
病 。 2 2 结 核 病 对 艾 滋 病 的 影 响 .
易感 人群 , 防 HI AI S人 群 发 生 结 核 病 , 以 预 V/ D 可 降低 两种疾 病 的病死 率 , 轻社 会经 济负担 _ 。 减 2 ]
l 艾 滋病 和 结 核 病 流 行 现 状
据 联合 国艾 滋病 规划 署 《 0 6年 全 球 AI 20 DS报
免 疫作用 大 于体液 免 疫 , 结 核 免疫 力 主 要 通 过淋 抗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管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管理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高危人群的干预与管理
明确高危人群
确定艾滋病和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 吸毒者、结核病患者等。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者。
针对性干预
根据高危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干预 措施。
跟踪管理
建立高危人群的健康档案,进行跟踪管理,确保 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 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心理护理与康复辅导
心理支持与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 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康复辅导与教育
向患者提供康复辅导和教育,包 括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技能等,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生 活质量。
社会经济因素、医疗资 源分配不均等也是影响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管理 的重要挑战。
02
诊断与评估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者血液制 品、艾滋病毒感染者所生的子女或存在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史等。
临床表现
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可出现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 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合并感染的评估与分期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判断是否合并其他机会 性感染
分期治疗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评估患者 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 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 炎、细菌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在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时,需要 排除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治疗进展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
艾滋病是目前结核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防治结核的重要环节;其他可引起免疫下降的疾病,如糖尿病或激素治疗等,也是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也被考虑为独立的危险因子之一,除了接触史较长外,还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肺结核诊断通常是胸片发现可疑,结合临床表现,如咳嗽(超过3 周)、咯血、胸痛或呼吸困难,有不明原因性发热或结核菌素实验阳性;成人锁骨上方或后方出现结节性渗出表现(经典部位,多在肺尖部),高度提示继发性结核的可能;肺中部或下部出现渗出病灶,若症状高度可疑或有接触史,也应高度怀疑。

检查主要包括胸片、痰染色和培养及结核菌素实验。

假如胸片表现非常典型(上肺叶有空洞),并有高危因素,这时也要求进行痰染色和培养,但结核菌素实验可省略。

痰镜检发现杆菌只是初步诊断,确诊还需培养或分子学检测。

培养结果往往需 3 周以上,快速分子检测时间较短,只需几天。

另外,快速分子检测还可检测基因变异情况以及对利福平的耐药情况。

培养阳性者也需常规检测对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但结果通常需8周之后。

干咳患者可用高张生理盐水雾化取痰,或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气管灌洗;有渗出者建议采用镜下取组织活检,进行培养、组织学或分子学检测。

在标本不易获取的情况下胃洗液诊断阳性率比较高,但多用于婴幼儿;结核杆菌虽是革兰阳性菌,但有时不易着色,因此标本多采用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或Kinyoun 抗酸染色进行常规镜检,另外也可荧光染色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查。

皮肤菌素实验
结核菌素实验(TST,Mantoux 或PPD -纯蛋白衍生物)也是常规检测之一,尽管它只是检测潜伏性或活动性结核感染的一种方法,而并非是急性发病的确诊手段。

标准剂量是PPD5 个单位溶成0.1 毫升,注射于前臂掌侧,要注意是皮内注射而并非皮下;阳性表现为硬结或红斑(水泡或风团),需在注射48~72 小时后测量直径;直径≥10mm 时,表明已感染结核但处于非活动期;艾滋病、陈旧结核或有密切接触史者,直径≥5mm 可考虑阳性;无危险因素者,需>15mm 才考虑阳性;发热、艾滋病(尤其是CD4+T 淋巴细胞数<200/uL)以及重症者可出现假阴性。

另外有研究发现,体外血液淋巴细胞接触结核特异性抗原后,可以产生γ干扰素,对此正在研究将此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并且有可能代替皮肤菌素实验。

艾滋病早期结核也可发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血行播散型结核相对较重,可同时出现复合菌感染的表现。

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200/uL 时也可患结核,相对比,CD4+T 淋巴细胞数<50/uL 时多应考虑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al Avium Complex,MAC)引起(排除结核暴露因素),该菌不具有传染性。

治疗
体外实验表明,HIV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对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反应良好。

但多重耐药结核除外,因为抗耐药结核的药物通常毒性较大,而且效果较差。

建议选用敏感药物,疗程持续6~9 个月;若治疗前痰培养连续3 次培养均为阴性,可将疗程缩短至6 个月;若治疗2 个月后,培养仍为阳性,需治疗9 个月。

HIV 患者的皮肤反应≥5mm 时,建议进行预防
治疗。

应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法,但疗程应适当延长。

抗结核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与抗病毒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治疗药物:异烟肼(H)、阿米卡星(A)、利福平(R)、利福喷汀(L)、乙胺丁醇(E)、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吡嗪酰胺(Z)及链霉素(S)。

药物剂量、用法及主要毒副反应见表1。

化疗方案(列举2 个初治常见化疗方案如下,更多治疗方案见国家结核病防治指南):
⑴2HRZE/ 4HR:强化期2 个月,H、R、Z、E 每日1 次;继续期4 个月,H、R 每日1 次。

⑵2H3 R3 Z3 E3 /4H3 R3:强化期2 个月,H、R、Z、E 隔日1 次;继续期4个月,H、R 隔日1 次。

预防
指征:艾滋病病人不是必须进行结核病的化学药物预防,当病人的CD4+ T 淋巴细胞计数<200/mm3 时可进行预防性化疗。

其方案是:⑴异烟肼+利福喷汀,连续服用4~6 个月。

⑵异烟肼,连续服用12 个月。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活动性结核病相似,但全身播散性病变更为常见。

确诊:血培养、痰培养、支气管肺组织活检、痰支气管冲洗物培养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

治疗鸟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为克拉霉素(每次500 mg,每日2 次)或阿奇毒素(600mg,每日1 次)+乙胺丁醇(15 mg/kg,每日1 次),重症病人可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布汀(300 mg,每日1 次))或阿米卡星(10 mg/kg,肌内注射,每日1 次),疗程6个月。

替代治疗方案为利福布汀(300 mg,每日1 次))+阿米卡星(10 mg/kg,肌内注射,每日1 次)+环丙沙星(每次750 mg,每日2次),疗程6 个月。

预防艾滋病病人不是必须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化学药物预防,当CD4+ T 淋巴细胞<50/mm3时,可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生播散性鸟分枝杆菌感染的的概率。

方案是克拉霉素每次500 mg,每日2次;或阿奇霉素每次1200 mg,每周1 次。

如病人经HAART 治疗使CD4+ T 淋巴细胞增加到>100/mm3并持续6个月以上时,可停止预防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